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序
晋故竭诚匡定保乂功臣特进检校太保右金吾卫上将军御史大夫上柱国长沙郡开国公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一百户太傅罗公墓志铭 五代 · 殷鹏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二
夫天地肃物。犹或后彫。郊薮呈芳。焉能长秀。故老氏有必摧之叹。仲尼兴不实之悲。众木低而梁栋倾。严霜重而祥瑞去。物之有矣。可得喻焉。公讳周敬。字尚素。其先颛顼之裔也。封于罗。以国为氏。地连长沙。因家焉。公即长沙之后也。曾祖让。皇检校司空。累赠太师封南阳王。娶宋氏。封越国太夫人。祖讳宏信。皇天雄军节度使检校太师中书令长沙王。累赠守太师。累封赵王谥曰庄肃。娶赵国夫人吕氏。先薨。又娶吴国夫人王氏。为时之瑞。命世而生。倜傥不偫。英雄自许。有唐之末。大盗勃兴。镇守一方。廓清干里。上则忠于社稷。下则施及子孙。烈考讳绍威。皇天雄军节度使。守太师中书令邺王。赠守尚书令谥曰贞庄。天地钟秀。山河孕灵。下笔则泉涌其文。横戈则雷震其武。惠惟及物。明可照奸。旷古己来。罕有其比。贞庄有子四人。长廷规。天雄军节度副大使检校太傅驸马都尉。少薨。赠侍中。次周翰义成军节度使检校太傅驸马都尉。亦少薨。赠侍中。次周允。前保大军行军司马检校兵部郎中御史大夫柱国赐紫金鱼袋。早历通班。继为上介。绰有器业。可奉箕裘。公即贞庄公第三子也。性禀淳和。生知礼乐。早失天荫。幼奉母仪。秦国夫人刘氏。即故兖州节度使太师公之第三女也。肃雍无比。柔顺有闻。示以爱慈。加之训导。遂令诸子。悉著美名。时梁乾化初。公之次兄。方镇南燕。公时年九岁。秦国夫人归宁于兖州太师之宅。遂命侍行。至阙下。梁□主宣召入内。对扬明庭。进退有度。上甚器重之。遂授检校尚书礼部员外郎。仍赐紫金鱼袋。自此恒在宫禁。出入扈从乘舆。与皇亲无间。侍立冕旒。多备顾问。无非辩对。深洽宸衷。上尤奇之。其年秋七月。归南燕。甲戍秋七月。公之次兄薨于滑州之公府。上闻讣奏。乃谓近臣曰。罗氏大勋之后。宜赏延。遂命公权滑州军州事检校礼部尚书冬十月。上表乞入觐。十一月京师。朝谢毕。翌日有制。授宣义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年方十岁。位冠五侯。甘罗佩印之初。未为少达。王俭登坛之日。己是老成。十二月至自京师乙亥春三月。邺中搆乱。河上兵。况处要冲。属兹征伐。事无巨细。公必躬亲。道路有颂声。军民无挠政。丙子春二月。移镇许田。加检校尚书左仆射。是岁公年始十二。作事可法。好谋而成。政绝烦苛。人臻富寿。忽下徵黄之诏。俄谐会尸之期。戊寅秋七月。朝于京师。有诏尚主。公拜表数四。辞不获免。遂授检校司空殿中监驸马都尉壬午冬十月。出降普安公主傅粉何郎。晨趍月殿。吹箫秦女。夜渡星桥。一时之盛事难俦。千古之清风尽在。癸未春三月光禄卿冬十月唐庄宗收复梁园。中兴唐祚。属当郊祀。无失职司。遂封开国侯。加食邑三百户。至明宗纂绍之初。除右金吾卫大将军街使秋九月左金吾卫大将军街使。执金在彤庭之前。佩玉向丹墀之上。仕宦之贵。无出于斯。上以公久居环卫之班。颇著警巡之效。至戊子二月。有制授匡国军节度使检校司徒。仍赐耀忠匡定保节功臣。下车之后。布政惟新。福星爰照于左冯。暖律又来于沙苑。庚寅夏四月。上以圜丘礼毕。庆泽溥行。就加检校太保。仍降玺书。其年冬十一月。朝于京师。除左监门上将军九月左领卫上将军辛卯夏六月左武卫上将军。癸己五月除左羽林统军甲午春加特进阶。封开国公食邑二百户。改赐竭诚匡定保乂功臣丙申九月。唐废主以汴师北征。命公以所部禁旅巡警夷门。公英断不回。至仁有勇。当危疑之际。立镇静之功。浚郊之民。于今受赐。今皇帝并门凤举。洛水龙飞。力愿推崇。首来入觐。上嘉其懿效。旌彼殊庸。遂除右金吾上将军。