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请罢苏轼湖州劄子 北宋 · 李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三六
臣切见知湖州苏轼有可废之罪四,臣请陈之:先腾沮毁之论,陛下稍置之不问,容其改过。
怙终不悔,其恶已著,此一可废也。
古人教而不从,然后诛之,盖吾之所以俟之者尽,然后戮辱随焉。
陛下所以俟者可谓尽,而傲悖之语,日闻中外,此二可废也。
所为文辞,虽不中理,亦足以鼓动流俗,所谓言伪而辨;
当官侮慢,不循陛下之法,操心顽愎,不服陛下之化,所谓行伪而坚。
先王之法当诛,此三可废也。
读史传,岂不知事君有礼、讪上有诛,肆其愤心,公为诋訾,而又应制举对策,即已有厌奖更法之意;
陛下修明政事,怨不用己,遂一切毁之,以为非是,此四可废也。
伏望陛下断自天衷,特行典宪。
取进止。
按:《东坡事类》卷五,藤花亭刻本。
叶焕彬长沙 其二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十一
未见思君子,潇湘万里春。
却因慕风节,重复忆君亲(戊戌政变,君反对新政,获罪,几不免。)
天下几名士,吾宗多直臣。
原知同气类,交道已通神(吾宗本湖州叶氏,与君同出宋石林公裔,今已通谱矣。)
法如禅师 宋 · 释圆极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生铁面皮难凑泊,等閒举步动乾坤。
戏拈十智同真话,不负黄龙嫡骨孙(《五灯会元》卷一八 《五灯会元》:安吉州道法如禅师衢州徐氏子,参云盖,悟汾阳智同真话……水庵圆极依之,尝赞之云云。)
南宋 · 张世英
 押庚韵
霅溪深极地根清,四水交流激射声(《舆地纪胜》卷四《两浙西路·安吉州》)
西湖竹枝词二首 其一 元 · 熊进德
 押尤韵
金丝络索双凤头,小叶尖眉未著愁。
大姑昨夜苕溪过,新歌学得唱湖州
和答龙田石川诗韵见赠二首 其二 明 · 孙承恩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斯文宦邸笑言亲,每说吴兴想像真。
千古岘山青泼黛,四时苕水碧纡绅。
篇章妙发风云思,岁月聊需道义身。
有约石川子践,金焦我是第三巡(予游金焦昔已二次矣并后为三)
任师中1079年 北宋 · 吕陶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
石城山下居,草草已经岁。
终日对山吟,何尝问阴霁。
自知有义命,百事安拙计。
每蒙亲朋念,尺书来者继。
岂徒问寒温,亦惑慰穷滞。
惟公见爱心,不逐时情替。
亲迂老匠笔,特枉长吟惠。
良金岂雕刻,文锦自灿丽。
太羹充馁肠,灵药去昏翳。
所得适所怀,拜赐敢不励。
诗骚久寂寞,俗士鲜缉缀。
公常得之深,豪赡有规制。
顷闻湖州祸,文字倦且废。
朝廷极仁恕,风俗当训厉。
终令服宽典,不忍投四裔。
吾侪今唱酬,正可颂治世。
况当导情性,无自取罪戾。
敢于韶濩前,率尔献郑卫(自注:时苏子瞻以诗得罪,贬黄州。盖词云:黜置方州,以励风俗,往服宽典,勿忘自新。故及之。)
沈子健馀杭 明 · 朱多炡
五言律诗 押齐韵
苕水分西浙,馀杭更向西。
邮餐供海错,县鼓候潮鸡。
风壤吴趋接,征徭茧簇齐。
由拳纸价贱,乡信日堪题。
王郡守之楚中 明 · 顾大典
五言绝句 押文韵 出处:御选明诗卷九十九
一曲苕溪水,逢君又别君。
春风数行雁,日暮隔湘云。
苕溪春日 明 · 顾大典
 出处:御选明诗卷四十七
苕溪春深春欲归,柳丝拂地梨花飞。
客子辞家已三月,春风初换越罗衣。
罗衣竞试春江曲,花外莺声断还续。
春心羁思两相催,愁见天涯春草绿。
春草年年伴客程,扁舟明日又孤征。
故园回首春云隔,江上春风空复情。
校书郎曹公行状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三
君讳崇之,字唐老姓曹氏
曹本出于黄帝之苗裔,其后封于曹,又封于邾,皆以曹为姓。
君之高祖讳霸隆,以勇略从太宗平河东有功,官至瀛州团练使,因家于东京
至君之考司勋始迁于,今为郑州管城县人
累世皆右职,而仕不大显。
司勋讳辅字子方
幼警悟,叹先世尝有功于用武之时,虽禄世于家,仕于朝者不绝,而天下承平久,谋臣猛将无所用其武,独感激读书,欲以文儒起身。
既登进士第,复以文章名誉显于一时。
唐老在髫龀时,见其父以文章从东坡、山谷游,名声籍甚,亦感悟读书,不数年学问益进。
崇宁初以里选贡于辟廱,补上舍,升入太学,遇唐老太学旧人,共窗席为笔砚之友二年。
时三舍法初行,宰相欲变文章,禁锢元祐之学,专用庄老学说,谈性命,说虚无,习为骫骳之文。
唐老为文豪放,不自雕镂,无所顾忌,其渊源家学不类时文气骨,以故试辄不偶。
诸公博士见而惜之,呼而语之曰:「子之文博辩雄伟,非不美也,奈不合今之法度。
今之程文,出入诸史,或误用东坡公一句,即谓之不纯正,有司虽爱其文而弃不敢取。
子急于奉亲,宜少变其体以就今之绳尺,则有司何敢弃也」?
