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陈元光平潮寇诗元光赠诗云:参军许天正,是用纪邦勋。天正和之。) 唐 · 许天正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一部
抱磴从天上,驱车返岭东
气昂无丑虏,策妙诎群雄。
飞絮随风散,馀氛响日镕。
长戈收百甲,聚骑破千重。
落剑惟戎首,游绳系胁从
四野无坚壁,群生未化融
龙湖膏泽下,早晚遍枯穷。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670年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三 创作地点:四川省德阳市
若夫玉绳高曜。分宝历于皇阶。
金榜洞开。导瑸晖于帝幄。
虽复苍梧北望。湖湘盈舜后之歌。
绿荇西浮。江汉文妃之颂。
未有激扬烦荫。栖妙果于香城。
挥发盖缠。树冥基于净域。
则紫房丹室。犹居燬室之间。
朱绂瑶筐。未出尘笼之际。
我国家凤翔元气。驾黄幄而层飞。
龙跃太虚。绝苍根而止傃。
文皇帝以八才御宇。光升岱野之荣。
文德后以十乱乘时。恭赞涂山之业。
仁王之宝镜。日月重光。
驱梵帝之金轮。雷霆静祲。
涅槃甘露。承眷而宵流。
般若灵音。杂祥以昼引。
蛟台蜃阁。俄交震旦之墟。
月面星毫。坐照毗邪之国。
善寂者。盖旧寺之馀趾。
梁武帝之所建也。尔其碧鸡仙宇。
分绝障于金堤。石兔遥源。
长江于玉峡。封畿四会
龙坰舍卫之坛。里闬三分。
鹿野经行之地。洎苍鹅上击。
铜马交驰。祗园兴板荡之悲。
沙界积沦胥之痛。火炎昆岳。
高台与雁塔同平。水浸天街。
曲岸与猴池共尽。山川隐嶙。
空传鹫岭之基。灌莽萧条。
非复莺林之树。武德伊始。
君子道亨。正皇极而抚寰中。
登太阶而临天下。函关云物。
更逢真圣之期。井络星辰。
重集会昌之运。虽开基拨乱。
狱讼知归。而继绝兴亡。
经纶未暇。先皇统业。
贞观御宸。奉文物于三天。
布声名于十地。参罗上下。
充橐籥于襟怀。八部神祇。
荐图书于掌握。皇宝降。
地符升。含生无昏垫之虞。
法众有来苏之望。俄而后庭搆厉。
椒房穆卜。六宫震恐。
三灵愕眙。驰瑶展币。
有事于偫宗。碧剂元针。
无徵于众术。帝乃降监回虑。
屏璧与圭。追胜迹于灵关
事良缘于福地。爰纡圣綍。
重启禅宫。峙璇刹于将倾。
镇银绳于巳绝。丝纶既洽。
栋宇行周。坤德用宁。
阴仪载朗。于是林衡授矩。
周官诠揆日之工。梓匠挥斤。
荆客鍊成风之巧。重楹画栱。
坐出天霄。复树文闺。
俛临霓宇。显庆中
县令萧君道宏。理钩绳于日用。
凭藻缋于天成。仙宫之妙匠可寻。
卢舍之神模不坠。雕甍鹤翥
曳珠网于星津。绣桷虬伸。
吐璿珰于月径。绿房丹锁。
彩缀晴霞。紫阁青疏。
光含薄雾。春风琼树。
香飘席上之。秋水银塘。
影数轩中之芰。晨光转卉。
宝宇之龙花。溽露低枝。
荡真文于贝叶。天童润色。
黄珉碧玉之坛。海圣弥缝。
师子龙王之会。建灵幢厚夜
珠饰年深。悬法鼓于迷津。
规模岁远。时又于佛堂东壁。
画二圣僧。丹青未毕。
大启神光。邻玉尘之崇辉。
发金龛之实相。朱轩夕朗。
似游明月之宫。绀宇晨融。
若对流霞之阙。由是岷英蜀秀。
讲序以云趋。带燕裙鸾。
仰齐庭而雾合。贪机大阻。
净施旁流。绮罗分解佩之因。
轩盖得捐金之所。灵妃翳日。
舍翠幄于香筵。仙客停云。
落霓裳于宝地。自非冲姿密契。
景应潜周。岂能昭义祉于氤氲。
动元机于肸蚃者也。爰有上座宏一等。
节并沈研。性符隐括。
凝妙律于神珠。肃灵于宝印。
大昊奉楫。截苦海而横流。
风伯扶轮。历邪山而效驾。
腾烛龙于慧炬。俯镜重昏。
奏鸣凤于天歌。下清偫籁。
摩珍在握。遥临七宝之宫。
正觉为心。俯辟三乘之路。
湛衢樽于忍地。品藻鸡园
推水砥于言河。扶持象化。
县令宇文某。河南人也。
尚书之元孙。皇唐侍中之令子。
尔其虹旗万里。御六气而鹏飞。
霜戟千偫。拥三州而鹗视。
帝叶皇枝之重。对越乾坤。
金縢石匮之功。光华宇宙。
公上流提庆。中和毓祉。
见钟鼎于南邻。奉轩裳于北阙。
云姿月步。下瑶泽而追风。
雪羽霞翎。丽珠田而矫雾。
芳兰公子。即以地业高人。
幽桂王孙。即以琴樽待物。
叙徽猷于礼乐。则俎豆纵横。
赏契于林泉。则烟霞咫尺。
自裁声百里。揆化双川。
武城之故事。择中牟之令典。
仁风易狎。候丹翟于坰。
惠化难经。伫青鸾于晓队。
山巨源远量。啸傲行藏。
谢太傅之高风。从容语默。
县丞王敬。衣簪旧族。
孝友名家。白虹缄抵鹊之光。
紫电蓄冲牛之气。七年高秀
拂层汉以非遥。六月雄图。
击长波而未远。乡望等少承荣绪。
中区胜族。门称东别之标。
地接西隅之向。严君平之履道。
盛德家传。秦子整之谈天。
风流代袭。咸以为妙图真谛。
事出于无名。翠玉元碑。
道凝于不朽。弇州北跨。
犹疏騄骥之名。文石东区
尚勒元龟之颂。况乎玉衣流庆。
事属于仙帏。金屋延祥。
福缠于梵宇。爰求胜笔。
载记芳谣。下官弱植少徒。
薄游多暇。薜萝人事。
空馀江海之心。笔札神交。
尚有渊云之气。相如谢病。
访诗酒于临邛。邱也栖迟。
听弦歌于单父。偫公以道之存矣。
思传记德之书。下官以文在兹乎。
愿展当仁之笔。其词曰。
岭东渐。岷山西积。
月峡星桥。腾金孕碧。
肸蚃灵兆。邱墟梵迹。
雁塔推基。鹿苑遗迹。
肃肃黄运。英英文母
配乾垂庆。仪坤握矩。
宠照香城。仁沾净土。
爰光大壮。聿求多祚。
青牛福地。白鹤禅林。
重扃雾敞。复殿云深。
龛雕翠玉。刹树黄金。
龟镜夕照。凤铎晨吟。
慧楼弥望。化台出没。
栋列长虹。窗虚明月。
果唇周映。莲眸间发。
雨霁猴池。烟生龙窟。
肃穆禅众。优游宰。
方驾康衢。连舟性海。
鹫岭增饰。鸡林润彩。
藻绘相寻。丹青尽在。
我今怀矣。穷路何歧。
承风咏德。展义陈词。
百年心事。千载风期。
东西南北。栖遑几时。
