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序
黄鹤楼铭并序 清 · 毕沅
四言诗 出处:黄鹄山志卷六、黄鹤楼志·艺文·文赋·清代
江出峡,东至于巴邱,沅湘二水入焉。又东至于夏口汉水入焉。于是西自岷山,西南自牂牁(牂牁:古代郡名,在今贵州云南地区。),南自桂岭,西北自嶓冢(嶓冢:山名。在今甘肃省天水礼县之间。古人误以为是汉水上源。),五水所经,半天下皆汇于是,以注于海。而江夏黄鹄山当其冲,江环其三面,再折而后东,故地形称险焉。县因山为城,山之西有矶,起于江中,石立如植。激水逆行恒数里,于形为尤险。其上为楼,咸取于山以为名,始自孙吴郦氏,著之齐梁二书,并载其迹。于后,楼之兴废,史莫能纪。乾隆元年大学士史文靖总督湖广,乃更其制,自山以上直立十有八丈,其形正方,四望如一,高壮闳丽,称其山川,历年六十,坚密如新。其下则水师蒙冲在焉,岁以十月都试,吴戈犀甲,蔽川耀日。江以西,商旅百货之所凑,道路昼夜行不休,著籍户八百万,公私舟楫列樯成林。南北二郊,原隰沃衍,禾黍弥望,无高山深林之蔽,桴鼓一鸣,上下百里,若示诸掌,奸宄无所匿其迹。惟江夏自宋立郢州以来,代为重镇。国家疆理天下,慎固封守,常以尚书侍郎镇抚其地,及司道之所治,百城冠盖,四至趋风,驿路剧骖(剧骖:七面相通的大道。),輶轩之使,不日则月重,西南际海,属国以百数,终王受吏,累译来庭,往反上都,皆道于此。守土之吏,率会于兹楼,以饮食之礼亲其僚友,不降阶序,而民风穑事胥可知也。洎夫王臣咨诹,每怀靡及,舌人体委,怀柔远人,治官莅民,礼宾诘戎,邦之大事,于是乎咸在。外以设险,内以经国,地势然也。其有逐臣羁客,登高作赋,感物造端,可兴可怨,丹邱(丹邱: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羽人,云水(云水:指僧道。僧道云游四方,如行云流水,故称。)栖游,徜徉乎其地,均足以发抒文采,增成故实。始释褐,文靖以元老在朝,先后序同岁,为衣冠盛事。蒙恩历(历:即扬历。指仕宦经历。),兹继其武,既欣践于胜地,且感遗构,乃为铭曰:
海有神山,河惟底柱。
巨灵爰辟,列仙攸处。
乐哉斯邱,层城之巅。
上标崇观,下俯大川
柱天不倾,障江欲回。
山增比岳,水激成雷。
都会是程,蛮荆斯控。
光映鸟帑(鸟帑:轸星。为南方朱鸟七宿之末。帑,通“孥”。),势吞云梦
四野底平,八窗洞属。
登若冯虚,望惟极目。
朱衣行水,毛人堕城。
梦有先兆,神或不经。
大别西踞,樊口东趋。
神禹明德,黄武伯图。
川逝无停,人往不作。
我纪兹游,思同民乐。
按:《楚宝·述学》作于清高宗乾隆末年(1794-1795)
望云楼 宋 · 杨学李
 出处:天下同文集卷四十七
楼在贺州治之东北绍兴间太守黄尚贤所建高压城垒下瞰江山是为一郡之奇观年深颓圮大德癸卯余命工葺而新之独以未经前贤题咏为斯楼欠事暇日辄一登临为之神怡心旷因成十二韵以纪其胜
楼前山色青如鬟,楼高夜映星斗寒。
推窗纵目纳吟思,倚槛爽气生眉端。
荒烟宿霭迷野甸,古岸怪石横惊湍。
城孤下瞰天蘸碧,日永坐听风鸣銮。
登临独慨城郭是,把酒一酹还三叹。
虽未如元龙高卧之百尺,已不减庾公步月之游观。
又何须黄鹤霄汉之浩浩,亦可想岳阳烟水之瀰漫。
岿然独立贺江浒,已矣楼中沸歌舞。
胜景无诗亦可羞,谩自檐楹庇风雨。
望中人远迹生尘,祇有江流自今古。
