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序
南岳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押元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续集
客来自衡山,为我绳南岳之美,且曰:「地幽气淑,俗朴物贱,萧然世外,不知兵革理乱焉。」余久卧海南,尘秽厌苦,闻之魂清,思之神往。仇池穴耶?王官谷耶?病差当办飞游,作诗自促。
客从衡山来,为绳南岳尊。
一县半为山,其下多田园。
农夫具肩舆,缘峰相引援。
积雪叠仓廪,炊烟聚云根。
暮雀下田间,寒花间柴门。
吏远绝盗贼,谷贱饶鸡豚。
居人淳朴风,情貌厚且敦。
不信今时世,犹有太古村。
绝顶上封寺,攀跻近黄昏。
犬吠松泉中,山僧候寺门。
肃客入斋房,但闻风泉喧。
烧汤灯烛下,饱饭茵席温。
夜起窥星斗,碧落势可扪。
倏忽滃云海,俯视见朝暾。
悠然无魏晋,闻之蠲忧烦。
六合酣战斗,烝民焉附存。
时危方戒途,是安羁旅魂。
长镵思托命,我亦寻东屯。
空忆仇池穴,安有
乍闻人间土,乃知世外言。
愧无草堂赀,结庐虱其裈。
嗟彼新世界,何如旧乾坤。
扇铭 西晋 · 傅咸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二
武都太守房仲发遗扇,无以报之,为铭以识之。
扇为德,盖有云。
取于执政,用为君情。
凉风既兴,是焉屏处。
行藏惟时,孔颜齐矩(《北堂书钞》一百三十四。案:此铭多误字,无从校正。)
潭州沩山同庆寺大圆禅师碑铭 唐 · 郑愚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
天下之言道术者多矣。各用所宗为是。而五常教化人事。不外于性命精神之际。史氏以为道家之言。故老庄之类是也。其书具存。然至于荡情累。外生死。出于有无之间。煚然独得。言象不可以拟议。胜妙不可以意况。则浮屠氏之言禅者。庶几乎尽也。有口无所用其辩。巧历无所用其数。愈得者愈失。愈是者愈非。我则我矣。不知我者谁氏。知则知矣。不知知者何以。无其无不能尽。空其空不能了。是者无所不是。得者无所不得。山林不必寂。城市不必喧。无春夏秋冬四时之行。无得失是非去来之迹。非尽无也。冥于顺也。遇所即而安。故不介于时。当其处无必。故不跼于物。其大旨如此。其徒虽千百。得者无一二。近代言之者必有宗。宗必有师。师必有传。然非聪明瑰宏杰达之器。不能得其传。当其传。皆是时之鸿庞伟绝之度也。今长沙郡西北有山名大沩。蟠林穹谷。不知其岚几千百重。为熊豹虎兕之封。虺蜮蚺蟒之宅。虽夷人射猎。虞迹樵氓。不敢田从也。师始僧号灵祐福州人。笠首屩足。背闽来游。庵于翳荟。非食时不出。凄凄风雨。默坐而已。恬然昼夕。物不能害。非夫外生死。忘忧患。冥顺天和者。孰能与于是哉。昔孔门殆庶之士。以箪瓢乐陋巷。夫子犹称咏之不足。言人不堪其忧。以其有生之厚也。且死生于人。得丧之大者也。既无得于生。必无得于死。既无得于得。必无得于失。故于其间得失是非。所不容措。委化而已。其为道术。天下之能事毕矣。皆涉语是非之端。辩之益惑。无补于学者。今不论也。师既以兹为事。其徒稍稍从之。则与之结搆庐室。与之伐去阴黑。以至于千有馀人。自为饮食纲纪。而于师言。无所是非。其有问者。随语而答。不强所不能也。数十年言佛者。天下以为称首。武宗毁寺逐僧。遂空其所。师遽裹首为民。惟恐出蚩蚩之辈。有职者益贵重之矣。后湖南观察使相国裴公休酷好佛事。值宣宗武宗之禁。