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谏用三互法疏(《艺文类聚》六十作「幽州刺史议」) 其一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一
臣闻国家置官,以职建名。
愚浅小才,窃假阶级,官以议为名,职以郎为贵,智浅谋漏,无所献替,夙夜寤叹,忧悸怛惕,臣顿首死罪。
伏见幽州突骑,冀州强弩,为天下精兵,国家胆核(集本作「瞻仗」,从《北堂书钞》一百七《骑篇》、一百二十五《弩篇》改,《艺文类聚》六十改。),四方有事,军师奋攻,未尝不取辨于二州也。
顷者已来,连年馑荒,谷价一斛至六七百。
故护乌桓校尉夏育出征鲜卑,无功而还,士马死伤者万数,弓兵散亡几尽。
生民之本,守谷之备,无一可恃。
百姓元元,流离沟壑,寇贼辈起,莫能禁讨,长吏寒心,朝不守夕。
卒有他方之急,则役之不可驱使,自为寇虏,则诛之不可擒制,岂非可忧之难?
三府选幽州刺史,逾月不定。
臣怪问其故,云避三互。
十一州有禁,当取二州而已。
二州之中,少素有威名之士,或拘限岁年,不应选用,狐疑迟淹,两州空悬,万里萧条,无所营系。
冀州长史初除,诏书治严,不过五日。
今者刺史数句不选,诚非其理。
愚以为三互之禁,禁之薄者,以陛下威灵,申明禁令,对相部主,尚生畏惧,不敢营辨,况乃三互,何足为嫌?
孝景时,梁人韩安国坐事被刑,起徒中为内史
武帝东越数反,拜故待诏会稽朱买臣宣帝时冀州有盗贼,故京兆尹张敞有罪逃命,上使使就家召张敞冀州刺史
安国徒隶,买臣郡民,皆还治其国;
张敞亡命,擢授剧州,岂顾三互拘官簿?
得救时之便也,卒获其用,遗芳不灭。
此先帝不误已然之事。
三公明知二州之要,尤宜拣选,当越禁取能,以救时弊,而乃持畏避自遂之嫌,不顾争臣士人之责,苟避轻微之科禁,窃见日月拘忌,选既稽滞,又未必审得其人,则二部蠢蠢,将为忧念。
愿陛下少蠲禁忌,上则三帝用三臣之法,任职相□故吏在家。
若诸州刺史器用可换者,无拘时月三互,以差厥中。
臣慺慺发瞽言,干非义,惟陛下留神,再省三省(本集,又略见《艺文类聚》五,又六十,《御览》三百四十八。)
曹娥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九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后汉·列女曹娥传》「元嘉元年县长度尚改葬于江南道傍,为立碑焉,」注引《会稽典录》:度尚弟子邯郸淳字子礼,弱冠有异才,作《曹娥》,操笔而成,元所点定。其后蔡邕又题八字。)
论盛孝章 东汉 · 孔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三、文选卷四十一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
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会稽孝章尚存。
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
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
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
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
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
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
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
正之术,实须得贤。
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昭王筑台以尊郭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
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难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
因表不悉。
盖闻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常窃悲京城太叔以不知足而无贤辅,卒自弃于郑也。
伯通名字典郡,有佐命之功,临民亲,爱惜仓库,而浮秉征伐之任,欲权时救急,二者皆为国耳。
即疑浮相谮,何不诣阙自陈,而为灭族之计乎?
