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序
山行(并引) 元 · 卢琦
山在建城之南乃汉末南昌尉梅福避地处也一日偕政和簿会稽允文晋宁李士瞻古汴杨大年者肩舆登览出入榛莽间直至绝顶间有破屋两椽中设子真遗像傍有药炉尚存去屋数里许山之凹有丹道士周姓者汲水煎茶为客献四顾林峦追想竟日因赋山行以寓怀古之意云
赤旗落色汉火微,端门日日腥风吹。
咸阳秋色压官树,金人夜泣铜驼悲。
先生袖疏探虎窟,汉鼎犹堪支一足。
九重烟雾如海深,门外何人知痛哭。
贼莽白日升郊台,玉玺堕地声如雷。
周公揖让孺子戏,绛袍将军何日来。
尘飞沧海风掷瓦,白鹤身轻快如马。
一声铁笛度闽关,山月溪风共潇洒。
龙争虎斗耳不闻,长啸袖拂松枝云。
夜铛白石煮秋雨,风佩赤锦飘霞裙。
先生一去已千载,尚有当时遗迹在。
题诗绝壁寄先生,顿使孤峰颜色改。
药炉寂寞秋草深,丹井水落莓苔侵。
汉家瓦崩灰化土,犹有丹光穿树林。
桓帝初城上乌童谣 汉 · 无名氏
《后汉书》曰:桓帝之初。京师童谣。按此皆为政贪也。城上乌。尾毕逋者。处高利独食。不与下共。谓人主多聚敛也。公为吏。子为徒者。言父既为军吏。其子又为卒徒。一徒死。百乘车者。言前一人往讨胡既死矣。后又遣百乘车往。车班班。入河间者。言桓帝将崩。乘舆班班入河间迎灵也。河间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者。灵帝既立。其母永乐太后好聚金以为堂也。石上慊慊舂黄粱者。言永乐唯积金钱。慊慊常苦不足。使人舂黄粱而食之也。梁下有悬鼓。我欲击之丞卿怒者。言永乐主教灵帝。使卖官受钱。所禄非其入。天下忠笃之士怨望。欲击悬鼓以求见。丞卿主鼓者。亦复谄顺。怒而止我也。
城上乌。
尾毕逋。
公为吏。
子为徒。
一徒死。
百乘车。
车班班。
河间
河间姹女数钱
以钱为室金为堂。
石上慊慊舂黄粱
梁下有悬鼓
我欲击之丞卿怒(○《后汉书》五行志。玉台新咏九。《后汉书》灵帝纪注。《类聚》四十三作后汉桓帝时童谣。《御览》八百四十二。《乐府诗集》八十八。《文选》补遗三十五作城上乌谣。《诗纪》八作城上乌童谣。又《初学记》三十及《御览》九百二十引乌、逋、雏、徒车五韵。《白帖》二十九引乌、雏、徒三韵。)
筠江歌答周伯衡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出处:学馀诗集卷之十九
伯衡按部筠州,有《筠阳江路谣》及《乌山云松》《怀友》诸篇。又贻余长歌,为之抚节而吟云尔。
筠州江路阻且修,美人弭节行夷犹。
童谣野歌三太息乌山落日啼猿愁。
人情弃旧如敝屣,云松胶漆何绸缪。
长歌似同谷,短歌似秦州
君兮君兮,何独长吟永叹怀古今而慕匹俦。
愿得千石酒,与君相拍浮。
愿得双飞龙,与君同遨游。
君闻我歌还泪流,安得并辔昆崙丘,与君清啸凌十洲。
我发为君白,我兴为君发。
鸟兽怒号,洪涛汩没。
伯牙成连安在哉,雾雨冥冥沈海月。
东流逝不停,沧溟会当竭,人生哀怨何时歇。
君不见,凤与鸾。
出丹穴,啄琅玕。
高飞天路绝缯缴,何必珠树始盘桓,请君莫歌行路难。
尚友琴歌并序 清末至现当代 · 王易
