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序
北海亭戊申 清 · 郑珍
 出处:巢经巢诗钞前集卷八
北海亭定兴县东南三十里西江村明鹿侍御久徵搆以为其孙忠节公伯顺读书地也。伯顺事迹具《理学宗传》《明儒学桉》洎《明史》。其父正,字成宇,海内称鹿太公,为范阳三烈士之一。亭当江村草堂之后,知止居之东。团茅涂垩,撬插为垣。前一柳树,旁皆种蔬,两行灌木。《无欲斋诗》所称「东园」,即在是。万历己未伯顺以争金花银移疾归里。明年魏忠节公来访之,适孙徵君钟元亦至,同馆亭中,唱和欢极。相与如容城杨忠悯,赋诗而去。天启乙丑,魏珰罗织魏忠节左忠毅公坐熊烈悯赃下诏狱。左之弟光明、魏之子学洢等潜行侦视,莫敢舍者。时伯顺在榆关参孙文忠公军事,太公与孙徵君谋馆诸子弟于亭,遣徵君兄奇遇偕伯顺门人张于度果中,变姓名入,职饘橐,遣徵君弟奇彦与其孙石卿化麟,驰书出关求文忠援,而设匦置表于门,招乡人输金应比。太公日骑驴,冒暑走醵,数百里内,助者响应。而左、魏已拷死。明年周忠介公复以赃逮,其友朱完祖文护行,先驰至江村,馆于亭者三月。时伯顺辞武选,方里居,与徵君输三百金,四醵为赃计。范文贞公时谢政,令持书往,文贞即输二百金。赍至,忠介亦毙杖。孙文忠之解兵柄,媚珰者借茅止生元仪倾之,矫旨削籍,几不免刀锯。止生客亭中前后三载,以数年来此为嵩融之壁,天下皆仰北海风,因颜曰「北海亭」,且为之记。崇祯丙子伯顺殉城。石卿伏阙颂父,不胜丧死。徵君为集石卿诗文于亭内,遂名《北海亭集》。同邑范一泉孙箕生士楫,石卿子尽心妻父也,故师友伯顺顺治戊戌,属天津戴司农道默明说为图,谓当称乾坤北海亭,系七古一篇,极悲壮。司农擘窠分书五字于首。图横纸卷,全用米法,无一人。向藏鹿氏,后失去。伯顺七世孙丕宗复获之容城孙家,道光戊申,守都匀,余过其署,出观之。以亭之掌故传记错见,乃括为序,复志以诗。六月廿七日
黄芝萎地茄花明,十狗五彪恣纵横。
地轰天鸣覆乾清,北海亭子乃孤撑。
亭中老翁一诸生,举手欲障斗内星。
惜哉当日事不成,正气耿耿留元精,吾观史家已吞声。
此图复出二百载,澒洞千秋思古情。
蟒山压筵苍郁葱,展图惨憺来悲风。
江光黯黯云冥濛,若有人兮烟树丛。
倏忽置身画图里,眼底尽是人中龙。
举幡慷慨孙夏峰,赤帻从之张果中
策蹇掀髯去匆匆,醵金无乃鹿太公。
团瓢深墨小镫笼,破柱复壁难为容。
完天朱老侠胆雄,吴桥归卧齁隆隆。
秘狱此时走尸虫,伤心投匦仍未终。
后来者谁止翁,此老十万兵罗胸。
婆娑柳下杖瘢红,戟指尚自谈辽东
太常堂堂儒者宗,晚学农圃悲天梦。
矫首似望孙文忠,历历斯人肝肺同。
一重一掩吾安从,大叫乃止一亩宫
吾知画师非俗工,直以浩气还太空。
吁嗟阳球不作司隶死,清流故让此曹子。
朱家鲁褒徒为耳,独此炯炯差足恃。
长叹英贤皆已矣,捲去斯亭掷杯起,白虹正贯旁沟水。
四橘堂歌戊申 清 · 郑珍
 出处:巢经巢诗钞前集卷八
