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序
题昔缘帖二首(并序。) 其一 壬寅 清 · 翁方纲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二十四
宋人赠南岳梦英诗三首,其「乘舟南去」七绝,是礼部侍郎参知政事苏易简《送英公二首》之一也;「悟解真空」七律,是朝请大夫尚书司门郎中韩溥《奉扬英公诗匠》作也;「三事天衣」七律,是康州刺史、知同州军州事陈文颢《喜英公相访》作也。石刻于咸平元年正月三日,其书似柳诚悬,即书也。后人有摹此三诗刻石题为书者。予儿时初学书,辄临写焉。予室韩宜人幼习书史,亦从是帖。始宜人来归,予已年逾二十。相与追惟幼学,适相印合,窃讶天假之墨缘也。而其帖失去久矣。今又三十年,吾二人年皆五十,予始得见此石真本,知为梦英仿书。追念畴昔之事,装为此册,以其中间有「昔缘」二字,题之曰「昔缘帖」,以供宜人晴窗展玩,恍如儿时风味焉。嗟乎!予家寒,素无片纸之储。岁庚申,予甫八岁。一日,先母往外家携此帖归,予启箧欣然,自此始知临书。今积金石文至于二千卷,而独惓惓于此者,不忘旧物也。附系二诗,题于帖尾。时乾隆四十七年春三月望后一日
四十年前纸墨香,依稀人在旧书堂。
街南矮屋三冬晷,城北高斋六月凉。
犹记椿萱同训课,于今儿女爱文章。
锦囊玉轴初何有,一样芸签不改装。
五盖山砚石歌赠曾石友(钰)刺史戊子 清 · 郑珍
 出处:巢经巢诗钞前集卷一
郴州五盖山颠大瀵下石,乃砚材,人不识,屈为磨。石友见而异之,身凿山取琢砚,谓胜端溪下岩。余过郴,持示一片,果坚润发墨。因歌以赠之。
斧柯腹烂老龙死,碧瞳破地走龙子。
神渊自楗北壁钥,壄石踊腾压珠市。
暗潮濥濥踰岭南,毕弗凸透五盖山
雷磞电磹蓄蟾鹆,白虎固抱黄睛耽。
呜𠛎咽剪堕臧谷,夜半无人玉灵哭。
冤精耿耿射城谯,摘岩冠拜郴州
老夔昼鼾不及闻,尅遣持节即墨军。
温肌腻乳晕光泽,狻猊骨软搀香云。
黯澹滩头凤凰鷇,是君席间同乡友。
忍使怨觖作附庸,石即能言杜其口。
绿珠端捧当帘钩,红蕉气韵纤笋修。
小湘山鬼碎黄褐,偷觑欲攫投大幽。
琦瑰乃挺荒遐地,壮夫空识数丁字。
斩膘剥络始见材,瀵底深囚岂天意。
异时请看岩户集,郴人笑歌端人泣。
不见宏农陶家儿,至今配食陈公密。
锦石行(并序。)丁亥 清 · 翁方纲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四
锦石山在罗定州西宁县界。陆贾使粤,设锦绣帷幛于此。《广东通志》谓使粤,由桂岭取道至此,施锦步幛以登祷于山,曰:「若佗降,当以锦为报。」其后佗去帝号,受南粤王封,因以锦包山石。锦不足植,花卉代之。《罗定州志》则谓尝与南粤王佗汎舟端溪,(泷水汉属端溪县。)宴于此山。默祷曰:「若粤称臣,当使美锦裹山石。」使还,遂植花卉代锦。考两使粤,一在高帝十一年乙巳夏,一在文帝元年壬戌秋。《传》载南粤王佗留,与饮数月,曰:「粤中无足与语,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语在高帝时。至于去帝号,乃文帝时事。志地者牵合为一,非也。山下有陆溪,陆大中祠。