尚友琴者,高安朱文端可亭故物而先公卅馀年之旧藏也。岁己卯南昌陷敌,居室残破,琴落某伧手。及敌降,余归而有闻,介友请赎,某匿不与,且诡称早属倭子。客秋始知旋售诸南海招君学庵,审琴腹,先公题识,慨然愿以见还。吾知学庵性情人也,不靳所得以弥吾憾,其为幸也何如?作歌报之,兼寄梅笙。
壶中九华迷行迹,却累涪翁壁。
邻笛曾闻吊故人,风烟何况怀先泽。
先公无鹤有琴书,洗心藏密矩不逾。
清摽尚友高友朱,疑接謦欬偕步趋。
七弦泠泠希太古,目送飞鸿落花雨。
莫问成亏昭氏鼓,自克饥寒缓辛苦。
归田宿愿追渊明,琴能有弦胜无声。
未办悬车辞逆旅,晓猿夜鹄空悲鸣。
承家坚子安庸鄙,拱载负薪惟守此。
金瓯顿缺阵云横,垩书伪报苍天死。
石马铜驼堕劫尘,敢云赪尾矜全鳞。
九鼎偏沉泗川水,双锋任跃延平津。
剧怜大雅沦狙驵,奚啻随珠投粪壤。
病骥经年伏枥愁,溟鹏甚日拿云上。
招先三绝壁千寻,百篇斗酒德愔愔。
忍令黄钟逐瓦釜,宜重神物轻兼金。
摩挲额尾窥池腹,绿篆银题森在目。
理轸低回味入禅,束刍想像人如玉
吾宗旧契悦芝兰,风义相高蓬海山
了知端士端友,便托角里邀东园
鲸波乍返鸱夷舸,龙椁终逃牧儿火。
稽首重翻抱膝吟,忘机祇合焚香坐。
竹洞寒泉思渺弥,鶤鸡欲舞雉朝飞。
好凭达者环中趣,长伴先生画里诗。
小梅花 清末至现当代 · 汪东
北泉公园有石工马泽者,取嘉陵江小三峡石琢以为研。倩人书画其端而施镌刻。己卯夏秋閒予与高安彭醇士同寓园之竹楼六十余日,为作数十百方,一时人争取之,稍用流布。曩岁陈师曾姚茫父北京,好为人画铜墨合,竞相贵重。安知他日不有好事者遂以北南石并称邪。今姚陈往矣,予与醇士流离迁播,捷此因缘,每戏诵东坡泥上偶然留指爪之句,以为真为吾二人写照也。暇述此调,更遣醇士图之
探天窟。
凿山骨。
五丁见之应愁绝。
颊添豪。
笔如刀。
一时狡狯,造物惊儿曹。
飞鸿飘泊随迁客。
泥上偶然留爪迹。
爪痕留。
客心忧。
明日西东,谁能更相谋。

春明路。
旧游处。
槐堂一笑携茫父
车盈门。
缣盈庭。
声名雷动,千载传丹青。
吉金嘉石还同寿。
谁与姚陈同不朽。
朱颜酡。
君应歌。
人生行乐,由命匪由佗。
孝思赋 南梁 · 萧衍
 出处:全梁文卷一
想缘情生,情缘想起,物类相感,故其然也。每读《孝子传》,未尝不终轴辍书悲恨,拊心鸣咽,年未髫龀,内失所恃,馀喘《立令》《立屏》,奶媪相长,齿过弱冠,外失所怙,限职荆蛮,致阙晨昏,江途辽夐,家无指信,仿佛行路,先君体有不安,昼则辍食,夜则废寝,方寸烦乱,容身无所,便投刺解职,以遵归路。于时齐郡王子隆镇抚陕西,频烦信命,令停一夕,明当早出。江津送别,心虑迫切,不获承命,止得小船,望星就路,夜冒风浪,不遑宁处,途次定陵,船又损坏。于时门宾周仲连为鹊头戍主,借得一舸,奔波兼行,屡经危险,仅而获济、及至戾止,已无逮及,五内屠裂,肝心破碎,便欲归身山下,毕志坟陵,长兄哀悯,未说独行。续有北问,狡虏寇边,朝廷以先君遗爱结民,咸思在昔,故旧部曲,犹有数千,武庆宗将领留防彼镇,时便有旨,使捍寿春,王事靡盐,辞不获免。刺史崔慧景,志怀翻覆,远招逋逃,多聚奸侠,大猾凶丑,莫不云集,至如彭盆韩元孙等,不可称数。倍道电迈,奄至淮淝,凶徒疑骇,相引离散,台军主徐玄庆房伯玉等,欲袭取慧景,乃固禁之,方得止息。