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神农书 远古 · 炎帝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一
禾生于,出于上党羊头之山右谷中。
生七十日秀,六十日熟,凡一百三十日成。
忌于寅卯。
生于,出于大梁之山左谷中。
生六十日秀,四十日熟,凡一百日成。
忌于丑。
大豆生于,出于沮石之山谷中。
九十日华,六十日熟,凡一百五十日成。
忌于卯。
小豆生于,出于农石之山谷中。
生六十日华,五十日熟,凡一百一十日成。
忌于卯。
秫生于杨,出于农石之山谷中。
七十日秀,六十日熟。
凡一百三十日成。
忌于午。
荞麦生于,出于农石之山谷中。
生二十五日秀,五十日熟。
凡七十五日成。
忌于子。
麻生于荆,出于农石之山谷中。
生七十日秀,六十日熟,凡一百三十日成。
忌干未午辰
小麦生于,出于须石之山谷中。
生二百日秀,三十日熟,凡二百三十日成。
忌于子。
生于,出于农石之山谷中。
生八十日秀,七十日熟,凡一百五十日成。
忌于
五谷以生长日种者多实,以老死日种者无实,又难生。
以忌日种之,一人不食。
禾生于己,疾于酉,长于子,老于戌,恶于丙丁,忌于寅卯。
生于寅,疾于午,长于丙丁,老于戌,死于申,恶于辰,忌于丑。
豆生于申,疾于子,长于壬,老于丑,恶于甲乙,忌于丙丁。
生于酉,疾于卯,长于辰,老于午,死于巳。
恶于戌,忌于子。
太岁在四季,葶苈子熟时可种禾豆,夏至时可种黍麻。
夏至后百日,地气上时可种麦(丑未戌是也。)
太岁在四仲,椹熟时可种禾豆,夏至种黍麻,夏至后九十日,地气上可种麦(子午丑酉是也。)太岁在四孟,以蚕眠起时可种禾豆。
夏至前五十日种稻麻。
夏至后八十日,地气上可种麦(寅申已是也《开元占经》一百十一。)
楚王 战国齐国 · 齐湣王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寡人患楚之不察于尊名也。
秦惠王死,武王立张仪走魏,樗里疾、公孙衍用,而楚事秦。
夫樗里疾善乎韩,而公孙衍善乎魏,楚必事秦。
韩、魏恐,必因二人求合于秦,则燕赵亦宜事秦。
四国争事秦,则楚为郡县矣。
王何不与寡人并力收韩、魏、燕、赵,与为从而尊周室,以案兵息民,令于天下,莫敢不乐听,则王名成矣。
王率诸侯并伐,破秦必矣。
王取武关、蜀、汉之地,私吴、越之富,而擅江海之利,韩、魏割上党,西薄函谷,则楚之强百万也。
且王欺于张仪,亡地汉中,兵锉蓝田,天下莫不代王怀怒,今乃欲先事秦,愿大王熟计之(《史记。楚世家》)
为齐上书说赵王 战国东周 · 苏秦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臣闻古之贤君,德行非施于海内也,教顺慈爱非布于万民也,祭祀时享,非当于鬼神也。
甘露降,风雨时至,农夫登,年谷丰盈,众人喜之,而贤主恶之。
今足下功力,非数痛加于秦国,而怨毒积恶,非曾深淩于韩也。
臣窃外闻大臣及下吏之议,皆言主前专据,以秦为爱赵而憎韩。
臣窃以事观之,秦岂得爱赵而憎韩哉?
欲亡韩吞两周之地,故以韩为饵,先出声于天下,欲邻国闻而观之也。
恐其事不成,故出兵以佯示赵、魏。
恐天下之惊觉,故微韩而贰之。
恐天下疑已,故出质以为信。
声德于与国,而实伐空韩。
臣窃观其图之也,议秦以谋,计必出于是。
且夫说士之计,皆曰韩亡三川,魏灭晋国,恃韩未穷,而祸及于赵。
且物固有势异而患同者,又有势同而患异者。
昔者楚人久伐而中山亡。
今燕尽韩之河南,距沙丘,而至钜鹿之界三百里;
钜于捍关,至于榆中千五百里。
秦尽韩、魏之上党,则地与国都邦属而挈者七百里。
秦以三军强弩坐羊唐之上,即地去邯郸二十里。
且秦以三军攻王之上党而危其北,则句注之西,非王之有也。
今鲁句注禁常山而守,三百里通于燕之唐、曲吾,此代马胡驹不东,而昆山之玉不出也。
此三宝者,又非王之有也。
今从于强秦国之伐齐,臣恐其祸出于是矣。
昔者五国之王,尝合横而谋伐,参分赵国壤地,著之盘盂,属之雠作,五国之兵有日矣,韩乃西师以禁秦国,使秦发令素服而听,反温、枳、高平于魏,反三公、什清于赵,此王之明知也。
夫韩事赵宜正为上交,今乃以抵罪取伐,臣恐其后事王者之不敢自必也。
今王收天下,必以王为得,韩危社稷以事王,天下必重
然则韩义王以天下就之,下至韩慕王以天下收之,是一世之命,制于王已。
臣愿大王深与左右群臣卒计而重谋,先事成虑而熟图之也(《战国策》十八,又见《史记。赵世家》作苏厉为齐遗赵王书,小同大异,今别载于后。)
立赵它为南粤王诏高帝十一年五月 西汉 · 汉高帝
 出处:全汉文 卷一
人之俗,好相攻击。
前时秦徙中县之民南方三郡,使与百粤杂处。
会天下诛秦,南海尉它居南方长治之,甚有文理,中县人以故不耗减人相攻击之俗益止,俱赖其力。
今立它为南粤王(《汉书·高纪》下)
上疏陈政事 西汉 · 贾谊
 出处:全汉文 卷十五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
陛下何不壹令臣得孰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
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
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乐与今同,而加之诸侯轨道,兵革不动,民保首领匈奴宾服,四荒乡风,百姓素朴,狱讼衰息。
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生为明帝,没为明神,名誉之美,垂于无穷。
《礼》祖有功而宗有德,使顾成之庙称为太宗,上配太祖,与汉亡极
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庙,以奉六亲,至孝也;
以幸天下,以育群生,至仁也;
立纲陈纪,轻重同得,后可以为万世法程,虽有愚幼不肖之嗣,犹得蒙业而安,至明也。
