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咏于 明 · 余继先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马踏旗枭主将雄,参谋帷幄赞精忠。
岳王坟上西湖月,照见英灵泣冷风(以上清道光万州志》卷八)
按:陈永正整理
翰林范侍郎 北宋 · 吕陶
 押词韵第七部
进退为大节,君子贵其全。
献替实大事,良臣所宜先。
二者苟一失,胡得称至贤
况乃势利诱,中性殊易迁。
趋时或勇锐,顾义少悫坚。
昆山有良玉,烈燄不敢燔。
太华有苍松,严霜岂能干。
公以学行起,华涂三十年。
器业饱夔卨,文章富云渊。
徐行自廊庙,群望惟陶甄。
适会薰风琴,为民更五弦。
洁情思恤物,有道当危言。
一旦谢簪绂,易若忘蹄筌。
冥鸿飏云霄,老鹤得芝田。
天真适旷荡,世网脱拘牵。
安居返故里,盛事光尘寰。
父老相叹诧,谓公乃神仙。
士林素矜式,仰公如绮园
试阅前代史,昔人难比肩。
尝闻乔与固,精诚动皇乾。
愿仗至忠力,区区塞奔川。
不幸遭戮辱,何由老林泉。
徒使国士泪,至今为之潸。
又闻广与受,知止皆求还。
都门祖帐盛,乡里千金捐。
青以大论议,寂寞空简编。
犹有绘画手,屡将丹青传。
四士所出处,得之皆一偏。
惟公逢圣明,雍容卷舒间。
任职思补报,乞身享安閒
素履莹如玉,贵名重于山。
知公享寿考,岁月方遐延。
壮容换老骨,绿发藏华颠。
谅公保福祚,子孙庆绵绵。
高门纳驷马,旧物还青毡。
令德终报验,化工可推研。
小智泥畛域,通怀究渊源。
方尔泥物我,其谁计寒暄。
超遥诚自得,局缩亦徒然。
再拜远门下,长吟歌此篇。
黄仁卿见过留之而无酒因要宋衡携酒以至得以款语已又酌仁卿携行之茶成四十字 南宋 · 韩淲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雨重乌臼树,风微萱草花
重携万安酒,再瀹建州
邂逅年何晚,情亲日自加。
两君真玉立,而我愧无瑕。
华封仙榻 明 · 梁必强
七言律诗 
恰似巫山二六旂,迤延州里万峰馀。
前屏拖紫文争焕,后障垂青秀更奇。
石室可容多客坐,仙岩应与结朋期。
他时苇屐来游此,半买山钱半酒卮(以上清道光万州志》卷八)
按:陈永正整理
宋故胡夫人孙氏墓志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六、《鸿庆居士文集》卷四○
夫人晋陵孙氏。
曾祖讽,尚书职方员外郎
祖夷清。
志康登州文学、赠宣教郎
母,太安人蔡氏。
夫人年二十五,嫁为同县进士胡谔字正卿之妻。
正卿年三十九病卒,夫人嫠居四十年,为妇为母,淑慎慈祥,内外族姻叹誉之无閒言。
享寿七十七,以绍兴九年三月甲子感微疾而终。
初,正卿之没也,夫人之亲固亡恙。
生二男子,一女尚幼,而其姑已老,一室萧然,茕独无依,众谓夫人曰不安于胡氏矣。
夫人哭其夫,三年不御酒乐,未尝一日去姑之侧。
母弟稹尤友爱,挟二孤甥以归,而进诸学;
幼女才七岁,约他日归其子好德者,曰:「可以纾吾姊之忧矣」。
居久之,二子曰安节、安道,皆以文行称一乡;
女归好德如约,而夫人为寿母。
建炎南渡,盗残其庐,安节、安道相继遇疾,皆物故,诸孙犹未胜衣,于是好德夫妇又迎夫人以归。
辟寝庐,奏滑甘,视寒燠之宜,奉事十年如一日。
属纩之夕,好德治丧于正寝,合孙氏、胡氏两族数十人会哭于其家;
饭僧供佛,梵呗之声连昼夜不绝。
卜以十年丙申于县万安东乡庄原上。
呜呼!
