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飞来寺敬观先公丁卯年诗卷次原韵书后 其一 己酉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十五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三
名山阅诗人,题记如笋束。
妙以文字缘,增益山水福。
兹山我重游,夜气万峰簇。
老僧出古纸,照字有山绿。
中有先迹存,庄诵猝难熟。
缅维我先公,文衡采珠玉。
岭南最先到,珊枝海难蓄。
是年吾九龄,初来自乡谷。
尚记诫儿语,不许出书屋。
岁暮使轺反,不解索绮縠。
跪受端石砚,喜极如新浴。
从兹识字始,恒恐为砚辱。
后来文衡多,典试兼学督。
镜照明不疲,洁霜无酷。
燕齐闽越间,琳琅归采掬。
教泽如江河,饮者皆满腹。
父子同典试,盛极运何促。
从来盛衰理,可畏如旋毂。
因思闽中游,欢嗣廿年躅。
如何粤外使,江山怆吾目。
言言情寓景,字字骨撑肉。
我读不终篇,怆泪强收缩。
使旋趋北堂,书盼鳞卅六。
遗稿见深山,攲篷自写录。
江风吹鹤头(鹤头,船名。),海气侵鸡足。
四十有三年,光阴如转烛。
步虚词 其六 明 · 李达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羊城使者真符,露佩胸前豁落图。
直指扶桑催木帝,及时传语上清都
偕同人出城看花癸丑 清 · 赵翼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瓯北集卷三十六
东风吹出江南,点染桃柳色色新。
好花满路待人看,我不一顾花应嗔。
爰偕素心晓出郭,芒鞋踏草柔如茵。
必具行厨始游赏,此富者事非吾伦。
酒旗招饮随处有,百钱可醉三两人。
下箸何妨鲑菜薄,劝觞岂必蛾眉颦。
谈仙说鬼惊四座,见者或疑吕洞宾
遂令欢场擅措大,长鱼大肉何足云。
坡公岭南食蚝美,此味勿使朝官闻。
显禅师题壁 宋 · 释善暹
七言绝句 押蒸韵
不是无心继祖灯,道惭未厕岭南能。
三更月下离岩窦,眷眷无言恋碧层(《宋诗纪事》卷九一引《补续高僧传》)
张黄门阅边 明 · 唐伯元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十万熊罴拥汉官,边城晓月挂旌竿。
螭头暂借回天力,塞外惊传落胆寒。
见说皇威清海甸,更催飞将斩楼兰
归来勒石燕然上,金殿千门立马看。
王笑山同年岳阳晚眺图丁巳 清 · 何绍基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八
郡国军兴方未已,岭南忽命持衡使。
人才士气宜振兴,奋武尤资文教揆。
归路迂回过洞庭岭南前使未曾经。
奇缘信有诗人福,惊起中洲帝子灵。
崖门吊古 明 · 张守谦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行殿荒凉锁瘴烟,乾坤万古见三贤。
间关不惮勤王志,惨淡谁悲救国迁。
无限忠魂依夜月,有时风雨洗胡膻。
空馀波荡崖门水,遗恨前朝逝若川明张邦翼岭南文献》卷三○)
按:钟东整理
峡山飞来寺 南宋 · 崔与之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
万里星槎海上旋,名山今喜得攀援。
猿挥孙恪千年泪,月照维摩半夜禅。
磴长荒苔人迹少,崖攒古树鹊巢悬。
江流上溯曹溪水,时送钟声到寺(光绪《广州府志》卷八九作过洞)(清曾燠江西诗徵》卷一七)
第三次辞免参知政事奏状端平二年八月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九、《崔清献公集》卷四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端明殿学士大中大夫南海郡开国公崔与之
照对臣昨者两尝具奏,辞免参知政事恩命,奉御笔不允,令学士院降诏。
窃以九重图任,陈力莫能;
一劄颁荣,趣行愈急。
仰服丁宁之训,实深危迫之忧。
情有未孚,言不容默。
伏念臣起自寒远,出际昌期,中外回旋,寘身华近。
年至耄及,久窃休闲。
不图齿发之衰,俾作股肱之助,眷隆数异,邮命交驰,何自而得此耶!