以陛下之明达,因使少知治体者得佐下风,致此非难也。
其具可素陈于前,愿幸无忽。
臣谨稽之天地,验之往古,按之当今之务,日夜念此至孰也,虽使禹舜复生,为陛下计,亡以易此。
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
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乡而击,今吴又见告矣。
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况莫大诸侯,权力且十此者乎!
然而天下少安,何也?
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
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偏置私人,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之为邪!
此时而欲为治安,虽不治。
黄帝曰:「日中必蔧,操刀必割」。
今令此道顺而全安,甚易,不肯早为,已乃堕骨肉之属而抗刭之,岂有异秦之季世乎!
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尚惮以危为安,以乱为治,假设陛下居齐桓之处,将不合诸侯而匡天下乎?
臣又知陛下有所必不能矣。
假设天下如曩时,淮阴侯尚王楚,黥布淮南彭越王梁,韩信王韩,张敖王赵,贯高为相,卢绾王燕,陈豨在代,令此六七公者皆亡恙,当是时而陛下即天子位,能自安乎?
臣有以知陛下之不能也。
天下淆乱高皇帝与诸公并起,非有仄室之势以豫席之也。
诸公幸者,乃为中涓,其次仅得舍人,材之不逮至远也。
高皇帝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馀城,少者乃三四十县,德至渥也,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
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而臣之也,又非身封王之也,自高皇帝不能以是一岁为安,故臣知陛下之不能也。
然尚有可诿者,曰疏,臣请试言其亲者。
假令悼惠王王齐,元王王楚,中子王赵,幽王淮阳共王王梁灵王王燕,厉王淮南,六七贵人亡恙,当是时陛下即位,能为治乎?
臣又知陛下之不能也。
若此诸王,虽名为臣,实皆有布衣昆弟之心,虑亡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
擅爵人,赦死罪,甚者或戴黄屋,汉法令非行也。
虽行不轨如厉王者,令之不肯听,召之安可致乎!
幸而来至,法安可得加!
动一亲戚,天下圜视而起,陛下之臣虽有悍如冯敬者,适启其口,匕首已陷其匈矣。
陛下虽贤,谁与领此?
故疏者必危,亲者必乱,已然之效也。
其异姓负强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
同姓袭是迹而动,既有征矣,其势尽又复然。
殃祸之变,未知所移,明帝处之尚不能以安,后世将如之何!
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
至于髋髀之所,非斤则斧。
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
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
今诸侯王皆众髋髀也,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臣以为不缺则折。
胡不用之淮南济北
势不可也。
臣窃迹前事,大抵强者先反。
淮阴王楚最强,则最先反;
韩信倚胡,则又反;
贯高因赵资,则又反;
陈豨兵精,则又反;
彭越用梁,则又反;
黥布淮南,则又反;
卢绾最弱,最后反。
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形势然也。
曩令樊、郦、据数十城而王,今虽以残亡可也;
之伦列为彻侯而居,虽至今存可也。
然则天下之大计可知已。
诸王之皆忠附,则莫若令如长沙王
欲臣子之勿菹醢,则莫若令如樊、郦等;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虽在细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
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及燕梁它国皆然。
其分地众而子孙少者,建以为国,空而置之,须其子孙生者,举使君之。
诸侯之地其削颇入汉者,为徙其侯国及封其子孙也,所以数偿之;
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亡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故天下咸知陛下之廉。
地制壹定,宗室子孙莫虑不王,下无倍叛之心,上无诛伐之志,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
法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贯高利几之谋不生,柴奇、开章之计不萌,细民乡善,大臣致顺,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义。
赤子天下之上而安,植遗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乱,当时大治,后世诵圣。
壹动而五业附,陛下谁惮而久不为此?