是岁齐明作相,疑论未决,密驰表疏,劝征慧景,折简而召,必不违拒,即重遣还,以安其心,奸渠既出,缘边无虞,旬朔之间,慧景反镇,即便解甲,以归京师,因尔驱驰,不获停息,数钟百六,时会云雷,拨乱反正,遂膺四海,念子路见于孔丘曰,由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不可复得。每感斯言,虽存若亡,父母之恩,云何可报,慈如河海,孝若涓尘,今日为天下主,而不及供养,譬犹荒年而有七宝,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永慕长号,何解悲思。乃于钟山下建大爱敬寺,于青溪侧造大智度寺,以表罔极之情,达追远之心,不能遗蓼莪之哀,复于宫内起至敬殿,竭工匠之巧,尽世俗之奇,水石周流,芳树杂沓,限以国事,亦复不能得朝夕侍食,唯有朔望亲奉馈奠,虽复荐珍羞,而无所瞻仰,内心崩溃,如焚如灼,情切于衷,事形于言,乃作孝思赋云尔。
感四气之变易,见万物之化成。
受天和而异命,禀地德而齐荣。
察蟭螟于蚊睫,观鹍鹏于北溟。
彼含识而异见,同有色而殊形。
虽万类之众多,独在人而最灵。
礼义别于飞走,言语异于鹦猩
念过隙之倏忽,悲逝川之不停。
践霜露而凄怆,怀燧谷而涕零。
掩此哀而不去,亦靡日而弗思。
仲由念枯鱼而永慕,吾丘感风树而长悲。
虽一志而舍生,奉二亲而何期。
思因情生,情因思起。
导情源以流澍,引思心而无已。
既怀忧以终身,亦衔恤而没齿。
当间居以永念,独拊膺而自伤。
徒升岵而靡瞻,空陟屺其何望。
涕纵横以交流,血沸涌而沾裳。
览地义以自咎,惧灭性之乖方。
仰太极以长怀,乃告哀于昊苍。
冀皇天之有感,何报施之茫茫,晓百碎于魏阙,夜万断于中肠。
心与心而相续,思与思而未央。
晨孤立而萦结,夕独处而徊徨。
气塞哀其似噎,念积心其若狂。
至如献岁发晖,春日载阳。
木散百华,草列众芳。
对乐时而无欢,乃触目而感伤。
朱明启节,白日朝临。
木低甘果,树接清阴。
不娱悦于怀抱,但罔极而缠心。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凉气入衣,凄风动裳。
心无迫而自切,情不触而独伤。
若乃寒冰已结,寒条已折。
林飞黄落,山积白雪。
旅雁呜而哀哀,朔风鼓而《风列》》。
目触事而破碎,心随感而断绝。
无一息而缓念,与四时而长切,年挥忽而莫反,时瞬睒其如电。
想慈颜之在昔,哀不可而重见。
痛生育之靡答,顾报复而无片。
悲与恨其俱兴,涕杂血其如霰。
燕青春而差池,鸿素秋而翱翔。
去来候于节物,飞鸣应于阴阳。
何在我而不尔,与二气而乖张。
常茹酷而轮回,历日夜而不忘。
既视丹而成绿,亦见白而为黄。
扰性情以翻覆,汨神虑而迷荒。
想鸣鹤而魂断,听孤雏而心死。
恸终天而无怙,号毕世而靡恃。
观休屠之日磾,岂教义之所及。
见甘泉之画像,每下拜而垂泣。
忽心动而不安,遽入侍于帝室。
何罗之作难,乃舍之以投瑟。
超王臣之称首,冠诚勇而无匹。
士行己之多方,见石他之有权。
身虽死而名扬,乃忠孝而两全。
丁兰其何人,家河内野王
时舞象而方及,始成童而亲亡。
木母以供事,常朝夕而在傍。
刘镇就养而不暇,常远汲而力寡。
苦节感于幽灵,醴泉生于灶下。
长沙临湘,有古初之道始。
时父殁而末葬,遇邻火之卒起。
