地点
诗文库 正文
乞降指挥潼川转运司令补填桩管籴本奏庆元五年四月 宋 · 丁逢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二八、《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二之七二(第七册第五九八四页)
窃见潼川运司桩管籴本钱米,先有运判岳霖桩到籴米钱引二十万道籴米,专备灾伤支用。
昨因资、普等州旱伤,用过一半以上。
臣到任交到钱引九万六千二百馀道、见钱三千一百馀贯
臣撙节浮费,添积钱引一十馀万道,及籴到米斛。
至解任共桩籴本钱引二十万二千八百馀道,凑及岳霖任内数目。
庆元二年遂宁府资、普州夏旱免税,制置司行下运司,支钱米应副州郡急阙,必有支过钱米。
若后官不为补填,缓急无以接济。
乞特降指挥潼川运司,常切桩管籴本钱米二十万道元数,遇有灾伤支用,随即补填元额,不得亏少。
绵州刘荫守城事 清 · 赵翼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瓯北集卷四十二
绵州有旧城,地扼潼川渡。
垣墉圮已久,履屐可平步。
蜀贼方蔓延,州守早却顾。
先期集版筑,百堵屹铁铸。
城成贼随到,杀气振烟雾。
百里避难民,望城作生路。
开门听其入,赤子得慈父。
众志本成城,有城志益固。
弩台彀机括,战格列梐枑。
贼方盛气吞,唾手拾仓库。
梯冲百道来,墨守绰有裕。
丁男画地战,妇女送餐哺。
矢石所及处,仰攻悉颠仆。
粉堞俄成赭,尽是贼血污。
相持三昼夜,救至始解去。
伟哉保障功,活人已无数。
向非凭坚城,仳离众曷护。
繄兹应变材,冲要端可付。
书之风百僚,武功出儒素。
四川制置乞祠奏状嘉定十六年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八、《崔清献公集》卷一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焕章阁直学士朝散大夫成都潼川府夔州利州路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军府崔与之状奏。
臣岭海寒士,遭值昌明更化,十有六年之间,擢从冗散,躐升禁涂,恩数便蕃,眷简隆厚,铭肤镂骨,誓效糜捐。
昨自被命入蜀,谁不以上下和衷为难,臣亦以为难,而义不容辞也。
再命护蜀,谁不以表里坏證为忧,臣亦以为忧,而义不容辞也。
君命有严,冒兹远役,三边责重,四路事繁,自顾衰迟,了无能解,惟有一诚体国,恃天而行。
外而二三蚌鹬之相持,上赖国威,边声稍息;
内而十万貔貅之待哺,仰凭天意,岁事荐登。
而况圣度宽洪,有求斯答;
庙谟坚定,可守而行。
覆寿所加,谴诃未及,方图末路,益励初心。
缘臣蒲柳之姿,一生劳苦,老而易衰,福过灾生,百病交作。
近来头风发动,甚于常时,呻吟叫号,痛刺如破。
加以心忡健忘,肌肉尽销,残息如丝,旦暮人耳。
臣非不知委身报国,臣子职分,而边阃重寄,安危所关。
万里奔驰,一生劳勚,绵力穷而不可强,倖事多而不可常。
况抱病已深,恐误国事。
伏望圣慈怜其久戍,察其危衷,亟选长材,来为臣代,赋臣祠廪,俾待终于衡茅,实出天地始终生全之赐。
按:奉圣旨不允,令学士院降诏。
辞免礼部尚书奏状嘉定十七年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八、《崔清献公集》卷二、《广东文献》卷二
焕章阁直学士朝请大夫成都潼川府夔州利州路安抚制置、兼知成都军府崔与之状奏。
臣昨准省劄,坐奉圣旨「崔与之召赴行在」,寻具辞免,伏蒙降诏不允。
臣再具奏间,续准御前金字牌递到御宝封劄子,奉圣旨「崔与之权礼部尚书,候正官到日交割,前来供职」。
臣闻命自天,措身无地。
窃惟舜命秩宗以典三礼,盖取佥言;
周建春官以谐万民,最号清选。
凡属亨嘉之运,必严礼乐之司
虽曰摄承,讵容轻受?