固请迎而出之。乘之以己舆。亲为其徒列。又议重削其须发。师始不欲。戏其徒曰。尔以须发为佛耶。其徒愈强之。不得已又笑而从之。复到其所居。为同庆寺而归之。诸徒复来。其事如初。师皆幻视。无所为意。忽一二日。笑报其徒。示若有疾。以大中七年正月九日。终于同庆精庐。年八十三。僧腊五十五。即窆于大沩之南阜。其徒言将终之日。水泉旱竭。禽鸟号鸣。草树皆白。虽有其事。语且不经。又非师所得之意。故不书。师始闻法于江西百丈怀海禅师谥曰大智。其传付宗系。僧牒甚明。此不复出。师亡后十一年。其徒有以师之道上闻。始诏加谥号及坟塔。以厚其终。岂达者所为耶。噫。人生万类之最灵者。而以精神为本。自童孺至老白首。始于饮食。渐于功名利养。是非嫉妒。得失忧喜。昼夜缠缚。又其念虑未尝。时饷历息。煎熬形器。起如冤雠。行坐则思想。偃卧则魂梦。以耽沈之利欲。投老朽之筋骸。餐饭既耗。齿发已弊。又拔白饵药。以从其事。外以夸人。内以欺已。曾不知息形影。捐虑安神。自求须臾之暇。以至溘然而尽。亲交不啻如行路。利养悉委之他人。愧负积于神明。辱殆流于后嗣。淫渝汗漫。不能自止。斯皆自心而发。不可不制以道术。道术之妙。莫有及此。佛经之说。益以神性。然其归趣。悉臻无有。僧事千百。不可梗概。各言宗教自号矛盾。故褐衣瞢首。未必皆是。若予者。少抱幽忧之疾。长多羁旅之役。形彫气乏。尝不逮人。行年五十。已极迟暮。既无妻子之恋。思近田闾之乐。非敢强也。恨不能也。况洗心于是。踰三十载。适师之徒有审虔者。以师之图形自大沩来。知子学佛。求为赞说。观其图状。果前所谓鸿庞伟绝之度者也。则报之曰。师之形实无可赞。心或可言。心又无体。自忘吾说。审虔不信。益欲赞之云云。既与其赞。则又曰。吾从居大沩者尚多。感师之开悟者不一。相与伐石。欲碑师之道于精庐之前。欲其文辞近吾师之侧。谓予又不得不为也。予笑不应。后十来予门。益坚其说。且思文字之空。与碑之妄。空妄既等。则又何虞。咸通六年岁在乙酉。草创其事。会予有疾。明年二月。始迄其铭。又因其说。以自警触。故立其意。不专以褒大沩之事云尔。铭曰。
湖之南。湘之西。
山大沩。深无蹊。
虎日啸。猿又啼。
雨槭槭。风凄凄。
高入云。不可梯。
虽欲去。谁与携。
彼上人。忘其身。
一晏坐。千馀旬。
去无疏。来无亲。
夷积阻。构嶙峋。
栋宇成。供养陈。
我不知。徒自勤。
物之生。孰无情。
识好恶。知宠惊。
真物藏。百虑陈。
随婉转。任峥嵘。
云糊天。月不明。
金在矿。火收荧。
我不知。天地先。
无首尾。功用全。
六度备。万行圆。
常自随。在畔边。
要即用。长目前。
非艰难。不幽元。
哀世徒。苦驰驱。
觅作佛。何其愚。
算海沙。登迷庐。
眼喘喘。心区区。
见得失。系荣枯。
弃知觉。求形模。
近似远。易复难。
但无事。心即安。
少思虑。简悲欢。
净荡荡。圆团团。
更无物。不劳看。
听他语。被人谩。
生必死。理之常。
荣必悴。非改张。
造众罪。欺心王。
作少福。须天堂。
善恶报。正身当。
自结裹。无人将。
心作恶。口说空。
欺木石。吓盲聋。
牛阿房。鬼五通。
专觑捕。见西东。
禁定住。阳朦胧。
与作为。事不同。
最上乘。有想基。
无结净。本无为。
人不见。自心知。
动便是。莫狐疑。
其下说。没文词。
识此意。见吾师。
双石,并叙1092年 北宋 · 苏轼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扬州,获二石。其一,绿色,冈峦迤逦,有穴达于背。其一,正白可鉴,渍以盆水,置几案间。忽忆在颍州日,梦人请住一官府,榜曰仇池。觉而诵杜子美诗日: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乃戏作小诗,为僚友一笑。
