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序
西林寺水阁院经藏铭 唐 · 僧云真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一
湛湛佛身。不离三界。明明经卷。只在一尘。剖一尘而经卷舒。岂俟于贝多叶上。了三界而佛身现。宁居于娑婆树间。楚金范以非。海墨书而莫尽。是曰恭敬。是曰受持。不亏不崩。无丧无得。四魔以之恐惧。二乘以之震惊。然后从智起悲。回入俗。于圆常路。开方便门。导彼出生死之源。令其践圣贤之辙。就泯相而示相。向绝言而演言。报化于是乎垂形。渐顿于是乎立教。忉利未下。优填遂琢于旃檀。俱尸已灭。迦叶乃集于妒露。金容螺髻。瞻之者万福攸同。玉轴琅函。闻之者百禄是总。津梁六趣。耳目偫生。天上人间。何莫由斯者矣。庐山者。影摇汇泽。根蘸湓江。既曰洞天。亦称德镇。名花吐其锦绣。幽鸟呜其笙簧。雨过长空。积翠出数州之外。春来平陆。凝烟当万户之前。西林寺者。昙现访落已来。惠永经纶之后。陶范光禄为檀越于晋朝欧阳率更撰丰碑于隋代。年既绵邈。事亦周详。水阁院者。即贞元间齐朗律师之所居也。朗师精通律部。宏护法门。屡陟香坛。广度缁侣。江西佛法。于焉而昌。天下鸿名。于焉而振。逮乎皇唐再造。上德中兴风颓而复扬。慧日昏而更晓。斯院藏经。即褒国孝定公烈祖元宗之仙驾。答今上之睿恩。舍其俸金之所造也。爰是鲤飞东海。马化南朝。郁为帝宗。兼开相府。器度高邈。识量宏深。孝以承家。忠以奉上。阖门雍睦。棣萼和谐。然而谛信佛乘。归依法宝。虽广阳辅魏。竟陵佐齐。无以尚之。念斯院也。每萃徒。犹亏海藏。藏之弊者。以其行之密。宇之小。施之忙。工之攘所致矣。我则加其墨。增其纸。伟其轴。恢其函。俾眉寿之僧。腊高之士。或雨昏凭几。雪夜临灯。无眇视之艰哉。孝定公于是亲洒神毫。遍题经目。结因缘事。表殷重心。缃帙己周。锦绦告僝。追二圣在天之驾。祝吾皇无疆之休。庆赞云毕。不幸孝定公薨。当不渝之时。自书遗诫。嘱累是经矣。保定县公安吉县公。情切友于。心存求矣。欲资冥祐。兼助良缘。由斯建其藏殿矣。市徂徕。度豫章木。般输献艺。离朱督绳。兽拿绮钱。花分藻井。荧荧列宿。夜逼璇题。潺潺系湍。和金铎。凡行宫之内藏。藏心之佛像。供养什物。靡不毕备。兼置真堂。迎孝定公真容于其西序耳。亦既见止。忽惊魏邴贞姿。望之俨然。似得刘雷高趣。斯院即上京右街教大师为他年肥遁之所。经藏将毕。亦命而尸之。夫报天伦之义。怀陟冈之情。结胜事于名蓝。树良因于宝藏。使其览之者。因指见月。自教明心。此之为福。福亦大矣。此之为报。报无加焉。何止荐香魂于安养之都。助真识于欢喜之地。故贾琼问恕。文中子曰。为人之弟者。以其兄之心。推而达于天下。斯可矣。二县公其恕乎。云真才愧披文。词非尚宝。叨蒙英顾。令纪芳猷。辄率愚怀。谨为铭曰。
佛即三界,经在上尘。
一尘经卷,三界佛身。
悟则无上,剖则正真。
不垢不净,无我无人。
般若观空,区和涉有。
象王回,类狮子吼
八藏流通,三叶传授
诠以真心,生从佛口。
峨峨庐阜,郁郁西林。
惠永遁迹,齐朗修心。
水击清响,松偃繁阴。
香灯熠耀,台殿嵚岑。
懿哉定公,建斯经藏。
字粗轴伟,邪恢函壮。
齯齿之僧,庞眉之相。
披阅研精,实为现量。
定公薨矣,畴荐重泉。
怡怡情切,绰绰心专。
架树绀殿,成就元诠
惟二县公,毕此良缘。
日映绮窗,云凝绣闼。
楶棁穹隆,栾栌轇轕。
胜果克臻,福田弥阔。
用荐贞魂,永归解脱。
铙歌十首(有引。) 其一 明末清初 · 赵湛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玉晖堂诗集卷五