伏念臣丹心体国,白首戍边。
扪参井以西驰,老怀犹壮;
指褒斜而北戍,绵力易疲。
屡引病以丐闲,忽蒙恩而赐召。
方坚控避,遽玷褒除。
钧天九奏之音,梦寐不到;
文昌六星之象,心目还惊。
况无横草之劳,复有采薪之疾。
奄奄残息,凛凛危衷。
伏望圣慈怜臣桑榆之景无多,察臣樗栎之才焉用,收还成命,改赋真祠。
俾首丘得遂于初心,庶末路可全于晚节。
所有恩命,未敢祗受。
按:奉圣旨不允,令学士院降诏,仍疾速前来供职。
送秦漕归淮南 北宋 · 吕陶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袭得芝兰一室薰,更将三美向谁论(自注:公与某同时中第,在潼川尝共事,暨岷蜀报政,又得继踵。宦游之美,有此三者亦罕也。)
光辉自可誇僚友,契爱犹能及子孙。
金节暂求康尔俗,锦衣归去大吾门。
西南终是天涯远,却羡鸾凰集九阍。
林太守 宋末元初 · 胡次焱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三、《梅岩文集》卷八
伏以新天子嗣万年之历,加重虞庠;
郭使者拔九郡之英,首推《周易》。
匪藉虎符之庇,宁侥鸡口之荣。
谢则宜然,愧其缓尔。
窃惟马图阐秘,牺画泄机。
文衍六爻而分二篇,孔际八索而作十翼。
显仁藏用,精义入神。
秦皇指为卜筮之书,而汉儒未达乾坤之蕴。
高、丁相为授受,不离灾异之谈;
王、何未悟幽明,反扇虚浮之说。
末流浸荡,本旨遂湮。
自无极、太极之说明,而头脑不差;
自先天、后天之图出,而毫发无憾。
究象中之理,则显微无间;
知理中有象,则体用一原。
叔子仅发明其七分,朱太师遂折衷于百氏。
室受千古,阁束九师。
应圭窦之小生,宁睹韦编之大意。
次焱者,口吃而心甚辨,貌寝而气自昌。
虽祖父为乡儒宗,已谢藐孤于襁褓;
幸圣善比古淑女,颇严诸子之甄陶。
习举子所习之时文,了秀才未了之生活。
奔波长铗,未酬乌哺之恩;
寂寞短檠,颇笑牛医之困。
属先皇颁科举之诏,旅多士为场屋之游。
堂堂整整而取书题,乃迷过眼;
怪怪奇奇而驾易说,谨获中庸。
不已卑乎,为之兆也。
慨念传家之簪笏,幸喜奋迹于鱼盐。
远则司业成均者擅二宝之声称,近则运管潼川者甫三年而轩翥。
青衿自此升矣,造物得无意耶?
虽无凤翔蛟跃之文,贾予馀勇;
亦敢诣龙蟠虎踞之地,与众先登。
巍然立赤帜于广场,幸尔复青毡之旧物。
板桥霜,茅店月,行矣炉亭;
慈母线,游子衣,萧然囊橐。
明复文正公而始安于学,老苏因雷曲尺而大掘其名。
昔贤犹假于梯媒,今我孰与之炉冶?
