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滦京杂咏一百八首 其二十一 元 · 杨允孚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南国乡音渐渐稀,朔风吹雪上征衣。
边鸿飞过桓州去,更向穷阴何处归。
唐论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净德集》卷一六
隋唐之际,天厌乱久矣。
高祖始受命经营创造,天下略平。
太宗宏谋远算,以底大定。
高宗昏庸,权移武周中宗继之,韦氏夺柄,唐之基绪,绝而后续。
此二者皆起于女子之祸,而不生于天下之变,岂待拟议而后明乎?
然自天宝至天祐,始终几二百年,变故数起而遂及于亡者,何也?
迹其衰丧之端,盖有四焉。
一曰方镇,二曰四夷,三曰奸臣,四曰宦者
四患之生,则又有所从矣。
方镇之患,生于倚之过重而养至彊大;
四夷之患,生于茍其为用而不复禁制;
奸臣之患,生于听任之惑;
宦者之患,生于危难而赖其功。
其生虽异,而其迹相表里。
内有以召,则外有以应。
惟其明君忠臣,或禦于外,以定内之势;
或制于内,以成外之功。
是以乱而复治,危而复安。
及其内外之患并起共攻,而上下无以制禦,则天下崩解而不可支,此唐亡之明验也。
藩镇诸帅,分列四方,大者千里,少者数郡,建幢授钺,犬牙错峙。
沿边皆置节度府,范阳、朔方兵至十万,威武相高,暴戾相胜。
一旦窥伺国衅,卷甲而前,则中原丘墟,天子播越。
乱根逆萌,既无以制,然后加之王爵,以安其意,赐之金券,许其自新,姑息继世,幸于无事,此倚之过重而养至彊大也。
肃宗之初,志在恢复,西戎尝引军赴难,收复二京,亦赖其力。
代宗时寇孽未殄,又尝率众讨逆,既与之和亲,又待以殊礼。
西戎之性,暴而无厌,及大历之际,吐蕃侵掠,屡至近辅,卒犯京师,此茍其为用而不复禁制也。
明皇之于国忠、林甫,代宗之于王缙、元载,德宗之于赵赞、卢杞,此听任之惑。
辅国、元振始建宝应定策之议,而宦官张盛,此危难而赖其功也。
国忠、林甫既专政,乃有天宝之乱;
、载、辅国、元振既用事,乃有大历之寇;
赵赞、卢杞既擅命,乃有奉天之危;
此内召而应也。
然天宝之乱,则子仪、光弼能靖大难,再造王业,而天下不遂坏;
大历之寇,则又为子仪荡平,而中原不遂失;
奉天之危,则浑瑊、李晟竭其忠力,以清妖祲,而王室不遂亡:此之谓禦于外以定内之势。
德宗之季,以延赏之怨罢李晟,以延龄之谋废陆贽,始置护军中尉中护军,以兵授阉尹
当此时,奸臣宦者之势可畏矣。
宪宗愤威令之不振,勇于拨乱,诛刘辟,执李锜,讨王承宗而不疑。
一用裴度,则淮西之孽扫去,逆藩叛将,蓄锐丧气而思效顺。
穆宗之时崔植、杜元颖不知兵,朱克融之乱,复弃河朔元稹与魏宏简交害国政。
至于文宗,则守澄有勋,宗闵为相,甘露之败,京师喋血。
当此时,奸臣宦者之势又可畏矣。
武宗以雄谋勇断抗举国势,一用李德裕而诛陈行泰,破回纥,讨刘稹,皆有成绩,而寇孽不敢肆其暴:此之谓制于内以成外之功。
僖、昭之际,主德既昏,令孜、复恭擅执威柄,卢携、张浚辈为之辅翼,既有沙陀之侵暴,又有朱温之吞噬,则天下之势固去矣。
呜呼,唐三百年而治乱循环如此,为万世之策者,安得不远监而深虑哉!
刘餗 北宋 · 张唐英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一、《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二
知几之子著《六说》,其叙《诗》、《书》、《礼》《、乐》、《春秋》、《周易》之意,舍其短,取其长,其间十有五六。
然其说云:「帝王既殁,王者每五百岁乃更姓,武、周文,当其会也。
周五百岁,而王者不作,仲尼生焉,仲尼无位,其道见之文字。
今去此时,𦕈出千载,五百之数,何其旷欤」!
次言其「累世种文德」云云,而己作《六说》之意。
之言,谓孔子之后千馀岁而无其人,谓己可以当之,乃作《六说》。
噫,是力苍蝇而慕冲天之举,策跛鳖而追飞兔之轨,盖不量己之甚也!