士有怀才抱艺,老死岩穴,而叹不遇时者多矣。
如臣才碌碌以无闻,景翳翳以将入,虽不堪世用,而犹未忍弃捐,可谓末路遭逢之幸。
矢心自励,期报涓埃。
岁月压头,有孤初志。
兹闻命不敢俟驾,而有疾不能造朝。
累疏恳祈,出于真悃,天高莫测,尚閟俞音。
臣一身茕独而畴依,百病侵陵而自苦。
孤根已蠹,残息如丝,头风为菑,积成奇证,发作殆无虚日,或遇风寒,时复眩绝。
加以心疾益深,惊悸自汗,或睡而觉神不附体,恍然久之而后定。
此皆垂亡之证。
今若扶惫贪荣,四千里行役,冲冒跋涉,能免颠踣于道路乎?
况弼亮近臣,实为千一之遇;
血气虽衰,岂无得心?
自非病瘁,大不获已,其敢方命,自取谴诃。
辄不避三渎之诛,披沥控告。
伏望圣慈垂念旧物,特寝误恩,免为赴阙之行,俾遂首丘之愿,就令致仕,以毕余生,实出天地始终生全大赐。
按:奉圣旨,依屡降诏不允,不得更有陈请。
辞免除焕章阁学士奏状绍定元年1228年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八、《崔清献公集》卷二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宝谟阁学士、新除提举南京鸿庆宫南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二百户、赐紫金鱼袋崔与之状奏。
伏准省劄,备奉圣旨:「崔与之焕章阁学士提举南京鸿庆宫,任便居住」。
恭承明命,震惕于中。
伏念臣一介寒生,受资绵薄,遭逢盛际,猥玷使令。
入从出藩,忝窃过分,矢心自励,仰答鸿私。
而岁月压头,老且病矣,屈伏衡茅之下,待尽为期。
公朝未忍弃捐,赋以无功之禄,全其末路。
麋鹿得遂山林之性,凫雁犹为之谋,进职再祠,肆颁成涣。
固知真庭清适,所以佚老之优,自揣非才,实深危惧。
况焕章邃阁,地禁职清,以待当世名彦,尤非衰朽所宜冒居。
陛下垂怜簪橐旧臣,虽不堪世用,而眷遇有加,跼蹐难胜,凛乎维谷。
上件宫祠指挥,臣除已恭禀遥谢祗受讫,所有焕章阁学士恩命,未敢祗拜。
欲望圣慈收回误渥,俾臣仍旧职以奉祠,实为至幸。
按:奉圣旨不允。
第四次辞免参知政事奏状端平二年十月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九、《崔清献公集》卷四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端明殿学士大中大夫南海郡开国公崔与之
恭准御前金字牌递到御劄一封,以臣辞免参知政事除命,未赐允从,趣令就到。
臣除已具表称谢讫,续奉诏书,以臣再辞免上件除命不允,不得再有陈请。
恩荣稠叠,戒饬严明;
冒宠踰涯,惊心汗背。
伏念臣了无能解,徒有朴忠。
平生爱君忧国之心,夷险一致,未尝辄为身谋。
盖委质事君,东西惟命,至于神疲力尽而后已,其敢辞劳?
陛下亲政之初,急于望治,弓旌岩穴,搜拔遗才,公道昭明,人心兴起,此正明主可为忠言之日,诸贤力行好事之时。
臣诎伏穷荒,猥蒙收召,逢辰多幸,誓报涓埃。
而多病久衰,无能为役,但欲乞身于暮景,庶几得谢于明时。
前后奏陈,出于忠悃,不敢一语为欺。
逮兹垂尽之年,更被殊常之宠,政机参预,恩数便蕃,宸翰再颁,光昭三径,恩重感深,惟有涕零而已。
缘臣年事已去,百病丛生,拜跪不能则废礼,视听不真则废事。
废礼废事,将焉用之?