兹盖伏遇某官家声彬郁,光昭十德之门;
人物挺生,富撷三山之秀。
仁义足以金汤国势,文章足以黼黻皇猷。
曾司模范于贤关,适值纵横之奸相。
士流厄甚,当时皆至于吞声;
国论谓何,明公独为之挥涕。
知「彼哉彼哉」之不足与立,则「归欤归欤」以自遂其高。
公道晦而复明,正人去而旋用。
曾谓黄山白水,足淹皂盖朱幡。
九里而及京师,宜把麾于辅郡;
先一州而后天下,即正位于台躔。
次焱获仰哲人,益鞭末学。
去与生徒亿万计之列,来参太守二千石之粮。
北面执经,敬纳黄堂之拜;
西雍鼓箧,愿分丹鼎之馀。
庶早蜚璧水之声,当候谒河堤之路。
过此以往,未知所裁。
陈拾遗文集(按题下原署名曰「东川观察判官长沙刘蜕」。) 中唐 · 刘蜕
 出处:全唐诗补逸
中好事人,家藏君十轴。
馀来多暇日,借得昼夜读。
意气高于头,冰霜冷人腹。
就中《大雅》篇,日日吟不足。
生遇明皇帝,君臣竟不识。
沉湮死下位,我辈更莫卜。
射洪客来说,露碑今已踣。
剜刓存灭半,势欲入沟渎。
寓书托宰君,请为试摩拭。
树之四达地,覆碑高作屋。
愤君死后名,再依泥沙辱。
世路重富贵,婉娩好眉目。
文学如君辈,安得足衣食。
不死横路渠,为幸已多福。
我有平生心,推残不局促。
揖君盛年名,万钟何足禄。
量长复校短,凫胫不愿续。
悲君泪垂颐,云山空蜀国(见《永乐大典》卷三一三四「九真」「」字「陈子昂」条引《潼川志》,五函四十四册。)
春日游南山(句) 中唐 · 刘蜕
 押东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屏开十里画,江渡两歧风(《舆地纪胜》一五四《潼川府》)
乞别给致仕状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九四、《净德集》卷五
右,臣任受上件差遣,于建中靖国元年正月十七日到任,为年及七十五岁,齿发衰暮,窃虑职事旷废,寻于建中靖国元年二月十二日,据梓州进奏官郑永通状申称,正月二十六日递到臣陈乞致仕奏状,于当日投进讫,二十七日计会收取到许本官依前集贤殿修撰致仕敕,于二十七日申时发达字号入马递前去。
臣契勘上件致仕敕命,马递条限日行三百里,梓州至京三千六百里,计程合在二月初十日递到。
今来已经五十日,尚未见到。
都进奏院正月二十八日以后至二月二十五日发来马递皮角计十七件,并已先次到州,惟是臣致仕敕牒未到。
臣累差人自本州以去至凤翔府沿路根究前件,今正月二十七日达字号递角委是未见转送前来,窃虑在路沉失。
念臣衰病累年,勉强不行,方具奏闻,陈乞致仕,已蒙圣恩俞允,许臣守本官致仕,出给敕命,兼已委差新官朝奉大夫李仲梓州,填现阙。
本官现已取索接人,非久到任,臣尚未受到致仕敕命,离任未得。
伏望圣慈检会臣前奏状,别降致仕敕命,付臣照会,以凭离任。
奉使回奏十事状 其九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九四
臣伏见陵井监嘉州等处人户久来开凿盐井,谓之卓筒,盖盐泉所在,皆山溪之间,凿地十数丈,以隔水故也。
官为比榷,月纳课利,助一路之费,盖亦不少。
嘉祐中转运司奏请今后更不许开卓筒,非为其伪滥也,止以凿井既众,出盐滋多,射破蒲江官井盐价。
然已开凿者,亦存而不废。
至熙宁九年转运判官段介又奏请闭塞本路及梓州路卓筒盐井,一为欲蒲江官卖贵盐,二为欲兴贩大宁盐、解盐入川,高价出卖,多取羡息,茍求恩赏。
