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赦晋潞等州诏 隋末唐初 · 高祖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
朕发迹太原
陈师汾浍。
底定皇室。
廓清函夏。
惟彼晋魏。
事等丰宛。
近者妖寇凭陵。
侵斥郊境。
害虐良善。
拥逼吏民。
大军东讨。
义存拯难。
芟夷丑类。
实在吊民。
凡厥渠魁。
巳就歼殄。
胁从之辈。
情有可原。
宜许自新。
义深荡涤。
晋州潞州隰州并州四总管内。
武德三年四月二十二日以前。
刘武周宋金刚等所诖误者。
罪无轻重。
皆赦除之。
各令复业。
一无所问。
州县城堡。
有固守忠节抗禦凶徒者。
具录闻奏。
别加褒赏。
隰州等龙见表 隋末唐初 · 许敬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一
臣某等言。
臣闻徇齐御极。
元扈表其麟凤。
文思则天
黄河贶其龙马。
是知利充于物。
乾坤应而合符。
行出于身。
明灵感而幽赞。
伏惟皇帝陛下道登邃古。
功济怀生。
发轸升陑。
垦灾除害。
坐玉帐。
振金鼓。
运天机。
掩区县。
然后散服林塞。
偃伯灵台。
羁左衽以长缨。
同文轨于遐裔。
礼高年以执酒酳□通孝敬于神明。
犹且昧旦丕显。
凝旒庶政。
临草缨而罪已。
削金牒以胜残。
化洽风移。
礼循乐备。
是以百灵效职。
四海夷波。
物不疵厉。
人无啙窳。
烟云动色。
星辰叶契。
仪双觡之骏奔。
奠飞甘之清醴。
黄金掞彩。
紫玉摛英。
粤自骊陆之前。
其事无得而闻。
羲轩之降。
书契可略而详焉。
未有茂实鸿名。
若斯光大。
休徵美瑞
如此感通。
伏见隰州刺史表里(疑)异度表称。
某日月青龙见隰州城北。
大四五围。
长八九丈。
谨按瑞应图云。
青龙水之精。
乘雨而下。
不处深泉。
王者有仁则出。
窃惟升云腾雾。
孔氏论而不知。
淩江负舟。
大禹对而犹惧。
岂如丹文绿错。
骤简皇情。
或跃日飞。
极游明世。
蒸哉懿已。
绝名□考历观图。
将何取譬。
臣等抚躬私抃。
鼓腹相欢。
忽以微生。
同沾大赉。
逢物睹之昌运。
览天祚之祯符。
开辟以来。
未闻斯遇。
千龄一会。
犹谓比肩。
何幸之深。
亲承旦暮。
燕雀相庆。
实百常情。
不胜悦豫之至。
复建吐谷浑 隋末唐初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
伐罪吊人。前王高义。
兴亡继绝。有国令典。
吐谷浑相君长。窃据荒裔。
志在凶德。政出权门。
酋渠携贰。种落怨愤。
长恶不悛。野心弥炽。
顾藩臣之节。曾无事上之礼。
草窃疆埸。虐割氓庶。
积恶既稔。天亡有徵。
朕君临四海。含育万类。
一物失所。深责在予。
所以爰命六军。申兹九伐。
义存活国。情非黩武。
其子大宁王慕容顺。隋氏之甥。
志怀明悟。长自中土。
早慕华风。爰见时机。
深识逆顺。以其父愎怀违众。
独蹈迷途。遂诛邪臣。
存兹大计。翻然改辙。
代父归罪。忠孝之美。
深有可嘉。子能立功。
足以补过。既往之衅。
特宜原免。然其建国西鄙。
巳历年代。即从废绝。
情所未忍。继其宗祀。
允归令子。封顺西平郡王
食邑四千户。仍授趉胡吕乌甘豆可汗。
所司量遣使人。备礼册命。
侯君集经略吐谷浑 隋末唐初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
近以吐谷浑恃其遐阻。屡扰疆埸。
肆行凶虐。种类乖离。
爰命将士。申兹吊伐。
有征无战。所向摧殄。
渠魁窜迹。自贻灭亡。
威远畅。边庭靖谧。
朕君临寰宇。志在含宏。
不欲因彼危乱。绝其宗祀。
乃立伪主之子大宁王慕容顺。抚招馀烬。
守其旧业。而顺曾不感恩。
遽怀贰志。种落之内。
人畜怨愤。遂创大义。
即加剿绝。虽复权立其子。
所部又致扰乱。竞动干戈。
各行所欲。朕忧劳兆庶。
无隔夷夏。乃眷西顾。
良用矜惕。若不星言拯救。
便恐涂炭未巳。兵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等。
咸才兼文武。寄深内外。
嘉谋著于庙堂。茂绩书于王府。
必能宣风阃外。克定遐方。
可量其事机。绥抚经略
分遣使人。明加晓谕。
如有不遵明旨。敢兴异志。
即合精锐。随便剪扑。
尽威怀之道。称朕意焉。