而况心气头风,交相为瘉,閒为寒邪所中,半身不遂;
涉秋以来,此疾复作,须人扶掖而行,十目所共见也。
若迫于成命,不自揣量,奔走贪荣,死于道路,则晚节扫地,遗憾何穷。
若重一死,不能扶惫而前,则何以仰答隆眷,要君慢令之罪,其可逃乎!
恐非陛下所以保全老臣之意。
反覆以思,凌兢而惧,不免冒犯严诛,披沥以告。
伏望圣慈察其真切,悯其哀鸣,乞此残龄,以全末路。
亟令休致,俾瞑目于牖下,为圣代全人,实出终惠。
按:奉圣旨,依已降指挥不允,不得再有陈请。
第五次辞免参知政事奏状端平二年十一月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九、《崔清献公集》卷四、《宋丞相崔清献公全录》卷二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端明殿学士大中大夫南海郡开国公崔与之
伏准省劄,以臣第四次辞免参知政事恩命,奉圣旨,依已降指挥不允,不得再有陈请。
闻命自天,周章失措。
臣窃为君命至重,出则惟行,臣之事君,死生惟命,此古今不易之大义也。
避事者或偷惰以自便,沽名者或矫激以为高,方命之诛,皆所不贷。
至此年龄已迈,疢疾已深,任重力绵,不容勉强,则情可悯,罪可宽也。
伏念臣偏方寒士,百不如人,徒有忠恪一心,拳拳体国。
顷年筋力未衰之时,东淮西蜀,万里奔驰,才虽不逮,而力可往,未始辞难,盖君命不敢违,而王事所当尽瘁也。
至于驽力既穷,不堪鞭策,虽长沙南昌分阃之寄,相去非遥,亦不能往,跧伏里居,十有二年矣。
陛下垂怜旧物,未忍弃捐,擢之政途,急于图任,属时多事,虚宁尤勤。
何物衰迟,误蒙简拔如此!
趣行有命,但切震惊。
最是气体支离,不能拜起,何以趋进班行?
久病丧心,施为颠倒,何以应酬事机?
况骎骎八十岁之陈人,为迢迢数千里之远役,能免颠仆于道路乎?
朝夕以思,莫知死所。
兹累疏连章之有请,而真情实意之未孚,目断天高,词莫能措,惟有俛首穷阎,凛凛俟谴而已。
夫以一介蝼蚁之贱,敢于屡犯雷霆之威,岂得已哉!
伏望圣慈洞鉴由衷之恳,特施从欲之仁,念臣衰残,俾遂乞骸之愿,以保全其末路,则鸿造曲成之恩大矣。
按:奉御笔,依屡降指挥不允,不得再有陈请。
辞免召赴行在奏状绍定六年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八、《崔清献公集》卷三
徽猷阁学士大中大夫南海郡开国侯崔与之状奏。
伏准省劄,三省同奉御笔:崔与之、李𡌴、郑性之可召赴行在。
臣恍闻成命,莫知所从。
不图垂尽之年,猥被殊常之宠。
省循非据,震惕不安。
伏念臣岭海不振之踪,衰迟暮景,遭际昌龄,中外回旋,寘身通显。
淮蜀远戍,不敢辞劳。
平生分量薄而侥倖多,践历深而补报少。
易暮,蒲柳先秋,未酬许国之心,已作归田之梦。
陛下嗣登大宝,擢用旧人。
秩宗近班,三蒙趣召;
连帅重寄,两玷荣除。
鸿私兼覆而未忍弃捐,驽力告疲而不堪驱策。
复叨邃阁严凝之职,得遂清都泮奂之游。
乞身无从,扪膺有愧。
忽奉起家之命,俾为赴阙之行。
居然陈人,何自得此?