是时梓州路转运司以为年计所赖,固执不可。
成都路尽行闭塞,煎井之家,由是失业。
近岁为有熙宁五年六月十四日中书劄子许开盐井,除卓筒井不许兴开。
向之井户,各经所属陈状,乞开大井,但砌叠井面,其下亦须卓筒,井研等县无虑百五十所,逐年出纳银、绢及五万数。
其始避卓筒之名,方得开凿,既而有违法之实,深自恐畏。
浮浪游手,州县胥吏,日有凌胁,未尝宁居。
臣窃谓卓筒与大井煎盐及所纳课利其实不异,而卓筒独为碍法,理有未安。
欲乞下转运司相度嘉州、陵井监今日以前盐井,一依梓州一路盐井敕条指挥
其熙宁五年六月十四日中书劄子,卓筒不许兴开,亦乞删去。
即于公私,实为两便。
又访闻成都路盐井先差官比榷,后转运司指挥本州更勾追开井户,于所榷额外,增添岁课,多有破败。
欲乞指挥转运司勘会,自额外添起课利,尽与除放,免致三二千家因此流殍,为太平之累。
〔贴黄〕蒲江盐昨准朝旨减价,易为出卖。
近又黄廉奏乞减井额,货法已通,今若许复卓筒井,则于蒲江盐委无妨碍。
灵护祠碑记嘉定六年 南宋 · 李壁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五、金石苑、乾隆《潼川府志》卷一一、民国《三台县志》卷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五
潼川故有灵护庙,以奉唐节度使太保司空二顾公,威灵著于一方,水旱疾疠必祷焉。
绍兴癸未太守文安杨公始新之,逮兹五十有馀载矣。
司空为守时,郡宅有镜堂,世称奇丽,贼至城破,与诸将皆死于此。
后人思公之深,仿其平生居处,以「鉴」名楼,肖像祀之。
而楼浅狭,不应式度。
嘉定癸酉显谟阁直学士太史东平刘公甲作镇之四年,治成化洽,废无不举。
念兹楼之建也,以神故得名,因陋弗图,可乎?
亟命撤去而更立焉。
其高视旧二寻有半,四阿增拓,面势加严,显敞靓深,□□阛阓,过者滋肃。
凡涪右山川之奇胜,一举目而尽得之。
公移书愿有述,余窃感二顾公之事,因诺焉。
当是时,王纲既塌,强藩孽臣相煽而起,王行瑜、李茂贞在邠、岐,朱全忠、杨行密在扬、汴,韩建在华,王建在蜀,虽外示忠义,内尊唐室为辞,而包藏顾望,各萌僭逆之志。
乃至擅兴师徒,专行封拜,悖骜无礼,恣睢废法,岂复知有爱民之心?
此王诛之所必加,《春秋》之所不贷,涂之人皆得起而戮之者也。
昭宗虽刻意兴复,欲强主威,而暗于用人谋谟,内不能以法治外臣之无状者,又从而封筑崇大之,盖人主赏刑所以断割海内之大柄,自兹索然矣。
在昔惟韩□从而言曰:「今朝廷之权,散在四方,苟能先收此权,则事无不可为者」。
昭宗韪其言而不能用也。
方太保东川时,心患王建,务在保境息民,宁少屈与之和。
太保死,司空嗣事,益肆其悖逆之谋。
独畏东川梗其后,故大率兵攻梓州,再遣使和解,司空第饬境内拒守。
而王建之兵视诏书如无,卒破梓而后从师。
乾宁三年乘舆播迁,正□□为相时也。
高共臣节于赵襄子见危之,君子与之。
幸国家衰,身为封豕,以盗主略,司空宁死节明大义,不少屈以求生,其自处审矣。
既得东川,无复回忌,蜀诸镇之小者以次尽之。
然则,司空之存亡,所系不特梓而已。
朝廷闻变,命崇望代司空已用其党王宗涤为留后,乃召崇望还。
余读史至此,未尝不废卷而叹也。
呜呼!
《小雅》书□□□□狡焉鸱张,本不难制,顾使孤远奉公,志节之士,束手就死,爵秩之加,不禀王命,京师遣帅,乃畏弗行,天下事宁可问哉!
