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序
金滩舟曲 明 · 徐居正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四十五○第二十一
金滩。在忠州姜国钧贬所。代国钧之意有作。国钧若泛舟一游。必有感于此曲。
秋江绿涨琉璃净,秋空渺渺雁飞影。
秋声淅沥芦苇响,明月一竿摇短艇。
玉露冷洗芙蓉房,香飘双袂兰芳。
忽忆美人汉之阳,怅望归去鸣飞榔。
水远山长归不得,相思脉脉空断肠。
空断肠,可奈何,鸳鸯惊起双飞翔。
安得长风破巨浪,忽然置我于其傍,两脚鼓舷歌沧浪
庾易 南齐 · 袁彖
四言诗 押漾韵
南史曰:庾易新野人。居江陵。志性恬静。不交外物。齐临川王映临州。表荐之。饷百斛。辞不受。以文义自乐。安西长史袁彖钦其风。赠诗一首。
白日清明,青云辽亮。
昔闻巢许,今睹台尚(○南史庾《易传》。《诗纪》六十二。)
遗世四言诗 隋 · 阴长生
四言诗
《神仙传》曰:阴长生新野人。汉皇后之亲属。从马明生学度世之道。后于丰都山中。白日升天长生临仙去。著诗三篇以市将来。《诗纪》云。黄庭坚书后汉阴长生诗后曰:忠州丰都仙都观朝金殿西壁有天成四年人书阴真君诗三章。逯按。各刻本《神仙传》均无诗。独《太平广记》引《神仙传》有之。不知所据为何本。检道藏本神仙体道通鉴阴长生传云。阴长生者。新野人汉和帝永元八年三月己丑皇后阴氏。即长生之曾孙也。少处富贵之门。而不好荣位。后委之入忠州平都山中。修炼服丹。白日升天。临去有四言诗三章遗世。诗云云。忠州之设。始于唐代。知神仙通鉴乃唐人书。而其书著录阴长生诗。与黄庭坚所见忠州天成年间人所书阴诗。时代相符。盖皆在唐时也。颇疑阴生此诗乃唐人伪托。始列此俟考。
维予之先,佐命唐虞。
爰逮汉世,紫艾(真仙通鉴作文。)重纾(《神仙传》作纡。)
予独好道,而为匹夫。
高尚素志,不事(神仙通鉴作仕。《太平广记》同。)王侯。
贪生得生,亦又何求。
超迹苍霄,乘龙(《诗纪》作飞。)驾浮。
青要(《神仙传》作云。《太平广记》作风。)(真仙通鉴作乘。韵补作垂。)翼,与我为仇。
入火不灼,蹈波(真仙通鉴作水。)不濡。
逍遥太极,何虑何忧。
(《神仙传》作遨。《太平广记》作傲。)仙都,顾悯群愚。
年命之逝,如川(《诗纪》作波。)之流。
奄忽未几,泥土为传。
驰走(《神仙传》。《太平广记》作奔驰。《诗纪》云。一作奔驰。)索死,不肯暂休。(一章)

予之圣师,体道之(《诗纪》作知。)真。
升腾(《神仙传》、《太平广记》作降。)变化,松乔(《神仙传》、《太平广记》作乔。)为邻。
维予同学,一十二人。
寒苦(真仙通鉴作暑。)求道,历二十年。
中多怠惰(《太平广记》作堕。《诗纪》同。),志行不坚。
痛乎诸子,命也自天。
天不妄授,道必归贤。
身投(玉平广记作没。)幽壤,何时可还。
嗟尔将来,勤加精研。
勿为流俗,富贵所牵。
神丹(《神仙传》作道。)一成,升彼九天。
寿同三光,何但亿千(真仙通鉴作年。《太平广记》同。)(二章)

惟予垂(《太平广记》作束。)发,少好道德。
弃家随师,东西南北。
委放五经(《神仙传》、《太平广记》作浊。),避(《诗纪》作辟。)世自匿(真仙通鉴作适。)
(《诗纪》作二。)十馀年,名(《神仙传》作明。)山之侧。
寒不遑衣,饥不暇食
思不敢归,劳不敢息。
奉事(《太平广记》作承。)圣师,承颜(《太平广记》作欢。《诗纪》作悦。)(《诗纪》作颜。)色。
面垢足胝,乃见(《诗纪》作敢。)哀识(《太平广记》作诚实。)