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易》道,修《春秋》,非衒其文辞以誇后世矣,皆以示万古之教。
乃自《孔氏》章至《考乱》,凡八十九章,皆取汉史诏书及群臣奏议,撰其名目,以拟《尚书》;
又取《房中歌》至《后庭斗百草》、《临春乐》、《小年子》之类,凡一百四十二篇,以拟《雅》章,此前代周公之《勺》、吉甫之《雅》。
又取《巴渝歌》、《白头吟》、《折杨柳》至《谈容娘》,以比前代《国风》之流。
孔子之书,断自唐虞,终于《秦誓》;
《诗》始《关雎》,终于《商颂》,皆有所蕴,以垂世立教。
不知之书始于《孔子》,终于《考乱》;
诗始于《房中》,终于《谈容娘》,何所取哉?
苟以《孔氏》比《尧典》,则孔子无位,不可比尧也;
若以《考乱》比《秦誓》,则蜀刘备之事,不可比穆公也。
若以《房中乐》比《关雎》,则彼非类周、召二公圣贤之事也;
以《谈容娘》比《商颂》,则彼非祭祀所歌之曲也。
不知之意,何所法而为之哉?
扬雄以亚圣之才,著《太玄》、《法言》,而班固尚比吴、楚僭号;
之学曾未及扬雄十之一,而自专其能,以孔子之后千载而无人,己可以当之,而妄为著述,其罪又过于其父尔。
所谓惑而乘駻马,狂而操干将者乎,盖不知其狂惑尔!
塞上曲八首 其五 独石 明 · 董谷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槜李诗系卷十一
桓州西去驿荒凉,李信屯边草不芳。
白发老兵知故事,细将沿革说昭皇
太史丞许芝上符命事议 曹魏 · 晋宣帝
 出处:全晋文卷一
督军御史中丞司马懿、侍御史郑浑、羊秘、鲍勋、武周等言:「令如左。
伏读太史丞许芝上符命事,臣等闻有唐世衰,天命在虞,虞氏世衰,天命在夏;
然则天地之灵,历数之运,去就之符,惟德所在。
孔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今汉室衰,自安、和、冲、质以来,国统屡绝,桓、灵荒淫,禄去公室,此乃天命去就,非一朝一夕,其所由来久矣。
殿下践阼,至德广被,格于上下,天人感应,符瑞并臻,考之旧史,未有若今日之盛。
夫大人者,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时已至而犹谦让者,舜禹所不为也。
故生民蒙救济之惠,群类受育长之施,今八方颙颙,大小注望,皇天乃眷,神人同谋,十分而九以委质,义过周文,所谓过恭也。
臣妾上下,伏所不安(《魏志·文帝纪》注引《献帝传》)」。
蒋香泾之官马邑二首 其一 丙申 清 · 翁方纲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十三
桃花水涨绿潺潺,西去桑乾野渡湾。
为订北齐东魏史,正居右玉左云閒。
课耕土厚川原阔,锁印民淳讼牒闲。
傥觅遗碑披草棘,不徒佳句寄关山
有感 元末明初 · 张以宁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马首桓州懿州,朔风秋冷黑貂
可怜吹得头如雪,更上安南万里舟。
费尚书 南宋 · 度正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六五、《性善堂稿》卷七
四月十七日,具位度正谨再拜上书尚书给事侍读史执事闻天下之所甚尊,而重者莫如师,而其所可信者莫如门人弟子。
师焉者道之所在,而门人弟子者,所以承斯道而传之者也。
夫子负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以立于世,天下从而师之者凡三千人,颜子之礼乐、曾子之一贯固已许之不疑矣。
自馀仲弓、子路之徒,或可使南面,或可使为宰,或可使与宾客言,一善之可称,一能之可录,盖门目而品题之无遗也。
夫子一日得政于鲁,它未有所取,而公西赤使齐,原思为之宰。
使夫子得政于天下而复文、武、周公之盛,则所谓三千子者,愚知其必有以处之也。
孟子受业子思,从者数百人,其高弟弟子乐克、公孙丑之徒尤其所深许者也。
正子用于鲁,孟子喜而不寐,而正子亦汲汲然惟其师之称。
正子非私于其师也,其意若曰,使吾之师而行其道于天下,所谓数百人者庶几皆有行焉耳。
逮汉之兴,费直传《易》,伏生传《书》,申公传《诗》,戴德传《礼》,董仲舒传《春秋》,皆自孔氏,而孔子之书赖之以存。
史氏从而系之,曰官卿相者几人,官列卿者几人,官郡邑者又几人,所以叹其徒之盛而美其师道之不替也。
下而迄于唐,其所以扶持斯道而振起之者莫如韩、柳。
昌黎先生雅以师道自任,故其成就者尤为俊伟,而河东先生凡所指教者亦皆有闻于世。
故唐之文物所以光明硕大,驾两汉而追三代者,皆两先生涵养作成之力而推挽之功也。
伏惟尚书得孔孟之传于千载之下,表里道德,践履纯固。
自为布衣,发言立论深极乎《诗》、《书》之奥,天下学者翕然师尊之。
簪履升朝,天子置之经筵,访以学问,非天民之先觉而何!