温泉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六
东山少连曰元冥氏之子曰壬夫。
妻祝融氏之女曰丁卝。
俱学水仙
是谓温泉之神焉。
帝命之救万灵。
荡滞结。
腑脏达。
肤腠泄。
下人多赖之。
上帝是崇。
飞廉氏之佚女。
嫉之。
常欲大慁其功。
故入温泉
必齐肃洗心。
戒以防患。
恕以利物。
含生之疾。
我愿除祓。
二神嘉之。
吹汤激邪。
珠连沤累。
潏汨扬华。
此其效也。
若入温泉
僻心秽行。
恶言淫形。
居食失节。
动出躁轻。
二神丑之。
不匡人命。
飞廉佚女。
以裾人。
是生疰芒风疡眩齵之病。
夫有意之医。
照合神理。
无恒之医。
身为欲使。
莫之益。
伤之者至矣。
是以君子慎其微也。
大庾岭路记 唐 · 张九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一
先天二载
龙集癸丑
我皇帝御宇之明年也。
理内及外。
穷幽极远。
日月普烛。
舟车运行。
无不求其所宁。
易其所弊者也。
岭东废路。
人苦峻极。
行径夤缘。
数里重林之表。
飞梁嶪巀。
千丈层崖之半。
颠跻用惕。
渐绝其元。
故以载则曾不容轨。
以运则负之以背。
而海外诸国。
日以通商。
齿革羽毛之殷。
鱼盐蜃蛤之利。
上足以备府库之用。
下足以赡江淮之求。
而越人绵力薄材。
夫负妻戴。
劳亦久矣。
不虞一朝而见恤者也。
不有圣政。
其何以臻兹乎。
开元四载冬十有一月
使臣左拾遗内供奉张九龄
饮冰矢怀。
执艺是度。
缘磴道。
披灌丛。
相其山谷之宜。
革其坂险之故。
岁已农隙。
人斯子来。
役匪逾时。
成者不日。
则已坦坦而方五轨。
阗阗而走四通。
转输以之化劳。
高深为之失险。
于是乎鐻耳贯胸之类。
殊琛绝赆之人。
有宿有息。
如京如坻。
宁与夫越裳白雉之时。
尉佗翠鸟之献。
语重九译。
数上千双。
若斯而已哉。
凡趣徒役者。
聚而议曰。
虑始者功百而变常。
乐成者利十而易业。
一隅何幸。
二者尽就。
况启而未通。
通而未有。
斯事之盛。
皆我国家元泽寖远。
绝垠胥洎。
古所不载。
宁可默而无述也。
盍刊石立纪。
以贻来裔。
是以追之琢之。
树之不朽。
严公厅宴同咏蜀道画图(得空字)762年 唐 · 杜甫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四 地理类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日临公馆静,画满(一作列)地图雄。
剑阁星桥北,松州岭东
华夷山不断,吴蜀水相通。
兴与烟霞会,清樽幸不空。
闾丘师兄(原注:太常博士均之孙,成都人。)760年 唐 · 杜甫
 押元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引用典故:玙璠 高价 墨客
大师铜梁秀,籍籍名家孙。
呜呼先博士,炳灵精气奔。
(一作往)武皇后,临轩御乾坤。
多士尽儒冠,墨客蔼云屯。
当时上紫殿,不独卿相尊。
世传闾丘六朝以有韵者为文,无韵者为笔。所谓闾丘笔也,或改笔为字,谓杜审言以诗,闾丘均以字,同侍武后者,误),峻极逾(一作侔)昆崙。
凤藏丹霄暮(一作穴),龙去(一作出)白水浑。
青荧雪岭东碑碣旧制存。
斯文散都邑高价玙璠
晚看作者意,妙绝与谁论。
吾祖诗冠古,同年蒙主恩。
豫章夹日月,岁久空深根。
小子思疏阔,岂能达词门
穷愁(一作一挥泪,相遇即诸昆。
我住锦官城,兄居祗树园。
地近慰旅愁,往来当丘樊。
天涯歇滞雨,粳稻卧不翻。
漂然薄游倦,始(一作如)与道侣(一作旅)敦。
景晏步修廊,而无车马喧。
夜阑接软语(一作夜言词柔软),落月如金盆。
漠漠世界黑(一作空,一作穴。),驱车争夺繁。
惟有摩尼珠,可照浊水源。
顺宗实录(起四月五月 其三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
夏四月乙巳
上御宣政殿
皇太子
册曰。
储贰者。
必归于冢嗣
固邦本者。
允属于元良
咨尔元子广陵王某。
幼挺岐嶷。
长标徇淑。
佩诗礼之明训。
宣忠孝之宏规。
居维保和。
动必循道。
识达刑政。
器合温文。
爱敬奉于君亲。
仁德闻于士庶。
神祇龟筮。
罔不协从。
是用命尔为皇太子
于戏。
惟我烈祖之有天下也。
功格上帝。
祚流无穷。
光缵洪业。
逮予十叶。
虔恭寅畏。
日慎一日
付尔以承祧之重。
励尔以主鬯之勤。
以贞万国之心。
以扬三善之德。
尔其尊师重傅。
亲贤远佞。
非礼勿践。
非义勿行。
对越天地之耿光。
丕承祖宗之休烈
可不慎欤。
时上即位已久。
而臣下未有亲奏对者。
内外盛言王伾王叔文专行断决
日有异说。
又属频雨。
皆以为偫小用事之应。
至将册礼之夕。
雨乃止。
行事之时。
天气清朗。
有庆云见。
识者以为天意所归。
及睹皇太子仪表。
班行既退。
无不相贺。
至有感泣者。
戊申
诏曰。
惟先王光有天下。
必正我邦本。
以立人极。
储贰以承宗祧
所以启迪大猷。
安固洪业。
斯前代之令典也。
皇太子某。
体仁秉哲。
恭敬温文。
德协元良
礼当上嗣
朕奉若丕训
宪章前式。
惟承社稷之重。
载考春秋之义。
授之匕鬯。
以奉粢盛。
爰以令辰。
俾膺茂典。
今册礼云毕。
感庆交怀。
思与万方。
同其惠泽。
贞元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已后。
至四月九日昧爽已前。
天下应犯死罪者特降从流。
流已下递减一等。
文武常参并州县官
子为父后者。
赐勋两转。
古之所以教太子
茂选师傅以翼辅之。
法于训词而行其典礼。
左右前后。
罔非正人。
是以教谕成德也。
给事中陆质中书舍人崔枢
积学懿文。
