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煎茶水记 唐 · 张又新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一
刑部侍郎刘公讳伯刍
又新丈人行也。
为学精博。
颇有风鉴称。
较水之与宜者凡七等。
扬子江南零水第一。
无锡惠山寺石水第二。
苏州虎邱寺石水第三。
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
扬州大明寺水第五。
吴松江水第六。
淮水最下第七。
斯七水余尝俱瓶于舟中。
亲挹而比之。
诚如其说也。
客有熟于两浙者。
言搜访未尽。
余尝志之。
及刺永嘉
过桐庐江
严子
溪色至清。
水味甚冷。
家人辈用陈黑坏泼之。
皆至芳香。
又以煎佳
不可名其鲜馥也。
又愈于扬子南零殊远。
及至永嘉
仙岩瀑布用之。
亦不下南零。
以是知客之说诚哉信矣。
显理鉴物。
今之人信不迨于古人。
盖亦有古人所未知而今人能知之者。
元和九年春
予初成名。
与同年生期于荐福寺
余与李德垂先至。
憩西厢元鉴室。
会适有僧至。
置囊有数编书。
余偶抽一通览焉。
文细密皆杂记。
卷末又一题云煮茶记。
代宗李季卿湖州
维扬
陆处士鸿渐
李素熟陆名。
有倾盖之欢。
因之赴郡。
扬子驿。
将食。
李曰。
陆君善于
盖天下闻名矣。
扬子零水又殊绝。
今者二妙千载一遇。
何旷之乎。
命军士谨信者。
挈瓶操舟。
深诣南零。
陆利器以俟之。
俄水至。
陆以杓扬其水曰。
江则江矣。
非南零者。
似临岸之水。
使曰。
某擢舟深入。
见者累百。
敢虚绐乎。
陆不言。
既而倾诸盆。
至半。
陆遽止之。
又以杓扬之曰。
自此南零者矣。
使蹶然大骇。
伏罪曰。
某自南零赍至岸。
舟荡覆半。
惧其鲜。
挹岸水增之。
处士神鉴也。
其敢隐焉。
李与宾从数十人皆大骇愕。
李因问陆。
既如是。
所经历处之水。
优劣精可判矣。
陆曰。
楚水第一。
晋水最下。
李因命笔口授而次第之。
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
无锡县惠山寺石泉水第二。
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
峡州扇子山下。
有石突然。
泄水独清冷。
状如龟形。
俗云虾𢋙口。
水第四。
苏州虎邱寺石泉水第五。
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第六。
扬子江南零水第七。
洪州西山西东瀑布水第八。
唐州柏岩县淮水源第九淮水亦佳)
庐州龙池山头水第十。
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十一。
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
汉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水苦)
归州玉虚洞香溪水第十四。
商州武关西洛水第十五(未尝泥)
吴松江水第十六。
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
郴州圆泉水第十八。
桐庐严陵滩水第十九。
雪水第二十(用雪不可太冷)
此二十水。
余尝试之。
非系之精粗。
过此不之知也。
烹于所产处。
无不佳也。
盖水土之宜。
离其处水功其半。
然善烹洁器全其功也。
李寘诸笥焉。
遇有言者即示之。
又新九江
有客李滂门生刘鲁封言尝见说。
余醒然思往岁僧室获是书。
因尽箧。
书在焉。
古人云。
泻水置瓶中。
焉能辨淄渑。
此言必不可判也。
万古以为信然。
盖不疑矣。
岂知天下之理。
未可言至。
古人研精。
固有未尽。
强学君子。
孜孜不懈。
岂止思齐而已哉。
此言亦有裨于劝勉。
故记之。
浮槎寺八纪诗跋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八、《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三、《集古录》卷一○、《六一题跋》卷一○
右《浮槎寺八纪诗》者,自云雁门释僧皎字广明作。
诗虽非工,而所载事迹皆《图经》所无,可以资博览。
浮槎山在今庐州慎县,其上有泉,其味与无锡惠山水相上下。
鸿渐《茶经》及张又新等《水记》皆不载。
嘉祐中李留后端愿守庐州,以其水遗余,因为之记其事。
余甚爱山泉,而浮槎水特佳,颇怪前世遗而不录。
及得僧皎纪浮槎八事亦无之,乃知物之晦显有时也。
治平元年七月三十日书。