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得其门而升堂入室者何限?
固不肖,固不足以测知万一,重念尚书分教遂宁,尝获执经座下,亲道德之容,听大之论,不为不久。
不肖之资固不足以有立,然至于循其师之说,笃信力行,终其身而不畔者,亦或自许其庶几焉。
今者夫子当路于朝,渊、骞环列也不远千里,一趋函丈,附于由、求之下,以自献其不肖之身,或可使南面,或可使为之宰,或可使与宾客言,惟夫子所以命。
使天下后世称之,曰尚书之门至某官者几人,至某官者几人,而同其善于天下,且使汉唐大儒不独专美于前,夫岂惟小人之幸,师门之幸也。
传曰,颜渊、孔子更相称誉,不为比周,执事尚何疑!
狂斐若干篇具之别卷,尚书其加察。
不宣。
书玄石先生行状后 清 · 申暻
 出处:直庵集卷之一
道东文运昌,潘南间气毓。
六七先正后(六七先正。指圃隐,寒暄,静庵退溪谷,沙溪,尤庵而言。),复睹真儒出。
恭惟我玄翁,展也所立卓。
清明好资禀,纯笃务正学。
集义以外方,居敬以内直。
明诚以进德,博约以修业。
沉潜乎仁义,从容乎礼法。
崇卑各有所,分明看本末。
工夫鸟两翼,规模车双毂。
俛焉日孳孳,力久见真积。
浸灌者洒落,辛苦者快活。
严厉者和平,矜持者纯熟。
恢恢门路广,井井节目密。
左右逢其原,体用总包括。
造诣地位高,难容蠡测述。
祖述于洙泗,宪章于闽洛。
陶山暨石潭,钻仰善私淑。
并世值尤翁,就正仍的确。
经传勤玩绎,理义纷昭晢。
著书而立言,前圣得羽翼。
明理而淑人,后学获启发。
四子有读记,麟经有补缺。
二书有要解,六礼有疑辑。
圣贤有遗模,治平有稽录先生著书。有数十种百馀卷。而此其最重者。故馀不尽举。)
文献关继开,天人补遗阙。
试看富纂述,方知具制作厚斋尝曰。先师文章。实有制礼作乐之具。)
尤翁有盛奖,学识我不及(尤翁尝语厚斋。以玄石学识加于吾辈一等。)
载道文在兹,俟百庶无惑。
蕴之为德行,推之为事业。
居家伦理正,在邦令闻达。
圣主急大贤,弘畀行道责。
正色立治朝,国人皆矜式。
剀切勤俭劄,炳烺修攘策。
尤翁岂专美,先生同轨辙先生之入朝也。以尤翁为主人。以大义为命脉。而告君文字。多所商议为之者。)
万言十二条,当世真药石。
格王正事志,至论同伊说
勋籍论追录,利源思先塞先生癸亥。论追录之不可。盖窃比于静庵己卯故事。)
曲突宜徙薪,宠倖施裁抑先生戊辰。袖劄论后宫事及东平君杭事。重被严旨。尤翁大加钦叹。至于上章伸救。)
负国邪说徒,明言极痛斥(邪说徒。即南九万,尹趾完,柳尚运崔锡鼎之类。)
主张名义植,诛锄乱逆殛先生以坤位之复。为前古所无之盛德大庆九万等欲为张氏。别立名号。先生极力排之。又请正黯,希载等谋害国母之罪。劄请筵奏。靡不用极。)
纲法得不坠,将非先生孰。
严责背师人先生前后与尹拯书。极论师席不容背贰之义。有数十书。及尹终至背师。则先生谓其有犯分凌节。有伤名教之罪。不可复以朋友处之。),快绝毁圣贼(毁圣贼。即尹镌。)
论议尽峻整,功烈尽炜烨。
先生与尤翁,志同而道合。
事为语默间,虽有小出入。
不可以此故,有妨其大德(小出入。指庙议裁省金论等事。大德。指尊周统卫朱道。明正学辟异端及礼论国是等事。)
扶怀而抑尼,先生讵不力芝村以为先生于怀尼是非。初头若两非之。然怀轻而尼重。中间是怀而非尼。晚节尤扶怀而抑尼。又以为先生大尹之失身江都。宗主黑水两款。自谓吾见本与尤翁同。则可谓洞然。于小尹背师一款。声罪又无未尽云。)
褒忠而讨逆,先生无不足(丹岩尝谓玄石甲戌处置。更无遗憾。)
何以明其然,事实具文籍。
呜呼海上诀,珍重世道托(尤翁尝语子孙曰。玄石自是吾党君子。乃余相信之朋友。及入耽罗。贻先生书告诀。托以后来世道之责。)