美哉出总藩宣。入居严卫。外则作疲民之药石。内则为天子之爪牙。文武两班。践扬将遍。物禁太盛。古之有言。寿年未高。染疾不起。以天福二年七月二十七日。薨于汴州道德坊之私第。享年三十有三。呜呼。皇天莫问。徒云辅德之言。大夜何长。共有歼良之叹。上闻所奏。恻怛哀恸。辍视朝两日。厚加赗币。赠太傅。君臣之义。终始克全。公以己丑岁五月梁普安公主薨于同州。后再娶东海郡徐氏夫人。即故东川节度使太师第五女也。蕙质兰姿。懿德令范。孰念孤鸾之叹。自伤黄鹄之歌。公有侄延□见任闲厩副使。即魏博□大将军侍中之子也。朴玉其仪。浑金其器。度评□□相貌□□□□□人□□□公亦三子四女。长子延赏。守太子舍人。次延绪。次延宗。皆禀庭训。悉绍家声。龙驹凤雏。得非天性。良金瑞玉。自是国桢。终天怀风树之悲。踣地有蓼莪之痛。长女适郝氏。次适娄氏。二女方幼。诸子皆普安公主之出也。公主静惟闲雅。动有规仪。休声首冠于皇□淑德克彰于妇道。帝王之女。无以过焉。公性不好弄。幼善属文。严毅而至和。温恭而难犯。言惟合道。动不违仁。张充一变之年。己功成名遂。□□□□之日。乃善始令终。以丁酉岁冬十月六日。安葬于洛阳县之原。礼也。孤子延赏等泣告鹏曰。公之履行。为众所知。公之勋庸。历代罕比。若非故旧。孰能缕陈。鹏列亲表之间。受顾念尤最。难避狂简。辄勒贞珉。序不尽言。乃为铭曰。
积庆之门,挺生奇杰。
入觐尧庭,出持汉节。
十乘启行,万夫观政。
宵旰无忧,裤襦入咏。
英华发外,清明在躬。
惟忠惟孝,立事立功。
滑台去思,璧田来暮。
蔼然休光,绰有馀裕。
摛绣文翰,傅粉容仪。
承颜紫禁,飞步丹墀。
门盛七叶,禄逾万石。
外冠时英,内光帝戚。
历事累朝,荐逢多难。
动有成功,举无遗算。
秋败芳兰,地埋良玉。
山云晚愁,林风夜哭。
王孙一去兮不复还,陵园草色兮秋黄春绿。
,并引1096年 北宋 · 苏轼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菊水,水甘而芳,民居三十馀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老人村,有见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而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尝意天壤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予在颍州,梦至一官府,人物与俗间无异,而山川清远,有足乐者。顾视堂上,榜曰仇池。觉而念之,仇池武都氐故地,杨难当所保,余何为居之。明日,以问客。客有赵令畤德麟者,曰:「公何问此,此乃福地,小有洞天之附庸也。杜子美盖云:「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他日工部侍郎王钦臣仲至谓余曰:「吾尝奉使仇池,有九十九泉,万山环之,可以避世,如桃源也。」
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
心闲偶自见,念起忽已逝。
欲知真一处,要使六用废。
桃源信不远,杖藜可小憩。
躬耕任地力,绝学抱天艺。
臂鸡有时鸣,尻驾无可税。
苓龟亦晨吸,杞狗或夜吠。
耘樵得甘芳,龁齧谢炮制。
子骥虽形隔,渊明已心诣。
高山不难越,浅水何足厉。
不如我仇池,高举复几岁。
从来一生死,近又等痴慧。
蒲涧安期(在广川。)罗浮稚川界。
梦往从之游,神交发吾蔽。
桃花满庭下,流水在户外。
却笑逃秦人,有畏非真契。
卢舍𨙻像赞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六