虞仲翔 东汉 · 孔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三
示所著《易传》,自商瞿以来,舛错多矣。
去圣弥远,众说聘辞。
曩闻延陵之理乐,今睹吾子之治《易》,乃知东南之美者,非但会稽之竹箭焉。
又观象云物,察应寒温,原其祸福,与神会契,可谓探赜穷道者已。
方世清圣,上求贤者,梁丘以卦筮宁世,刘向以《洪范》昭名,想当来翔,追纵前烈,相见乃尽,不复多陈(《吴志·虞翻传》,《艺文类聚》五十五)
精列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厥初生。
造化之陶物。
莫不有终期。
莫不有终期。
圣贤不能免。
何为怀此忧。
螭龙之驾。
思想昆仑居。
思想昆仑居。
见欺于迂怪
志意在蓬莱
志意在蓬莱。
孔圣徂落。
会稽以坟丘。
会稽以坟丘。
陶陶谁能度。
君子以弗忧。
年之暮奈何。
时过时来微(○《宋书》二十一。《乐府诗集》二十六。广《文选》十三。《诗纪》十一。)
汉官仪下 其三十六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五
秦用李斯议,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凡郡,或以列国,陈、鲁、齐、吴是也;
或以旧邑,长沙丹阳是也;
或以山陵,太山山阳是也;
或以川源,西河河东是也;
或以所出,金城城下有金,酒泉泉味如酒(案:《初学记·州郡部》,《艺文类聚·水部》,《太平御览·地部》引「酒泉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曰酒泉」)豫章章树生庭中(案:《水经注·赣水》,《太平御览·水部》,俱引此句。)雁门雁之所育是也;
或以号令,禹合诸侯,大计东冶之山,会稽是也(《水经注·河水》,《太平御览·州郡部》)
将校部曲文 东汉末 · 陈琳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二、文选卷四十四
年月朔日,子尚书令彧,告江东将校部曲及孙权宗亲中外:盖闻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夫见机而作,不处凶危,上圣之明也;
临事制变困而能通,智者之虑也;
渐渍荒沈,往而不反,下愚之蔽也。
是以大雅君子,于安思危,以远咎悔;
小人临祸怀佚,以待死亡。
二者之量,不亦殊乎!
孙权小子,未辨菽麦,要领不足以膏齐斧,名字不足以洿简墨
譬犹鷇卵,始生翰毛,而便陆梁放肆,顾行吠主。
谓为舟楫足以距皇威,江湖可以逃灵诛,不知天网设张,以在纲目,爨镬之鱼,期于消烂也。
若使水而可恃,则洞庭无三苗之墟,子阳荆门之败,朝鲜之垒不刊,南越之旌不拔。
夫差阖闾远迹,用申胥之训兵,栖越会稽,可谓强矣。
及其抗衡上国,与晋争长,都城屠于勾践武卒散于黄池,终于覆灭,身罄越军。
吴王濞骄恣屈强,猖猾始乱,自以兵强国富,势陵京城
太尉帅师,甫下荥阳,则七国之军,瓦解冰泮之骂言未绝于口,而丹徒之刃以陷其胸。
何则?
天威不可当,而悖逆之罪重也。
且江湖之众,不足恃也。
董卓作乱,以迄于今,将三十载。
其间豪桀纵横,熊据虎跱,强如二袁,勇如吕布,跨州连郡,有威有名,十有馀辈。
其馀锋捍特起鹯视狼顾,争为枭雄者,不可胜数。
然皆伏鈇婴钺,首腰分离,云散原燎,罔有孑遗。
近者关中诸将,复合聚,续为叛乱,阻二华,据河渭,驱率羌胡,齐锋东向,气高志远,似若无敌。
丞相秉钺鹰扬,顺风烈火,元戎启行,未鼓而破,伏尸千万,流血漂橹,此皆天下所共知也。
是后大军所以临江而不济者,以韩约马超逋逸迸脱,走还凉州,复欲鸣吠
逆贼宋建,僭号河首,同恶相救,并为唇齿。