赵王梁州都督 初唐 · 高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四
维总章三年岁次庚午二月甲辰朔九日壬子
皇帝若曰。
于戏。
夫姬祚斯永。
分玉瑞以建侯
汉历载融。
剖铜符而作镇。
然则道光宗懿。
方膺锡社之荣。
迹著循良。
实允班条之寄。
惟尔隰州刺史上柱国赵王福。
摛祥丹极。
庆元枢。
迈德为资。
体仁成性。
趋庭演训。
先承喻梓之恩。
树屏凝规。
夙奉栽培之命。
乐善无倦。
率礼无愆。
耸盖临藩。
振英风于桂屿。
褰帷按部。
流惠化于棠阴。
固以埒美酆郇。
均声河楚。
若乃华阳旧壤。
山抗西倾。
导漾名区。
地分南郑
眷言形胜。
谅在亲贤。
是用命尔为使持节都督梁璧洋集四州诸军事梁州刺史
上柱国王如故。
往钦哉。
尔其靖恭乃位。
聿遵前典。
勖贞恪之心。
廉平之政。
茂对休宠。
可不慎欤。
凤阁侍郎李元素椹表696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某言。
京兆万年大宁坊宅内。
桑树一株。
暮秋生子。
初冬椹熟。
今谨取得。
专辄进奉。
伏惟陛下惠覃区宇。
仁洎草木。
故得神蚕之树。
发秀于寒露之辰。
帝女之林。
结实于繁霜之下。
于万年之界。
彰一人万岁之符。
生自大宁之坊。
表偫生大安之庆。
鸱鸮巳革。
见夷貊之怀音。
丝茧行丰。
知府藏之逾实。
殊祯荐委。
绝贶仍臻。
凡在含生。
孰不欣庆。
无任抃跃之至。
谨奉表陈贺以闻。
隰州县令李公墓志铭683年12月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五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公讳嘉。
字大善
陇西成纪人也。
赵郡太守雍州大中正上开府永康公之孙。
幽州都督镇军大将军上柱国丹阳公之子。
重华以文明允塞。
谟九德于皋陶
仲尼以恭俭温良。
翻六经于柱史
将军李牧。
人主愿其同时。
河尹李膺
天下思其执御
况乎衣冠代美。
祖考家声。
占于日月。
为宗周之姬姓。
誓以山河。
则炎汉之刘氏。
公门承将相
地积英灵。
望之俨然。
横断山而郁起。
听其言也。
注悬河而不竭。
玉则秦王所见。
天照白虹。
剑则殷帝所传。
星浮紫气。
假使蔡中郎之博学。
郭有道之人伦。
何尝不迎王粲倒屣
茅容而下拜。
起家为太子左千卫。
以调升也。
按河图于玉版。
震一索而为长男。
考天象于铜浑。
心前星而为太子
直城霞绕。
曲障云平。
出入青榜之门。
周旋黑衣之列。
稍迁越王府户曹参军
越之建国也。
地居南斗之躔。
王之受封也。
礼极东门之拜。
郕霍所以隆懿亲。
共和所以资明德。
一言而干楚后。
即从云梦之畋。
三见而说赵王
仍袭上卿之印。
又迁隰州
川原爽垲。
风俗和平。
晋献公之嗣。
夷吾是邑。
代恭王之子。
为侯。
阳泉依六壁之城。
孟津三溪之水。
公以辎车就列。
墨绶当官。
有蚕绩于郕人。
用牛刀于鲁邑
市廛无竞。
不假鞭丝。
学校方兴。
唯闻击石。
诸侯取其轨则
四海瞻其仪表。
杜陵之男子。
谁继后曹。
蔑乡里之小人。
愿辞彭泽
于是退归初服。
就养私门。
戏婴儿于阶下。
扶老生于井上。
丁外艰
哀毁踰制。
加人一等
俯就三年。
服阕。
袭封丹阳公
上骑都尉
公以安车礼盛。
赐杖年高。
被服先王之道。
优游太平之化。
左琴右书。
谋孙翼子。
居常饱德
不言何氏之万钱。
直置当仁。
岂特于公之驷马。
清风可赏。
必有鸾凤相期。
白雪时游。
多以神仙见属。
义形于金石。
节贯于松筠。
西山五日之朝。
将化羽而生翼。
北海明年之验。
便展辰而至巳。
永淳元年八月二十一日
终于京师道政里之私第。
享年七十二。
呜乎哀哉。
长子随州光化县守节等。
哀缠吊鹤
痛结邻人。
孝之始也。
则身体发肤。
所以全其性。
孝之终也。
则衣裳棺椁。
所以成其礼。
天高八万。
京兆而何从。
地阔三阡。
对佳城而有恨。
宏道二年岁次甲申正月甲申朔二十六日巳酉。
陪葬于昭陵东南平原
炯樗栎庸材。
瓶筲小器。
仰惟先友。
叨雅契于金环。
俯逮嘉姻。
深知于玉润。
南容有道。
仅闻将圣之言。
东武建茔。
俄述安仁之赋。
呜乎哀哉。
乃作铭曰。
爰初帝子。
尧之大理
降及真人。
国之柱史
衣冠百代。
庆灵千祀。
吉兆占熊
嘉名赠鲤
聿修厥德。
必复其始。
大孝因心。
至仁由巳。
肃成门内。
章华宫里。
父任为郎
学优则仕。