南方文理衣被久,中县人不秏户口。
大长奉诏受印绶,蒲桃赐来拜稽首,大长此饮陆郎酒。
裹山以锦想太奇,向山默祷谁知之。
酒酣从容前致词,昆弟亲戚迩京师
区区抗衡何苦为,冠带一洗魋结痴。
满山语笑生春熙,香风开遍蛮花枝。
云蒸绣缛围以溪,遂生生翠贡羽仪,重来上褚中褚衣。
家模册歌(并引。)己丑 清 · 翁方纲
 押阳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六
德庆州学官进取奉家模册来,属书其后。进取为揭阳东崖襄敏公裔孙。东崖与吾冰崖公同爵同谥,忠谠谟略,先后著声胜国,而小子家先世画像之失久矣。册凡二十九幅,自唐谏议文饶公宋补阙用亨公六桂以来,暨我十一世祖明翰林检讨醉庵公、十世祖宫保户部尚书冰崖公、九世祖工部都水主事谦谦公,簪笏俨然,金紫相望,忠孝典型具在,盖吾家由莆田北京几三百年以来,未睹之仪容,小子一旦获敬拜焉。既命工摹之,以俟归而告藏于家庙,乃作是歌。
吾家北京岁丁卯,乙科起自水部郎。
到今二百六十载,支分南北难具详。
小子甲戌始读谱,诸派为目闽为纲。
莆田冠于首,次第乃及延福漳。
刺桐花开刺桐巷,朱紫衣满朱紫坊宋尚书礼部员外郎殿中丞上柱国伯起公所居也,是为一桂公。)
雪崖冰崖翰林后,父子兄弟同朝堂雪崖冰崖公兄,历官贵州布政使参议。)
侧闻莆中岁致祀,冰崖公像人弗忘。
翰林尚书有手训,储弆宝墨誇琳琅。
六桂芬嗣兴福里,八景咏传啸庄冰崖公有集唐啸庄八咏,载《冰崖诗集》。)
南北迢遥十馀世,听音望远同谷梁。
甲申持节来岭海,粤海正接闽海疆。
广文一册手示我,昨秋舣棹端溪旁。
幅几三十世数十,族衍于宋承于唐。
螺江钓翁昼锦客,锦袍高唱槐花黄。
补阙而后派分六,秩然昭穆临冠裳。
法曹(二桂公。)少府(三公。)失摹本,尚待访旧归缣缃。
清江清浦卜宅后,忠孝经济兼文章。
连翩数幅屹眉宇,磊落骨鲠双颧方。
醉庵冰崖各有赞,赞皆自作词清苍。
匪徒簪笏炫黼黻,要信品望如圭璋。
纸色荧荧精彩动,笑颜蔼蔼庇荫长。
慈孝都如一庭聚,诗书贻我万丈光冰崖公啸庄》诗云:「怪底文光长万丈,有人高步在瀛洲。」)
昔时闽粤两襄敏,后先德业遥相望。
粤襄敏公族尤盛,居于潮郡于揭阳
贤哉广文能世守,播迁所失犹珍藏。
苜蓿冷官莫厌冷,校士于此吾家常醉庵公训导仁化冰崖公第六子南壶公教授肇庆。)
须知勤苦起诵读,如彼稼穑谋耕桑。
一经一籯孰肯构,再命三命思循墙。
吾祖廉吏清白极,两世孀守茹糟糠。
小子至今未能报,不待展册涕已滂。
摹诸绢素供家庙,拜告洗爵筵焚香。
如承家诫凛家范,庶守无射垂无央。
金缕曲 清 · 吴锡麒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有正味斋词集卷八
张东畬应均以二端溪砚赠范支山同年来宗,并绘赠砚图以纪其事。今东畬殁矣,支山读画怀人,有感今昔,索余为此词以述之。余将北行,自顾生平不能砚耕以老,饥驱奔走,怅怅于怀也。
来往成幽契。
写萧閒、吟声屋内,屐声林里。
两度紫云烦剖赠,稳称书生活计。
墨浪、千层吹起。
气合空山风雨急,感精灵、片石盟生死。
