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序
前辈寿诗(并叙)癸亥 清 · 何绍基
 押东韵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五
忆余十六岁时,当嘉庆十九年甲戌,先公官少司成,十八行省癸酉科选拔生肄业成均者,彬彬然执贽门下,余得尽识其才俊,为余有交游之始。时江右二徐,文名藉甚,则吾前辈与哲兄颖墀也。计偕至都,即从先公问业。嗣皆以廷试高等,分职星曹,联璧嘉誉,溢于辇下。颖墀迟回平进,阶秩不显。君联翩成进士,入词林,典试山左,分校京闱。旋以供奉进御文字,领司清秘,潜神覃思,与俗殊好,靡术不究,才望苑特。凡所撰拟,有刘、单典册之风,权、白制诰之遗。临池精敏,与其乡先辈陈玉方侍御李春湖侍郎书名相埒。性坦易宽简,不设城府,余及弟子毅子敬子愚,尤以通家雅故,婉娈狎习。余性故迂朴,复以词馆后进,勉自芴敕,弟辈则忘形忘年,伉爽之谈,嬉娱之致,君虽道广善交,于吾昆季视他友加挚焉。谊重缘深,彼此盖不之觉也。词垣最计,出守颍州,移剧安庆,奏署皖臬,擢迤东道,迁山东臬使,凡所擘棤,宽猛必衷,欣慄交感。其彰灼在人听睹者,在颍州霍邱县八里塘五十里之淤河,三旬蒇功,岁增种麦数万石。摄皖臬时,有夷警,辑游民修城,阴勒以兵法,创制竹箄及它战守具,精奇出古法外。迤东广西州沙夷,句结侬人将起事,轻装简从,径入夷巢,谕以威信,遂缚送渠魁。夷寨数百,并以保甲编之,百馀年伏莽,如埽秕糠,官民皆惊,为得未曾有。大理回燄方炽,计其时避瘴将遁,伏锐师于归路,三战三捷,军威遂振,蒙恩赏戴花翎。山东捻势纵横,立连界合捕之法,计戢根株,章程甫定,被议去官。粤匪扰及南昌特旨襄抚军防堵,募水勇,规守禦,省垣被围九十馀日,贼受创解去。所练锐勇,会同各军收复郡县。毁家输饷,至无馀积,含谟吐忠,帝用嘉之,宠复按察使衔。人人知将起用,顾恬然高致,戢影蓬庐,不复与闻时事矣。久在史馆,温温无所试,见侈谈经济者,默不荅一语。一膺外吏,纠纷槃错,则奇智硕谋,如兔起鹘落,如风电之相属,所谓不由师授,忽自得之者欤?抑秘而蓄之者素欤?余蒙以书律相氐厉,门径不能强同,然君笔法深造,人书俱老,尚能悬捥作蝇头字。余则臂力已颓,使转怯乏,有退无进,望尘知愧已。君归里后,余每过豫章,必握手道故。乙卯冬,余以学使罢归,在秦中度岁,长郎韵泉,过从谭萟,得闻里居安状,甚慰。今年春仲,薄游羊城,道出韶州,叔勤世讲方令曲江,君来就养,意外相逢,閤署俱为狂喜。临别属曰:「余年七十有一矣,五十年文字至交,无逾吾子,能赠以一言乎?吾多蓄陈酎,倾所有以相遗。山光水色中,月满尊前,句来天外,如与故人晤对也。」既至,寄寓潘德畬海山仙馆,木棉已谢,荔子方花,游蜂绕床,日作吟哦声。午雨骤凉,案头枯木砚亦生滋润。欣然有述,兼缀一诗,归舟过韶,当付叔勤兄弟读之,为老翁一笑之乐也。诗曰:
与君名位半穷通,性情夷澹颇亦同。
子不好游静者功,完固耳目多明聪
我生踪迹如云鸿,翔集岱华峨黄嵩
寻碑岭外得曲红,适然相遇疑㝱中。
贤郎作令效卓龚,治谱非必沿家公。
家公千里欹乌篷,侧耳来听舆颂工。
此乐足化千愁空,厥初会合此两翁。
