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序
周郎玉笙谣(并引)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丝竹之器贯古今而声不可以变者惟笙也潘安仁谓笙总众清之林卫无所措其邪郑无所容其淫者是已乐记曰竹声滥滥以立会若笙又立会之要者故夔以仪凤鸣和神人王子晋以引鸣凤接浮丘之仙也乌乎下俚哇沸笙师之教几歇矣金华周郎琦独聪于此予尝于灵岩虎阜间闻其奇弄令人飘飘然有伊洛间意时坐客勾曲张贞居东海倪元镇昆山顾仲瑛云丘张仲简吴兴郯九成咸名能诗者也予为赋玉笙谣一首且率诸君子同赋而予又为引之如此
周郎学仙吹玉笙,玉笙吹得丹山七十二凤之和鸣。
曾侍瑶池阿母宴,座中调笑董双成
谪向人间赤松洞,洞口桃花苦迎送。
南寻二女湘水头,十三哀弦不成弄。
西洞庭,东洞庭,相逢铁篴铜龙精。
从此吹春玉台上,丛霄不许谢玄卿。
李道士,并叙1087年8月 北宋 · 苏轼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驾部员外郎李君宗固,景祐中良吏也。守汉州。有道士尹可元,精练善画,以遗火得罪,当死。君缓其狱,会赦,获免。时可元年八十一,自誓且死,必为李氏子以报。可元既死二十馀年,而君子世昌之妇,梦可元入其室,生子曰得柔,小名蜀孙。幼而善画,既长,读庄、老,喜之,遂为道士赐号妙应。事母以孝谨闻。其写真,盖妙绝一时云。
世人只数曹将军,谁知虎头非痴人。
腰间大羽何足道,颊上三毛自有神。
平生狎侮诸公子,戏著幼舆岩石里。
故教世世作黄冠,布袜青鞋弄云水。
千年鼻祖守关门,一念还为李耳孙。
香火旧缘何日尽,丹青馀习至今存。
五十之年初过二,衰颜记我今如此。
他时要指集贤人,知是香山老居士
二怀诗 其一 其一 玄真子张志和 明 · 胡应麟
二怀张进士子同姜禅师德隐也一遁于仙一遁于释固荐绅先生所不道然唐婺中诗流自骆丞而下必次及焉即调或卑卑固时代使然矣夫志和浮家霅上而休公驻锡川中盖二君亦非老于婺者岂贤者避地自昔共然将词人多穷迄今尚尔耶夫余亦有远游之思而未得其挫名之术也故于二君咸沾沾有遐慕焉
有唐迄元和,畸流尚不乏。
翩翩玄真子,百代恣渔猎。
雅志游松乔,奇踪轨庄列。
嗒尔柱下言,超然谢津筏。
富贵轻鸿毛,轩冕等澌沫。
一辞世主聘,浮家老苕霅。
慈竹赋670年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七 创作地点: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
广汉山谷。有竹名慈。生必向内。示不离本。修茎巨叶。攒根沓柢。丛之大者。或至百千株焉。而萦结踰乎咫步。好事君子。徙为阶庭之玩焉。吁嗟非此土所有。乃有厌流俗之讥。动乡关之思者。盖抚高节而兴叹。览嘉名而思归。遂为赋曰。
猗猗。
生于高陂。
左连瑶带。
右杂琼枝。
恨幽客之方赏
嗟君侯之不知。
徙蔚丹谷。
迁荣绿池。
气凛凛而犹在。
色苍苍而未离。
屈岩壑之容貌。
充阶庭之羽仪。
尔其画疆分域。
骈阴抗趾。
謺干龙回。
攒根凤峙。
防碧露于霄末。
翳红光于晕始。
崇柯振而云霭生。
繁叶动而风飙起。
拥凉砌之晨肃。
炎扃之昼滓。
至若白藏载谢。
元英肇切。
塞北河坚。
关南地裂。
观众茂之咸悴。
验贞辉之独洁。
抽劲绿以垂霜。
严青而负雪。
盖同类之常禀。
非殊方之异节。
若乃宗生族茂。
天长地久
万柢争盘。
千株竞纠。
如母子之钩带。
似闺门之悌友。
恐孤秀而成危。
每偫居而自守。
何美名之天属。
而和气之冥受。
嗟乎。
道之存矣。
物亦有之。
不背仁以贪地。
不藏节以遁时。
故其贞不自炫。
用不见疑。
保夷险之无易。
哂荣枯之有期。
俄蓬转于岷徼。
遂萍流于江汜。
分兄弟于两乡。
隔晨昏于万里。
抚贞容而骨愧。
伏嘉号而心死。
庶因感而长怀。
将策情而励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