梦时良是觉时非,汲水埋盆故自痴。
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眉
秋风与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
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
壶中九华诗,并引1094年7月 北宋 · 苏轼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
湖口李正臣蓄异石九峰,玲珑宛转,若窗棂然。予欲以百金买之,与仇池石为偶,方南迁未暇也。名之曰壶中九华,且以诗纪之。
清溪电转失云峰(一作我家岷蜀最高峰。),梦里犹惊翠扫空。
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天池水落层层见(一作石泉水落涓涓滴。)玉女窗虚处处通。
念我仇池孤绝,百金归买(一作小。)玲珑
,并引1096年 北宋 · 苏轼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菊水,水甘而芳,民居三十馀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老人村,有见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而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尝意天壤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予在颍州,梦至一官府,人物与俗间无异,而山川清远,有足乐者。顾视堂上,榜曰仇池。觉而念之,仇池武都氐故地,杨难当所保,余何为居之。明日,以问客。客有赵令畤德麟者,曰:「公何问此,此乃福地,小有洞天之附庸也。杜子美盖云:「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他日工部侍郎王钦臣仲至谓余曰:「吾尝奉使仇池,有九十九泉,万山环之,可以避世,如桃源也。」
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
心闲偶自见,念起忽已逝。
欲知真一处,要使六用废。
桃源信不远,杖藜可小憩。
躬耕任地力,绝学抱天艺。
臂鸡有时鸣,尻驾无可税。
苓龟亦晨吸,杞狗或夜吠。
耘樵得甘芳,龁齧谢炮制。
子骥虽形隔,渊明已心诣。
高山不难越,浅水何足厉。
不如我仇池,高举复几岁。
从来一生死,近又等痴慧。
蒲涧安期(在广川。)罗浮稚川界。
梦往从之游,神交发吾蔽。
桃花满庭下,流水在户外。
却笑逃秦人,有畏非真契。
拟唐凯乐歌四首 其一 破阵乐 元末明初 · 王祎
 押词韵第十一部
按唐书乐志凡命将出征有大功献俘馘其凯乐用铙吹二部乐器有笛筚篥箫笳铙吹歌七种迭奏破阵乐等四曲一破阵乐二应圣期三贺圣欢四君臣同庆乐初太宗平东都破宋金刚其后苏定方执贺鲁李绩高丽皆备军容凯歌以入贞观显庆开元礼乃并无仪注而太常旧有破阵乐应圣期两曲歌辞至太和三年始具仪注又补撰二曲为四曲今观其辞语意凡近无足取者乃因用其曲名别撰歌辞以备采择云
惟皇应宝历,受天命以兴。
赫赫扬神武,隆隆震天声。
秉黄钺白旄,四征讨不庭。
蠢彼枭獍徒,屯蜂蚁营营。