乃伏棺而长号,雨暴至而火死。
何琦其亦然,独柩屋而全止。
至如王祥黄雀入帐,隗通横石特起。
盛彦之开母目,邢渠之生父齿。
览斯事而众多,亦难得而具纪。
灵蛇衔珠以酬德,慈鸟反哺以报亲。
虫鸟其尚尔,况三才之令人。
治本归于三大,生民穷于五孝。
置天地而德盈,横四海不挠。
履斯道而不行,吁孔门其何教(《释藏》策七,《广弘明集》二十九上,又略见《艺文类聚》二十,《初学记》十七。)
扬州挽诗二首 其一 元末明初 · 刘崧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公讳衢字升云为待制公之从侄孙蚤以材学受知江西左丞郝天挺茂才瑞州路儒学正明年以易登泰定甲子进士第信州贵溪县丞始至官即以逋赋事侵辱天师天师衔之嗾当道以赃黜公非其罪也改授陕西钞库官再调临江新喻判官以病归卒于家公问学该博下笔为文尝衮衮千言不休然豪宕不羁卒蹭蹬以殁君子惜之
浩荡孤飞迥,从容万敌麾。
仕方觇命达,清已畏人知。
白璧泥涂近,朱弦雅奏迟。
春风江海思,萧艾故离离。
感旧诗,并叙1091年8月 北宋 · 苏轼
 押词韵第二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嘉祐中,予与子由同举制策,寓居怀远驿,时年二十六,而子由二十三耳。一日,秋风起,雨作,中夜翛然,始有感慨离合之意。自尔宦游四方,不相见者,十尝七八。每夏秋之交,风雨作,木落草衰,辄悽然有此感,盖三十年矣。元丰中,谪居黄冈,而子由亦贬筠州,尝作诗以纪其事。元祐六年,予自杭州召还,寓居子由东府,数月复出领汝阴,时予年五十六矣。乃作诗,留别子由而去。
床头枕驰道,双阙夜未央
车毂鸣枕中,客梦安得长。
新秋入梧叶,风雨惊洞房。
独行残月影,怅焉感初凉。
筮仕记怀远,谪居念黄冈
一往三十年,此怀未始忘。
扣门呼阿同子由一字同叔。),安寝已太康
青山映华发,归计三月粮。
我欲自汝阴,径上潼江章。
想见冰盘中,石蜜与柿霜(予欲请东川而归,二物皆东川所出。)
怜子遇明主,忧患已再尝。
报国何时毕,我心久已降。
贫士七首,并引 其一 1095年 北宋 · 苏轼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余迁惠州一年,衣食渐窘,重九伊迩,樽俎萧然。乃和渊明《贫士》七篇,以寄许下、高安宜兴诸子侄,并令过同作。
长庚与残月,耿耿如相依。
以我旦暮心,惜此须臾晖。
青天无今古,谁知
我欲作九原,独与渊明
俗子不自悼,顾忧斯人饥。
堂堂谁有此,千驷良可悲。
东轩三首 其一 壬戌 清 · 王又曾
 押径韵 出处:丁辛老屋集卷三
宋苏颍滨先生监酒筠州,以税司敝不可处,乃假部使者府,就厅事之东构轩,曰东轩,其自记以为种松二本,百个,为燕休之所是也。高安县治厅事之东有屋三楹,亦称东轩,余适置榻其间,庭中高槐一本,棕榈、芙蓉夹侍其旁,北窗下则芭蕉杂卉,映蔚几簟,颇堪销暑。昔颍滨苦于官守,昼坐市区课寻尺,暮归辄倦寝,旦则复出,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用以自笑。余之所居,虽荒率不及古人,而閒适则颇谓过之,得诗三首。
匝月卧江航,炎暑酷深甑。