逮至楚山祸,素带三月先生闻尤翁讣。痛哭曰。尤翁出以大义。死于士祸。攻之者当为小人。遂引谷服退溪例服之。以寓文丧之恸。)
尤翁先生知,先生尤翁服。
两门相须殷,两门相期屹。
真可金石透,真可鬼神泣。
交际如是重,事契如是笃。
万代同瞻仰,宁复有间隔。
云胡今后生,此义全不识。
或有诬贤语先生癸亥建极劄。明言逆党如为废母之论者。及奸党如攻斥尤庵者。诛殛废锢。益加堤防。不犯两案。而有才无罪者。谓宜略有疏通而调用。甲戌代撰大诰书。虽以打破朋党为题。而主意归趣。诚惟夫子之举直错枉。朱子之分别忠邪贤否。为法为务。则先生之旨。在于是是非非善善恶恶而已。岂可与向日时辈之假称荡平。而忠逆混用。薰莸同器者。同日而论哉。假称荡平。而忠逆混用。薰莸同器。而谓遵谷及先生道者。是如杨墨之诬引尧舜。章蔡之妄援武周。干先生何事哉。吾党之士所宜辨破其不然。而反或听莹者。不韪之甚也。),或有侮正牍(指沮戏大论者而言。)
或过闾不式,或阅集恣舌先生晚年。大觉尤翁之贤而益致尊尚。以扶尤翁自任。然后晚年以前。凡议尤翁之文字。在先生。皆为已弃之论。故厚斋芝村及暻寔主此义。修正文集。而孙弼傅有所诖误。潜与匪人。尽数出之。不当入而入者。虽略有之。而此只可认以先生已弃之论。不肖后孙坏弄之罪而已。何可以此追咎先生耶。事理较然。)
多见不知量,先生如日月。
余欲家置喙,庶辨诸异说。
谓余言不信,请就遗状质先生行状。厚斋所作。而先生尊尚尤翁。罪状小尹之故。甲戌力主名义。严治乱逆之迹。盖十分详著。)
昨披遗状来,羹墙慕逾切。
遂增慨世怀,略摅胸臆郁。
为谢浮嚣徒,庶休悖谬习。
代州总管府内诏 隋末唐初 · 高祖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
祝网泣辜。彰乎旧典。
赦过宥罪。著自前经。
往者刘武周窃据边陲。拥逼良善。
石岭以北。皆罹其弊。
虽复武周奔窜。寄命蕃夷。
残党馀氛。尚怀旅拒。
致使朔漠犹警。关塞未宁。
屡动干戈。久违声教。
代州总管定襄王大恩。勤绩允著。
安辑边境。讨击未宾。
率其从化。朕君临天下。
义存抚育。念彼彫弊。
若纳诸隍。但朔方黎元。
逆命日久。今虽归附。
仍怀反侧。其代州总管府内石岭以北。
自从武德四年二月二十九日以前。所有愆犯。
罪无轻重。悉从原宥。
可并令安居复业。勿使惊扰。
禅位皇太子 隋末唐初 · 高祖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
乾道统天。
文明于是驭历。
大宝曰位。
宸极所以居尊。
在昔勋华。
不昌厥绪。
揖逊之礼。
旁求历试。
三代以降。
天下为家。
继体承基
裔嗣相袭。
故能孝飨宗庙。
卜世长远。
贻庆后昆。
克隆鼎祚。
朕膺期受命。
握图阐极。
大拯横流。
载宁区夏。
然而昧旦丕显。
日昃坐朝。
驭朽兢怀。
履冰在念。
忧勤庶政。
九载于兹。
今英华巳竭。
耄期倦勤。
久怀物表。
高蹈风云。
释累遗尘。
有同脱屣。
深求閒逸。
用保休和。
皇太子世民
叶祥符
夙彰奇表。
天纵神武
智韫机深。
自云雷缔搆。
霸业伊始。
义旗之举。
首创成规。
京邑克平。
莫非其力。
乃皇极巳建。
天步犹艰。
内发谋猷。
外清氛祲。
英图冠世。
妙算穷神。
伐暴除凶。
无思不服。
薛举西戎之众。
武周引北狄之兵。
猬起蜂飞。
假名窃号。
元戎所指。
折首倾巢。
王世充藉府库之资。
凭山河之固。
信臣精卒。
承閒守险。
建德因之。
同恶相济。
金鼓才震。
一纵两擒。
师不踰时。
戎衣大定。
夷刘闼于赵魏。
覆徐朗于谯兖。
功格穹苍。
德孚宇宙。
雄才宏略。
振古莫俦。
造我大唐
繄其是赖。
既而居中作相。
任隆列辟。
百揆时总。
三阶以平。
地属元良
实维固本。
万邦咸正。
兆庶乐推。
晷纬呈象。
休徵允集。
华夏载伫。
讴颂知归。
