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仙霞关己亥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十四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七
衢州以南多洞,其笋奇香最宜啖。
朝朝供此吾不嫌,少时隽味何尝减。
回忆濂溪月岩路,隔数千里犹昌歜。
大一围修数寻,外无节目内含坎。
乌乎理何可测,突兀轮囷见肝胆。
行近仙霞霞采异,渐入林于意黩黪。
忽然万绿围一舆,作气蒸腾面目惨。
高尽入云山比深,腥可醉人日为闇。
使者无言热愈苦,舆夫鼓勇瘖不喊。
翩然十里至关头,绝壁清风万形揽。
何可一日无此君,大有商量吾意欿。
忍哉杜老锄奸才,恶竹万竿惟一斩。
秋日有怀徐仲裕 其三 元 · 乃贤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老兄多病更多愁,秪恐今年已白头。
镫下裁书心独苦,更怜有妹在衢州(时闻二兄在病中)
严介溪朝房落成斋居纪事之什三首 其三 明 · 孙承恩
七言律诗 押齐韵
西安奕奕门之西,直馆华榱万瓦齐。
不有元臣躬异数(公诗序工曹建盖异数也),何由来者得安栖。
明禋高阁炉薰煖,检押风光彩笔题。
愧我迂疏羁寓远,良宵往往负招携(予寓午门之柬每斋宿率不与)
梅花八首 其五 宋 · 韩驹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江南岁晚雪漫漫,涧谷梅花巧耐寒。
幸有幽香当(王本作常)供给,不辞三载滞西安
题衢州驿舍 南宋 · 衢州士人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午夫荷担在山阿,膏血如何有许多。
不若扁舟竟归去,休从清献墓前过(清厉鹗《宋诗纪事》卷九六引《蓉堂诗话》 《宋诗纪事》:赵清献公墓,在衢州城东北四十五里。景定间林存潭州帅罢归,道衢,调千夫荷担,经墓旁,疲甚,因相与语:“赵清献公一琴一鹤,那有许耶?”或闻之,题诗驿舍云云。)
东家杂记跋淳熙五年六月 宋 · 孔拟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一三、《皕宋楼藏书志》卷二六
孔氏子孙聚居祖庙几二千年,无异居他州者。
自经建炎兵火,独四十七代孙中散公讳传,与四十八代孙袭封公讳端友,及右司公讳端木、四十九代孙知府公讳瓒、主簿讳琯五位,挈家随驾南渡,散居于衢、徽、霅川、江右,因寓焉,馀皆留祖庙。
自南渡后,蒙朝廷念孔氏子孙之无几,计口给田以赡之,乃于衢州拨赐田十顷,且俾春秋两时飨先圣于家庙,州郡差官行礼。
较之乡邑,十才其一。
今又四十馀年,子孙渐众,所得益微,而其占籍于锡田者皆先圣之后。
至若历代追崇之盛典,备见中散公所著《东家杂记》,兹不复云。
独此阙而不书,因以大概附于篇末。
淳熙五年六月旦,五十代孙拟谨书。
按:《东家杂记》卷末,琳琅秘室丛书本。
乞禁奏祥瑞疏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五
臣闻《春秋》之作,以示万世规戒。
上之日食雨雹陨星震电,下至多麋有蜮蝝生有蜚之类,纤悉必载。
独祥瑞之事,阙然不闻,岂二百四十二年间皆无可书之实?
圣人垂教,以为无益故也。
秦汉以来,世主往往凭藉以文太平,故此说浸盛。
至若黄龙见于刘聪,苍麟白鹿见于石虎,凤凰驺虞见于王建之世,是乘时僭窃,何瑞之有?