天下之势方病大尰。
一胫之大如要,一指之大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虑亡聊
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
病非徒尰也,又苦蹠戾。
元王之子,帝之从弟也;
今之王者,从弟之子也。
惠王,亲兄子也;
今之王者,兄子之子也。
亲者或亡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权以逼天子,臣故曰非病尰也,又苦蹠戾。
可痛哭者,此病是也。
天下之势方倒县。
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
上也。
蛮夷者,天下之足,何也?
下也,今匈奴嫚侮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汉岁致金絮采缯(《后汉·西域传》注引作缯彩)以奉之。
夷狄征令,是主上之操也;
天子共贡,是臣下之礼也。
足反居上,首顾居下,倒县如此,莫之能解,犹为国有人乎?
非亶倒县而已,又类辟,且病痱
夫辟者一面病,痱者一方痛。
今西边北边之郡,虽有长爵不得轻得复,五尺以上不轻得息,斥候望烽燧不得卧,将吏被介胄而睡,臣故曰一方病矣。
医能治之,而上不使,可为流涕者此也。
陛下何忍以帝皇之号为戎人诸侯,势既卑辱,而祸不息,长此安穷!
进谋者率以为是,固不可解也,亡具甚矣。
臣窃料匈之众,不过汉一大县,以天下之大,困于一县之众,甚为执事者羞之。
陛下何不试以臣为属国之官以主匈奴
行臣之计,请必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伏中行说而笞其背,举匈奴之众,唯上之令。
今不猎猛敌而猎田彘,不搏反寇而搏畜菟,玩细娱而不图大患,非所以为安也。
德可远施,威可远加,而直数百里外威令不信,可为流涕者此也。
今民卖僮者,为之绣衣丝履偏诸缘,内之闲中,是故天子后服,所以庙而不宴者也,而庶人得以衣婢妾。
白縠之表,薄纨之里,緁以偏诸,美者黼绣,是古天子之服,今富人大贾嘉会召客者以被墙。
古者以奉一帝一后而节适,今庶人屋壁得为帝服,倡优下贱得为后饰,然而天下不屈者,殆未有也。
且帝之身自衣皂绨,而富民墙屋被文绣;
天子之后以缘其领,庶人孽妾缘其履:此臣所谓舛也。
夫百人作之不能衣一人,欲天下亡寒,胡可得也?
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欲天下亡饥,不可得也。
饥寒切于民之肌肤,欲其亡为奸邪,不可得也。
国已屈矣,盗贼直须时耳,然而献计者曰「毋动」,为大耳。
夫俗至大不敬也,至亡等也,至冒上也,进计者犹曰「毋为」,可为长太息者此也。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借父耰锄,虑有德色
母取箕帚,立而谇语。
抱哺其子,与公并倨;
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
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下。
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
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
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
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从天下。
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
然其遗风馀俗,犹尚未改。
今世以侈靡相竞,而上亡制度,弃礼谊,捐廉耻,日甚,可谓月异而岁不同矣。
逐利不耳,虑非顾行也,今其甚者,杀父兄矣。
盗者剟寝户之帘,搴两庙之器,白昼大都之中剽吏而夺之金。
矫伪者出几十万石,赋六百馀万钱,乘传而行郡国,此其亡行义之尤至者也。
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之间,以为大故。
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虑不动于耳目,以为是适然耳。
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
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体。
陛下又不自忧,窃为陛下惜之。
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父子有礼,六亲有纪,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
夫人之所设,不为不立,不植则僵,不修则坏,《管子》曰:「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使管子愚人也则可,管子而少知治体,则是岂可不为寒心哉!
秦灭四维而不张,故君臣乖乱,六亲殃戮,奸人并起,万民离叛,凡十三岁,而社稷为虚。
今四维犹未备也,故奸人几幸,而众心疑惑
岂如今定经制,令君君臣臣,上下有差,父子有亲各得其宜,奸人亡所几幸,而群臣众信,上不疑惑
此业壹定,世世常安,而后有所持循矣。
若夫经制不定,是犹度江河亡维楫,中流而遇风波,船必覆矣。
可为长太息者此也。
为天子,十有馀世,而殷受之。
殷为天子,二十馀世,而周受之。
周为天子,三十馀世,而秦受之。
秦为天子,二世而亡。
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
其故可知也。
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使士负之,有司齐肃端冕,见之南郊,见于天也。
过阙则下,过庙则趋,孝子之道也。
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
昔者成王幼在襁抱之中,召公太保周公太傅,太公为太师
保,保其身体;
傅,傅之德义;
师,道之教训:此三公之职也。
于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也。
故乃孩提有识,三公三少因明孝仁礼义以道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
于是皆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
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
夫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也;
习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犹生长于楚之地不能不楚言也。
故择其所耆,必先受业,乃得尝之;
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于学。
学者,所学之官也。
《学礼》曰:「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则亲疏有序而恩相及矣;
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而民不诬矣;
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德,则圣智在位而功不遗矣;
帝入北学,上贵而尊爵,则贵贱有等而下不逾矣;
帝入太学,承师问道,退习而考于太傅太傅罚其不则而匡其不及,则德智长而治道得矣。
五学者既成于上,则百姓黎民化辑于下矣」。
太子既冠成人,免于保傅之严,则有记过之史,彻膳之宰,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敢谏之鼓。
瞽史诵诗,工诵箴谏,大夫进谋,士传民语
习与智长,故切而不愧;
化与心成,故中道若性。
三代之礼: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敬也;
春秋入学,坐国老,执酱而亲馈之,所以明有孝也;
行以鸾和,步中《采齐》,趋中《肆夏》,所以明有度也;
其于禽兽,见其生不食其死,闻其声不食其肉,故远庖厨,所以长恩,且明有仁也。
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以其辅翼太子,有此具也。
及秦而不然。
其俗固非贵辞让也,所上者告讦也;
固非贵礼义也,所上者刑罚也。
使赵高胡亥而教之狱,所习者非斩劓人,则夷人之三族也。
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岂惟胡亥之性恶哉?
