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彭知归居士见过有赠并谢前题普门画册续以黄庭绢本索跋原韵 其三 清 · 王文治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梦楼诗集卷十五
华严楼阁霅然开,五十三参人再来。
性海流将千亿字,字中一一挟风雷居士著有《无量寿经起信论》《居士传》等书数十部,发挥净土正助诸因。顷又成《华严念佛三昧论》。)
回谢刘漕龙图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三一、《鸿庆居士文集》卷一三、《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二○
伏审光奉帝纶,肃将使指。
谏大夫伏蒲殿上,方跪三接之荣;
部刺史埋轮道中,又见十连之耸。
恭惟某官才高难用,道大不容。
撞千石之钟,而噎于寸筳;
驾万斛之舟,而胶于尺水。
姑矢谟于问陈,旋赋命于乘轺。
龙马负图,联内阁邃严之直;
木牛挽粟,皆太仓红腐之馀。
方赐觐于中宸,行亟跻于近列。
益隆雅望,允副师言。
某偶叨奏于藩条,伫仰瞻于金节。
尺书起废,固已贤十部之临;
衰晚卧疴,方独有二天之芘。
张参政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三六、《鸿庆居士文集》卷一八
奏牍冒闻,仰干鸿造;
诏音报可,曲遂私诚。
伏念某早岁狂疏,未尝更变;
晚途流落,但欲偷安。
尝胆讼愆,咋指悔过。
方坏植散群之后,虽微投杼之机;
而临深履薄之馀,犹是伤弓之翮。
大贤入辅,圣主仰成。
四海沐宽大之恩,百神听靖共之德。
飞章上达,固无明珠按剑之疑;
赐札俯颁,遂获木瓜报琼之重。
兹盖伏遇参政禹功翊舜,尹德承汤。
悼簪履之遗而欲兼收,掩瑾瑜之瑕而不求备。
得季子之诺,殆过于百金;
坠刘公之书,固贤于十部
煖踰布帛,施等丘山。
通书殿之清班,窃祠宫之厚饩。
并叨异数衰老之光,尽出洪钧陶镕之赐。
乘牛车以观东閤之士,固所愿焉;
空蕙帐以勒北山之移,自今始矣。
与提宫学士(一)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四二、《鸿庆居士集补遗》卷四
别去一纪之馀,兵火弥满四海。
独闻隐居无恙,而不果遣一书占叙向往之勤。
示诲,益佩故人存录之意,何翅十部之临也。
临纸,感愧无尽。
平戎策1068年 北宋 · 王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六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国家必欲讨平西贼,莫若先以威令制服河、湟;
欲服河、湟,莫若先以恩信招抚沿边诸族。
招抚沿边诸族,所以威服唂氏也;
威服唂氏,所以胁制河西也。
陛下诚能择通材明敏之士、能周知其意者,令往来出入于其间,推恩信以抚之,使其倾心向慕,欢然有归伏之意,但能得大族首领五七人,则其馀小种皆可驱迫而用之矣。
诸种既失,则唂氏君臣其敢复简慢而不归心于我耶?