而其导谀之臣,曾罔闻知。
史册班班,盖有《春秋》深意。
元魏世宗时,芝生太极殿崔光庄周所谓气蒸成,指为不祥,其言忠切,可为后世龟鉴。
恭惟陛下圣谟天造,光启中兴,岁仍金穰,可谓上瑞。
绍兴初蜀郡有以符瑞来上者,亟行削秩。
四方闻之,莫不歌诵圣德。
十馀年以来,权臣擅朝,矫诬瑞应,邪谄之徒,迎合朋附,藉此为进身计,臣不敢缕陈。
衢州之宝碑,则设心献佞,类于符命;
赣州之木成「天下太平」字,锼刻甚明,识者嗤笑;
福州竹实,则传记所载,初非吉證。
揆是三者,槩可见矣。
臣愚欲望睿慈专下明诏,自今州县无得辄奏祥瑞,其卓卓显异不可泯者,上之礼部。
庶几洗涤浇风,化为忠厚,以称陛下谦慎之本意,诚非小补。
臣愚无识,惟陛下留听。
措置盐课事奏绍兴三十年二月 北宋 · 邵大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八四、《宋会要辑稿》食货二七之二(第六册第五二五六页)、《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四
淮、浙买纳亭户盐本,系支盐仓收到客纳掯留等钱。
缘私盐盛行,侵夺客贩,致积压官盐,支发不行,因致拖欠亭户本钱浩瀚。
又诸场公然违法,省则外大搭斤重,暗亏课息。
今措置下项:一、拖欠亭户本钱,除依绍兴二十九年三月五日指挥,已后秤买亭户盐就秤下支还外,其已拖欠旧钱,虽已有指挥分限带还,今欲乞朝廷特降指挥,权将客人每袋合纳通货钱五贯文内掯留三百文,就盐仓送纳,专一桩充带还旧欠本钱。
一、盐课所入,资助朝廷大计,全藉所属屏禁私贩,则课入自然增广。
今比较得浙东一路产盐州军,如绍兴府最系人烟繁盛去处,在城并倚郭两县,一岁住卖盐止及十六万馀斤。
其不产盐处,且以衢州并倚郭县每岁买及三百馀万斤,婺州并倚郭及东阳县每岁买及五百万斤,比绍兴府多三四十倍,灼见绍兴人户尽食私盐。
提举司坐视,略无措置。
乞下浙东帅臣同提举官公共相度措置,申取朝廷指挥
一、已降指挥,许逐路提盐司互相纠察,将大搭斤重盐袋收买在官,关申原支发场分。
今承都省批下浙西提盐司申,去年客人入纳秀州盐钞亏少,支发迟细,遂委平江府都税务监官买到客人一引盐三袋,系绍兴二十七年二十料一字号通州盐仓支发,内二袋各多七十九斤,一袋多六十七斤。
本部乞将本州当职官吏重作行遣,庶几有以惩诫。
宿西峰怀旧 元 · 刘永之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得失浮云聚散间,陆机先识愧张翰
无端一派西安水,故作愁声入梦寒。
阿坰以歙钵供太希先偶成 北宋 · 吴则礼
君不见上公之鼎烹养牛,高足巨耳谁与俦。
又不见便便瓦釜煮黄独,媚此枵然转雷腹。
养牛大嚼良快意,老儒那有王侯鼻。
黄独饱火正可怜,自捉长镵宁用钱。
太希先,阿坰赠君北湖歙州钵,天遣吾人个中活。
撑肠等取一生足,养牛何曾异黄独。
要须以铁为脊梁,才可提渠示诸方。
应笑连床并头颅,五更戢戢听木鱼。
太希先,尔时勿作随堂解,真是穷年粥饭债。
羁臣白发无住著,瀹腐舂陈殊未错。
客来摩挲浑不嗔,慎勿触我红麒麟。
南徐侬自知,雪打西安尝豆糜。
乌石山题名咸淳三年正月 南宋 · 陈淳祖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八二、《闽中金石志》卷一○、金石苑、民国《福建通志·金石志》卷一一