诗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是伤不可止之恋。而怀无所及之感。其有饰圣以资亲。修法以展慕。岂非孝子持明之心哉。武担山静乱寺卢舍𨙻丈六铁像者。沙门履彻为先妣用无价黄金之装也。彻师俗姓刘氏青城真人知古之弟。道门释种。守律护戒。了如来广大之心。达如来加持之力。见虚空界。划缦坛。知定慧手。结金刚印。过去不悟。因后行而追福。当来未闻。指前缘而證道。睹佛相者。成一切智。承佛光者。坏无始业。张说闻其事而怿之。乃合掌西南。遥礼偈曰。
大雄卢舍𨙻。妙法甚深秘。
神变加持力。普升不动位。
孝乎彼沙门。爱母而锡类。
法财装妙色。空色不相异。
慧日破金山。慈光触宝地。
善来金刚手。一一见佛事。
金紫光禄大夫鸿胪卿越国公景龙观主赠越州都督叶尊师碑铭 盛唐 · 玄宗皇帝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一
朕闻轩辕三皇之盛者尊广成。唐尧五帝之盛者师尹寿。夫以圣人之道。教圣人之才。守之七日。又守之九日。朝彻而后能见。独是道也。入水不濡。蹈火不。啸叱风雨。鞭笞魔魅。无方而后能进。独是神也。神则惟变。道亦旁通。苟得其人。抑所谓神道设教者也。师讳法善字道元。自诸梁食采。是谓叶公。邑亦如之。因而命氏。则昔为南阳人也。曾祖道兴。祖国重。父慧明。赠歙州刺史。贲丘园者。一贯吾道。食旧德者。百代可知。故名溢宇宙之中。身在江海之上。则今为古括人也。至隋大业岁在景子法师是生。凡六百四十二甲子。洎我开元。岁在庚申。形解升云。则春秋百有七矣。其生也。年长而色若孺子。其化也。委蜕而神则默仙。尝从朕游。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藏察无象。钩致不测。若言匡国辅主。鼓舞发挥焉。朕可推而尊之。不可得而臣也。其始终出处之迹。可得而言者。初师甫七岁。涉江而游。迨及三年。人以为溺。及还。问其故。则曰。三青童子引之。憩于华堂峻宇。咽灵药。吸云浆。太上镇之。是以留也。十五中毒死。又见昔青童曰。天台茅君飞印印其腹。始殊閟绝。良久豁如。师以灵应感通。殊尤若此。遂乃杖策游诸名山。远访茅君而遇。岳骨上起。目瞳正方。冰雪绰约。嫣焉微笑曰。尔来乎。尔名巳登仙格。身逢魔试。故此相救。宜勉之。当以辅人弼教为意。无汲汲于去来也。由是便于青城赵元阳受遁甲步元之术。于嵩高韦善俊传八史云蹻之道。宴息于括苍罗浮。往还于蓬莱方丈。灵图秘诀。仙符真度。宝箓生券。冥感空传。临目而万八千神。咽胎而千二百息。或潜泳水府。或飞步火房。或剖腹涤肠。勿药自复。或刳肠割膜。投符有加。或聚合毒味。服之自若。或徵召鬼物。使之立至。呵叱群鬼。奔走众神。若陪隶也。故海内称焉。千转万变。先朝宠焉。一昼三接。朕在藩邸。累闻道要。及临宇县。虚伫昌言。奸臣寓谋。凶丑僭逆。未尝不先事启沃。亟申幽赞。故特加紫绶。以大公侯之封。而确固黄中。不乘轩冕之赏。可谓德博而施。道尊而光者也。适来无迹。为夫子之时。迩去无吝。为夫子之顺。岁在鹑尾。月鹑火是也。返真悬解。翊日追赠越州都督。踰月归藏于括苍之山。免朝章。从夙志也。先生幼有奇质。长标特操。神照体外。骨秀形表。故万先生目之曰。子书成仙格。方自仙宫。吾将及尔为同僚也。信哉。易曰。君子或出或处。出者无山林之逸。处者无轩冕之贵。虽道同则应。而迹异难兼。先生养神太和。观妙元牝。君子或处之盛也。金印袭贵。紫绶方来。君子或出之盛也。非夫道臻博大。德合神明。其孰能与于此也。故于王室则承恩者五代。当朕时则传道者数人。皆曰宗师。无閒然矣。夫为文者纪其实。称德者尚其训。先生知余。余宁不述。训寓言而无愧。可披文而相质。铭曰。
忽然勃然。
莫不出焉。
油然浏然。
莫不入焉。
百昌之源。
万化之泉。
于此观妙。
实云列仙。
列仙伊何。
销化却老。
观妙伊何。
岂假至道。
旁通幽赞。
神变灵造。
淫祠厉阶。
无隐不讨。
讨逆辅顺。
功就佐时。
藏往察微。
业与神期。
章绂加等。
方来不欺。
视缘若遗。
恍然我思。
大有元吉。
黄中通理。