滴难尽,蟾蜍泪。

忆君芸馆翱翔地。
数三千、翰林风月,露华凉洗。
十载归耕瑶草长,赢得良田如此。
叹我亦、风尘老矣。
鸲鹆依稀偷冷眼,笑书堆、难觅青灯味。
饥驱去,又千里。
墨西 其一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姬人姓陆,生于高要之布水村,与端溪密迩。予得之,使朝夕在砚之西磨墨供予挥洒,因字之曰“墨西”,为诗赠之,得八首。
香溪一片即端溪,采得姬人字墨西。
水玉朝朝磨削,松烟日日染柔荑。
教成小楷书难已,催作新词唱未齐。
善品水岩诸甲乙,青花白叶满中闺。
拜南郊颂668年12月 初唐 · 王勃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微臣上稽龙繇。下阅龟谋。观天地之至道。考皇上之大节。武宣七德。未尝踰息乱之乡。文招大功。未尝出升平之域。并能悬日月而高视。驾雷雨而先鸣。或皮币而践大阶。或干戈而蹑乾步。至于理定创礼。功成作乐。振长策以叙诸侯。设灵机而制偫动。犹虞阶已泰。不能息洞庭之诛。夏载克宁。不能罢会稽之戮。故将体刚柔而立本。法震曜而崇威。一戎而宇县平。四罪而华夷服。然后皇旗大辂。诏殊号于圜邱。电转星回。奏元符于孝理。天下黎人。知四海之安乐。寰中殊域。奉三灵之康泰。德兼祥风洒。道与和气游。不言而大宝用贞。无事而元功有立。舍彼代也。其谁与哉。若夫应运而生。继天而作。鼓动千载之下。超腾百王之上。遂能发轩庭之景曜。蹑隋运之颓风。揖让而取文明。指麾而清函夏。则我皇唐得之矣。高祖以黄旗锡瑞。静云火之横氛。太宗以赤羽登期。补星辰之绝缕。授瑶图于新邑。付璿历于钧台。人更三圣。道昭千古。于是俛临睿极。趋四荒于凤阙之前。端委庙堂。调万国于龙轩之下。八鸾徐动。顿汤文于后尘。九骏长驱。伫尧舜于中路。邦家之具得矣。易简之业存矣。犹有朱蒙戾俗。违光蓬艾之间。青徼遗氓。假气陶钧之内。背熊山而搆虐。拥狼潭而稽诛。窃瀛海之风波。弄乾坤之纲纪。汉图西返。惟收五都之名。魏律东穷。未出三韩之险。奸谋蓄于有渐。逆节成于不悔。长蚊蚋之雷霆。附豺狼之羽翼。岂知夫至人无外。抚天下以为家。真数有归。吊偫方而罪已。三门遁甲。黄公成不战之师。五垒神兵。元女下先登之策。肃牙璋而按律。耀旄节而分麾。降南宫之元老。裂西营之毅卒。良将首路。偏戎竟野。轴轳万里。旌旗四合。金箱玉匮。司空凭百胜之威。鹗视龙趋。将军仗万全之略。负鳌邱而峻壁。据鼋壑而深沟。一鼓而亭塞无尘。七纵而江山失险。伐罪以明。而不以众。怀远人于绝境。均惠化于殊邻。登若木以照临。折红桃以延伫。然后分州列镇。对明月以收营。返旆旋戈。部元云而振旅。望神都而献捷。仰灵社以书功。辛亥谒于昭陵癸丑告于太庙。时乘黑帝。月旅元枵。大唐有国之五十一年。皇帝有天下之一十九载也。元恶既殄。万宇清矣。元勋既辑。万宝成矣。以为周郊上帝。裁延肃慎之宾。汉礼甘泉。未拯朝鲜之乱。想元功而反侧。奉先旨以迟回。思答上灵之心。以洽庶黎之望。爰考吉日。遂净行宫。有司具典。乘舆乃出。抚元虬。戴翠凤。鼍鼓按节。鲸钟疏响。千乘岳动。万骑林回。星陈而天行。雷震而雾合。是时未登夫泰坛也。乃斋帷宫。宿帐殿。华盖移影。