萧斧伐朝菌,一挥不留行。
大憝既已夷,乾坤永清宁。
杨白花 南北朝 · 无名氏
《梁书》曰:杨华武都仇池人。少有勇力。容貌雄传。魏胡太后逼通之。惧及祸。乃率其部曲降梁。胡太后追思之。不能已。为作杨白歌。使宫人连臂蹋足歌之。声甚凄惋惜。南史曰:杨华本名白花。奔梁后名魏名将大眼之子。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乐府诗集》七十三。《诗纪》百九。)
冲虚观朱明洞(并小记)戊戌 清 · 黎简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五百四峰堂诗钞卷八
仙人已远,山水在兹。兴至慨深,信疑交立。自冲虚观朱明洞,地深天高,石危人小,万树负势,泉洒中林,盖太古以来日色未展也。力厌,乃至于此,见其巨石横下,上有古屋,于是登之。言通小有之天,未缒仇池之穴,斯则遐想神踪,徒存灵搆者耳。登临既倦,胜赏弥欣。既丹灶之可窥,何羽化之莫继?山中古泉,若可汲引,松梢白云,与人去留。
吾翁慕真侣,全家多道气。
卖药蜀楚间,求书吴越地
寄书还赤明,遂欲辟灵异。
高蹈携子孙,启读琼笈秘。
令尔何人,胡必同其世。
小子独往愿,亦有偕隐志。
山妻伯鸾女,自结青荷带。
劝筑五亩宅,多供数畦菜。
不知麻姑田,何时入官税。
唐故太尉中书令西平郡太师李公神道碑铭 中唐 · 裴度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八
惟天锡成命于我唐。保兹国祚。生此人杰。则西平王李公其是乎。不然。何覆暴如风振槁叶。戴君若鳌冠灵山。横流之中。一匡而定。公讳晟。字良器。其先陇西人也。后徙京兆。曾祖嵩。皇岷州刺史。赠洮州刺史。祖思恭。皇洮州刺史。赠幽州大都督。考钦。皇左金吾卫大将军右节度经略副使赠太子太保。代有名迹。雄于西土。公幼好学。学不为人。及读吕张孙吴之书。慨然有经邦济物之志。未弱冠。游秦凉间元侯宿将。见者咸器异之。乾元初。尝客武都。值酋豪以缺守遘乱。杀掠平人。公与所从十数骑。驰而射之。殪其为魁者。馀党遂遁。寇所虏获。积如邱山。公一无所取。惟椎牛酾酒。享士而去。邦人感服。具以状闻。特拜左清道率。饰以金紫。将朝京师。自献方略。属裔夷纷扰。有土急贤。河陇将帅。相继表用。历二府右职。所至常以才谋为其委重。累迁至光禄太常卿。阶爵在第一品。泾原四镇北庭节度都知兵马使四面都游奕使。悬识虏态。周知地形。应变不穷。有夺有待。骥骤庭而莫展。云出岫而斯飞。代宗徵之。以左金吾卫将军为神策军兵马使。属蛮犯蜀。朝廷济师。命公督禁旅。绝栈道而往救焉。公衔枚过险。出贼不意。连下坚壁。遂诛首恶。还授检校太子宾客。且复旧职。建中二年田悦以魏叛。德宗极意致讨。悉起徂征。以公为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加御史中丞。与河东河南等道诸军合击。公济河而行。能以众正。及破洹水阵。解临洺围。轹魏属城。抵燕通邑。其摧锋衄锐。皆先偫帅而寘力焉。遥拜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厥功未成。闻贼泚肆逆。皇居失守。西向恸哭。载驰载驱。行及代北。授检校工部尚书。充神策行营节度。公提孤军。募散卒。拊循训励。以达行在。值怀光中叛。大驾再迁。加检校右仆射。馀如故。寻转左仆射同平章事。兼京兆尹神策军京畿鄜坊节度观察等使管内及商华等州副元帅。公固守渭城。决平秦垒。调食制用。先发我私。捐甘攻苦。皆自我始。每一言一誓。