贵州,以都匀产为最,而郡署内堂后者又最都匀。树凡四,实小于外边,味绝甘,且无核。独左上一株较高大,而蛀亦特甚。向之谀者,以贡大吏,沿为规。近不给,贡包皆买于外冒之矣。旧有堂三间,两厢翼之,于庭,久颓秽不治。简堂鹿公守匀之三年戊申五月,始葺之。前膺蟒山,后戴东岫,回阑洞疏,唐甓四达。长日人罕,凉阴转阶,雅宜度夏。余适以六月下榻其中,图书森森,多有所获。及今月馀,顾橘子如牛乳矣。皆云已三岁不子,今年特盛。因以「四」颜斯堂,复留长句。
鹿公孝子忠臣孙,葺堂在署如在村。
风清日静无喧尘,扫地若镜壁若银。
郑子历落嵚崎人,堂成来作堂上宾。
东头安砚西安樽,终日无人来扣门。
独与四橘同朝昏,一住一月不出闉。
主人喜我乐此堂,举杯相属眉其閍(音旁。)
清夜起舞庭中央,兮浇汝各一觥。
汝不遇鹿公,拉杂成枯僵。
连山有乳石有纲,慎勿多子多则殃。
世间值钱是官囊,一文谁肯为鸠方,整废故破百金装。
世事尽如斯,宁有孔与疮。
公乎可师当一觞,吾能不怀三宿
与君同醉秋月光,人间何处不徜徉。
一宾一主四橘叟,乐哉斯堂问谁有。
公曰居者我曰否,十年几客几太守橘花橘实故依旧。
然则堂非有而何哉,请为醉歌告将来,老守作人洵可怀。
树不可使之拜,屋亦不可使之灰。
若忆老夫开堂四十日,集岂不注无欲斋李文贞公辑《无欲斋诗钞》,题事非注不尽晓,余以暇日采谱乘史传,注得十九云。)
翁行戊申 清 · 郑珍
 出处:巢经巢诗钞前集卷八
蒲氏,名国相遵义县人。年百十一岁。少聘三妻,皆将娶死,家人常谯之。年十八,乃潜远去。至腾越,佃人地耕,凡八十五年,廑廑无一钱蓄。腾越长官旌之顶带,意颇荣,遂归视其家,则兄弟之孙皆破檐下老人也。居二年,闻贺抚军设养老院,走赴省。过瓮安数十里矣,州孝廉赵本敖闻之,追谓翁,愿终身养。今在赵已七年。道光戊申八月,余归自都匀见之,因为一诗,纪寿人云。
一百七岁罗侍中,筑城已赐号罗公。
何况蒲翁还过四,九州人寿更谁同。
看翁须眉未全白,爱翁饼肉犹能食。
世间真有不死人,请道平生为翁墨。
翁言恶命恶难似,少年三娶婚前死。
耻看媒妁避凶夫,愤舍爷娘走金齿
橄榄坡前昼牧牛,苍江上夜归耰。
到时田主方黄口,转刻渠孙已白头。
州官异我年逾百,冠带加身人共识。
暮年忽动首丘心,过所全资官长帛。
辽东一鹤遂来归,满眼何人识令威
记得旧栽三五树,认来皆大十馀围。
诸孙食力穷堪悯,衰骨累渠诚未忍。
养老遥闻抚使贤,就餐思送残年尽。
留我偏逢赵孝廉,苦收老物为谁甜。
晨羞夕膳知难报,驼背鸡胡总不嫌。
似我何堪称上寿,鸡公山寺君知否。
曾见吴王帐下兵,今持古佛镫边帚。
太息男儿空落地,命丑阴王应不记。
毫无一善尽虚生,再活千年何足贵。
我敬蒲翁大希有,又叹赵子何忠厚。
此事能惩夺畚风,此翁当坐虞庠首。
圣主优年过汉文,如翁岂合尚依人。
若教县道将名上,月赐何论肉廿斤。
观音寺杂兴 明 · 邹元标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三部
予僦居湫隘仅能容膝都匀观音古刹余每旦同二三子往焉静坐中偶兴到不觉成咏题为寺中杂兴云
病骨淹旬久,乏裁还尔思。
残经谈去远,香积到来稀。
默识同尼叟,忘言忆惠施
未须嫌寂莫,吾学贵心期。
唐故洪州刺史张公遗爱碑763年8月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