阳山之曲。
蜀江之涘。
月旦乘凫。
田间狎雉
其心若镜。
其直如矢。
亟改炎凉。
罢归桑梓。
象贤旧国。
安车暮齿。
忽怆池台。
俄悲生死。
郭门一望。
郊烟四起。
夫复何言。
平生巳矣。
拜南郊制 初唐 · 李显
 出处:全唐文卷十六
门下。朕闻展礼褅祖。
昊穹著其成命。就阴即阳。
坟典明其大节。故豺獭有祭。
下不隔于微品。牺牲毕陈。
上以光于严配。轩皇用事。
则雍旁五祠。汉帝洁齐。
则城南七里。用能使敬而不黩。
求而不匮。祈谷则九载可登。
焚柴则三载无阙。是知上灵大德。
不私于亭毒之仁。正直聪明。
有感于馨香之荐。瞻高欲语。
无易兹道。我高祖神尧皇帝开阶立极。
配永循机。太宗文武圣皇帝仗金策而清四方。
运璇玑而齐七政。高宗天皇大帝与乾坤合其德。
与日月合其明。则天大圣皇后建补天立极之功。
受河图洛书之统。五精归运。
四叶重光。朕虔顺乐推。
钦承眷命。绍宏基于累圣。
日慎斯兢。执大象于偫生。
夙兴加励。远人殊俗。
占风而集蛮邸。美瑞休符。
系月而辉史笔。故得三边静柝。
五兵销刃。寰宇大宁
人神式序。而德惭被物。
诚谢动天。水旱尚臻。
阴阳犹舛。永以忧惧。
无忘鉴寐。然则事天事地。
莫盛乎禋祀。弗躬弗亲。
孰申乎诚敬。朕自临四海。
于今五年。幸承祧社之灵。
未展郊丘之谒。方今朔风律。
南至登辰。乘上日而恭飨。
奉高禋而肃事。扬宗祖之休命。
酌坛场之令典。百神受职。
三才合契。备殷荐之容。
行昭报之礼。岂惟灵光所烛。
但验其徵。方冀后先不违。
实受其福。至若五刑之属。
十恶为重。自顷恩赦。
罕闻该及。朕以眇身。
膺乎大宝。下人不足。
每切如子之伤。上帝所临。
敢逃在予之责。閒居三月
未弭厥愆。静念终朝。
载增寅畏。侑神伊始。
与物维新。用宏旷荡之恩。
以答高明之贶。可大赦天下。
窅冥君古坟记铭序(为张昌宁作)697年10月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神功元年。龙集丁酉
我有周金革道息。宝鼎功成。
朝廷大宁。天下无事。
皇帝受紫阳之道。延访玉京。
偫臣从白云之游。载驰瑶水。
笙歌入至。元鹤飞来。
时余以银青光禄大夫忝在中侍。拥青旄之节。
陪翠鸾之旗。昔奉车子侯。
独随武帝昌明为御。
每侍轩游。比之今日。
未足多幸。是时屡从严祀。
遥谒秘封。尝睹众灵如云。
偫仙蔽日。乃仰感王子晋
俯接浮邱公。行吹洞箫。
坐弄云凤。窃欲邀羽袂。
鸾舆。求不死于金庭。
保长生于玉册。上以尊圣寿。
下以息微躬。因登缑山
望少室。寻古灵迹。
拟刻真容。得王子晋之遗墟。
在永水之层曲。且欲开石室。
营寿宫。庀徒方兴。
畚锸攸作。乃得古藏焉。
其藏上无封壝。内有甓瓦。
南北长二丈二尺。东西阔八尺。
中有古剑一。长尺馀。
铜碗一。并瓦器二。
其器文彩怪异。非虫篆雕斲所能拟也。
又有古五铢钱朱漆片数十枚。初开时文彩可见。
枨拨之。应手灰灭。
既无年代铭志。不知爵里官族
参验其事。已曾为人所开。
于是抚之永怀。念昔增密。
始知有形必弊。涉器则毁。
钟鼎玉帛。非度世之资。
名位宠章。为累真之府。
未能独立物表。超世长存。
与日月齐光。天地比寿。
非天道乎。君窅窅冥冥。
久幽珍藏。迨此昭发。
岂不欲感示元契。奇畅灵期。
王乔古坟。惟留一剑。
令威荒冢。又叹千年。
起予道心在乎此。仰惟圣主仁慈。
恩被草木。阳和掩骼
既昭国典。至德埋胔。
又在周令。今此藏亏露。
诚感仁恻。谨历吉日。
协良辰。即以其年十月甲子朔
具物备容。还定旧圹。
豚鸡在奠。牺樽若歆。
哀其铭志磨灭。姓位不显
乃锡之名曰窅冥君。其铭曰(铭入薛稷
命皇帝巡边诰 初唐 · 睿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九
先王省方。所以观风设教。
圣人顺动。所以刑清氓服。
故叶时同律。虞典之常道。
乔岳翕河。周诗之盛德。
自王风不竞。兹礼遂亡。
两汉本朝。有时于迈。
三国以降。日不暇给。
我皇家开元首出。十代重光。
寰宇大宁。车书无外。
文祖神宗之德。洽于人心。
考祥展义之规。昭于国典。
朕祗若丕构。寅奉庆灵。
夙怀箕颍之心。取遂汾阳之志。
皇帝天锡英武。神与聪明。
纯孝极于安亲。大功深于济代。
自陟元后。实总朕师。
时政益明。彝伦攸叙。
而边氓遐阻。藩服悠旷。
式慰来苏之怀。实允卜征之义。
加以顷年边将。授任或乖。
师律以亏。军威不振。
今盛德在水。元冥御辰。
天道成于积阴。王制崇于大阅。