〖滇蜀荡平,普天胥庆。王师奏凯,取道荆襄。臣湛汉水一槎,喜太平之重觏;天门万里,献颂以无从。恭纪铙歌,用扬神武。〗
滇蜀欃枪一战空,神谋万里树奇功。
瀛台日丽开麟阁,多少雄姿入画中。
李都运故居 明 · 何乔新
五言排律 押寒韵
景陵李公积善清慎君子也历官二十馀年田园不增尺寸茅屋数椽仅蔽风雨而妻孥无怨色予过其家为之感涕因赋长律一章以述公德而写予哀云
奕奕灵宗远,汪汪雅度宽。
黄堂别驾粉署老郎官
清气金茎露,芳声楚畹
姓名闻辇下,宠命出朝端。
国课常先足,醝丁亦自安。
心公寮寀服,政简吏民欢。
北阙方趋觐,东门又挂冠。
儿童随去旆,耆旧拥归鞍。
楚甸俄闻恙,吴山遽盖棺。
异乡魂杳杳,旅榇路漫漫。
节操追前辈,仪刑耸后观。
薄田临沔澳,老屋枕江干。
葛岭松云暝,堂封草露寒。
晚风吹鼓子,清泪不胜弹。
奉旨讲宾之初筵 元末明初 · 汪广洋
广洋忝在谏垣初上锐意于图治蒐武馀暇延访遗老从容赐坐讨论古今鉴观兴废兢兢业业惟恐有弗迨与夏禹惜寸阴殷汤日新其德周文望道未见之意实同符而合辙也顷者博士臣梁贞用古诗三百十一篇辑成巨帙进供睿览原之秦先生良卿周先生侍坐上躬亲检阅以宾之初筵一诗命臣广洋直言讲解顾念学问迂疏曷足发扬古作者之微旨据经引注敬为演绎上亦为之兴感乃曰卫武公一诸侯也九十衰耋尚能令人作诗自儆令人朝夕讽咏期于不忘矧今以可为之年当有为之日何不激昂黾勉耶仍命臣广洋缮写数十本颁赐文武大臣俾揭于高堂欲常接乎目应乎心以古贤侯为自期视武公初意尤昭著而浃洽矣窃惟方今文武并兴贤哲汇进其间老于文学者或皓首一经朝温暮习行咏坐思似若有所得也然片言只字之奥犹不能不窒于怀况当经纬万几感悟一语涣然冰释发为昭代美事其浚哲文明得非天纵者与臣广洋适际斯时敢不拜手稽首敷陈万一颙俟后日风雅君子于是乎书
维周临九有,运祚何其昌。
本支既蕃衍,道化亦流行。
粤若卫武公,展也令誉彰。
耄年儆畏深,罔敢贻怠荒。
反躬益淬厉,托言敷雅章。
朝夕冀相接,寤寐耿弗忘。
爰思庸为诗,燕飨礼极臧。
苟不究终始,曷能鬯抑扬。
时维肆筵日,冠盖来煌煌。
秩然宾主分,蔚然鹓凤翔。
俎豆陈左右,肴核荐馨香。
旅酬倡欢虞,八音迭铿锵。
惟云在和乐,毋以踰太康
请观嘉会初,靡不罄所飨。
史臣相我右,监官佐我傍。
容止慎有节,语言矜有常。
终希蹈矩矱,勿为德之凉。
所以古君子,勉勉念自强。
迨兹礼物既,宁莫怀所往。
三爵稍不识,主宾实傍徨。
峨峨弁倾侧,傞傞舞趋跄。
喧笑四座起,谑浪殊未央。
遽俾出童羖,而为中心伤。
所以古君子,兢兢恒自将。
矧今创造始,风云动八方。
凡我百执事,岂不负责望。
般乐诚怠傲,流连乃荒亡。
屏翰既有托,启居在不遑。
至尊宵旰间,文武翕弛张。
揽辔奠民庶,驻车问贤良。
匮抽石封,取鉴法殷汤。
上以继神圣,下以息抢攘。
刍荛亦何幸,培植纡宠光。
焉知作者意,讽咏悉其详。
据经掇训诂,庶几于佛彷。
天容俨垂霁,诸老赋颙卬。
拜手稽首书,愚衷见毫芒。
彤庭扇微飙,白楮浮清霜。
晴槐转午影,尧日正舒长。
刘觉之归蜀1191年3月 南宋 · 杨万里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余少时师事清纯先生雩都知县朝奉刘世臣世臣其子三人从余学,其季则觉之也。觉之留落大宁监后二十九年复相见于金陵,为留十日而别。赠之长句,以写悲喜。
大江东西湖南北,鹄袍学子森如
何人开口不伊川,阿谁初道此水源。
清纯先生刘夫子,冷笑俗儒钻故纸
梦中亲见大小程,为渠刺船入洙泗。