夫人少寡,不践二庭,甫见二子之立,又弃而先。
独馀一女,有士君子之操,奉其母周旋不遗力矣。
始,正卿从其亲于墓次,今又举夫人合祔焉。
除治故茔,撤而新之,尺椽寸瓦,皆自手出;
躬视畚筑,不避风雨;
又从茔旁若干步结屋三十楹,以舍守冢者。
好德助之,无毫发计惜,曰:「以成吾父之志也」。
某,夫人之从子也,知之尤详,宜为铭。
铭曰:
猗嗟夫人兮,女史之标。
事专屋而閒居兮,菽水箪瓢。
泣呱呱以盈前兮,牧众稚之垂髫。
闵凯风之劬劳兮,棘薪盛而夭夭。
一日不见兮,奄忽滔滔。
从夫子于故丘兮,视铭其昭。
右从政郎台州黄岩县令杨元光墓表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七、《鸿庆居士文集》卷四一
绍兴八年端明殿学士、知洪州李公光召拜参知政事会稽杨元光作而喜曰:「吾乡先生得位,必将尽行平日之言,上副吾君倚注之重,下以慰中外󲦤绅之望矣」。
久之无所闻,元光慨然移书镌诮,殆欲痛哭,所谓爱人以德者。
公省书不以为怼。
后十年,元光台州黄岩,治有迹。
诛锄凶狡,一境翕然。
会提典刑狱秦昌时者,宰相之犹子,怨家得其书,书有诋时相语,又诬以非罪,驰告昌时昌时以闻。
怒,逮元光廷尉狱,饬有司发卒大索,得元光万言书藁于笥中,议刺时政,语益切。
愈怒。
狱上,入之法,除名徙万安军,是岁绍兴十九年也。
当是时,元光母年八十,诸子未胜衣,官籍其家,老幼数百指濒于饥寒,至不能存;
元光兄某官矩亦连坐,羁置邕管,道过宾州,感瘴死,闻者皆为之出涕。
积六七年,秦桧薨,天子亲郊,一时士大夫窜流岭海不得归者,至是始用赦除,皆得归。
元光行次英州,遇疾亦不起。
悲夫!
元光讳炜姓杨氏常州晋陵县人
元光其字也。
祖晦,赠太中大夫
父植,左朝散大夫
宜人孙氏。
大夫公避建炎之乱,家会稽嵊县,既没,葬其地,今又为嵊县人
元光少时英爽有大志,读书一过目,已通念;
属文辞,敏妙骏发,顷刻数百千言。
大夫公遇郊祀恩,奏任将仕郎,调右迪功郎池州建德县主簿
大资政张公全真绍兴,辟新昌县主簿、兼尉。
代还,监秀州海盐县盐场
丁大夫公忧,忧除,监明州都酒务。
不逾年,监潭州南岳庙
岁满,迁右从政郎台州黄岩县令
岁饥,流逋满道,元光以便宜发振之州将大怒,方具奏劾,会罢去,事遂已。
县有大渠,纳众水而注之海,岁久芜没为平地,遇甚雨,则水冒田为患。
元光率民田渠下者,合众力疏治之。
长凡十里,广深如其故,又筑斗门以时潴泄,至今并渠之田,皆为沃壤。
元光疾恶好善,出于天性,所居官,兴除利病,若嗜欲然,不俟终日。
新昌,祷雨白鹤祠,屡祷不应,元光怒曰:「汝为神,庙食一方,而不知其事耶」?
命撤祠屋,毁神像,犁其庭而去之,一邑大惊。
黄岩俗尚鬼,一老巫,县人尊事之,人有疾病,禁绝医药,惟巫之听。
元光笞而逐之。
尝读史传,见大奸佞盗国威福,而不即刀锯之戮者,则奋怒起立,拊几大呼。
大夫公惊问曰:「汝谁怒耶」?