镇南将军张鲁,负固不恭。
皆我王诛所当先加。
故且观兵旋旆,复整六师,长驱西征,致天下诛。
偏将涉陇,则建约枭夷,旌首万里;
军入散关,则群氐率服,王侯豪帅,奔走前驱。
进临汉中,则阳平不守,十万之师,土崩鱼烂,张鲁逋窜,走入巴中怀恩悔过,委质还降
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各帅种落,共举巴郡,以奉王职
钲鼓一动,二方俱定,利尽西海,兵不钝锋。
若此之事,皆上天威明,社稷神武,非徒人力所能立也。
圣朝宽仁覆载,允信允文,大启爵命,以示四方。
及胡濩皆享万户之封,之五子,各受千室之邑,胡濩子弟部曲将校为列侯将军已下千有馀人。
姓安堵,四民反业。
而建约之属,皆为鲸鲵;
之妻孥,焚首金城,父母婴孩,覆尸许市。
非国家钟祸于彼,降福于此也,逆顺之分,不得不然。
夫鸷鸟之击先高,攫鸷之势也;
牧野之威,孟津之退也。
今者枳棘剪捍,戎夏以清,万里肃齐,六师无事。
故大举天师百万之众,与匈奴南单于呼完厨及六郡乌桓丁令屠各,湟中羌僰,霆奋席卷,自寿春而南。
又使征西将军夏侯渊等,率精甲五万,及武都氐羌,巴汉锐卒,南临汶江,扼据庸蜀。
江夏襄阳诸军,横截湘沅,以临豫章,楼船横海之师,直指吴会。
万里剋期,五道并入,权之期命,于是至矣。
丞相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必当枭夷
至于枝附叶从,皆非诏书所特禽疾。
故每破灭强敌,未尝不务在先降后诛,拔将取才,各尽其用。
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风响应。
袁术僭逆,王诛将加,则庐江太守刘勋先举其郡,还归国家。
吕布作乱,师临下邳张辽侯成,率众出降。
还讨眭固,薛洪樛尚,开城就化
官渡之役,则张合高奂举事立功。
后讨袁尚,则都督将军马延、故豫州刺史阴夔、射声校尉郭昭临阵来降。
围守邺城,则将军苏游反为内应,审配兄子开门入兵。
既诛袁谭,则幽州大将焦触攻逐袁熙,举事来服
凡此之辈数百人,皆忠壮果烈,有智有仁,悉与丞相参图画策,折冲讨难,芟敌搴旗,静安海内,岂轻举措也哉!
诚乃天启其心,计深虑远,审邪正之津,明可否之分,勇不虚死,节不苟立,屈伸变化,唯道所存,故乃建丘山之功,享不訾之禄,朝为仇虏,夕为上将,所谓临难知变,转祸为福者也。
若夫说诱甘言,怀宝小惠,泥滞苟且,没而不觉,随波漂流,与熛俱灭者,亦甚众多。
吉凶得失,岂不哀哉!
昔岁军在汉中,东西悬隔遗守,不满五千,权亲以数万之众,破败奔走,今乃欲当御雷霆,难以冀矣。
夫天道助顺,人道助信,事上之谓义,亲亲之谓仁。
孝章,君也,而权诛之,孙辅,兄也,而权杀之。
贼义残仁,莫斯为甚。
乃神灵之逋罪,下民所同雠
辜雠之人,谓之凶贼
是故伊挚去夏,不为伤德;
飞廉,不可谓贤。
何者?
去就之道,各有宜也。
丞相深惟江东旧德名臣,多在载籍。
近魏叔英秀出高峙,著名海内;
虞文绣砥砺清节,耽学好古;
周泰明当世隽彦,德行脩明。
皆宜膺受多福,保乂子孙。
而周盛门户无辜被戮,遗类流离,湮没林莽,言之可为怆然,闻魏周荣虞仲翔各绍堂构,能负析薪。
及吴诸顾陆旧族长者,世有高位,当报汉德,显祖扬名
及诸将校孙权婚亲,皆我国家良宝利器,而并见驱迮,雨绝于天,有斧无柯,何以自济?
相随颠没,不亦哀乎!
盖凤鸣高冈,以远罻罗,贤圣之德也。
鸋鴂之鸟,巢于苇苕,苕折子破,下愚之惑也。
江东之地,无异苇苕,诸贤处之,信亦危矣。
圣朝开弘旷荡,重惜民命,诛在一人,与众无忌,故设非常之赏,以待非常之功。
霸夫烈士奋命之良时也,可不勉乎!
若能翻然大举,建立元勋,以应显禄,福之上也。
如其未能,笇量大小,以存易亡,亦其次也。
系蹄在足,则猛虎绝其蹯;
蝮蛇在手,则壮士断其节。
何则?