今传皇帝位于世民
所司备礼。
以时册授。
公卿百官。
四方岳牧及长吏
下至士民。
宜悉祗奉。
以称朕意。
夫政惟通变。
礼贵从宜。
利在因民。
义存适要。
条章法度。
不便于时者。
随事改易。
勿有疑滞。
汉祖拨乱。
身定大功。
偫臣推奉。
光宅帝位。
而事父资敬。
五日一朝。
备礼尊崇。
号称太上。
朕方游心恬淡。
安神元默。
无为拱揖。
宪章往古。
称谓之仪。
一准汉代
庶宗社之固。
申锡无疆。
天禄之期。
永安勿替。
布告天下。
咸使知闻。
秦王天策上将制621年10月5日 隋末唐初 · 李渊
 出处:全唐文卷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德懋懋官。
功懋懋赏。
经邦盛则。
哲王彝训。
是以华衮龙章。
允洽希世之勋。
玉戚朱干。
实表宗臣之贵。
太尉尚书令雍州武大将军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凉州总管上柱国秦王世民
缔搆之始。
元功夙著。
职兼内外。
文教聿宣。
薛举盗寇秦陇
武周扰乱河汾。
受朕专征。
屡平妖丑。
然而世充僭擅。
伊洛未清。
建德凭陵。
赵魏犹梗。
总戎致讨。
问罪三川。
驭以长算。
凶党窘蹙。
既而漳滨蚁聚。
来渡河津
同恶相求。
志图抗拒。
三军爰整。
一举克定。
戎威远畅。
九围静谧。
鸿勋盛绩。
朝野具瞻。
申锡宠章。
实允佥议。
宜崇徽命。
位高群品。
文物所加。
特超恒数。
建官命职。
因事纪功。
肇锡嘉名。
用标茂实
可授天策上将。
位在王公上。
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
增邑一万户。
通前三万户。
馀官并如故。
加赐金辂一。
衮冕之服。
玉璧一双。
黄金六千斤。
前后鼓吹九部之乐。
班剑四十人。
徙居大安宫诰 隋末唐初 · 高祖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
书云。
知人则哲。
唯帝难之。
易曰。
通其变。
使民不倦。
太伯端委。
周室以隆。
东海就国。
汉基方永。
立权致治。
不其然乎。
朕世袭缁衣。
家传鼎业。
佐魏及周。
勤劳王室。
有隋御历。
地居戚里。
尝以补天在虑。
纳揆为心。
大业道丧。
皇极如燬。
倾维折柱。
天下分离。
涂炭纳隍。
黔黎殆尽。
顾兹九有。
锋镝纵横。
静念持扶。
计无所出。
世民幼怀大度。
性合天道。
韫经纬之奇文。
包汤武之宏略。
深谋秘策。
沃朕拯溺之心。
壮思雄图。
起予救焚之志。
因其感激。
许以经纶。
纠合义师。
投袂而起。
车次于平阳之郊。
剑及于孟津之会。
元戎所指。
冰消雾捲。
曾未浃旬。
廓清京邑
定非常之业。
建不世之功。
三古以来。
未之闻也。
朱旗西指。
则仁杲丧元。
白羽东临。
则世充泥首。
武周如拉朽。
建德拾遗
至若黑闼逋诛。
圆朗小丑。
三捷七擒。
不可胜计。
一人之力。
冠今超古。
暴之遐迩。
岂待昌言。
往以建成嫡长。
冀其养德日就。
不谓匿怨友于。
忌能毁善。
谗言屡发。
殆至铄金。
赖天启朕心。
宗社降福。
密悟凶邪。
指麾歼殄。
朕愧受浸润。
深念元功。
乃敬授帝图。
先天传政。
惧其溢满骄上。
未称三灵之心。
纵欲肆情。
不恤万方之重。
朕故仍居紫极。
处之肃成。
察其复礼。
观其齐政。
露往霜来。
四载于兹矣。
比闻思我王度
克难克艰。
昧旦丕显。
去奢去泰。
朝夕视膳。
蒸蒸之性日严。
昃景忧民。
翼翼之情日慎。
南越骤水。
北狄款关。
四海晏然。
五兵偃戢。
招君璋之众。
只用尺书。
屠师都之城。
无亏寸刃。
公卿辑睦。
远迩乂安。
金鼓绝于疆场。
玉镜悬于亿兆。
