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邕州安抚吴公谥议 宋 · 洪芹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八五、《南宋文录录》卷二一
古之端师名傅,如乡之老及大夫者,以德行教其乡,其教人之大伦五,所以范风俗甚厚。
汉之东学士大夫,间居教授,犹数百人,以故清节危行,熠耀乡里。
师道废久矣,明道景祐安定胡先生以仁义礼乐,教东南之士,士竞以明体适用为学,于时湖学最盛。
纯仁之直,温藻之渊,笃觉之纯明,公辅之简谅,以高第为名臣,讫元祐嘉赖之。
公博极群书而约之经,亲格世事而贯之理。
兄弟自相师友,又取正天下所谓有道者晦庵朱文公南轩张宣公东莱吕成公,极相爱敬。
公监邕州,有嘉政。
南轩以书告晦庵曰:「吴益恭忠义果断,缓急可仗,未见其匹」。
及召还,南轩孔子之刚、曾子之勇、南方之彊三章以别,又劳以书曰:「益恭才气事业,乌可掩抑,对扬忠言,必当上意」。
公尝记尊己堂,恳恳天爵人爵之辨,重哀世之茍得无耻者,晦庵读之,喜曰:「往者张荆州、吕著作皆称邕州之才,今读其记文,又有以见其所存」。
盖公存乎德行,势荣利达,不与存焉。
初,公为太学举录,屏逻卒,重学馆体。
安仁,勤吏事如粗官。
倅邕,摄州事,以清德服夷落。
南轩经略岭右,遇事疑,必咨公,签邮往复,日至再三。
南轩以公治行转闻,得召陛对,条天下大计,忠虑深远,阜陵嘉奖甚,寖乡用矣。
公以亲老谒归,晨昏候起居膝下。
延亲所素相好者,从容觞咏,以为亲娱。
又时与来学者考德艺,商古今,分斋肄业,如湖学教法。
四方之隽从者如云,相与推尊曰竹洲先生
士及门,冠伦魁者,方公恬、汪公义端,其他明经通政术者甚众,大率竹洲先生之教也。
夫教者以仁义为教,学者以仁义为学,未有仁而遗其亲,义而后其君者也。
阜陵以孝治天下,又得乾、淳诸老转相讲授,以教为人臣子者。
当时道谊风节之士,参错朝廷,州县间愚夫妇皆知忠君孝父,过江以来,天地纲常与国脉相延洪,以到于今,夫岂一朝夕故哉!
今天子躬圣德,建皇极,关洛大儒,厥既褒德,乾、淳诸老,以次易名,足以风四方矣。
谨按谥法:敏而好古曰文,刚德克就曰肃。
公博学有刚操,弃美仕养志,以得其亲,又推所学以淑天下士,非博于文、刚而无欲者,能之乎?
请以文肃为公谥。
谨议。
论买马博易劄子1159年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二、《历朝茶马奏议》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摄承密旨,窃见川路西和阶、文州买马,以岁计之凡七十五纲,为马三千七百五十疋。
十数年来,茶马司以茶绢博易珠犀等物,以致岁计匮乏,不免低价买马,不择驽骥,惟务足额,发纲之时,已有病者。
况于陆行万里,经涉岁月,比其至此,大半瘦瘠,曾不旋踵即有损毙。
不惟押纲吏卒空靡俸赐,徒有买马之名而无实效。
虽近降指挥住罢博买他物,窃虑循袭未革。
臣愚欲望圣慈戒饬茶马司:今后专一收市驵骏,临当发时,常切察视,无令胥史并缘为奸,以病马充数。
庶几上驷沓来,可备厩圉,不致耗费官钱,虚增道路供亿之烦。
所有黎、叙、长宁南平等州及广西邕州应干买马去处,径拨赴诸军者,亦乞一例施行。
罗殿蕃进马指挥劄子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二、《历朝茶马奏议》卷一、《南宋文范》卷二五
臣窃见比年以来,川广收市驵骏,以给内外诸军,未尝有阙。
今来罗殿蕃创乞贡马,于祖宗故事元未之有。
此固陛下圣德休明,远人慕化,乐输方物,以示怀德,书之史策,诚为太平盛事。
然臣悾悾愚见,窃有所疑,敢摭其五事为陛下言之。
邕州旧与交人为市,每岁得马分给江上诸军
虽于诸道颇为烦费,然循习既久,民以为常。
今若创于宜州受罗殿马,又须于邕马不经由处合置新驿,州县受弊。
其事一也。
臣询之知马者,云马出夏国者为上,部落者次之,茶马司所买熙河马又次之,川产杜生马为下。
至于南蕃所产,虽外貌权奇,其实昂首而不能俯,每行三数十里辄已喘乏,徒为观美则可,以之战阵则又远出川马之下。
其事二也。
邕州所市交马,积有岁年,金帛酬之,不为不至。
然蛮人无厌,小不如意则愆期邀价,多以物货滥恶为辞。
罗殿蕃自云逐年亦卖马于横山,近与毗那国为仇,道路梗塞,遂由宜州
此一偏之说,固不可信。
安知其非交趾属部或与之有隙,借重中国以自救解?