以其所全者重,以其所弃者轻。
若乃乐祸怀宁,迷而忘复,闇大雅之所保,背先贤之去就,忽朝阳之安,甘折苕之末,日忘一日,以至覆没,大兵一放,玉石俱碎,虽欲救之,亦无及已。
故令往购募爵赏,科条如左。
檄到,详思至言。
如诏律令。
游海赋 东汉末 · 王粲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
精纯之至道兮,将轻举而高厉。
游余心以广观兮,且仿佯乎四裔。
乘兰桂之方舟,浮大江而遥逝。
翼惊风以长驱,集会稽而一憩。
阴隅以东望兮,览沧海之体势。
吐星出日,天与水际。
其深不测,其广无臬。
寻之冥地,不见涯泄。
章亥所不极,卢敖所不届。
洪洪洋洋,诚不可度也。
处嵎夷之正位兮,同色号于穹苍。
吐纳之弘量,正宗庙之纪纲。
总众流而臣下,为百谷之君王。
洪涛奋荡,大浪踊跃。
山隆谷窳,宛亶相搏。
怀珍藏宝,神隐怪匿。
或无气而能行,或含而不食,或有叶而无根,或能飞而无翼。
鸟则爰居孔鹄,翡翠鹔鹴,缤纷往来,沈浮翱翔。
鱼则横尾曲头,方目偃额,大者若丘陵,小者重钧石。
乃有贲蛟大贝,明月夜光,蠵辟黾玳瑁,金质黑章。
若夫长洲别岛,旗布星峙,高或万寻,近或千里。
兰丛乎其上,珊瑚周乎其趾。
群犀代角,巨象解齿,黄金碧玉,针不可纪(《北堂书钞》一百三十七,《艺文类聚》八,《初学记》六两引,又《文选·江赋》注。)
曹操费亭侯 东汉 · 汉献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
诏书德行镇东将军费亭侯曹操,业履忠贞,辅干王室。
顷遭凶暴,海内离析。
执义讨截黄巾,为国出命。
夫禄以赏功,罚以绌否。
今以为镇东将军兖州,袭父费亭侯嵩爵,并印绶符策(《艺文类聚》五十一)
丁固同僚书 孙吴 · 虞翻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八
丁子贱塞渊好德,堂构克举,野无遗薪,斯之为懿,其美优矣。
令德之后,惟此君嘉耳(《吴志·虞翻传》注引《会稽典录》。山阴丁览字孝连,为郡功曹,守始平长。子固字子贱孙休时左御史大夫孙皓即位,迁司徒。)
徐陵 孙吴 · 虞翻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八
元大上卿之遇,叔向在晋,未若于今(《吴志·虞翻传》注引《会稽典》。太末徐陵字元大,为零陵太守,时朝廷俟以列卿之位。)
元城太子 曹魏 · 吴质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文选卷四十
臣质言:前蒙延纳,侍宴终日,耀灵匿景,继以华灯。
虞卿适赵,平原入秦,受赠千金浮觞旬日,无以过也。
小器易盈,先取沈顿,醒寤之后,不识所言。
即以五日到官
初至承前,未知深浅。
然观地形,察土宜。
西带常山,连冈平代;
北邻柏人,乃高帝之所忌也。
重以泜水,渐渍疆宇,喟然叹息:思淮阴之奇谲,亮成安之失策;
南望邯郸,想之风;
东接钜鹿,存李齐之流。
都人士女,服习礼教,皆怀慷慨之节,包左车之计。
而质闇弱,无以莅之。
若乃迈德种恩,树之风声,使农夫逸豫于疆畔女工吟咏于机杼,固非质之所能也。
至于奉遵科教,明令,下无威福之吏,邑无豪侠之杰,赋事行刑,资于故实,抑亦懔懔有庶几之心。
往者严助释承明之欢,受会稽之位;
寿王去侍从之娱,统东郡之任。
其后皆克复旧职,追寻前轨。
今独不然,不亦异乎?
张敞在外,自谓无奇;
陈咸愤积,思入京城
彼岂虚谈夸论,诳耀世俗哉?
斯实薄郡守之荣,显左右之勤也。
古今一揆,先后不𧵍,焉知来者之不如今?