声泪俱发。勇夫义士。感而使之。蔑不济矣。时自雍而东。延于汝洛。震于河汴。所在征镇。乱略相从。公介巨盗之间。使声援断绝。立成师之法。致号令严肃。蒐捕十旬。指挥一举。乘墉壑以通轨道。磔枭獍以清宫禁。俾九市三条。无辍肆之惊。无秋毫之犯。羽书速告。銮辂爰归。廓氛祲为祥光。摅忧愤为喜气。诗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斯之谓欤。考古视今。论功称忠者多矣。若至危而安。至难而易。卓荦跨迈。如公莫俦。拜司徒中书令。俄以凶孽甫宁。边防犹警。岐下任重。乃以本官兼凤翔尹凤翔陇右节度观察等使及四镇北庭泾原等州副元帅改封西平郡王。加食邑封至一千五百户。公名慑戎王政和藩部。始至而生植。少安而训齐。逮四载。赋舆十倍其初。会课入辅。拜太尉中枢如故。人或谓公勋望巳高。宠渥已极。宜从容颐养。稍稍逊避。公曰。不然。人臣外则尽力。内则尽心。若止偷荣。孰为且哲。故每承帷幄之问。则言咈无隐。理夺不回。大指以东夏可平。西陲可复。或巳行而事终不显。或未用而身遽不遗。以贞元九年八月四日。薨于位。春秋六十有七。德宗抚几。哭于别次。自都邑达关畿。无士庶。无老幼。皆发哀相吊。则曩时戢兵安人之德。可谓浃于元元之骨髓矣。册赠太师。赙赗加等。以其年十二月十六日。葬于高陵县正原郑国夫人杜氏祔焉。自捐寝至安宅。皆所司办护。中贵反覆。万情所奉。如不及焉。呜呼。以公之静难扶倾。不言所利。虽存殁极位。始终殊礼。而天意若曰其福享未至。故迤延于后。有子曰愿。故检校司空河中节度等使。赠司徒。五列雄镇。三为上公。曰聪。故光禄寺主簿。曰总。故太子中允。赠兵部郎中。曰逊。左神武军大将军御史大夫。曰凭。故右威卫大将军御史中丞。赠洪州都督。曰恕。故光禄卿。赠右散骑常侍。曰宪。检校左散骑常侍岭南节度观察等使兼御史大夫。进因贵冑。达以善政。曰愬。故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太尉。克广前修。仍执丑虏。曰懿。故渭南县。曰听。检校司徒义成军节度观察等使。统戎按俗。是以似之。曰惎。右羽林军将军。曰慇。岚州刺史。并地势吏用。兼而有焉。粤太和元年秋七月。听拜疏上言。以公之徽烈。则御制碑文于渭川矣。以公之风度。则诏命图形于云台矣。唯大其邱陇。郁彼松槚。望有祁山之象。拜无岘首之碑。将刊贞石。式表幽隧。乃命臣度。称伐言诗。其词曰。
建中季年,大盗忽焉。
皇舆避狄,狩于梁川
顾谓太师,汝才汝略。
将威致讨,必殄寇虐。
太师泣奉,捐躯誓众。
度其成城,可以利用。
赫矣铺敦,傅于墙垣。
手搏足踦,如冲如援。
一鼓而破,一麾而奔。
扫清宫闱,刷荡妖昏。
我师莅止,我令行矣。
都人不知,巳事方喜。
飞章告庆,饬驾言旋。
鸿烈耀古,欢声动天。
车服之锡,河山之誓。
九命而俯,一心若厉。
俾侯于岐,阜安边陲。
藩政既成,衮职攸宜。
岳降帝赉,矢言诡词。
我后嘉猷,我躬何为。
道直气和,劳谦终吉。
福履所绥,未享万一。
上天不惠,厚穸遄归。
垂裕流光,用延恩晖。
翼子肥家,将坛台席
继立奇功,代传休绩。
听与伯仲,永怀高踪。
请于朝廷,表是邱封。
帝曰孝哉,胡可不从。
宣我祖之丕业,繄尔父之嘉庸。
乃诏作铭,以观亿龄。
上河剌史诗允源 元末明初 · 元天锡
七言排律 押先韵 出处:耘谷行录卷之二