唂氏既归于我,即河西李氏在吾股掌中矣。
急之可以荡覆其巢穴,缓之可以胁制其心腹。
此所谓见形于彼,而收功在此也。
今木征诸族,数欸塞面内,为中国之用者久矣,此其意欲假中国爵命,以威其部内。
而边臣以董毡故,莫能为国家通恩意以抚之,此所谓弃近援而结远交、贪虚降而忘寔附。
使董毡得市利而邀功于我,诚非取胜之术也。
今木征与青唐族首领瞎药等在河州,瞎征与其舅李笃毡及沈千族首领常尹丹波等屯结,可欺巴温与龙川首领罗结在黄河头,三者皆唂氏子孙,各立文法。
汉界远者不过四五百里,近者二三百里,皆可以并合而兼抚之也。
谨具和戎六事,条列如左:一、臣切见泾原秦凤两路蕃兵及洮、河、宕、叠州武胜军诸族,皆吐蕃之遗种也。
自唂斯罗死,董毡继立,文法祇能安集河、湟间,而近边诸族自为种落。
其在疆埸之外者,皆强梗顽硬,不为吾用;
在内地者,又分离散处,不相统一。
此议者所以谓西蕃诸族皆微弱而不足用也。
臣闻古之善御戎狄者,固不患其微弱也。
惟其微弱,然后可以并合而有,但国家未尝得人而亲抚之耳。
臣愚以为陛下必欲合西戎诸族而用之,宜择通材明敏之士心虑轩豁、能周知羌人情意者,令朝夕出入于其间,往来巡行,察其疾苦,平其冤滥,治其郁结,如汉护羌校尉之比。
有不服者,即稍以恩信绥之,身与之为帅,使其倾心向慕,欢然有归伏之意。
然后激作而用之,则十数万之兵,不出疆埸而可集矣。
一、臣切见西蕃种类皆尊大族,重故主。
诸族有承唂氏之后者,羌人皆畏服尊之。
而唂氏诸孙今在洮河间者,皆孱弱不能自立。
如木征往岁居洮山,有青唐族首领鸡罗、瞎药及胡僧鹿尊事之,欲立文法,收复洮、河、宕、叠等州及武胜军诸羌,而木征孱弱,终不能自立。
秦州遣人逐去。
今洮河间诸州并无大族为主,虽有瞎征及欺巴温之徒,各恃众自立,然文法所及者,俱不过一二百里。
此其势正可以并合而兼抚之也。
臣愚以为宜遣人往河州与木征计议,令入居武胜军渭源城,与汉界相近,辅以汉法。
因选官一员有文武才略者,令与木征同居,渐以恩信招抚沿边诸羌。
有不从者,令木征挟汉家法令以威之。
其瞎征及欺巴温之徒,既有分地,亦宜稍以爵命制其心腹,使其习用汉法,渐同汉俗。
于汉界实有肘腋之助,且使西贼不得与诸羌结连,此乃制贼之上策也。
一、臣切见鄜延环庆两路番兵,自来各有成法,使之战斗及守境,皆与汉兵无异,往往禦敌杀将,立功塞外。
此两路藩篱所以益固也。
今四路番兵并是羌夷旧种,虽有吐浑、党项及吐蕃之别,然其种姓实皆出于西戎而已,何独在鄜延环庆则可用,在泾原秦凤则不可用?
岂天地之所生育与人材性分之所授者,绝然相异耶?
臣体问得宣徽使曹玮在西边日,其用环庆兵皆不及泾原秦凤,只因经略使范仲淹庆州日与种世衡等处置,各尽其宜,故今四路之中,惟环庆路蕃兵号为得力
是知教之在人,而不在其性分之相异也。
臣愚以为陛下宜择朝臣有文武材略者,往泾原秦凤择蕃兵可教者教之。
固其部族,合其心力,使劝勉奋励,乐为吾用,则十万馀蕃兵不费官中粒食,而可以为心腹之用矣。
一、臣以谓蕃人欲其可用,须令有合有离。
离之所以弱其势,合之所以齐其力。
沿边诸族附塞而居者,皆分离散逸,无大首领也。
势既离弱,又须团合,所以均其志趣、齐其心力,使其劝勉奋励,相率而为吾用。
臣愚以谓泾原秦凤两路蕃兵可为十部,每部置都巡检一人,以蕃官有材能识略为众所服者统之,而以汉官一员为都大提举以总之。
但得蕃人畏其首领,而以汉官总其权任,自然不敢作过,而久远并为吾用矣。
一、臣谓沿边蕃部欲其可用,莫若使其与汉人杂居。
今沿边蕃部,畸零田地耕垦所不至者极多。
但自来官中须得顷亩相连、地段相接者,方始招添弓箭手。
臣愚以为本不须地段相连,一段三二十亩以上者,即三五段便可招一名弓箭手矣
切计沿边诸族不下十馀万帐,大约十馀万帐可招弓箭手一万人。
以一万人散居十馀万帐之间,则何患其心腹不一,思虑不专乎?
是则招添弓箭手一万人,便可获番兵十馀万人之用也。
一、臣切见官中自来然令蕃兵献地,招致弓箭手,多是令其全段献纳,尽帐起离。
此蕃人所以顾恋而不肯献也。
若田地隘狭,招致不足处,可令熟户随其地段多少,大约耕百亩者即献十亩,与官中招添弓箭手。
令其全段献纳,尽帐起离,则蕃人顾恋,所献者狭;
若随其地段割令以献,则山原高下,所献者广。
又令弓箭手得散在沿边族帐之间,使中国羁游无事之民耕蕃部荒閒之地,而可以禁其背叛,其心腹,语其利害,岂不显然明白耶?