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
鄙谚曰:「不习为吏,视已成事」。
又曰:「前车覆后车诫」。
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其已事可知也;
然而不能从者,是不法圣智也。
秦世之所以亟绝者,其辙迹可见也;
然而不避,是后车又将覆也。
夫存亡之变,治乱之机,其要在是矣。
天下之命,县于太子
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
夫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
开于道术智谊之指,则教之力也。
若其服习积贯,则左右而已。
夫胡、粤之人,生而同声,耆欲不异,及其长而成俗,累数译而不能相通行,有虽死而不相为者,则教习然也。
臣故曰选左右早谕教最急。
夫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
《书》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此时务也。
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
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
若夫庆赏以劝善,刑罚以惩恶,先王执此之政,坚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四时,据此之公,无私如天地耳,岂顾不用哉?
然而曰礼云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毋讼乎」!
为人主计者,莫如先审取舍,取舍之极定于内,而安危之萌应于外矣。
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
人主之所积,在其取舍。
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
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
刑罚积而民怨背,礼义积而民和亲。
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异。
或道之以德教,或驱之以法令。
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
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
哀乐之感,祸福之应也。
秦王之欲尊宗庙而安子孙,与汤武同,然而汤武广大其德行,六七百岁而弗失,秦王治天下,十馀岁则大败。
此亡它故矣,汤武之定取舍审而秦王之定取舍不审矣。
夫天下,大器也。
今人之置器,置诸安处则安,置诸危处则危。
天下之情与器亡以异,在天子之所置之。
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而德泽洽,禽兽草木广裕,德被蛮貊四夷,累子孙数十世,此天下所共闻也。
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德泽亡一有,而怨毒盈于世,下憎恶之如仇雠,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
是非其明效大验邪!
人之言曰:「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
今或言礼谊之不如法令,教化之不如刑罚,人主胡不引殷、周、秦事以观之也?
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
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
陛亡级,廉近地,则堂卑。
高者难攀,卑者易陵,理势然也。
故古者圣王制为等列,内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然后有官师小吏,延及庶人,等级分明,而天子加焉,故其尊不可及也。
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
此善谕也。
鼠近于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主乎!
廉耻节礼以治君子,故有赐死而亡戮辱。
是以黥劓之罪不及大夫,以其离主上不远也。
礼不敢齿君之路马,蹴其刍者有罚;
见君之几杖则起,遭君之乘车则下,入正门则趋;
君之宠臣虽或有过,刑戮之罪不加其身者,尊君之故也。
此所以为主上豫远不敬也,所以体貌大臣而厉其节也。
今自王侯三公之贵,皆天子之所改容而礼之也,古天子之所谓伯父、伯舅也,而令与众庶同黥劓髡刖笞傌弃市之法,然则堂不亡陛乎?
被戮辱者不泰迫乎?
廉耻不行,大臣无乃握重权,大官而有徒隶亡耻之心乎?
夫望夷之事,二世见当以重法者,投鼠而不忌器之习也。
臣闻之,履虽鲜不加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
夫尝已在贵宠之位,天子改容而体貌之矣,吏民尝俯伏以敬畏之矣,今而有过,帝令废之可也,退之可也,赐之死可也,灭之可也;
若夫束缚之,系緤之,输之司寇,编之徒官司寇小吏詈骂而榜笞之,殆非所以令众庶见也。
夫卑贱者习知尊贵者之一旦吾亦乃可以加此也,非所以习天下也,非尊尊贵贵之化也。
夫天子之所尝敬,众庶之所尝宠,死而死耳,贱人安宜得如此而顿辱之哉!
豫让事中行之君,智伯伐而灭之,移事智伯。
及赵灭智伯,豫让衅面吞炭,必报襄子,五起而不中。
人问豫子,豫子曰:「中行众人畜我,我故众人事之;
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雠,行若狗彘,已而抗节致忠,行出乎列士,人主使然也。
故主上遇其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
如遇官徒,彼自为也。
顽顿亡耻,奊诟亡节,廉耻不立,且不自好苟若而可,故见利则逝,见便则夺。
主上有败,则因而挻之矣;
主上有患,则吾苟免而已,立而观之耳;
有便吾身者,则欺卖而利之耳。
主将何便于此?