默仙委蜕。
元达无巳。
叶县飞。
辽城鹤止。
元风盛烈。
郁乎千祀。
开元二十七年岁在己卯十二月己未朔二十六日
乘化而往。
彼则悠哉。
不忘旧情。
纪诸事迹。
仙山海畔。
碑石依然。
金紫光禄大夫左金吾卫将军扬州大都督臧府君神道碑铭 唐 · 张孚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四
唐广德二年八月五日。朔左金吾卫将军臧公薨于□都安邑里之私第。享年五十有三。大历五年十月十五日。葬于三原县坳乡。礼也。公讳希晏。字恭靖。先封受氏。奕叶重光。僖伯谏鱼。哀伯谏鼎。文仲立德。武仲立言。传庆□□□之□□□□□□之际。子孙有后。大庇生灵。述职因官。今为京兆人也。曾祖君宠。通议大夫灵州长史。祖善德。银青光禄大夫银州刺史。赠太子少师。父怀恪。右领军卫将军魏州刺史上蔡侯。赠工部尚书。重世将门。一时人杰。光临旧图。非惊于守器。继登列郡。载美于家乘。元社白茅。式旌馀烈。爵明朝也。握五兵之要。漏幽泉也。追八座之尊。礼备哀荣。泽覃存殁。名器之重。今古无俦。而高门棨戟。前庭钟鼎。谷量千驷之马。籯满万金之装。三武迈贾氏诸昆。八元为高阳才子。公幼负奇节。长标雅操。用武则武可畏。学文则文足昭。郁为圭璋。俯拾青紫。常以为千户侯力可取。万人敌才之馀。故艺总九流。射穿七札。长缨系颈。于闽越。短兵断臂于匈奴。开元理兵之岁。尘飞碣石。烽照甘泉。卢龙北陲。胡马南牧。克贞师律。□□亲贤。天子御正前殿。乃命礼部尚书信安郡王。建牙璋。拥金节。控弦廿万。以专征之。六郡良家。公为特出。而有征无战。□□劳旋。公以为扬雄执戟阮籍步兵。千古同年。我无惭色。其后出右地。穷河源。收坚城。拔高垒。战胜攻取。左旋右抽。合变出奇。智□神遇以□功累迁至卫尉少卿。寻加西受降城使。河曲之閒。威声载路。属三水之地。五载未巡。公侯腹心。受委而拜。遂以公为东□皇城使。迁左监门将军麟州刺史。无何。转庆州刺史。去思来暮。行古之道。特拜太仆卿宁州刺史。夫汉宣共理。所以寄诸侯也。周文以宁。是用咨多士也。故佩中朝之印。褰外台之帷。抑有由矣。属亲征振旅。薄伐吊人。驻跸而万姓来苏。迎銮而百神望幸。由是□其列郡。因为行宫。顿六龙之旂。仪双凤之阙。择能作牧。匪易其人。以政理殊尤。拜左金吾卫将军左街使。任切爪牙。寄崇心膂。广利功业。亚夫□名。方欲凿出师之门。分制军之阃。未加明命。忽閟幽泉。故老泣于边疆。贤臣怆于冠剑。将星夜落。阵云朝起。凛然馀勇。千载犹生。故夫人赠燕国夫人刘氏。百代旧封。五公贻庆。嫔则彰美。姆训垂芳。生前已饰其□井。殁后更封于石窌。先公早逝。合祔同归。公之季弟希让。御史大夫工部尚书渭北节度太子太师。往与公更执金吾。同参玉帐。王肃仪貌。陈平智谋。宪台之一□殿长城之万里。因心则友。切天伦。嗣子睦王府长史叔献。次子郢州别驾叔雅。季子河南府河清县主簿叔清。栾栾孝思。攀号罔极。羔柴泣血。曾参绝浆。丧过乎哀。行过乎礼。敬承副相之托。式纪冠军之铭。铭曰。
臧孙有后。
千古立程。
才为将略。
道实人英。
出入三代。
光临百城。
执金之宠。
□□之荣。
□□初授。
□堂定倾。
□□□□□□嘉名。
陈氏父子。
荀家弟兄。
高碑之上。
长纪忠贞。
大唐四镇北庭行军兼泾原等州节度度支营田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尚书右仆射使持节泾州诸军事泾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南川郡王刘公纪功碑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六