锦石行(并序。)丁亥 清 · 翁方纲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四
锦石山在罗定州西宁县界。陆贾使粤,设锦绣帷幛于此。《广东通志》谓使粤,由桂岭取道至此,施锦步幛以登祷于山,曰:「若佗降,当以锦为报。」其后佗去帝号,受南粤王封,因以锦包山石。锦不足植,花卉代之。《罗定州志》则谓尝与南粤王佗汎舟端溪,(泷水汉属端溪县。)宴于此山。默祷曰:「若粤称臣,当使美锦裹山石。」使还,遂植花卉代锦。考两使粤,一在高帝十一年乙巳夏,一在文帝元年壬戌秋。《传》载南粤王佗留,与饮数月,曰:「粤中无足与语,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语在高帝时。至于去帝号,乃文帝时事。志地者牵合为一,非也。山下有陆溪,陆大中祠。
南方文理衣被久,中县人不秏户口。
大长奉诏受印绶,蒲桃赐来拜稽首,大长此饮陆郎酒。
裹山以锦想太奇,向山默祷谁知之。
酒酣从容前致词,昆弟亲戚迩京师
区区抗衡何苦为,冠带一洗魋结痴。
满山语笑生春熙,香风开遍蛮花枝。
云蒸绣缛围以溪,遂生生翠贡羽仪,重来上褚中褚衣。
唐镜海方伯五源学舍图戊戌己亥 清 · 祁寯藻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䜱䜪亭集卷二十五
广西富川十三源,皆猺人耕作之地,近日尚衣冠,重礼义,以民籍入庠序者有之,惟宋塘、三辇、龙窝、平市、倒水五源未改故习。道光壬辰,楚猺滋事,方伯时奉檄守富川,为刱立义学,置师教读,其俗丕变。
南荒槃瓠种,山居今曰猺。
獉狉俗不改,族类杂土苗。
我朝文德敷,设学及边辽。
惟猺亦向化,譬彼食葚鸮。
帝曰作新民,一字华衮邀雍正十年,改苗童为新童,苗卷为新卷。今苗猺应试,均遵此例。)
顿令椎髻徒,衿佩出繇条。
粤西古山国,边氓习轻趫。
土学与苗学,以渐化其嚣康熙雍正间土司各属立学。嘉庆初西隆州等处及桂林府龙胜厅柳州府罗城怀远各县,均增置苗额。)
富川十三源,耕作兼渔樵。
五源地更僻,往来稀轩轺。
使君握兵符,守禦逮蛮獠。
谕以团练方,义勇屹不摇。
教以礼让节,抃舞驯不骄。
授以圣人书,置师作之标。
使君骑马来,儿童歌且谣。
歌谣皆书声,麇至不待招。
父老扶杖来,空山闻钧韶。
不知是何官,但见冠缨彯。
长跪问使君,楚粤何烽熛。
得毋连永间,有吏诛徵徭。
以彼蛮触争,使我弦诵调。
田畴而衣冠,心臧而土饶。
至今茇舍树,青翠不肯彫。
繄余曩使楚,远陟山乘桥。
出入诸峒寨,问俗知淳浇。
山猺力穷弱,平地多客侨。
吞剥及巾带,坐见田庐销。
韪哉钱公议,教养期久要湖南平地猺皆招户客民冒之,南园学使曾奏准严禁。余按试桂阳,黜平地而取山猺,盖此意也。)
披君学舍图,旬宣心孔昭
军书旁午中,此事何寥寥。
白狼槃木歌,徒为后代嘲。
安得汉文翁,用视民不恌。
百姓为萧正德父子谣 南北朝 · 无名氏
 押纸韵
南史曰:临贺王正德侯景同逆。其后梁室倾覆既由正德。百姓至闻临贺郡名亦不欲道。童谣云云。其恶之如此。
宁逢五虎入市。不欲见临贺父子(○南史临川王宏传附正德传。《乐府诗集》八十七、《诗纪》九十七并作梁童谣。)
正议大夫使持节易州诸军事易州刺史高阳军使赏紫金鱼袋上柱国田公德政之碑 唐 · 徐安贞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