北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其三曰贵相。圣人法天建官。作为台司。以左右民。于是乎有敬敷五教平章百姓之职。居之者下代天工。上应星宿。其或一麾出守。八命作牧。内为吉甫。外为方叔宏道利物。其政一也。惟唐七世皇帝诛羿浇。纂旧服。得柱石之臣曰平原张公。讳镐字从周。秉中庸之德。含光大之量。辍耕陇亩。为唐皋夔。推毂于河南。树风于荆门。作宾铜楼。登侍禁掖。牧抚人半岁。洪州再稔。鳏寡不侮。神人咸若。慈惠之政。洽于百城。享寿六十有一岁。在癸卯七月壬寅。薨于位。夫德之被物也厚。则物之兴感也至。故公之捐馆。自九江至于敷浅原。南暨于梅岭。东臻于闽徼。蚩蚩之民。靡幼靡艾。泣涕乎遗风。悽怆乎棠阴。恳恳乎若求而不得。企而不及也。佥曰平原。其可谓盛德也已。子惠困穷。俾富而庶。若解衣衣我。辍食食我。弃我往矣。谁育我矣。逝矣远矣。音徽沫矣。吾侪小人。呜呼畴依。盍咏歌之。刻诸金石。秋八月。既殡。耆老吉州安福县邓林玉等一百一十五人。乃率吁众戚。谋及故吏从事州长县尹虎贲亚旅乡老大夫。相与稽乎陈迹。建颂表德。用广留侯之世家。纪子产之遗爱。礼也。公曾祖曰善见。位朝议大夫越州司马司马生武定。任荆州都督府户曹参军户曹生知古。官止代州司马广德元年太子少傅。自司马至少傅。世以儒显。天钟美于其后嗣。四世而生平原。燕颔犀额。山立玉色。森然若大厦栋梁。清庙祭器。该宗六学。大抵以周易为师。将探元化。耻观朵颐。隐居南山。盖三十期。天宝十四年。始褐衣召见。凡用舍系于才。行止牵乎时。当无为无事。则许由善卷各得安其节。及人思俾乂。则黄公角里不能逃其用。势使然也。繇是一命左拾遗。再命右补阙修国史。三命侍御史。四命谏议大夫。五命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起布衣二年。绾相印。佐王业。明扬之盛。辉动古今。于时至德二载也。天子方以复夏之师。蒐于岐阳三河之人。左衽是惧。公入叙百揆。出分二陕。帅东诸侯之兵。收复宋郑。诛后至者。以惩不恪。安危之机。悬于方寸。方将董正东夏怀柔山戎。会帝咨百工曰。有能典朕荆楚。俾奸宄不作。予惟克迈乃勋。于是拜公荆州大都督府长史明年元良肇建。上曰。畴若予乐父师之职。汝作宾客。卒调护太子。嘉言惟允。于是授太子宾客上思夙夜出纳言语侍从之臣。命公作左散骑常侍。会钟陵鄱阳之间。人咨艰食。上又曰。命汝作州伯。总十联之任。俾余无虞。惟尔贤。于是有洪州之拜。粤宝应元年冬十月。公朝服受命。至自临川。彰善用明。瘅恶用威。一法度用信。布恺悌用德。慰荐掾吏。劳徕鳏寡。化以公廉。扇以礼让。煦而妪之使自得。清而静之使自定。于是豪民猾吏。革面敛手。家有忠信。人怀孝弟。畅于事业。布于风俗。浃于人心。被于歌咏。是岁也。三吴饥。人相食。厉鬼出行。札丧毒痡。淮河之境。骼胔成岳。而我仓如陵。我民孔阜。犬牙之境。疵疠不作。灾不胜德也。临海袁晁。狃于会稽之役。侵我东鄙。江介大恐。民斯绎骚。公命左军屯上饶之隘。塞常山之口。斩其唐突者三千馀人。自是奸党散落。不敢南向而射。