眷隆数异,前所未闻。
局脊难胜,凛乎维谷。
伏缘臣流年七十有六,老将焉用,病莫能兴。
近又为风邪所中,左臂偏枯,残息奄奄,朝不保夕。
自惟拳拳畎亩之中,身在外而心王室,岂不(下缺)
暂领经略安抚使广州印乞除官代奏状端平二年三月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八、《崔清献公集》卷三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端平二年春二月九日,贼自广州退遁,径趋肇庆府经略司催趣循、连、南雄州三处戍兵,付统制毗富道统率。
二十二日,贼至肇庆城下。
二十三日攻城,官军小却。
二十四日夜,贼弃城潜遁,官军追逐至地名冷水坑,贼据险设伏以待之,官军轻进,堕贼计中,遂致失利。
贼今乘势盘泊于四会怀集两县之境,流毒渐广,未有安靖之期。
三月十二日,承提刑司递到御前劄子,三月二日,三省同奉圣旨:「崔与之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
臣闻命震惊,罔知所措。
自顾衰残,何能为役。
臣仰体陛下一时权宜委用之意,不敢控辞,暂此守印,以俟朝命,已于当日交领印讫,时暂居家治事。
臣自事变之后,百忧熏心,宿疾大作,深恐有误使令。
欲望圣慈亟选素有威望之人,或长材敏识、稍知方略者,当此重寄,远方幸甚。
按:奉圣旨不允,令学士院降诏。
彭提刑管提舶之功端平二年七月初九日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崔清献公集》卷三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端明殿学士大中大夫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崔某。
照对今戍兵作逆,声势鸱张,师阃适虚,俾之承乏,力绵责重,何以克胜。
自非幕画得人,谁与共济?
窃见朝请郎提举广南市舶管瀛,才识俱高,刚正有守,遂于三月閒屈其入幕,以相扶助。
继蒙朝廷特为敷奏,奉圣旨,管瀛经略司参谋官其以国事为念,悉心裨赞,乃有蒙成之幸。
五月閒,诸处调发军马渐次齐集,遂牒本路彭提刑节制山前诸军,就行督捕,庶几事权归一,可以集功,某尝谓士大夫同王事者,往往先有功名之念,遂生疑忌之心,上下自为谋,彼此不相应,多致误事。
今来管提舶参谋帅幕,适与彭提刑素相厚善,心志相孚,通帅、宪两司之情,往来山前议事,相与参订,从长而行。
提刑遇事圜转,区处得宜,斯克有济。
今寇盗宁息,实赖彭提刑山前制胜之功,管提舶幕中参谋之助。
某衰老无能,因人成事,而不敢没其实,须至申闻者。
第六次辞免参知政事奏状端平三年正月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九、」《崔清献公集》卷四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端明殿学士大中大夫南海郡开国公崔与之
伏准省劄,以臣第五次辞免参知政事除命,奉御笔,依屡降指挥不允,不得更有陈请。
臣窃惟君命之严,稽留其罪,亟当遵禀,其敢重违?
而区区危迫之情,有不容默者。
大抵人惟自信,而后见信于人。
昨者参预之除,出于非望,累章控避,尽吐肝肺,言之孔多,未蒙听信,则前后由衷之语,几于为欺,岂不大可惧耶!
四辅之设,所恃以晋陪国论、密赞政机者也,岂衰迟无用之人所敢冒居?
公朝待遇旧臣,每加优异,而人臣出处大节,当自省循。
傥怀不止之贪,忘在得之戒,力微责重,立见颠隮,投老获罪,一身何足惜,而上误国事,利害非轻。
伏念臣年七十有九矣,凋残之状,日甚一日,心疾益深,怔忡自汗,神昏思短,健忘如痴。
加以头风相陵,极其痛楚,牵引唇齿,时复晕绝。
养疴一室中,犹且惴惴然朝不保夕,数千里冲冒跋涉,何以克堪?
臣自惟一生荷国厚恩,愧无毫发补报,虽老无能为,而犹未忍弃捐,鸿私倍费于生成,驽力岂胜其负荷?