守经据古
夙夜讲习。
庶协于中。
并充皇太子侍读
天下孝子顺孙先旌表门闾者。
委所管州县各加存恤。
庚戌
皇太子长子宁等六人为郡王
癸酉(当作丑)
吐蕃吊祭使工部侍郎御史大夫史馆修撰张荐礼部尚书
字孝举
代居深州陆泽
文成
博学工文词。
性好诙谐。
七登文学科。
聪明强记。
历代史传
无不贯通
太师颜真卿称赏
遂知名。
大历中
江东观察表荐之。
左司禦率府兵曹参军史馆修撰
贞元初太常博士
四年。
回纥求和亲。
使送咸安公主回纥
判官
改授殿中侍御史
累迁谏议大夫
十一年。
回纥子。
秘书少监持节为使。
还。
久之。
秘书监
二十年。
吐蕃赞普死。
工部侍郎御史大夫
持节吊赠。
卒于赤岭东
回纥吐蕃传归其柩。
前后三使异国。
自始命至卒。
常兼史职
史馆二十年。
著宰辅传略五服图记寓居录灵怪集等。
景寅
闽中万安监。
先是福建观察柳冕久不迁。
欲立事迹。
以求恩宠。
乃奏云。
闽中南朝地。
畜羊马可使孳息。
请置监。
许之。
收境中畜产。
令吏其中。
羊大者不过十斤。
马之良者估不过数千。
不经时辄死。
又敛。
百姓苦之。
远近以为笑。
至是观察阎济美奏罢之。
丁卯
命焚容州所进毒药可杀人者。
五月己巳
杭州刺史韩皋尚书左丞
辛未
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检校右仆射兼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节度使
叔文欲专兵柄。
希朝年老旧将。
故用为将帅
使主其名。
而寻以其党韩泰行军司马
专其事。
甲戌
度支郎中韩泰兵部郎中中丞
充左右神策京西都栅行营兵马节度行军司马
赐紫
乙亥
追改为检校兵部郎中
职如故。
甲申
以万年令房启容州刺史御史中丞
初启善于叔文之党。
因相推致。
遂获宠于叔文
求进用。
叔文以为容管经略使
使行。
约至荆南授之。
云脱不得荆南
即与湖南
宿留于江陵
久之。
方行至湖南
又久之。
叔文与执谊争权。
数有异同。
故不果。
寻闻皇太子监国
惶骇奔驰而往。
是日以郴州员外司马郑馀庆尚书左丞
乙酉
尚书左丞韩皋鄂岳观察武昌军节度使
自以前辈旧人。
累更重任
颇以倨自高。
叔文之党。
谓人曰。
吾不能事新贵人
从弟华幸于叔文
以告叔文
故出之。
辛卯
王叔文户部侍郎
职如故。
赐紫
叔文欲依前带翰林学士
宦者俱文珍等恶其专权。
削去翰林之职。
叔文见制书大惊。
谓人曰。
叔文日时至此商量公事。
若不得此院职事。
即无因而至矣。
王伾曰诺。
即疏请。
不从。
再疏。
乃许三五日一入翰林
学士名。
又与归登同日赐紫
内出衫笏赐
叔文不沾。
文珍等所恶。
独不得赐。
由此始惧。
衢州别驾令狐峘秘书少监
国子祭酒德棻元孙。
进士登第
司徒杨绾未达时遇之。
以为贤。
礼部修史
史馆
华原拾遗
累迁起居舍人
大历八年
刘晏吏部尚书
刑部员外
判南曹
累迁至礼部侍郎
判南曹
尚书
杨炎侍郎
得晏之举。
分阙必择其善者与
而以恶者与
固已不平。
礼部
为相。
有杜封者。
故相鸿渐之子。
求补宏文生。
尝出杜氏门下。
以封。
使者曰。
相公欲封成其名。
乞署封名下一字。
因得以记焉。
不意卖之。
署名属
明日疏言。
宰相炎迫臣以威。
臣从之则负陛下。
不从即当害臣。
德宗以问
具道所以。
德宗怒曰。
此奸人。
不可奈。
欲杖而流之。
救解。
乃黜为衡州别驾
贞元初
李泌为相。
左庶子史馆修撰徵。
至则与同职孔述睿争竞细碎。
数侵述睿
述睿长告以让不欲争。
卒。
窦参为相。
恶其为人。
吉州别驾
吉州刺史
齐映江西观察
吉州
自以前辈
怀怏怏。
不以刺史礼见。
入谒从容步进。
袜首属戎器。
以为恨。
去至府。
举前刺史过失。
鞫不得真。
无政事。
不宜临郡。
衢州别驾
上即位。
秘书少监徵。
未至卒。
史馆
元宗实录一百卷。
代宗实录三十卷。
虽颇勤苦。
然多遗漏。
不称良史。
初德宗将厚奉元陵事。
时为中书舍人史职
奏疏谏请薄其葬。
答诏优奖。
元和三年
修实录功。
追赠工部尚书
是月。
襄州为襄府。
临汉县于古城。
邓城县
任畹李丕与臣状共三道844年7月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臣缘小寇未殄。
前月末与河中留后任畹委曲。令转问李丕
有何方略。一一条疏报。
今得任畹书。并封送李丕状两道。
并谨封进。其李丕状一道。
论请依前取黄泽岭路。断贼要害。
臣近访知魏城路。又狗脊岭东西。
五月十四日阵破。贼掘坑堑至深。
必恐进兵不得。古人云。
战不胜。则易地而处。
伏望密诏义忠朝清。潜移兵取黄泽路。
掩其不备。得否令子细筹度。
如可去。便候进止。
事贵神速。须务至密。
机计倘漏。还备堤防。
其一状请令诸军各赍十日乾粮。深入过险。
此亦是用奇之计。伏望约此意赐石雄王逢诏。
令如此排比。石雄就河府。
王逢绛州。各晒乾粮。
缘日色犹烈。数日可致。
兼各赐度支侧近军粮米一二千石。尤冀集事。
臣缘寇孽未剪。每得四远文状。
皆愿一一上闻。频渎宸严。
不任惶惕。伏望留中不出。
南海使院怀丁卯别墅837年 唐 · 许浑
五言排律 押东韵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引用典故:谢公 陶令醉
何处曾移,溪桥鹤岭东
篱疏还有艳,园小亦无丛。
日晚秋烟里,星繁晓露中。
影摇金涧水,香染玉潭风。
罢酒惭陶令,题诗答谢公
朝来数花发,身在尉佗宫。
舍利塔 唐 · 宗亮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铁轮王使鬼神功,灵塔飞来鄮岭东
有客不随流水去,罄敲疏雪细云中明郭子章明州阿育王山志》卷十。)