已而悟笑曰:「不平有动于中而为此也」。
天台太守萧公振,亦喜事者,每闻元光无顾忌大语,则击节称善。
尝屡荐于朝,不报。
嗟夫!
元光好直而尚气,不量事之可否,人有能不能,而责其所不能。
又遇权臣擅国,方以深文峻法除不附己者,而轻犯其锋,一语之过,奇祸乃如此!
于是,萧公亦抵罪贬池阳
元光既斥海外,在岛夷蜑坞中,无与晤语者,闭户读书,饭蔬饮水,晏如也。
已而属疾,书四句偈而绝。
诸孤出石刻遗余,笔迹宛然如平生,实二十六年八月辛未也。
年五十一。
妻胡氏,生六子:男曰梦得、梦龄、梦熊、梦说,二女尚幼。
卜以廿八年十二月丙午,葬于嵊县清化乡福泉北山之原,祔大夫公之次。
宜人,余族姑也,垂老矣,哭二壮子;
诸孙呱呱满前,拊养教载,皆能读父之书,屹然自立,可寄门户者。
享寿八十七而终。
梦得等以池州司法欧阳建世状,志元光之葬已不及矣,乃论次终始,表之墓上,又哀其不得位以行其志而死也。
送僧了敬序1261年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四、《文山全集》卷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万安僧了敬,丙辰年来谒,示予以夫子像,予初怪之,与之语,彷佛儒者气象。
阅诸公赏音,则知其能为诗,能读先儒语录,又能筑读书堂以与邑之逢掖者处,而后嘉其来意之有以也。
越五年,予至其宫,求其所谓读书堂者。
观之则方裒缗歛材,召审曲面势者而商度焉。
因知诸公所以亟称之者,书其志也。
敬师之竟就是役者,志之不忘也。
自佛入中国,其徒牢护其说,遂与儒者之教并立于天下。
太颠止于海上,韩公屈与之交,当时羁穷寂寞之馀,以其聪明识道理,姑与之委曲于人情世故之内。
其于变化其气质,移易其心志,攘除其师之教,未必有焉。
以今敬观之,则其崛起于浮屠之中,而若有得于圣贤君子之说,而凡精业勤行以学韩之学者,又与之周旋一室以上下于其间,其为聪明识道理也多矣。
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孟子推为豪杰。
然则敬师非僧之豪杰也欤?
翰林院恭依御制诗四首元韵 其三 壬申 清 · 翁方纲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一
敢诩交游气谊联,虔共天保鹿鸣篇。
读书识字求忠孝,立志修途向圣贤。
排比琳琅珍月露,铺陈清秘富云烟。
肯徒蕊榜霓裳咏,四十人同拟众仙(同年入院者四十一人。)
至元癸巳平黎碑记至元三十年 南宋 · 邢梦璜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八七
皇元以神武一万方,自邃古正朔未加者,梯航悉服。
海南一岛四州,蚤列职方,乃百峒中蟠,黎岐宅焉。
犹雕题禽行,侵轶我疆埸,虔刘我编氓。
至元辛卯夏丁酉朔,安抚陈仲达诣阙奏曰:「天以皇帝合德,俾作民主,大一统无外。
蠢兹獠黎,敢抗天威,愿假臣兵数万,以陛下声灵,比及三年,庶克底服」。
帝曰:「俞」。
蒙古军二百、汉军二千、顺化新附军五千,承命载道。
复虑权轻,请以重臣董师。
命未下,军已行。
十月丁丑渡海,修械峙粮,佐以民兵万有四千。
师甫集,而天不慭遗,帅星宵陨。
天子乃命湖广行中书省平章政事阔里吉思督视
十一月壬子至师,以仲达嗣谦亨领万户。