遂传(《太平广记》作受。)要诀,恩深不测。
妻子延年,咸享(《太平广记》作亨。)无极。
黄白既(真仙通鉴作己。《神仙传》《太平广记》同。)成,货财千亿。
役使鬼神,玉女侍侧。
(《神仙传》作今。)得度世,神丹之力(○《真仙体道通鉴》。《神仙传》四。《太平广记》八引《神仙传》。《诗纪外集》一。又韵补三作平都观诗。引仇、濡二韵。)(三章)

赠朴孝子末山(并小序) 明 · 杨熙止
 押阳韵 出处:大峰先生文集卷之一
末山。军器寺奴也。家于忠州之远村。事亲孝。父病。药饵饘粥。必先尝。及死。哀毁几不苏。葬祭不烦诸兄。自办尽礼。仍庐墓终三年。其母亦不安于诸子。而必于孝子安之。孝子诚养无违志。以是乡里皆称孝子而不名焉。故参判权叔强。余平生友也。其先山。与孝子居近。参判守庐时。知孝子事甚详。作传以美之。他日又白上。上嘉之。特命蠲其身役。孝子之行。得参判。始著明于世。而至有圣代褒奖之典。何其异也。今年冬。余自岭南。承召赴朝。孝子迎谒于阴城客馆。余之不见孝子已六年。而参判之亡。又五年矣。怆然有感。书此以赠之。
昔因侍郎知孝子,今逢孝子忆侍郎
侍郎一去已五年,湖水茫茫湖月凉。
孝子之行卓复卓,谁向丹墀更阐扬。
忽忽旅灯相对夜,不堪寒雨滴回塘。
长揖诗 唐 · 山东野客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贞元中,刘忠州任大夫科选,多滥进。有无名子自云山东野客,移书于刘,附长揖诗曰:
三铨选客不须嗔,五个登科各有因。
无识伯和怜吉獠,弄权虞候为王申。
载华甲第归丞相,裴子门徒入舍人
莫怪邵南书判好,他家自有景监(《唐摭言》十三《无名子谤议》)
王圣涂二亭歌1096年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七九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彭水县
忠州太守王圣涂忠州,春秋六十有六,将告老于朝而休于营丘,以书抵黔州,告其同年生黄鲁直曰:营丘有叟,将自此归矣。舍傍作二亭以休馀日,子为我名,且归以夸父老。鲁直名其一曰休休,上言事,下言德也。其一曰冥鸿,言公自此去矰缴远矣。圣涂喜曰:子盍为我歌。
营丘之下,有宅有田。
梨枣兮觞豆,耘耔兮为年。
鸡栖埘兮羊豕在牧,课儿子兮蓺松菊。
炙背兮墙东,梦覆舟兮涛且风。
洋之回兮可以驾,孙甥(原校:一作男)扶舆兮父老同社。
洋之水兮可以舟入,鸥鸟兮与之游。
一世兮蜉蚁,桑榆兮憖可收。
从此休兮,公谁黄发之休。
伟长兮卧龙蛇,阅千岁兮不改其柯。
震雷不惊兮,谁欲休之以蜩蛭。
下有锦石兮可用杯勺,云月供帐兮万籁奏乐。
石子磊磊兮涧谷纵横,春月桃李兮士女倾城。
时雨霖兮忽若海潦收,无事兮我以观万物之情。
儿时所蓺兮桃李纤纤,随世风波兮吹而北南。
昔去兮拱把,今归兮与天参。
与古人兮合契,树如此兮我何以堪。
鸿雁嗷兮或在洲渚,有心于粒兮弋者所取。
飞冥冥兮渺万里而绝,去薮泽之罗者兮官(原校:一作观)予落羽。
商山路有感 唐 · 白居易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前年夏,予自忠州刺史除书归阙。时刑部李十一侍郎户部崔二十员外亦自澧、果二郡守徵还,相次入关,皆同此路。今年,予自中书舍人杭州刺史,又由此途出。二君已逝,予独南行,追叹兴怀,慨然成咏。后来有与予杓直、虞平游者,见此短什,能无恻恻乎?傥未忘情,请为继和。长庆二年七月三十日,题于内乡县南亭云尔。