聊以当觐,不敢多云。
质死罪死罪。
陈表 孙吴 · 孙权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三
将军有功于国,国家以此报之,卿何得辞焉(《吴志·陈武传》。嘉禾三年,以新安都尉,初所受赐复人得二百家,在会稽新安县简视其人,皆堪好兵,乃上疏陈让,乞以还官,充足精锐,诏曰云云。)
与曹公书 蜀汉 · 许靖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
世路戎夷,祸乱遂合,驽怯偷生,自窜蛮貊,成阔十年,吉凶礼废。
昔在会稽,得所贻书,辞旨款密,久要不忘。
迫于袁术方命圮族,扇动群逆,津途四塞,虽县心北风,欲行靡由。
正礼师退,兵前进,会稽倾覆,景兴失据,三江五湖,皆为虏庭。
临时困厄,无所控告。
便与袁沛、邓子孝等浮涉沧海,南至交州
经历东瓯、闽、越之国,行经万里,不见汉地,漂薄风波,绝粮茹草,饥殍荐臻,死者大半。
既济南海,与领守儿孝德相见,知足下忠义奋发,整敕元戎,西迎大驾,巡省中岳
承此休问,且悲且喜,即与袁沛及徐元贤复共严装,欲北上荆州
苍梧诸县夷、越蜂起,州府倾覆,道路阻绝,元贤被害,老弱并杀。
靖寻循渚岸五千馀里,复遇疾疠,伯母殒命,并及群从,自诸妻子,一时略尽。
复相扶持,前到此郡,计为兵害及病亡者,十遗一二。
生民之艰,辛苦之甚,岂可具陈哉!
惧卒颠仆,永为亡虏,忧瘁惨惨,忘寝与食。
欲附奉朝贡使,自获济通,归死阙庭,而荆州水陆无津,交部驿使断绝。
欲上益州,复有峻防,故官长吏,一不得入。
前令交阯)太守士威彦,深相分托于益州兄弟,又靖亦自与书,辛苦恳恻,而复寂寞,未有报应。
虽仰瞻光灵,延颈企踵,何由假翼自致哉?
知圣主允明,显授足下专徵之任,凡诸逆节,多所诛讨,想力竞者一心,顺从者同规矣。
又张子云昔在京师,志匡王室,今虽临荒域,不得参与本朝,亦国家之藩镇,足下之外援也。
荆楚平和,王泽南至,足下忽有声命于子云,勤见保属,今得假途由荆州出,不然,当复相绍介于益州兄弟,使相纳受。
倘天假其年,人缓其祸,得归死国家,解逋逃之负,泯躯九泉,将复何恨!
若时有险易,事有利钝,人命无常,陨没不达者,则永衔罪责,入于裔土矣。
昔营丘翼周,杖钺专徵;
博陆佐汉,虎贡警跸。
今日足下扶危持倾,为国柱石,秉师望之任,兼霍光之重,五侯九伯,制御在手,自古及今,人臣之尊未有及足下者也。
夫爵高者忧深,禄厚者责重。
足下据爵高之任,当贵重之地,言出于口,即为赏罚;
意之所存,便为祸福。
行之得道,即社稷用宁;
行之失道,即四方散乱。
国家安危,在于足下;
百姓之命,县于执事
自华及夷,颙禺页注望。
足下任此,岂可不远览载籍,废兴之由,荣辱之机,弃忘旧恶,宽和群司,审量五材,为官择人?
苟得其人,虽雠必举;
苟非其人,虽亲不授。
以宁社稷,以济下民,事立功成,则系音于管弦,勒勋于金石。
愿君勉之,为国自重,为民自爱(《蜀志·许靖传》)
许文休书三首 其一 曹魏 · 王朗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二
文休足下:消息平安,甚善甚善。
岂意脱别三十余年而无相见之缘乎!
诗人比一日之别于岁月,岂况悠悠历累纪之年者哉!
自与子别,若没而复浮,若绝而复连者数矣。
而今而后,居升平京师,攀附于飞龙之圣主。
侪辈略尽,幸得老与足下并为遗种之叟,而相去数千里。
加有邅蹇之隔,时闻消息于风声,托旧情于思想,眇眇异处,与异世无以异也。
往者随军荆州,见邓子孝桓元将,粗闻足下动静,云夫子既在益州,执职领郡,德素规矩,老而不堕。
是时侍宿武皇帝江陵刘景升听事之上,共论道足下,至于通夜不寐,拳拳饥渴,诚无已也。
自天子在东宫,及即位之后,每会群贤论天下髦隽之见在者。
岂独人尽易为英,士鲜易取最故?