群下至众,而主上至少也,所托财器职业者粹于群下也。
俱亡耻,俱苟安,则主上最病。
故古者礼不及庶人,刑不至大夫,所以厉宠臣之节也。
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不廉,曰「簠簋不饰」;
坐污秽淫乱男女无别者,不曰污秽,曰「帷薄不修」;
罢软不胜任者,不谓罢软,曰「下官不职」。
故贵大臣定有其罪矣,犹未斥然正以呼之也,尚迁就而为之讳也。
故其在大谴大何之域者,闻谴何则白冠牦缨,盘水加剑,造请室而请罪耳,上不执缚系引而行也。
其有中罪者,闻命而自弛,上不使人颈盭而加也。
其有大罪者,闻命则北面再拜,跪而自裁,上不使捽抑而刑之也,曰:「子大夫自有过耳!
吾遇子有礼矣」。
遇之有礼,故群臣自喜,婴以廉耻,故人矜节行。
上设廉耻,礼义以遇其臣,而臣不以节行报其上者,则非人类也。
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上之化也,故父兄之臣诚死宗庙,法度之臣诚死社稷,辅翼之臣诚死君上,守圄扡敌之臣诚死城郭封疆。
故曰圣人有金城者,比物此志也。
彼且为我死,故吾得与之俱生;
彼且为我亡,故吾得与之俱存;
夫将为我危,故吾得与之皆安。
顾行而忘利,守节而仗义,故可以托不御之权,可以寄六尺之孤。
此厉廉耻行礼谊之所致也,主上何丧焉!
此之不为,而顾彼之久行,故曰可为长太息者此也(《汉书·贾谊传》:是时匈奴强侵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云云。)
上书理太子 西汉 · 令狐茂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九
臣闻父者犹天,母者犹地,子犹万物也。
天平地安,阴阳和调,物乃茂成;
父慈母爱,室家得中(《汉书》误作「之中」,从《汉纪》改。),子乃孝顺。
阴阳不和则万物夭伤,父子不和则室家丧亡。
故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虽有,吾岂得而食诸!
昔者虞舜,孝之至也,而不中于瞽叟;
孝己被谤,伯奇放流,骨肉至亲,父子相疑。
何者?
积毁之所生也。
由是观之,子无不孝,而父有不察。
皇太子为汉适嗣,承万世之业,体祖宗之重,亲则皇帝之宗子也。
江充,布衣之人,闾阎之隶臣耳,陛下显而用之,衔至尊之命以迫蹴皇太子,造饰奸诈,群邪错谬,是以亲戚之路鬲塞而不通。
太子进则不得上见,退则困于乱臣,独冤结而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杀,恐惧逋逃,子盗父兵以救难自免耳,臣窃以为无邪心。
《诗》云:「营营青蝇,止于樊;
恺悌君子,无信谗言;
谗言罔极,交乱四国」。
往者江充谗杀赵太子,天下莫不闻,其罪固宜(《汉纪》作固宜诛戮。)
陛下不省察,深过太子,发盛怒,举大兵而求之,三公自将,智者不敢言,辩士不敢说,臣窃痛之。
臣闻子胥尽忠而忘其号,比干尽仁而遗其身,忠臣竭诚不顾鈇钺之诛,以陈其愚,志在匡君安社稷也。
《诗》云:「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唯陛下宽心慰意,少察所亲,毋患太子之非,亟罢甲兵。
无令太子久亡,臣不胜惓惓,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阙下(《汉书·武五子传》:征和二年太子兵败,亡,不得,上怒甚。壶关三老茂上书云云。书奏,天子感悟。师古曰:「荀悦《汉纪》云令狐茂。案今本《汉纪》但作壶关三老上书,并无「」字,师古所据,乃古本也。又案《续汉郡国志》五上党长子县注补引《上党记》曰:「令狐征君隐城东山中」,即壶关三老令,上书讼戾太子者也。)
冯衍 东汉 · 田邑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三
仆虽驽怯,亦欲为人者也,岂苟贪生而畏死哉!
曲戟在颈,不易其心,诚仆志也。
间者老母诸弟见执于军,而邑安然不顾者,岂非重其节乎?
若使人居天地,寿如金石,要长生而避死可也。
今百龄之期,未有能至,老壮之间,相去几何?
诚使故朝尚在,忠义可立,虽老亲受戮,妻儿横分,邑之愿也。
间者上党黠贼,大众围城,义兵两辈,入据井陉
邑亲溃敌国,拒击宗正,自试智勇,非不能当。
诚知故朝为兵所害,新帝司徒已定三辅,陇西、北地从风响应。
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天下存亡,诚云命也。
邑虽没身,能如命何!
夫人道这本,有恩有义,义有所宜,恩有所施。
君臣大义,母子至恩。
今故主已亡,义其谁为;
老母拘执,恩所当留。
而厉以贪权,诱以策马,抑其利心,必其不顾,何其愚乎!
邑年三十,历位卿士,性少嗜欲,情厌事为。
况今位尊身危,财多命殆,鄙人知之,何疑君子?
君长、敬通,揭节垂组,自相署立。
仲由使门人为臣,而孔子讥其欺天。
君长据位两州,加以一郡,而河东畔国,兵不入彘,上党见围,不窥太谷,宗正临境,莫之能援兵威屈辱,国权日损,三王背畔,赤眉害主,未见兼行倍道之赴。
墨翟累茧救宋,申包胥重胝存楚,卫女驰归唁兄之志。
主亡一岁,莫知定所,虚冀妄言,苟肆鄙塞。
未能事生,安能事死?
