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琴溪 北宋 · 李定
七言律诗 押齐韵
芳草茸茸衬马蹄,两陪宪节过琴溪。
东风又属梨花月,膏雨新调燕子泥。
邮舍亭空苍藓合,钓台人去暮云栖。
此行不惮驱驰远,千里江山入品题(清庄泰弘康熙宁国府志》卷二八)
北楼次韵 宋 · 林宗放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浮空紫翠扑层台,谢守吟窗一夜开。
云影四垂高捲□,□痕浑落浅胶杯。
红莲绿水嘉簪盍,白鸟孤云八句来。
缓□笙歌下楼去,凉州重听彻崔嵬(清吴飞九乾隆《宣城县志》卷二六)
剧暑不可耐戏作冷语排之呈国威同舍兄 宋 · 林宗放
 押阳韵
云师怒挟风伯狂,排山立海恣披猖。
斯须委雪一丈强,杀气吞日埋扶桑。
平时身热号炎荒(自注:身热山,见《西域传》。),冰山亦复连穹苍。
翔风健儿材武良,堕指十五半在亡。
岩谷不问歼虎狼,冻合瀛海蛟龙僵。
苍生似落冰蚕乡,一气如缕何可长。
翻思蹈火勇赴汤,谁能排云挈太阳,稍与万物回精光。
客来徵此疑荒唐,乌有先生投予方。
端居炎赫汗反浆,试想幻境生清凉(以上元汪泽民宛陵群英集》卷三)
燕喜词叙淳熙十四年五月 南宋 · 詹效之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一六、《皕宋楼藏书志》卷一一九
宋广平铁心石肠,犹为梅花作赋,议者疑之。
殊不知感物兴怀,归于雅正,乃圣门之所取,而亦何疑于广平乎?
语曰:「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以见其详复致意如此,无他焉,善言欲其不忘也。
检正曹公,行兼九德,浑然天成,文章政事,渊源经术,廉介有守,既和且正。
太守大监詹公叹赏其文,摭其大略而刊诸宣城学官
既有成集矣,复以所著乐府析为别集,名曰《燕喜》。
窃尝玩味之,旨趣纯深,中含法度,使人一唱而三叹。
盖其得于六义之遗意,纯乎雅正者也。
王褒益州刺史,作《中和乐职宣布诗》,出于一时歆羡,犹且选好事者,依《鹿鸣》之声,习而歌之,至于转而上闻,汉宣帝美之。
矧斯作也,和而不流,可以感发人之善心,将有采诗者播而飏之,以补乐府之阙。
其有助于教化,岂浅浅哉!
淳熙丁未仲夏望日,宣城钓台詹效之书。
按:《燕喜词》卷首,续金华丛书本。
景吕堂 南宋 · 霍权
 押梗韵
佞人巧求售,富贵一息顷。
千古名不磨,寸心犹耿耿。
伟哉正惠孙,疾恶何勇猛。
平生历宦途,南台东省
初著獬豸冠,排击首权倖。
奸雄始萌檗,忠愤已骨鲠。
一片忠义心,皦皦从簿领。
涵养老益壮,大节兼晚景。
若人久云亡,冰魂嗟已冷。
羡慕徒驰神,反身盍三省(清宋敩乾隆《宁国府志》卷三三)
衡阳郡太守张公埋文淳熙十一年十月 宋 · 张南俊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
先考姓张氏,讳敦颐字养正
生于绍圣四年正月初十日
汉留侯之裔孙。
七世祖自歙之黄墩迁婺源,故世为婺源人
□□□□通奉大夫
母□氏,累赠硕人
通奉治家以严,酷于教子。
先考少笃学,未冠,兄弟齐□□□南渡之后,以太学举,中绍兴八年进士科
初授潭州左司理参军,次历仪真、邵武南剑三任教授
□□年□□从政郎
十九年,以国信所赏转儒林郎
二十三年,改□□郎。
三十年,转奉议郎
□□□□□□□干办公事
三十一年,转承议郎通判宣州军事。
三十二年,皇帝登极,覃恩转朝□□□□□□□。
隆兴二年,转朝散郎,知舒州军州事。
乾道三年,转朝请郎
□□衡州军州事。
将满,丐祠。
□□□□□□敕主管台州崇道观
任满,乞致仕。
淳熙二年,以太上皇帝庆恩,转朝奉大夫
九年,以大礼霈恩,赐五品服。
初娶汪氏,累赠宜人,先先考五十六年卒。
再娶江氏,故待制邈□□□,封宜人
子五人:南秀、南英、南俊、南寿、南纪。
南秀早卒;
南英过房为先伯后;
南寿以先考补奏迪功郎舒州太湖县主簿
馀应进士举
女七人,皆适宦族。
男孙五人:诚之、敬之、来之、佑之、升之。
女孙六人。
曾孙一人:绂。
诚之乃南英之子,过□为南秀后。
初,南寿将赴太湖,尝以迎侍为请。
先考曰:「龙舒,吾遗爱在焉。
汝往,勉事上官,勤于职业,以副吾志足矣」。
南寿禀命而行,方及初□忽起白云之念,遂沿檄归省。
先考且喜且泣曰:「岁月易得」!