大明水庆历八年1048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康熙《景陵县志》卷一二、雍正《江南通志》卷一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世传陆羽《茶经》,其论水云:「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
又云:「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瀑涌湍漱勿食,食久,令人有颈
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
其说止于此,而未尝品第天下之水味也。
张又新为《煎茶水记》,始云刘伯刍谓水之宜茶者有七等,又载为李秀卿论水次第有二十种。
今考二说,与《茶经》皆不合。
谓山水上,乳泉石池又上,江水次而井水下。
伯刍扬子江为第一,惠山石泉为第二,虎丘石井第三,丹阳寺井第四,扬州大明寺井第五,而松江第六,淮水第七,与说皆相反。
秀卿所说二十水:庐山康王谷水第一,无锡惠山石泉第二,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扇子峡虾蟆口水第四,虎丘寺井水第五,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第六,扬子江南零水第七,洪州西山瀑布第八,桐柏淮源第九,庐山龙池山顶水第十,丹阳寺井第十一,扬州大明寺井第十二,汉江中零水第十三,玉虚洞香溪水第十四,武关西水第十五,松江水第十六,天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郴州圆泉第十八,严陵水第十九,雪水第二十。
虾蟆口水、西山瀑布、天台千丈瀑布,皆戒人勿食,食之生疾,其馀江水居山水上,井水居江水上,皆与羽经相反。
不当二说以自异。
使诚说,何足信也?
得非又新妄附益之邪?
其述辨南零岸时,怪诞甚妄也。
水味有美恶而已,欲求天下之水一二而次第之者,妄说也。
故其为说,前后不同如此。
然此井,为水之美者也。
之论水,恶渟浸而喜泉源,故井取汲者,江虽长,然众水杂聚,故次山水。
惟此说近物理云。
按:《欧阳文忠公集》卷六三。又见《古今事文类聚》续集卷一二,《至顺镇江志》卷七,《新刻集》,《名山胜概记》卷七,嘉靖《惟扬志》卷三三,《庐山纪事》卷五,《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七六五、职方典卷一一四五。
黄州吴国1081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二、《苏文忠公全集》卷六六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昨日读《隋书·地理志》,黄州永安郡
黄州东十五里许有永安城,而俗谓之「女王城」,其说鄙野;
而《图经》以为春申君故城,亦非是。
春申君所都,乃故吴国,今无锡惠山上有春申君,庶几是乎?
宋故左中大夫直宝文阁致仕李公墓志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九、《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一、《宾退录》卷一○
左中大夫直宝文阁致仕李公讳谟字茂嘉,实南唐李氏。
国除族散,有徙常州无锡县者,公其后也。
公少孤,事母孝,贫无以为养,始感愤读书,曰:「惟是足以亢吾宗」。
记诵日千言,下笔语出惊人。
既冠,束书诣乡校,从乐安先生受诗。
时学者数十人,与余为同舍生。
颖异秀发,治经章解句达,文词骤进,不类旧常,一试遂收其科。
仕州县如素习,遇事明辨,未尝读律令,而断治皆应法,尤为当世大人所器重。
徽宗召见,擢部使者
历事三朝,涖官五十年,刺八路,典四大州,秩上大夫,著籍内阁,遂为一世功名之士。
享年七十二,以绍兴二十三年三月乙未卒于无锡之私第。
诸孤以进士陈玿状公世系、爵里、行治、年寿、卒葬之地,从父党乞余铭,乃序而铭焉。
公以崇宁五年进士褐,调通州司法参军
岁满,升文林郎,调江州军事判官
用举者改宣教郎知南康军建昌县,未赴,通判信安军
疏治城堑,创置楼橹,招选禁兵,先期而办。
连进秩,迁承议郎
代还,除广南东路转运判官
升陛入对,奏言:「豪民率以田园分寄官荫之家,而贫民下户一亩之宫,数口之聚,皆受役,力不胜则逃去。
告赏之法著于令甲,可诏监司督责州县推行,以纾百姓之急」。
又言:「吏部注守令不计能否,一切以格令从事,而贪鄙无状居其半,偏州下邑穷民无告。
宜诏大臣更治制立法,甄别人品,蒐择材能,黜去贪懦,以惠天下」。
徽宗韪其言,留弗遣,擢太常丞
唐宰相李绅短小精悍,世号短李,尝隐无锡之惠山,立祠在焉。
公长不满五尺,而精神满腹,或曰:「李茂嘉殆是公垂后身也」。
言者论公年貌未应居礼乐之司,公笑谓客曰:「吾生壬戌,言章尚云乳臭乎」?