大保、司空一有恤民之心,一知事君之义,视当时等夷何啻白黑,而史载行事殊为不类。
夫自唐至今踰二百年,代不乏人,独二公称思,至今庙食不替,其致此必有道矣。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如斯楼之葺,是孰使之然哉!
感应之理,圣所难言,二顾公之烈与气俱沦,与化俱尽矣,岂真在此?
是不然,汉车骑将军张公祠于阆,公□□之祠于彭,功施其人,则食其土,礼因人情而为之制,不可诬也。
造化之迹,往来无穷,精诚之至,肸蚃斯,先后感应,究极其微。
况显幽实一间尔,如人之肤脏,特隔皮肤,不可窥而见也,谓之无,得乎?
刘公之为此,盖深察夫阴阳所以然之故,于以明至理而迪人心,岂惟旌表节义、风励臣子也哉!
登郡中销暑楼寄东川汝士 唐 · 杨汉公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岧峣下瞰霅溪流,极目烟波望梓州
虽有清风当夏景,只能销暑不销忧。
再论重命令尊朝廷奏元祐二年六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九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
吕公孺、曾孝宽相继辞秦州,必于不行;
陈侗梓州,亦遂得免,皆此类也。
习惯之久,颇于国体不便。
去岁张公庠除广南转运使,辞不赴任,朝旨送吏部别与差遣
法行于下而不行于上,非至公之道,仰惟圣鉴裁照,幸甚。
谢知梓州到任表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净德集》卷七
臣陶言:伏奉敕命,差臣知梓州军州事,臣已于今月二十六日到任讫者。
昔尝拜疏,愿分乡郡之符;
今乃叨恩,遂载邦侯之旆。
仰虔俞命,俯激危心中谢。)
伏念臣习不逢原,用难应务。
起家从仕,希子云之安恬;
发策决科,鄙谷永之附会。
每究观于义利,靡徇易于险夷。
持以自盟,久而无愧。
半生流落,空惊岁月之峥嵘;
晚景亨途,忽接云霄之步武。
偶缘使事,轻去从班;
未阅再期,俄更四守。
既遂里闾之请,又尘屏翰之居,力薄岂堪,恩深莫报。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至仁天覆,大智日跻。
成汤之善与人,必于器使;
武王之不忘远,烛以皇明。
未谴衰迟,尚优临遣。
况臣早岁,曾使此方。
导德泽于数州,粗能寡过;
奉教条于一郡,敢不潜心。
冀收毫发之劳,归答乾坤之赐。
谢授再知梓州1101年2月7日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净德集》卷七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臣陶言:先以罪分司南京衡州居住,于元符三年四月准告落分司,差提举成都府玉局观
至五月内,准敕就差知邛州
臣逐次谢恩祗受,及奉表以闻去讫。
至今年二月七日绵州罗江县,又准告充集贤殿修撰,改差知梓州,臣即时望阙谢恩拜受者。
九殒之馀,忽逢再造;
一年之内,辄易三迁。
初备位于祠官,旋领麾于乡郡
继忝集贤之命,仍分左蜀之符,并出异恩,悉还旧物,幸非所望,感莫能胜中谢。)
伏念臣学不能美身,志未可适道,动踰涯分,易速悔尤。
奋飞于畎亩,而滥陪英俊之游;
涉猎于缣缃,而与闻朝廷之政。
谓之才则尝践更于台阁,加之罪则久废放于江湖。
小人持附会之心,乘而下石;