贞元十有八年秋九月。皇帝以安定节制南川郡王昌之休勋懿绩。与邦人台老之咏叹声颂。诏掌文之臣某。论次其词。以永金石。臣拜手稽首。祗若休命。于是考侯王之表。稽赞命之书。采太常景钟之义。而系辞曰。惟元后聪明齐圣。以临于下。惟荩臣厉翼庄诚。以奉于上。上下成和。协建皇极。此南川所以感会神武。发扬硕肤。公嶷然持重。为国保障。理泾人十五年。政成事节。师以律成。人以富教。智若蓍蔡。动如风霆。内总端揆。外崇长伯。八旒七章。元衮赤舄。有南仲方城之略。有充国劭农之绩。君使臣。臣事君。发舒震耀。事业光大。其理然也。公姓刘氏。彭城人。少沈毅尚气节。得大易之师贞。春秋之武经。肇自幼学。揣摩感概。天宝末年未弱冠。从河南节度使张介然东讨林胡。以劳署易州遂城府左果毅。其后所奉之府。则李太尉光弼刘司徒元佐。或尽护车赋。率先颜行。是为腹心。节以金鼓。军之善政。无不参焉。师之右职。无不综焉。迁至开府仪同三司。于列卿太仆太常。于御史府中丞大夫。历太子詹事左散骑常侍工部礼部二尚书。异姓而王。真食其赋。凡三益封。至二百室。初拒史朝义也。宋州郡将。委以捍城。贼锋持久。力屈引去。又皆留其戏下。剧虏济以利兵。钩援临冲。环城傅堞。公以淮海屏蔽。实系于斯。血诚怒发。士气旁厉。周月坚拒。援师实来。以惬惬之危。走婪婪之狄。始佐宣武军也。任当委重。往必投艰。既定彭城之急。旋假濮阳之守。主忠信以任患难。整偏师以立奇功。奋其材谋。多所尅获。抗希烈而壁宁陵也。以徒兵三千。组甲五万。登陴搏战。且逾四旬。激众扶伤。竟申九拒。于是救淮扬。拔大梁。或倍道以赴。晨压其垒。或鼓行而进。终覆其巢。于此二役也。擒翟晖。虏郑贲。师不留行。甲首山积。然后穷追急击。至于许昌。渠魁窘困。终以泯灭。凡三与虏确。而河汴之閒乃平。皆公之为。而元佐任公之效也。故旬岁閒。累居大僚。贞元三年。朝廷以五原盛秋。式遏侵轶。诏公领宣武驷介。北出护边。有逗挠犯令者。立斩三百人以徇。传校肃然。威詟朔野。俄拜本军京西行营节度使。虽拊循行师。未有分地。而车服恩礼。已如守臣明年迁四镇北庭行军兼泾原等州节度使度支营田等使泾州刺史。是拜居秦之北地。汉之回中。俗修武备。而尚气敢。自马司徒段太尉秀实之以威望德声。怀宁边部。其后祸拿师老。疆埸萧然。或依违选愞。日阕而已。昆夷游骑。时及我郛。西门不启。南亩益蹙。公曰。兵以奇胜。亦以严终。寇不可玩。在吾彀中矣。于是建长利。规远略。程日力。兴人徒。西城平凉。开地二百里。据弹筝峡之崄。北城保定。深入百馀里。捍青石岭之固。凡七城二堡。有坚甲利刃。制彼冲阨。绝其驱侵。公之封内。爟燧灭息。昔之瓯脱。今有市列。井树之閒。犬鸡相闻。东诸侯勤王之师。得以宁宇。而又因士之馀勇。求地之遗利。戈而战。拥耒而耕。出闻三捷之绩。居尽四支之敏。辟彼塉硗。麦禾蔽野。亦既悦使。而皆乐从。十二年就加尚书右仆射。威功既成。教化既明。里闾有丰年。亭鄣有吉语。其或四方之旅。谒急于公。则耀威于长武。纳将于归化。皆禀睿略而奏成功。十五年。条军市之租。上献天府。数至十万。以赡东师。锐于为国远虑。数言边事。蓄资力。修赋舆。思欲大举冲击。收功绝域之外。岂徒使朝那阴密。缓带安枕而已哉。惟公瑰姿硕量。倜傥英伟。文理武毅。冠于偫伦。云蒸风行。交感至用。志气申而功业大。宠嘉集而名器崇。至若勤身惠人。劳徕安集。遵守条职。贯通典彝。有行父事君之心。有考父益恭之德。可以表率。发于纯诚。宜其长保富贵。为时元老。昔尹吉甫宣王任贤使能。作江汉烝民之诗。惟圣人感人心以和平天下。惟贤臣协圣谟以镇静方国。则皇帝之注意。南川之陈力。是信是使。有严有翼。敷宣景化。浃洽休德。不然。则被边戴白之叟。披肺肝。排阊阖。而胡为来哉。叙武略所以扬天声。美元侯所以流王泽。敢附雅颂。式昭德音。铭曰。
天地健顺,三辰光润。
君臣感通,一德诚信。
皇明照烛,保合休运。
亮采有邦,登昭杰隽。
帝曰尔昌,硕勋洸洸。
爰自偏师,干不庭方。
席胜无前,援陈下梁。
尔战则克,尔谋则臧。
公拜休命,藩宣赋政。
介圭畅毂,抚是安定
其猷克壮,上协仁圣。
沛然成功,执德之柄。
乃峻垒垣,垒垣崇崇。
乃艺黍稷,黍稷芃芃。
出有锐师,入为良农。
保就滋殖,时公之功。
武经辑矣,文事亦理。
十有五年,肃清边鄙。
宜登介祉,永锡遐纪
告类纳忠,以毗天子。