尽善尽美。
吾无閒然。
匪天祐之。
孰能至此。
令月吉辰。
风调雨顺。
朕俯观人事。
仰鉴穹旻。
当养性别宫。
使其正位居极。
宜令有司具礼。
务在周备。
朕得脱屣高蹈。
拟迹于轩辕
授历传玺。
爰属于启诵。
大宝既固。
卜年惟永。
付托有所。
何乐如之。
百辟卿士等。
晋阳从我。
同披荆棘。
或秦邸故吏
早预腹心。
并以德举言扬。
进忠显孝。
保乂社稷。
天平地成。
惟当带砺山河
与国休戚。
可悉心辅弼。
无党无偏。
罔或隳哉。
替尔丕绩。
善事元首。
称朕意焉。
决对傅奕废佛僧事表 唐 · 释明槩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四
僧明槩言。闻三皇统天。
五帝御宇。道含宏而远大。
德普覆而平均。敷善教以训民。
布慈心而育物。逮乎中古。
其道弗亏。故汉武钦明。
见善而弗及。显宗睿哲。
体道而弗多。遂能纡屈尊仪。
甘泉礼金人之瑞。翘想梦寐。
德阳降铜像之徵。于是秦景西游。
越流沙而访道。摩腾东入。
葱岭而传真。遂得化渐汉朝
寺兴白马之号。道流晋世。
刹建青龙之名。其间盛写尊仪。
竞崇寺塔。腾慧云于落仞。
涌法水于穷源。驱有识于福林。
登苍生于善地。开阐佛法。
昭化愚矇。故得永平季年。
嘉瑞臻集。庆云流润。
湛露凝甘。泽马腾骧。
神雀翔集。朱英吐合颖之秀。
紫葩生连理之枝。可谓不世之奇徵。
非常之嘉瑞者也。于是西域入侍。
南越归仁。偃革休兵。
销金罢刃。岂不由感圣降灵。
奉戒行善。精诚昭著。
贯达幽明者哉。故书云。
天生神物。以祚圣人。
无德斯隐。有道则见。
著之惇史。可得而详。
惟我大唐。膺期启运。
握机御历。诞命建家。
初起义则道叶百灵。始登图则威加万国。
故世充化及。授首于东都。
建德武周身于北朔
荆吴剋定。秦陇廓清。
方应驾七宝而飞行。导千轮而轻举。
巍巍弗与。荡荡谁名。
功既成焉。事亦毕矣。
加以留心佛法。眷言匡护。
故庄严总持。再兴九级。
沙门释子。更度千人。
像化弥盛于前朝。寺塔更兴于圣世。
方顶戴三宝。宏护四依。
合掌低头。忘帝王之贵。
敛心屈膝。尽至敬之诚。
自庆遭逢。属此嘉运。
方愿息心净刹。毕志元门。
懔厉六时。以酬圣世之德。
翘勤五体。用报罔极之恩。
忽肆狂言。上闻朝听。
轻辞蔑圣。利口谤贤。
出语丑于枭音。发声毒于鸩响。
专欲破灭佛法。毁废众僧。
割断衣粮。减省寺塔。
其故何也。奕曾为道士
恶妒居怀。故毁圣劣凡。
赞愚胜智。以下誇上。
用短加长。违理悖情。
一至于此。但谗言害德。
偏听伤贤。故宋受子罕之言。
囚于墨翟。鲁信季孙之说。
逐于尼邱。二子之贤。
弗能自免。八条之谤。
或累于人。然以主上钦明。
弗容谗慝。纵其三至。
宁致一疑。但浮云在天。
白日有时亏照。游翳拂日。
阳精为之不明。而傅奕浮辞。
迷于视听。情理眩惑。
言语混淆。弗可专听。
岂应偏信。请共决对。
存毁分甘。忝在缁徒。
预参法侣。忽闻诽谤。
宁不深伤。纵回刃刳心。
未以为痛。抽刀斮髓。
讵以为残。谤讟之深。
伤酷甚此。经云。
亡身护法。没命宏道
此其时也。方抽肠沥胆。
报邪逆之仇雠。申表献诚。
雪师父之谤辱。冒昧忤听。
追用惊惶。谨言。
乞亲笔付诸将防托绍兴四年十月 宋 · 赵鼎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九、《忠正德文集》卷三
臣窃见吕祉奏到金人已犯滁州界,窃虑径自桓州直趋江上,即建康一带仓卒惊扰,乘间济渡,别无阻遏。
大兵未集,人心易摇,思患预防,理宜堤备。
今欲备坐今来探报,劄付韩世忠疾速措置,如承、楚大兵并来滁、和窥伺渡江,即仰带领精兵捍禦掩击。
张俊人马已趋苏、常,即浙西可保无虞
兼劄刘光世疾速统领人马前来建康府防托太平州等处。