一甫弱冠一尚童,后先并直承明宫。
旧游回首东华东,诸公衮衮去若风。
惟两翁者不啬丰,尚能把酒矜豪雄,又复研文互磨砻。
再遇再别真蜚蓬,愿言宝此痴与聋。
庶益晚节骨力充,它年云将遇鸿蒙。
證兹道味何盈冲,不在绀发方青瞳。
韶石九奏乐未终,作诗介雅寿无穷,楷书未暇缘悤悤。
庐山杂诗 其一 入山诗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九
辛酉二月四日,余自南昌告归,至浔阳遂游匡庐初五入山,江岸暖甚,岭上则积雪皑皑。日暮至牯牛岭,宿胡氏家,真面目在星子南康两县,此为庐山之背。游凡二日,所至处各纪以诗。初八侵晓出山,大雪,光景奇胜,比至半岭,则桃李满谷,细雨而已。最高处距地四千六百尺,故气候顿异如此,惜山寒衣薄,未能遍历诸峰。山中幽筑,多贵人别业,十室九空,盖犹未能忘情天下耳。余买山无赀,不如归去,所得者锦囊盛满,亦足自豪。窃比摩诘诗中有画,归遗细君,作卧游之偕隐焉。
近山行更远,积雪堆青天。
不到山深处,谁知万顷田(自浔阳匡庐,似甚近,乃至莲花洞,二十五里,再至牯牛岭,直上十八里。舆夫健腰脚,登涉岭谷如平地。)
庐山东林寺故临坛大德塔铭 唐 · 刘轲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二
维元和十年冬十月己亥。我具寿大师归于庐山东林寺。既庀事。门弟子道深如建等以铭志为急。白彭城刘轲尝执吾大师之巾锡。大师行业德状。能言之。乃走其徒持事状于山阳草堂。具道其所以来。既受事。仰而哭。且曰。何心遽忍铭吾大师。俄而曰。我而不铭而谁为。于是衔涕涟涟。作石塔铭志云。大师讳上宏。俗饶姓。其先临川人。祖公悦。父知恭。世为南城闻儒。故大师自童子耳熟家训。故风流举动。造次必于儒者。年十五。脱然有方外之志。遂依舅氏出家。暨二十二岁。具戒于衡岳大圆大师大历八载。敕配本州景云寺。后依南昌律师学四分毗尼。既覃精研究。或从我驾说而通者。日有百数。时谓景云且在。无患无律。贞元三年。止南昌龙兴寺。四方风闻者尘至。时江州峰顶寺长老法真台州国清寺法裔。荆州庆门寺灵裕。并有大名于时。会有事于灵坛。故三长老摄大师以临之。至四十年春九江守李公康以东林远公旧社。不可以无主。固请住焉。前后莅事凡一十八会。彼域之男女。繇我而作比邱者。万有五千五百七十二人。大师通明大教。祖述毗耶。宪章修多罗。心同曹溪。事同南山。故及我门而升我堂者。未尝虚返。我所以驾白牛以驱羊鹿。孰谓我为小乘者乎。繇是荐绅先生颜鲁公姜相公。并愿依遗民莱民旧事。待大师于虎邱雁门之上。故游二林者谓生犹在。将大去。乃遗言于二三子曰。吾生七十有七。腊五十有六。年非不耆。腊非不高。今则去矣。尔无谓吾死。门人道深怀纵如建冲契宗一智则智明云皋图信行允等。长号无愬。相与立石塔香炉峰下。是月丙寅。归舍利于塔。从故事也。不得让。荐诚于铭。铭曰。
德有塔。
功有铭。
功可祖。
德可宗。
宗可师。
师有资。
呜呼。
千载而下资而后者。
知是塔有毗耶之宗师。
山居诗二十四首 其一 863年 五代 · 贯休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西山