忆昨徵还日,三人归路同。
此生都是梦,前事旋成空。
杓直泉埋玉,虞平烛过风。
唯残乐天在,头白向江东
曲江感秋二首 其一 822年 唐 · 白居易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元和二年三年四年,予每岁有《曲江感秋》诗,凡三篇,编在第七集卷。是时予为左拾遗翰林学士。无何,贬江州司马忠州刺史。前年迁主客郎中知制诰。未周岁,授中书舍人。今游曲江,又值秋日,风物不改,人事屡变。况予中否后遇,昔壮今衰,慨然感怀,复有此作。噫!人生多故,不知明年秋又何许也?时二年七月十日云耳。
元和二年秋,我年三十七。
长庆二年秋,我年五十一。
中间十四年,六年居谴黜
穷通与荣悴,委运随外物。
遂师庐山,重吊湘江屈。
夜听竹枝愁,看滟堆没。
近辞巴郡印,又秉纶闱笔。
晚遇何足言,白发映朱绂。
销沈昔意气,改换旧容质。
独有曲江,风烟如往日。
西京兴善寺传法堂碑铭819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八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忠县
王城离域有佛寺号兴善寺之坎地。有僧舍名传法堂。先是大彻禅师晏居于是寺说法。于是堂因名焉。有问师之名迹。曰号惟。姓祝氏衢州西安人。祖曰安。父曰皎。生十三岁出家。二十四具戒。僧腊三十九报年六十三终兴善寺。葬灞陵西原。诏谥曰大彻禅师元和正真之塔云。有问师之传授。曰释迦如来欲涅槃时。以正法密印付摩诃迦叶。传至马鸣。又十二叶传至师子比邱及。二十四叶传至佛驮先那。先那传圆觉达摩达摩传大宏可。可传镜智璨大医信传圆(一作大)满忍。忍传大鉴能。是为六祖。能传南岳让洪州道一。一谥曰大寂。寂即师之师。贯而次之。其传授可知矣。有问师之道属。曰由四祖以降。虽嗣正法有冢嫡。而支派者犹大宗小宗焉。以世族譬之。即师与西堂藏甘泉贤勒潭海百岩晖俱父事大寂。若兄弟然。章敬澄若从父兄弟。径山钦若从祖兄弟。鹤林素华严寂若伯叔然。当山忠东京会若伯叔祖。嵩山牛头融若曾祖伯叔。推而序之。其道属可知矣。有问师之化缘。曰师为童男时。见杀生者。尽然不忍食。退而发出家心。遂求落发于僧昙。受尸(一作户)罗于僧崇。(一作僧藏崇)学毗尼于僧如。證大乘法于天台止观。成最上乘道于大寂道一贞元六年始行于闽越间。岁馀而回心改服者百数。七年驯猛虎于会稽。作滕家道场。八日(一作年)与山神受八戒于鄱阳。作回向道场。十三年感非人于少林寺二十一年作有为功德于卫国寺。明年施无为功德于天宫寺元和四年宪宗章武皇帝召见于安国寺五年问法于麟德殿。其年复灵泉不空三藏池。十二年二月晦。大说法于是堂。说讫就化。其化缘云尔。有问师之心要。曰师行禅演法垂三十年。度白黑众殆百千万亿。应病授药。安可以一说尽其心要乎。然居易赞善大夫时。尝四诣师四问道。第一问云。既曰禅师。何故说法。师曰。无上菩提者。被于身为律。说于口为法。行于心为禅。应用有三。其实一也。如江湖河汉。在处立名。名虽不一。水性无二。律即是法。法不离禅。云何于中。妄起分别。第二问云。既无分别。何以修心。师曰。心本无损伤。云何要修理。无论垢与净。一切勿起念。第三问云。垢即不可念。净无念可乎。师曰。如人眼睛上。一物不可住。金屑虽珍宝。在眼亦为病。第四问云。无修无念。亦何异于凡夫耶。师曰。凡夫无明。二乘执著。离此二病。是名贞修。贞(一作真)修者。不得动。不得忘。动即近执著。忘即落无明。其心要云尔。师之徒殆千馀。达者三十九人。其入室受道者。有义崇。有圆镜。以先师常辱与予言。知子尝醍醐嗅薝卜者有日矣。师既殁后。子出守南宾郡。远托撰述。迨今而成。呜呼。斯文岂直起师教慰门弟子心哉。抑且志吾受然灯记记灵山于将来世。故其文不避繁。铭曰。