唐老曰:「此文不难作也」。
因勉为之,果频中优等。
大观三年,遂登进士第,调延安府司理参军
从事郎、秦州工曹事,改差宁州工曹事,又改环庆路安抚使司管干公事,为耀州美原县
用举主,改宣教郎、知耀州白水县,转奉议郎、知真定府元氏县
宣和三年,知西京永安军使,转承议郎通判湖州,改差之火山军,又除校书郎
宣和七年七月十九日感疾而终,享年四十有四。
是岁虏犯京洛,𣪁其柩于郑州开元寺泗州
君娶李氏,封孺人
男四人:长曰承祖武功郎
曰光祖,保义郎
德祖、义祖,未仕。
女二人,长适进士魏仕宗,次在室。
孙男七人。
君平生喜为歌诗,清词秀句类其父,方除馆职,骎骎将履亨途,不幸寿止于此,不获显用于时。
延安时,兼管防城修战具,知美原日进筑镇安城等,朝廷嘉之,已议推赏,适兵戈猝起,其子光祖等皆奔窜,不能叙理。
其平生所为文,亦多散失,惟《东西晋蒙求》宣和间尝刊行于世。
某与君有同舍之旧而契相好,略知其大,偶遇光祖于江西,能言其家世及历官始末,虑愈久而遂失其传,请余状其事,故略叙其所知者如此(《卢溪文集》卷四七。)
为文豪:原缺,据傅校补。
再祭信兄文 南宋 · 李壁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七、《永乐大典》卷一四○五一
士之生世,穷达不论,论其所传。
兄之文章,与其气节,古人差肩。
不幸不偶,一跌不振,时实使然。
虽屈一时,流芳无穷,尚慰九泉。
龙鹄之东,山秀水汇,归安新阡。
勒铭藏幽,勉致类,我哀莫宣。
天理未泯,会见二子,怒飞摩天。
联葺遗编,省养嫠嫂,某敢不虔!
以兹微诚,一恸告别,肝摧心穿。
呜呼哀哉!