嗟我结发从先生,日日看子趋鲤庭。
先生命子却从我,小窗短檠共灯火。
陋巷柴扉共寒饿,安知头上天几大。
子今行李寄大宁,翩然束书游帝城。
袖中一卷经济策,天关九虎叫不应。
朝来忽见毛生刺,看来看去惊且喜。
风花聚散三十年,何许飞堕老眼前。
相逢几日又相别,珍重两字不忍说。
我有故山江之西,祗遣思归不遣归。
赠行聊借退之石头城一杯酒,便是此生长别离。
刘府君神道碑铭 中唐 · 裴度
 押职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八
公讳太真。字仲适。族彭城晋永嘉末。衣冠南渡。遂为金陵人。一代祖悱。伏波将军桂阳太守高祖关。皇襄州别驾。曾祖轸。皇沂州刺史。祖际。皇洪州录事参军。考若筠。皇赠谏议大夫。蹈道轻世。为儒澡身。庆流后昆。追荣幽壤。公十有五而志于学。弱冠以行义修洁。词藻瑰异。名声藉甚于诸公间。当时文士兰陵萧茂挺。才高意广。诱接甚寡。一见公。便延之座右。以孔门高第。不在兹乎。天宝中。与伯氏太冲迭升太常第。议者荣之。属被虐虏包祸。中原俶扰。潜心坟素。退迹村庐。乐以忘贫。安乎终养至广德二年江淮宣慰使御史大夫李公季卿荐授左卫兵曹永泰二年河内副元帅太尉李公弼闻风加礼。致望参赞。除大理评事。辟书诏命。謺至里门。初感招弓之遇。犹怀捧檄之惠。及溯淮而北。稍远家庭。以干戈未弭。乱离斯瘼。倘贻忧于一夕。又焉用乎三牲。乃飞咫尺之书。布方寸之心。而理归棹。李公初甚迟之。迄用嗟悼。谏议府君尝被热疾而为疽。医者之言。手不可触。公乃自吮。至于良巳。则刘瓛之药渍指伤。胡可比也。后因与元兄营甘鲜之膳。自城邑而归。未至所舍。而遇曛黑。则有偷者。引弓遮道。公遽告之名居。且曰。身惟所取。无害吾兄。盗者乃愕然自失曰。不谓是刘家兄弟。乃惭而退。则赵孝之争死让生。不是过也。故宗族称焉。乡党称悌焉。浙西观察使御史大夫李公栖筠闻之。表为常熟。公以为入则安亲。出则养人。斯可矣。既到官。不逾岁而一邑自化。未几。再罹家祸。乌鸟之叹若此。齐斩之哀何极。除服。浙东观察使陈少游虚右职而勤请焉。公以陈之镇宣城也。实厚于谏议府君。岁时礼遗。不绝于道。乃从之。奏授监察御史。及陈之移镇扬州。又为节度判官。再迁至侍御史。正违理烦。不负知者。德宗皇帝即位。徵拜起居郎。载笔丹陛。休风蔼然。改尚书司勋员外郎。寻转吏部员外郎。综覈流品。练达程式。藏奸立见。析滞如流。名著南宫。望归西掖。迁驾部郎中知制诰。焕发人文。昭宣帝命。典谟载晖于紫闼。讽议独立于清朝。以称职赐绯鱼袋。建中四年夏正授中书舍人是冬狂寇窃发。乘舆薄狩。奔走陪扈。遑恤其家。兴元反正。拜工部侍郎。属两河兵旱。徭费骚然。慎选名臣。往劳来之。乃召入内殿。亲承中旨。德宗嘉之。遂赐金紫。充河东泽潞恒冀易定等道赈给宣慰使。是行也。将之明之。阴雨膏之。与山甫召伯。同具歌诗矣。贞元元年刑部侍郎。详刑议狱。无复烦累。改秘书监。遗编脱。有以刊正。三年礼部侍郎。天下宾王之士。尚实远名者窃相贺矣。秉公心而排偫议。履正而杜私门。以为耸善兴能。试言考艺。若求虚誉。护小嫌。是全身之计。非取士之方也。乃贬抑浮伪。仍岁不回。适值时栋变更。朝柄夺移。怒不在公。而及于公矣。遂因嚣嚣之口。成是贝锦。出为信州刺史。求仁得仁。不以屑意。则下惠焉往而不黜。子文三巳而无愠者。于是信焉。亦既按部。风行化洽。劳罢者息。离散者来。易政成。剽轻俗革。官刑不用。阖境熙熙。呜呼。黄霸未徵于颍川贾谊不闻于宣室。移疾去郡。以贞元八年三月八日。薨于馀干县之旅馆。春秋六十八。朝廷遂亡其宿重。士子俄失于津涂。故哭于寝丧于心者。寄声相吊。其恸也极。嗣子讽。