突兀见此屋,褰裳发清兴。
槐叶高拂云,疏蝉满遥听。
棕榈映芭蕉,交扇尘眼醒。
其馀杂荂蘤,琐细侍妾媵。
县官急催科,恶草没过胫。
我来敕薙人,芟除露石径。
顿尔腰脚舒,渐觉心神莹。
杯茗凉一呷,午食惬饾饤。
摊书就窗间,垂头吟至暝。
景福顺长老二首(并引(原作序,据宋大字本改)) 其一 1082年 北宋 · 苏辙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辙幼侍先君,闻尝游庐山,过圆通,见讷禅师,留连久之。元丰五年,以谴居高安景福顺公不远百里惠然来访,自言昔从于圆通,逮与先君游,岁月迁谢,今三十六年矣。二公皆吾里人,讷之化去已十一年,而顺公七十四,神完气定,聪明了达。对之怅然,怀想畴昔,作二篇赠之。
屈指江西老,多言剑外人。
身心已无著,乡党漫相亲。
窜逐知何取,周旋意甚真。
仍将大雷雨,一洗百生尘。
琴鹤楼丙子 清 · 王又曾
 出处:丁辛老屋集卷十三
壬戌夏五月偶圃之官高安,邀家仲兄暨予偕往,朱冰壑追饯至西湖。于时方重五,湖中盛张水嬉,遂累醉兹楼,纵观竞渡,忽忽十有五年。今将重游豫章,来经湖上,则湖山如故,花柳依然,而三人者化为异物久矣。裴回垆畔,命酒独酌,念旧抚今,怆然陨涕,赋此以志感恸。
湖上青山太不情,年年冷笑行人行。
寺门老柳争舒眼,看尽别离浑不管。
琴鹤楼,尔何不筑在荒溪之侧穷岩幽。
陆不得马,水不得舟,我行不到于汝何怨尤。
乃当湖山花木最佳处,葡萄深碗酾红油。
一时朋友自胶漆,何况兄弟相劝酬。
无端死生哀乐一弹指,添我千秋万斛之牢愁。
君不见楼角燄燄榴齐发,昔日红裙今是血。
又不见楼前交交莺乱啼,昔日清歌今转悲。
重到黄垆非少壮,况闻邻笛增悽怆。
成佛升天并是虚,求名作达俱成妄。
回首经今十五年,西湖依旧好风烟。
吟魂醉魄难呼取,独上西江三板船。
注:《浙西六家诗钞》评:「追感旧游,悲歌当泣,一结弥觉黯然魂销。」
东轩长老二绝(并引(原作序,据宋大字本改)) 其一 1082年 北宋 · 苏辙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始余于官舍营东轩彭城曹君焕子文,自浮光访余于高安,道过黄冈,家兄子瞻以诗送之曰:“君到高安几日回,一时抖薮旧尘埃。赠君一笼牢收取,盛取东轩长老来。”君过庐山,见圆通知慎禅师,出诗示之。师尝与余通书,见之欣然。明日谓君:“昨见黄州诗,通夕不寐,以一偈继之,曰:‘东轩长老未相逢,却见黄州一信通。何用扬眉资目击,须知千里事同风。’吾野人,不能数为书,君为我诵之而已。”君既至,未暇及此。客有自庐山至者,曰:“师送客出门,还入丈室燕坐而寂。”君乃具道其事。余感之,作二绝。其一以答子瞻,其二以答也。
东轩正似虚空样,何处人家笼解盛。
纵使盛来无处著,雪堂自有老师兄(自注:子瞻新筑东坡雪堂。)
石台长老二绝(并叙) 其一 1083年 北宋 · 苏辙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石台长老问公,本成都吴氏子,弃俗出家,手书《法华经》,字细如黑蚁,前后若一,将诵之万遍,虽老而精进不倦,胁不至席者二十有三年。余来高安,以乡人相好,盖余懒而好睡,见之惕然自警,因赠之二小诗云。