佛以一印付迦叶。
至师五十有九叶。
故名师堂为传法。
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818年 中唐 · 元稹
五言排律 押虞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达州市
元和十年三月二十五日,予司马通州二十九日,与乐天于鄠东蒲池村别,各赋一绝。到通州后,予又寄一篇。寻而乐天贶予八首,予时疟病将死,一见外不复记忆。十三年,予以赦当迁,简省书籍,得是八篇。吟叹方极,适崔果州使至,为予致乐天去年十二月二日书,书中寄予百韵至两韵凡二十四章,属李景校书忠州访予,连床递饮之间,悲吒使酒,不三两日,尽和去年已来三十二章皆毕,李生视草而去。四月十三日,予手写为上下卷,仍依次重用本韵,亦不知何时得见乐天,因人或寄去,通之人莫可与言诗者,唯妻淑在旁知状。(案:其本卷寻时于峡州面付乐天,别本都在唱和卷中,此卷唯五言大律诗二首而已。)
引用典故:寿陵失步 朽株
我病方吟越,君行已过湖元和十年闰六月通州,染瘴危重,八月,闻乐天司马江州
去应缘直道,哭不为穷途。
亚竹寒惊牖,空堂夜向隅。
暗魂思背烛,危梦怯乘桴(此后每联之内,半述巴蜀土风,半述江乡物产)
坐痛筋骸憯,旁嗟物候殊。
雨蒸虫沸渭,浪涌怪睢盱。
索绠飘蚊蚋,蓬麻甃舳舻。
短檐苫稻草,微俸封(去声)渔租。
(去声)喧捞蛤,荒郊险斗貙。
鲸吞近溟涨,猿闹黔巫
芒屩泅牛妇,丫头荡桨夫。
酢醅裹卖,醨酒水淋沽(巴民造酒如淋醋法)
舞态翻鸲鹆,歌词咽鹧鸪。
夷音啼似笑,蛮语谜相呼。
江郭船添店,山城木竖郛。
吠声沙市犬,争食墓林乌。
犷俗诚堪惮,妖神甚可虞。
欲令仁渐及,已被疟潜图。
膳减思调鼎,行稀恐蠹枢
杂莼多剖鳝,和黍半蒸菰。
绿粽新菱实,金丸小木奴(巴酸涩,大如弹丸)
芋羹真暂淡,䶉炙漫涂苏。
炰鳖那胜羜,烹鯄只似鲈通州俗以鯄鱼为鲙)
楚风轻似蜀,巴地湿如吴。
气浊星难见,州斜日易晡。
通宵但云雾,未酉即桑榆(此后并言巴中风俗)
瘴窟蛇休蛰,炎溪暑不徂。
伥魂阴叫啸鵩貌昼踟蹰。
乡里家藏蛊,官曹世乏儒。
敛缗印信,传箭作符繻。
椎髻抛巾帼,镩刀代辘轳。
当心鞙铜鼓,背弝射桑弧(巴民尽射木弓,仍于弓左安箭)
岂复民氓料,须将鸟兽驱。
是非浑并漆,词讼敢研朱。
陋室鸮窥伺,衰形蟒觊觎。
鬓毛霜点合,襟泪血痕濡。
倍忆京华伴,偏忘我尔躯(此后并言与乐天同科、共游处等事)
谪居今共远,荣路昔同趋。
科试铨衡局,衙参典校厨(书判同年,校正司省)
月中分桂树,天上识昌蒲
应召逢鸿泽,陪游值赐酺。
心唯撞卫磬,耳不乱齐竽(此后并言同应制时事)
海岱词锋截,皇王笔阵驱。
疾奔凌騕袅,高唱轧吴歈。
点检张仪,提携傅说图。
摆囊看利颖,开颔出明珠。
并取千人特,皆非十上徒。
白麻云色腻,墨诏电光粗。
众口贪归美,何颜敢妒姝。
秦台纳红旭,酆匣洗黄垆。
谏猎宁规避,弹豪讵嗫嚅。
肺肝憎巧曲,蹊径绝萦迂
誓遣朝纲振,忠饶翰苑输元和四年监察御史乐天翰林学士
骥调方汗血蝇点忽成卢。
遂谪栖遑掾,还飞送别盂。
痛嗟亲爱隔,颠望友朋扶。
狸病翻随鼠,骢羸返作驹。
物情良徇俗,时论太诬吾。
瓶罄罍偏耻,松摧自枯。
虎虽遭陷阱,龙不怕泥涂(此已上并述五年贬掾江陵乐天亦遭罹谤铄)
重喜登贤苑,方欣佐伍符九年乐天太子赞善,予从事唐州也)