墨缞即戎,继厥先志。
分命副元帅王信伯、颜于思,万户教化杨显祖、韩旺领蒙古、汉军、顺化军广西宣慰杨廷璧副使林应瑞、副万户秦彪、千户蔡有阊等领诸黎兵,镇抚高祜领帐前拔都军、南番兵。
庚午,攻大塘、清水。
十二月己丑,擒贼符某。
明年春正月,传首诸峒。
二月,师次万安,破清塘等峒。
三月,次南宁,戮符察等贼。
值溽暑瘴兴,乃暂振旅息威。
冬十月丙午,复攻陈萃,捣梁六犊之穴,凡十馀战。
十二月丙辰得降贼,不杀,用其计遣陈谦亨、林应瑞往擒六犊,戮以衅鼓,贷其胁从。
明年春二月,取黎𦫼降王,即执王嗣,戮千馀人。
转攻陵水,降陈子渊,执黎福平,复普调、乌石等七十寨。
三月,班师如初。
其鸟兽散者,柔惠招谕
七月辛酉,平章召赴阙,以善后事宜授元帅朱斌
十月戊申,西征儋黎,师次铜鼓
十一月己未镇抚高祜奉檄来趣师。
十七日,会于根。
十二月晦,分遣士卒抵古振州攻其南,祜攻其西,谦亨攻其东,尽复故土。
春正月壬子朔,登山刊石,昭神武功。
翼日,勒五指山
越三日丙辰,勒黎婺岭。
二月壬午朔,凯还。
先是,平章纳省幕乌古孙泽议,分立黎学谕教新附,分遣廉干招徕未降,爰编户入籍,属儒学李元吉、王季恭等掌之。
统四路得峒六百二十六,户口四万七千有馀。
屯田万户,以邓高领之。
定安、会同二县,设万全寨。
三年底绩,堪垂万祀矣。
按:道光《琼州府志》卷三八,民国十二年海南书局铅印本。
元符万宁宫庆成崇宁五年 北宋 · 赵佶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一
茅山之麓,元符中即隐者刘混康所庐,建观号元符观。经始于元年秋至崇宁五年秋宫成,大书其榜,更号元符万宁宫。盖以协成哲宗之志,以安妥明灵,钦崇妙道,昭示后世。乃为之颂曰:
句曲之山,有居其颠。
谁氏之子,象帝之先。
启迪后人,淑修其身。
守静而笃,是为葆真。
在昔元符,作室其下。
经始勿亟,以遗来者。
我应受之,嗣绍厥绪。
我仪图之,缮此栋宇。
考彼宫宇,因心而友。
不日成之,克相其后。
乃益其名,曰维万宁
书以揭之,用妥明灵。
道大无方,体用有常。
以德则帝,以业而王。
坐进此道,与道无极。
神之听之,洽此万国(原注:崇宁丙戌岁宣和殿书。)
刘混康(三 崇宁五年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六二、《茅山志》卷三
刘混康:徒弟傅希列赍到表章具知。
刻意虚无,宅心清静,得无为之妙理,通大道之渊源。
自抵万宁,矧多馀裕。
三茅紫府,列圣福庭,真仙所栖,灵答如响。
卿宝金箓而练气,秘玉简以清修,想得优游,必资香火。
上祈宗社之谧宁,下济黎元于仁寿。
所驰至意,宜亮悉之。
徒众忽临,封章来上,深嘉远恳,益表勤诚。
骤尔睽违,但渴名理。
溽暑尚炽,善卫是宜。
卿比平安好?
遣书指不多及。
刘混康(一 崇宁五年八月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六二、《茅山志》卷三
刘混康:栖真有素,守道无渝,功行益隆,声华夙著。
万宁之燕处,奉大箓以精勤。
博济群生,咸趋善化
扩尔无为之妙,相予可致之祥。
盖名以实彰,礼缘德称。
宜锡褒嘉之宠,用延弘远之休。
法号增崇,佥言惟允。
往即钦承,毋或逊避。
所有诰命今附递赐,至可领也。
时当素秋,卿比平安好?