高阳关路安抚都总管司主管机宜文字
河朔盗起,亡命啸聚,所在千百为群,帅欲闭关以虞变,公曰:「奸民窃发,当饬将士以示讨除,何为遽如许也」?
帅悟,即日授甲于庭,令曰:「具粮糗,视吾旗所向」。
军声大振,群盗奔溃,境内无一迹。
京东西路提举盐香矾事,移河北东路,再徙京东,进直徽猷阁、知平州,改营州,又改河北西路常平
公以平、营新疆,蒙恩进职,今易地河朔,还所赐告上之,不拜。
提举措置河北燕山府路籴使公事。
朝廷饷新边,岁籴亡虑三百万斛,率用度牒、香药钞充籴本,实不持一钱,而州县抑配为民病。
公曰:「度牒关钞,大商贾之轻资也」。
稍下其估售之,而增谷贾以受籴,不使一吏预其间。
未几,坌至三百万斛,无斗升之负,而民不知劳。
朝廷嘉之,进直秘阁、除两浙路转运副使,以边饷方赖公也,留再任籴使,置司庆源府
虏骑大入,守将懦缓不任,诏公就节制府事。
公檄召所属兵民官吏,皆入保而临城
尉黄諲将部曲彷徉境上,独不至,公得其文书,已署虏中年号,阴遣壮士执杀之以徇。
高邑务官与县人文炳有邪谋,文炳踰城数出,公捕系狱,验治有状。
文炳惧罪诛,请以妻子为质,斩捕同恶自赎,公许之。
文炳出,而务官者方会其徒纵酒大醉,文炳就席伺其寐刺杀之,提九级驰还。
一府大震,人人如公坐视其旁矣。
事闻朝廷,除公直徽猷阁、知庆源府,改充河北河东路宣抚使司参谋
积功次六迁至朝请大夫
建炎元年,除江南东路转运副使
覃恩迁朝议大夫
御营统制官王赤者,驻兵建康,谋为变,以夜纵火为信。
公觇知之,驰告守帅。
弗听。
公饬兵将官,率所部团民伍伏涂巷中,栅其隘。
夜半,天庆观火起,诸军噪而出,所至不得入,遂斧南门而去。
迟明访守帅,则缒城宵遁矣。
已,乃除签书密院江淮两浙路制置使吕颐浩兼领建康府
顷,公提举常平颐浩河北燕山府路都转运使
颐浩经制便宜,起怀、卫二州常平济州仓,以备军饷。
公曰:「济,京东也。
燕山军士张颐待哺,而辇怀、卫之繇京东转河北两路,二千里漕之燕山,虽三尺童子知其妄也,必有他图」。
奏罢之。
颐浩固不说也。
会明受改号,官吏读赦皆失色,独颐浩怡然自若。
公曰:「枢省大臣,盍徵天下之兵以除君侧之恶」。
颐浩左右视,接以他语。
公曰:「王室在难,如救头然之急,公岂应踌蹰在众人之后」?