魏绛和戎,谓戎狄贵货贱土,其土可贾。
今之蕃部正同此耳。
若国家厚以恩信抚之,其土地皆可贾易而致。
臣切案古渭州一带,至洮、河、、鄯之间,陇西、南安、金城三郡地,所谓湟中、閤、亹、临羌、抱罕、邯中、大小,土地肥饶宜谷者,皆在洮、河、、鄯之间。
诚得而耕之,其利岂止威伏羌戎而已耶?
夔府长至诸州之酒毕集每品尝之或有味而无香或有香而无色月湖一日命酒匠置大瓮悉以酒投其中而和之不费曲糵逡巡而化洗盏一吸奇绝出于意外于是从新封泥名之曰十州春请以七言赋之 宋 · 邓深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樽中贤圣杂然陈,点化须臾清且醇。
味压宜城九酝酒,名高夔府十州春。
投丸仙子难争手,合曲香山未尽神。
从事有灵应自庆,而今十部萃吾身。
吉州权府贺新除启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三、《文山全集》卷八
某寖疏棨座,倏被绢封。
身到木天,误辱九重之眷;
词垂金薤,过蒙十部之临。
方切循墙,敢勤褒衮?
盖如庸晚,徒抱迂愚。
山林自分于投深,畎亩空存于爱上。
朝清道泰,幸遭际于明时;
小往大来,庆挽回于正气。
猥令忝窃,例沐登崇。
恭惟某官瑞毓长庚,福移子骏
家有甘棠之笏,凛凛典刑;
人蒙别驾之春,陶陶生遂。
郡符之初绾,睹帝綍之误颁。
盖惟大夫之曰贤,遂令小子之有造。
正朋一字,恐惭读秘阁之书;
肃使载还,尚拟致监州之谢。
和阎帅侍郎见寄 南宋 · 沈继祖
 押词韵第十一部
全荆百万兵屯云,甲光耀日争晶荧。
中有诗书礼乐帅,声色不动今孔明
幕府昼闲多啸咏,风流文采被诸生
嗟予入蜀四载久,恨未得承謦欬声。
今为属县方托迹,似闻号召将朝京。
荆州一纸贤十部,字画飞动诗语清。
居然二妙到蔀屋,再拜庄诵心已倾。
忆昔锦城秋月里,张侯更迭赋歌行。
人生聚散不可料,如月圆缺与阴晴。
岂期斐章辱赐和,骊珠宝璐箧笥盈。
傥因徐辟见孟子,有志未就公其成。
王文简载书图八首 其五 癸卯 清 · 翁方纲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二十七
十部唐签未备观,精华山谷辑来难。
独拈三昧无多子,可要春明僦宅看胡孝辕《唐音统签》,先生止见戊、癸二签而已。又先生所见《精华录》,乃明人伪本也。愚意颇恨先生不选唐、宋全诗耳。)
苗先路同年寒镫订韵图即送游泲南 清 · 张穆(石洲)
河间古君子,葩经少研寻。
独于六义内,得其不传音。
清庙有大瑟,空山余断琴。
一弹复再鼓,泠泠韶頀心。
绝学溯原始,才老初钩沈。
又越六百载,魁儒出亭林
五书初印布,天汉光珠参。
吾友勤耄学,力单稽古忱。
十部稍恢廓,七韵新酌斟。
乃于江段书,攻辨戈鋋森。
寒镫耿独寤,馆树巢文禽。
声谐意弥惬,一笑形讴吟。
里耳苦多昧,无由测渊深。
村谷有三友,廿年占盍簪。
今当数载别,离群叹曷禁。
小诗极妍妙,雅奏饶古风。
时时裁寄我,无忘相砭箴。
傥闻鲁丝竹,老学圣所歆。
刘检详新除 南宋 · 释居简
五言排律 押庚韵
南北分疆后,关河气不清。
有才皆琐屑,临事少峥嵘。
嵩华俱崷崒,岷峨独抗衡。
卯金重耀德,藜杖复寻盟。
火老随秋灺,凉深伴月生。
虚凝仙掌泫,缥缈庆云明。