人安焉。舒城贼帅杨昭。凭蜂聚之众。杀同安郡刘秋子以叛。师溃而奔。犯我疆埸。公覆而取之。悬其首于五达之衢。凶徒歼焉。沈千乘者。新安大豪。结椎剽之党。为之囊橐。弄兵潢池。虔刘我民。桴鼓之声相闻。郡国二千石不能禁。公命次将斩之以徇。锄其根株。俾无遗类。新安民庶。室家相庆。江干清焉。振六条之宏纲。开布大信。从善如不及。视民如赤子。克已推诚。以百姓心为心。饮之以和。俾服从教化。轻剽呰窳夺攘矫虔之俗。罔或干于政。憀悴蹇亟苛察缴绕之吏。不能见其巧。哀矜民庶。期于无讼。德政行焉。慎选乃僚。必国之。有若博陵崔贲昌黎韩赵郡李惟岳北海王士华河间邢宙河东裴孝智陇西李道。皆卿才也。以嘉言硕画。参公军事。澄清之内无浊流。审克之下无冤民。淑德旌焉。公之解裋褐而拖国章也。十有一年矣。虽匪躬之故。宣力不暇。而沧洲愿言。未始弭忘。每曰少伯子房。吾之师也。累乞骸骨。将角巾故山。朝廷方虚三老五更之位待公。除书未下。而公薨焉。呜呼哀哉。褒德之盛典。退身之正志。向用之遐福。三者俱未从人欲。斯可以叹矣。惟公出将入相。文武为宪。谠言成略。藏在册府。代莫得而闻也。今采其德刑礼义之善利物者。颂之于石。慰彼堕泪者之心焉尔。其文曰。
纯粹之气。升于星辰。
降为贤人。皇王得之。
以釐百工。以骘下民。
九江之南。五品不逊。
百姓不亲。平原来思。
绥之以德。俾民化淳。
宽厚清静。饬躬率先。
是训是勤。猛兽不噬。
夜犬不吠。丰年来臻。
蔼蔼令德。家有膏雨。
户有阳春。牧我苦晚。
弃我苦早。实天不仁。
南州寥寥。东山依依。
德音若存。千载之后。
魂魄登此。颂声不泯。
义成军节度郑滑颍等州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使持节滑州诸军事滑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陇西县开国公食邑一千八百户李公德政碑铭 中唐 · 宋申锡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三
夫辰象上分于天。圣人以躔次而辩乎九土。川岳下镇于地。王者以疆理而准乎四海。我唐受命。以立人极。参天地之数。体皇王之道。悬爵禄。裂郡县。以牧兆庶。以叙偫材。是以内有宰衡宗工之职。尹正天下。缉熙庶绩。外有方伯连率之任。董训戎律。考察风俗。伸之而宪章大备。本之而神人协和。交畅庞鸿。耿耀休烈。故能光宅万国。德隆三代。忠贤间出。翼戴扶卫。腾英声于夷夏。炳洪模于简册。建中四祀。盗据宫阙。德宗皇帝遵避翟之义。行巴汉之狩。时则有若太师西平王。戡大难。定大功。拯遏横流。匡复社稷。精诚贯于日月。神用迅于风雷。阴德感于生灵。元忠书于甲令。超卓百氏。芬华一门。此公之代业也。至若贰师成功于西域。飞将名播于北平校尉夺胡虏之气。侍中践戎马之地。太尉父子以大议佐国。乐安弟兄以持功居位。博士讲论于武观。谏议朝拜于兰台兖州以清约率下。白马以功直著绩。植节抱义。秉武兴文。何代无人。今古相望。此公之冑绪也。以言乎西平王。则长源峻址。从而可知也。以言乎公。则蕃衍茂大。推而可知也。公名听。