颐浩唯唯。
方议行,而御营参赞军事张浚檄书至,二叛伏诛,颐浩第功进右丞相
公叹曰:「群凶称乱,全躯保妻子之臣握兵坐视,相顾不发。
幸诸将雠复王渊枭首之祸,而因人成事者遂至宰相」!
颐浩闻之益怒。
秋八月,上幸建康,诏公主钱粮,黄敦书主桥道。
大驾次张桥,山水暴溢,堤齧桥坏,颐浩通劾之,公与敦书皆罢。
丁母永嘉郡夫人忧,卒丧,主管台州崇道观
绍兴三年,除江南西路转运副使
入对行殿,奏言:「人主欲知天下利害之实,而九重阻深,吾人疾苦壅于上闻,则匹夫匹妇有不被其泽者。
今者法驾时巡,所过郡国延见父老,特降清问,则守令贪廉,法令废举,民之休戚,事之利害,一见胜百闻矣」。
两浙路转运副使
五年,转左中奉大夫、知镇江府
乘舆幸建康,两驻京口,公每赐对,眷奖甚宠。
直显谟阁两浙路转运副使
方闻命,迁直宝文阁知临安府
比入对,上曰:「临安之命,出自朕意」。
公顿首谢曰:「臣与大臣无一日之素,知事陛下而已」。
七年,再知镇江府
都督府统制官种潜屯江上,军民不相中,人情惴恐。
公次丹阳,或劝公单骑独进,严兵而后入。
巡尉部千百人执戈以卫,公视而笑曰:「设有急,若辈足恃乎」?
亟去无留,乃合老幼数百指造官。
涓日视事,延见吏民、宾接将佐如平时,一府帖然。
潜见公,至感泣。
公两守镇江,属兵火创残之后,兵屯聚其中,缮治乘舆巡幸顿舍之所,储偫千官万兵共亿之费,随宜区处,上下赡足,不扰而办。
移牧临安,百姓遮道而泣,公举手谢曰:「不久当复来」。
已而果然。
州民罢市,空巷来逆。
岁大旱,公率寮吏祷长山白龙池,香火未收,云起池中,一夕雨足,遂稔。
于是宰相当国,官职除授以苞苴丰俭为差,公因退食,语家人曰:「吾跳兵走马燕赵之地,不自意全,归埽坟墓,盍少休矣」。
上书请祠官提举台州崇道观,时年五十六,竟不复言仕矣。
左中大夫,职直宝文阁,服三品,爵陇西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公材高识明,长于治剧;
御吏民,不以小法微文佐喜怒。
以故崎岖兵乱反侧之中,发纾隐诎,锄治彊梗,听公一语而决,无后议者。
庆源被围,虏人檄守将高景云,而口语籍籍,指景云为奸细,众怒欲起。
公驰指景云所,谕其众曰:「朝廷属我节制府事,高公无预也。
檄书具在,未尝开发」。
索火焚之,众遂定。
通判许和卿添差通判归明马观国不相能,因倡言观国久通虏人为内应,众起围第,欲屠其家。
公面诘和卿曰:「艰危如此,吾曹未知税驾之所,公首为乱阶,行且及矣」。
挥其众使去,曰:「城中动息,吾自知之」。
后公使江东,忽见一人衣紫佩金拜庭下,公惊曰:「吾僚马公耶」?