不数日复促其行曰:「吾幸无恙,可往终任」。
南寿恋恋有不忍去之意,强之方还任所,时淳熙十年□月也。
夫何志与愿违,至八月初,先考微感外风,顿然减膳,医虽接踵,药不复进。
至十七日早,始□酣寐,因渐瞑目,享寿凡八十有八。
南俊等泣血遣讣,南寿闻讣,星奔而还,共执丧礼。
痛念养生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于是相以卜归窆之期,得十一年十月二十九日甲申吉,以礼安厝于南山
南山乃先考所自卜也。
宜人汪氏,先葬于本里之六原,今遂迁而合葬。
先考行实,乃存日效子由自作遗记,记成,以示诸子曰:「吾名不高,位不显,殊无可书之事,惟生平立身行己,历官迁次,已见于此,他日不必以铭志于人」。
并举温公之说为戒。
南俊等遵依治命,姑且缓之;
今逼葬期,谨以遗记掇其大略,埋诸墓隧云。
南俊等泣血书。
按:江西婺源县博物馆藏志石。
八出 宋 · 李龙高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宣城妙品世无双,不肯随时一样妆。
党锢诸贤销铄尽,至今千载骨犹香。
新修湖山庙记 唐 · 韦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一
山川视公侯之外。凡有益于人者。
国命遍祭。虽十室之邑。
有主于民。民得以奉其威而赖其祐焉者。
按金箓经云。小山小水必有神。
当隶近岳。今宛陵泾县十八乡户四万民奉湖山神。
盖所以奉其威而赖其祐尔。邑图牒载。
山高三百丈。上有湖水。
山名因也。泾民札瘥。
祷之必瘳。泾田水旱。
祷之必丰。曲诚嘉志。
神无不答。民遂立庙其下以祀。
斯亦泾之民得归其心而保其身也。京兆韦焕曰。
天地之气。结而著形。
形于气而有神。今山川之神。
亦天隶下土。付其地而宰之。
或灵或否。在人愚智斯见矣。
今莫徵其初。旧祀且陋。
文宗皇帝更岁号之初。宰邑者裴公釬。
祈神有徵。遂彻其故以广之。
高堂敞宇。土质彩衣。
岁聿其久。复将颠崩。
邑人恂恂。相与谋新。
重基列阼。帐幕其尘。
丹故模駮。辉光照人。
仪卫必备。奇貌丑身。
舆马必全。翠饰金陈。
乌乎。山神能灵于民。
民必来臻。苟违旧德。
民将何亲。肥牷脂醴。
民之糇粮。哀箫鸣鼙。
夺民耕功。神之永福泾民。
山壤而后已乎。尉泾毕期未代。
府公以简召将行。邑有王浰者。
纂聚其由。来启前庭。
遂为浰书修庙之岁月于右。且异示于后生。
庶泾之人日有来者叹曰。某年有韦尉子虽无他及我。
怜其为我纪兹事以思之。大中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也。
宜春笔工 宋 · 王庭圭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宜城一变宣城样,入手便如锥画沙。
但喜中书头未秃,不妨诗老梦生花。
宗人时中之南鸿胪索余诗为韦弦之佩作此与之 明 · 焦竑
四言诗 出处:御选明诗卷三
炎帝开天,垂仁创制。
爰及西周,眷彼苗裔。
实始焦城,离疆启世。
维陜有焦,古曰名都。
胙土命氏,此其权舆。
有棼孙子,棋跱星敷。
代易世疏,本根一气。
譬若千江,同源派异。
念兹厥初,慨焉以喟。
猗猗令族,来从宛陵
有璧在怀,和风郁蒸。
匪我则阿,实宗之英。
观光上京,音徽日振。
遨游冬春,载觞载咏。
岂无他人,不如同姓。
携手亡何,周南以迁。
孰是典司,曰胪句传。
何时复来,一别三年。
汉有延寿,经学之宗。
亦有孝然,飞声青龙。
和谈遂饮,奕叶清风。
峨峨德素,开我后人。