愚咸通四、五年中,于钟陵作〈山居诗〉二十四章,放笔,藁被人将去。厥后或有散书于屋壁,或吟咏于人口,一首、两首,时时闻之,皆多字句舛错。洎乾符辛丑岁,避寇于山寺,偶全获其本。风调野俗,格力低浊,岂可闻于大雅君子?一日抽毫改之,或留之、除之、修之、补之,却成二十四首,亦斐然也。蚀木也,概山讴之例也,或作者气合,始为一朗吟之,可也。
休话諠哗事事难,山翁只合住深山。
数声清磬是非外,一个闲人天地间。
绿圃空阶云冉冉,异禽灵草水潺潺。
无人与向群儒说(一作为向君王道)岩桂枝高亦(一作正)好扳。
郁孤骢马行 元末明初 · 周霆震
粤自壬辰寇兴不睹风宪之巡历五年矣御史监察阿尔斯南来列城想望风采既而贪侈日甚廉马二监察按临广东留郁孤以待参政全子仁佐之发其奸籍舟载黄金千凡黩货之物具载日录委官押赴洪都以俟命下忠愤之士相与赋诗以戒来者云
郁孤台前江水深,绣衣驰传千黄金。
翻然按剑起同列,如见咫尺天威临。
郡中新参全太守子仁郡守参政,捕起龙蛇恒赤手。
从容杯酒示先机,谈笑拾之如拉朽。
五年群盗糜东南,百城黩货春梦酣。
堂堂宪府卿相列,讵意僚属藏奸贪。
送官樯连锁昼寂,夹道传呼记来日。
君恩可负天可欺,投畀北荒豺不食。
浊河一滴玷济流,共器那得仝薰莸。
当官而行义所激,此举庶减台端羞。
小儒初心思许国,万事无成头已白。
笺天愿赐秋风高,吹送霜威遍南北。
江西饶歌二章 其一 其一 兴平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押江韵
陈友谅起兵杀倪蛮子据龙兴辨章阿尔威沙公宪佥察伋公合兵破之龙兴始平江右诸郡无不款附至此而武功成作龙兴平
龙兴,藩西江,土昄章,国骏庞。
江有砥柱,胡为鸿流降。
剿蛮效尤,蟊贼内讧,三台映太微,国士俱无双。
王旅啴啴钲鼓摐,天威震赫群凶愯,八郡望风咸来降。
武功既成毋从从,圣人南面殿万邦。
江西饶歌二章 其二 其二 章复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押阳韵
龙兴陷日宪史刘夔怀印埋土中土生瑞木一本察伋被命为佥宪丞购印于瑞木下掘得印来归伋得印施诸移文遂成恢复功为银章复
维白金有章,维国之光。
九鼎既峙,翕元化以张。
大治范金,吐景耀铓。
蟠螭细龟,鸾翥凤翔。
官臣实司之,植我皇纲。
孰亟且藏,启发祯祥。
操絜系政柄,繄德是将。
符节允合,人文昌荡。
攘凶顽,时乃康。
与国咸休,万年膺天庆。
洪州矮张歌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洪州张道人术流之奇士也其术出国初李国用国用又出于德长老不苟干贵人即见贵人不苟佞不仁者规言之无隐推其人以占其家及其子孙之凶庆皆奇验若神轻财解难有古义士之风余客西湖大禹观而人来寓与余邻时过谈天下事非今之豪杰所能及也且欲授术于予予谢未暇歌以送之
洪州矮张如矮,大帛深衣没双屦。
自言矮不食酒,惟贮先天九宫数。
蚤年侠气慕朱郭,轻财屡倒千金橐
得道人疑李士宁,滑稽时效东方朔
双瞳注射金蟆精,口如急雨倾建瓴。
卒然一语中人隐,王公错愕面发赪。
乌乎王谢误苍生,天下乌用尔宁馨。