皤皤泾人,俯偻上陈。
肃肃王命,命兹下臣。
采获诚词,章明异伦。
镂此贞石,辉光日新。
大唐湖南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持节都督潭州诸军事潭州刺史御史中丞云骑尉赐紫金鱼袋李公遗爱碑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六
皇帝在宥天下十九岁。覆露元元。柬求官师。六服偫辟。辩章教化。岁九月。制诏湖南长帅中执法李公巽为江西。申命小宗伯吕公谓为之代。于是循其功善。迹其故实。百城之吏言于郡。伍府之长款于军。乡部侨旧。华颠丱角。一其音词。奔走理下。请镂金石。以为表式。吕公以公之馨香。可覆视而不可诬也。众之咏叹。可论次而不可遏也。悉以列上。实蒙可报。乃类其言而文之云。善为理者。必因其俗而求所以便之。因其便而思所以化之。惠泽被而五教行。财用足而百志成。上下熙熙。臻于洽平。古之循吏。公之报政。皆是道也。公字令叔赵郡赞皇人。曾祖知让。皇河南府长水主簿。祖承允。皇任朝散大夫江州别驾。考嶷。皇右武卫录事参军。代名文行。为北州冠族。公始以典学含章。立于清朝。详平宪令。闲练程品。秉直不回。得时寖明。能抗駮论。辄还成命。人之所难。于公为易。惟天爱人。惟圣法天。欲其善利逮下也。故详试公以政事。其初由殿中侍御史为美源令。由刑部员外郎为万年令。由左司郎中常州刺史。邦圻和宁京邑肃清。居部考课。为诸侯表率。是皆章章已然之功也。贞元八年冬十二月。由给事中至于是邦。长沙九疑。泽国回远。徵令颇繁。物力或屈。岁杪逋负。夫家病之。人未安于里落。程不给于公上。公乃啬其经用。代其赋输。厚施已责。过于万数。得以赡助。使之均安。又以支郡地征。有系军实。量力调谷。减轻缗钱。经始致用。为之仓庾。时其发敛。而岁无凶荒。以封内馈饟。道路风波。转漕沿洄。僦载烦苦。僝功度木。为之舟楫。程其远迩。而师以足食。以邑里湫隘之不宣也。则辟其涂巷以利之。以室庐苫盖之不固也。则教其陶瓦以易之。讲功虑事。以建长利。如此之备也。稽先师之教。以进儒术。庠塾经明。岁时计偕。出入阡陌。喔咻农里。无告则加其饩。发闻则弛其征。乡无不率教者。修司马之法。以宏其事。器用犀利。赋舆辑睦。拊循以诚。少长有礼。事亲者赒其供养。被病者恤以医药。士无不贾勇者。精力赋政。以之镇静。如此之至也。唯公直而和。肃而宽。缜密而智。温良而能断。秉心砥平。莅事风生。法制定于上。奇邪绝于下。故下车而安。已日而孚。期月而政成。五年而增秩。六年而进律。德风下偃。协气旁达。丕休乎哉。前后与公交代于是邦者。皆以密侍右职。来施美化。裕兹一方。其天意乎。昔弱翁次公。率以郡国理行。入当柄用。然则三湘九江之地。岂得颛受公之赐耶。太师陈诗观风。诸侯言时计功。皆前志也。暨鲁大夫请于周。而史克有駉駜之什。今潭人以德舆再拜奉命书。获知懿绩。俾章善颂。永篆乐石。铭曰。
帝命元侯,允釐方州
郁郁李公,此焉辑柔。
洞庭南汇,熊湘经介。
下为度制,上以藩卫。
彤襜淑旂,四牡有辉。
授兹介圭,辍自黄扉
吏绝私回,俗无尤违。
保惠教顺,乐郊焉依。
乃仓乃庾,克敏农穑。
乃刳乃剡,利涉不息。
乃端径术,乃导埏埴。
政成事时,节费宽力。
七郡清静,百嘉蕃殖。
诚以爱人,滋于树德。
今则去我,邻邦是式。
祝公伊何,上赞皇极。
报公伊何,惟金石刻
载兹声诗,永慰南国。
南乡子 其四 1097年 北宋 · 黄庭坚
 押尤韵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彭水县
重阳日寄怀永康彭道微使君,用坡旧韵
卧稻雨馀收。
处处游人簇远洲。
白发又扶红袖醉,戎州
乱折黄花插满头。

青眼想风流。
画出西楼一帧
还把去年欢意舞,梁州
塞雁西来特地愁。