并劄张俊等疾速差人硬探滁、和敌骑动息,万一江上有警,即仰整龊人马应援建康一带。
缘浙西非骑兵所长,纵使济渡,不能冲突。
唯有建康最为紧要,深恐光世人马未至间遂致侵犯。
臣愚欲望圣慈用臣此意,亲洒宸翰以赐三将,责其备禦,勉以功名,且令宣导陛下问劳将士暴露辛苦之意。
所有三将省劄,见令修写来进入。
李靖颉利可汗露布986年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九、《小畜外集》卷一一、《文翰类选大成》卷一四九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尚书兵部臣闻:周征猃狁,长驱北伐之师;
汉讨匈奴,用绝南牧之患。
帝王之耀武,亦今古之同风。
我国家乘五运以膺图,顺三灵而改卜。
义旗方举,万民喧《桃李》之歌;
神武惟扬,四海绝萑蒲之盗。
建德寻膏于椹锧,世充俄系于俘囚,武周则瓦解以无遗,黑闼乃土崩而自尽。
杜伏威蜂屯江表,束手来降;
徐圆朗鼠窃山东,连颈受戮。
萧铣之冰销岭外,薛举之电扫陇川
民心于是悦随,王业以之大定。
唯兹左衽,滞我休戈。
颉利豺狼其心,腥膻异类,信天地之偏气,为声教之外臣。
前王示含育之恩,历代患羁縻之术。
和之则防如蛇豕,违背欢盟;
攻之则遁若犬羊,疲劳师旅。
高祖以洪基肇创,黔首未安,虑王化之不敷,舍鬼方而弗顾,稔以称臣之礼,加其厚往之仪,提神锋而方俟斩鲸,豢良犬而未遑顾兔。
谋臣为之切齿,壮士为之冲冠。
天威久戢于雷霆,丑族愈滋于蜂虿。
伏惟陛下经纶草昧,扫荡欃枪,出震宫而日丽九天,廓皇道而风行八表。
痛心疾首,长思渭水之侵;
缮甲理兵,待问铁山之罪。
而又侵凌王土,搔动边民,稔恶贯以既盈,奉天诛而无赦。
臣等徂征授钺,仗义平戎,执乎彼曲之辞,乘以我盈之势。
鼓鼙动地,三春掀蛰震之雷;
戈甲连云,千里散龙沙之雪。
阴山而直入,趋马邑以兼程。
康苏密应变知机,先来欸附;
萧皇后离邦去里,再见京师
颉利有此败亡,方来朝谒。
阱中饿虎,暂为掉尾之求;
鞲上饥鹰,终有背人之意。
臣与副将张某等知其犹豫,恐恣猖狂,遂乘无备之时,爰作袭人之计。
赍二旬之路食,拥一万之精兵,火炎而立见燎毛,雷疾而宁容掩耳。
斩俘馘于万级,虏羊马于千群,颉利生擒,义城断首。
尽复恒安之地,永清大漠之尘。
韦鞲毳幕之人,从兹率服;
浴铁衽金之士,将见凯旋。
臣等职忝专征,材非善战,实赖自天之祐,敢言破虏之功?
皇威,不辜阃外之寄;
咸知睿算,自驱堂上之兵。
伫见兴耒耨于沙场,戢干戈于武库。
幢幢夷邸,长倾捧日之心;
寂寂边城,永罢防秋之役。
臣等无任乐圣戴天、抃舞欢呼之至,谨具露布以闻。
谨奏。
杜伏威传赞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小畜外集》卷一○
日之于天也,犹君之于月也。
及其夜,则群星炽焉;
大明生东,群象无敢出。
出则为□,天且谴之,而陨之为石矣。
民之戴君也,其由是欤。
故《书》云「庶民惟星」尔。
君之明也,则耕田凿井,鼓腹于亩陇间,资山泽之利,输黍稷之税,熙熙焉不知帝力
君之昏也,则揭竿脱耒,攘臂于草莽中,聚豺狼之徒,僭王公之号,恟恟焉窃弄神器。
然而识上玄之命,垂没世之名者,盖鲜矣哉!
在昔隋运将终,皇纲自紊,万乘恣江都之幸,六师困辽海之征。
唐公义旗,奄宅京邑
李密僭号,窃据洛仓。
由是世充、建德、黑闼、武周之辈,狐唱枭和,猬芒而来,肉视苍生,幅裂赤县。
改元僭位者,不下数十人,其馀称公侯者,盖不可胜计。
其间蕴兴亡之先见,知历数之所归,委身事君以取富贵,善终垂裕赫乎功名者,杜公一人而已。
始其并海潮之兵,止劳缓颊;
枭破阵之首,易于反掌。
陷宋颢于大泽,辱陈棱为老妪,尽有江东之地,半倾天下之势,一何壮哉!