判身入矛戟,轻敌比锱铢。
驿骑来千里,天书下九衢。
因教罢飞檄,便许到皇都十年春,自唐州诏予召入京)
舟败罂浮汉,骖疲杖过邘。
邮亭一萧索,烽候各崎岖。
馈饷人推辂,谁何吏执殳
拔家逃力役连锁(音债)逋诛。
防戍兄兼弟,收田妇与姑。
缣缃工女竭,青紫使臣纡。
望国参云树,归家满地
破窗尘𡋯𡋯,幽院鸟呜呜(此已下并言靖安里无人居,触目荒凉)
祖竹新笋,孙枝压旧梧。
晚花狂蛱蝶,残蒂宿茱萸
始悟摧林秀,因衔避缴芦。
文房长遣闭,经肆未曾铺。
鹓鹭方求侣,鸱鸢已吓雏。
徵还何郑重,斥去亦须臾。
迢递投遐徼,苍黄出奥区。
通川诚有咎,湓口定无辜(三月稹之通州,八月乐天江州
利器从头匣,刚肠到底刳。
薰莸任盛贮稊稗超踰
公干经时卧,钟仪几岁拘。
光阴流似水,蒸瘴热于炉。
薄命知然也,深交有矣夫。
救焚期骨肉,投分刻肌肤(本题云:寄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员外开州韦大员外通州元九侍御庾三十二补阙杜十四拾遗李二十助教窦七校书,兼投吊席八舍人
二妙驰轩陛,三英咏裤襦(庾三十二、杜十四并居北省,李十一、崔二十二、韦大各典方州
李多嘲蝘蜓,窦数集蜘蛛李二十雅善歌诗,固多咏物之作,窦七频改官衔,屡有蜘蛛之喜)
数子皆奇货,唯予独朽株
邯郸笑匍匐,燕蒯受揶揄。
懒学三闾愤,甘齐百里愚。
耽眠稀醒素,凭醉少嗟吁
学问徒为尔,书题尽已于。
别犹多梦寐,情尚感凋枯。
近喜司戎健,寻伤掌诰(今日得乐天书,六年闻席八殁)
士元名位屈,伯道子孙无。
旧好飞琼翰,新诗灌玉壶。
几催闲处泣,终作苦中娱。
廉蔺声相让,燕秦势岂俱。
此篇应绝倒,休漫捋髭须乐天戏题篇末云:此篇拟打足下寄容州诗,故有戏誉)
进风谣 明 · 权近
四言诗 出处: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一
忠州耆老臣等。诚欢诚忭。拜手稽首上言。伏以主上殿下神武圣智。受天景命。革除旧污。以新庶政。即位之初。谋臣进言曰。自昔帝王易姓受命。必迁厥邦。以兴一代之治。前朝季世。运祚衰替。良由王政之失。抑亦地德有盛衰也欤。天眷有德。以开上圣。宜建新都。以基亿万世无彊之休。以答上天维新之命。上心俞嘉。伻遣大臣。相地于鸡龙山之阳。厥区秘奥。厥壤肥沃。山川磅礴。襟袍完固。金城汤池。天作地设。风水之胜。自昔而称。诚可为王者之所都也。考卜并吉。以闻于上。其明年春。上亲临观。法驾南狩。辇过弊邑之境。举邑臣民士女老幼。欢欣抃跃。颙望耿光。以自庆幸。诚千载之一遇也。臣等俱以驽贱。缠绵衰疾。栖息田亩。于玆有年。前朝之季。政弊国危。常恐老质颠挤金革。莫以保其残喘。幸赖殿下圣德广运。天与人归。坐膺大宝。市不易肆。民不见兵。四境之内。按堵如旧。一朝之间。得出涂炭之中。而跻于仁寿之域。生民之福。曷可胜言。是以。臣等区区犬马之诚。瞻恋感祝。未尝暂弛。矧今玉辇来巡郡境。扶杖拭目。获睹天日。欣庆之怀。倍万常品。伏自思忖。爱君之道。惟在进言。谨献风谣一篇。非徒谄谀。敢寓箴警之意。庶可小伸臣等拳拳忠𢢽之万一。伏惟圣慈采择。臣等无任庆抃感恋之至。拜手稽首献词曰。
茫茫海国,奄甸大东。
笃生圣哲,伟德神功。
应时革命,文治其隆。
民无兵祸,世格时雍。
谋臣献策,智士效忠。
曰王者作,必迁厥居。
以基永命,在厥攸初。
相臣来相,鸡龙之墟。
山川环拱,气淑以储。
风水之胜,协于图书。
上命攸司,予其亲观。
从以卫士,便道往还。
凡百寮士,毋旷尔官。
星言出舍,税于田间。
周咨以度,问民疾瘝。