居中可乏汲长孺,使边须用苏子卿
本先皇赐进士,十年不调钱塘市。
宦程那敢问雄飞,国法新蒙脱胥靡。
西湖西,南山南,水华落日清而酣。
画船载酒遁名姓,三尺长喙金人缄。
嗟乎五鬼贼,三尸谗,矮无多谭。
绿雨庵(并序。)丁未 清 · 翁方纲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三十三
昔在肇庆,与象星有《蕉窗听雨》之作。今南昌院廨亦有蕉窗,而蕴斋始来下榻于此,因题此扁,并邀诸友同用「声」字赋诗,兼寄象星和之。丁未夏五月八日也。
绿蕉不取绿天名,却对林兄忆陆兄。
半榻翠分窗外影,廿年梦记雨来声。
亭因接叶添新籁,卷认同心续旧盟。
敢借草书挥洒比,好风怀袖万珠倾。
诸葛恪引里语 魏晋 · 无名氏
 押侵韵
吴志曰:太傅诸葛恪不欲诸王处江滨兵马之地。徙孙奋豫章。奋怒。不从命。又数越法度。上笺谏曰:里语曰: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三国志》孙奋传。)
安帝义熙初童谣 魏晋 · 无名氏
《晋书》曰:安帝义熙初。童谣曰云云。时官养卢龙。宠以金紫。奉以名州。养之已极。而龙不能怀我好音。举兵内伐。遂成仇敌也。及败。斩伐其党。如草木之成积焉。按列传。卢循小字元龙元兴二年。寇广州。逐刺史吴隐。自摄州事。号平南将军安帝乃假征虏将军广州刺史义熙中刘裕豫章。循走交州。为刺史杜慧度所杀。
官家养芦化成。芦生不止自成积(○《晋书》五行志。《宋书》五行志。《御览》一千引晋中兴书徵祥说。《乐府诗集》八十九。《诗纪》四十四。)
永遇乐 元末明初 · 梁寅
 押词韵第七部
丙午岁仲秋,与胡中山同舟往南昌,至樟镇而返。别逾一月,作此寄之。中山能谈泰定数
年少羡君,有如琼树,相见何晚。
虎瞰山前,轻船同载,正桂花香满。
封溪一夕,孤篷听浪,又趁朔风遄返。
计行藏、只堪一笑,怕令白鸥惊见。
君如管辂,聪明夐异,能道山翁奇蹇。
绛阙蓬莱,人间天上,翘首仙凡远。
何时访我,竹溪松壑,尽有白云堪玩。
写长怀、且寄南飞秋雁。
王抚军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徵还东诗 南朝宋 · 谢瞻
集曰:谢还豫章。庾被徵还都。王抚军送至湓口南楼作。
祗召北京,守官反南服
方舟析旧知,对筵旷明牧
举觞矜饮饯,指途念出宿。
来晨无定端,别晷成速
颓阳照通津,夕阴暧平陆
榜人理行舻,輶轩命归仆。
分手东城闉,发棹西江隩。
离会虽相杂,逝川岂往复。
谁谓情可书,尽言非尺牍(○《文选》二十。《诗纪》四十九。○逯案。六臣本只作王抚军西阳集别。)
高阳台 清 · 陈澧
 押麻韵
元日独游丰湖,湖边有张氏园林,叩门若无人者,遂过黄塘寺啜茗而返,忆去年此日游南昌螺墩,不知明年此日,又在何处也。
新曙湖山,酽寒城郭,钓船犹阁圆沙
短策行吟,何曾负了韶华。
虚亭四面春光入,爱遥峰、绿到檐牙。
欠些些。
几缕垂杨,几点桃花

去年今日螺墩醉,记石苔留墨,窗竹摇纱。
底事年年,清游多在天涯。
平生最识閒中味,觅山僧、同说烟霞。
却轮他。
斜日关门,近水人家。