未知为臣,焉知为主?
岂厌为臣子,思为君父乎!
欲摇泰山而荡北海,事败身危,要思邑言(《后汉书·传》)
鲍永 东汉 · 田邑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三
愚闻太夫不释故而改图,哲士不徼幸而出危。
君长故主败不能死,新帝立不肯降,拥众而据壁,欲袭六国之从。
与邑同事一朝,内为刎颈之盟,兴兵背畔,攻取涅城。
君长之国,坏父母之乡,首难结怨,轻弄凶器。
人心难知,何意君长当为此计。
昔者韩信将兵,无敌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见,威执项羽,名出高帝,不知天时,就烹于汉。
知伯分国,既有三晋,欲大无已,身死地分,头为饮器。
君长衔命出征,拥带徒士,上党厄不能救,河东畔不能取,朝有颠沛之忧,国有分崩之祸,上无仇牧之节,下无不占之志。
天之所坏,人不能支。
君长将兵不与韩信同日而论,威行得众不及智伯万分之半,不见天时,不知厌足。
欲明人臣之义,当先知故主之未然;
欲贪天下之利,宜及新主之未为。
今故主已败,新主既成,四海为罗网,天下为敌人,举足遇害,动摇触患,履深渊之薄冰不为啼,涉千钧之发机不知惧,何如其知也?
绝鲍氏之姓,废子都之业,诵尧之言服桀之行,悲夫命也!
舒内行邪孽,不遵孝友,疏其父族,外附妻党,已收三族,将行其法。
能逃不自诣者舒也,能夷保险示者予也(《后汉·冯衍传》注引《东观记》)
金乡侯成建宁二年四月二日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百一
君讳字伯盛山阳防东人也。
其先出自豳岐,周文之后,封于郑。
共仲赐氏曰侯,厥胤宣多,以功佐国,要盟齐、鲁嘉会自邡,因以为家焉。
汉之兴也。
侯公纳荚,济大上皇于鸿沟之厄,谥曰安国君
曾孙酺封明统侯
光武中兴,说孙霸临淮大守,拥兵从光武平定天下,转拜执法右剌奸、五威司命大司徒公,封于陵侯,枝叶繁茂,或家河洧,或邑山济。
君则上党大守之弟,幼履慈孝之德,长执忠謇之操。
治《春秋经》,博综书传,以典藉教授,滋滋履真。
安贫乐道,忽于时荣。
敬上接下,温故知新。
翘节建志,冠于君伦。
孝友内著,仁义外宣。
郡请署主簿督邮五官掾功曹,守金乡长,即家假印绶。
君介心如石,不易其志。
刺史嘉其高名,辟部东平泰山治中从事
君睿精谦虚,委蛇衡门,以礼盘桓,名德可尊。
行显身隐,县与养神。
圣人制命,曰仁常存。
今胡不然,丧此国伟。
君年八十一,建宁二年岁在已酉四月二日癸酉遭疾而卒,呜呼哀哉。
于是遐迩(士)仁,祁祁来庭,集会如云,号哭发哀,泣涕泛兰。
将去白日,归彼玄阴,同盟必至,缟素填街。
存有显名,终有遗勋,魂如有灵,嘉斯宠荣。
于是儒林众俊,惟想形景,乃树立铭石,以扬淑美。
其辞曰:
于穆君德,姿履正平。
乾皇所挺,应符如生。
耽艺乐术,恬忽世荣。
虚位礼请,介然不倾。
寿非南山,不俟河清
梁木圯颓,鸿仪催零。
昆嗣切剥,哀恸感情。
乃铭乃勒,亿载永宁。
夫人以延熹七年岁在甲辰十一月三日庚午遭疾终(《隶释》八)
武都太守耿勋碑熹平三年四月二十日王戌)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百二
武都太守右扶风茂陵耿君,讳勋字伯玮
其先本自钜鹿,世有令名,为汉建功,俾侯三国,卿守将帅爵位相承,以迄于君。
君敦诗说礼,家仍典军,厌难和戎,武虑慷慨,以得奉贡上计,廷陈惠康安遏之谋。
上纳其谟,拜郎上党府丞掌令,考绩有成,符荚乃胙。
熹平二年三月六日癸酉郎官奉宣诏书,哀闵垂恩,猛不残义,宽不宥奸,熹不纵慝,威不戮仁,赏恭罚否,异□奥流。
其于统系,宠存赠亡,笃之至也。
岁在癸丑,厥运淫雨,伤害稼穑,率土普议,开仓振澹,身冒炎赫火星之热,至属县巡行穷匮,陟降山谷,经营拔涉,草止露宿,扶治养餐千有馀人。
出奉钱两□□振衣赐给贫乏,发荒田耕种,赋与寡独王佳小男杨孝等三百馀户,减省贪吏二百八十人。
劝勉趋时,百姓乐叶,老者得终其寿,幼者得以全育,甘棠之爱,不是过矣。
又开故道铜官铸作钱器,兴利无极,外羌且居等,怖威悔恶,重译乞降。
修治狭道,分子效力,复大小民,得众兆出欢心,可谓仰之若明神者已。
夫美政不纪,人无述焉。
国人命叹,刊勒斯石,表示无穷。
其辞曰:
泰华惟岳,神曜吐精。
育兹令德,既哲且明。
实谓耿君,天胙显荣。
司牧莅政,布化惟成。
柔嘉惟则,穆如风清。
勤恤民隐,拯厄扶倾。
匪皇启处,东抚西征。
赤子遗慈,以活以生。
山灵挺宝,匈灾乃平。
恺悌父母,民赖以宁。