钩陈从跸。千营夕布。亘苍野而烟凝。万幕宵悬。背黄闉而雾列。既而屏翳清晓。飞廉警旦。孙叔奉辔。王良纵策。云藏星谧。宇旷山明。旌轩具照。箫笳互凝。陟名岳以告成。历神邱而展事。国容象物而动。朝章视令而肃。宸仪有晬。虚徐大帝之庭。列侍无哗。髣髴华胥之国。于是袭衮服。戒俎豆。端瑞班。俨华旒。乐悬六代。礼备三古。奠惟苍壁。藉用白茅。鸣孤竹之箫管。奏空桑之琴瑟。感格以诚不以事。动植咸驩。敬神以道不以华。天人合应。然后驻声名于上邑。反文物于仙宫。因雷雨而作施。法云天而用飨。风行电举。未寸景而浃九埏。野抃途歌。不崇朝而晏六合。我之元极建矣。我之能事异矣。超帝寰而振足。越皇衢以骧首。不其休乎。虽睿化无方。比神图而绝唱。而小臣不佞。抚洪笔而当仁。敢作颂曰。
辽河巨浸,碣石危峰。
城分元菟,塞接黄龙。
凭遐作梗,恃险忘恭。
人残鬼哭,主闇臣凶。
有晋不纲,戎麾内逐。
帝隋失御,皇舆外鹜。
九县尘征,三灵雾黩。
长兹下慢,逋我天戮。
五材无陨,千龄有圣。
武创元基,文清宝命。
波恬四海,明宣七政。
息众以宁,绥荒以令。
飞龙继迹,鸣凤重光
遂均夷夏,迭用柔刚
戈船泛月,剑骑横霜。
风驱海石,电扫辰阳
帝师无战,神兵有伐。
丞相陪麾,司空仗钺。
危云旦起,长星夜发。
万垒争屠,千城自蹶。
功超薄伐,义极兼该。
殊方底定,善阵徐回。
归俘献捷,课绩分材。
建侯清庙,偃伯灵台。
考事龟谟,凝清凤扆。
仰观俯察,享神作祀。
道则推天,功非在已。
丰隆旦出,招摇夕指。
神坛岳立,斋馆云深。
銮旗晓引,葆吹晨吟。
山明野澈,日降天临。
锵锵盛服,肃肃圭簪。
俎豆毕陈,笙镛间抚。
玉觞分献,金錞畅矩。
青帝鸣琴,朱灵会舞。
上和下悦,神歆福聚。
收驩巨野,反旆灵躔。
恩周宇宙,乐极寰埏。
德因时立,颂以词宣。
帝之功也,臣何饰焉。
李峤杂咏诗百二十首韵 其一 乾隆乙亥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五十八
天根月胁两间皆名理之参殽鸟迹龙图庶汇悉斯文之覼缕扬风扢雅原惟体物为长俯察仰观举可拈吟寓兴茫茫象纬定中月离之章历历堪舆汉广崧高之句登选楼则京都作赋稽乐府亦麟雁标题时研鍊于钜裁或错陈于片语粤自张荷班扇始具全篇降而谢蝶崔鸳仅传一律譬夫采珠合浦何尝联百琲以扬辉假令求木邓林讵易集千章于合抱顷当几暇披览唐音见李峤之杂诗信才人之鸿制体用五言四韵数至百有廿篇大而流峙高深细及肖翘跂喙雕镵尽致笼万象于毫端绘绣成文汇群言于卷里时则薰弦静而绨几清午漏迟而端溪润爰依章而属和更比日以遍赓夫赋物者以刻肖称工隶事者以誇多为富不知诗宗六义自比兴之居先矧夫品列万殊固形神之备具若第镂金错彩殊乏性灵如徒晕碧裁红何关生趣选辞就义无妨旁引曲喻以尽其情抽秘骋妍要必援史据经而穷其蕴有香有色岂云剪䌽为花亦幻亦真聊复即灯取影笙簧蓺苑漫等诸月露风云斧藻蓬山多识于虫鱼草木用当清暑兼寓惜阴云尔
嵎夷常发曜,建木乃栖枝。
万古明恒继,十天光镇披。
谁倾丹藿仰,我惜白驹驰。
惟是无私照,乾乾奉若曦。
唐故润州昭代寺比邱尼元应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