沩山显化士往印经 宋 · 韩驹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石路天新雨,问僧何日来。
云求法舍利,庶用镇崔嵬。
我有一句子,不从黄卷开。
相逢未可举,伫子卞山王本、沈注:西土不置经藏,皆以塔贮佛经,谓之法舍利。)
送庆上人归湖州因寄道儒座主 唐 · 薛逢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上人今去白蘋洲霅水苕溪我旧游。
夜雨暗江渔火出,夕阳沈浦雁花收。
闲听别鸟啼红树,醉看归僧棹碧流。
若见儒公凭寄语,数茎霜鬓已惊秋。
湖州开元寺座主 唐 · 薛逢
 押鱼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傍城花柳覆精庐(见《舆地纪胜》卷四《安吉州》、《嘉泰吴兴志》卷十三。)
集字联 清 · 何绍基
对联 押冬韵 出处:冷庐杂识
宣德道情文乃贵;明微谨始礼为宗。
府学经史阁落成记熙宁四年十二月1071年12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净德集》卷一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一七、《成都文类》卷三○、《全蜀艺文志》卷三六、嘉庆《四川通志》卷七八、嘉庆《华阳县志》卷三九、锦江书院纪略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
蜀学之盛冠天下而垂无穷者,其具有三:一曰文翁之石室,二曰周公之礼殿,三曰石壁之九经。
盖自周道衰微,乡校毁废,历秦之暴,至汉景、武间,典章风化,稍稍复讲。
文翁蜀郡,起学于市,减少府用度,以遗博士,遣诸生受业京师
招子弟,为除更繇,且以补吏,或与之行县。
民用向劝,几比齐、鲁
自尔郡国皆立学,实文翁倡之,所谓石室者存焉。
至东汉之季,四海板荡,兵火相仍,灾及校舍,弦诵寂绝,儒俗不振。
兴平中郡将陈留高眹修旧补废,作为庙堂,模制闳伟,名号一新,所谓「礼殿」者见焉。
五代之乱,疆宇割裂,孟氏茍有剑南,百度草创,犹能取《易》、《诗》、《书》《、春秋》、《周礼》、《礼记》刻于石,以资学者。
吾朝皇祐中枢密直学士京兆田公加意文治,附以《仪礼》、《公羊》、《谷梁》传,所谓《九经》者备焉。
汉景末,距今凡十六代、千二百四十馀年,崩离变革,理势不常,而三事之盛,莫易其故,然则冠天下而垂无穷,非夸说也,考实以议也。
惟经史阁之成,基势崇大,栋宇雄奥,下视众屋,匪隘即陋,聚书万卷,宝藏其间,斯亦近类三事,传千百年而不可辄废者乎!
龙图阁直学士濮阳吴公因其成也,会僚佐与蜀之士大夫及其讲师弟子凡若干人,饮酒以落之,德风洋洋,颂声愉愉,布宣于一方,有若阙里弟子集雩坛之下,咏歌先王道德而归诸圣门。
又若鲁侯至泮水之上,国人望其车旗和鸾而乐见之,视其颜色笑语而有感恩向化之意。
呜呼,其盛矣夫!
公纯诚好善,治有本末,所至以劝学为先,见一士可以语道,诱进之常若不及,乃诗人所谓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者也。
某于是推明公义而言焉。
夫治性修身,以及国家天下,大略本之仁义,其文莫赅于经;
鉴见古之人注措发施,正邪粹驳,与其生民幸不幸,其迹莫著于史。
世之学者,不矜诵数而率履其言,不竞多闻而慎择其是,则为有得,亦庶几善学欤!
初,阁之营建,皆幕府太常博士王君霁为之谋,君修洁有文,尝典吴兴郡,挈其规范,来遗诸生,匪独施诸阁也。
时熙宁四年十二月一日
悟真篇序熙宁八年 宋 · 张伯端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卷首、《道言五种·悟真篇》卷首、民国《临海县志》卷三九
嗟夫!
人身难得,光景易迁,罔测短脩,安逃业报?
不自及早省悟,惟只甘分待终。
若临歧一念有差,堕三涂恶趣,则动经尘劫,无有出期。
当此之时,虽悔何及?
故老、释以性命学,开方便门,教人修种,以逃生死。
释氏以空寂为宗,若顿悟圆通,则直超彼岸;
如其习漏未尽,则尚徇于有生。
老氏以鍊养为真,若得其要枢,则立跻圣位;
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
其次《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之辞,《鲁语》有毋意、必、固、我之说,此又仲尼极臻乎性命之奥也。
然其言之常略,而不至于详者,何也?
盖欲序正人伦,施仁义礼乐之教,故于无为之道,未尝显言,但以命术寓诸《易》象,性法混诸微言耳。
至于庄子推穷物累逍遥之性,孟子养浩然之气,皆切几之
迨夫汉魏伯阳引《易》道交媾之体,作《参同契》以明大丹之作用;
忠国师于《语录》,首叙老、庄言,以显至道之本末。
如此,岂非教虽分三,道乃归一?
奈何后世黄缁之流,各自专门,互相非是,致使三家宗要,迷没邪岐,不能混一而同归矣。
且今人以道门尚于修命,而不知修命之法,理出两端,有易遇而难成者,有难遇而易成者。
如鍊五芽之气,服七耀之光,注想按摩,纳清吐浊,念经持咒,噀水叱符,叩齿集神,休妻绝粒。
存神闭息,运眉间之思;
补脑还精,习房中之术,以至服鍊金石草本之类,皆易遇而难成。
已上诸法,于修身之道,率多灭裂,故施力虽多,而求效莫验。
若勤心苦志,日夕修持,止可以辟病,免其非横,一旦不行,则前功渐弃。
此乃迁延岁月,事必难成。
欲望一得永得,还婴返老,变化飞升,不亦难乎?