骚客有哀怜之兴,惟欲招魂。
累年趋必死之乡,一旦履复生之地。
荐沾殊泽,增贲馀龄。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光绍宝图,勃兴治道,大判忠邪之势,深权用舍之机。
虽众正在朝,足跨商周之盛;
而一夫失职,尚撄尧舜之心。
恤及衰残,概从收叙。
臣敢不究观否泰,省念初终。
如痛定而反思,若途穷而利往。
枕丘适愿,既知于瞑目之前;
结草酬恩,敢惮于没身之后。
谢知梓州到任表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净德集》卷七
臣陶言:近准告命。
伏蒙圣恩,除臣依前朝请大夫、充集贤殿修撰、知梓州军州事,已于三月十七日到任讫。
臣闻能官人者,尧之盛德,欲惠养于生民;
再为郡者,汉之名卿,颇光辉于前世。
盖知而善任,任则必能举其职;
故去而复至,至则有以慰其思。
乃君臣上下之交,亦古今贤圣之美,载之行事,可行而闻。
魏相之河南,以方严成治行;
黄霸之在颍上,以宽明得众心。
盗贼未平,愿寇恂之力;
儿童相庆,喜闻郭伋之来。
或体国以致忠,或宜民而立政,前功不替,后效愈明。
近代以来,斯人盖寡,未敢有起于废放,贲以宠光。
复从书殿之衔,仍领乡邦之寄。
苟踰其量,徒厚尔颜中谢。)
伏念臣学文不工,信道未笃。
丁辰于始衰之日,误涉迷途;
被罪于垂老之年,久栖裔土。
忽逢圣作,偶得生还,特出渊衰,悉叨旧物。
潼川之区域,乃益部之比邻。
尝绾郡章,尚传里诵。
江山如故,得陪父老之嬉游;
丘垄不遐,庶尽岁时之孝敬。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鼎新大政,萃聚众材。
用人如日之照临,正邪自辨;
成物若天之化育,小大不遗。
所以甄收,及于衰朽。
臣敢不持循素节,勉强暮龄?
广上德之宽仁,恤远方之凋瘵。
处耕田凿井之众,不失常生;
在垂衣拱手之朝,庶几小补。
叔父成都府墓志铭 南宋 · 李壁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七、《永乐大典》卷一○四二一
叔父讳熹,字明甫姓李氏陵州府君之季子也。
世家眉之丹棱。
曾大父讳某,大父讳某,赠奉直大夫
陵州府君讳某,累赠正奉大夫
叔父生二十四年,以荫补官,监雅州卢山县酒务。
利州潼川府路提点刑狱司检法官,终宣教郎、知成都府成都县
享年五十有三。
叔父赋资原悫,侃侃乐易,然与人交无谄笑佞辞,势利之际,未尝轻变所守以徇之。
虽律令精习,而持心近厚。
所居官必斥去雕琢,不求知名,号称长者。
陵州府君官至二千石,盖将老而田不满一廛。
叔父既仕,则益砺廉节,每退归僦屋以居,或日旰不得食,人不胜其忧,叔父处之晏如也。
及启手足,罄所有,不足以充凶事。
呜呼!
浮沉不遇,既莫克充其蕴于时,而见于行己,仅如此者,抑可谓贤矣。
性嗜酒,遇兴即满引,倒冠落佩,殆遗形骸。
有诗七十馀篇,不为藻绘崭刻,而务达其意。
间阅阴阳历算方技之书,皆深得其要,而亦未尝以语人也。
娶何氏。
有男子二人:曰𡌦,曰玺。
女长适承议郎、新知昌州杨己千,次适进士刘釜,季尚幼。
叔父之卒,实淳熙二年戊辰后七年十月辛酉,始克葬于丹棱县乐扶乡永寿里石子山之原。
太史公守东藩,𡌦来乞铭,太史公春秋高,触绪多感,惮于涉笔,则语𡌦曰:「昔刘道原之葬,实以温公《十国纪年序》为铭,凡吾与而父平生之言,乙未岁祭文盖尽之,其可刊已」。
𡌦拜且泣曰:「不朽之托,固在斯文。
然名氏未见,敢重以请」!