唐东都奉国寺德大师照公塔铭840年 唐 · 白居易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大师号神照姓张氏蜀州青城人也。始出家于智凝法师。受具戒于惠萼律师。学心法于惟忠禅师一名南印。即六祖之法曾孙也大师达摩宗神会而父事印。其教之大旨。以如然不动为体。以妙然不空为用。示真寂而不说断灭。破计著而不坏假名。师既得之。揭以行化。出蜀入。与俗人有缘。用(一作月)开六坛。仅三十载。随根说法。言下多悟。由是裂疑网。拔惑箭。渐离我人相者。日日有焉。起正信。见本觉。顿发菩提心者。时时有焉。其馀退恶进善。随分而增上者。不可胜纪。夫如是。可不谓烦恼病中。师为医王乎。生死海中。师为船师乎。呜呼。病未尽而医去。海方涉而船失。粤以开成三年冬十二月。示灭于奉国寺禅院。以是月迁葬于龙门山。报年六十三。僧夏四十四。明年。传教主院上首弟子沙门清閒。纠门徒。合财施。与服勤弟子志行等。营度丧事。卜兆于宝应寺荷泽祖师塔东若干步。窆而塔焉。示不忘其本也。其诸升堂入室。得心要口诀者。有宗实在襄。复俨在洛。道益在镇。知远在徐。曰建在晋。道光在润。道威在潞。云真在慈。(一作磁)云表在汴。归忍在越。会幽齐经在蔡。智全景元绍明在秦。各于一方。分作佛事。咸鼓钟鸣吼。龙象蹴蹋。斯皆吾师之教力也。不其盛欤。众以余忝闻法门人。结菩提之缘甚熟。请于塔石。序而铭曰。
伊之西北,洛之南东。
法祖法孙,归全于中。
旧塔会公,新塔照公。
亦如世礼,祔于本宗。
黄冶赋831年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六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蜀道有青城峨眉山。皆隐沦所托。辛亥岁。有以铸金术干余者。窃叹刘向累世懿德。为汉儒宗。其所述作。根于圣道。犹爱信鸿宝。几婴时僇。况流俗之士。能无惑于此乎。因作赋以正之。
汉武帝遭世承平。百蛮以宁。
自谓德成尧禹。功高汤武。
闻升龙于鼎湖。乃甘心于斯语。
有方士李少君。谲诈丕诞。
乘邪进取。盛称化丹砂为黄金。
可以登青霄而轻举。时董大夫侍侧。
帝曰。子知其术乎。
仲舒进曰。臣惟闻天地变化。
圣人镕范。方士之言。
臣以为谄。至如圆方为炉。
造化为冶。鼓风为橐。
炽阳为火。元黄之气。
絪缊和粹。禀而生者。
为仁为智。是以生宝实繁。
终古不匮。天地之镕范鼓铸也如是。
及夫尧舜之化。大道为炉。
中和为冶。声教为橐。
文明为火。以法天为造。
以得贤为宝。是以得其鸿名。
后天难老。至于仲尼无位。
大莫能致。犹铸颜与冉。
底于极智。圣人之镕铸也取类。
若乃不务德业。营信秘箓。
祈年永久。以极嗜欲。
斯则不由于正道。无益于景福。
帝曰善。乃罢方士而去之。
故得汉道隆盛。令名不亏。
忠武军监军使宁远将军内常侍员外置同正员赐紫金鱼袋上柱国云麾将军左监门卫将军朱公神道碑 唐 · 苏遇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
天垂四星。环拱帝座。降精成象。崛起辅时。内则衔奉丝纶。伏勤夙夜。外则监护统帅镇静邦家。宜其荣冠貂蝉。名香竹帛。公讳孝诚。字孝诚京兆三原县人也。自姬周分姓。由小邾建家。隐屠肆而名动诸侯。居里闬而势侔卿相。云博肆直于汉世。然据曜文于吴庭。绵绵不绝。世有荣位。皇祖游仙。皇考珍。并育德当年。钟庆于后。公弱冠入侍。以谨密见亲。咫尺天颜。左右皇极。克勤专对。休有令闻。贞元中。德宗新平宇县。戎臣专阃。多不自安。任非其人。情则莫达。使乎之选。朝廷为难。公时妙年。早承恩渥。累驰驿骑。所至风从。对扬王休。众高敏捷。累践要职。官更局丞。干蛊之声。自兹益大。寻加朱绂银章。以旌能也。元和初。张伯。靖负固叙州。啸聚蛮落。公衔命于俶扰之际。抚谕于溪洞之中。遂使投戈感恩。敛衽向化。掉三寸舌。息数州兵。古人所难。公有馀裕。拜宫闱令上护军。以宠劳也。先皇深忧漠北。虑启边患。公密陈嘉谋。请城天德。许诏既下。仰办于公。量财揆日。躬先板筑。胡马不敢南牧。汉兵休怀西归。