兴元新路记 唐 · 孙樵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四
扶风东皋门。十举步。
折而南。平行二十里。
下念济坂。下折而西。
十里渡渭。又十里至郿。
郿多美田。不为中贵人所并。
则籍东西军。居民百一系县。
自郿南平行二十五里。至临溪驿。
驿抱谷口。夹道居民皆籍东西军。
出临溪驿百步。南登黄蜂岭。
平行不能百步。又登潗潗岭。
盘折而上。甚峻。
而下潗潗岭。岭稍乎。
二岭之间。凡行十里。
临溪有支路。直绝涧。
并山复绝涧。蛇行碛上十里。
合于大路。下黄蜂岭。
复有支路并涧。出潗潗岭下。
行乱石中五六里。与涧西支路合。
由大路十里。桥无定河。
河东南来。触西山下隳。
号怒北去。河中多白石。
磊磊如斛。又十里至松岭驿。
逆旅三户。马始食
松岭平行又三里。逾二桥。
登八里阪。甚峻。
下阪行十里。平如九衢。
又高低行五里。至连云驿。
自连云驿西平行二十里。上五里岭。
路极盘折。凡行六七里。
及岭上。泥深灭踝。
路旁树往往如挂尘缨。纚纚而长。
从风纷然。讯于薪者。
曰此泥也。岂此岭常泥。
而树有此名乎。凡泥行十里。
稍稍下去。又平行十里。
则山谷四拓。原隰平旷。
水浅草细。可耕稼。
有居民。似樊川间景气。
又五里。至平川驿
自平川西并涧高下行十里。复度岭。
上下岭凡五里复平。不能一里。
复高低有阁路。行七八里。
扼路为关。北为临洮
关为河池。自黄蜂岭洎河池关。
中间百馀里。皆故汾阳王私田。
尝用息马。多至万蹄。
今为飞龙租入地耳。入关行十里。
皆阁路并涧。阁绝有大桥
蜿蜿如虹。绝涧西南去。
桥尽路如九衢。夹道植树。
步步一株。凡行六七里。
至白云驿。自白云驿西并涧皆阁道。
行十里。岩上有石刻。
横为一行。曰郑淮造。
凡三字。不知何等人也。
又一十三里。至芝田驿。
皆阁道。卒高下多碎石。
自芝田至仙岑。虽阁路皆平行。
往往涧旁谷中有桑柘。民多丛居。
鸡犬相闻。水益清。
山益奇。气候甚和。
自仙岑南行十三里。路左有崖。
壁然而高。出其下。
殷其有声。如风怒薄冰。
里人谓之鸣崖。岂石常鸣耶。
抑俟人而鸣耶。又行十五里。
至二十四孔阁。阁上岩甚奇。
有石刻。其刻云。
褒中兴阁主簿王禺汉中郡道阁县椽马甫汉中郡北部都邮回通都匠中郎将王胡典知二县匠卫绩教蒲池石佐张梓等百二十人匠张羌教褒中石佐泉疆等百四十人阁道教习常民学川石等三人。凡七十字。
其侧则曰太康元年正月二十九日。按其刻。
武平吴时。盖晋由此路耳。
又行十五里。至青松驿。
自仙岑而南。路旁人烟相望。
涧旁地益平旷。往往垦田至一二百亩。
桑柘愈多。至青松
即平田五六百亩。谷中号为夷地
居民尤多。自青松西行一二里。
夹路多松竹。稍稍深入。
不复有平田。行五六里。
上小雪岭。极峻折。
岭东多泥。土疏而黑。
岭西尤峻。十里百折。
上下岭凡十八里。四望多丛
又高低行十里。至山辉驿。
居民甚少。行旅无庇。
自山辉西高低行二十里。上长松岭
极峻。羊肠而上。
十里及岭上。复羊肠而下。
十五里及岭下。又高下行十里。
至回雪驿。自回雪驿南行三里。
平乐坂。极峻。
盘折上下。凡十五里。
至福溪。又高下行十里。
至黄崖。崖南极峻折。
上下黄崖六七里。至盘云驿。
西行。复并涧行二十里。
即背绝小岭。上下凡五六里稍平。
又行十里。至双溪驿。
双溪南平行四里。至天苞岭。
羊肠而上。凡十五里。
极峻折。往往阁路。
至岭上。南望兴元
烟霭中也。下岭尤峻绝。
凡三十里。至文川驿。
自文川南行三十五里。至灵泉驿。
灵泉平行十五里。至长柳店。
夹道居民。又行十五里。
兴元西。平行三十里。
褒城县。与斜谷旧路合矣。
孙樵曰。古人尚谋新
仍曰何必改作。利不十。
法不变。岂谋新亦未易耶。
荥阳公为汉中。以褒斜旧路修阻。
上疏开文川道以易之。观其上劳及将。
下劳及卒。其勤至矣。
其始立心。诚无异于古人。
将济民于艰难也。然朝廷有窃窃之议。
道路有唧唧之叹。岂荥阳公始望耶。
况谋肇乎贾昭。事倡乎李俅。
役卒督工者。不增品秩于天子。
则加班列于荥阳公。荥阳公无毫利以自与。
而怨咎独归。岂古所谓为民上者难耶。
天坛王屋山圣迹记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四
盖闻天元设象。运日月以璇衡。
地道纲维。布山河而列政。
王屋山者。在洛阳京北百馀里。
黄河之北。势雄气壮。
冈阜相连。高耸太虚。
倚悬列宿。西接于昆邱。
东连于沧海。谨按龟山白玉上经曰。
洞天周回万里。山水之源。
图经曰。上则接于昆邱。
下即侵于蓬岛。最高者首名天坛山也。
黄帝内传云。为之琼林台。
真诰云。琼林者。
即清虚小有之别天也。其下即生泡济之水。
中有水芝。人得服者长生耳。
黄帝上台。见一级高可及二丈许。
下石二级。高可七十尺许。
四方壁立。皆造化融成。
黄帝于此告天。遂感九天元女西王母
降授九鼎神丹经阴符策。遂乃。
克伏蚩尤之党。自此天坛之始也。
其上多石。可生草木。
实为五岳四渎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神仙朝会之所。每至三月十八日及诸元会日。
五更之初。天气清明
辄闻仙钟从远洞中发。寥寥之声。
清宛可入耳。将日出
则日气炯炯。可以见生死之情状。
观天地之变化。当晓时分别之际。
则闻仙鸡报晓。往往飞栖下地。
象小于家鸡。其毛如雪。
又坛心有石灯台。四门。
中高可丈馀。制造甚奇。
镇于洞天。诸元会日。
灵山真圣皆朝会坛所。考校学仙之人。
及世间善恶籍箓之案。是日往往则阴云蔽固。
竟日方散。是日有道之士。
学修仙之人。投简奏词。
醮谢其下。坛隅有造石灯台小碣记云。
天宝八年新安公使内使宫围令符筵喜因为国为民醮坛置。
碣阴刻卢仝高常严固。至太和五年
凡字缺损。坛心高突。
秀出偫峰。每日初出。
影西度。掩西方山脊。
亦可及千馀里。上无飞鸟。