咸淳三年春正月十有二日使者永嘉陈淳祖唯道全浙东之仕于福唐□序拜道山永嘉陈懋钦尧俞金华唐烁潜父四明赵若惠君锡,永嘉黄禹锡元功、三衢汝一伯东、留梦发彦和金华吕守之悦善、永嘉林鉴夫声远、方槱良材、天台徐柏悦之、永嘉丁一凤景阳、朱士可起予、陈子崇广、张公辅良弼、林潭叔源括苍刘梦龙夔□、会稽董回孙景渊、永嘉蔡申显伯□□□连帅九江吴公以馈至。
代人求荐书(二) 北宋 · 徐积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六、《节孝集》卷三○
某官阁下:某不佞,某将有告于阁下者,不敢详具蔓辞,苟自为游说之具。
其所以来,至诚谒见,阁下不以某为狂,且恕重罪,留顷刻之间,使卒其说。
惶惧惶惧。
某,三衢人也。
少而苦学,长而不得其志,乃用荫为吏,凡在州县间十馀年矣。
公卿之间,无葭莩之亲,半面之旧。
其性质朴鲁钝,不能蘧蒢戚施,以为悦媚之容。
故在州县虽十馀年之久,卒无所遇者求之于不肖也,盖亦有由焉尔。
然此事可为阁下道,不可为时人道也。
某尝自计,以谓平生所见公卿大夫不可胜计,至于方正长厚,公于朝廷,鄙薄势利,汲引寒贱,未见有如阁下者。
舍阁下将安之乎?
此某之所以不待一日之雅,左右之介,而自为衒鬻之计也。
是亦区区下吏,不敢不以古之道来也。
然自视所有,无足以辱阁下之知者。
而小人有犬马之能,愿得烦辱役以自试。
且下观其所效何如,然后罪之、器之。
某颠顿狼狈,且将老于州县矣,伏惟阁下恻然动心。
某死罪死罪。
乞罢公田疏 南宋 · 王爚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七九、《齐东野语》卷一七
戚畹嬖倖,遍居畿辅,借应奉之名,肆诛剥之虐,监司不敢谁何,台谏不敢论列。
民不胜苦,起而弄兵,三衢之寇是也。
公田之行,本欲免和籴,和籴数少,而人己相安,公田数多,而人为创见,千弊万蠹,田里骚然。
天笔载颁,一则曰业已成,一则曰当任怨。
且求言之诏甫颁,而拒言之令已出,皇天监临,可厚诬哉。
绍熙重修县学记绍熙三年九月 南宋 · 谢谔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七二
新喻县学在渝水之上,虎瞰澄潭,遥岑回环,翠碧可挹。
顷时隐君子嗣昌叔量有句云「秀水长流多秀士,青山横案对青编」,盖其奇胜有异他邑。
旧学不知其所,先燬于火。
绍熙辛亥湖南提举赵侯子琇德充县宰,初鼎新之,县人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李大有仲谦三衢寄文为记。
其后寖敝,岁在丙子湖南转运判官任侯子严县宰又新之,其后复敝。
绍熙二年辛亥,今宰曾侯又新之。
侯之来也,叹其如是,既政行绩熙,锐志兹事,人乐用命,不强自劝。
乃大试补数百人,递相激昂,文艺俱高,因兴此役,竭力经营。
斧斤入于山,材非民扰,钱出于帑,用非民劳,里之贤者好善者更迭唱和,出赀以助,厥功之辑所以不难。
为殿为堂,为廊为斋,为厨为廪,为象为器,无一不具。
都讲之所榜以明伦,采芹德星并循其旧制。
厥功既毕,山川气象益见清明,侯属余记之。
谔昔为诸生,赖学之力,桑梓必恭,奚可以默?