怀深笃,体意有加,士之遭遇其时,未有如臣侥倖之甚者也。
惟是趋行不已,日夕惊心。
陛下非不怜臣之老也,知其老而未知其老且病也。
若不披沥以告,期于感通,秪自速戾而已,无益于国,徒殒其身,不惟末路之可羞,抑于明时而有玷。
喋喋哀鸣,非得已也。
欲望圣慈念臣垂尽之年,恕臣屡渎之罪,许令休致,俾遂生全,则顶踵曲成之赐大矣。
奉御笔:「卿忠清足以范俗,惠直足以揉邦,国之纪也,民之望也。朕自去秋以来,数降诏书,趋卿政路,而奏牍来上,至于五六,殊咈朕意。夫有德者进,则朝廷尊严,强暴消靡。卿便可驱车造朝,秉德辅时,不责卿以事。
第七次辞免参知政事奏状端平三年四月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九、《崔清献公集》卷四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端明殿学士大中大夫南海郡开国公崔与之
伏准省劄,以臣第六次辞免参知政事除命,奉御笔:「卿便可驱车造朝,不责卿以事」。
臣仰见陛下眷遇之意不衰,而训饰之辞愈严也。
闻命忧惧,疾疢转增,情梗于中,词莫能措。
伏念臣一介寒远,椎钝亡奇,碌碌州县之才耳。
四方奔走,驽力易穷。
顷自西陲解戍而归,已知不堪世用,自隐衡茅,养疴送日,逮今十有馀年。
中閒误蒙简记,叠被召除,内而六卿之峻班,外而九牧之重寄,力具控免,皆矜从。
不图垂尽之时,更被殊常之宠,九重注想,四辅升华。
虻负山而曷胜,狐首丘而为幸。
巽辞屡矣,俞音杳然,策足趑趄,惊心觳觫,岂敢复有言也。
缘臣病势阽危,日甚一日,心气怔忡而如啄,头风晕绝而欲颠,视听全衰,拜跪久废,半身不遂,语涩声乾,肌肉尽销,仅存皮骨,岂能久于世乎!
大抵委质事君,一死岂敢自爱,但要死得其所耳。
如使精力未衰,老而益壮,死于社稷,死于封疆,岂非臣之素愿。
头颅如许,傥不量力,辄取倖心,仆仆贪荣,徒死何补?
褒劄趣行而不已,孱躯扶惫而莫前。
披沥抗章,至于六上,伏俯候报,几及一年。
吁天虽切,而情莫孚,积日既久,而罪愈大。
恐激雷霆之怒,重烦斧钺之诛,不免吐露肝胆,喋喋哀鸣,以觊万死一生之幸。
伏望圣慈怜臣馀年至此,来日几何,检会累奏事理,特从所请,则顶踵保全之恩大矣。
按:奉御笔,除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任便居住。
石运判李运判黄提举之功1235年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崔清献公集》卷三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照对摧锋军兵曾忠等因在惠州出戍生变,辄犯广州城壁,俄而遁去,径入肇庆府,横行于怀集四会开建之郊,本司节次调遣韶州驻劄摧锋军统制毗富道、湖南飞虎军统制苏洪飞,沿江制司统制陈万,各领所部官军前去,逐处把截。
又遣广州水军、澉浦、定海水军控扼肇庆一带江面。
缘诸项军马分投调遣,道途隔蓦,馈运孔难,遂移牒转运司,任责应副山前军食,无令缺误。
朝议大夫运判石孝淳以国事为念,多方措置,犹虑储粮有限,差人于惠、连、韶、封等州增籴,预为乏缺之防,分委属官充随军督运,仍择有精力者分充水陆受给官,区处皆有成画。
石运判任满,朝散大夫运判李华继之。
正当山前诸军会合,贼徒穷迫之时,自怀集开建而上,系与湖南广西接境,无非山径险峻去处,皆系是陆运。
李运判悉照前官元措置施行,加以程督严明,夫运齐集,是致军饷宽馀。
某昨以经略使兼知广州,广乃乡郡,为南州重地,事物浩穰,讼牒丛夥,凡所裁决,宁无妨嫌?