风若松声。太虚中孤危而四面无碍。
人立于上。冲和血气。
状如勇心直胫而立。目视历历。
亦可自辨其形影。似凭高眺远。
飞越崖谷。长天未晓。
身若浮萍。又如精气所乘。
飙不得落。此果乃真仙游行之所也。
心若不志。销烁其精魂耳。
似有怖惧。凡有道之士。
身若轻举。天明日朗。
则夜闻人语笑之声。或箫鼓奏于其上。
又坛西有悬泉。名曰太一泉。
其水味甘如醴。其泉水流如线。
落在石㪷中。深可数尺。
千人饮之不耗。经年不汲如故。
次西一石岩。名曰黑龙洞
洞上半崖。高数十丈。
有一洞。深二丈许。
正射西北天门。名曰按云庵。
旧有梯。人蹬蹑可到。
昔太乙元君修道于此。其太一泉水。
伏流其下。东为济水。
其泉次南有一岩。曰紫金堂
轩辕黄帝驾憩于此。沿堂侧其道径甚崄。
至一石门。侧身可上。
乃止坛顶。其门名曰东天门
门东有换衣亭。坛顶上有三清殿
东西有廊庑。坛畔有四角亭。
临崖百尺。凭阑四望。
南视嵩峰少室。大河如带
西有王附山。东北有王母三洞。
东北隅有一石。长丈馀。
阔尺许。突出崖头。
下深百丈。登坛人供侍香火。
朝拜王母三洞。心有恐怖者不敢上。
石名曰定心石。北望析城山
东北望太行。东观日出。
如生沧海。四面瞻视。
偫山卑如邱阜。方显洞天之独尊。
高表神仙之圣迹。坛东一峰甚秀。
名曰日精峰。坛西峰名曰月华峰。
峰南一平岭。号曰蹑云峤
下有一涧。名曰避秦沟。
西南下十八盘。次南曰仙人桥
东有伏龙岭。南一小峰。
名曰鸡子峰。次下仰天池
次南路有歇息亭。自坛顶至上方院八里。
又曰中岩台。乃司马子微修行游息之所。
前下紫微溪。至阳台观八里。
中有仙猫洞不老泉。观东有燕真人洗耳井仍存。
阳台观东北百馀步。俗呼燕家泉。
其观前分八冈。名曰八仙冈。
司马承祯天师河内温城人也。
西晋司马宣王之后。今温县西二十里招贤城是也。
尚有晋三帝坟在焉。唐睿宗皇帝玉真公主好道。
师司马天师天师天台山紫霄峰
睿宗宣诏住上方院。其司马初师嵩岳潘师正
师正茅山王升真。升真师华阳隐居陶仙翁。
其四世不失正道。唐明皇即位
开元十二年修阳台观。明皇御书寥阳。
殿榜。内塑五老仙像。
阳台有钟一口。上篆六十四卦。
曰万象钟。有坛曰法象坛。
有钟楼名曰气象楼。殿西北有道院
名曰白云道院。司马号白云先生
有亭曰松亭。有先生庙堂。
先生撰文一部。曰白云记。
篆书别为一体。号曰金剪刀
流行于世。先生未神化时。
注太上升元经及坐忘论。亦行于世。
至开元十五年八月十五日。有双鹤绕坛西北而去。
彼时白云自堂中出。闻箫韶之声。
先生显化之验也。王屋县宰崔日用闻奏。
明皇异之。先生神化时年八十有九。
谥赠银青光禄大夫谥白云先生
堂西壁上画先生游行。乘驾黄犊车。
白云步步相随。观西有山神庙
王屋山神也。天宝年。
其神用阴兵助郭子仪安禄山。后明皇封为总灵明神天王
仍敕修其庙。观南有太山庙
王屋县西八里有藏花洞。其水春绿夏赤。
秋白紫。水味甘美。
坛东南附山名青罗峰。下有青罗仙人观碑存焉。
坛北有五斗峰。通麻笼药匮二山。
王屋山中有洞。深不可入。
洞中如王者之宫。故名曰王屋也。
药匮山次东有赵老缠。昔赵真人修道于此。
及四真人炼丹于此。有石室二十馀间。
霍仙人修炼于此。名霍师堂。
坛东南有山名齐岭。下有山名垂簪峰。
又侧有清虚小有洞。洞内周游万里。
昔唐建三清殿清虚观。其洞内有因兵火。
居民避乱。秽气所触。
民出洞后。有石落。
塞合洞门。真诰云。
其洞中日月。昼夜光明辉映。
朗接太虚。与外日月无异。
此乃为日月伏根也。日曰神精。
月白阴精。明照在洞天之中。
天亦高大。星宿云气。
无草木万类。洞宫之中。
有金玉之殿。及多宝贝黄金。
琉璃琼璧。不可名状。
有五阙五山。加于五岳。
上生紫林方华。星髓金津。
碧毫朱灵。夜粲细实。
壶中洞天之所生也。人得食之。
乃长生神仙矣。洞主王君。
掌校仙籍。善恶之录。
处事其中矣。太素三元上道君遣青真左夫人郭灵盖右夫人杨玉华。
赍神策玉玺见授王君。为太素清虚真人。
领清虚小有洞天。王分主四司。
左保上公王屋山。洞天之中。
给金童玉女各三百人。掌上清玉章太素。
宝元秘籍。上品九仙灵文。
山海妙经。尽掌之焉。
又总洞中明景三天宝录。得乘龙跨虎。
金辇琼轮。八景飞舆。
出入上清。受事太素。
寝宴太极也。小有洞天者。
乃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宗首也。仙都所宗。
太上所保。故重其任。
以委偫真矣。元始天王曰。
夫小有洞天者。是十大洞天之首。
十六小洞天之总首也。岭东一山。
名曰玉阳山山东次南有瀑水如练。
长百尺。落半崖。
涧下有深潭。名曰撺钟浤。
其山名西玉阳山都宫东北有山名东玉阳山。
山有洞深百尺。国家时投金龙于此。
洞旁有一憩鹤亭。高数丈。
上有鹤迹存焉。昔因周灵王太子王子晋与师浮邱公游天坛回。
憩鹤于此。天坛四面附山。
峰峦涧岭。泉谷胜迹。
总目于石。颂曰。
王屋天坛福地元。清虚小有洞天仙。
无穷胜境于人物。有感神通今古传。
义通里寓居即事 唐末至五代 · 徐夤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家住寒梅翠岭东长安时节咏途穷。
牡丹窠小春馀雨,杨柳丝疏夏足风。
愁鬓已还年纪白,衰容宁藉酒杯红。
长卿甚有凌云作,谁与清吟绕帝宫。
陷北记 后晋 · 胡峤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九
幽州西北居庸关
明日又西北入石门关
关路崖狭。
一夫可以当百。
此中国控扼契丹之险也。
又三日至可汗州
南望五台山
其一峰最高者东台也。
又三日至新武州
西北行五十里。
鸡鸣山
唐太宗北伐。
闻鸡鸣于此。
因以名山。
明日入永定关北。
此唐故关也。
又四日至归化州
又三日登岭。
岭东西连亘。
有路北下。