肯室高名节,宽西旧老成。
空群嘉骏产,跨灶大家声。
问望公舆论,芬香蔼旦评。
尺书贤十部,全璧藐连城
一岁寻佳处,重阳欠好晴。
风轻茱未紫,露重初荣。
春玉新尝,挼香试剪
满城风雨句,不足配餐英。
元夜。次西帅李君敬韵 清 · 赵显命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出处:归鹿集
踏月行歌病未能,少年豪气想飞腾。
桥头健步争相逐,天外冷风若可乘。
佳节今逢生白发,寒宵不寐对青灯。
铙笳十部金钗队,何处南楼怅独登。
自歧城浮海。往统营 清 · 赵显命
 出处:归鹿集
山南刺史观风俗,金钺玉节双煌煌。
蓬莱府城新筑斯,千金落成喧笙簧。
边方健儿争起舞,倭酒十斗恣醉狂。
宴罢移节镇海府,遥望歧城隔大洋。
楼船万斛驾高浪,长风一瞬凌茫茫。
落帆蘋洲日未暮,画堂歌舞秋夜长。
朝来欲向统制营,是日风浪恣簸扬。
银屋横奔雪山立,阳侯叱咜鹍鹏翔。
将吏惴惴无人色,争来更谏戒垂堂。
丈夫心胆故自别,履险历艰金鍊刚。
玉立柁楼按雄剑,呵使篙工齐举桨。
壮士舞棹奋死力,冲风劈浪势相当。
十部鼓角助威声,鱼龙骇遁窟宅藏。
历尽危险入浦口,风静浪平如镜光。
是时八月天气清,海山十里交红黄。
鹥鸭双双泛沧浪,锦缆徐拂菱芡香。
命停鼓吹引管弦,佳姬十队榴花裳。
宝瑟清琴坐两头,娇歌数曲飞琼觞。
遥看粉堞萦云霄,水阃制置雄关防。
将军楼艓海上来,昨日有书期相将。
青油㫌节相辉映,两船歌吹齐铿锵。
君以雄姿统三路,我惭驽劣按一方。
偶与逢迎天一涯,风流乐事颇张皇。
但恐遨游成玩愒,即今时事堪悲伤。
愿与誓心答主恩,君不见忠烈祠中荐芬芳。
花原君权喜学挽 清 · 赵显命
 出处:归鹿集
君不见郑锦南,鞍岘一战成功名。
权君崛起大岭南,少年书剑驰英声。
巡抚军中赞幄筹,安城竹山诛鲸鳄。
北坛峨峨盘血殷,丹青照耀麒麟阁
赫赫我朝三百年,锦南落落花原配。
向余忝按关山节,君以云山太守至。
震熽以源皆从我,依然幕府当年事。
夜设华筵饮软脚,练光明月笙歌作。
唤出吴爷旧侍姬,使之与宴当别席。
盛事词垣播声诗,归来十年悲欢变。
昨君唁我叩盆痛,得书未旬凶音闻。
二子先亡孙未壮,老妻昼哭堪悲辛。
白头题诗遥相绋,恨不十部笳鼓送葬君。
答知明州郭少保到任启仲荀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五三、《北海集》卷三一
伏审克令辰,爰开盛府。
以元戎之重,兼贰公洪化之司;
制使之尊,领千骑长民之寄。
文武叠用,恩威并行,恭惟庆慰。
伏以某官学贯韬钤,家传勋略。
出临绝塞,蚤著绩于边陲;
入总周庐,久宣劳于宿卫
圣心所注,时望益隆。
用厉爪牙之臣,往殿股肱之郡。
宣诏条而明号令,已深惬于人情;
植旌棨而偃帆樯,即坐清于海道
方此下车之始,是宜进极之先。
遽沐谦光,首贻诲问。
尺书所泊,实贤十部之行;
一字可珍,奚啻千金之辱。
其为欣愧,莫究名言。
庆元端午送物劄 宋末元初 · 牟巘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六、《陵阳先生集》卷二一
众人醉,我独醒,方钦高躅;
一纸书,贤十部,兼被匪颁。
远自蓬莱,光生蒲黍。
倾银注瓦,共挹清香;
切玉浮金,遂成佳节。