法达曾经见老卢,半生勤苦一朝虚。
心通口诵方无碍,笑把吴鸾细字书(自注:蜀中藏经,往往有古仙人吴采鸾细书经卷,精妙可爱。)
腊月村田乐府十首 其一 舂行1189年 南宋 · 范成大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余归石湖,往来田家,得岁暮十事,俋其语各赋一诗,以识土风,号《村田乐府》。其一《舂行》,腊日舂米为一岁计,多聚杵臼,尽腊中毕事,藏之土瓦仓中,经年不坏,谓之冬舂米。其二《灯市行》,风俗尤竞上元一月前已卖原作买,据明本、黄本改灯,谓之灯市。价贵者数人聚博,胜则得之,喧盛不减灯市。其三《祭灶词》,腊月二十四夜祀灶,其说谓灶神翌日朝天,白一岁事。故前期祷之。其四《口数粥行》,二十五日煮赤豆作糜,暮夜阖家同飨,云能辟瘟气,虽远出未归者,亦留贮口分,至襁褓小儿及僮仆皆预,故名口数粥。豆粥本正月望日祭门故事,流传为此。其五《爆竹行》,此他郡所同,而吴中特盛,恶鬼盖畏此声。古以岁朝,而吴以二十五夜。其六《烧火盆行》,爆竹之夕,人家各又于门首燃薪满盆,无贫富皆尔,谓之相暖热。其七《照田蚕行》,与烧火盆同日,村落则以秃帚若麻䕸竹枝辈燃火炬,缚长竿之杪以照田,烂然遍野,以祈丝谷。其八《分岁词》,除夜祭其先竣事,长幼聚饮,祝颂而散,谓之分岁。其九《卖痴呆词》,分岁罢,小儿绕街呼叫云卖汝痴卖汝呆。世传吴人多呆,故儿辈讳之,欲贾其馀,益可笑。其十《打灰堆词》,除夜将晓,鸡且鸣,婢获持杖击粪壤致词,以祈利市,谓之打灰堆。此本彭蠡清洪君庙中如愿故事,惟吴下至今不废云。
腊中储蓄百事利,第一先舂年计米。
群呼步碓满门庭,运杵成风雷动地。
筛匀箕健无粞糠,百斛只费三日忙。
齐头圆洁箭子长,隔箩耀日雪生光。
土仓瓦龛分盖藏,不蠹不腐常新香
去年薄收饭不足,今年顿顿炊白玉。
春耕有种有粮,接到明年秋刈熟。
邻叟来观还叹嗟,贫人一饱不可赊。
官租私债纷如麻,有米舂能几家。
题碧涧堂 元 · 聂古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瑞州凤凰山,传李八百女弟明香真人故居。旧有迷仙洞,上刻仙容。
闻说明香早学仙,华堂突兀故山颠。
四围亭槛青云上,两岸楼台䌽水边。
龙虎丹成知九转,凤凰飞去已千年。
旌旗八百俱尘迹,惟有坡翁丽句传。
安远庙礼书乾隆乙酉 清 · 弘历
五言排律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五十二
伊犁河北旧有庙曰固尔扎都纲三层缭垣周一里许当噶尔丹策凌时以五集赛更番居此诵经每岁首盛夏准噶尔之众膜拜顶礼者远近咸集其俗素奉黄教往往捐珍宝施金银以事装严庙之闳赡遂甲于漠北阿逆之叛贼党肆掠焚劫庙乃燬废曾用韩愈陆浑山火诗韵以纪其事及我师再平伊犁其地并建城堡而梵宇之仅存煨烬之馀者已不可复整亦不必为之复整也因思山庄为秋蒐肆觐之所旧蕃新附络绎鳞集爰规东北冈阜肖固尔扎之制营建斯庙名之曰安远集梵僧演步踏以庆蒇事惟时都尔伯特郡王策凌乌巴什等适以朝贺至与达什达瓦部众之隶居兹土者欢喜额手佥谓琳宫晃曜妙相庄严不啻曩时在固尔扎礼都纲闻呗赞也然余之所以为此者非惟阐扬黄教之谓盖以绥靖荒服柔怀远人俾之长享乐利永永无极云因系十韵以识缘起如此