观夫贤士大夫应时而出。德被生民。功施社稷。勒之金石。书之竹帛。光耀后世。垂之无穷。此人情之所感。今古之所同也。古之为人臣者。分符列郡。旁施政教者多矣。其宽政则鲁恭中牟。专以德化而不任刑。波点之为东海守。其理宽大而不细苛。刘宠会稽守。简除烦苛。郡中大化。龚遂渤海守。专以文法。一切便宜。崔景真为平章守。人有罪过。但用蒲鞭者是也。其善政则黄霸颍川守。力行教化。其才长于利人。卫飒桂阳守。其所施令。莫不合宜。韩延寿为更都守。为天下最。梁彦光鄱阳守。称为理最。刘广莒州刺史。善政为第一者是也。其感政则郑弘为准阳守。随车致雨。孟尝合浦守。去珠复还。戴封为西华令蝗不入境刘琨弘农守。暴虎负子渡河而去。玉皋为重泉。鸾翔于庭。政称三异者是也。其报政则唐彬邺县。道礼齐俗。期月乃成。第五访新都。手反化行。邻县归之。宓子贱单父令。鸣琴不下堂淮而邑理。顾凯之为山阴令。昼夜垂帘。务简事理者是也。其廉政则胡威徐州刺史。世尚清洁。勤于政化。刘虞幽州。弊衣绳履。食无鱼肉。羊续南阳守。悬鱼杜意。时苗为寿春令。留犊而去者是也。其有劝课农桑则张湛渔阳守。无附枝。麦秀两歧召信臣南阳守。躬耕劝课。开通沟渎。赵轨峡州刺史。灌田五千顷。人赖其利者是也。又有辨狱止讼则玉涣为洛阳。能断法理。莫不曲尽。周处广汉守。郡多滞讼。一朝决遣者是也。又复民有歌曰。官有殊政。厥德仁明者。郭贺之守荆州也。昔无襦今五裤者。廉范之守武都也。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贼。岑君遏之。含哺鼓腹。焉知凶灾者。岑熙之守魏郡也。强直自遂。南阳朱季。吏畏其。民怀其惠者。朱晖之为临淮也。蔽芾甘棠。勿剪勿伐者。召公之化民不忘也。又有陆云之为凌仪令。羊祜之为荆州刺。勖之为安阳守。各留遗爱。吏民思之。为立祠碑。第五伦之罢会稽也。父光攀辕相泣。相随数百里。姚元崇之罢荆州也。所乘鞭镫。民皆截留。侯霸之罢临淮也。百姓卧辙不许去。伟哉此徒。赫然德誉。光辉传记。寥寥万古。激砺后人。然各能一艺。远播遗风耳。今我刺史之镇兹邑也。天姿粹敏。风彩轩昂。以秋水之清。冰轮之白。晴雷其令。时雨其恩。绥抚吾民。酌古良牧之政宜于今者。宗而奉之。考诸理国之设称于人者。承而守之。民间旧有不便事理。一皆革去。如其非道。一毫之物。不取于民。或有邦国之须。不得已敛役。则计定日时。榜示于内。牒传于外。咸使闻知。民皆悦从。事无不立。弊无不蠲。二年之间。民不见吏。往日逋逃。趋风慕义。尽还本土。凡使客迎送之费。不抽民户。皆以公钱支应。男有馀。女有馀帛。冻馁之患绝矣。因以删除苛法。宣畅和风。其为民吏或有罪过。宽容且慈。不加刑罚。论之以理。导之以德。此其政之宽也。惠均于鳏寡。威振于顽犷。恪勤匪懈。旁施美化。凡所处画。悉皆合宜。务为敏速。事简理最。此其政之善也。大抵食前方丈。厚己薄人。人所同也。公则不然。到任初日。先制公衙供给之事。禁断酒肴。凡百杂冗。一一蠲免。不纳苞苴。身远嫌疑。虽他郡守令所寄之物。终不容私以补官用。朝与夕惟一饭一羹。厨火萧疏。机案凄凉。此其政之庶也。禁察非法。邪佞化为忠直。惩诫顽凶。奸猾变为循良。体狱有阴功。神明扶佑。决讼至公正。民庶得宜。毒民害物者绝于四境。此亦报其政也。劝课农桑则土地尽辟。风雨顺时。飞蝗不入。人不失时。去其凶秽。霜又延降。五谷丰熟。此亦感其政世。然则所谓宽政善政廉政报政感政。公于一己俱已备焉。吾于一眼悉得见之。于乎。当国步多艰之际。深念圣明君之忧勤。抚我残封。操持劲义。尽忠竭力。贤劳庶务。使吾残民咸得苏息。其为惠爱。曷胜言哉。由是政声传闻于庙堂。以至士庶。中外迩遐皆称叹美。方知盛誉光辉青史。传万古而不朽也。公之德行。又有古人所未及者。扬历班行。每当要地。提按四道。采访二方。再执兵权。树立大功。出入中外十年之间。一国重权。皆归掌握。立成之节。表于朝端。与大人相国观风一时。为郡一时。人皆曰。如此荣宠。三韩千载。一家而已。虽使照天蜡烛。水精灯笼。复生于世。岂敢与公当也哉。仆亦化下一愚民也。涵泳恩泽者久矣。将欲颂德。操管所窥。有何益于褒青赞白乎。然默默而不传。则后之人焉能尽知今日之美论哉。因成二十四句一章。以示吾侪二三之子庶有感于将来者。谨写其诗奉呈机下。(刘随成都通判。严明通达。人谓之水精灯笼。田元均凡有政讼。问之尽情。人谓之照天蜡烛。)