乃猥以原壤之朽质,感夫子之情听,每叙足下,以为谋首,岂其》注意乃复过于前世?
《书》曰「人惟求旧」,《易》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刘将军之与大魏,兼而两之。
总此二义,前世邂逅。
以同为睽非武皇帝之旨,顷者蹉跌,其泰而否,亦非足下之意也。
深思《书》《易》之义,利结分于宿好,故遣降者送吴所献致名马貂罽,得因无嫌,道初开通,展叙旧情,以达声问。
久阔情慉,非夫笔墨所能写陈,亦想足下同其志念。
今者亲生男女,凡有几人,年并几何。
仆连失一男一女。
今有二男,大男名肃,年三十九岁,生于会稽
小儿裁岁余。
临书怆恨,有怀缅然(《蜀·许靖传》》注引《魏略》,又略见《御览》一百八十五)
公卿将军奏上尊号 曹魏 · 卫觊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八
相国安乐乡侯太尉都亭侯御史大夫安陵亭侯使持节都督督军车骑将军□□臣仁,辅国将军清苑乡侯虎牙将军南昌亭侯臣辅,轻车将军都亭侯臣忠,冠军将军好畤乡侯臣秋,渡辽将军都亭侯臣柔,卫将军国明亭侯使持节都督督军镇西将军东乡侯使持节都督督军杨州刺史征东将军安阳乡侯臣休,使持节都督督军征南将军平陵亭侯臣尚,使持节都督督军徐州刺史镇东将军安乡侯臣霸,使持节左将军中乡侯臣合使持节右将军乡侯臣晃,使持节前将军都乡侯臣辽,使持节将军乡侯臣灵,匈奴单于臣泉,奉常臣贞,郎中令臣洽,卫尉安国亭侯臣昱,太仆臣夔,大理东武亭侯臣繇,大农臣霸,少府督军史将作大匠千秋亭侯臣照,中领军中阳乡侯臣楙,中护军臣陟,屯骑校尉都亭侯臣祖,长水校尉关内侯臣凌,步兵校尉关内侯臣福,射声校尉关内侯臣质,振威将军乡亭侯臣题,征虏将军都亭侯臣触,振武将军亭侯臣当,忠义将军乐乡亭侯臣生,建节将军平乐亭侯臣圃,安众将军元就亭侯臣神,翼卫将军都亭侯臣衢,讨夷将军亭侯臣慎,怀远将军关内侯臣巽,绥边将军常乐亭侯臣俊,安夷将军高梁亭侯臣炳,奋武将军长安亭侯臣丰,武卫将军安昌亭侯臣褚等稽首言:
臣等前上言,汉帝奉天命以固禅,群臣因天命以固请,陛下违天命以固辞,臣等顽愚,犹知其不可,况神祗之心乎!
宜蒙纳许,以福海内欣戴之望。
丁卯制书诏臣等曰:「以德则孤不足,以时则虏未灭,若以群贤之灵,得保首领,终君魏国,于孤足矣。
若孤者,胡足以辱四海?
至乎天瑞人事,皆先王圣德遗庆,孤何有焉?
是以未敢闻命」。
臣等伏读诏书,于邑益甚。
臣等闻《易》称「圣人奉天时」,而《论》曰:「君子畏天命」。
天命有去就,然后帝者有禅代。
是以唐之禅虞,命以在尔;
虞之顺唐,谓之受终。
知天命去已,故不得不禅;
舜知历数在躬,故不敢不受。
不得不禅,奉天时也;
不敢不受,畏天命也。
汉朝虽承委末陵迟之馀,犹务奉天命以则尧道,是以愿禅帝位而归二女。
陛下正于大魏受命之初,抑虞夏之达节,尚延陵之让体,所枉者大,所直者小;
所详者轻,所略者重。
中人凡士,犹为陛下陋之,殁者有灵,则重华必忿愤于苍梧之神墓,大夏必郁邑于会稽山阴武王必不悦于高陵之玄宫矣。
是以臣等敢以死请。
且汉政在奄宦,禄去帝室七世矣。
遂集矢石于其宫殿,而二京为之丘虚。
当此之时,四海荡覆,天下分崩。
武王亲衣甲而冠胄,沐雨而栉风,为民请命,则活万国;
为世拨乱,则致升平。
鸠民而立长,筑官而置吏,元元无过罔于前叶,而始有造于华裔。
陛下即位,光昭文德,以翊武功;
勤恤民隐,视之如伤:惧者宁之,劳者休之;
寒者以暧,饥者以充;
远人以德服,寇敌以恩降。
迈恩种德,光被四表。
稽古笃睦,茂于放勋
网漏吞舟,裕于周文。
是以布政未期,人神并和。
皇天则降甘露而臻四灵,后土则挺芝草而吐醴泉
虎豹鹿菟,咸素其色;
雉鸠燕爵,亦白其羽。
连理之木,同心之瓜,五采之鱼,珍祥瑞物,杂还于其间者,无不毕备。
古人有言:「微禹,吾其鱼乎」!