闻之经国济理。长物生人者。则必委成郡邑。而择其良吏。然守文则溺于牵俗。更法则弊于专任。宽恕则失于容奸。强毅则陷于伤善。建用皇极。难乎其人。若夫刚不为虐。简而能断。布政优优。化人成俗者。见于田易州焉。公名琬。字正勤。其先敬仲适齐。因陈为族。周齐声近。遂氏于田。五代其昌。罢秦人之西帝。七雄方斗。朝泗上之诸侯。自国灭淄上。族迁关右。武安以戚属为丞相司农以建议封阳城。吾能言之。公其后也。不殄厥问。幽而复光。曾祖君纾。甘州刺史。祖越。西州长史。父思成州同谷。名虽必闻。官不求达。累济纯嘏。克生忠良。公应天景星。含道元气。和五味以正性。备百行以资身。况言谈者仁之文。孝悌者德之本。取与者事之会。恬淡者道之符。弱冠游太学。寻师授韩诗曲礼。以为小雅伤于怨刺。大戴失于奢侈。功业宜先于济理。章句非急于适时。因读孙吴兵法卫霍别传。遂仗剑从军。以功授合黎府别将。历果毅。转折冲。累拜郎将中郎将。寻除安北都护。稍迁威卫将军。每拜命。必衔一官。兼一使。非其干理。畴克保釐。由是所向皆通。众善咸集。户部尚书王晙。国之桢干。人之具瞻。太子太师萧嵩。惟岳出云。生甫翊圣。王之总管朔方也。帐下之画。一以询公。萧之节度河□也。阃外之事。不裁于已。公貌无矜色。口无伐辞。出则推美于人。入则尽虑于事。议者以为王能信善。萧任贤。居二者之间。非周才孰可。寻以将军灵州刺史朔方军节度副使押浑部落仍检校丰安定远十将兵马使。会遭家艰。奔丧州里。扶杖未起。粥嗌不入。古之纯孝。何以尚兹。明年。林胡寇边。天子震怒。起公除易州刺史。镇北边也。公闻命惊殒。以死让请。情既难夺。恩为中停。廿四年礼终。复除易州刺史高阳军使。此邦之人。旧称勇悍。凛然尚荆卿之风。慕燕丹之义。其俗易使也。其人可用也。而地接边鄙。郡参军镇。嗟哉。杼轴空矣。征役勤矣。用非所养。力尽犹求。摧节义之明心。就逋逃之下请。公深悲其故。大返其源。阜其财求。致其忠爱。居者既逸。去者知归。星岁未周。襁负咸至。岂非宽明以恕。恩结其心者欤。时出桑野。奄观铚刈。责其惰者。则为之怛戚。如遇其败子焉。勉其勤者。则喜形颜色。若遇其良子焉。故人感而怀之。莫敢暇逸。沾体涂足。唯农是务。所以家粟流衍。而馀粮栖亩。管子曰。仓廪实。知礼节。则公之德政信然也。岁或大旱。忧心如熏。如惔如焚。如焚其身。曾是勤人。达于鬼神。及有事山川。宜乎冢土。祝始告而云合。俎未彻而雨降。气有并隔。灾变为蝗。自西徂东。风至雨集。其高也蔽日。其下也被地。遂能辨其疆界。犬牙不入。非神鉴其德。有所底之。其孰与于此。夫市者。利之所聚。人之所争。强或肆夺。不忌于上。吏取于人。谓为官市。交易不得其所。朝夕为之皆虚。公抚御多方。非止扑罚。家僮门客。莫出城寺。通商服贾。日以填凑。更为一都之会也。公之下车。将大变其俗。其有酣歌剑舞者。弹弦跕屐者。慑其雄而息其竞。疏其秽而复于礼。以为不积其德。无以服人也。不正其身。无以出令也。故视无旋。听无耸。其动也可效。其静也可法。四邻以是嘉其致而归其高。百姓以是服其德而乐其行。故自郡邑至乎乡鄙。莫不竞者让。暴者仁。毅者温。懦者立。其惟不言而化。已过半矣。于是询耆旧。察人俗。入而静谋。出而周视。高者抑之。弛者张之。人之所恶者去之。人之所欲者济之。老有归。幼有长。至于疾苦。莫不躬亲。为之一年。而下无艰急。而亦无殄病矣。比及三年。则有成也。尽知方也。洎农隙巡抚。煦愉温颜。易水变其寒风。燕谷增其暖气。由是刑罚不用。而君亦□之。使无讼乎。见于今日矣。故化行乎近郡。而誉达乎京师。公夙昭武烈。而善于文史。将以汉主忧边。故投其笔砚。晋侯择帅。更悦其诗书。不然。何有执繁弱之弓。杖雍狐之戟。而缘饰吏事。擿发如神。穷物之理。尽人之性。若此之至也。廿七年。公次会计。朝于京师。廿八年春二月。制摄御史中丞迁安西都护。诏书至郡。郡之人吏。若有所亡。或号门衢。或悲里室。曰。自我公至。吾党其苏。今我公往。吾党其痡。诣阙陈情。则长安地远。邀道攀恋。而西域路绝。既借寇不可。则令名宜存。词曰。