祇服严训。可谓成人。衔哀致毁。几于越礼。以言归兆域。未叶蓍龟。权窆于丹阳县之别墅。至贞元十八年十月十九日。方从理命。克葬于宣城郡溧水县方墟之古原。夫人赵郡郡君李氏。皇许州刺史崇俭之孙。皇申州罗山县遐之女。昔之嫔则。今也母仪。以讽从事于浙东连帅府。授试金吾卫仓曹参军。学由断织。禄可供赡。不幸又夭。谓之何哉。孤孙曰祐。仅毁齿矣。夫人抚视而哭无时。非不知短长之命也。其所哭者。公之谮愬。巳消于晛见。公之徽烈。将示于来裔。而高碑未刻。良允继没。于是门生之在朝廷者。谏议大夫杜羔中书舍人裴度起居舍人卢士玫殿中侍御史李修光禄少卿长卿右司郎中韦乾度工部员外郎李君何。在藩牧者。浙东观察都团练使御史中丞李逊黔中观察经略使御史中丞李道古泽州刺史御史中丞卢顼嘉州刺史王良士复州刺史郑偫。沔州刺史严公弼慈州刺史刘元鼎。其在幕府者。侍御史田伯。殿中侍御史卢璠马逢监察御史冯鲁杨巨源。其在畿者。栎阳仲容蓝田崔立之盩厔曲澹等。咸怀赏鉴。自悼遗阙。以为沂川表德。鲁□生徒。岘首铭□荆州僚吏。况公忘家体国。正心诚意。历位崇显。而惟欲下人。应事该明。而未尝矜巳。虚和善守。廉俭好施。至于开诱后学。旌别偫才。时皆见其奖之之过也。而莫知其辨之之精也。故始异论。终共称。其为实乎。观于今可知矣。其为名乎。传于后可必矣。若不升台座。不及期颐。将时邪命邪。岂至人不至邪。如辈。被蒙拔。附丽墙宇。树之贞石。贲此元扃。匪报也。永以为泣拜之所焉尔。铭曰。
行高世兮才经国。学以聚兮文以饰。
奉丝纶兮诒楷则。宰宾贡兮宏鉴识。
丑正兮我好直。时风谬兮天听侧。
隼为𣄣兮鹏对臆。不俾屏兮长太息。
门下诸生愤何极。惟有修业为报德。
德之馨兮间谗慝。石之贞兮垂万亿。
恭谒景陵敬成长句乾隆乙亥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五十五
皇祖陟遐于今三十馀载每谒景陵追溯音容不胜感痛今岁适有西师之役盖准夷自皇祖时恃其险远鸱张绝漠比遭篡夺部众分奔内属者襁至踵接因命帅师徂定仰藉鸿庥敬成夙志祇申默祷纪以长言
比岁来瞻匪事频,吾衷有愿此虔申。
音容日远仍如昔,松柏云森又报春。
伊古一人信巍荡,大清九宇尽臣民。
西师欲蒇当年志,还冀鸿庥奠漠垠。
暮春携嗣子皇帝恭谒东西两陵是日启跸用成长句嘉庆丙辰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馀集卷三
稽父传子继尧舜之禅逊承家仰宗德祖功文武之道佑启后忆昨岁瞻鼎成之地告越年行玺授之仪虽已轃周甲之期尚未逮开元之始今则允符前愿克遂初心太和典重于大廷嘉庆朔颁于薄海缅绍祖让祖之本志心慕匪虚亹归政训政之永怀肩仔未歇若非诒燕曷能左券之先操况乃垂鸿久笃前言之默祝仰 酬何极躬率维虔虽岁月以冀之长仍吁重来九帙(本拟庚申年予寿跻九十再谒至切两陵是以昨岁桃花寺行宫诗云九旬重子思今年盛典庆成升香符愿上酬皇帝先德下训后人礼以时为大即宜躬率嗣子举上陵之典)而雨露既濡之爱允宜即举三春且我国家受天眷命纪元八号再继丙辰(丙辰太祖建天命元年乾隆元年暨今嘉庆元年丙辰)开国万年三回甲子(自岁凡太祖建国至今一百八十有一年)作述积百廿之算春秋跻八六之龄阅惇史未前闻焉恧藐躬何修遇此虽惭大当可告小康广轮闿益地之图乾惕夔御天之箓养民四釜稠施钱漕之蠲省岁八徵顺吁雨旸之若丰真开岁物总登清明之和畅经旬上巳之韶熙三日杖鸠千叟才奉爵于新正葱犗四推甫扶犁于吉亥兆姓惟壬为任养百昌以子而孳萌(是日壬子)初发轫于天门顾掖辇之子舍虽尚能磬控既言耄而可以御舆用示习勤劳便承颜而最宜策马思十全克成夫往迹伫三捷即听夫今朝迓銮辂而匝地欢欣翘弓剑而在天对越彼拜前拜后虽诸侯尚盛事之传况文子文孙皆先世所垂裕之庆谒珠邱而有恪鉴宝器之克承想祖宗下顾而歆然与皇帝偕奉以欿若里记建鼓什肇和铃