熹平三年四月二十日壬戌,西部道桥掾下辨李□造(碑拓本文,《隶续》十一)
无极山碑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百四
光和四年□月单卯朔廿二日壬子,太常臣耽丞敏顿首上尚书
谨案文书,男子常山盖高上党范迁诣□□□为元氏三公(缺一字)本初元年二月癸酉光和二年二月戊子诏书,出其县钱,给四时祠具。
去年五月常山相巡,遣吏王勋三□弘褒诣三公山请雨,山神即使高传言,令勋褒归□雨可得。
三公即与龙灵山无极山、共兴云交雨。
国相元氏令王翊各白芊塞神山,复使高与远及县吏和下令俱诣大常,为无极山神索法食,比三公山
臣疑高迁言不实,辄移本国□,今常山相书言,部督邮书掾成熹参讯实,问熹县令翊各言无极山与天地俱生,从上至体,可三里所,立石为体,二丈五尺所,政南□上□青下黄白色,前政平可布两大席,山周币廿馀,在西南卅里,县界有名山,其三公封龙灵山皆得法食。
长吏祈福,吏民祷告,如言有验,乞合无极山比三公封龙灵山,祠□七牲出用王家钱。
小费蒙大福,尊神以圭璧为信。
臣愚以为如巡言,为民来福,以祠祀为本。
少府给圭璧,本市祠具,如癸酉戊子诏书故事报。
臣耽愚戆,顿首顿首上尚书
制曰可。
大尚承书从事,上□月十七日丁丑,尚书令忠雒积阳宫。
光和四年八月辛酉朔十七日丁丑尚书令忠下。
光和四年八月辛酉朔十七日丁丑,大常耽丞敏下常山相□从事下承□用者如诏书。
书到言,革在礼典,国有名山,能异材用,兴云出雨,为民来福除央则祀。
元氏县有先昌三公封灵山,已得法食,而独未。
光和四年二月,所子大男盖高上党奏记大常。
大常下郡国相南阳冯府君,咨之前志,□问耆叟,佥以为实神且明,每国县水旱,及民疾病,祷祈辄应时有报,又有终南之敦物,屯岱崇之,及杨越之杶□条荡焉,材用于是乎出,官民于是乎给。
在礼秩祀有功必报,今时无极山应法食,诚其宜耳。
于是言大常,奏可。
其年八月丁丑,诏书听其九月更造神庙,恢拓祠宫,置吏牺牲从制。
月醮时祠,礼与三山同,乃立碑铭德,颂山之神焉。
其辞曰:
岩岩无极,厥体巍巍。
嵩□万常,尧□□梯。
浚谷千仞,窈窕曲隈。
茂林葱青,仓气蔚伊。
□□□则碍,嵬□山阶山淮。
遥望俨然,即就有威。
触石肤寸,兴云祁祁。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百谷用成,家有其资。
祷禳请祈,应速不迟。
鸟兽草木,番茂隆□□□□猥,神为之哀。
钦案礼典,咨古遗则。
功加于民,官报其德。
今备七牲,圭璧法食。
改馆兴庙,恢拓宇室。
增益吏役,恭君下职。
月醮时祀,肃祇齐壶。
□必傅硕,酒必嘉。
粢盛馨香,如礼不失。
原君歆享,降福孔(缺。)官民祷祈,佥□密勿。
有以禳解,报应可必。
□□法食,将祐我君。
高□众多子孙,君其遣庆,副称原云云(《隶释》三)
上疏谏废皇太子 东汉 · 张皓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九
昔贼臣江充,造构谗逆,至令戾园兴兵,终及祸难。
壶关三老一言,上乃觉悟,虽追前失,悔之何逮!
皇太子春秋方始十岁,未见保傅九德之义,宜简贤辅,就成圣质(《后汉·张皓传》:「安帝废皇太子济阴王桓焉、来历廷争之,不能得。退而上疏书。奏不省。」)
上书请准古王畿制 东汉 · 孔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三
臣闻先王分九圻以远及近,《春秋》内诸夏而外夷狄。
《诗》云:「封畿千里,惟民所止」。
故曰天子之居,必以众大言之。
周室既衰,六国力征授赂,割裂诸夏,镐京之制,商邑之度,历载弥久,遂以暗昧。
秦兼天下,政不遵旧,革划五等,扫灭侯甸,筑城万里,滨海立门,欲以六合为一区,五服为一家。
关卫不要,遂使陈、项作难,家庭临海,击柝不救。
圣汉因循,未之匡改,犹依古法。
颍川南阳陈留上党三海近郡,不封爵诸侯。
臣愚以为千里国内,可略从《周官》六乡、六遂之文,分比北郡,皆令属司隶校尉,以正王赋,以崇帝室。
役自近以宽远,繇华贡献,外薄四海,揆文奋武,略有典书袁宏《后汉纪》》三十九,「建安九年九月大中大夫孔融上书」云云。)
明罚令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
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有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介子推
子胥沈江,吴人未有绝水之事,至于独为寒食,岂不悖乎!