卓尔有立。时惟田侯。
清标远映。高月垂秋。
其武也刚。其文则柔。
孰是师旅。能牧于州
靡不夙夜。思皇厥中。
绸缪庶政。亦以训戎。
天子曰俞。爰嘉尔功。
俾守易土。而和其风。
北燕之南。全赵之北。
岁有军事。人用不足。
从而摇之。是谓苛慝。
惟君莅止。高明柔克。
柔克伊何。抚如婴孩。
蝗不入境。旱不为灾。
既庶能富。逋亡归来。
非德之致。其谁有哉。
水积则流。德积则扬。
化自下国。声驰遐方。
允矣君子。如圭如璋。
刻石颂之。令问不忘。
唐故右神策护军中尉右街功德使开府仪同三司右武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事上柱国乐安县开国公内侍省少监致仕赠扬州大都督府孙公神道碑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八
元和元年冬十月内省少监致仕孙公寝疾。薨于京师广化里私第。享年若干。十有一月。有诏追赠扬州大都督。法赙布绢。各以百数。明年十一月。葬于泾阳县之某原。命妇诸孤。家老故吏。以服劳诏禄恩华庆赏之不可以不识也。请镂丰碑。楬于鲜原云。唯圣唐仁泽汪濊。威灵燀耀。乃法辰象。以严武师。惟肃宗创新军于北落。克靖患难。惟德宗中护于内朝。而为总制。翊宸严以宣七德。正师律以张四维。勤劳警巡。柬拔忠厚。不失于正。克保其终者。惟公有焉。公讳荣义。字某。其先吴郡人也。轩裳延耀。本冠邦卿。版籍推迁。幸来京毂。今为京兆泾阳人。曾祖翣。皇右金吾卫中候。祖庭玉。赠兖州刺史。父知吉。皇开府仪同三司右领军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事上柱国魏国公。或徼循筮仕。道在安卑。或麾节加恩。义彰追远。以至于先公贵位。名重前朝。宏内省之事任。受大封之徽命。承休袭庆。终践代官。裕蛊教忠。备遵家法。公端良谨重。洁白详明。事无尤违。心必诚信。至德中。策勋至上柱国。起家掖庭局监。转掖庭局丞宫闱局令。再为内谒者局。叙品至朝议大夫。恩锡章服。又加中散大夫。贞元十七年充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判官。才浃辰。迁内常侍。充副使。越翌日。兼右街功德副使十九年右骁卫将军。充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右街功德使明年有诏知内侍省事。岁中加特进右武卫大将军封乐安县开国男德宗弃天下。顺宗谅闇。整训爪牙。勤宣翼戴。进骠骑大将军。益封乐安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今皇帝践祚。以年疾加侵。固辞戎政。重违诚恳。恩礼旧劳。拜开府仪同三司。既积沈恙。累章陈乞。乃下优诏。遂其致政之请焉。初公以大历中奉使交广。裔夷啬祸。有梁氏寻氏聚为寇𣀮。公与守臣决策。潜师尽殪。