或交人欲衅,诡为此计,异日得以归曲于我。
其事三也。
吕愿忠帅广西,贪功生事,招诱南丹州莫氏,使之纳土。
当时朝廷醲赏过于军功,而种类未补官者尚百馀峒,至今纷纭不已。
罗殿蕃欲入贡,乃因南丹遣山子效用晓报,则献马之计岂其素心?
将来恃恩望报,恐非莫氏之比。
其事四也。
邕州守臣例于衔内带安抚、都监提点买马公事,置司设属。
每岁买马,帅司又遣干官同莅其事,所费不赀。
宜州守光盛志在幸赏,若遂此请,将来必乞与邕为比,又增远方之害。
其事五也。
罗殿所称曾于咸平二年元祐二年以来自南平军入贡。
臣恭考《国朝会要》及《实录》,是二年间只有张罗二蕃入贡,初无罗殿之事。
臣窃详今来指挥,令广西宪司共议,如于边界不致生事及宜州置场委有利便,方许保明,可谓洞究利病。
然臣窃恐边隅之臣不务远虑,乘朝廷指挥颇向其说,必遣人深入蕃界,啖以厚利,今日以往,马必踵至,将来虽欲为之限约,固不可得。
宜州多事,必自此始。
正使岁得千马,何足以为天厩重轻,而令南方久安之地遂贻无穷之弊。
此臣所以私忧过计,不能自已。
伏望圣慈特轸宸抱,行下宜州,只依广西经略司所陈,今后遇罗殿蕃马入界,如愿中卖则令就邕州横山塞贸易,或系进贡则须令赍祖宗以来所获告敕牌印之类辩验,即许照旧例从南平军路入贡。
所有前件录黄,臣未敢书名行下。
谨录奏闻。
乞于总领所靖州额钱内减免十万贯奏绍熙五年八月 南宋 · 张釜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一○、《宋会要辑稿》食货二八之四○(第六册第五二九八页)
今准指挥,岁减盐额一十万贯,仰见朝廷加惠远人之意。
除高、廉、雷、化、钦五州系沿海去处,昨来已经裁减外,更不再减,止将自馀一十六州府盐额照应通融裁减,条列于左:静江府元额卖盐三万一千五百六十一箩,每箩价钱一十贯文足。
缘本府逐年所卖盐箩,系全拨息钱付本府支遣,今减去盐三千五百七十四箩零一十七斤,共展计钱四万六千四百一十七贯七百九十二文省;
内除循环盐本脚钱每箩三贯五百五十三文足,共展计一万六千四百九十二贯二百四十文省外,共亏下岁额息钱及元奏存留盐本钱两项,通计二万九千九百二十五贯五百五十二文省。
融州元额卖盐二千二百七十五箩,宜州元额卖盐三千四百五十八箩,每箩价钱一十三贯文足。
缘本州逐年所卖盐箩,系全拨本脚息钱付本府支遣。
融州今减去盐一十九箩,通计亏下本州钱三千二百七贯七百九十三文省;
宜州今减去盐五百八箩,通计亏下本州钱八千五百七十六贯六百二十四文省。
藤州元额卖盐三千三百二十五箩,每箩价钱八贯文足,今减去盐四百二十五箩,共展计钱四千四百一十五贯五百八十五文省;
内除循环本脚钱每箩二贯五百九十八文足,共展计一千四百三十三贯九百六十一文省外,内亏下岁额息钱及元奏存留盐本钱,通计二千九百八十一贯六百二十四文省。
贵州元额卖盐二千六百二箩,每箩价钱九贯文足。
今减去盐六百二箩,共展计钱七千三十六贯三百六十四文省;
内除循环本脚钱每箩二贯七百三十八文足,共展计二千一百四十贯六百一十七文省外,共亏下岁额息钱及元奏存留盐本钱,通计四千八百九十五贯七百四十六文省。
容州元额卖盐二千九百六十一箩,每箩价钱七贯文足。
今减去盐五百六十一箩,共展计钱五千一百贯文省;
内除循环本脚钱每箩二贯四百八文足,共展计一千七百五十四贯四百文省外,共亏下岁额息钱及元奏存留盐本钱二项,通计三千三百四十五贯六百文省。