遣书指不多及。
刘混康(三 大观元年二月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六四、《茅山志》卷三
刘混康:朕祗奉三元,钦崇至道。
每念灵承之重,庶臻可致之祥。
凡在幅员,率兴观宇。
眷三茅之名封,集殊方之胜概,倚毗师法,以召蕃釐。
卿夙资渊妙之功,屡获嘉休之应。
累迂鹤驭,来叩枫宸。
款名理之至言,询心法之要妙。
保神清静,阛阓厌闻。
旅寓储祥,殆非宜称。
已令董治□□,鸠工构宇。
即上清之东隅,建万宁之别观,庶专静馆,延处云軿。
可预择徒弟来此住持。
故兹示谕,想宜知悉。
每到峡山辄和韵皆不存稿丁亥冬十一月三十日到山顶求所谓古飞来址追忆旧作改存五首 其四 丁亥 清 · 翁方纲
 押删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四
山顶不见水,但望江一湾。
谁知忽雷转,飞沫溅我颜。
寻之得龙潭,龙子此往还。
漩澴万斛吐,直下无水关。
垂瀑成一条,分泻于四山。
恰以飞泉亭,横桥接其閒。
转使水势曲,过此回若环。
匪直峡太驶,江脉资剔鬟苏公以此寺溪水太驶,令寺僧于淙碧轩稍北作闸潴水,为启闭之节,用阴阳家说,寺当少富云。见本集峡山寺题名。)
忆巢云居 宋末元初 · 黎廷瑞
 押先韵
弃家锦宫城,结屋庐山前。
退鹢空悠悠,冥鸿自翩翩。
吟章一倾盖,见赏朱丝弦。
及此再承晤,交情重缠绵。
冥赏富云壑,清听穷风泉。
携壶流雪台,吹笙落星船。
重阴閟华景,平陆成修川。
君应有先识,化鹤不待年。
重来访旧隐,满目空悽然。
琴书竟奚属,诗画知谁传。
拊怀重感叹,回首还延缘。
摇摇梢云,疑是巢中仙。
汪复求东甲桥疏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九七、《洺水集》卷二一
地属休宁,溪名东甲,合百源而同派,历万折以朝宗。
远驱川蜀之车,近走湖湘之骑,旁连交广,密接江西,凡赴上京,悉由此渡。
争奈春霖夏潦,拍岸浮堤。
坐贾行商,姑淹留于旅舍;
羽书驶足,须皇遽以呼舡。
然而山束水湍,石高浪骇。
略计比年之事,覆舟者三;
坐令非命之人,为鱼且百。
是故某等谨发愿心,辄倾中产之储,首倡千缗之施。
顾工闵岭,取石万安
始役三年,裒金半万。
然而插空之石凡七𬒋,甫就三洪;
覆桥之屋逾万椽,未营片瓦。
初谓可干于阖境,未尝请疏于他州,今既力疲,势难中辍。
稽其终事,必也万缗。
不免亟走中都,僭求一语。
然而言轻瓦砾,岂能易宝藏之珍;
或者心发菩提,自欲填精卫之海。
他日几人行坦坦,更教千载说洋洋。
冬日閒居遣兴十首 其三 1128年10月13日 宋 · 李纲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
兰若富云,吾生寄此中。
无心复弹剑,有恨但书空。
白菊因霜紫,青枫向日红。
晚来幽独甚,卧听竹间风。
雷州1129年7月 宋 · 李纲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天宁寺
华夷图上看雷州,万里孤城据海陬。
萍迹飘流遽如许,骚辞拟赋畔牢愁
沧溟浩荡烟云晓,鼓角凄悲风露
莫笑炎荒地遐僻,万安更在海南头。
回龙 南宋 · 范令闻
 押纸韵
柏人去弗宿,万安退而止。
见几惩贯高,噬脐嬖妃子。
畏避虽同途,兴亡乃异轨。
江边招提小,楼阁半倾圮。
回薄二里馀,六龙驻于此。
愁横云盖山,闷系罗带水。
历历斜谷路,去天尺有咫。
昨夜雨中铃,哀音犹在耳。