攸徂相庆,望之如云。
黄童白叟,踊跃欢忭。
忠诚恳款,欲献暄
陈其风谣,拜手以闻。
不颂以戒,庶答圣恩。
天生蒸民,立君以牧。
定都宅民,在慎厥德。
厥德不修,民情反侧。
劳则生怨,怨斯作慝。
惟怨惟慝,卒颠以覆。
于戏君位,当守以仁。
钦天攸命,安养斯民。
敬修厥德,百禄骈臻。
于千亿祀,永主人神。
愚忠进戒,敢告臣邻。
唐故歙州剌史邢君墓志铭 唐 · 杜牧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五
亡友邢涣思讳偫大和初进士第于东都。一面涣思。私自约曰。邢君可友。后六年。宣州吏部沈公。涣思京口事王并州。俱为幕府吏二府相去三百里。日夕闻涣思佽助并州。钜细合宜。后一年。奉沈公命。北渡扬州丞相牛公。往来留京口并州峭重。入幕多贤士。京口繁要。游客所聚。易生讥议。并州行事有不合理。言者不入。涣思必能夺之。同舍以为智。不以为颛。并州以为贤。不以为僭侵。游客贤不肖。不能私论议以一辞。公事晏欢。涣思口未言。足未至。缺若不圆。曰。往年私约邢君可友。今真可友也。卢丞相商镇京口涣思复以大理评事应府命。今吏部侍郎孔温业中书舍人以重名为御史中丞补阙为贺客。孔吏部曰。中丞得以御史为重轻。补阙宜以所知相告。涣思言。中丞曰。我不素知。愿闻其为人。具以京口所见对。后旬日。诏下为监察御史会昌五年涣思户部员外郎出为处州。时牧守黄州。岁满转池州。与京师人事离阔四五年矣。闻涣思出。大喜曰。涣思果不容于会昌中。不辱吾御史举矣。涣思处州歙州自池转睦。歙州相去直东西三百里。问来人曰。邢君何以为治。曰。急于束縳黠夷。冗事弊政。不以久远。必务尽根本。曰。邢君去缙云日。稚老泣送于路。用此术也。复问閒日何为。曰。时饮酒高歌极欢。曰。邢君不喜酒。今时饮酒且歌。是以不用系虑而不快于守郡也。复问曰。日食几何。曰。嗜彘肉。日再食。凡三致专书曰。本草言是肉能闭血脉。弱筋骨。壮风气。嗜之者必病风。数月。涣思正握管。两手反去背仆于地。竟日乃识人。果以风疾废。舟东下。次于睦。两扶相见。言涩不能拜。语及家事。曰。为官俸钱事骨肉亲友。随手皆尽。盖壮未期病。病未期死。今病必死。未死得生至洛幸矣。妻儿不能知矣。君进士及第历官九。历职八。始太子校书郎协律郎大理评事监察御史京兆府司录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处州剌史歙州剌史。职为浙西团练巡官观察推官度支巡官。再为浙西观察推官。转支使户部员外郎判度支案。代刘祯为制使使镇魏料军食。赐绯服银章。初副李丞相回再副高尚书铢抚安上党。三面征师。大和三年六月八日。卒于东都思恭里。年五十。邢氏。周公次子靖渊封为邢侯。国灭因以为氏。西汉宇为太尉。子绥为司空。曾孙世宗光武时骠骑将军世宗元孙禺因居河间。禺当曹魏时。参太祖丞相事。终于太常。邢有河间南阳。君实河间人太常后也。后至晋魏巳降。皆有官禄。唐麟台郎中于君为曾祖。麟台奉天待封。奉天缑氏丞至和。君即缑氏子。两娶。前夫人陇西李氏。忠州史佐次女。今夫人南阳张氏。寿州剌史植女。四男。曰怿⿰(惨皆)温郎寿郎。用某年某月某日葬于偃师县某乡某里某原。葬有月日。其孤立使者哭告于柩。来京师请铭。铭曰。
十五知书,二十有文。
三十登进士,五十终剌史。
才能温良,并包与之。
而止于斯,七政在天。
一回一旋,差以氂数。
能穷知贤,贤者多天。
不肖寿考,谁为圣魁。
孔不能究,无可奈何。
付之以命,曰如命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