梧州元额卖盐二千箩,每箩价钱八贯文足。
今减去盐三百箩,共展计钱三千一百一十六贯八百八十四文省;
内除循环本脚钱每箩二贯八百四十八文足,共展计钱一千一百九贯六百一十一文省外,共亏下岁额息钱及元奏盐本钱,通计二千七贯二百七十三文省。
昭州元额卖盐三千六百箩,每箩价钱一十贯文足。
今减去盐六百箩,共展计钱七千七百九十二贯二百八文省;
内除循环本脚钱每箩三贯三百四十八文足,共展计钱二千六百八贯八百三十二文省外,共亏下岁额息钱及元奏存留盐本钱,通计五千一百八十三贯三百七十六文省。
邕州元额卖盐五千八百箩,每箩价钱一十贯文足。
今减去盐六百箩,共展计钱七千七百九十二贯二百八文省;
内除循环本脚钱每箩二贯七百三十四文足,共展计二千一百三十贯三百九十文省外,共亏下岁额息钱及元奏存留盐本钱,通计五千六百六十一贯八百一十八文省。
横州元额卖盐一千四百三十三箩,每箩价钱九贯文足。
今减去盐一百三十三箩,展计钱一千五百五十四贯五百四十六文省;
内除循环本脚钱每箩二贯四百一十四文足,共展计四百一十六贯九百六十四文省外,共亏下岁额息钱及元奏存留盐本钱,通计一千一百三十七贯五百八十三文省。
浔州元额卖盐二千七百九十箩,每箩价钱一十贯文足。
今减去盐七百九十箩,共展计钱一万二百五十九贯七百四十二文省;
内除循环本脚钱每箩二贯九百八十八文足,共展计三千六百一十文省外,共亏下岁额息钱及元奏存留盐本钱,通计七千一百九十四贯一百三十二文省。
贺州元额卖盐四千五百四十五箩,每箩价钱一十贯文足。
今减去盐一千七十五箩,共展计钱一万三千九百六十一贯三十九文省;
内除循环盐本脚钱每箩三贯四百四十八文足,共展计四千八百一十三贯七百六十七文省外,共亏下岁额息钱及元奏存留盐本钱,通计九千一百四十七贯二百七十三文省。
柳州元额卖盐三千五百一十箩,每箩价钱一十二贯文足。
今减去盐五百一十箩,共展计钱七千九百四十八贯五十二文;
内除循环盐本脚钱每箩三贯五百四十八文足,共展计二千三百四十九贯九百七十四文省外,共亏下岁额息钱及元奏存留盐本钱,通计五千五百九十八贯七十八文省。
宾州元额卖盐二千三百八箩,每箩价钱一十一贯文足。
今减去盐四百八箩,共展计钱五千八百二十八贯五百七十二文省;
内除循环盐本脚钱每箩三贯三百三十八文足,共展计一千七百六十八贯七百六文省外,共亏下岁额息钱及元奏存留盐本钱,通计四千五十九贯八百六十六文省。
郁林州元额卖盐三千箩,每箩价银七贯文足。
今减去盐三百箩,共展计钱二千七百二十七贯二百七十三文省;
内除循环盐本脚钱每箩二贯一百三十八文,共展计八百三十二贯九百八十七文省外,共亏下岁额息钱及元奏存留盐本钱,通计一千八百九十四贯二百八十六文省。
象州元额卖盐二千五百八十箩,每箩价钱一十贯文足。
今减去盐六百箩,共展计钱七千七百九十二贯二百九文省;
内除循环盐本脚钱每箩三贯三百四十八文足,共展计二千六百八贯八百三十一文省外,共亏下岁额息钱及元奏存留盐本钱,通计五千一百八十三贯七十八文省。
以上共均减盐一万一千一百七十六箩零一十七斤,除循环盐本脚钱外,亏下息钱及元奏存留盐本钱共十万贯,内诸州府岁计息钱五万四千九百九十六贯八百五十二文省,诸州三分息钱一万二百三十二贯八百四十文省,漕司七分息钱二万三千八百八十三贯八百九十四文省,元奏存留盐本钱一万八百八十六贯四百一十四文省。