伊犁兵燹后,梵宇为(去声)重为。
缩地齐近远,归宗何改移。
今朝初庆落,戎索永延釐。
耸峙辉山麓,来瞻渡水涯。
制仍固尔扎,境一毗耶离。
唱呗格隆侣(喇嘛中之格隆如僧中之受五戒者),归旗达瓦贻(达什达瓦旧属归旗者居于此其愿为喇嘛者听之)
维新同致敬,忆旧孰含悲。
群讶胡宽市,予怀范燮辞。
藉无示败彼,讵有睹成斯。
置器廑安处,恢纲靖远陲。
泗州旃檀白衣观音赞1115年 北宋 · 释德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筠州太平泗州元鉴,所蓄观音菩萨之相,慈严妙丽,灵异殊胜,如上天竺所见者。问何自得之,曰:始有客舟载而至,传数家,家辄祸,至灭亡者,皆畏不敢迎,独吾迎事之而无异焉。余曰:昔庐山文殊师利之像,不肯留寒溪,而喜随远公归东林。金陵弥勒像不肯住景德,而现梦于舒王,永居华藏。今此像乃独乐寓于,是皆与菩萨有大因缘。不然圣心岂有所择而避就之耶?为之赞曰:
我闻菩萨昔因地,所供养佛名观音。
从闻思修入悟心,心精遗闻而得道。
见闻觉知不可易,譬如西北与东南。
而此乃曰闻可遗,令人罔然堕疑网。
龙本无耳闻以神,蛇亦无耳闻以眼。
牛无耳故闻以鼻,蝼蚁无耳闻以身。
六根互用乃如此,闻不可遗岂理哉。
彼于异类昧劣中,而亦精妙不间断。
况我自在慈忍力,无畏解脱独不然。
钟鼓俱击声不同,知其不同是生灭。
而二种声不相参,即是同时寂灭法。
稽首净智功德聚,广大庄严悲愿海。
悯我心明力不逮,时时种子发现行。
如人因酒而发狂,戒饮辄复逢佳酝。
愿灭颠倒痴暗障,愿获辩才智慧藏。
游戏十方微尘刹,亦施无畏利众生。
凡曰有心能闻者,同入圆通三昧海。
按:《石门文字禅》卷一八。又见《林间后录》。
玲珑玉 清末民国初 · 况周颐
 押支韵
元姚云文字圣瑞高安人,有江村遗稿,当是倚声传家,紫萸香慢、玲珑玉,皆自度曲,声请悱恻,饶弦外音,余极喜之。今年九日既赋紫萸香慢,寒宵无憀,更仿此调。圣瑞咏雪,余则咏霜,此题盖廑有作者。
无恙危阑,染秋色、一夕谁知。
林疏日薄,作(去声)寒那更天涯。
恼乱丹枫醉舞,甚婵娟青女,犹斗华姿。
悽其。
亏荒城,侵晓角吹。

漫惜何郎鬓绿,念江山金粉,一例成悲。
懒具鹴裘,向东篱、且看寒枝。
葭苍伊人何处,便咽尽、孤琴促节,雅操贻谁。
锦书滞,怅南楼,惊雁过迟。
烈女陈若英 明 · 郑文康
 押霰韵
烈女陈若英瑞州高安人受靖安舒琏之聘琏卒若英自经死时年一十九
妾生未识檀郎面,妾貌檀郎未容见。
两家名姓各相闻,妾始加笄郎突弁。
阿翁读书官作郎,儿郎从之亲笔砚。
寒灯暑帐不辞劳,饱学醉经将领荐。
阿翁迁官向南返,子父相随共家眷。
淮阴城下驿亭边,谁料因缘事成变。
珊瑚枝向掌中折,道上人看泪如霰。
青天白日愁无光,野魅山妖寒欲颤。
铭旌高表异乡魄,襦裤空留慈母线。
妾家遥隔西江水,讣入深闺心胆战。
不知眼底有人间,望近黄泉离一箭。
横插郎家双股钗,勇系兰房三尺练。
但求同化穴中土,肯作孤栖梁上燕。
从容顷刻毕此身,烈烈清风湖海遍。
乃知天性无古今,尧舜涂人同一善。
请歌女子若英诗,莫看太师长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