维贞元六年冬十一月戊子。比邱尼元应化灭于润州丹阳县昭代寺。享年五十四。经夏十有三。明日庚申。宁神于县北之某原。刻石纪墓。虞陵谷之变也。叙其略。则幼禀公宫之教。早继德门之室。次有徙宅之训。终悟舍筏之宗。纪其详。则俗姓卢氏。世阀华峻。倬于汉魏。以至北齐黄门侍郎思道。即六代祖也。曾祖悌。隐居不仕。祖暄。皇中散大夫王友。赠秘书监。父沄。皇中散大夫婺州刺史。惟先人叔父。迭领名藩。出也作民父母。入也为王卿士。再世出于裴。而舅族多贤。继贰六官。联居九牧。中外缨冕之盛。冠于士林。储是德庆。宜有淑哲。初以既笄之年。归陇西李君晋卿。仕至东阳曹掾。靖恭敏直。齿位皆屈。其于辅赞淑贤之道。槃帙组紃之事。举无违德。姻党宜之。昼哭之后。栖心释氏。既厌有生之患。竟从受具之法。洒濯世网。揭厉元津。外修尸罗。中习禅惠。法器方茂。遽与化俱。初决曹府君前夫人范阳卢氏子曰畅。幼怀字育之仁。夙奉诗书之训。再以经术践甲科。历校书郎密县。柴毁栾栾。邻于灭性。孝慈相感。名教多之。衔恤卜兆。竭其诚信。附于窀穸之事。率从苾刍之仪。且遗令也。德舆密县为族外弟。服儒同术。里仁甚久。哀托论撰。谨无愧辞。铭曰。
柔濡清净,莲花之性。
端明绸直,淑女之行。
上无诒罹,下振母仪。
晚悟真谛,空王为师。
体魄者何,电燄无期。
往而不复,哀哀孝思。
端州北岩绿砚石歌庚辰 清 · 阮元
 出处:研经室四集诗卷十一
绿石岩在高要七星岩北在羚羊峡西北数十里粤人以绿石为不锲墨然余所凿之研殊腻而发墨王安石云凤池新样世争传况以蛮溪绿石镌是北宋巳有绿端石矣宋人皆称端溪为蛮溪故梅尧臣端溪圆砚诗云案头蛮溪砚其状若圆璧
端溪北岩藏砚璞,苔满烟生暖如玉。
何人剖玉出山来,更比端州江水绿。
春波绿净唾不可,山石绿肥有云裹。
清风吹落笔床边,还是沈沈云一朵。
窗前蕉叶接梧桐,可怜颜色绝相同。
李贺休歌踏天紫,南唐漫品细丝红。
结邻稍远灵羊峡,墨池装入香檀匣。
怕传新样出蛮溪,岂有荆公可为法。
望山山人石友歌为陈隽卿孝廉旃蒙赤奋若 清 · 舒位
 出处:瓶水斋诗集卷十二
石产端溪,厚不扶寸,修四寸有奇,广三寸。首微锐,背镌分书「望山山人石友」六字,盖尹文端公砚也。吴门陈立岩先生居公幕府最久,笺奏多属稿,公以砚赠先生。今其文孙兆储世守之。
与石为友石不言,尹公之佗取必端。
先生于公为上客,公友先生友石
山颓木坏石具存,谁欤藏之先生孙。
端州老溪蕉叶白,知其白者守其黑。
公昔节度江南时,兼三不朽人所知。
先生茂材举异等,红渠渌水相因依。
石友草疏疏入早,石友联诗诗更好。
萧条恨我不同时,什袭付君为至宝。
直须一日三摩挲,他山之石不足多。
杀墨如风笔如雨,不闻墨声闻笔歌。
即论石材已奇绝,况有精神相注结。
穷年心事忘年交,以胶投漆谁分别。