皇帝宜顺时巡狩。亲幸边陲。
掌图修考事之仪。典乐具陈诗之礼。
西洎河塞。东踰燕朔。
望秩名山。肆觐偫后。
休农问老。誓师训卒。
其有牧州典郡。功施于人。
杖节拥旄。隐若敌国者。
崇进律之赏。加以分麾之命。
若郡政不举。军令莫修。
聚敛苛细。侵削战士者。
宜明兹典宪。肃以天诛。
然后七萃腾装。三军按节。
合符釜山之典。览轩帝之遗风。
勒骑单于之台。践汉皇之故事。
使阴山罢祲。大漠无尘。
其供帐所资。储拟之费。
皆令有司支备。不得烦人。
让封燕国公713年8月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说言。伏奉今月七日制书。
封臣燕国公。食封三百户。
宠灵猥及。中心如惔。
臣说中谢。臣闻至道之时。
重法守义。上无无功之赏。
下无无德之禄。故授受礼全。
而踰越不起。伏惟陛下光抚宇内。
大宁天域。百度维新。
万灵翘注。建侯疏壤。
允荅元功。臣亦何人。
首膺是命。自古有传道而爵。
说经而封。盖以训蒙成圣。
资师通学。臣之侍讲
有异前闻。何者。
大明朝升。萤爝无助。
时雨夕濡。浸灌焉施。
幸得依附光景。游泳恩渥。
岂敢虚承启发之恩。谬将就之报。
且如人臣之义。二则为罪。
愚智之分。一心不回。
譬如犬马有不背之性。草木有不凋之理。
知何德于天壤。而欲蒙造化之偏施哉。
臣之无功。正与此类。
叨恩过量。终惧且惭。
乞回圣慈。以容介节。
无任惶悚之至。谨诣朝堂奉表陈让以闻。
东封赦书725年10月13日 唐 · 张九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七 创作地点:山东省泰安市泰山
门下。朕闻天监惟后。
后克奉天。既合德以受命。
亦推恩而复始。厥初作者。
七十二君。道洽迹著。
时至符出。皆用事于介邱。
升中于上帝。人神之望。
盖有以塞之。皇王之序。
固可得而言也。朕接统千岁。
承光五叶。惟祖宗之德在人。
惟天地之灵作主。往有内难。
幽赞而集大勋。闻无外虞。
守成而缵旧服。未尝不乾乾终日。
思与公卿大夫上下叶心。聿求至理。
以宏我列圣。其庶几乎馨香。
今九有大宁。偫氓乐业。
时必敬授而不夺。物亦顺成而无夭。
懋建皇极。幸致太和。
洎乃幽遐。率由感被。
戎狄不轨。唯文告而来庭。
麟凤已臻。将觉悟而在薮。
以故凡百执事。亟言大封。
顾惟不德。初欲勿议。
伏以先圣储祉。与天同功。
传符以在今。敢侑神而无报。
大节斯在。朕何让焉。
遂奉遵高祖太宗之业。宪章乾封之典。
时迈东土。柴告岱宗
精意上达。肸蚃来应。
信宿行事。云物呈祥
登降之礼斯毕。严配之诚获展。
百神偫望。莫不怀柔。
四方诸侯。莫不来庆。
斯事天道之介福。邦家之耿光也。
无穷之休祉。岂独在予。
非常之惠泽。宜其逮下。
可大赦天下。自开元十三年十一月十三日昧爽已前。
大辟罪巳下。罪无轻重。
巳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
系囚见徒。咸赦除之。
惟十恶死罪。不在此限。
流人未达前所者放还。其有挟藏军器
亡命山泽。百日不首。
复罪如初。敢以赦前事相告言者。
以其罪罪之。内外文武官。
三品已上赐爵一等。四品已下加一阶。
邠王守礼宁王宪岐王范薛王业各与一子三品官。公主嗣王郡主县主各与一子官。
其应文武行从官。加阶之外。
并赐勋两转。三卫引驾细引黄衣长上飞骑彍骑。
先有武散官者加两阶。未给武散官者各赐勋两转。
卫士马主戎车主幕士掌闲供膳太常。及仗内音声人。
行署及蕃官□□并别敕杂色定名行从人。亦赐勋两转。
缘大礼登山□□□从行事舆脚等官。三品已上特赐一阶。
仍与一子□□□已下特赐一阶。仍赐勋两转。
量与进改。其四军别□□山宿卫
诸司上山执当官。三品己上赐爵一等。
仍与一子出身。四品已下加一阶。
赐勋两转。亦量与进改。
其白身人及行署蕃官放蕃选。其山下升坛行事官。
三品已上加爵一等。赐勋一转。
四品已下加一阶。赐勋一转。
选日稍优。诸献官及宿卫斋宫将军中郎郎将
并两京留守诸军节度使。并同升坛例。
诸有职守押当非升坛例诸有职人加一阶。选日优量。
其加阶应入三品五品人非特赐者。并依十一年三月二十八日敕节限。
斋郎礼生见任官前资官已上人。并依资量材与处分。
未出身者放出身。皇亲别敕承恩陪位者亦准此。
诸州岳牧。四府长史
朝觐陪位者。泛阶之外。
各赐勋一转。诸方使人及诸州父老宗姓。
并从家子孙至岳不得陪位者。并赐勋一转。