因思学所以教也,古之教也以德,后之教也以文。
此邦风俗颇厚,礼逊相师,有见有闻,易于入德。
今吾侯既新厥居以惠斯道,则衣冠诸友其必自励,正心术、严躬行以图其远者大者,庶无负于侯之意。
县隶临江军,侯名光祖,字景山,家吉州,官朝奉郎乙未登科。
绍熙三年九月朔日记。
按:同治《新喻县志》卷五,同治刻本。
刘敏士墓志 南宋 · 谢谔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七三、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七四
字文伯西安人
临川纠曹
贼白毡笠破吉州敏士判官江山柴绂保城岳飞至欲奏以功,辞曰,若尔,守倅必被罪。
叹服。
继知楚州,金欲取海州,围甚急,诏敏士救之,与张子善谋攻淮阳,金必弃海州,已而果然。
张浚奏其功,除淮南运判,移浙漕,终于湖南
郑道士二首 其一 878年 五代 · 贯休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衢州市
常忆苏耽好羽仪,信安山观住多时。
不知玉质双栖处,两个仙人是阿谁。
郑使君875年 五代 · 贯休
七言排律 押支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
引用典故:刘宽 蜂虿 葑菲
三衢蜂虿陷城池,八咏龙韬整武貔
才谕危亡书半幅,便思父母泪双垂(时公檄书才去,即便归降,来款云:思父母则血泪双垂,忆兄弟乃江山隔越)
戈收甲束投仁境,汗浃魂飘拜虎旗。
死地再生知德重,精兵连譀觉山移。
人和美叶祯祥出,阵善深为典教推。
仗信输诚方始是,执俘折馘欲何为。
清威严令无纤𡏖,长路深山不拾遗。
七邑恩波歌浩渺,一方云物自鲜奇。
天文仰视同诸掌,剑术无前更数谁。
战马闲眠汀草远,秋鼙乾揭岳霞隳。
义为土地精灵伏,仁作金汤铁石卑。
龚遂刘宽同煦妪,张飞关羽太驱驰。
笙歌席上偏怜客,刀剑林中亦念诗。
縠渚美为长饮水,金山高作受降碑。
时犹草草秋方尽,陈是堂堂孰敢窥。
宠渥岂唯分节钺,勋庸须勒上钟彝。
神资天赞谁堪比,名遂功成自不知。
捲箔倚阑云欲雪,拥垆倾榼酒如饴。
扶尧社稷常忧老,到郭汾阳亦未迟。
释子沾恩无以报,只将葑菲贺阶墀。
四川耆定录 南宋 · 周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九二、《山房集》卷五
衢州士人毛方平仕于蜀,遭吴曦乱后毁印纸。
久之,叙雪得伸,过吴见访,出此相惠。
此编于蜀乱最详,其所著从乱逆党、蜀师怯懦,与事变初闻,庙堂无策,恐不为不当。
其痛杨巨源之死由彭辂,皆别录所不能及。
方平颇负气云。
三衢孙员外869年 唐末 · 罗隐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
小敷文伯见何时,南望三衢渴复饥。
天子未能崇典诰,诸生徒欲恋旌旗。
风高绿野苗千顷,露冷平楼酒满卮。
尽是数旬陪奉处,使君争肯不相思。
上皇帝书(二)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二四、《鸿庆居士文集》卷一○
臣闻管仲相齐,夺伯氏骈邑三百,饭蔬食,没齿无怨言。
故能九合诸侯,一正天下。
曹刿亦曰:「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故三鼓之后,齐师败绩。
何者?
罚恶当其罪则国人服,国人服则可以图霸矣;
折狱适其平则众心说,众心说则可以胜敌矣。
恭惟皇帝陛下好生恶杀,视民如伤,屡下明诏,申敕狱吏,常恐一夫陷于非辜;
而大臣怙乱,藉公报仇,思一快于刀剑笞箠之间。
帝阍九重,如在天上,沈冤无告,号吁不闻,甚可痛也。
臣顷罢临安府事之后,适新宰相用事,有蔡京死党李光者,望风指上疏论臣盗取官钱四万贯,并激赏金银以万计;
又受所部人财物,皆有主名。
大臣挟怨,欣然纳其言,欺罔宸听,作言章行下,直送大理寺
群嚣纷然,大喧朝听,臣亦骇惧不知所为。
窃自思念盗取金银钱以万计,必有辇致匿藏之所;
受所部民财,必有传送付受之人。
有司验治,追索赃證,顾视私家,了无一物,弹文谓何?