昨岁瞻陵告授终,能乎与否尚疑衷(予昨岁以践阼六十年将于今传位嗣子因诹吉闰二月中旬恭谒尚有东年每西两陵举祗告授终之典但其时距今岁一念国策行百里者半九十里之语能乎与否未敢自信乃寅正月昊恩大廷祖德竟得纪元周甲心愿符初于今岁上日授玺付托得人仰蒙精神天固未祖眷佑如此优隆予何忍即自图暇逸且强减昔时是以训政敕几仍不敢不自勉耳)
天恩上日竟传玺,心愿初年或匪蓬。
适百里诚九十度,付千叶那寸方穷。
舆行马从(去声)垂常例(近年每逢巡幸启跸时子仍策马至途间乘舆随从之皇子等俱骑马掖行此恒例也我朝家法肄武习劳万年所当遵守是以此次嗣皇帝仍乘骑侍行一如旧例子则以年近九旬安舆尊养礼亦宜然也),家法兼因诘武功。
自为墓志铭 唐 · 韩昶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一
昌黎韩昶。字有之。传在国史。生徐之符离小名曰苻。幼而就学。性寡言笑。不为儿戏。不能闇记书。至年长。不能通诵得三五百字。为同学所笑。至六七岁。未解把笔书字。即是性好文字。出言成文。不同他人所为。张籍奇之。为授诗。时年十馀岁。日通一卷。大奇之。试授诸童。皆不及之。能以所闻。曲问其义。往往不能答。受诗未通两三卷。便自为诗。及年十一二。樊宗师大奇之。宗师文学为人之师。文体与常人不同。昶读慕之。一旦为文。宗师大奇。其文中字或出于经史之外。樊读不能通。稍长。爱进士及第。见进士所为之文与樊不同。遂改体就之。欲中其汇。年至二十五。及第释褐。柳公公绰镇邠辟之。试宏文馆校书郎相国窦公易直辟为襄州从事校书如前。旋除高陵集贤殿校理。又迁度支监察。拜左拾遗好直言。一日上疏。或过二三。文字之体与同官异。文宗皇帝大用其言。不通人事。气直。不乐者或终年不与之语。因与俗乖。不得官。相国牛公僧孺襄阳。以殿中加支使。旋拜秘书省著作郎。迁国子博士。因久寄襄阳。以禄养为便。除别驾检校礼部郎中丁艰服除。再授襄阳别驾检校户部郎中大中九年六月三日寝疾。八日终于任。年五十七。其年十二月十五日。葬孟州河阳县村。娶京兆韦放女。有男五人。曰纬。前复州参军。次曰绾曰绲曰绮曰紞。举进士。女四人。曰茱曰溪曰当曰著。在室。曾祖睿素。朝散大夫桂州长史。祖仲卿秘书省秘书郎。赠尚书左仆射。父吏部侍郎。赠礼部尚书谥曰文公。铭曰。
韩子
韩子
世以昧昧为贤。
而白黑分。
众以委委为道。
而曲直辨。
生有志而卒不能就。
岂命也夫。
岂命也夫。
杜秋娘833年 唐 · 杜牧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锜妾。后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皇子傅姆。皇子壮,封漳王,郑注用事,诬丞相欲去已者,指王为根,王被罪废削。因赐归故乡,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
引用典故:苏武 豹胎 濞铸 璧门 长杨射熊罴 春黄糜 邓通死饥 分香 给丧 觚棱 识旧吏 画堂 毁仲尼 江充 蹶张 雷音 逐客 生唐儿 天人 王者师 魏豹俘 魏齐首 无国要孟子 误置代籍 夏姬灭国 咸池 萧后 瑶池 箦中尸 壮发
京江清滑,生女白如脂。
其间杜秋(一作娘),不劳朱粉施。
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一作蛾)眉。