而况年老且病,军务冗扰,日不暇给,所有郡事,委无心力可以应酬,遂牒朝请大夫、提举常平黄𡷫时暂兼知广州,用以分劳。
其忠心体国,相视如一家,检抳吏奸,脩明军政,郡纲整饰,里外肃清。
是时军期正繁,费用百出,而帅司财计枵虚,𡷫乃那拨盐司桩积见钱五万贯以济军用,急缺支遣,王事所关,略无留吝。
凡此者皆孝淳、华、𡷫协力共济之功,遂藉此以集事,须至申闻者。
照得叛卒曾忠等昨自惠阳倡乱,径趋广城,正欲掩我不备,当来若非统领熊乔星驰前来告变,则仓卒何以禦之。
贼在城北就日门外劄泊,门里即是摧锋寨,特一门之隔耳。
人心忧危,恐生他变,在本寨弹压,仍护北门,区处有方,关防甚密。
伺其出入,察其情伪,预为之防。
是时军气颇骄,閒有与人争竞,或出言狂悖者,即戮以警之,军情贴然。
潜销内应,以禦外侮,此则乔之功也。
某窃谓熊乔身为主将,而盗发所部,其罪固不可逃,盗发而能禦盗,其功亦不可掩,并乞照会。
某申禀。
乞谋帅为代奏状端平二年四月十七日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八、《崔清献公集》卷三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端明殿学士大中大夫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崔与之
不避严诛,辄伸危悃。
臣十年晦处,衰病日侵,累疏乞身,未遂所欲。
昨缘惠阳戍卒相挺为乱,肆其跳梁,陛下仁不忘远,上勤顾忧,以臣投老里居,俾之就守乡郡,以任招抚之责。
臣仰体陛下一时权宜委用之意,勉强祗命,徒有为国为民之心,而忘其衰朽。
领事之后,疲于应酬,心疾大作,怔忡自汗,神思恍然。
军期繁兴,日不暇给,遂将广州职事牒请提举常平黄𡷫兼摄以分劳,经略司则牒请提举市舶管瀛参相幕谋,以相扶助。
今来事日益繁,病日益深,近又为风邪所中,半身不遂,馀息奄奄。
当此多事之时,日夕怀惧,不免披沥肺肝,吁天控请。
伏望圣慈怜臣老命,亟赐谋帅以为代,庶免有误国事。
按:奉圣旨不允,令学士院降诏。
辞免除资政殿学士宫观奏状端平二年七月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九、《崔清献公集》卷四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端明殿学士大中大夫南海郡开国公崔与之
照对臣昨者叠具辞免参知政事除命,伏准省劄,备奉御笔,除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任便居住。
臣闻命自天,措身无地。
班高参预,屡腾巽避之章;
职晋穹严,更畀清闲之禄。
冒宠便蕃而非据,省躬震慑以自危。
义有未安,情岂容默。
伏念臣一身如寄,百念俱灰。
冉冉颓龄,谢事而未得请;
奄奄残息,抱病而莫能兴。
滥膺明哲之知,擢寘疑丞之列。
绵力不足以胜重寄,孱躯不足以涉远途。
七疏控辞,尽吐由衷之款;
九门夐隔,第怀方命之忧。
忽真意之上孚,有温言之下逮。
窃惟书殿乃崇儒之华秩,祠宫为佚老之优恩。
久矣在朝,懋著勋劳之大;
及其去国,庸彰体貌之隆。
如臣伏枥无能,采薪有疾,虽图仕尝蒙于拣拔,而趣行自莫任于驱驰,有罪而不忍加刑,无功而又从受禄,得无歉乎!
事出殊常,颠隮立见,顾天地未即终弃,而鬼神亦将害盈。
崇地难居,清议若揭,傥昧保身之道,徒贻没齿之羞。
辄敢披沥其私,触突以请。
伏望圣慈洞鉴忱辞,收回误渥,曲从所欲,以毕此生。
俾臣仍旧官职致仕,实出始终保全大赐。
所有新除省劄,寄留广州军资库,未敢祗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