利见龙飞第廿年,喜予方遇使君贤。
恩波浩浩涵千里,寿域熙熙咏二天。
成俗化人诚尽美,孝家忠国亦俱全。
乘时号令晴雷殷,冠世功名白日悬。
囹圄久空闲木索,闾阎再活足财钱。
煌煌一邑风还变,赫赫三韩道已传。
拄笏朝朝山气爽,鸣琴夜夜月华圆。
于民心重徵租绝,父老谈高颂德连。
政价罕今尤罕古,义声无后更无前。
龙楼凤阁应催竉,兽穴禽栖总得便。
我欲立碑官路畔,吏当卧辙野亭边。
韦弦薤水犹多事,燕坐棠阴自寂然。
道士胡君新井碣铭853年 唐 · 李商隐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梓潼帅所治城东北一里。有宫曰紫极宫。宫有道士曰胡君宗一。东都佐汉。尚书即谏于探筹。南国仕游击还闻于奉镜。既还闺紫府。纳陛丹台。遂摆落家声。而削除世系。今乃元元之遐冑。玉皇之后昆。青骨绿筋。元邱白志。洞士之须面。处子之肌肤。舌响琼钟。骨摇金锁。霞烘帔薄。箨嫩冠欹。开天上之文房。应收笔砚。入人间之武库。未见戈矛。其禀质之秀也如此。青囊药圣。缃扆方神。华阳之洞里茯苓。汤谷之肆中甘草。神忧智藏。鬼谢夫。以刮云长者为凶。以针孟德者为忍。郭太医两难之说。无乃疏乎。徐从事九转之方。既闻命矣。其造微之术也又如此。膺是美禄。以资元游。叹楚俗之醉稀。怨中山之醒早。历城伏日会稽暮春。曲枕凌晨。莲筒落晚。覆景升之伯雅。倒季伦之接䍦。比者解醒。多调琬涎。向来巳渴。例用琼浆。千钟初戒于初筵。百榼未成于荒宴。其寄情之远也又如此。不横何箸。靡对朱杯。昆崙之禾。徒称于商徼。桄榔之面。浪出于丹区。朱鸟含津。苍龙鍊气。用庖书为外典。以食蔬为空言。日彩九芒。便同业鼎。露华五色。巳当僖盘。其绝累之至也如此。至于直置形骸。混齐歌笑。或久留白社。或暂诣丹麾。迟回而稍至墙东。倏忽而迁居灶北。由来箕踞。祢正平未曰狂生。所过粪除。王彦伯齐称道士。则固非一端可定。二教能拘。谅不测于仙阶。亦难论其乡品。然而能持慈宝。不蠹元枢。忽闻济物之功。聊有寄言之路。尚书河东公作镇之三载也。雨苗均惠。风草驰声。郤元帅之诗书。那宜夺席。曹相国之黄老。未足争鞭。君忽唱曰。斯民也。凡带城闉。毕趋宫井。且蛮沙易滥。賨壤多疏。不可家置银床。人开玉甃。其或踆乌未上。赵尊之户扇方扃。顾兔犹毚。曼倩之窗棂未启。则词人卧病。莫冀沾唇。穷子号冤。无容洒面。况北通上路。南际殊邻。有渡汉之灵牛。有还燕之骏马。少阳用事。抱莹角以来思。畏景无阴。踠奔蹄而至止。苟亏上善。或致中乾。君乃于宫之西南。载考水经。仍穷井德。一八四八。鲍侍郎遽尔庾辞。九二九三。郑司农蔼然深义。将就厥志。必求所同。时则有若我同僚六君子者。窦将军之府内。元甲朱旗。王太尉幕中红莲绿水。偕崇虚室。并摄灵台。阴功共矢于三千。久视同期于八百。倒夫筐箧。竭以抒机。君乃指此甘凉。毕其沟沼。烟移宋畚。雷动刘锹。晋块咸除。泾泥尽漉。靡踰浃日。遂冽寒泉。复博采贞珉。遐求怪⿰(王乘)。混沌之凿。几裂云根。朴属之车。争驰风磴。武都引镜。东海分桥。下壁立以呈坚。上觚棱而显巧。方流与洁。灵沼分清。丹灶飞华。宁有代僵之李。赤箫遗响。终无半死之桐。隅落松门。藩篱殿。未飞劫烬。尚纽坤维。武夷重宴于曾孙。宣岳更歌于阿母。亦永绝无禽之咎。终微射鲋之虞。君更以我辈数人。一时之彦。具惟方臭。盍议雕刊。疑余曾梦䌽毫。或吞文石。屡回隆顾。亟□斯文。八斗知惭。四科奚取。天长地久。同衔泻炎之规。古往今来。无复结茆之困。言之不足。乃作铭云。