南服以清。厥猷茂焉。建中中将军许庭游将命北蕃。公为之介。属张光晟暴毙。其众与阴方为仇。野心烦言。将逞憾以报。才全智免。终靡盬而归。俄而希烈干纪。淮濆不靖。受中旨。合兵符。取桂岭湘川之众。益汉阳夏口之镇。以当剧贼。且护成师。收应山。援安陆。凡鄂之成绩。公有助焉。寻又监庆州行营兵马。皆奋策画。用宁边鄙。暨夫拊循爪士。参赞禁营。乃升副车。超践中尉。讲军志。循武经。比诗人祈父之职。得易象贞师之义。承睿谋以决胜。授偫帅以懋功。肃肃然安人而禁暴。雄雄然由中以制外。积劳不伐。受宠若惊。恩波深而守以慎惧。爵禄厚而不萌侈汰。其或方国问遗。岁时交欢。公曰。有齿以焚。古人所诫。无胫而至。廉士不居。外不易于人。中不易其操。泛然虚受。悉助军实。强力匪懈。推诚在公。或籍在行閒。而法干吏理。苟书所至。必械系送之。心无私焉。直而后已。当亲重之任。护腹心之臣。入近天子之光。出列诸侯之上。岂徒然哉。先魏公信向释氏。薰修心法。尝于邑里奏建宝应众善寺。五代之壤树依焉。至公又请于寺内置无垢净光法华三院塔额。檀施臧获。为净人者十辈。所以修先志。所以崇佛乘。孝子信士。斯为至矣。昔汉室以灌婴谒者随何护军。正伯参珥貂之制。环列据衔珠之重。骠骑仪同。品皆第一。护封益食。事轶常均。及屏去熏灼。翛然恬旷。家居得谢。以至没身。其动也。本兵柄而不可犯。其静也。冥道枢而无所累。纳忠循理。议者嘉之。前夫人郭氏。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全羽之女。克恭妇道。不幸先没。今夫人东平郡吕氏。柔嘉有仪。昼哭遵礼。奉终诚信。以前夫人祔焉。长子某次子某官某等。棘心雪泣。衔恤无怙。趋承轩禁。嗣续忠劳。公之兄前保寿寺上座内供奉监义大德道系。舍筏之宗。已超学地。在原之痛。犹切孔怀。公之弟某官某等。同气联华。致美有裕。忍哀襄事。先远是图。龟兆告猷。刍灵启路。卜佳城于此室。体魄焉依。转乐石于他山。声尘斯在。铭曰。
大君御极,修理百职。
抑抑乐安,逢时竭力。
超侍轩墀,抱公绝私。
乃将命令,以会师期。
保合诚信,周旋险夷。
韬钤讲贯,印绂葳蕤。
帝座之西,星文昭晰。
钩陈之北,武旅森列。
为之总制,所以关决。
凡在拊循,士皆感悦。
委重三朝,成功九霄。
退身崇让,息偃迢遥。
逝川阅水,截道惊飙。
恩崇幢盖,吹咽笳箫。
泾流汤汤,谷水池阳
旧邱崇冈,若斧若堂。
宰树如云,仁祠在旁。
刻铭于兹兮,永永不忘。
海阳湖别浩初师819年 中唐 · 刘禹锡
五言排律 押寒韵 创作地点: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
引:潇湘间,无土山,无浊水,民乘是气,往往清慧而文。长沙人浩初,生既因地而清矣,故去荤洗虑,剔颠毛而壤其衣。居一都之殷,易与士会,得执外教,尽捐苛礼。自公侯守相,必赐其清问,耳目灌注,习浮于性,而里中儿贤适与浩初比者,婴冠带,豢妻子,吏得以乘凌之,汨没天慧,不得自奋,莫可望浩初之清光于侯门上座,第自吟羡而已。浩初益自多其术,尤勇于近达者而归之,往年之临贺,唁侍郎杨公。留岁馀,公遗以七言诗,手笔于素。前年,省柳仪曹龙城,又为赋三篇,皆章书。今复来连山,以前所得双南金,出于祴,亟请余赓之。按师为诗颇清,而弈棋至第三品,二道皆足以取幸于士大夫,宜熏馀习以深入也。会吴郡以山水冠世,海阳又以奇甲一州。师慕道,于泉石为笃,故携之以嬉。及言旋,复引与共载于湖上,弈于树石间,以植沃州之因缘,宜赋诗具道其事。