微大魏,则臣等之白骨既交横于旷野矣。
伏省群臣内外前后章奏,所以陈叙陛下之符命者,莫不条河洛之图书,授天地之瑞应,因汉朝之款诚,宣万方之景附,可谓信矣著矣,□矣裕矣,高矣丘矣,三王无以及,五帝无以加,民命之悬于魏邦,民心之素于魏政,卅有余年矣。
此乃千世时至之会,万载壹遇之
达节广度,宜昭于斯际;
拘挛狭行,不施于此时。
久稽天命,罪在臣等,辄营坛场,具礼仪,择吉日,口昭告昊天上帝,秩群神之礼,须禋祭毕;
会群寮于朝堂,议年号正朔服色当所以施行,臣谨拜表朝堂
臣歆、臣诩、臣朗、臣仁、臣若、臣辅、臣忠、臣、臣柔、臣洪、臣真、臣休、臣尚、臣霸、臣合,臣晃、臣辽、臣灵、臣泉、臣贞、臣洽、臣昱、臣夔、臣繇、臣霸、臣林、臣照、臣楙、臣陟、臣祖、臣凌、臣福、臣质、臣题、臣触、臣当、臣生、臣圃、臣神、臣衢、臣慎、臣巽、臣俊、臣炳、臣丰、臣褚,诚惶诚惧,顿首顿首,死罪死罪(碑本《隶释》十九,《魏志·文帝纪》引《献帝传》。案:《古文苑》、闻人牟准魏敬侯碑阴》,言「群上尊号奏卫觊撰,钟繇书」。)
上疏请选交州刺史 孙吴 · 薛综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六
帝舜南巡,卒于苍梧
秦置桂林、南海、象郡,然则四国之内属也,有自来矣。
赵佗番禺,怀服百越之君,珠官之南是也。
汉武帝吕嘉,开九郡,设交趾刺史以镇监之。
山川长远,习俗不齐。
言语同异,重译乃通。
民如禽兽,长幼无别。
椎结徒跣,贯头左衽。
长吏之设,虽有若无。
自斯以来,颇徙中国罪人杂居其间,稍使学书,粗知言语,使驿往来,观见礼化。
及后锡光交阯任延九真太守,乃教其耕犁,使之冠履;
为设媒官,始知聘娶;
建立学校,导之经义。
由此已降,四百馀年,颇有似类。
自臣昔客始至之时,珠崖除州县嫁娶皆须八月引户,人民集会之时,男女自相可适,乃为夫妻,父母不能止。
交阯糜泠、九真都庞二县,皆兄死弟妻其嫂,世以此为俗,长吏恣听,不能禁制。
日南郡男女裸体,不以为羞。
由此言之,可谓虫豸,有面目耳。
然而土广人众,阻险毒害,易以为乱,难使从治。
县官羁糜,示令威服,田户之租赋,裁取供辨,贵致远珍名珠、香药、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琉璃、鹦鹉、翡翠、孔雀、奇物,充备宝玩,不必仰其赋入,以益中国也。
然在九甸之外,长吏之选,类不精核。
汉时法宽,多自放恣,故数反违法。
珠崖之废,起于长吏睹其好发,髡以为发。
及臣所见,南海黄盖日南太守,下车以供设不丰,挝杀主簿,仍见驱逐。
九真太守儋萌为妻父周京作主人,并请大吏,酒酣作乐,功曹番歆起舞属京,京不肯起,歆犹迫强,萌忿杖歆,亡于郡内。
歆弟苗帅众攻府,毒矢射萌,萌至物故。
交阯太守士变遣兵致讨,卒不能克。
又故刺史会稽朱符,多以乡人虞褒、刘彦之徒分作长吏,侵虐百姓,强赋于民,黄鱼一枚收稻一斛,百姓怨叛,山贼并出,攻州突郡。
符走入海,流离丧亡。
次得南阳张津,与荆州牧刘表为隙,兵弱敌强,岁岁兴军,诸将厌患,去留自在。