若逐州府似此减下盐额,即自今以往,盐数不多,委实可以发卖及额,不致妄作名色科配扰民。
但各州见卖息钱及每箩元奏存留盐本钱,皆是指定应副逐处一岁支用,及漕司起解上供买马,并全年应干支拨之数,分文不可久阙。
今既准指挥岁减卖十万贯,所有诸州府合得钱六万五千二百二十八贯四百四十四文省,漕司合得钱三万四千七百七十一贯一百三十一文省,未委于是何窠名内拨还?
今契勘本司一全年合支拨四十一万七千二百五十馀贯,应付一十六州府岁计,并籴阙米钱八万,应付经略司买马钱五万三千二百馀贯,拨还诸州府三分钱二万四千馀贯,应付广东摧锋军券食钱八万四百四十馀贯,起发湖广总领所钱三万,应付靖州岁计钱四万九千二百馀贯,贴助广副逐年进奉银两,三年一次大礼银,经略提刑到任陈设,出戍官兵挂甲、卸甲,宜州蛮人生料盐本,郁林州甲军诸场官吏请受公使杂支,船场打造丁灰等钱。
以上并系掯定紧要窠名,不可那辍。
于内独有总领所靖州两项钱,检照旧例,却见得本路前来行客钞年分,即不曾起解。
乞朝廷检照臣同经略朱晞颜元申奏事理,于逐年合发卖趁办总领所靖州额钱内,减免十万拨还今来减下发卖盐额息钱,庶几本路官般之法,自此永久无弊。
王文成平思田疏残稿二首 其一 丙午 清 · 翁方纲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三十二
梧州不寐,盾墨照孤灯。
元气三年复丙戌思田骚动,至是戊子凡三年。),吁谟寸管凭。
心仍依鹿洞,虑已慑蛮藤。
渐启南宁化,胶庠次第兴。
朱长文行实记 宋 · 朱梦炎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一二
公姓朱,名长文字伯原
其先越州剡人,世仕吴赵。
祖亿,宋太宗内殿崇班閤门祗候,知邕州,累赠刑部尚书
开封苏州,又为苏州人
公绰光禄卿、知舒州
长文方在娠,所生周夫人梦覆锦衾,或曰:「是生子能文矣」。
长文十岁能属辞,读书辄竟夕。
泰山孙明复授经,于太学书无所不知,尤邃于《春秋》。
博文强识,笃学力行,年十九,擢嘉祐四年乙科进士第
吏部限年,未即用。
公绰守彭,长文不俟燕归,州人荣之。
既冠,授秘书省校书郎、守许州司户参军
以坠马伤足,不肯从吏趋。
郊祀,公绰欲以任子恩丐长文幕官长文推与其季从弟。
丁父忧,家居凡二十年,筑室郡治西偏故吴越钱氏金谷园知州章岵表曰「乐圃」,乡人遂称为乐圃先生
郡将监司莫不造请,谋政所急。
士大夫过者必往见之,以后为耻,名动京师
元祐中,起为本州教授
州有两教授,以长文故也。
同举者楚州徐积福州陈烈,时号三先生
长文早岁作《东都赋》,论者谓不减班、张、太冲。
其教人先经术而后词章,授学者《春秋》、《洪范》、《中庸》无虑数百。
先是,范仲淹始建州学,岁久堕废。
其子纯仁以侍郎制置江淮漕事,复请脩搆,长文有力焉。
中水灾,长文陈疏浚之利。
不果行,又作《救荒议》四篇,上知州黄履行之,民赖以安。
历五考,召为太学博士,著《释问》以见意。
绍圣间,改宣教郎,除秘书省正字,兼枢密院编脩文字。
元符初卒,年六十。
哲宗嘉其清,赙绢百匹。
丧归,州人迎于境上,博士米芾为表其墓。
长文资禀忠朴,虽在布衣,慨然有用世之志。
暨出仕,以田畴委诸弟,惟藏书二万卷于乐圃,且曰:「以此遗子孙,不贤于多财耶」!