赐物五段。诸州及兖州道僧至岳见大礼者。
并赐物五段。孔子后袖圣侯量才与处分。
天下致仕官。各依本品赐一季禄并束帛。
其陪位者。仍赐勋一转。
诸蕃侯王酋长来会礼者。各加一官。
至都节级并与赐物。其入朝留在边军人亦准此。
其蕃中祗候衙官刺史县令。并赐物及袍带。
突厥可汗小杀等诸国王。守护塞垣。
岁月朝贡。并宜赐物。
副使将往。侍老年百岁已上者版授下州刺史
妇人版授郡君。年九十巳上者版授上州司马
妇人版授县君。年七十巳上者版授县令
并妇人版级。量赐粟帛。
其预见大礼侍老。各别加侍丁一人。
孝子顺孙。义夫节妇。
旌表门闾。终身勿事。
行人之家。及𩻴寡茕独。
并疾病不能自存者。委州县长官倍加存恤。
诸军行有文武散官已上者加一阶。白身者赐散勋一转。
欠负官物逋悬租调。并宜放免。
其行过州县。供顿劬劳。
并贴顿百姓。有杂差科。
并车马夫役者。并免一年租赋。
兖州免二年租赋。当顿官人始末不绝者。
与中上考。仍赐勋一转。
朕永惟王业。繄赖旧勋。
元首股肱。其犹一体。
武德已来功臣宰辅。或名存王府
遣嗣沈沦。或身无大故。
衔屈泉壤。宜令所司访择申理。
(此处隆字避元宗讳)元年六月二十六日立功官人。往属艰难。
能尽忠义。今成大礼。
何日忘之。宜各与一子出身。
无子者任回与周亲之人。有司试策三道。
等第收奖。朕躬陟天门
宿斋日观。时属严冬雪后。
初夜风寒。朕因露立祈恩。
誓欲代人当咎。俯仰之际。
顿息霜飙。奠献之晨。
变同韶景。诚上天垂祐。
亦赖灵山吐祥。诗云。
无德不报。宜封太山神为天齐王。
礼秩加三公一等。宜令所管崇饰祠庙。
环山十里。禁其樵采。
给近山二十户复。以奉神祠。
率土之内。赐酺(英华作五)
任于村坊内宴乐。不得聚敛烦劳。
其节文有未沾及者。所司比类奏闻。
其封祠有数处行事者。从一处叙。
赦书日行五百里。主者施行。
加应道尊号大赦文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九
惟天法道。惟后奉天
既合德以降符。必执象以明本。
上元眷命。有以丕承。
大宝鸿名。斯为公义。
朕缵宗社之重。扬文武之烈。
克勤匪懈。服道齐心。
允迪元猷。聿求至理。
日慎一日。三纪于兹矣。
区夏大宁。灵祇集贶。
而公卿宗子。耆艾法流。
佥曰玉芝白鱼。神言瑞景。
天之应也。敦信兴礼。
务本崇儒。人之应也。
化洽而风俗还淳。气和而疵疠不作。
天启道运。其何让焉。
上答元符。愿增徽号。
披诚诣阙。累上封章。
挚请愈勤。恳词难夺。
以今日敬膺典册。曰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
式副人神。感惧交集。
宜广恩于善贷。俾协庆于惟新。
可大赦天下。自天宝七载五月三十日昧爽巳前。
大辟罪巳下。罪无轻重。
巳发觉未发觉。巳结正未结正。
系囚见徒。当赦除之。
其左降官及流移配隶安置罚镇效力之数。并稍与量移。
亡官失爵。放归不齿。
及诸色被停与替非衰老疾病者。宜令所司量加收叙。
人和年登。休运斯属。
轻徭省赋。惠政攸先。
将洽小康。必宏厚贷。
其天下百姓来载租庸。并宜放免。
及诸色勾徵等。亦一切放免。
自古帝王。建邦受命。
必敬先代。以循旧章。
周备礼文。既存三恪之位。
汉从损益。唯立二王之后。
自兹巳降。且复因循。
将广继绝之恩。宏复古之道。
宜于后魏子孙中。择谱属灼然相承者一人。
委所司勘责。准酅公例定为三恪。
陵庙所奉。典职惟崇。
事虽更于有司。任岂循于常秩。
宗正卿宜与大常卿同品。其少卿及丞亦宜准此。
又上古之君。存诸号氏。
虽事先书契。而道著皇王。
缅怀厥初。宁忘咸秩。
其三皇巳前帝王。宜于京城共置一庙。
仍与三皇五帝庙相近。以时致祭
自古受命之主。创业之君。
皆经济艰难。戡定祸乱。
虽道谢于往古。乃功施于生人。
用率典章。亦从禋祀。
其历代帝王肇迹之处。未有祠宇者。
宜令所繇郡县。量置一庙。
以时享祭。仍取当时将相德业可称者二人配祭。
仍并图画立像。如先有祠宇沾享祭者。
亦宜准此。式闾表墓。
追贤纪善。事有劝于当时。
义无隔于异代。其忠臣义士。
孝妇烈女。史籍所载。
德行弥高者。所在亦置一祠宇。
量事致祭。古者乡有塾。
党有庠。所以明尊卑之义。
正长幼之序。风化之道。
义在于兹。先置乡学。
敦劝。如闻郡县之閒。
不时训诱。闾巷之内。
多亏礼节。致使言词鄙亵。
少长相淩。有黩清猷。
何成雅俗。自今巳后。
宜令郡县长官申明条式。切加训导
如有礼义兴行。及纪纲不立者。