某亟言登拜,倍切感藏。
饮美酒读《离骚》,莫当此意;
歌微凉生殿阁,即以公归。
论修唐史奏 五代 · 赵莹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四
伏以唐室君临。历年长远。
至若王言帝载。国史朝经。
治平之时。充溢台阁
自季朝丧乱。迨五十年。
四海沸腾。两都沦覆。
竹简漆书之部帙。多己散亡。
石渠金马之文章。遂成残缺。
今之书府。百无二三。
臣等虔奉纶言。俾令撰述。
褒贬或从于新意。纂修须按于旧书。
既阙简编。先忧漏落。
臣今据史馆所阙唐书实录。请下敕购求。
咸通中宰臣韦保衡蒋伸皇甫焕撰武宗宣宗两朝实录。
皆遇国朝多事。或值皇舆播越。
虽闻撰述。未见流传。
其韦衡裴贽。合有子孙。
见居职任。或门生故吏。
曾托纂修。或秘藏于士族之家。
或韬隐于钜儒之室。圣代方编于旧史。
耆年有事于故朝。闻此撰论。
谅多快惬。况行恩奖。
以重购求。请下三京诸道及中外臣寮。
凡有将此数朝实录诣阙进纳。请量其文武才能。
不拘资地。与除一官。
如卷帙不足。据数进纳。
亦请不次奖酬。以劝来者。
会昌至天复。垂六十年。
其初李德裕上党。著武宗伐叛之书。
其后康丞训定徐方。有武宁本末之传。
如此色类。记述颇多。
复有世积典坟。家传史笔。
或收纂当时除目。藏在私居。
或采摭近代制书。以为文集。
未逢昌运。无以发明。
今属搜扬。诚为际会。
志业。伫见旌雠。
请下中外臣寮。及明儒宿学。
有于此六十年内。撰述得传记及中书银台史馆日历制诏册书等。
不限年月多少。并许诣阙进纳。
如年月稍多。记录详备。
请特行简拔。不限资序。
臣与张昭等共议。所撰唐史。
祇叙本纪列传十志。本纪以纲帝业。
列传以述功臣。十志以书刑政。
本纪以纲帝业者。本纪之法。
始于春秋。以事系日。
以日系月。以月系时。
以时系年。刑政无遗。
纲条必举。须凭长历。
以编甲子。请下司天台。
唐高祖武德元年戊寅天祐元年。为甲子转年长历一道。
以凭编述诸帝本纪。列传以述功臣者。
古者衣冠之家。书于国籍。
中正清议。以定品流。
故有家传族谱族图。江左百家。
轩裳继轨。山东四姓。
簪组盈朝。隋唐己来。
勋书王府。故士族子弟。
多自纪世功。备载简编。
以光祖考。今宸恩涣洽。
属意撰论。卿士大夫。
咸多世族。闻兹汗简。
孰不慰心。请下文武两班及藩侯郡牧。
各叙累代官婚名讳行业功勋状一本。如有家谱家牒。
亦仰送官。以凭纂叙列传。
十志以书刑政者。五礼之书。
代有沿革。至开元刊定。
方始备仪。自宝应以来。
典章渐缺。其祇见郊庙。
册拜公王。摄事相礼之文。
车辂服章之数。势移权倖。
礼或僭差。故军容释奠于儒宫。
朝议诮。巷伯扈銮而法服。
博士抗论。年代既深。
礼文斯忒。请下太常礼院
自天宝已后至明宗朝己来。五礼仪注。
朝廷行事。或异旧章。
并据增损节文。一一备录。
以凭撰述礼志。四悬之乐。
不异前文。八佾之容。
或殊往代。隋唐已来。
乐兼夷夏。乃有文舞武舞之制。
坐部立部之名。天宝之初
云韶大备。宝应之后。
音律渐衰。郊庙殿廷。
旧章斯缺。自咸秦荡覆。
钟石沦亡。龙纪返正之年。
有司特铸。悬乐旋宫之义。
空有其文。请下太常寺
其四悬二舞增损始自何朝。及诸庙乐章舞名开元十部用废本末。
一一按录。以凭撰述乐志。
刑名之制。代有重轻。
隋唐以来。疏为律令。