所撰《春秋通志》二十卷,远稽董生、刘歆所论之偏,而本之于孔氏,旁采程门兄弟立言之要,而充之以自得。
又有《书赞》、《诗说》、《易辩》、《礼记中庸解》、《琴台志》、《琴史》六卷、《苏州续图经》五卷,又撰次古今文词,为《吴门总集》二十卷,《乐圃文集》一百卷。
书效颜鲁公法,所集周穆王以来金石遗文、名人笔迹,作《墨池阅古》二篇藏于家。
其叙《琴史》有曰:「方朝廷成太平之功,制礼作乐,比隆商周,则是书也岂虚文哉」!
其志槩可见矣。
从子良在《忠义传》。
五世孙󱟌炎志。
按:《琴史》卷末,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晓行宣化道中联句宣化南宁府属邑时道遇归顺州土兵赴调往府江立功戎装器械甚丽土官州守陈璋貌伟而衣花战袍群拜道左) 明 · 张弼
五言排律 押庚韵 出处:粤西诗载卷二十
晓离施湴驿(张),隐隐发前旌。
薄霭衿裾润(鲁),初暾骑从明。
山椒岚自幕(张),树杪露犹盈。
蓐食狼兵过(鲁),戎装虎士迎。
危桥经野水(张),败灶识荒营。
饭叶墟人弃(鲁),衣花寨守荣。
照升云掩驳(张),原燎石支撑。
健翮飞鹏击(鲁),雄姿控骥征。
行行日逾午(张),望望路兼程。
一径缘深竹(鲁)邕州见古城(张)
措置左右江峒丁御批大观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七○、《宋会要辑稿》兵四之三五(第七册第六八三七页)、《宋史》卷一九《兵志》五
熙宁团集左右江峒丁十馀万众,自广以西,赖以防守。
今又有二十万众投诚归化,已令张庄依左右江例相度闻奏。
尚虑官司不知先务,措置灭裂,可依下项:
一、今来峒丁既愿纳土,可依观、允、平、从等州例,先行犒设,仍更加优厚。
其结保置籍、俸赐、犒设、教阅、按试、巡守、番上之类,仰并依左右江旧法施行,仍务加宽恤,条画闻奏。
一、峒丁能率众从顺,宜加优异,以适其心。
旧来有都副指挥使都头十将节级名目及小使臣官爵,并酬奖减年,未至优厚,今宜量与加等之法推恩。
内有酋首为众推许,并旧来统众之人,可与使臣安排;
人材尤异者,更与转三两官。
一、今来纳土之人新归王化,深恐官司搔扰乞取,以失其心。
可检会昨降付熙、河、湟、廓侵犯禁约颁下,委张庄措置。
缘邕州融州辽远,深恐安化之初事务繁多,张庄力有不及,可令与程与同共协力相度,及令程邻前去邕州,就近措置,仍并依张庄已得指挥,即不得辄分彼我。
一、归顺峒丁地出良马,可相度置场博买,及其馀出产之物,亦仰措置,有无相易,不得亏损,以利其民,条具闻奏。
一、峒丁去交趾稍近,今其民革心从化,不系朝廷用兵讨伏,深虑异意乐祸之人故为传布,使之惊疑。
可令安抚经略司差人赍公文告谕沿边及交趾知委,不得别致生事。
迁江道中(用前韵) 明 · 张弼
修途讵多梗,良用备不测。
南宁近在望,欲往不可得。
一行滞迁江,羁旅如面壁。
泠泠有孙桐,赖此破阒寂。