西林寺水阁院经藏铭 唐 · 僧云真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一
湛湛佛身。不离三界。明明经卷。只在一尘。剖一尘而经卷舒。岂俟于贝多叶上。了三界而佛身现。宁居于娑婆树间。楚金范以非。海墨书而莫尽。是曰恭敬。是曰受持。不亏不崩。无丧无得。四魔以之恐惧。二乘以之震惊。然后从智起悲。回入俗。于圆常路。开方便门。导彼出生死之源。令其践圣贤之辙。就泯相而示相。向绝言而演言。报化于是乎垂形。渐顿于是乎立教。忉利未下。优填遂琢于旃檀。俱尸已灭。迦叶乃集于妒露。金容螺髻。瞻之者万福攸同。玉轴琅函。闻之者百禄是总。津梁六趣。耳目偫生。天上人间。何莫由斯者矣。庐山者。影摇汇泽。根蘸湓江。既曰洞天。亦称德镇。名花吐其锦绣。幽鸟呜其笙簧。雨过长空。积翠出数州之外。春来平陆。凝烟当万户之前。西林寺者。昙现访落已来。惠永经纶之后。陶范光禄为檀越于晋朝欧阳率更撰丰碑于隋代。年既绵邈。事亦周详。水阁院者。即贞元间齐朗律师之所居也。朗师精通律部。宏护法门。屡陟香坛。广度缁侣。江西佛法。于焉而昌。天下鸿名。于焉而振。逮乎皇唐再造。上德中兴风颓而复扬。慧日昏而更晓。斯院藏经。即褒国孝定公烈祖元宗之仙驾。答今上之睿恩。舍其俸金之所造也。爰是鲤飞东海。马化南朝。郁为帝宗。兼开相府。器度高邈。识量宏深。孝以承家。忠以奉上。阖门雍睦。棣萼和谐。然而谛信佛乘。归依法宝。虽广阳辅魏。竟陵佐齐。无以尚之。念斯院也。每萃徒。犹亏海藏。藏之弊者。以其行之密。宇之小。施之忙。工之攘所致矣。我则加其墨。增其纸。伟其轴。恢其函。俾眉寿之僧。腊高之士。或雨昏凭几。雪夜临灯。无眇视之艰哉。孝定公于是亲洒神毫。遍题经目。结因缘事。表殷重心。缃帙己周。锦绦告僝。追二圣在天之驾。祝吾皇无疆之休。庆赞云毕。不幸孝定公薨。当不渝之时。自书遗诫。嘱累是经矣。保定县公安吉县公。情切友于。心存求矣。欲资冥祐。兼助良缘。由斯建其藏殿矣。市徂徕。度豫章木。般输献艺。离朱督绳。兽拿绮钱。花分藻井。荧荧列宿。夜逼璇题。潺潺系湍。和金铎。凡行宫之内藏。藏心之佛像。供养什物。靡不毕备。兼置真堂。迎孝定公真容于其西序耳。亦既见止。忽惊魏邴贞姿。望之俨然。似得刘雷高趣。斯院即上京右街教大师为他年肥遁之所。经藏将毕。亦命而尸之。夫报天伦之义。怀陟冈之情。结胜事于名蓝。树良因于宝藏。使其览之者。因指见月。自教明心。此之为福。福亦大矣。此之为报。报无加焉。何止荐香魂于安养之都。助真识于欢喜之地。故贾琼问恕。文中子曰。为人之弟者。以其兄之心。推而达于天下。斯可矣。二县公其恕乎。云真才愧披文。词非尚宝。叨蒙英顾。令纪芳猷。辄率愚怀。谨为铭曰。
佛即三界,经在上尘。
一尘经卷,三界佛身。
悟则无上,剖则正真。
不垢不净,无我无人。
般若观空,区和涉有。
象王回,类狮子吼
八藏流通,三叶传授
诠以真心,生从佛口。
峨峨庐阜,郁郁西林。
惠永遁迹,齐朗修心。
水击清响,松偃繁阴。
香灯熠耀,台殿嵚岑。
懿哉定公,建斯经藏。
字粗轴伟,邪恢函壮。
齯齿之僧,庞眉之相。
披阅研精,实为现量。
定公薨矣,畴荐重泉。
怡怡情切,绰绰心专。
架树绀殿,成就元诠
惟二县公,毕此良缘。
日映绮窗,云凝绣闼。