字正思西平王第八子也。幼有远略。长而喜书。辛贤将帅之风。推归庆忌周勃简重之体。多属条侯。常加心义揣磨。功名感激。探前古成败之事。识先儒劝惧之旨。虽任子以著令。轻起家而就拜。释褐三迁。调补秘书省著作佐郎。鸿翼将抟于九霄。骥足未展于千里。始慷慨而徇志。故优游以从军。自是改殿中侍御史。领襄阳行府之职。有郦定进者。故为西平王麾下小将也。后以事获罪。械传灵台。公知其有武力。他日之可用也。以部曲故吏。送之咸阳。定进感公之知。唯恐不得其死。及讨刘辟。负羽前驱。以功入为左神策军将军。因以激语感动军尉曰。西平王尝以此军收京师。宜选子弟。参用慰抚。察常山恣睢。不修职贡。诏发禁旅。涉河问罪。公欲因事自显。决然请行。至止之日。公阴察潞帅卢从史首鼠两端。辅车合众。公献策于护军中尉吐突承璀。请遂擒之。承璀不之应也。以权不在已。未敢先动。乃察疏其事。指言可取。虽将不内御。而诏已中决。顷刻未就。危变在虑。公曰。事集。国家无遗镞之费。坐复五州之地。不集。独可斩一夫之首。以徇三军之士。给出潞垒。縳于槛车。协力同功。以时参定。特拜左骁卫将军御史中丞。破虏书勋。功高出冠于诸将。畴庸茂典。卫尉入侍于未央。朝廷益器全才。将委重任。试以牧人之术。观其驭众之能。旋授蔚州刺史。自蔚州五迁至楚州刺史。以忠信治军旅。以慈惠恤鳏孤。以易简为吏师。以谨严亲警卫。守三郡。将两军。去如始至。言皆可复。而富利之及于人。功实之济于国者。布在州里。播于声诗。公之守飞狐也。属艰难之后。开元旧制。寖以隳废。镕冶牟利。殽杂为巧。虽死罪必报。而奸弊不禁。公创开五炉。日铸炫钱五万。作为俭式。无敢误犯。人受其赐。于今称之。公之据安陆也。以上蔡不庭。专部进讨。公提徒步之卒。饵狼虎之口。当矢石者十七战。拔营栅者十四所。麾申州外壁。摲钟山全邑。其所挫败。不可胜纪。公之牧山阳也。会郓盗挺祸。天兵压境。公引寿春金痍之旅。杂淮阴篙楫之师。与五诸侯。分疆夹击。水陆兼道。直趋煦山。公独当一面。首下四邑。奉诏最后。成功最先。传海拒河。人心惶骇。系公勇进。殆至扑灭。自楚州三迁至太原尹河东道节度使。自中宪六加至检校右仆射司徒。若贯珠叠玉。天与神授。不知其所以然也。公之节制夏台也。执专征之弓矢。驱犯塞之犬羊。堡壁作固于金汤。烽燧不惊于疆埸。三月而报政。周岁而策勋。去病转战于陇西张堪殷富于河北。我有馀俗。时多与能。公之分阃灵武也。兵三覆以败戎虏。田万亩以实仓箱。地搜遗利百千计。岁省公费二十万。破羌之略。合充国之前规。积粟之多。曷唱沙之有备。公之居守太原也。一年而枹鼓不鸣。刑政以清。二年而足食足兵。荒闲辑宁。三年而事有常经。皆可作程。五伦之去会稽。攀车叩马。陈皓之离益部。老泣幼啼。各极一时。不谢二子。宝历元祀。公朝京师敬宗皇帝引对便殿。劳问之礼。有以加等。秉圭入觐。韩侯更锡其辂车。鸣玉在朝。士会亦加于冕服。赐诸侯以鈇钺。换大将之旌旗。改拜义成军节度使郑滑颍等州观察处置等使滑州刺史。馀并如故。崇庙中受脤之重。膺闑外推毂之寄。威令先路。仁声载途。班白孩提。踊悦相贺。畏贾父而来晚。恐杜母之不至。公行将入境。坐鲜温席。问黎人之疾苦。推征赋之轻重。相山川之颓坏。审仓廪之虚实。阅甲卒之众寡。