采访使明为褒贬。具状闻奏。
道教之设。淳化之源。
必在宏阐。以敦风俗。
顷列四经之科。将冠九流之首。
虽及门求进。颇有其人。
而睹奥穷微。罕闻达者。
岂专精难就。为劝奖未宏。
天下诸色人等。有通道德经及南华等四经。
任于所在自举。各委长官考试申送。
其崇元馆生。自今巳后。
每至选日。宜减于常例。
次为留放。朕每以道元有属。
思竭精诚。经教所在。
岂忘崇奉。且宗其道者师其人。
行其教者尊其礼。琅琊王公府舍人杨真人。
护军长史许真人。丹阳上计掾许真人。
皆道著妙门。感通元阙。
降高真之迹。为上清之宗。
后汉张天师。教达元和。
德宗太上。正一之道。
幽赞生灵。中散大夫贞白陶先生
高尚尘表。博达元微。
综辑真经。传授后学。
并令有司审定子孙。将有封植。
以隆真嗣。天师册为太师
贞白册赠太保。其洞宫山各置坛祠宇。
处度道士五人。并取近山三十户
蠲免租税差科。永供洒扫。
诸郡有自古得道升仙之处。虽先令醮祭。
循虑未周。宜每处度道士二人。
其灵迹殊尤功应远大者度三人。永修香火。
茅山紫阳观取侧近二百户。太平崇元二观各一百户。
并蠲免租税差科。长充修葺洒扫。
天下灵山仙迹。并宜禁断樵采弋猎。
如闻山林学道之士。每被搜括。
且法之防邪。本有所以。
至于宿宵妖讹。亡命聚众。
诱陷愚人。故令禁断。
郡县遂一槩迫逐。使志道之士不得安居。
自今巳后。审系清洁。
更不得恐动。以废修行。
其五岳四渎名山大川。各令本郡长官致祭
朕刻意真经。虔诚至道。
冀凭元祐。永锡黔黎。
每朝礼三清。则宵衣忘寝。
或斋戒一室。则蔬食精专。
不以勤躬为倦。务以徇物为心。
况于宰杀。尤加恻隐。
自今巳后。每月十斋日。
不得辄有宰杀。又闾阎之閒。
例有私社。皆杀生命。
以资宴集。仁者之心。
有所不忍。永宜禁断。
且因亲设教。式本于人伦。
自叶流根。必逮于荣养。
内外文武职掌官有五品巳上。其父祖见在无官者。
宜各授一官。仍令致仕。
其祖母见在。准母例处分。
京官五品巳下正员。如父母巳没未有官者。
宜追赠。所司勘会。
即与处分。睦亲之义。
因心不忘。前开府仪同三司宝㻀。
顷以容纳微人。颇亏宪典。
永怀舅氏。追感渭阳
申国恩。再复荣秩。
开府仪同三司。仍放优闲。
不须朝会。王泽无私。
岂殊于中外。天瑞有庆。
频属于京辇。宽大之典。
则以博覃。施惠之恩。
特申曲被。其京城父老。
宜各赐物十段。七十巳上仍版授本县令
其妻版授县君。六十巳上版授本县丞
天下侍老。百岁巳上版授下郡太守
妇人版授郡君。九十巳上版授上郡司马
妇人版授县君。八十巳上版授县令
妇人版授乡君。仍并即量赐酒面。
内外见任文武官。九品上宜各赐勋两转。
其京文武官见在京及致仕。并陪位官诸方通表使及月番官等。
一品赐物一百匹。二品三品八十匹。
四品五品五十匹。六品七品三十匹。
八品九品二十匹。两京留守各八十匹。
节度采访使并诸充官使未回者。并同在京例赐物。
贵妃杨氏。禀性柔和。
因心忠孝。克慎闺壶。
蹈礼循诗。加以勤志元宗
协诚严奉。率励宫掖。
以迪关雎。宜赐物三千匹。
嫔御等赐物有差。其太真观虽先度人。
住持尚少。宜更度道士七人。
太子玙宜更赐物二千匹。庆王琮巳下各赐物有差。
率土之内。赐酺三日
吐蕃献俘表 盛唐 · 杨国忠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六
国忠言。顷以南蛮阁罗凤敢背皇恩。
吐蕃与其潜谋。欲于泸南结聚。
窥窬越巂。草窃昆明
繇是西山诸郡及八国子弟。知其狡计。
同请讨除。臣当戎行。
祗奉睿略。破吐蕃云南救兵六十馀万。
屠拔隰州等三所大城。擒俘虏六千三百。
臣以剑山迢递。不可尽来。
遂简丁壮千馀。并投降首领
昨三日于勤政楼奉献。已降殊恩。
臣又以男女口二百人。六日于跃龙门进纳。
陛下以生成之德。不限华夷。
诏臣曰。夫王者之义。
子育为先。每行干纪之诛。
尝轸在予之念。吐蕃遗孽。
频有负恩。其君则然。
其人何罪。且全其生理。
遂彼物情。其所献口。
并宜释放。递还本国。
以直报怨。于是乎在。
微臣于是何幸。亲奉德音。
闻所未闻。以忻以感。
伏惟陛下含宏庶品。康济偫生。
大敷恩信。下格昏迷。
自皇王以来。未有如今日者也。
天下幸甚。岂惟诸戎。
特望宣付史官。颁示中外。
隰慈州 唐 · 马燧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八、全宋文卷八一九八、《四明文献集》卷三、《玉海》卷二○四《辞学指南》