又念蔡京擅政于崇宁大观之间,屡起大狱,雠复怨憎,亦须并缘疑似,诳惑上下,岂取凿空,中伤善类?
况今日艰难多故之时,不应更甚于前,以故偃然自谓无事。
何大理寺官吏朝诣都堂,莫造私第,共谋诬陷,械系数百人,锻鍊百馀日,不遣一吏扣臣之门,亦无一辞问臣之罪,忽降谪命,坐赃一千八百贯,贷死免决刺,羁管象州,下苏、湖、常三州起发。
巡尉数辈发卒围第,驱迫上道。
徒步出门,行次衢州,偶见朝报,所坐乃金银、木植、纸札、经文之属,计直为钱一千八百贯。
嗟乎冤哉!
陛下之法安在也?
金受财,既有名色,不取于臣所,止用狱官傅会之文,折取价值,何以名为赃?
不经审录,不取伏辩,直行典宪,赴贬千馀里,方知所坐,何以名为法?
奸罔成群,纵情妄作,不知有君父,不知有祖宗之法,不知有天地鬼神之灵,不知有贤士大夫议其后,舞文毁法,欺天陷人,一至于此。
方诏狱之作也,傥臣有一金之直藏于私橐,推治有实,必付吏大索,暴陈于朝,为终身不可磨灭之罪,岂肯违法不索赃證,但追一千八百贯价钱?
苟可以诬陷于大谴大何之中,必捕逮系狱,使叩头伏罪,永无号天诉地之所,岂肯不取伏辩,三免投荒而去?
且除籍为民,不齿于󲦤绅矣,方被受堂劄,付臣趣行;
决狱之后,名在刑部矣,而大理寺移文州县,催趣赴贬所不已。
典章荡然,更相破坏,以此揆之,冤滥极矣。
故臣被罪以来,交亲问遗之书,士大夫慰勉之言,时听浮屠、老子空幻之说,与夫道路田野咨嗟太息之辞,皆谓此身一落世网,是非毁誉,得丧荣辱,自有定命,固不可逃,但未死亡,终见天日。
所可惜者,大臣举措乃如此也。
蔡京用事,穷凶极恶,集犬马大乱之成,遗祸社稷,殆不可救;
不谓后之君子,踵乱亡之辙,出新意以作俑,雠一夫而自快,岂明主所望于除残救变之时!
今者侧闻用事之臣相继罢免,一时造言起狱、纳沟下石之流悉已去国,以此占之,公议亦稍申矣。
臣蒙垢累年,顿仆道路,一败涂地,万事瓦裂,妻死家破,暴露沟壑,幼稚呱呱,不能自存,亦足以偿仇怨之怒矣。
两遇大赦,虽虫鱼草木皆被圣泽,如臣久遭诬陷,得自比于虫鱼草木之微,可以赦除而更始矣。
朝廷清明,众贤驰骛,赏善罚恶,开示大公,皆欲措明主于三代之隆,岂直管仲之流以其君霸而已!
二帝远狩,中原陷没,除苛解娆,收服众心,以辟国于万里之外,岂止曹刿一战之功而已!
臣愚所以不避万死,献书在所,冒昧自陈,伏望陛下灼见冤状,断自圣心。
念臣当众人皆欲杀之时,而有通国称不孝之罪,悼鬻屦之不售,伤画地之不入。
庶几汉昭帝燕国之奏书,而独得上官桀之诈;
齐威王闻左右之毁言,而更论即墨之封;
一洗无辜,纵臣自便。
归葬死者,存育生者,退伏田里,以尽馀齿。
上广陛下钦刑慎罚之仁,一申天下公共之法,消弭大臣报复眦睚之风,稍惩狱吏奇文巧诋之祸,少纾天下愤懑不平之气,岂惟愚臣一人独受大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