持玉斝醉(一作饮),与唱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锜长唱此辞)
濞既白首叛,亦红泪滋。
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
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
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
低鬟认新宠,窈袅复融怡
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
金阶露新重,闲捻紫箫吹(《晋书》:“盗开凉州张骏冢,得紫玉箫。”)
莓苔夹城路,南苑雁初飞。
红粉羽林仗,独赐辟邪旗
归来煮豹胎,餍饫不能饴。
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
雷音后车远,事往落花时。
燕禖皇子壮发绿緌緌
画堂傅姆天人亲捧持。
虎睛珠络褓,金盘犀镇帷。
长杨射熊罴,武帐弄哑咿
渐抛竹马剧(一作戏),稍出舞鸡奇。
崭崭整冠佩,侍宴坐瑶池
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
一尺桐偶人江充知自欺。
王幽茅土削,秋放故乡归。
觚棱拂斗极,回首尚迟迟。
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
潼关识旧吏,吏(一作毛)发已如丝。
却唤吴江渡,舟人那得知。
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
清血洒不尽,仰天知问谁。
寒衣一匹素,夜借邻人机。
我昨金陵过,闻之为歔欷。
自古皆一贯,变化安能推。
夏姬灭两国,逃作巫臣(一作妻)
西子姑苏一舸鸱夷
织室魏豹,作汉太平基
误置代籍中,两朝尊母仪
光武高祖,本系生唐儿
珊瑚破高齐,作婢舂黄糜。
萧后扬州突厥为阏氏。
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
射钩后呼父,钓翁王者师
无国要孟子,有人仲尼
秦因逐客令,柄归丞相斯。
安知魏齐,见断箦中尸
给丧蹶张辈,廊庙冠峨危。
珥貂七叶贵,何妨戎虏支。
苏武生返邓通终死饥。
主张既难测,翻覆亦其宜。
地尽有何物,天外(一作高)复何之。
指何为而捉,足何为而驰。
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
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
因倾一樽酒,题作诗。
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怡。
唐故复州司马杜君墓志铭 唐 · 杜牧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五