流云带幽泉,忽忽日中赅。
龙江报巳戒,委蛇竟前适龙江贼巢穴)
濛雨巳吊崖,八寨若异域(八寨猺人所居时出为害)
我时故有恃,仆夫岂云惕。
依依入宾郊,候吏参道侧。
就馆发长叹,谁能抚边僻。
南宁马龙 清 · 桂馥
七言绝句 押删韵
两月南宁一日闲,归来倚槛看青山。
那知春老无寻处,犹在清阴细草间。
邕州 明 · 张岳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粤西诗载卷十七、小山类稿卷二十
邕州城两江来,五管金汤亦壮哉。
海贾遥通身毒布,堠亭直拟白龙堆。
卧关虎豹春霾雾,入匣雌雄夜吼雷。
御远古来资上略,天南璧马已枚枚。
广西经略司干官范承事墓志铭嘉定十二年闰三月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五二、《漫塘集》卷二九
嘉定丁丑十一月丙申广西经略安抚司干办公事、同措置买马范君克信卒于官,得年六十有九。
明年七月,其子燮仲霖始克归其柩于丹阳
明年,乃得吉卜,将以闰三月丙午祔君练塘先茔之侧。
前期,燮衰绖从其伯父来,稽颡泣血言曰:「燮不天,天夺之怙,日月不居,将葬矣,而墓未有铭,无以贲诸幽,敢介伯父以请」。
某幼入乡校,视君为前辈,其兄某母党,而先君之执友也,垂八十踞鞍远来,欲辞得乎!
遂绪次其事。
君字允诚,唐相履冰之后。
六世祖自河朔徙居,遂为丹阳人
曾祖邦彦,祖有常,父逌,皆有隐德。
淳熙绍熙间,天子推锡类恩,以君常名荐书,累封其父从政郎
君少颖悟,丱角游乡校,郡博士奇之,书于壁曰:「范生后进之冠」。
甫冠,举于乡。
庆元己未特恩对策,始授迪功郎潭州湘潭县主簿
未上,许浦水军帅奏辟准备差遣
将书再考,以后帅不合罢。
更化初,叙前资
居戎幕时,部舟师伺敌仪真,值我师之退,有夺甲止火之功,循从事郎,寻拜经幕之命。
在任以互市劳,循文林郎
君虽举进士而薄其科,雅以功名自许,虽制行不琐琐徇绳墨,而孝于亲、弟于兄、睦于族、信于友,有人所难者,而尤喜周人之急。
从政公闵其族之贫,创义田赡茔,斥其赢以给。
绍熙间,亲年八十,集远近亲宾击鲜酾酒以相娱乐,余先君与焉,为大书其事以劝人子。
少请于亲,委家务于伯兄,而偕仲兄于学,二兄各如其意所欲。
经幕岁上边市马,以所亲自随得赏,比战多推恩者二人,君首以及仲兄之子仲莘、次女兄之子赵圭、次伯兄之子仲蔺,末乃及其子仲霖。
病作,或告以仲兄且至,喜甚,为一加餐。
寻知传者妄,抆涕累日。
属其子:「归见吾兄,以所以事我者事之,勿懈也」。
其笃于友爱如此。
乡人胡君缉性刚烈异甚,独与君为忘年交。
胡从其故人守饶,身死而无后,其丧之归也,送故不以礼,胡梦于守之所亲曰:「守以吾旅魂无依,故薄我耶?
吾友范允诚义士也,行至矣」。
既而君果赢粮迎其丧。
平江文正范公之族有死于润之逆旅者,其子无以敛,巷泣以诉,君闻之为庀丧具,且致归赀。
既归,其族曰:「彼非吾宗也,犹激于义,吾能恝然乎」!
