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不确定,可能是:江苏镇江茅山,顺德府唐山县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茅山,济南府今山东省济南市茅山,汝宁府商城县今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茅山,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茅山,镇江府金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茅山,扬州府今江苏省扬州市茅山,凤阳府宿州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茅山,杭州府今浙江省杭州市茅山,湖州府长兴县今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茅山,湖州府德清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茅山,宁波府今浙江省宁波市茅山,武昌府蒲圻县今湖北省咸宁市蒲圻茅山,黄州府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茅山,广州府新安县今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茅山,思恩府武缘县今广西南宁市武鸣区茅山”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序
五仙诗五首 其一 保命府丞授诗 南梁 · 周子良
 押萧韵
周氏冥通记曰:玄人周子良字元苏茅山陶隐居之弟子也。天监十四年乙未六月十二日。有五人来。乃三更中。上者嵩高真人冯先生。第二即萧闲仙卿张君。第三即中岳仙人洪先生。第四乃保命府丞乐士。第五则华阳之夫司农玉童。丞曰:今者既曲纾真降。愿各为其述一文。真人曰:卿是其明证。可前作答。曰:敢不闻旨。乃令子良襞纸染笔。口授。诗毕。同辟别。徘徊户内而灭。
华景辉琼林,清风散紫霄。
仰携高真士,凌空驭绿轺。
放彼朱霞馆,造此尘中僚。
有缘自然会,不待心翘翘(○周氏冥通记。《诗纪外集》三。)
元符万宁宫庆成崇宁五年 北宋 · 赵佶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一
茅山之麓,元符中即隐者刘混康所庐,建观号元符观。经始于元年秋至崇宁五年秋宫成,大书其榜,更号元符万宁宫。盖以协成哲宗之志,以安妥明灵,钦崇妙道,昭示后世。乃为之颂曰:
句曲之山,有居其颠。
谁氏之子,象帝之先。
启迪后人,淑修其身。
守静而笃,是为葆真。
在昔元符,作室其下。
经始勿亟,以遗来者。
我应受之,嗣绍厥绪。
我仪图之,缮此栋宇。
考彼宫宇,因心而友。
不日成之,克相其后。
乃益其名,曰维万宁
书以揭之,用妥明灵。
道大无方,体用有常。
以德则帝,以业而王。
坐进此道,与道无极。
神之听之,洽此万国(原注:崇宁丙戌岁宣和殿书。)
水调歌头 元 · 白朴
 押词韵第十一部
拟游茅山,赠心远提点
三峰足云气,万壑散秋声。
茅君曾此成道,山兴地俱灵。
遥望苍松紫桧,疑是烟幢雾盖,冉冉下青冥。
鸾鹤故山梦,香火几时情。

洞天开,丹灶冷,有遗经。
华阳自古招隐,飞鍊得长生。
惭愧山中宰相,便许纶巾鹤氅,相对听吹笙。
何处沧浪水,吾亦濯尘缨
十一月十二日,宿岑黄驿成化十二年 明 · 张瓒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东征纪行录
其日过茅山坎,其山蜿蛇自北而南,嵯峨不可名。循山趾行二十里,为茅坪铺。从次口东进,深谷幽箐,竹树蒙密,路在翠微绝顶,上下两难,如此者又二十馀里始出坎。度乌江,江不甚阔,而东西两山壁立相峙,水如建瓴,急流奔湍,怒号激搏,艰设舆梁,皆以桐槽蔑缆贯缚为渡。倚岸即登,山高,路从天落,骑者皆舍马步登。更十馀里,为崖门高峻益甚,行者呼喘,流汗浃背。至绝顶处,回首延伫,万山皆下,而猿猱之声,叫号鸣鸣,闻之殊为凄楚。盖自綦江以东,路之崎岖、山之巘险,莫有踰于此者。山之西有路通草塘安抚司,不百里尚设关隘,土人守之。过江而东,皆草塘旧征苗寨。自鳌溪至岑黄,土人居者绝少,惟崖门偏桥二屯,有居人在焉。而岑黄在旷野草莽之区,四无人烟,岑寂为甚,驿官如寓客,居仅屋三间而已。诗以纪之。
鳌溪东指是茅坪,百种崎岖未易名。
鸟道真从天际下,马蹄如在井中行。
一浔江水人难涉,万仞崖门鬼亦惊。
自是客怀禁不得,猿猱啼树更凄清。
酉谷杂咏 其一 酉谷 清 · 权万
五言绝句 押霁韵 出处: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一
乙巳二月二十一日。伯父坐雪斋前楹。万侍立东阶。公顾眄溪山。讽咏辋川杂咏。盛道其调致玄淡。万请仿辋川体。赋酉谷杂咏。公笑曰。中丞绝句。青莲殆不能及。岂今人所可易仿哉。且辋川裴迪相和。今吾赋诗。谁可和之。万以茅山为对。公又笑曰。翁晚年不喜为诗。遂以试和之意。谬属于万。万大悚辞以不敢。翊日适雨无客。遂闭户命题。总五十二题。伯父于诗。步骤。取法陶,韦。蔚为显,肃际名家。今此诸什。又天然冲素。真得中丞遗韵。实岩泉英灵一遭之幸。万之浅陋。何敢赓和下风。有若王,裴敌对者然。公既有命。不敢以拙辞。谨逐题奉和。以请下教。
吾祖入山意,儿孙百世计。
不须求时名,高卧门深闭。
次好谷朴老圃(水祐) 清 · 闵在南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晦亭集卷之三
老圃之圃。花圃乎。菜圃乎。若念到茅山则何不送圃中所蓄之花菜而投以琼琚之诗耶。始信老于诗圃者也。鄙也拙于诗。送梅墨本。用作木果之报。老圃必拊掌一哂。
我欲凭君且学圃,幸分梅菊两家留。
窗前素月仙人夜,杯上黄花处士秋。
与尔芝兰幽臭动,任他桃李早华浮。
菜根药种浑閒物,满蓄山樊不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