太史公乃以命某,某谨论次叔父历官终始而系之铭。
铭曰:
浑然天质,不见芒锐。
胡不显融,忽兮已逝。
御辛篆铭,以妥厥瘗。
后或有考,尚知为太史公之弟也。
梓州路提举常平薛寺丞1101年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五、《净德集》卷一二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起于谪放,贲以宠光。
还书殿之美名,领潼川之优寄。
适父老之愿,愧无术以承宣
大夫之贤,将有依于庇赖。
恭惟某官文而饬治,政必养源
袭训范于枢庭,振猷为于使部。
渊澄流洁,馀波有以载沾;
纲举网疏,众目从而不紊。
况有云霄之清议,岂惟堂构之高才?
即序禁涂,益敷远业。
某息肩故里,引领下风,行遂参承,并伸感抃。
丝竹致语 南宋 · 何梦桂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九七、《潜斋集》卷一一
伏以万井灯联,庆神仙之萃会;
九成乐奏,迓世道之升平。
聿观盛事以铺陈,茂对芳辰而蹈厉。
钦惟孚惠昭灵顺大王生禀正气,殁为明神。
声名揭日,事业掀天,愿橐而犹紫;
气燄动人,威灵悟物,瞻庙以长青。
英风飒众望以具孚,惠泽溥八方而均被。
穆公侯之衮冕,振振孙子之簪缨。
文昌地位,魁下三台
进士科名,云开五色。
楼台掩映,罗帏绣幕围香风;
冠盖逢迎,桂酒椒浆援北斗
银烛烧而洞天未晓,金鞯驰而辇路生尘。
千株之火树齐开,一部之云门交奏。
弹丝品竹,击石枞金。
阑干白玉,秦女吹箫;
江上青峰,湘灵鼓瑟
影动楼心明月,慢舞双双;
弦凝冰下寒滩,馀音袅袅。
调高飞白鹤,曲妙降黄龙。
笙簧合沓,枣下新声;
鼙鼓喧阗,梨园旧谱。
载展诗而会舞,庶崇德以报功。
皦如纯如,绎如翕如,已备八音于乐府;
优矣游矣,康矣常矣,同跻万姓于熙台
吹拍狸歌,笙镛胜会。
天碧星河欲下来,东风吹月上楼台。
玉梅雪柳千家闹,火树银花十里开。
紫凤笙繁声曼衍,黄龙舞慢影徘徊。
纱笼帖地香云绕,莫遣铜壶漏箭催。
再为明道立继榜景定四年三月 南宋 · 姚希得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二三
先是,往岁朝廷曾劄池州选择伊川五世孙曰偃孙者为明道后,前政马观文以是邦明道书堂在焉,迎就教育,并其母曾馆之官宇,月给有差。
未及两载而偃孙亡,曾母无依,先贤弗嗣,委为可念。
景定三年学官申,遂再行下池州,访问别无本宗嫡派可以昭穆,遂牒郡庠及书院,择同族而可教者保明申。
据续申,选到程掌仪必贵兄程子材庆老,年方十岁,生质厚重,家世诗书,可为明道之后。
于是择日行释菜之礼,告于纯公之祠,立为偃孙之子,命名幼学,俾职掌祠,就学于其叔父程掌仪
旬有课程,讲学不废。
其祖母曾就同奉养,使不失祖孙相依之义。
倘天祐斯文,教养至于成立,先贤无或废祀,庶有补于世教云。
一行礼币费用及每月教养廪给具于下方:
祖母曾氏送五百贯十七界,为衣被之用。
掌祠程幼学送五百贯十七界,置衣服。
生父程子材送一千贯、土绢四疋。
建康府月支三百贯十七界、米两石,一半付程掌仪收支,为曾母日逐供给之用;
一半桩之书堂,为曾母衣服等用。
明道书堂每日供拆钱月支四十五贯十七界、米七斗五升,拨过程掌仪家,为幼学日食之用。
程掌仪必贵任教导之责,书院月馈束脯五十贯十七界、米五斗。
景定四年三月□□日,宝章阁学士通议大夫刑部尚书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主管行宫留守司公事、知建康军府事兼权淮西总领郪县开国伯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姚押。
按:弘治《休宁志》卷三一,弘治四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