光芒井络,郁勃天彭。
于惟教父,诞此仙乡。
闻□秦畤,见腊嘉平
黄宁虚位,绿字题名(其一)(一章)

留犀,扁分水。
虢蹶赵梦,齐痁秦痔。
金绳续脉,玉管损(疑)髓。
蛇胆明眸,虎须牢齿(其二)(二章)

酕醄过市,酩酊经垆。
浔阳傲令,富渚狂奴。
三春竹叶,九日茱萸
延年裸袒,孟祖号呼(其三)(三章)

龟咽存元,熊经养秀。
旷矣鼎鼐,悠哉笾豆。
秽若食带,鄙同探鷇。
竹实虽繁,山梁不嗅(其四)(四章)

爰嗟繘井,载隔搴林。
拜异疏勒,穿殊汉阴。
膏融土脉,乳瀵泉心。
匠得凫舄,上分凤簪(其五)(五章)

吾党具采,藩条是赞。
千寻建木,万丈绝岸。
华裾上榻,白桁素案。
明月离云,钩星在汉(其六)(六章)

燕齐宾客,杨许师资。
养生著论,招隐裁诗。
元中领悟,尘外襟期。
共防绠短,同虑瓶羸(其七)(七章)

古有三巴,今分二蜀。
萦纡九折,峥嵘七曲。
元鹤华表,仙人棋局。
我刻斯铭,永㬑朝旭(其八)(八章)

隗嚣公孙述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押词韵第十五部
成纪隗嚣起兵应汉,攻陇西武都,皆下,自称西州上将军茂林公孙述起兵成都自称辅汉将军益州牧。更始徵长安,后逃归天水,复脩故业,名震西川建武四年使马援,知其无成,奉书雒阳归,语,盛称世祖,讳其言,然遣兵佐冯异。倘肯如言,亦智士计功割地之也。既而,妄意纵横,距班彪王命之讽,自比西伯,纳王元封谷之谋。世祖虽积苦兵间,置两子度外;然数腾书陇蜀,告示祸福,而丸泥井底,陆陆相附,于是马米聚谷,西域奔亡,唐戟洞胸,全蜀底定。《后汉》之论曰:之道有足怀,所以栖有四方杰士。若命会符运,虽坐论西伯,岂多嗤?公孙道未足而意有馀,及其审废兴之命,与夫衔玉者。异日谈其然,岂其然乎?予窃谓:隗氏饰智矜己,以伪声诱西人,以诈术窥神器,屡服屡叛,不死不休,洵反侧之魁首也。公孙穷凶极暴,以药劫为弓旌,以剑刺当谋略,八战八败,三合三亡,盖盗贼之馀靡也。意天位可闇奸,大愚甚于,而小仁微胜,故嗣息系而腰领克终。述知伪系难久衍,行险踰于,而守死为优,故肝脑涂而面衔亦免天之报施,盖毫末靡忒矣。
季孟假神纠众族,子阳木偶修边幅
天水将军益州牧,始皆应汉如伯叔。
误疑一姓不再兴,妄比天下十逐鹿。
鼎非吴魏强分三,国异楚齐俱毕六。
帝王有真人非敌,英雄觉悟天永禄。
何须苦恨符高言,且欲终违王命录。
时殊莫漫希,井蛙世并应齐伏。
未能旗鼓更相当,自合低头姑陆陆。
岂知四海万民同,度外终难二子独。
那许丸泥塞故关,已闻聚米成新谷。
西域奔亡少子束,既得陇焉复望蜀。
八克天威谁敢触,一纪虚名数果促。
地下相逢休痛哭,西伯西帝空惭恧。
洞胸何似子衔玉,相倚相矜徒自毒。
清平乐 当代 · 熊东遨
稼轩生日作。时新河北京燕婷岭南,而予在西陲十万大山中。遂央先哲为东,相约倾樽,四方同庆
域中同好,相约将公扰。
八百年光流过了,依旧青山不老。

今朝座设西园,顶香遥拜高轩。
南北两厢呼应:一声杯汝来前。
点绛唇 其五 北宋 · 毛滂
 押词韵第三部
武都静林寺妙峰亭席上作。假山前引水,激起数尺
秀岭寒青,冷泉凌乱催秋意。
佩环声里。
无限真珠碎。

叹我平生,识尽闲滋味。
来闲地。
为君一醉。
万事浮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