津小检摄,威武不足,为所陵侮,遂至杀没。
后得零陵赖恭,先辈仁谨,不晓时事,又遣长沙吴巨为苍梧太守
巨武夫轻悍,不为恭服,所取相怨恨,逐出恭,求步骘
是时津故将夷廖、钱博之徒尚多,以次锄治,纲纪适定,会仍召出。
吕岱既至,有士氏之变。
越军南征,平讨之日,改置长吏,章明王纲,威加万里,大小承风。
由此言之,绥边抚裔,实有其人。
牧伯之任,既宜清能,荒流之,祸福尤甚。
今日交州虽名粗定,尚有高凉宿贼。
南海苍梧郁林珠官四郡界未绥,依作寇盗,专为亡叛逋逃之薮。
不复南,新刺史宜得精密,检摄八郡,方略智计,能稍稍以渐治高凉者,假其威宠,借之形势,责其成效,庶几可补复。
如但中人,近守常法,无奇数异术者,则群恶日滋,久远成害。
故国之安危,在于所任,不可不察也。
窃惧朝廷忽轻其选,故敢竭愚情以广圣思(《吴志·薛综传》。吕岱交州召出,惧继者非其人,上疏。)
国语解叙 孙吴 · 韦昭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十一
孔子发愤于旧史,垂法于素王。
左丘明因圣言以摅意,托王义以流藻,其渊原深大,沈懿雅丽,可谓命世之才,博物善作者也;
其明识高远,雅思未尽,故复采录前世穆王以来,下讫鲁悼智伯之诛,邦国成败,嘉言善语。
阴阳律吕,天时人事,逆顺之数,以为国语。
其文不主于经,故号曰外传
所以包罗天地,探测祸福,发起幽微,章表善恶者,昭然甚,实与经、艺并陈,非特诸子之伦也。
遭秦之乱,幽而复光,贾生史迁,颇综述焉;
刘光禄于汉成世,始更考校,是正疑谬
至于章帝郑大司农为之训注,解疑释滞,昭晰可观。
至于细碎,有所阙略,侍中贾君,敷而衍之,其所发明,大义略举,为已憭矣。
然于文间,时有遗忘,建安黄武之间,故侍御史会稽虞君、尚书仆射丹阳唐君,皆英才硕儒,洽闻之士也,采摭所见,因贾为主,而损益之。
观其辞义,信多善者,然所理释,犹有异同。
昭以末学,浅暗寡闻,阶数君之成训,思事义之是非,愚心颇有所觉。
今诸家并行,是非相贸,虽聪明疏达识机之士,知所去就;
然浅闻初学,犹或未能祛过。
切不自料,复为之解。
因贾君之精实,采虞、唐之信善,亦以所觉,增润补缀
参之以《五经》,检之以《内经》,以《世本》考其流,以《尔雅》齐其训,去非要,存事实;
凡所发正三百七事,又诸家纷错,载述为烦,是以时有所见,庶几颇近事情,裁有补益。
犹恐人之多言,未详其故,欲世览者,必察之也道本《国语》)
太常滕胤 孙吴 · 羊道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十一
钟离子干吾昔知之,不熟,定见其在南海威恩部伍,智勇分明,加操行清纯,有古人之风(《吴志·钟离牧传》注引《会稽典录》)
山简 西晋 · 琅邪王胄
 出处:全晋文卷十六
从事中郎缺用第三品,中散大夫河内山简,清精履正,才识通济,品仪第三也(《书钞》六十八引镇东大将军司马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