深可痛伤!
盖近世修行之徒,妄有执著,不悟妙法之真,却怨神仙谩语。
殊不知成道者皆因鍊金丹而得,恐泄天机,遂托数事为名。
其中惟闭息一法,如能忘机绝虑,即与二乘坐禅颇同。
若勤而行之,可以出定出神。
奈何精神属阴,宅舍难固,不免长用迁徙之法,既未得金汞还返之道,又岂能回阳换骨、白日而升天哉!
夫鍊金液还丹者,则难遇而易成,要须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方能超二气于黄道,会三性于元宫。
攒簇五行,合和四象,龙吟虎啸,夫倡妇随,玉鼎汤煎,金炉火炽,始得玄珠有象,太乙归真,都来片饷工夫,永保无穷逸乐。
至若防危虑险,慎于运用抽添,养正持盈,要在守雌抱一,自然复阳生之气,剥阴杀之形。
节气既周,脱胎神化,名题仙籍,位号真人,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
今之学者,有取铅汞为二气,指藏府为五行,分心肾为坎离,以肝肺为龙虎,用神气为子母,执津液为铅汞,不识浮沉,宁分主客
何异认他财为己物,呼别姓为亲儿,又岂知金木相尅之幽微,阴阳互用之奥妙?
是皆日月失道,铅汞异炉,欲望结成还丹,不亦远乎?
仆幼亲善道,涉猎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靡不留心详究。
惟金丹一法,阅尽群经及诸家歌诗论契,皆云日魂月魄,庚虎甲龙,水银朱砂,白金黑锡,坎男离女,能成金液还丹,终不言真铅真汞是何物色,不说火候法度、温养指归。
加以后世迷徒,恣其臆说,将先圣典教,妄行笺注,乖讹万状,不唯紊乱仙经,抑亦惑误后学。
仆以至人未遇,口诀难逢,遂至寝食不安,精神疲悴。
虽询求遍于海岳,请益尽于贤愚,皆莫能通晓真宗,开照心腑。
后至熙宁己酉岁,因随龙图陆公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诚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
其言甚简,其要不繁,可谓指流知源,语一悟百,雾开日莹,尘尽鉴明,校之仙经,若合符契。
因念世之学仙者十有八九,而达真要者未闻一二。
仆既遇真筌,安敢隐默?
罄所得成律诗九九八十一首,号曰《悟真篇》。
内七言四韵一十六首,以表二八之数;
绝句六十四首,按《周易》诸卦;
五言一首,以象太乙;
续添《西江月》一十二首,以周岁律。
其如鼎器尊卑、药物斤两、火候进退、主客后先、存亡有无、吉凶悔吝,悉备其中矣。
于本源真觉之性,有所未尽,又作为歌颂、乐府及杂言等附之卷末,庶几达本性之道,尽于此矣。
所期同志者览之,则见末而悟本,舍妄以从真。
时熙宁乙卯岁旦,天台张伯端平叔叙。
按:《修真十书·悟真篇》卷二六,正统道藏
西汉 · 四皓
崔琦四皓颂曰:昔南山四皓者。盖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东园公是也。秦之博士。遭世暗昧。道灭德消。坑黜儒术。诗书是焚。于是四公退而作歌曰: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唐虞世远。吾将何归。
驷马高盖。其忧甚大。
富贵之畏人兮。不若贫贱之肆志(乐府作而轻世。《文选》补遗同。广《文选》作之轻世。《诗纪》云。一作富贵而畏人。不如贫贱而轻世。○《御览》五百七十三引崔琦曰皓颂。《乐府诗集》五十八误作崔鸿四皓歌。《御览》五百七引《高士传》。环宇记一百四十引《高士传》。《御览》一百六十八引皇甫谧帝王世纪》。《文选》补遗三十五作采芝歌。事类赋歌赋。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一。文章正宗二十九作紫芝。草堂诗笺八注、十一注。广《文选》十四作采芝歌。《诗纪》二作紫芝。注。一作四皓歌。又《书钞》一百六崔琦四皓颂引夷、饥、归三韵。)
梅花八首 其四 宋 · 韩驹
五言绝句 押灰韵
雪里寻梅蕊,多应傍水开。
那知是花处,但觅(《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一作觉)暗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