庶其绳之,以慰所亲。
匪仁曷仗,匪善曷敦。
一篑非微,为山可至。
千里虽难,脂车策骥。
华胃遥遥,孰敢不厉。
颜鲁公诗记 唐 · 郑薰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
颜鲁公既用贞鲠为元载所忌。由刑部尚书夷陵郡别驾
大历六年。又以前秩转庐陵郡
道出宣州溧水县。县之南经古烈士左伯桃墓。
节槩交感。即于墓下作诗一首。
自题于蒲塘之客舍。词韵凄激
点画崭壮。穷国艺之奇事。
厥后洎于大中之丁丑岁。八十七年矣。
孤宇夐阒。扃縢不固。
久为飘暴薪牧所困。一挑半剔。
往往洿缺。余作镇到此。
有客谓余者。惜之。
立召工将王少儒。领其部匠。
凿垣复匣。移窞于北望楼之西隅。
且以为郡居之胜绝。镌石其下。
俾后之观者。知改置之意无忽。
大中十二年十一月十九日。宣歙池观察使检校右散骑常侍御史大夫郑薰记。
石交图诗为邓守之丙寅 清 · 何绍基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八
怀宁布衣邓完伯,奇气崚嶒当代只。
遍陟名山涉怪水,支牚巨笠轩高屐。
捥间刱出篆分势,埽尽古来姿媚格。
作印何尝等游戏,耿耿元精寿金石。
宣州老儒梅石居文穆公孙旧德馀。
家藏金石精且夥,留邓子住供樵渔。
园居幽懿古味足,古到竹木禽虫鱼。
两翁风貌谁写似,一静一傲谐襟裾。
双鹤寿逾三百岁邓子与之身命系。
后来鹤死江光空,邓子神骨翩同逝。
图成歫今馀百年,典型炳耀江南天。
近来兵燹十年酷,此图光气悬星躔。
石居之孙石如子,与我多年契兰芷。
伯言遗集冀可传,守之人书俱老矣。
崦嵫夕照如初暾,又溯皖鄂穷湘沅。
铁砚山房幸无恙,归课扶床洛诵守之老益健,有孙奇慧。)
无笔叹 元 · 胡天游
 押词韵第十七部
宣城鼠须不可索,越南鸡毛不可得。
山中老颖飞上天,九馆痴髯化为石。
晴窗无复秃千枝,晓梦有时来五色。
一庭老叶扫西风,袖手空阶看蜗迹
大学释褐观石鼓因读韩苏二诗同同年李巨州作一百韵 清 · 诸锦
京城高言言,首善惟太学
雍正二年冬,循例初释屩。
陈君三百辈,奠币森有恪。
祭酒王先生(绍薪。),端拱容毋怍。
纡绸冠峨峨,逢掖谢表襮。
堵墙桥门列,观听动飞跃。
文翁图礼殿,方此犹寂寞。
朝旭射棠梨,清光荫松柏。
稽古观车服,遗迹怀履舄。
琬琰堂涂碑,肉好宗庙璧。
瑚簋笾豆登,尊罍彝洗濯。
洒离鼖馨巢,簥篞篎筊箹。
爪目鳞之而,牙羽虡业。
摩挲鼐鼎鼒,淳古镂金错。
忽于重檐下,十鼓焕丹雘。
其形像古础,其色类深墨。
其围倍肤寸,其修崇二尺。
其一刳中央,半体不覆幕。
有如无足锜,左右曾采芼。
其九互行列,耦俱善标格。
有如瞿容客,贯坐尉离索。
宛虹尾卷舒,琼树柯连属。
鸾凤骞复留,虎駮怒欲脱。
铁丝妙萦盘,莼菜垂络绎。
活师戏食水,肥遗出浑夕。
疏如屯千骑,密不容一发。
不可意减增,诸天方丈室。
不能评肥瘦,丰肌细腰匹。
长短本自然,足凫与胫鹤。
东西两得势,越阡兼度陌。
百幅百砗磲,一字一缣帛。
治水已沦胥,吉日付飘泊。
卫州铜盘倾,延陵墓碣剥。
《诅楚》复何有,宣和空宝惜。
独此表中兴,大蒐深刻石。
环玮谁铸辞,传是史籀作。
尚想周宣王,功德南海薄。
江汉》《常武》诗,《车攻》《六月》什。
仲山以衮补,方叔以乱拨,张仲善孝友,吉甫诗孔硕。
程伯整六师,召公洽四国。
载诵《鸿雁》篇,度比金玉式。
勋劳宜有颂,贞珉代典籍。
不有秦峄山,野火焚石阙。
德薄其文惭,合为天所扑。
谁夫证斤权,殹丞太穿凿。
荠堂断宇文,如以瞽手摸。
叩槃扪烛见,考据都未确。
词严不可删,风味加质悫。
转注潘郑薛,其书愈噩噩。