然累朝虽有制敕相次。增益旧条。
以此格律之文。未能画一。
后敕不编于实录。诸制多在于法书。
请下大理寺。自著律令己来后敕入格条者。
会昌己来所经疑狱。一一关报。
以凭撰述刑法志。律历五行。
天文灾异。中书实录。
前代具书。自唐季乱离。
简编沦落。太史所奏。
并不载于册书。谪见之文。
时或存于星历。请下司天台。
会昌己来。天文变异。
五行休咎。历法改更。
据朝代年月。一一条录。
以凭撰述天文律历五行等志。唐初定官品令。
三公三师为第一品。尚书令仆射为第二品。
两省御史台寺监长官六尚书为第三品。自定令己后。
官品错舛。比诸令文。
前后同异。又有兼摄检校之例。
资授册拜之文。军容或盛于朝仪。
使务渐侵于省局。以此官无定令。
位以赏功。台府之权。
随时轻重。求诸官志。
前代无闻。请下御史台
自定令己后。文武两班品秩。
或升或降。及府名使额。
寺署废置。官名更改。
一一具析。以凭撰述职官志。
画野离彊。实均九贡。
带河砺岳。爰命诸侯。
唐初守边。则有都督总管之号。
开元命将。即有节度按察之名。
刺史多带于使衔。郡阁更兼于军额。
其后四安之地。因乱多设于戎夷。
九牧之中。乘宠遂邀于旄钺
故山河易制。名类实繁。
请下兵部职方。自开元己来。
山河地理。使名军额。
州县废置。一一条列。
以凭撰述郡国志。汉述艺文。
隋编经籍。盖以总括典坟之部。
牢笼流略之书。唐初以迄开元。
图书大备。历朝纂述。
卷轴弥繁。若不统而论之。
何彰文雅之盛。请下秘书省
唐初己来。古今典籍经史子集。
元撰人姓氏四部大数报馆。以凭撰述经籍志。
臣名叨辅弼。学愧裁成。
获奉制书。俾专信史。
伏以有唐缵历。累叶承平。
文德武功。己纷纶于图牒。
记言载笔。尚阙漏于简书。
皇帝陛下永念沦胥。深思揖让。
周武成汤之庙。不忘故朝。
汉皇封王赧之孙。盖悲亡国。
今则己覃优渥。爰勤纂修
凡在臣僚。孰不知感。
所惧史才短浅。识局荒唐。
实虑庸虚。有孤宸委。
所陈条例。如可施行。
请下所司。庶几集事。
周大将军上开府广饶常墓志铭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七
公讳常,字某荥阳人也。
周宣王之弟,初封其国;
郑穆公之孙,始成其姓。
祖思庆,建威将军、山太守
考顼,仪同三司豫州刺史
南阳坐啸,值此此君;
西河建隼,逢斯刺举。
公侯继踵,冠冕连镳,可得而言,传于史籍。
公髫龀知礼,早年驰誉,就经黉舍,略见书堂,习武兵栏,偏知剑术。
虽复年犹小学,已为儒者所称;
位在偏裨,即入将军之赏。
大统三年,起义华阳,授永安县开国男
文皇帝霸迹初基,英雄辐辏。
公仗剑辕门,颍川从我。
洛城逆战,壮于白马之兵;
河桥解围,勇于乌林之策。
平东将军、帅都督
袭父封。
后二年,授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车骑用郭淮之勋。
仪同王沈之贵,公之此授,佥曰得人。
进爵广饶县公,邑千户。
保定三年,授使持节都督迁州诸军事迁州刺史
总领金州兵马之兵开拓北戎。
高山寻云,深谷无景,梯绳乃上,浮裁通,闽越影向,句吴声势。
公出战短兵,并皆奔北,瓦解冰碎,山空谷静。
持节开府仪同大将军
梁高宴,有大将军之诗;
幕府初开,有平陵侯之国。
比之今日,岂可同年而语哉!