皆厚为之礼。
旧馆池帅刘公震家,刘死而贫,丧寄浅土,微君无以葬。
其佐戎幕也,与故四川茶马司干官王瑰为僚,死寄家于润,丧不能举,君为买地而葬,且封树之。
其在广西,乡人任君令邕之宣化,死不能归,会君至邕,为买舟并其孥载至静江,授馆致饩。
比病,语燮曰:「我挈任至此,心许偕归,或不幸我死,汝其识之」。
燮曰:「不敢忘」。
其忧人之忧,虽死不替。
平居喜从老校退卒语,因得古车战遗法,益推广之,为《连弩轻车图说》上之朝,谓陆可驰,川可涉,险可析而踰,军行可以束部伍,遇敌可以制冲突。
其说虽宿将莫能夺。
朝廷下其制,江上诸军俾造车如其制。
复命君董役庐、和间,会敌退止,而󲦤绅间率以此知君,荐者用为口实。
广帅以其书锓木,君弗止,曰:「会有徵吾书者」。
他所著《筹边》、《鉴往》等说,多切于时。
以非经进,故略。
君之至广右也,溪蛮作仇,马不时至。
君问其故,以羁縻州岑汝弼者与别种黄璨争招马之利,诱致溪洞于唐兴、路城等处为寇。
蛮得博马银锦而归,率为所掠,故惩艾不出,日图所以报复。
君既驰书谕蛮出马,仍戒诸洞,凡马所过,咸开门献牛酒,由是皆敛兵释仇。
而岑、黄方鬨,各驻兵五千于买马之左右,君复挺身深入,谕以祸福,岑即退听,而黄亦罢兵。
以故比君去三年,马至必时而数溢于旧。
帅管公湛、赵公崇宪前后上功,是以有增秩之赏。
秩满丐归,今帅邹公应龙表荐其能,且力留以俟代,盖有以处君矣,而君下世,故论者惜之。
属纩前一日,命吏具公牍告老。
比葬,命乃下,授承事郎致仕。
君娶赵氏,以淑德著。
子燮,乡贡进士
仲霖,进勇副尉、前权邕州宣化县
女三人。
男曰圭,女未名。
燮既奉君丧就道,复以治命取任宣化之丧偕归。
衡阳,故潭州南岳王监庙之冢在焉,旅榇不归累年矣,燮以其居邻邑,并携以行。
所过以三柩同舟,孤弱咸萃,见者皆衋伤。
既问,知其主者燮也,又尚其义,君之死为不死矣。
铭曰:
气之充,识之明,言之文,听者倾。
用之晚,隘厥成。
死不忘,后之承。
炯斯光,贲幽扃。
其二 明 · 王佐(汝学)
后至先皇弘治初,大禁贡献民熙和。
振儋金香罢唐例,南宁银姜无宋科。
民赖优游三十载,肇此厉阶谁复再。
公贿私贡恐已迟,谁体圣心存海外。
妻号儿哭无朝夕,催奴那知更下石。
谁能临武叫天阍,守有徐方留郡迹。
林埙勒停拘管诏庆元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南宋 · 宋宁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九四、《宋会要辑稿》兵一三之三九(第七册第六九八七页)
邕州左江提举林倅特除名勒停,送筠州拘管,永不放还,日下差人管押前去。
仍令筠州月具存在申三省、枢密院
商荣、商佑、商佐候经略司保明到日,取旨推赏。
将去归顺和乐天杭州二诗 其一 清 · 李宪乔
 押尤韵
除官去未闲,且复三月留。
喜与吏役疏,日共诸生游。
城西有古洞,廨东有新楼。
晴昼及月夕,觞咏无时休。
当岁试期,诸生邕州
纷去如落叶,始觉孤树秋。
独有童氏子,经通行且修。
能来同我居,对床置衾裯。
夜半读《楚骚》,镫闇风飕飕。
因与论今古,掩卷涕泗流。
颇忆韩子语,君其张生俦。
共言无倦听,晨坐尽更筹。
边隅得此士,宁复嗟夷犹。
诗成寄诸生,底用商声讴
曾都转燠以六月廿一日平山堂宋欧阳文忠生日设祀同人赋诗成帙并索亮吉诗因赋此丁巳 清 · 洪亮吉
 出处:侍学三天集
临安东坡,邗上祀永叔
两公政绩犹在人,不特高名辈流服。
异哉平山堂,乃祀和仲欧阳(予以癸巳甲午扬州榷署腊月十九日曾两随众于平山堂苏文忠设祀)
门生风义古无匹,讵敢僣食来堂皇。
千秋此论谁折衷,乃在七百年后曾南丰
虽然文章节义谥并同,配食六一庶得眉山翁,此后君倘接武双文忠。
宾筵开,酒人满。