楶棁穹隆,栾栌轇轕。
胜果克臻,福田弥阔。
用荐贞魂,永归解脱。
尚友琴歌并序 清末至现当代 · 王易
尚友琴者,高安朱文端可亭故物而先公卅馀年之旧藏也。岁己卯南昌陷敌,居室残破,琴落某伧手。及敌降,余归而有闻,介友请赎,某匿不与,且诡称早属倭子。客秋始知旋售诸南海招君学庵,审琴腹,先公题识,慨然愿以见还。吾知学庵性情人也,不靳所得以弥吾憾,其为幸也何如?作歌报之,兼寄梅笙。
壶中九华迷行迹,却累涪翁壁。
邻笛曾闻吊故人,风烟何况怀先泽。
先公无鹤有琴书,洗心藏密矩不逾。
清摽尚友高友朱,疑接謦欬偕步趋。
七弦泠泠希太古,目送飞鸿落花雨。
莫问成亏昭氏鼓,自克饥寒缓辛苦。
归田宿愿追渊明,琴能有弦胜无声。
未办悬车辞逆旅,晓猿夜鹄空悲鸣。
承家坚子安庸鄙,拱载负薪惟守此。
金瓯顿缺阵云横,垩书伪报苍天死。
石马铜驼堕劫尘,敢云赪尾矜全鳞。
九鼎偏沉泗川水,双锋任跃延平津。
剧怜大雅沦狙驵,奚啻随珠投粪壤。
病骥经年伏枥愁,溟鹏甚日拿云上。
招先三绝壁千寻,百篇斗酒德愔愔。
忍令黄钟逐瓦釜,宜重神物轻兼金。
摩挲额尾窥池腹,绿篆银题森在目。
理轸低回味入禅,束刍想像人如玉
吾宗旧契悦芝兰,风义相高蓬海山
了知端士端友,便托角里邀东园
鲸波乍返鸱夷舸,龙椁终逃牧儿火。
稽首重翻抱膝吟,忘机祇合焚香坐。
竹洞寒泉思渺弥,鶤鸡欲舞雉朝飞。
好凭达者环中趣,长伴先生画里诗。
大酺 清末至现当代 · 王易
 押词韵第十四部
予滞燕京从事大学。今岁因资斧不给,废于半途。且时局靡常,尘心愈冷。友人惜予,予不自惜也。仲秋九日之夕,忽梦步曾至,舍力谓予宜就此未竟业,并赠词一阕。觉而怅然成此,即寄步曾南昌
又雁横空,鸦喧晚,天外纤钩乍敛。
啼螀催入梦,渐金荷半烬,翠帏低掩。
吕枕荒寒,庄魂缥缈,萦绕骤凉衾簟。
楼台层幻处,似殷勤尚有,故人劳念。
更好语清芬,新声宛楚,动人愁惨。

灵犀通一点。
幸重向、片刻倾肝胆。
休更问、荆驼故国,泪酒新亭,尘心遥逐秋云淡。
不尽思君感,恨远隔、长江天堑。
记临别、神凄黯。
关河十载,谙尽倦邮荒店。
吟情犹恁未减。
鹧鸪天 清末至现当代 · 汪东
 押尤韵
馆赁屋太平桥南,余居层楼之上,北窗正与覆舟山对,鸡笼钟陵在其左右。朝霏夕霭,可验阴晴。余治事之余,不废吟啸,即目寄嘅,偶题此词
世味都从冷宦收。
松风一为振清讴。
恍疑弘景三层阁,未数元龙百尺楼

兴废事,古今愁。
卢龙山色也成秋。
塔铃自语斜阳里,曾见降幡出石头。
东林寺经藏碑铭 五代 · 李肇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一
释迦者流有十二部经。由儒之诗书易礼乐春秋。皆立言垂教之本。儒无文字。则天下久已大坏。三藏之说不行。西方圣人之教几乎息矣。若声闻乘之四谛门。缘觉乘之十二因缘门。菩萨乘之六波罗蜜门。以至佛乘之一切种智。生而知之则已。学而知之者。向微斯文。是必懵然不自知其术也。人主擅万乘之权。富有四海。至于生死报应之际。常必瞿然。有生之徒奔走之不暇。实由斯言之烜赫而致化。夫塔庙庄严之为像教。其用大矣。佛有天龙大会。未尝不以契经为事。佛灭后。大迦叶召千罗汉。结集法藏。阿难传焉。