四顾冥然。
黄云白草。
不可穷极。
契丹谓峤曰。
此辞乡岭也。
可一南望而为永诀。
同行者皆恸哭。
往往绝而复苏。
又行三四日至黑榆林
时七月
寒如深冬。
又明日入斜谷
长五十里。
高崖峻谷。
仰不见日。
而寒尤甚。
已出谷得平地。
气稍温。
又行二日湟水
明日黑水
二日至汤城淀。
地气最温。
契丹苦大寒。
则就温于此。
其水泉清泠。
草软如茸。
可藉以寝。
而多异花。
记其二种。
一曰旱金。
大如掌。
金色烁人。
一曰青囊。
如中国金灯
而色类蓝可爱。
二日仪坤州
渡麝香河。
幽州至此无里候。
其所向不知为南北。
二日至赤崖。
萧翰世宗兀欲相击。
遂及述律后战于沙河
述律兵败而北。
兀欲追至独树渡。
遂囚述律于朴马山
又行三日
遂至上京
所谓西楼也。
西楼有邑屋市肆。
交易无钱而用布。
有绫锦诸工作。
宦者翰林技术教坊角抵秀才僧尼道士等。
皆中国人。
而并汾幽蓟之人尤多。
上京东去四十里。
至珍珠寨。
始食菜。
明日东行。
地势渐高。
西望平地
松林郁然。
数十里遂入平川。
多草木。
始食西瓜。
契丹回纥
得此种。
以牛粪覆棚而种。
大如中国东瓜而味甘。
又行东至袅潭。
始有
而水草丰美。
有息鸡草尤美。
而本大。
马食不过十本而饱。
自袅潭入大山。
行十馀日而出。
过一大林。
长二三里。
皆芜荑。
枝叶有芒刺如箭羽。
其地皆无草。
兀欲时卓帐于此。
会部人葬太宗
自此西南行。
日六十里。
七日大山门
两高山相去一里。
而长松丰草。
珍禽野卉。
有屋室碑石曰陵所。
兀欲入祭。
诸部大人惟执祭器者得入。
入而门阖。
明日开门。
曰抛盏。
礼毕。
问其礼。
皆秘不肯言。
峤所目见囚述律葬太宗等事。
与中国所记差异。
已而得罪被锁。
峤与部曲东至福州
福州所治也。
峤等东行。
过一山。
十三山
云此西南去幽州二千里。
又东行数日过卫州
有居人三十馀家。
盖契丹初虏中国卫州人
筑城而居之。
峤至福州
契丹多怜峤。
教其逃归。
峤因得其诸国种类。
近云距契丹国东至于海。
铁甸
其族野居皮帐。
而人刚勇。
其地少草木。
水咸浊。
色如血。
澄之久而后可饮。
又东女真。
善射。
多牛鹿野狗。
其人无定居。
行以牛负物。
遇雨则张革为屋。
常作鹿鸣。
呼鹿而射之。
食其生肉。
能酿麋为酒。
醉则缚之而睡。
醒而后解。
不然则杀人。
又东南渤海
东辽国。
皆与契丹略同。
南海曲有鱼盐之利。
又南奚与契丹略同。
而人好杀戮。
又南至于榆关矣。
西南至儒州
皆故汉地。
西则突厥回纥
西北至妪厥律
其人长大髦头。
酋长全其发。
盛以紫囊
地苦寒。
水出大鱼。
契丹仰食。
又多黑白黄貂鼠皮。
北方诸国皆仰足。
其人最勇。
邻国不敢侵。
又其西辖戛。
又其北单于突厥
皆与妪厥律略同。
又北黑车子
善作车帐。
其人知孝义
地贫无所产。
契丹之先。
常役回纥
后背之走黑车子
始学作车帐。
又北牛蹄突厥
人身牛足。
其地尤寒。
水曰瓠河。
夏秋冰厚二尺。
春冬冰彻底。
常烧器消冰乃得饮。
东北至袜劫子
其人髦首披布为衣。
不鞍而骑。
大弓长箭。
尤善射。
遇人辄杀。
而生食其肉。
契丹等国皆畏之。
契丹五骑遇一袜劫子
皆散走。
其国三面皆室韦
一曰室韦
二曰黄头屋韦。
三曰兽室韦
其地多铜铁金银。
其人工巧。
铜铁诸器皆精好。
善织毛锦。
地尤寒。
马溺至地成冰堆。
又北狗国
人身狗首。
长毛不衣。
手搏猛兽。
语为犬嗥。
其妻皆人。
能汉语。
生男为狗。
女为人。
自婚嫁穴居食生。
而妻女人食。
云常有中国人至其国。
其妻怜之。
使逃归。
与其箸十馀只。
教其走十馀里遗一箸。
狗夫追之。
见其家物。
则衔而归。
则不能追矣。
其说如此。
又曰。
契丹常选百里马二十匹。
遣十人赍乾●99E5北行。
穷其所见。
其人自黑车子历牛啼国以北。
行一年。
经四十三城。
居人多以木皮为屋。
其语言无译者。
不知其国地山川部族名号。
其地气遇平地则温和。
山林则寒洌。
至三十三城。
得一人。
铁甸语。
其言颇可解。
云地名颉利乌干邪堰。
云自此以北。
龙蛇猛兽。
魑魅偫行。
不可往矣。
其人乃还。
此北荒之极也。
契丹谓峤曰。
夷狄之人。
岂能胜中国。
然晋所以败者。
主暗而臣不忠。
因具道诸国事。
曰。
子归。
悉以语汉人。
努力事其主。
无为夷狄所虏。
吾国非人境也。
宝塔传开宝五年正月一日 唐末宋初 · 释赞宁
 出处:全宋文卷四○
阿育王宝塔者,乃如来真身舍利所藏处也。
昔世尊入王舍城乞食,路逢童子聚沙为戏,见佛威仪,心生欢喜,即以沙土为面,殷勤奉施。
佛授记曰:「此童子,吾灭度后,于阎浮提作铁轮王。
有大威德,四大洲中悉皆臣顺。
取吾八塔真身舍利,造塔供养」。
佛灭度后,果符昔记。
阿育王有大神力,能役鬼神,于一夜中碎七宝屑成八万四千宝塔。
彼时有耶舍尊者,于五指间放八万四千道光明,诸天、夜叉众各随光中往四天下,遇八吉祥、六殊胜地,乃安一塔。
今皇宋轮王统领国土,有一十九所,显晦不同。
其显者,与国为福、与民为利也。
明州鄮山所现者,乃其一也。
西晋太康中,有刘萨诃者,并州离石人
生在畋家,弋猎为活。
得病至死,见一梵僧,语曰:「汝罪深重,应入地狱。
吾悯汝,故宜往洛下、齐城、丹阳会稽阿育王宝塔处,顶礼忏悔,得免此苦」。
既苏,改业出家,法名慧达,或云法达,如指南行。
会稽,海畔山泽,处处求觅,莫识基绪。
悲恼烦塞,投告无所。
偶于一夜,闻地下钟声,即精诚恳切,经于三日,忽舍利宝塔从地涌出,光明腾耀。
塔相青色,似石非石。
高一尺四寸,广七寸。
五层露盘,四角挺然。
四面窗虚,中悬宝磬。
周以天王及诸佛菩萨、善神、圣僧、天人等像,相极精细。
瞬目注睛,见八千像状咸悉具焉,可谓神功圣绩,非人智之所及也。
既见塔,悲喜无量,昼夜精勤,礼拜忏悔,瑞应颇多。
按传中刘萨诃者,乃利宾菩萨示现,岂偶然也?