且北方冱寒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
令到,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长半岁刑,主使百日刑,令长夺一月(《艺文类聚》四,《御览》二十八,又三十,又八百六十八)
汉官仪上 其八十一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虎贲中郎将,古官也。
《书》称武王伐纣,戎车三百两,虎贲八百人,擒于牧之野。
言其猛怒如虎之奔赴也。
孝武建元三年初置期门(案:《顺帝纪》注引有「孝武」以下十字,《北堂书钞》引作「孝武皇帝初置期门」)平帝元始元年更名虎贲(案:《白帖》七十五引「更名虎贲中郎将」)
古有勇者孟贲,改奔为
中郎将冠两鹖尾(案:《太平御览·服章部》引「冠」下有「插」字)
鹖,鸷鸟中之果劲者也。
每所攫撮,应爪摧碎,斗不死不止(案《北堂书钞·引有「斗下」五字》)
鹖尾,上党所贡也(《后汉书·顺帝纪》注,《北堂书钞·设官部》,《初学记·服食部》,《太平御览·职官部》、《服章部》)
汉官仪下 其五十八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五
明帝临观,见洛阳车骑,意河南尹
及至而非。
尤其太盛,敕去轩绥。
偃师长治有能名,以事诣台,因取赐之,下县遂以为故事(《通典·职官》,《太平御览·职官部》)
风俗通义佚文卷:氏姓下 其十八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
露氏。汉有上党郡露平(《广韵》十一《暮》,《通志·氏族略》)
撰上仲长统昌言表 曹魏 · 缪袭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八
统字公理,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
年二十馀,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者多异之。
并州刺史高干,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焉。
统过善待遇之,访以世事。
统谓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
雅自多,不纳统言。
统去之,无几而败。
并冀之士,以是识统,大司农常林与统共在上党,为臣道统性倜傥,敢直言,不矜小节,每列郡命召,辄称疾不就。
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
汉帝在许,尚书令荀彧领典枢机,好士爱奇,闻统名,启召以为尚书郎
后参太祖军事,还复为郎。
延康元年卒,时年四十余。
统每论说古今世俗行事,发愤叹息,辄以为论,名曰《昌言》,凡三十四篇(《魏志·刘劭传》注。案:《后汉书·仲长统传》云:东海缪袭,常称统才章,足继西京董、贾、刘、扬,当亦表中语。)
悯怀太子哀策元康元年 晋 · 晋惠帝
 出处:全晋文卷七
皇帝临轩,使洗马刘务告于皇太子之殡曰:咨尔
幼禀英挺,芬馨诞茂。
既表髫龀,高明逸秀。
昔尔圣祖,嘉尔淑美。
显诏仍崇,名振同轨。
是用建尔储副,永统皇基。
如何凶戾潜构,祸害如兹!
哀感和气,痛贯四时。
呜呼哀哉!
尔之降废,实我不明。
牝乱沈灾,衅结祸成。
尔之逝矣,谁百其形?
昔之申生,含枉莫讼。
今尔之负,抱冤于东。
悠悠有识,孰不哀恸!
壶关干主,千秋悟己。
异世同规,古今一理。
皇孙启建,降祚尔子。
虽悴前终,庶荣后始。
窀穸既营,将宁尔神。
华髦电逝,戎车雷震。
芒芒羽盖,翼翼缙绅。
同悲等痛,孰不酸辛!
庶光来叶,永世不泯(《晋书·悯怀太子传》)
并州刺史壶关上表 西晋 · 刘琨
 出处:全晋文
臣以顽蔽,志望有限,因缘际会,遂忝过任。
九月末得发,道险山峻,胡寇塞路,辄以少击众,冒险而进,顿伏艰危,辛苦备尝,即日达壶口关。
臣自涉州疆,目睹困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携老扶弱,不绝于路。
及其在昔,鬻卖妻子,生相捐弃,死亡委危,白骨横野,哀呼之声,感伤和气。
群胡数万,周匝四山,动足遇掠,开目睹寇。
唯有壶关,可得告采。
而此二道,九州之险,数人当路,则百夫不敢进,公私往反,没丧者多。
婴守穷城,不得薪采,耕牛既尽,又乏田器。
以臣愚短,当此至难,忧如循环,不遑寝食。
臣伏思此州虽云边朔,实迩皇畿,南通河内,东连司冀,北捍殊俗,西御强虏,是劲弓良马勇士精锐之所出也。
当须委输,乃全其命。
今上尚书,请此州谷五百万斛,绢五百万匹,绵五百万斤。
愿陛下时出臣表,速见听处(《晋书·刘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