西土以胡文纪之。谓之梵书。科斗文字之类也。著以贝叶。谓之梵夹。杀青为简之类也。后汉天竺人摩腾。始至中国。出其文二十四章。翻为隶书。其后稍稍不绝。至沙门法护。遍游西国。达言语之不通者。究三十六书之体而还。梵书之诂训音义。然后大备。虽为道滋广。而难能亦甚。盖以事生六合之外。教出五常之后。时人无能知者。小则误于文句。大则失其宗旨。道安尝叹释经有五失本三不易。故信奉之代。亦以名臣佐而成之。自汉永平唐开元。祖述之士凡一百七十六人。有桑门之重译。有居士之覃思。有长老之辨论。有才人之撰集。校其经律论传记文集删改之。惣五千四十八卷。号为实录。其中贞观法师元奘作居多。五分其数有其一。其为该博。首出前辈。而历代精舍。能者藏之。方之兰台秘阁。而不系之官府也。五都之市。十室之邑。必设书写之肆。惟王公达于众庶。靡不求之。以至徼福祐。防患难。严之堂室。载之舟车。此其所以浩瀚于九流也。庐山山岳之神秀。而东西林为海内名刹。有惠远道安之遗风。四百馀年。钟磬之音不绝。然而三藏经论。阙而无补。元和四年云门灵澈。流窜而归。栖泊此山。将去。言于廉问武阳韦公。公应之如响。往年公夫人兰陵萧氏终。有钗梳佩服之资。而于荆州买良田数顷。收其租入。以奉檀施。至是取之。增以清白之俸。而经营焉。爰即洪州诸寺。杂理其事。雕函饰轴。渍檗磨墨。僧谋而吏职。暑兆而寒就。先命度地之宜。以图建置。默设规制。悬成剞劂。乃结搆而浮于江。以至于东林。施为殿堂。用尊秘。得浮槎大德义彤为之主。受持洒扫者七人。以备名山之阙。而资学者之求。公之素志尔。初彤公受具于庐山浮槎寺。尝讨大藏。恶其部帙繁乱。将理之不可。遂发私誓。四十馀。果得志焉。于是搜远近之逸函坠卷。目在辞亡者得之。互文合部者兼之。断品独行者类之。本同名异者存之。以伪乱真者标之。又病前贤编次。不以注疏入。非尊师之意。并开元庚午之后。洎德宗神武孝文皇帝之季年。相继新译。大凡七目四千九百馀卷。立为别。著杂录七卷以条贯之。命开元崇福旧录。惣一万卷。举以志函。随函以命轴。微尘句偈。如在常中。然后金口之说流于娑婆者。尽在于兹山也。五年。韦公薨。七年博陵崔公以仁和政成。悯默旧绩。由是东林以遗功得请篆刻之盛。其成公志。故家府从事李肇为之文曰。
多罗之教,神道不测。
迦叶承之,布西域兮。
毗尼之用,其法翼翼。
优波受之,垂作则兮。
昙之文,演畅宗极。
苾刍龙象,甚奇特兮。
三者之藏,倾如轥墨。
王公大人,为之饰兮。
韦公之绩,崔公之德。
及兹宝藏,何崱屴兮。
崇崇彤公,合发愿力。
传之历劫,千百亿兮。
炉峰之北,灵坛之侧。
系之迦陁,金石刻兮。
昭明为太子时谣 南北朝 · 无名氏
 押灰韵
南史曰:梁武帝天监元年十一月。立长子统为皇太子。时民间有谣。按鹿子开者。反语为来子哭也。后太子果薨。是时长子欢为徐州刺史。以嫡孙次应嗣位。而帝意在晋安王。犹豫未决。及立晋安王皇太子。而欢止封豫章郡还任。谣言心徘徊者。未定也。城中诸少年逐欢归去来者。复还徐方之象也。统即昭明太子也。
鹿子开城门,城门鹿子开。
当开复未开,使我心徘徊。
城中诸少年,逐欢归去来(○南史昭明太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