量衣食之薄厚。如风偃草。大革讹俗。元和中岁。师旅荐兴。邻境官军。寄食吾地。物力殚屈。比屋流离。簿书有堆委之烦。闾井有徵责之弊。逋租宿贸。系于空文。一旦之间。尽削名数。以度量权衡缗镪可计者。大凡七十八万。若大旱之沐膏泽。穷阴之煦阳和。动人心。声走区夏。朱晖之明惠贷。刘宠之去烦苛。方其事实。不啻过也。施于有政。曾未逾时。爰乐郊。就庇德宇。视远犹迩。相与如归。外入版籍者二千家。新垦荒莱者三千顷。信臣之耕农岁桓阶之人户月增。比其惠怀。曷足多也。先是濒河之地。殆百万亩。以权力相假。以富利相瞻。因其饶衍。窃占经界。公视其沃瘠之上下。与其艺植之劳逸。稽夫家之数。计种食之费。度地任力。随而受之。农其茂功。土化甘壤。一军绝歉食之叹。万井兴多稼之谣。王景之起废崔瑗之变蒲蔺。较其功利。无以加也。日者水旱无备。帑藏不充。兵食有菽麦之杂。军装乏缯纩之制。公省溢员之职。罢冗贸之徒。收散坠之羡财。减浮靡之甚费。用此惠济。沛然有馀。行及其期。不愆于数。耿秉简易以经务。叚频仁爱以垂声。参其能否。非所贵也。戎马之地。气尚杂习。三河之所殷会。四方之所枕带。逋逃容隐而为薮。萑蒲积习以成风。人用轻生。吏不知禁。公纠察有制。宽猛相济。涉道途者。若游于堂室。设门庐者。罕用于关键。重装大贾。通行昼夕。岑熙之犬不惊吠。黄霸之路不拾遗。考其政术。讵可称也。军有亲老。加之以衣服。卒有死丧。赙之以布帛。籍有虚缺。差第其功劳。职有罢免。选任其子弟。而又勤其部伍。习其武艺。辩背水登山之形势。明攻城野战之便利。校弓矢之疏密。试剑戟之铓钝。人百其勇。士一其诚。怀德惠而恐没其身。负恩泽而不爱其死。郤縠之义府斯在。韩信之军法以行。宜乎表正偫方。藩屏王略。居三公之府。作十连之率。自朔方以抵于右辅。自沛郡以至于滑台。出入数十年。绵亘数千里。重侯奕业。龙节武符。森棨戟以连户。拥旌轩而接壤。皆公之弟兄。更拜迭代。自两汉以来。未有如公茂族显赫于天下也。握重兵。居要地。而人心不厌。受高寿。食厚禄。而时情未满。实以西平王勋德方传于带砺。而公之绩用克绍于堂构者也。圣皇践位之明年。以大和纪岁号。庶政惟新。万物更始。云龙协而君臣同德。天地交而邦国泰宁。三州耆艾。百城庶吏。介冑之士。缁黄之徒。莫不感公之仁。饮公之惠。填城溢郭。越月逾时。或裹粮以即路。或零涕而乞拜。公始谕之以义。终则诘之以威。而人心逾炽。势不可遏。监军使宋守义列疏其事。上方忧勤理道。属任长帅。于是降发中之命。旌得贤之举。披文以徵乎卫鼎。述德以方乎晋钟。宣畅能事。允归行实。公抗疏牢让。谦惧不称。然心所重。终不得请。君子谓公之建一碑也。获三善焉。人爱戴。形于文奏。一善也。恳辞叠至。乞寝篆纪。二善也。茂功显迹。存乎不朽。三善也。成此异美。焕乎国风。庶元凯之勋。永垂芳于岘首。窦宪之绩。不专耀于燕然词臣奉诏。勒铭贞石。其词曰。
天地正气,间生人杰。
云雷遘屯,卓立勋节。
社稷匡复,神祇感悦。
方夏乂宁,祆氛荡灭。
德不望报,功无自伐。
拯彼生灵,遏其溃穴。
公之代业兮,耿乎前烈(其一)(一章)

海岳粹精,炳为英灵。
代济忠贤,国有典刑。
下绩侯服,上应将星。
桓桓武功,郁郁文经。
才实兼姿,登翼泰宁