唐故宣州观察使御史大夫韦公墓志铭845年5月 唐 · 杜牧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五 创作地点: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韦公会昌五年五月头始生疮。召子婿张复鲁曰。三稚女得良婿。死以是托。墓宜以池州剌史杜牧为志。复鲁曰。公去岁两疮生头。今始一尚微。何言之深。公曰。吾年二十九官校书郎时。尝梦涉浐水。既中流。有二人若举符召我者。其一人曰。坟墓至大万日始成。今未也。今万日矣。天已告我。我其可逃乎。谢医不问。以其月十四日。年五十八薨于位。公从父弟某书公功行。以公命来命位哭。序且铭之。公讳温。字宏育。韦氏自殷周秦汉。邱明马迁班固辈争书其人。以光其所为书。至后周逍遥公夐。出世家富贵中。隐身行道。当其时及后代论者。以蜀严郑谷口不能为比。逍遥公五世生潞州上党谏议大夫希元上党吏部侍郎太尉肇。吏部右补阙翰林学士右散骑常侍致仕赠司空绶。常侍生公。于逍遥公为九代孙。年十一。以明经取第。为太常寺奉礼郎秘书省校书郎。选判入等。咸阳监察御史。公曰。是官岂奉养所宜耶。上疏乞免。改著作佐郎。当贞元中常侍公事德宗为翰林学士。帝深于文学。明察人间细微事。事有密切。多委之。岁久忧畏病心。帝曰。某之心我其尽之。以致仕官屏居西郊。公早夜侍侧。温凊饮食。迎情解意。一经心手。积二十馀年。丁常侍丧。自毁不欲生。后相国李公逢吉以相印镇武昌。皆虚上职书。卑辞至门。公起赴武昌。未至府。拜监察御史。迁左补阙。事文宗皇帝。时宰相百吏。愿条功德。撰号上献。公独再疏曰。今东川川溢杀万家。京师雪积五尺。老幼多冻死。岂崇虚名报上时耶。乃止。遂讫十五年不答尊号事。改侍御史尚书吏部考功员外郎。当大和九年文宗思拔用德行超出者。以警𢥠天下。故公自考功不数月拜谏议大夫。召为翰林学士。遂欲相之。公立银台外门下。拜送疏入。具道先常侍遗诫。子孙不令任密职。言恳志决。乃命掌书舍人阁下。公复坚让。不半岁。转太常少卿。一岁迁给事中皇太子侍读。公复陈先诫。以侍读辞。自宰相下皆曰。以一子请教于公。是宜避耶。公不听。凡拜三章。终不能夺。灵武节度使王晏平罢灵武。以战马四百匹兵器数万事去。罪成贬康州司户。不旬日。改抚州司马。仙韶院乐官尉迟璋以乐官授光州长史。晏平以财赂贵倖。璋太有宠于上。公皆封诏书上还。上比谕之。公持益急。竟以康州还晏平。璋免长史庄恪太子得罪。上召东西省御史中丞郎官于内殿。悉疏庄恪过恶。欲立废之。曰。是宜为天子乎。偫公低首唯唯。公独进曰。陛下唯一子。不教。陷之至是。太子岂独过乎。上意稍平。不数日。迁尚书右丞。朱衣鱼章。迁兵部侍郎。亟请丞相。愿为治人官。出为陕州防禦使御史大夫。服章金紫。回鹘窥边。刘桢继以上党叛。东徵天下兵。西出禁兵。陕当其冲。公抚民供事就不两告苦。入为吏部侍郎。典一冬选。老吏无所卖。复以御史大夫出为宣歙池等州观察使。赋多口众。最于江南。公急恶宽穷。益自俭苦。刑律其俗。凡周一岁。无所更改。自至大治。公幼不戏弄。冠为老成人。解褐得官。超出偫众中。人不敢旁发戏嫚。及为公卿。在朝廷省閤中。大臣见公。若临绝壑。先忖度语言举止。然后出发。其所执持不可者。笔一落纸。言一出口。虽天子宰相。知不能夺。俯委遂之。不以德行尚人。人自敬畏。不施要结于人。人自亲慕。后进凡持节业自许者。获公一言。矜奋刻削。益自贵重。官卑家贫时。主将家事。在私阃内。高曾兄弟。镌琢教诱。嫁娶衣食。无有二等。疾甚将终。悉召亲属宾吏。称先常侍诗句云。在室愧屋漏。因曰。今知没身不负斯诫。遂涕下不禁。当夫子世。得七十子。国小俗俭。复有圣人为之师。使生于今。与公相后先。必有能品之者。夫人陇西李氏。赞善大夫怂之女。先公四岁终。生四男。长曰礭。前国子监四门助教。次曰璆。前明经。次曰镶。次未免乳。女四人。长嫁南阳张复鲁。复鲁得进士第。有名于时。为试太常寺协律郎岳观察支使。其下皆稚齿相次。铭曰。