鄮县古城在勾章东三百馀里,其宝塔即县界孝义乡也。
地志云:「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此其一也」。
《舆地志》云:「释迦弟子能役使鬼神。
一日布于四天下,造佛骨宝塔八万四千,皆从地出」。
会稽记》云:「东晋丞相王导初过江时,有道人神采不凡,言从海上来,相告曰:昔与阿育王同游鄮县,安真身舍利塔
阿育王与真人捧塔飞空入海,诸弟子攀引不及,一时俱堕,化为乌石,石如人形」。
《名僧传》云:「昔有神人捧塔飞行海上,弟子中有未得道者,堕地化为乌石,犹作人形,上有袈裟纹缕。
郡守褚琰遣使取看,奇之。
至今村名『塔墅』、岙名『乌石』也」。
晋义熙元年安帝敕于鄮山造塔亭、禅室,度二七僧住持守护。
宋文帝元嘉中,遣陈精并僧道祐广兴创建。
凿基下,得大石函,盛玻璃钟,覆以铜镜。
又以金合盛银罂,安三法身舍利并迦叶佛爪一,其色红;
发一茎,伸之数尺,置之成螺。
宋文帝诏造木浮图三级藏之,厚赐供给。
竟陵王发使奉珍异供施,闻三级木塔未至崇敞,欲增成五级。
忽梦神人告曰:「阿育王塔无用增修」。
问其故,答曰:「三十年后有大力人兴世增添耳」。
梁武帝普通三年,敕建木浮图、堂殿房廊,赐额「阿育王寺」,著作顾允祖作碑记记之。
大同五年上座僧绶奏木浮图隳损,敕岳阳王萧察增修至五层。
施黄金五百两,铸金铜像四百躯,写经论五百卷,铸四大铁鼎以镇四角,敕孙昭凡百供应,付武帝、昭明二真,安于塔内。
萧察取石函内舍利三颗浴之,咒曰:「浮者,进上皇帝」。
其最大者浮,遣主书吴文宠、僧琏等四法师同进。
因敕免庄赋,调给兵士三千人,于寺外庄置营防卫。
定襄侯萧祇、陈留阮孝、鄮人黄玑、会稽太守蔡兴宗散骑常侍王仲和太学博士顾谐、东宫直侍王仲达并梁朝名士,悉倾心皈向。
陈宣帝遥敬此塔,度二七僧。
越州昌乐杨异、勾袁不约信向尤笃。
唐太宗世,鄮县王昭,游礼近寺,望见木塔第三层上有二人立,皆举手托四级西南角。
遂问僧智悦曰:「何人修塔」?
答曰:「不曾修」。
因说所见。
遣人上塔验之,其四层西南角㭿栱果坏。
令曰:「善神示之,欲弟子修耳」。
遂即修之。
敏法师领徒至寺,一月敷讲,道俗聚集。
夜中,有人见百馀梵僧绕塔行道,以此询众。
寺僧曰:「此常有之」。
永徽元年会稽处士张太元到寺礼塔,与僧智悦连床寝息。
半夜,闻塔前诵《金刚般若》,了了分明。
二人往看,一无所睹。
垂拱二年越州士曹唐元默迎塔到州,精严供养。
女婿杨氏醉入道场,宝塔忽然飞去。
元默惊心,作礼怅望,乃见在西家屋上,即送还本寺。
中宗皇帝远加敬仰,敕送供施,仍降诏委栖旷和尚如法香火。
国清智晞尊者到寺,礼八万四千拜,旋绕数周,忽感紫文印于右臂,方整明亮,终身不没。
临终,谓弟子曰:「众圣封印,心无虚焉。
吾定生弥勒内院矣」。
肃宗朝,内供奉子璘者,□州人也。
归省所亲,经宿岳庙,神人告曰:「汝母在此受业」。
璘闻,悲不自胜。
乃问曰:「我母何罪而至于此」?
神曰:「为师少年头疮,多用鸡白调药疗之,因招罪苦」。
璘告神释免,神曰:「罪系有分,免即何缘?
若要免之,往鄮山舍利宝塔」。
璘径到寺,方礼四万拜,母于塔前云里现身,曰:「吾承汝力,已生忉利」。
璘遂止寺,终身礼敬。
唐僧宗亮诗云:「铁轮王使鬼神功,灵塔飞来鄮岭东
有客不随流水去,磬敲疏雪淡云中」。
武宗澄汰沙门,塔止越州府库。
宣宗重兴教法,塔入开元寺
鄮山论请,开元固执。
观察判官蒯希逸判云:「譬如人家宝物,失之多年。
本主既认,便须给还」。
太守王龟依判遣送归育王
大中庚午岁正月斋日,八千许人传塔供养,天花纷纷而落。
其花如雪,众以手擎,旋即镕液。
至夜初,又放五色光明。
是年,有新罗僧夜入盗塔,手捧绕亭,亘夜而行,不离本处。
懿宗咸通中观察使杨严奏,舍利宝塔灵异,实国内福境,敕度三七僧,精严香火。
天祐中太守黄晟,本奉化人也,迎塔往故乡供养。
上船顿重,加人助力,亦不能举。
叹曰:「地薄无缘」!