公讳铨。字谨夫河西陇右节度使襄阳公赠司空之曾孙。司徒国公太师之孙。司农少卿给事中之子。公以岐公荫调授扬州参军同州冯翊县丞卫尉寺主簿鄂州江夏县令复州司马。年六十。某年月日。终于汉上别业。岐公外殿内辅。凡四十年。贵富繁大。儿孙二十馀人。晨昏起居。同堂环侍。公为之亲不以进。门内家事。条治裁酌。至于筐箧细碎。悉归于公。称谨而治。自罢江夏。卜居于汉北泗水上。烈日笠首。自督耕夫。而一年食足。二年衣食两馀。三年而室屋完新。六畜肥繁。器用皆具。凡十五年。起于垦荒。不假人一毫之助。至成富家翁。常曰。忍耻入仕。不缘妻子衣食者。举世几人。彼忍耻。我劳力。等衣食尔。顾我何如。后授复州司马。半岁弃去。终不复仕。以某月日归葬于长安城少陵司马村先茔。某为从父弟。泣涕而书铭曰。
公侯之家,所业唯官。
薄官业农,垦荒室完。
入仕多耻,以农力劳。
等衣食尔,劳力者贤。
归全故邱,庆期孙子。
无闷万红友凤砚 清末民国初 · 吴重憙
砚为大西洞石,琢制静雅,凤咮衔砚池,翼尾覆砚背,右畔题欸曰:来从丹穴,圣世之祥。五彩威备,丕焕文章。康熙丁卯上元万树红友。又曰:文跃如凤,天门之羾。红友砚,竹君用。乾隆丙子七月七日铭。统五十一字。制者为词伯,用者为经师,致足珍矣。凫老于光绪甲午得于京师,拓墨以赠,且徵题词。时维癸丑腊月樊山正以无闷调作催雪词,用尧章韵,谓此词白雪歌曲中不载。推红友网罗之功。故即用此调以题红友之砚。
人住红螺村,到海王购得,凤纹宝砚。
红友当年,填词染翰。
重付竹君学士,与词伯经师周旋惯。
康熙丁卯乾隆丙子,双铭同椠。
赞叹文窗玩,似心太平庵,端溪一片。
才谱罢苏辛,又笺两汉
我冀附庸风雅,愿下拜南丰心香瓣。
恨在手无玉鸦叉,寸铁不持白战。
恭颂万寿诗 其一 清 · 梁佩兰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六莹堂二集卷六
岁在昭阳,月应姑洗。桐葩始拂,仓庚乍鸣。玉河,演漾龙鳞;绮陌宫槐,分明兔目。惠风四扇,甘雨以时。值我皇上丹陵表瑞,华渚流虹之年。泰山玉策,探得长生;羲易紫蓍,揲来大衍。统万一千五百,以准后天之河图;合元会运世数,即为上元之甲子。加以神珠在握,金镜烛潜。八柱天门,用建皇极;四维地轴,以尊帝居。鸿号远施,王猷允塞。箑蒲著孝,躬侍玉衣;鹤禁示慈,传颁银印。感麒麟之绣绂,一幸尼山;溯洙泗之璇源,重新鲁殿。笔提红管,星动奎文;笺染白龙,香流凤藻。搜熊岩之秘笈,兼访漆书;集虎观之诸儒,或来石菌。劝农则神禾滋亩,问织则红蚕上奁。屡赐金钱,频蠲租赋。燕衣养老,嘉石平民。飙发北庭,威詟丁零之塞;化讫南澨,波平玳瑁之城。乃者河辨淮黄,新疏马颊;因而渠通郑白,直溯龙门。地平天成,增耀日月,表缀山川;文德武功,制作礼乐,告祀郊庙。煌煌乎诚古今帝王缵万年之鸿绪、廓六合之版章、享九州之贡赋所未有也。臣希有遭逢,滥膺侍从久居岭峤,似庾肩吾之返会稽;兹入承明,讵刘中垒之留天禄。惟圣人万寿,来万里以觐龙颜;斯嵩岳三声,望三殿而亲虎拜。红云如盖,早已兆罗浮于丹井之泉;兰叶受图,定得见天姥于翠妫之水。臣谨拜手稽首,献诗曰:
天上开仙仗,钩陈列羽旂。
万年编凤纪,五色耀龙衣。
佳气沾香满,祥云绕殿飞。
小臣欣拜手,长此奉春晖。
夏日登未雨亭晚眺有感 清末至民国 · 范天烈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未雨亭龙江府治西偏,去园不百步,为天门中丞初莅江时所建。高可数丈,而四围旷莽,林木阴翳,左瞰江流,古俯城郭,慨然有德裕筹边,仁愿受降之意。登斯亭若徒恃游目骋怀,把酒赋诗,以为登临适外之所,则犹未免自拘于墟耳。
一上新亭百感深,绸缪未雨老臣心
天开荒徼通欧亚,地控强胡自古今。
大好河山斜照瞑,多愁身世晚凉侵。
等闲不识筹边略,空赏甘棠万亩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