区区君庶,何足穷状貌。
表之自苏勖,得韩乃煜爚。
宛陵倍雷硠,眉山益恢廓。
我思昌黎翁,所见仅纸拓。
阑风长雨夜,丰草深藉。
疲行人坐居,掉尾牛砺角。
蜗涎腥点点,原燎炎熇■({米高})
鼓兮独无恙,倘有神物护。
凤翔收余庆,五代更流落。
赖有司马池太庙十驼橐。
南渡委草菅,钩金弃若若。
道园端好古,收拾丝缠珏。
大厦广与庇,石阑周与络。
椎拓所不到,讲切手磨琢。
入门探古物,疑义发先觉。
鼓兮何凄凉,显晦亦凡数。
譬如清流济,洑见至绵邈。
譬如延平,会合固如昨。
星霜更几劫,静正抱蹇谔。
颠蹶任嬴刘,聚散无主客
菁英不销亡,著述欣有托。
名世五百年,皇帝亿万朔。
河鼓正吐芒,九鼎飞出洛。
天苞与地符,诸福休徵各。
岂止翙翙鸣,岐山一鸑鷟。
风云际时会,喜起升平乐
文德书钟彝,武事镌钲镯。
征伐表钺旌,蒐狝树山岳。
文章称尔雅,训词汰糟粕。
深厚追典诰,诘曲妙咀嚼。
莫以鼓不鸣,试取蜀桐斫。
叩之定有声,渊渊配《韶》《濩》。
我衰笔力退,分量不自度。
画墁愧平生,镂冰笑一握。
生涯甘冷淡,委顺忘美恶。
行书类蛇蚓,喜愠付鸦鹊。
夙昔慕韩苏,两诗比琼玉。
韩如受降城,高坚绝绳削。
锐师一昔至,唾手鹅鹳捉。
投盖悬布勇,匹马只轮掠。
依方立硬寨,健笔谁敢搦。
苏如大洋海,溟渤犹瀺灂。
回澜吹紫气,坐见蓬瀛卓。
钜若蛟龙吞,眇若虾蟹擉。
不害其洪流,盛气不可轹。
捧心粗效颦,快意过猎较。
谁云宝燕石,祇可自娱乐。
刘寀作封事,三日雪漠漠。
微时逊才壮,寄语李百药
斗转才三更,瞻仰云汉倬。
崔龟从岭南节度使 唐 · 封敖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八
门下。
庾岭之南五诸侯
番禺总其襟带。
他管之务。
岂相侔焉。
琛赆丛凑。
蕃夷交错。
非廉平之操不可以励其风。
非干敏之才不可以齐其俗。
副我所任。
惟时之良。
中散大夫宣州观察使崔龟从
襟灵坦夷。
器局沈厚。
温玉外朗。
澄澜中深。
慎言克保其枢机。
养德善周其藩屏。
早藉重价。
历登华资。
望高纶綍之工。
才见版图之极。
常镇关辅
人怀去思。
试操铨衡
刃有馀利。
洎乎重剖符竹。
初命廉车
江左奥区。
宣为右地。
一去临莅。
五更炎凉。
风猷溢闻。
课第居最。
陟明之典。
谁实尔先。
吾以登斋坛。
授戎柄。
百越稽颡。
双旌建牙。
可谓宦游峻途。
儒者极致。
旌尔懿效。
服吾宠光。
仪曹居八座之荣。
副相柏台之首。
重以朝命。
崇其使车。
尔宜广施惠慈。
远去珠玉。
无使伯周独擅名于合浦
隐之未继美于贪泉。
伫闻淑声。
用益休命。
检校礼部尚书御史大夫岭南节度等使。
舟过天门风月浩然起望江中山色心魂旷爽有万古想 其三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九
丹枫叶落江千尺,绝壁张帆山月清。
如此江山好风月,何人不忆宣城
宿广教寺 南宋 · 韩淲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平生萧散喜登临,秋入溪山处处清。
访古人传裴相国,寻诗我忆宣城
风回万木新霜净,云薄长空夕照明。
更向僧窗閒徙倚,一樽谈笑为君倾。
郑左丞祭梓华府君碑阴记 唐 · 杜宣猷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五
左丞郑公之廉宣城也。视人如子。
洁已奉公。为政指归。
则以抑强扶弱为意。操断之下。
邪正别白。怀奸之徒。
李惟真康全参者。平地起戎。
迫胁贤帅。避难归阙。