复能上表于越王,尊帝室也;
听命于太宗,识天时也。
汪华于宣歙,献子通京师,盖其义也。
然后舍百万之师,扶九五之位,预宗正之属籍,居师保之重地,俯仰北面,尽臣子之心,盖其贤也。
且其委雄诞之兵权,知人之谓也;
拒化及于封爵,耻恶之谓也。
虽见累于公祏,岂不也哉!
故天用文皇以雪之,俾夫辅翊之功,与唐共尽,不其伟欤!
吁!
李密而下乱者,殆乎百人,皆暴用强兵,力抗天道,卒至断首领,膏椹锧,千古之后,谓之狂贼。
回望我公,何其辽哉!
《唐史》传公之名在萧铣之下,褒贬之义恐为未然,因赞以旌之。
其辞曰:
噫嘻有隋,其政下衰,中原乱离。
乃有唐德,乱者不息,是曰狂贼。
杜公知变,独有先见,委身北面。
初据江东,为英为雄,如虎啸风。
终归帝里,为臣为子,如鱼得水
唯皇赏酬,贵居王侯,与唐同休。
余寻信史,善恶同贯,是以复赞。
王性之手简(九)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九、《姑溪居士后集》卷一六
不作书咨候已复踰月,日计命途,遂参武周旋之胜,竟为猥琐凭凌,而其势无异拔山,行止非吾所能及,良自喟叹。
公衮暮夜过门,如梦寐间。
青都紫府羽衣玉简之接,所谓得才数十语,亹亹沦肌浃髓,靡不使人心醉。
亦无异宝笈珠囊中所纪,而斗觉烟云蓊蔚而来拥。
老境何堪,殆是一报缘地,鼎然遽有所期遇也。
侵寻所自来,固无功行可资,特吾性之极力挽引,乃兹妙契。
其为感幸,但深未易负荷之愧尔。
以故尤恨杖履回旋,几俎雍容,可与同而辄自窘也。
春物烂发,故都登揽,是时桓、谢风流,沈、杜雅致,参决先后,以奉吟笑。
日来为况当复何似?
或闻朝夕遂还侍下,得是信,罔然几不知所遣。
既而又闻涉秋复来,则收之,犹有后缘之托。
尚冀行李顺途,庶谐一面之慰。
秦中 清 · 李鼎元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历尽奇山到雍州,凤凰声出杜鹃收。
中原霸业归前汉,上古王风属武周
天险难依星北拱,地灵有恨水东流。
潼关四扇堂堂在,为说兴亡欲白头。
戴兵侍荐郎启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翰苑新书》续集卷三○
圜府服劳,已久断钧天之梦;
公车露剡,欲使陪丹地之游。
虽骨凡无仙去之缘,而春到有物荣之意。
不有所相,孰开其逢!
洪惟郎选之清高,贵得人才之瑰特。
正伦之百姓有益,何惭魏相之知?
阮咸之万物莫移,不负山涛之荐。
况属公朝之诏举,讵容下吏之名闻?
如某者歛武周行,堕身俗驾。
访严陵故人之迹,每怀把钓之风;
沧浪孺子之歌,还起濯缨之兴。
方脱手于茧丝之外,又抢头于炉鞲之中。
当上下交病之时,问子母相权之术。
朱出墨入,亦既劳止;
黄榜紫标,其能几何?
回思天下之旧游,独吊江头之孤影。
老将至矣,谁实怜之?
繄吾道之主盟,惟我公之具眼。
方列宿有或虚之次,而青云皆可进之涂。
知己之深,收人所弃,假以王衍雌黄之论,期之冯唐垂白之秋。
逢曲车而流涎,孰能无一日之望?
过屠门而大嚼,聊足快平生之心。
顾骨相之本寒,又头颅之如许,久隔蓬莱之弱水,忽逢河汉之灵槎。
虽不容见弹以求鸮,亦庶几覆蕉而得鹿。
沛然而纵巨壑,适丁其时;
重之而为泰山,实在此举。
穷通委命,俛仰知恩。
兹盖伏遇某官直哉惟清,渊乎似道,挺挺儒流之荀、孟,堂堂禁路之严、徐。
不战而屈人兵,密赞绥怀之略;
贻谋而燕翼子,更高调护之功。
每思正主而庇民,无若进贤而报国。
遂闻推毂,亦许滥竽。
某敢不励志四维,精心九品
读古灵之藁,莫酬汲引之功;
持后山之香,徒抱归依之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