画像赭衣袂,挟一弓两矢。
侑以圣云孙,祖武略相似。
剑外尘再蒙,黄明著年纪。
今我吊陈迹,行迈亦靡靡。
吹动波间皱,正值秋风起。
安得如渔翁,垂钓江之涘。
池州范文正公祠堂 南宋 · 丁黼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二七
文正范公以劲节大志、盛德壮烈,卓然为宋名臣。
凡宦游人怀其惠,莫不有祠。
池阳虽非公所仕之地,而亦祠之学宫,盖以其少长于长山朱氏也。
国史本传及欧阳公撰神道碑,俱云公生二岁而孤,母贫无依,改适长山朱氏。
然人漫不知长山为何地,朱氏为何人,而公之属于其家几何时也。
天台丁君木宰池之青阳,政成,暇日讨究先贤遗事,慨然慕之。
长山去县仅十五里,朱之族故在,遂访求其家,得公之续谱遗墨及公与母谢夫人之画像。
又从好古博雅之士,根据其本末源流,既毕,委故人程君爚过而言曰:「将为祠堂,愿有述焉」。
谢不敢,其请益坚,有不得辞。
凡公之立言立功,具载方册,不必赘叙,独以其在长山之事言之。
谨稽诸记录,公之父墉,从吴越钱氏入朝,历成德成信武宁军掌书记以卒。
元配陈氏,继室以谢氏。
其卒于徐也,归葬于吴中天平山,陈氏祔焉。
谢氏无以为生,改适朱君文翰。
公生于端拱二年,犹在襁褓而鞠于母。
朱氏云:族有在应天府者,故公以及冠辞母,绝江逾淮,学于应天,盖景德之末祥符之初也。
阅五六岁,登进士第,则在祥符之八年。
欲便亲养,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以往。
集庆军节度推官,辟泰州西溪盐税,再辟兴化县,徙楚州粮料院,母终于楚。
天圣五年,公复如应天府晏元献公知之,表掌府学
服除,乃归宗易名。
明年,晏公再荐,召试为秘阁校理,始克请于朝,追赠父母,迁奉母丧葬于河南尹樊里万安山下。
参考岁月,公之从朱姓几四十年,登科记用今氏名,后人改之耳。
朱氏之谱,则文翰以景德初尝任淄州长史,后以公赠典得太常博士
公之手帖与博士之孙延之,在明道二年,乃改郡至丹阳,时犹称延之为秀才,而待以子侄礼。
又一帖,在庆历五年者,则称之为官人,盖已受公奏补,而帖中颇及延之兄之子求异姓恩泽事。
由此观之,公留止往来长山,历时最久,其亲爱顾念朱氏情义最笃,皆以母故也。
公之宦游远者三四岁,近者一二岁,犹皆立祠,长山独无祠,可乎?
此丁令君所以拳拳不能已也。
考礼诹经,法施于民,以死勤事,以劳定国,能禦大灾,能捍大患,皆所宜祀。
公于数者殆无愧焉。
其神气精爽如五行丽天,芒寒色正不可晦蚀,中国夷狄所共瞻仰。
岂特其平生经历之处宜奉祠事,而犹区区于是邑之长山者。
盖祀国之大节,邦政之所成,可以兴起人心,可以扶持教化,此不特为公设也。
祠堂择地之爽垲,且与朱氏附近,为屋十楹,有室以奉遗像,有堂以严祭享,有东西厢以居守祠者、憩待祠者。
固以门扃,缭以周垣,夹道以松杉,而直达于通衢。
规模邃洁,不侈不陋,费从官给,役不民劳。
委学职王震董其成,朱氏近族守其祀,是亦可矣。
令君又云:「去长山数里有滕子京待制墓,公与滕为同年进士,生尝荐诸朝,死尝铭其竁,欲以配祀」。
尝闻公之守严,脩子陵而以唐隐士方干配,况滕既奇才,而公与之同时共事,情好款密,以配公祠为宜。
遂并书以赞其决,且谂来者勿废云。
绍定二年九月二十有二日朝请大夫丁黼记。
按:《范文正公褒贤集》卷三,宣统刊本。又见《范文正公褒贤祠录》卷七,康熙池州志》卷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