观国曰:「庆源之团,微公一言,骨已朽矣,愿效一死以报」。
久之,虏中,撤还北客之落南者,观国在遣中。
过公别曰:「衔恩未报,死而有知,尚当结草也」。
涕泣而出。
公曾大父勤,大父度,不仕。
父景芳,以公贵,赠右光禄大夫
母朱氏,赠永嘉郡夫人
妻戴氏,封令人,有贤行,宝文公起徒步为闻家,繄令人之助。
四男子:时泽,右宣义郎、新知平江府吴县事;
时习,右文林郎、前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司干办公事
时俊,右修职郎扬州泰兴主簿
时庸,右从事郎、新江州观察推官
四女,彭慥、俞民从、戴必先张采,其婿也。
民从,右文林郎
左朝奉郎
孙男九人:杞、、椆,并登仕郎
枢、朴、桴、㭿、栱,馀一人未名。
孙女七人。
诸孤以其年十二月壬午,奉公之丧葬县之茗屿乡青山湾,公所自卜也。
公生十四岁而光禄公下世,后十年,起家筮仕,始迎母夫人就养。
自佐信安,参高阳机幕奉使典州,皆在河朔
戎马内侵,大盗群起,将母其閒,践艰乘危数矣,若有相之者。
建炎初将漕江左,始奉安车以还。
考终大耋,哀荣终始。
遇郊祀恩,任两兄之子时哲、时修者。
中外宗姻丧死嫁孤力不任者,皆倚公以办。
公已丐閒,辟舍北地,营一大圃。
面西山,枕长河,穹堂奥宇,曲阑幽榭,疏沼沚,蓺花竹环之,日具酒茗,命客吟啸其中。
延接后辈,不以爵齿自高,与钧礼。
既属疾,曰:「河图七十二数,若呓语者,即所享寿也」。
崇宁中,公妇翁戴君筑大第,壮丽为一州之甲,县人数见梦曰:「李运使宅也」。
翁除地,又获一金鱼,以为子孙之祥,大喜。
翁没,而诸子瓜分,不数年,卒为李氏。
胡马南牧,一大酋,燕人也,集群胡舍公第中,揭箧见公画像而惊号,其徒曰:「李徽猷也」。
皆以手加额,问公安在?
守舍者惧不敢告。
蓐炊而行,秋毫不犯,且大书其壁曰:「此李徽猷宅也」。
以晓后至者。
嗟夫!
始公食贫为布衣,而戴翁以财雄为大姓,自崇宁距建炎盖一世,由幽燕抵全吴仅万里,而公姓氏官称宫室證兆之应如啐啄,无毫氂之谬。
世人乃欲以智力取非其有,岂非惑欤!
铭曰:
治道之行,文武二柄。
孰强弗友,孰弱弗竞?
孰致予武,徙木以令,俯偻循墙,若兵在颈。
孰振予文,执铎以徇?
嘘枯吹生,祈酲愈病。
矫矫李公,德配前修。
治军牧民,如农一丘。
磔其枭狠,以殖善柔。
惠立威振,两取其尤。
百犬吠声,众狙皆怒。
举臂一挥,掉尾而去。
三窟狡兔,两端首鼠。
镌切弗喻,夹以砧斧。
文驯武克,左右具宜。
如牢圈虎,如乳哺儿。
诗书之帅,慈惠之师。
不配其有,孰主张之?
河图告终,乘云跨箕。
呜呼已矣,次有铭诗。
金缕曲顾梁汾吴汉槎金缕曲墨迹 清末至现当代 · 俞陛云
 押词韵第三部
溅纸辛酸泪。
历龙荒、万重冰雪,苍凉阅世。
怀袖低回逾五载,一片至情文字。
矢然诺、不渝终始。
风义感人能泣下,仗知音、侧帽佳公子。
看属国,生还矣。

归来京洛衔悲喜。
款深关、明灯把酒,飘零残句(金尊帘幕款深关,把酒翻疑梦寐閒。汉槎入关后席上赠故人句也)
剩有贯华诗阁在(阁在无锡惠山,为梁汾容若吟眺处),倒影梁溪秋水。
吊裙屐、登临胜地。
多少才人同末路,起九原随会论知己。
抵一部,兴亡史。
次韵相之和李子至寻梅诗 北宋末 · 周紫芝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江南洛社各天涯,何事高人亦见思。
句法风流云烂漫,旅情飘泊燕差池。
樽前病骨难供(明抄、金本作俱)醉,花下枯藤可强枝(明抄校、金本作独支)
莫唤孤山林处士扬州何逊自能诗(以上《太仓稊米集》卷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