恓惶草间。此时前潮郡押衙汪玗。
秀才薛复。百姓姚元贞
前当郡衙前虞候胡政。继来救护。
食膳楫棹。霈然大备。
况江神指途。归风送帆。
信宿之间。遂达江都
惟真辈不知兵已在颈。酾酒高会。
恣行攻劫。凶势甚张。
朝廷命今廷尉温公自睢阳守杖剑来讨。以顺伐逆。
无敢碍刃。军令明肃。
曾无冤人。筑二京观于西郛门外。
宣猷故与郑公游。详熟理行。
仁谊廉白。是其佩服。
文章学艺。乃其缘饰。
自□王傅太常少卿。扬历数四。
备极华显。今凤翔司徒相公顷在台庭。
仰公材术。俾司邦计。
方且传印。公确乎固执。
乞守六曹。又拟转为刑部
帖以台丞。公坚让如初。
仆射相公登庸之初。举公自代。
约以同升。公亦撝挹。
逡巡自牧。闻其名则气燄光赫。
睹其貌则贞素和裕。则知曩时罹难。
适丁厄运。今兹迁擢。
方见道胜。为善者虽否必通。
为恶者暂通终否。礼云。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不其信欤。宣猷去岁三月到官。
择日谒梓华府君。见公奠文纪当时之事。
板于梁间。恐久远隳落。
遂移于贞石。刻而立之。
咸通七年七月十一日。宣歙观察使御史大夫杜宣猷记。
司马光英宗经筵故事 南宋 · 牟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七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九三
臣闻《传记》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
又曰:「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
然则学者帝王之首务,不可忽也。
况今陛下初临大宝,所宜朝夕延访群臣,讲求先王之道,览观前世之成败,以辅益圣德,缉熙大化,不可但循近例,以寒暑为辞。
如此使下情何以通?
四方何以观望?
殆非所以广聪明、令名也。
伏乞依元降指挥,日开经筵
臣开经筵所以辅成君德,至不轻也。
太祖皇帝甫定天下,首命王昭素讲《易》。
自是圣子神孙恪守家法,必重经筵之选,欲以发明道义,辅益圣德。
至元祐初程颐说书,专以薰陶德性、涵养气质为要。
其言曰:「人主跬步不可离正人」。
又曰:「一日之间亲学士大夫之时多,则自然气质变化,德性成就」。
至于涉书史,览古今,特讲学之一端耳。
陛下初政,光明卓绝,莫非自讲学中来。
臣以非才,首圣慈拔之郎曹,置之经幄,每三日一次执经入侍,天颜温穆,从容顾问。
臣亦自以遭逢圣明,不量迂疏,竭其愚虑,不敢不以正对,冀有补圣学之万一。
方欲发明程颐之说,以开广圣意,而自五月以来,不得一望清光。
圣明天纵,圣德日新,固不因人而作辍,而或者得以窃议圣意渐不如初。
臣固知陛下讲学工夫无有间断,适事机纷至,圣心焦劳,故未暇耳。
然陛下所以置臣等于经幄者,非但应故事、备外饰,而臣等亦非但欲塞职业、干荣进而已。
四方观听,不可家至而户晓。
臣用敢援引司马光英宗皇帝乞不以寒暑为辞之说,欲望陛下今后除假故外,日御经筵,使群臣各得输其忠悃,于圣学不为无补。
程颐所谓惟愿圣主德如尧舜,异日天下享尧舜之治,庙社固无穷之本,则臣子爱君之至情也。
臣虽无程颐之学,而有程颐之志,冒昧奏闻,惟陛下裁察。
偈颂一百零三首 其九十七 南宋 · 释月涧
 押霰韵
破砂盆,无贵贱。
等闲拈向昌江上,尽大地人同一见。
彷佛宣州木瓜,依稀景镇宝变(谢景德王长老并因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