兴元元年八月某日,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北平郡王燧,檄告晋州要君廷珍、隰州毛君朝扬、慈州郑君抗及将士吏民等:盖闻率土莫非臣,盍念在三之训;
明王伐不敬,有严讨贰之刑。
义士不求生以害仁,智者能转祸而为福。
其毕弃旧,咸与维新。
我国家九叶继明,亿年凝命。
《天保》以上,《采薇》以下,内抚外绥,濮铅于南,祝于北,德洋恩溥。
神旌递讨,窫窬咸诛。
尧治时雍,犹有青邱之梗;
舜仁天帱;
未除丹浦之凶。
李怀光渤海之俘,授蒲津之节,始谓狙之作使,不虞鹰之易飏。
奔命醴泉,粗展勤王之绩;
请朝行阙,辄衷犯上之谋。
犹念前勋,屡縻好爵。
张萌芽于霜雪,悖木水之本原。
升鸾之谍肆行,巢父之使弗返,夺二军而歼良将,剽三邑而剪近畿。
豕心莫悛,鸮音不革。
已复汉京之日月,载扬周旅之雷霆。
幕府承命斋坛,建牙列镇。
正正之旗,堂堂之阵,莫我敢承;
赫赫厥声,濯濯厥灵,有征无战。
侍中率同陕之士,韩仆射统邠宁之师,唐节度虎视鄜坊,骆将军熊峙镇国
风云助气,草木为兵。
诏参伐以清氛,命招摇而缮怒,不俟前茅之迈,将成独之诛。
惟尔三州之士夫,夙被累朝之德泽。
峤从处仲,适受逆污;
遵事隗嚣,岂为贼守?
鼎鱼假息,穴兔阽危。
犯大义者众必携,作不善者神弗赦。
历数古今所纪,未闻叛逆获全。
惟岳阻兵,汔膏齐斧
朱泚窃号,亦枭稿街。
矧兹狄孥,敢干天罚!
犬马犹有主,覆载不容;
鲸鲵取以封,胁从罔治。
圣上治己,文武行仁。
鸣狐假王之妖,首鼠观衅之将,莫不匿瑕宥戾,磢垢涤邮。
虽三子犹存蓬艾之间,岂太阳不回葵藿之照?
尚式王命,共惟帝臣,勿相依于辅车,以俱焚玉石
倘能洗心效顺,解甲来归,绩献关东,疏封带砺,融全河右,纪烈旂常。
若迷复怙终,犹豫不断,蹈于显戮,谥为至愚,岂惟敷虐多方,亦将遗臭千载!
请择二者,永肩一心。
耆定尔功,复见弓櫜而戈戢;
式化厥训,庶几世变以风移。
檄到如章,书不尽意。
仆固怀恩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六
佐命大臣。
自天所授。
纳于将相
委以腹心。
休戚实同。
始终无易。
太保中书令灵州大都督府长史单于镇北副大都护充朔方节度关内支度营田盐池押诸蕃部落副大使知节度事六城水运使河北副元帅上柱国大宁郡王怀恩。
朕之元辅
上帝赉予。
道备五才。
能包三杰。
长策制敌。
精诚感神。
奉先朝。
志平多难。
援旗朔野。
扈跸岐山
前驱启行。
所指皆克。
收关河之襟带。
复都邑之衣冠。
以义断恩。
毁家徇国。
躬擐甲冑。
驱驰十年。
遇战则酣。
逢坚必脆。
总统戎旅。
通和夷狄。
决策东向。
歼厥渠魁。
扫清妖氛。
芟薙逋梗。
海隅万里。
一举荡平。
遂欲息马投戈。
坐而论道。
当朝大政。
并以咨之。
听赓载之歌。
为千古之式。
移军汾上。
方欲凯旋。
疑隙之端。
搆于群小。
浮言初起。
且以强大自嫌。
邪说又生。
或谓功高不赏。
以兹淹恤。
因而沈猜。
抚之若惊。
谕之未解。
朕以白日旌信。
明神鉴心。
若有负功臣
是大欺天下。
为人君者。
岂有此乎。
寻闻聚族而谋。
知欲垂橐入觐。
其子犹怀反侧。
更有迁延。
少年轻佻。
操履非正。
私庭跋扈。
违背君亲。
朔方义师。
心如父子。
怒其怀贰。
遂共枭悬。
凶子既诛。
大军方扰。
仓皇奔窜。
远在边州。
察其深衷。
本无他志。
盖缘忧惧。
遂至于斯。
眷念之下。
无忘鉴寐。
况勋书盟府。
像列云台
录功念劳。
岂以小而累大。
君臣之义。
情实如初。
厚禄荣班。
固宜仍旧。
但以河北诸将。
自竭忠诚。
朔方三军。
巳有管属。
不可更置统领
复为节制。
其先任灵州都督府长史单于镇北副大都护河北副元帅朔方节度等使宜并停。
太保中书令上柱国大宁郡并如故。
但当诣阙。
更复何疑。
再三言提。
庶早牵复。
欲令方寸。
悬示万邦。
尔无我虞。
朕言不再。
久劳于外。
终必无成。
收之桑榆
殊未为晚。
甘言之诱。
王者不为。
危而悔之。
将何及矣。
切令宣示。
远副朕怀。
命诸道入钱备和粜诏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七
四海之内。
方协大宁
西戎无厌。
独阻王命。
不可忘战。
尚劳边事。
朕顷以兵革之后。
军国空耗。
躬率节俭。
务勤农桑。
上元储休。
仍岁大稔。