近郭看(一作有)殊境,独游常鲜欢。
逢君驻缁锡,观貌称林峦。
湖满景方霁,野香春未阑。
爱泉移席近,闻石辍棋看。
风止犹韵,花繁露未(一作晚)乾。
桥形出树曲,岩影落池寒湘东架险凡四桥,山下出泉,逗岩为池,泓澄可爱者不可遍举,故状其境,以贻好事)
别路千嶂里(一作峰外),诗情暮云(一作两)端。
他年买山处,似此得隳官。
重至衡阳柳仪曹(并引)819年11月 中唐 · 刘禹锡
 创作地点:湖南省衡阳市
并引:元和乙未岁,与故人柳子厚湘水为别,浮舟适柳州,余登陆赴连州后五年,余从故道出桂岭,至前别处,而君没于南中,因赋诗以投吊。
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
我马映林嘶,君帆转山灭。
马嘶循古道,帆灭如流电。
千里江蓠,故人今不见。
乐语 南宋至元初 · 王义山
 押词韵第七部
遣队 花朝日转,睹妙舞之初停;莲步云生,学飞仙之难驻 。遥瞻翠阆,已启金扃。待拟重来,不妨好去。 王母祝语 长乐宫中,永壶天之日月;蓬莱岛上,曳洞府之烟霞。不 辞弱水之遥,来祝南山之寿。恭惟体坤至,与佛同生。 德比周任,知文王之所以圣;尊为大后,喜唐帝之孝于亲。和蔼一堂,庆流万宇。昆圃五城宅,幸居至治之朝;云璈九霞觞,因献长生之箓。恭惟丕丞慈训,克绍洪休。八九叶开,接虹流于华渚;三千年桃熟,侑宴饮于瑶池。薰风迭奏于虞弦,湛露载沾于周泽。臣□喜游化国,适际昌辰。密依天阙之光,好诵仙家之句。 壶峤天低乐圣时。 南薰初试度兰池。影飞霞佩朝金殿,曲奏云和献玉卮。稽首万年尧历永,承颜五色舜衣垂。仙家更有蟠桃在,明日 重来谒帝墀。 唱
龙楼日永,鹤禁风薰,拂晓寿星光现。
无限霞裾,欣传帝母,与佛同生华旦。
佳气慈闱,看龙颜欢动,玉卮亲劝。
捧祝殷勤,对萱草青松菖蒲翠软。
奇香喷,阶前芍药,频繁红深紫浅。
遥望千官鹭序,晓仗初齐,趋觐慈元宫殿。
更喜明朝,虹流佳节,同听嵩山呼万。
湛露重重,燕庆两宫,盛事如今亲见。
齐祝愿、西昆凝碧,南山增绿,与天齐算。
身长好,年年拜舞宫花颤。
光宅寺刹下铭 南梁 · 沈约
四言诗 押阳韵 出处:全梁文卷三十
光宅寺,盖上帝之故居,行宫之旧兆,扬丹阳郡秣陵县某乡某里之地。自去兹分毫,来仪京辅,拓宇东第,咫武城闉,圣心留爱闭素,迁负南郭,义等去酆,事均徙镐。及克济横流,膺斯宝运。命帝阍以广辟,即太微而为宇。既等汉高,流连于丰沛;亦同光武,眷恋于南阳。思所以永流圣迹,垂之不朽,令事与须弥等固,理与天地无穷,莫若光建宝塔,式传于后。乃以大梁天监六年岁次星纪月旅黄钟十月二十三日戊寅仲冬之节也,乃树刹玄壤,表峻苍云,下洞渊泉,仰迫星汉。方当销巨石于贤劫,拯未来于忍土。若夫朱光所耀,彤云所临,非止天眷,兼因地德。皇帝乃启扉阊阖,造舟淮涘,接神飙而动骖,越浮梁而径度,芝盖容与,翠华葳蕤,下辇停跸,躬展诚敬,广集四部,揆景同蔬。弘此广因,被之无外;同由厥路,俱至道场。乃作铭曰:
八维悠阔,九服荒茫。
灵圣底止,咸表厥祥。
寿丘叆叆,电绕枢光。
周原朊朊,五纬入房。
自兹遐尤,在处弗亡。
安知若水,宁辨穷桑。
自天攸纵,于我惟皇。
即基昔兆,为世舟航。
重檐累构,回刹高骧。
土为净国,地即金床。
因斯太极,溥被翱翔。
岂徒三界,宁止十方。
濡足万古,援手百王。
一念斯答,万寿无疆。
如日之久,如天之长(《广弘明集》十六,《艺文类聚》七十七。)