自是使车被之绣服,风谣是察,刑政是观。
露节东驱,风奔群盗,埋轮当路,威振中原。
武皇帝有盟津之师,以公为中权之劲,外从决胜,内侍军谋。
及文轨既同,旃旌已偃,司勋行赏,军吏举功,乃授使持节上开府,增邑五百户。
赐姓宇文,与国同乘之荣;
周之宗盟,非复异姓之后。
蕃屏是寄,隆宠所归,公室无疏,此之谓矣。
九州都督,须得其才;
千里诸侯,实俟其政。
乃为使持节都督东徐州诸军事徐州刺史
寻迁南兖州诸军事南兖州刺史
公频总六条,再劳十部,俗变风移,人怀吏畏。
滞穗遗秉,有利疲人;
山桑野蚕,足充贡赋。
化被殊俗,威行邻境,奏事京师,四方第一。
谓真刺史,其在斯乎?
春秋未高,奄然遘疾。
大象元年于州镇,时年六十三。
呜呼哀哉!
吏人扳慕,飞走变色,河、济辍舂,淮、沂市罢。
以今年归葬于荥阳之山,诏赠某官,礼也。
嗟陵谷之贸迁,惧徽猷之永远,地久天长,敢镌贞石。
铭曰:
荆、河惟豫,洛食之本。
水绕荥波,山斜陆浑
德星犹照,祥风未远。
代不乏贤,文无阙衮。
公之生也,实降英灵,忠为德本,孝禀天经。
观书虎馆,学剑龙亭
雕弓偃月,行马流星。
置阵黎阳,麾兵官渡。
平阴听乌,马陵书树
气视回津,星占飞步。
火断羌营,沙崩贼路。
及驱犀节,乃牧雄州
吏不惊犬,人无喘牛。
西蚕得岁,东作逢秋。
草烂狱户,星低市楼。
五将星亡,三台岳坼。
哀哉天道,遂当明哲。
栋梁崩坏,风云寂灭。
北郭长悲,东都永别。
幽深此地,宅兆斯凭。
山回虎圈,路上鱼陵。
悲风夜烈,苦雾晨凝。
兰芬菊茂,终古相承(《文苑英华》九百四十七)
答彭贺州1100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八、《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七 创作地点: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
窜流海国,脱身羁鬼之林;
洒扫真祠,拜赐散人之号。
喜归田之有渐,悼报国之无期。
方自愧于心颜,敢闻名于左右。
岂谓某官,曲敦雅好,深轸穷途。
赐以尺书,借之馀论。
温词曲尽,贤于十部之见临;
陋质增华,果已五浆之先馈。
但惭衰朽,虚辱品题。
敬佩至言,永以为好。
乞修德劄子 宋 · 张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八六、《毗陵集》卷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三
臣仰惟祖宗基业垂二百年,积累之久,图画之劳,忧勤恭俭,垂训万世。
陛下纂服,适际艰难之时,岁苦敌人之暴,而根本之地尽为敌区。
今则属车驻于江南,越在一隅,而四方朝贡之职尚未修也。
二圣留于沙漠,行及三岁,而一介咫尺之问尚未通也。
九庙播迁而神主未尽奉安,诸陵阻远而松槚失于保护,财用窘竭而费出滋广,将士惰骄而无所禀畏。
加以苗、刘之变生于肘腋,今虽宵遁,而公肆剽掠,浙东骚然,为患未艾。
政如虚羸之人,病久变生,砭剂靡及,中外臣子虽痛心疾首,莫效敉宁之方;
朝廷大臣虽劳形怵心,未闻经济之略。
今日所恃以苟存者,大江之险而已。
防秋之策一有不善,而一骑南渡,则无可言者。
他日不幸至此,不过迁谪大臣、诛戮将帅,亦何所益?
祸福利害,陛下实任之。
伏望陛下念祖宗基业之重,增修恭俭之德,益励忧勤之心,勉其所难,节其所欲,至诚不倦,则盛德日新而上下孚信,神天佑助,将何往而不克哉!
越王勾践为吴所败,食不加肉,衣不重采,卒能报吴;
卫文公为狄所迁,大布之衣,大帛之冠,晚年兵车致十部之众。
况于陛下为天之子,动静语默,上与天通,固非臣下所可拟伦,傥修德不已,则恢复大业亦岂甚难?
昔《盘铭》纪成汤之德,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言其修德有加而无已也。
更望训饬大臣,日以禹惜寸阴之义,汲汲措置。
仍诏行在职事官及沿江帅守监司条具守江之策以闻,择其可者而亟行之。
臣言狂瞽,惟陛下裁赦。
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