遂止。
钱武肃贞明二年丙子十二月,遣弟铧并僧清外、鸿泽等,具船舫、香花迎舍利宝塔
明年上元夜,回止西陵岸,放光照明,江中如昼。
武肃王躬扶彩辇从行至罗汉寺,广陈供养。
一僧顶戴,手搦一角,忽然堕地,随手安著,屼然不动。
僧统今諲至晚虔祷,遂见其角火星迸散,始知神力补铸耳。
丁丑岁,敕造木浮图九层,戊寅二月八日毕工。
四月八日,安舍利塔第三层七宝龛中。
尔后累岁,凡大会斋日,多睹光明。
钱文穆王深加礼敬,以职事殷繁,请僧代礼宝塔,其诚信如此。
元帅大王戊申重修彩绘,其年九月二十六日,放大光明。
周显德戊午岁二月中翰林承旨陶谷来锡命礼,入寺敬礼,见舍利红色,自谓吉祥,再拜不已。
副使司天少监同至,谓知塔大师义伦曰:「是塔必不倾侧,它日必平陷耳」。
至今四月十一日,果为延火所焚,舍利宝塔迎在龙华寺
壬戌岁,王旨再造木塔,遂于第二层安贮。
中龛百宝庄严,观瞻者乱目。
设黄金宝座,挂悬珠玉。
元帅大王因览《大众毗尼部》,见吉利王为迦叶佛造塔,金薄覆上,寻遣指挥使凌超重加甃砌庄饰,造檀香殿。
雕锼精丽,百宝珠璎,风触振响,音如天乐。
别造金塔,极丽穷华。
设使湘宫往制,胡后前规,亦未足侔也。
舍利宝塔,世人少知灵异。
据《感通传》,天人曰:「今鄮县阿育王古塔;
小塔是贤劫初佛者,有迦叶佛臂骨,非人所见,罗汉将往铁围山」。
若究此文,则有二塔:一将往铁围,是迦叶佛骨;
一刘萨诃求出者,是释迦舍利,乃即今人天恭敬者。
且以神功不朽,岁记深长,虽补前文,难述未来之瑞应;
更祈后哲,好编无尽之徽猷。
赞宁想乾□□笔之馀,虑多遗坠,仰炎宋统天之□,思欲播扬,与劫齐修,惟高不动者也。
时开宝五年岁在壬申正朔撰。
按:《阿育王山志》卷一三,乾隆二十二年刊本。
何水部蒙出牧袁州 北宋 · 戚纶
七言排律 押庚韵
连翩作牧蔼嘉声,重叠光华是此行。
画隼前驱男子贵,锦衣当昼故乡荣。
虎溪驻目曾游熟,采石维舟旧吏迎(自注:公旧讲学庐阜,复经太平州旧治。)
来暮讴谣应载路,迟留桑梓肯忘情。
郡楼拥翠峰峦合,井邑交光竹树明。
醇酎岂知千日醉(自注:宜春旧多醇酎。)温泉常见四时清(自注:郡下温泉,夏冷冬暖,春饮之宜人,郡得名焉。)
下车不问山河改,布政先期狱讼平。
何日紫宸偏顾瞩,圣君留意在编氓清施闰章康熙袁州府志》卷一九)
汉唐故事 其九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九
唐明皇先天元年,大猎于渭川
侍中魏知古献诗一篇曰:「常闻太康,五子训禽荒。
我后来冬狩,三驱盛礼张。
顺时鹰隼击,讲武事功扬。
奔走未及反,翻飞岂暇翔。
非熊从渭水,瑞雀想陈仓
此欲诚难纵,兹游不可常。
子云陈《羽猎》,僖伯谏渔棠。
得失炮齐楚,仁恩念
咸熙谅在宥,亭毒匪多伤。
辛甲》今为史,《虞箴》遂孔彰」。
明皇嘉之,手制诏曰:「夫诗者,志之所之,以写心怀,实可讽谕人主。
是故扬雄陈《羽猎》,马卿赋《上林》,爰自风雅,率由兹道。
朕顷至温泉,视省风俗,时因夏景,掩渭而畋,方开一面之罗,或示三驱之礼,躬亲校猎。
遂有箴规,正予不逮,自非诚款夙著,孰能继于此邪」!
赐物五十段。
尚书屯田员外郎光禄卿刘公墓碣1061年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蔡忠惠集》卷三三、乾隆《福建通志》卷六三、《闽中金石志》卷七、民国《福建通志·金以志》石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公讳若虚,字叔阳姓刘氏
汉之衰,楚元王子孙不去彭城
魏晋以来,彭城刘犹为著姓。
至唐,司徒晏以雄材精智,用转流轻重之术,于乾元上元之间饱国饥者二十年,至宰相,功名益显。
晏兄暹为汾州刺史,治有声称,生大理评事谈经。
评事左常侍濛,常侍吏部郎中埴。
司徒吏部四世,或居长安,或在汾晋。
吏部生伎,实公之曾祖考也,为鄂州节度判官
湖南帅据其地自王,兵四起,乃以其孥循江,居泉州,卒葬南安县,始为闽人
鄂州生文济,是为祖考,徙家福州
闽王王审知以其女妻之,卒官吏部郎中
生皇考府君讳甫,闽亡,仕钱吴越王
法自取所部以为俸,府君不入一钱。
逮王归京师,而其官属大小皆得仕,府君以母老辞不就禄,至今乡闾称其孝廉
娶李氏,生子九人,公其次子也。
公严明有大略,始学,见钞录集书如《白氏六帖》类,即麾去,曰:「要当以法禁去之耳」。
通五经大要,擿其旨义以为修身治官之用,不茍为利禄学也。
咸平五年进士第,授大理评事、知温州永嘉县。
还,上所为文章。
真宗皇帝尚儒,每亲程自言者,召中书试,就迁寺丞、知隰州温泉县,移通判保定军,再迁太常博士通判洪州
大姓胡氏子杀人,以厚赀雇老贫者代死,举郡为之覆藏。
狱且成,公曰:「被杀者年少壮强,今囚瘠老,岂能制其命」?
躬劾之,果老贫者自卖以资其家。
于是捕弃胡氏子市,出受钱代死者,郡中惊伏。
濒江民以渔为生,而土豪常半取之,曰:「江食我田,汝渔当吾田所也」。
公按视,奏除没江田租,纵民渔。
尚书屯田员外郎知邵武军
其俗鬼而不医,平居杀牛聚酒,侮欺善良,喜斗击,以气力加人,而得罪戮,意惬不恨。
公至,彻淫祠,禁巫觋,教病者药;
朋醉群斗、贼窃恃强,寘于深法。
又治孔子,收学者为之开说孝弟之行,尊奖贤节。
吏民刷故所为,而听公之所以为,俗习大变。
年五十,终于官,天禧三年二月二十三日也。
其年九月八日辛酉,葬福州怀安县越城里。
公以恩受其父之太子洗马致仕。
祖母冯翊县太君,母潘源县君
夫人新郑县,赠工部侍郎吉甫之女。
谨淑有礼,嫔于大家,承上以顺,睦众以和,终三十年,人未始闻其笑骂声,闺门之内肃然也。
及公卒,愈自约,以奉时祀。
敕诸子学,遂以有成。
为妇为母,皆有称问。
男四人:长曰弇,不迩势利,负奇自隐;
曰弈,有大材智;
曰异,以文学知名,皆终尚书屯田员外郎
曰戒,未仕。
女适进士林孝伯。
襄初与奕、异为同年进士,弈尝谓予言:丁谓宰相私天下,士必归我乃得进。
闻公声名,欲屈一见,即推进之,公不肯往。
于是始知公之所以立身也。
庆历中,余知福州,州人言公事亲,亲有疾,辄不食酒肉;
居亲侧,虽大暑中夕,必严衣冠。
长幼内外皆有法度,乡人效之。
又知公之所以为家也。
后为转运使,至邵武邵武称公廉平,市人持物入廨舍以就善价,属官莫敢侵牟。
治事快于决疑,静于临剧,初若不更意虑,及施下皆当理要。
守法不贷,而民不敢怨。
又知公之所以为政也。
是三者,皆世人之所难者,故悉书以为法。
公以二子为郎,累赠光禄卿
铭曰:
刘自汉文史载陈,唐有晏其人。
厥材绝特持国钧,晏兄而下八世孙。
刚严明允惠在民,蟠于郡治屈所伸。
种施必获后嗣振,孰从考信唯隧文。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留题灵泉观 北宋 · 强至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坏道颓墙绕旧山,空馀绣岭郁巑岏。
庭柯引蔓长垂盖,林荚遗妖尚合欢(自注:观有垂盖古温泉之侧皂角生辄相并,俗谓杨妃皂角云。)
清渭不随人事改,温泉那解客心寒。
唐宫芜没今何在,漫拂津阳石记看。
终南山 北宋 · 刘攽
五言绝句 押东韵
终南际沧海,千里张屏风。
落月沈山西,朝阳生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