益用多愧。
不知其然。
虽属此人和。
近于家给
而边谷未实。
戎备犹虚。
因其天时。
思致丰积。
将设平粜。
以之馈军。
然以中都所供。
内府不足。
粗充常入之数。
岂齐倍馀之收。
其在方面荩臣。
成兹大计。
共佐公家之急。
以资塞下之储。
每道岁有防秋兵马。
淮南四千人。
浙西三千人。
魏博四千人。
昭义二千人。
成德三千人。
山南东道三千人。
荆南二千人。
湖南三千人。
山南西道二千人。
剑南西川三千人。
东川二千人。
鄂岳一千五百人。
宣歙三千人。
福建一千五百人。
岭南江南浙东亦合准例。
恐远路往来增费。
各委本道节度观察团练等使。
每年取当使诸色杂钱。
及回易利酒赃赎钱等。
每人计二十贯。
每道据合配防秋人数多少。
都计钱数。
市轻货送纳上都左藏库
贮以纳充别敕和粜用。
并不得剋当军将士衣粮充数。
仍以秋收送毕。
亲王出将文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九
维大历五年岁次庚戌三月丁巳朔十六日壬申。皇帝使某宫乙持节册命曰。
于戏。昔武德贞观之际。
亲贤兼叙。中外大宁
多以藩王。委之方面。
元宗震耀威武。外攘夷狄。
亦选建明德。时维鹰扬
予之圭瑞。并赐旌钺。
祗奉前训。敢忘夙夜
爰命小子。统兹元戎。
某英茂有才。宽彰信。
岂孝恭之外至。亦礼让而中发。
能辨雅乐。尤精善书。
言表于微。独有所得。
事迫于悔。未尝复行。
时因讲义之馀。兼达理戎之要。
固可总以文武。屏于家邦。
属河外名都。方缺上将
难于大任。历选中朝。
虽惭知子之明。不忝安边之寄。
锡以戎辂。分以兵符。
抚其四封。式是群帅。
仍求素望。俾副新军。
尔其保靖疆土。惠安氓俗。
服我明训。永孚于休。
授论惟清朔方节度副使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三
敕。银夏绥麟等四州兵马使同朔方节度副使开府仪同三司前行银州刺史御史中丞归德州都督武威郡论惟清。
智谋沈果。政理甄详。
睿忠之诚。表于奉上。
干事之用。闻于在公。
佐戎律以成师。布藩条而训俗。
翟土开辟。訚阴底宁。
威怀相济。声实惟允。
晋之北鄙。地即隰州
介于河汾。当此会要。
忧分式遏。实藉良能。
宜兼中宪之荣。式宠外台之寄。
使持节隰州刺史御史中丞归德州都督充本州团练守捉使同朔方节度副使散官封如故。
安西北庭诸将制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四
敕。天下既定。
万里宁一。岂王者独运。
而臻此耶。实赖文武将守。
腹心之臣。宣力强任。
捍禦于外也。往以蕃戎并暴。
纵毒边表。乘舋伺隙。
连兵累年。城门昼闭。
王师遐阻。遮杀汉使。
盗取节印。恣睢横厉。
甚逆天理。而国朝未暇袭远。
置于度外。实五京二庭存亡危急之秋也。
河西节度使周鼎安西北庭都护忠尔朱某等。义烈相感。
贯于神明。各受方任。
同奖王室。率辛李之将。
用甘陈之谋。与羌骑校尉王后君长以下。
自金城玉关。至于南北戊午
踰流沙。跨西海
蒲类。破白山
战争致命。出于万死。
赖天之灵。以战则剋。
不动中国。不劳济师。
横制数千里。有辅车首尾之应。
以威以怀。张我右掖。
棱振于绝域。烈切于昔贤。
微三臣之力。则度隍踰陇。
不复汉有矣。每有使至。
说令忠等忧国勤王。诚彻骨髓。
朝廷闻之。莫不酸鼻流泪。
而况于朕心哉。遐想攸攸。
耿叹何已。或恐凶丑狡谲。
反复离閒。妄说国难。
摇动人心。今所以疏其事实。
一以相报。近有流落蕃中十数年者至阙庭。
知犬戎恶稔。上疑下阻。
日就残灭。加之疾疫。
灾及羊马。山谷填委。
天亡之时。及酋奴自速其祸。
诸蕃连衡。以助进取。
力屈气衰。亡逃于苦寒之地。
西北边患。荡然以清。
至于九夷。南尽百越。
玉帛来朝于魏阙。苞茅入贡于王祭。
党项内附。回中大宁
天下郡国。一其教理。
王畿征调。渐复平时。
子仪移镇于邠郊。抱玉进攻于天水
士马百万。当令悉西方垣翰之寄。
所宜协心戮力。抗厉威武
同赴戎会也。勉卒志业。
以时康功。庆流子孙。
永久无替。高映勋典。
岂不休哉。每念战守之士。
十年不得解甲。白首戎阵。
忠劳未报。心之恻怛。
不忘终食。要当候大师所指。
穷荒荡定。悬爵位以相待。
倾府库之所有。以答西州贤士大夫忘身报国之诚。
遣诏谕意。非一二所能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