马季子怀静轩 元末明初 · 王逢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梧溪集卷四
怀静轩居延马季子所创也季子之先曰伊克曰埒克珠自永古特部族居静州天山一传为实喇卜古实仕死节谥惠悯血食汴之褒忠二传为雅尔噶鼐北入见宪宗皇帝以白衣官断事从世皇南征以劳拜礼部尚书忠懿三传为世昌尚书省郎中四传为礼宣政都事五传为祖中浙西监仓使仲氏祖常繇进士第一人官至翰林大学士六传为季子都事公居于淞之竹岗轩以怀静名不忘本也敬题诗曰(马石田世系于此得详)
尔家世德肇居延,忠义勋名两代传。
碧血溅波归九地,白衣扶日上中天。
凤毛麟角联青紫,春雨秋霜隔陇阡。
惟有终身诚孝切,祈连如见气苍然。
时人为崔儦李若 隋 · 无名氏
《隋书》曰:武城崔儦顿丘李若俱见称重。时人为之语曰:
京师灼灼。崔儦李若(○隋书崔儦传。《诗纪》百二十九作崔李歌。)
西子妆 清 · 吴锡麒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有正味斋词集卷一
秋宇澄霁,远近无烟,湖上山光动摇,凉翠万状。古廉邀余出钱塘门,将之孤山,遇黄相圃模、姚春漪思勤宋筠洲永、黄玉阶基,拉入舟中,循苏堤西泠桥,泊于里湖。幽处山水既佳,饮酒极醉。因用梦窗自度腔以写其胜。
人外秋清,鸥边水远,藕叶藕花无数。
渔樵野局频招我,酹西风、判谁宾主。
狂歌醉舞。
愿身在、蓬壶常住。
看凉波,带年年山色,何曾流去。

菱讴暮。
一霎斜阳,暗了横塘路。
算来千古几斜晖,照诗人、共寻烟语。
衣香旧句。
且休向、西泠重赋。
怕回头,冷绿沈沈万树。
齐天乐 晚清 · 叶大庄
甲申七月马江师败之,次日遇卖佛手者,尽货持归,草堂清供,幽香袭人,不知身在兵间。今秋卖者又来,感而填此,邀俶殷同作。
禅香满担无人买,三年蓦提旧事。
乱后黄橙,兵间绿荔,尽是词家孤泪。
霜林又坠。
蜡造双拳,金镕一掌。
弹指流光,佛边如水打包睡。
小幅草堂画记。
瓦盘乌几上,堆出秋意。
陀利真香,兜罗别样,生本托根初地。
园翁忽至。
太念我多情,筠篮珍寄。
泥首经幢,花源休再避。
陶器铭 中唐 · 欧阳詹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八
尝侍论于长者。儳有之曰。近代之作玉杯。丽则丽矣。愚以谓不如古人之为陶。长者韪之。以为知言。退而思其所自多。亦不忝伊人之誉。器以利用。道从易简。利用者贵无往而不适。易简者取立功而匪勤。今天下之至富者土也。不劳而成者火也。夫陶。掬壤以制。焚蒸以凝。就其不劳。因其至。不莹而冰清珠皖。不锻而金固石坚。一工致功。千室以给。觳鬲罍甗。瓶缶杯盂。大穷儋石。小极圭撮。经鼎镬而自若。在燀爇而莫渝。满堂绝侈靡之讥。提挈无剽杀之患。其功则易简也。其实则利用也。其藏又保安也。易简二仪之理。利用五行之本。保安立身之方。执人之方。履物之本。从天地之理。此三皇五帝所以内户不扃。外户不闭。无为之德所由生也。岂夫玉杯之独劣。其馀孰得而俦焉。则刓材搜璞。穷山越壑。砻磨雕琢。铸鍊丹雘。力尽终年之功。财殚不訾之产。量才升合。质忌汤火。寘家得奢盈之议。中怀生贼害之累。其功则非易简也。其实则非利用也。其藏又非保安也。悖二仪之理。违五行之本。乖立身之方。此夏桀商纣所以人人颇邪。比屋可戮。亡身之祸所由生也。省费鲜劳。皆备于物。德且如彼。而人贱之。烦人蠹财。不周于用。祸又如此。而人贵之。久矣哉世之迷也。物有贱而可贵。亦有贵而可贱。惟贤者能审之。小子不幸。亿而有中。诚背常人之见。敬为铭以广之。铭曰。