太守风流逮都转,昔时门生今里闬。
谁知诞日尤奇绝,君后公生才两日。
陈公塘接邵伯湖荷花世界昔所无。
不羡奏乐章,不羡祝嘏词。
只羡蜀冈冈头三日宴,正直千朵万朵红白花参差。
古来文福能兼少,况复身持节旄早。
一辈才人座上多,二分明月扬州好。
君不见,我亦平生感旧游,吟魂多在庾公
大星昨报前军陨(昨得弇山尚书赴),清泪挥残天尽头。
君思欧公我思毕,同是龙门异今昔。
十辈门生宦九州(谓庄似撰钱献之孙渊如杨蓉裳荔裳诸同学),感恩一日头俱白。
南宁(少林太守陈博士(澧堂学博我所思兮二三子。
却忆征南幕下人,一篇并寄吴江(册厓文学
南宁道 明 · 谢少南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粤西诗载卷十七
华发须从镜里窥,青溪偏入棹中思。
邕州紫燕秋无社,蛮驿秾花冬有时。
异域冠裳仍俗好,中原礼乐忝吾师。
林间孔雀翩翩下,来就江滨照羽仪。
城南村居诸君夜集因道十六日药房北行 其三 庚子 清 · 黎简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五百四峰堂诗钞卷十
是处好风物,我乡何足誇。
多君富文酒,同里隔桑麻。
近问罗含宅,空孤楚畹花(是地与石潭罗海韬相近,海韬客邕州。)
还将石潭月,来系鹿溪槎(鹿溪,村中地名。)
复寄罗海韬邕州己亥 清 · 黎简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五百四峰堂诗钞卷九
在昔李南涧邕州使赈饥。
拜尝饘粥饱,死滞女儿归。
此老君应识,之官世所稀。
为询丰岁后,存者几人肥。
邕州化外诸国 南宋 · 吴儆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六四、《竹洲集》卷一、《南宋文范》卷一八
臣闻居安虑危,有备无患,圣人之至戒。
臣前任邕州通判,适当守将久缺,臣前后权州几及两年,固尝深究沿边利害。
窃见邕州化外诸国,如大理,如罗殿,如西南蕃,皆远小僻陋,各自安于无事。
安南主少国危,倖臣用事,兄弟交兵,连年不解。
惟是自杞一族,近年以来国势彊盛,独雄于诸蛮。
今王名阿谢,年二十,淳熙三年立,知书,能华言,国事听于叔父阿已。
先是,阿谢父殁当立,生甫岁馀,阿已摄国事十八年,抚其国有恩信,兵强,马益蕃。
每岁横山所市马二千馀疋,自杞马多至一千五百馀疋。
以是国益富,拓地数千里,服属化外诸蛮,至羁縻州境上。
其人皆长大勇悍,善骑射,好战斗。
又岁有数千人至横山市马,以吾抚之之过,日益骄横。
淳熙四年春,臣恭被圣旨,权知邕州,任买马之责。
自杞酋必程持其国书来,争论淳熙三年蛮人与官兵互相杀伤,因及其十馀事,皆难塞之请。
以乾贞为年号。
初至时,臣严兵庭见之,词色俱骄。
臣责以汝国本一小小聚落,只因朝廷许汝岁来市马,今三十馀年,每年所得银锦二十馀万,汝国以此致富,若忘朝廷厚恩,辄敢妄有需求,定当申奏朝廷,绝汝来年买马之路,又以不用本朝年号及犯本朝庙讳诘责之,乃始屈伏。
况今邕州西至横山,边备日弛,戍卒日耗,异时为边患者必此蛮也。
侬智高以广源州崎岖百里之地,尚能合两江,据邕城,连破沿江诸郡,政缘当时帅臣监司不知预为之备,所以养成祸根,猖獗至此。
臣之区区,欲望圣慈特降指挥,委自广西漕臣帅臣协力措置,以为万世无患之备。
广西州官兵费用并仰漕司盐利,故漕臣之权甚重,帅臣之权甚轻。
帅臣欲备边事而漕臣吝惜财计,所以备边常不足而漕计常有馀。
今若责之漕臣帅臣协力,庶几两相通融,彼此任责,使亭障戍卒稍复旧观,非惟可以慑伏自杞,折其萌芽,亦可以示安南以形势,使之不敢启窥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