出车受脤,叠耀帝庭。
公之似续兮,播乎德馨(其二)(二章)

剖符三郡,鈇钺四镇。
待物以诚,示人必信。
灵邱法铸,安陆接刃。
淮阴降旗,朔方乘衅。
鸣沙剪寇,并州不阵。
惟道是从,惟义是顺。
公之报政兮,秉圭入觐(其三)(三章)

郊劳有礼,宴喜有容。
披呈肝胆,协契云龙。
振耀来仪,欣戴时邕。
宏宣利泽,懋建功庸。
锡以辂车,赐之歌钟。
麾幢迭代,带砺分封。
公之事业兮,载援高踪(其四)(四章)

西自朔方,亘于右辅
东及淮徐,达于郑圃。
政循兄弟,军传子父。
陟为龙光,袭彼龟组。
并列门戟,俱开幕府
辉焕丹青,超卓今古。
公之庆钟兮,享此多祜(其五)(五章)

广武绝涧,黎阳要津。
河山气象,京洛风尘
劲卒利兵,畅毂文茵。
殿于是邦,牧彼疲人。
当朝受命,指日遄臻。
华巅熙熙,剪发欣欣。
公之戾止兮,煦然如春(其六)(六章)

淄右不虔,王师问罪。
兵车骚动,道途繁会。
徵责征营,伏窜颠沛。
昭布惠训,周知利害。
虚籍必除,逋租尽贷。
罔不礼畏,罔不爱戴。
公之去弊兮,同伤是赖(其七)(七章)

商归市井,农复田畴。
甍栋云罗,舆马川流。
昔叹两岐,今也惟杯。
歌五裤,今也重裘。
门罕扃固,路无苛留。
俾之欢康,不复劳愁。
公之惠化兮,实在贤侯(其八)(八章)

邈岐垒垣,增除戎器。
精练武旅,驰驱介驷。
屝履馀资,仓储大备。
其下皆让,与人共利。
金散廊庑,风行土地。
善则归人,材无所弃。
公之咨访兮,允协军志(其九)(九章)

辉宣理行,旌别循良。
尊临千里,表率一方。
彼邦之人,出言有章。
媚于天子,观为国光。
岂无竹帛,岂无旂常。
愿兹篆刻,可揭康庄。
公之德政兮,垂休无疆(其十)(十章)

水龙吟 元 · 王恽
 押词韵第四部
舜泉在济南城中,自壬子年水去来不常,今岁秋八月,予到官两日,泉流复出,其深可厉,回风潇潇,翠萍盈沼,人以为神来之兆。近陪宪使,展敬祠下,因索鄙作,谨继丞相双溪公怀古严韵,用纪其异
窈然碧玉池方,绿波不见还凝伫。
翠萍痕在,金支光淡,湘妃无语。
瑶瑟声沉,画愁绝,几回如许。
甚风烟依约,鱼龙黯惨,空回首,珠帘暮。

一夕翠华临幸,也悲凉、故宫尘土。
石根碧涨,天飘翻出,黑湾雷雨。
思舜亭高,风漪吹散,满空秋暑。
苍梧回叫,凤箫凄断,听躬耕处。
永遇乐熊襄悯狱中诗卷 清末民国初 · 奭良
 押词韵第四部
前明熊襄悯公督辽三稔,越甲不鸣。邵阳魏氏圣武记纪之颇详。独于其按辽时事略不之及,或有难言者。向从伯希祭酒处得见按辽奏议六大册。字大纸厚,南雍版式,其中言请复龙虎将军、请还六甸地、请增岁犒、又请十万之饷,练五万之兵、只可言防,不可言战,皆人臣所不敢言者。当时神宗答诏却令户部兵部看详(明制,票看详回话者,与该部知道不同。)。庙堂之上,同具远识,曷可及也。巡按一年而代,公独按辽三年,又力言镇珰虐民,为丛驱雀,公之发舒,无逾按辽时矣(阳湖赵氏深诋万历朝政,当分别观之,如此类是也。)。杨镐军覆,公以听勘御史在籍,超授辽督,部中初议加寺丞衔,帝少之,乃加侍郎,是以七品阶直陟三品也。辽事少缓,科臣姚某等起与为难,公遂乞归。辽沈继失,再起用公,尽谪言者,礼待愈隆,忌者愈众。