黜污易抔,圣人制器。
易简作程,利用为贵。
稽诸往载,陶实攸兴。
裁因掬壤,成假焚蒸。
不雘不丹,不雕不刻。
自结金坚,天然冰色。
财无害产,功匪殚力。
量尽洪纤,用穷幽仄。
物有千金相异,我取不费为利。
物有积功相崇,我取不劳为工。
物有患汤忌火,我取往无不可。
物有剽杀焚躯,我取怀藏不虞。
心存目视,奢寻彼至。
室满堂盈,侈莫我生。
省庸周用,所贱谓何。
贾害勤人,所贵者那。
可贵不贵,物失其类。
失类曰昏,虽隆必坠。
可贱不贱,物得其选。
得选曰明,虽幽必见。
上惟五帝,下洎三王。
实有以兴,亦有以亡。
蚩蚩百工,孰若我陶。
敬铭有器,永告滔滔。
黄佐廷赠尉遗像 其一 光绪二十年二十三年作) 清末 · 黄遵宪
七言绝句 押东韵
佐廷名季良番禺人光绪十年七月初三日,在闽江扬武船中殉难。诏以云骑尉承袭。方敌船围困马江佐廷自以照像寄其父道平,自言能为忠臣,即是孝子,卒践其言,年仅二十五耳。
泼海旌旗爇血红,防秋诸将尽笼东。
黄衫浅色靴刀备,年少翻能作鬼雄。
怀静轩 明 · 董纪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怀静轩居延马季子之所筑于淞之吴会里者也季子之先出自雍古部族居静州天山五世祖实喇济苏仕死节谥忠悯血食汴之褒忠四世祖乌呼纳遭元宪皇以白衣官断事历事世皇拜礼部尚书忠懿曾祖世昌尚书省郎中祖礼宣政都事季子随都事公居于淞淞去静计万馀里而以怀静名其轩不忘本始也
家世天山烜德辉,两朝阀阅古今稀。
褒忠节义垂青史,礼部勋名起白衣。
雪洒穹庐驼正乳,月明华表鹤应归。
相望万里风尘隔,空羡年年雁北飞。
浣溪沙金山寺并序 当代 · 范诗银
 押词韵第七部
薛涛欲往达州元稹,宿开江金山寺,盘桓数日而返西蜀。僧答:“不知何故”。
辜负桃红三月笺,未题新句旧痕前。
何来何去系何年。

佛祖拈花惟一笑,人间最苦是情缘。
山钟几点雨声寒。
望海潮 清末至民国 · 周岸登
 押尤韵
乙丑六月西湖雷峰塔圮。塼皆中空,内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一卷刻板黄麻纸。印高二寸,行十字四。纸成卷纸七十二行,首题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国王钱俶造此经八万四千卷,舍入西关塼塔,永充供养,乙亥八月记。记后绘士女香花礼塔。考乙亥宋太祖开宝八年,是岁宋灭南唐钱弘俶以兵夹攻,旋即入朝。此刻去弘字以避宋讳矣,而只称甲子,不纪宋号,其故可思已。自造塔下民国乙丑历十五乙亥又五十年,此卷盖张磐石持赠江西帅邓如琢者也。丙寅八月十三之役,第六军参谋开江谭季纯得之,出示乞题。因念此经在塔千年不动,出世一载,所历已如此。为谱望海潮题后,归之
年征开宝,王维吴越,西关祖塔新修。
资福贝多,镌经宝箧,庄严窣堵千秋。
剞氏巧凋锼。
印鱼笺八万,舍利光遒。
虎气朝腾,爵离宵毁出阎浮。

何人访古搜求。
西江帅阃,曾伴兜鍪。
飞骑夜来,严城夕入,琳编战利同收。
滕阁俯江流。
叹阿房秦火,遗址空留。
剩付修罗,贤劫閒话记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