保护塞垣。万代之利。攻心断臂。复睹于今。授承议郎内侍省内谒者监。以酬勋也。属元戎授钺。问罪淮西。恩加朝散大夫内侍省内给事。以护许军。公素怀忠果。徇国忘身。每竭家财。以周军用。时经行阵。或被伤痍。亲自抚巡。问以疾苦。布皇恩于阃外。推赤心于腹中。士皆感激。人百其勇。故能绵历三岁。终始一心。克定淮夷。剪除荆棘。过合流。下郾城。功伐彰明。上每嘉叹。迁朝议大夫内常侍。旋以内忧。请从丧纪。诏命不许。遽令起复是岁李师道遘逆。窥窃近郊。宪宗司空公光颜镇守滑台。以行天讨。两道全师。委公监抚。初入寇境。方伺地形。为贼埋伏。乘我未备。公行从之骑才廿人。决机方寸之中。奋发仓卒之际。马直进。突其坚锋。左拂右旋。所向风靡。以少击众。古昔无俦。威声益雄。士旅争进。收斗门。下临濮。皆公之力。贼平还镇。宠诏继至。加宁远将军上柱国。溵蔡牢落。陈许疮痍。二年之中。四更节将。公抚新怀旧。军郡帖然。既尽禦众之方。真得监临之体。享年五十一。元和十五年七月廿日。遘疾终于许州之官舍。部曲表请。归葬长安。有诏追赠曰。故忠武军监军使宁远将军内侍省内常侍员外置同正员赐紫金鱼袋朱孝诚。祇事左右。勤劳岁时。言念忠诚。常所委用。出入内外。迭为监临。廉以居贞。和而得众。将我成命。奉以终身。悯以云亡。是有追锡。升阶进秩。式慰营魂。可赠云麾将军左监门卫将军。王人临门。哀荣备至。公抱谦恭之性。有适时之才。备著勋劳。曾无矜伐。每受荣奖。忧形于色。午参之机变。缪子之荐贤。兼有之也。驱驰二纪。出入四朝。送往事居。物无横议。方将振翼天汉。展步云衢。苍苍不仁。摧我贞干。夫人王氏。辅佐成家。克修妇道。中馈有誉。偕老忽乖。痛移天之祸。尽昼哭之节。嗣子富平监军朝议郎内侍省掖庭局监作上柱国士俛。能袭弓裘。善继先志。明时并侍。甸服监临。荣□六姻。贵昭圣世。次子士伦。初从筮仕。投迹要司。皆蒸蒸之心。愿申罔极。以遇久同王事。备详勋绩。桑田非久。陵谷易迁。传之不朽。在乎贞石。衔悲纪序。无愧乎词。铭曰。
入侍重闺。出奉紫泥。
星躔往复。驿骑东西。
伯靖负阻。啸聚五溪
宣我威恩。革彼昏迷。
北难猃狁。侵扰黔黎。
乃城天德。上干云霓。
下视虏马。远如醯鸡。
桀黠态尽。窥塞无蹊。
再监滑许。灭蔡平齐。
智勇双高。功名日跻。
紫绶金貂。恩宠极兮。
悲凉部曲。呜咽鼓鼙。
佳城白日。草露凄凄。
恩赐故安南国王平加谥忠纯诗以志事并命勒碑乾隆癸丑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八十一
今春郭世勋陈用敷奏报安南国王平病故世子阮光缵遣使告哀并吁封袭爵朕念该国系新造之邦且阮归诚忠顺深可嘉惜因制诗赐挽即命广西按察使成林不待该国使臣入关先行驰赴赐奠宣封俾得藉天朝宠命以镇抚疆土兹据成林覆奏出关以后居民安静恬熙见龙亭仪仗经过无不扶老携幼泥首路旁欢声感激细询沿途员目等该国岁稔人和非上届情形可比行次仙丽地方阮光缵遣陪臣等远来迎接自于嘉地方率文武大小陪臣跪迎祗候谨遵天朝定例行先封后祭之礼成林见阮光缵虽年居幼稚而器宇端凝即传谕大皇帝种种恩谕伊深知感戴并云不待部议先行简派大人南来封祭逾格宠荣自古未有感颂流涕不已遂于四月初十日传旨锡封成礼该国镇静诸陪臣皆循分辅翊并无主少国疑之虑既释远怀因成长律
归藩拭泪别枫宸庚戌八月阮光平入觐祝釐备加恩礼迨陛辞归国之时依恋不忍至于垂涕屡奏俟至庚申岁圣寿九旬大庆再当恭觐阙廷情词实为恳挚),回首频称觐九旬。
嘱令西湖以身妥,示依北阙志心亲(又据成林奏阮光缵既受恩封并告称阮光平弥留时谕以升隆地处安南疆域之中可以控制各镇西湖风水佳丽即可于此安葬况西湖义安地方距天朝镇南关近十数站我感受大皇帝深恩庶几魂魄有知亦可近依帝阙以表始终依恋之意等语阅之深堪怜悯伊以外域藩臣竟能如此忠纯立志深知大义洵宜褒恤耳)
似兹乱命同治命,忍谓外臣诚世臣。
藻什七言勒琬琰,疆千载识忠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