出国门时,面忤枢臣,光熹非神宗比,从此孤立无能为矣。明史本传叙次功罪既不分明,末复羼言许贿未行,因是得祸。曰许贿,曰未行,外人那得知之,史当据事直书,最忌凭臆测隐。为是言者是刁珰义儿之余沫,而乃采及之也。盖公性气刚果,径情直遂,视南学牵于汤宾尹,颇不理于人口。又以生为楚人,远受太岳之余毒,近接大洪之巨怨,一死一走之勘即由此起(见黟俞氏癸巳类稿。)。或谓公不出关可不及罚,此不然,考公之死,由坐赇,不由失律。当时之谳斥入关,不及出关,出关尚微有功,广宁猝陷,胜兵何以不进,以公在军中,故护民徐行,悉烧糈草庐舍,大军失食宿之所,故不进耳。见于天命朝实录,明人固不知,亦不欲知也。嗟夫,生死成败不足为公辩,并不足为公惜。惟其先事远识,危言大计,历观史册,谋国而如是者,几于支一无两,岂不伟哉。后此袁崇焕五年平辽之对,何其率尔,而林侯官粤东之役亦少逊一筹矣。乾隆中特诏褒美,甄叙后裔,人士乃辑刊全集,间及按辽时疏牍,殊遗其重者(在荆闻金子东言曾见是书。),犹忆丁酉戊戌间与伯希返复计论,赞叹莫置,蒙举以见赠,逊谢未受,幸免劫灰。近唯郁华中书亦多零落,祝其尚在人间。好古君子求而得之,乃防边一大故实也。
一障乘边,是何人者,目光如炬。
盛诩天骄,尊忘天汉,良工心独苦。
请来缯絮,不期犁扫,于法宜徵对簿。
闻当日,九重嗟异,刘季无此大度。
奉春往事,料敌兵形势,汉廷谁及齐虏。
自古筹边,庞言多败,哙等难为伍。
十年冉冉,臣言可按,无那鼎湖龙去
公行矣,犹遗翠墨,曝光海宇。
橡茧十咏 其一 种树(橡随在可植,三年枝叶蔚,可饲蚕。饲后休一年。老则充薪炭。新肄出,仍饲蚕。) 清 · 程恩泽
 押支韵 出处:程侍郎遗诗卷一
黔郡州十三,富郡二,曰黎平,曰遵义黎平以木,遵义以茧。茧不以,以橡,然非创于遵义人也,乾隆间陈君实教之。于是食茧利凡数十年。春秋茧成,歌舞祠陈君如生。道光三年冬,泽试遵义旋,过橡林间,风策策然,叶鳞鳞然,记所历郡皆有橡,不以茧。今过平越都匀,土益沃,宜橡,因叹曰:处处有橡,处处可茧也,富独遵义乎?过镇远,见方伯吴荷屋先生廉访宋仁圃先生颁令甲,劝民种橡,词恳恳著街亭,时夕阳烂如,驻马读之。过思南,遌校官某,靴劄出,则方伯廉访督使巡上下游,购橡子,教播种,期三年成,食茧利。嗟乎,居尊官,亲民,为谋百世利,思深哉!可谓君子儒矣。黔土瘠,黔民劳,劳无所获,遂颓废不自振,晓之曰:「利在某,不信,视某地。」民蘧然顾墙角畦棱,有美荫,皆金钱。其黠者虑利与害俱,且榷之,晓之曰:「有百世利,无一日税也。」则又虑购茧器织具纷然,赀未入,先贷,晓之曰:「如购种法皆官为。」夫民,骄子弟也,官,慈父母也。骄乃惰,慈乃周,以周起惰,惰乃勉,皆可学而能也。数岁利必若遵义,富甲西南维矣。泽职在文字,咏歌之可乎?分题十,各系四十言,附长篇一,则旧作也。道光四年秋九月上浣贵州督学使者程恩泽撰。
种树三年成,三年莫嫌迟。
今日一丸泥,它日千絇丝。
将丝比薪炭,何啻万倍为。
黄金在枝头,巧者能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