德则至矣,位以充乎。
如其充兮,可大厥功。
以施生人,天先告之。
万日之期,天实为之。
前军升任山东盐运同(有序) 明 · 湛若水
东轩子秀出乎端溪,歌鹿鸣于乡闱,不薄乎儒师,迁博予南雍,从予于观光之馆,讲心性之学,以考最为倅于临江贰守吉安,于砥砺以检身,勤劳于皇事者六年,而赞前军一年,而升运同。或曰:「盐运利场也、污地也,其贪者荣之,其洁者危之。」东轩子不怿然,欲勿赴,甘泉子曰:「子赴也,吴隐之诗云:『设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盐运岂有污于贪泉乎?岂有危于贪泉乎?昔者铁桥黄子欲勿赴福建盐使,吾劝其行也,非污危之地,无以见真操也。铁桥子行而累致大位,今子不薄儒官,廉也。讲求心性,贤也。砥砺检身,慎也。勤劳皇事,能也。贤能廉慎,足以辨之矣。子其行矣,大位之升也,将发轫于斯。」乃作诗而壮焉。
吾欲观太山,苍苍天际头。
吾欲望东海,浩浩连天流。
鸡鸣日观晓,日动海光浮。
照见负盐子,嗟嗟齐相谋。
利国日以始,强兵日以起。
利害互纷拿,无乃盻于此。
选君二盐运,以君能守已。
畴昔倅临吉,止饮清江水。
以此二盐运,寸心群职尽。
子行愈峻洁,性有无穷分。
君看贪墨徒,乡评如秽粪。
太山千仞崖,可以振尘衣。
东海万里流,可濯足底泥。
我若遂东游,与子一共之。
青玉案 清 · 顾贞观
 押词韵第十六部
端溪下岩砚石三种,其名汲绠者,宋后已竭。今忽得之,绠细如丝,光耀如雪,发墨无比。因不经见,为近日品题之所不及,词以代铭。
深深月胁容谁鉴。
惊喜见,纯全璞(《淮南子》:“其全也纯兮若璞”)
截断紫云天一角。
冰丝姌袅,尚如神女,细雨含风络。

若教并玉真成珏。
抟粉凝脂暗中摸。
汲古那嫌修绠弱。
辘轳双绾,桔槔千转,备写临池乐。
䨥石 清初 · 查慎行
 押词韵第十二部 出处:粤游集下
南中英石砚山,多出工匠补缀而成,惟产自沙土中天然无刻画痕者,斯为上品。余归笈得二枚焉:一为佟中丞所赠,峰势回环,中穿六孔;一为姚番禺所赠,势若飞云,孔大小倍之。以尺度之,长皆三寸许,世所称“皱瘦透”者,殆无美不备。此游获此亦足以豪矣。今日行过德庆,舟中无事,罗列几案,赏玩不足,纪之以诗。
韶州山石奇,英州山石秀。
人言奇者雄,不若秀者瘦。
苍龙骨离立,岁久色微黝。
脱落之而鳞,深埋无底窦。
结成岩洞势,润被沙水漱。
玲珑具本性,蹙缩聚众皱。
斧凿绝纤痕,中虚互通透。
偶然遇好事,不吝高价购。
置之几砚旁,命曰小云岫。
一拳殊不易,况敢望多又。
而我独何幸,归舟誇日富。
熊鱼两得兼,彼美适邂逅。
款款俨欲飞,翩翩若相就。
人间陆贾,金玉难单究
千金真俗物,至宝肯轻售。
何如落吾手,出入在怀袖。
再拜谢故人,兹情亦良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