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序
陈佩昌赴龙游博士二首 其一 明 · 孙承恩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昔先大夫宦延平三山陈君佩昌尝以书通予获见之时君之尊翁掌教吾而予先兄则其弟子员也俯仰几二十年君兹以贡得分浙之龙游余既重君学行而又有今昔之感故赋诗以赠之
剑水闻名日,燕台会面年。
文场淹白首,世业只青毡。
夜雨弦歌静,秋风苜蓿鲜。
知君敦古谊,志不在腾骞。
次抚夷楼诗韵 明 · 申叔舟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保闲斋集卷第八
以焚黄扫坟。受暇南来。至锦城。监司李公(子至),光州柳君(毂),灵光金(永湔),南平李君(专粹),珍原李君(贞粹),绫城金()咸平李君(涣),州之校书正字罗仲山,进士吴慎仲,光州进士崔恭冀。与仆同年也。潭阳李君(宽植),长兴(袍),锦山李君(始元)。结发故交也。水使江城奉公(石柱),灵岩(僩)。同盟也。皆来见慰。前监察丁(克仁)自泰仁。正字柳君(休复)自南平亦至。皆布衣交也。从兄子桥惠翁守咸阳又来。州牧崔君善复(子初)。切亲也。半刺(宗信)也。与之登楼极欢。有感而作。
登楼集旧友,置酒且张侯
故国千山暮,归心两鬓秋。
杯樽歌舞簇,轩冕雨云浮。
聚散怜萍水,清欢夜未休。
山舟辞(有引) 元末明初 · 王逢
 出处:梧溪集卷四
山舟者华亭干山周氏子镛镐藏脩之所也乡贡进士陆君宅之首为序江浙提学鲁道源次焉时规美至矣延平总管秦景容氏乃为山舟之言曰人知兮山不可为舟曾不思水载地游又曰山有舟兮不可以济龙在野兮孰与治世逢读而感焉疑焉因矫其意更补一章词曰
天有船兮在河潢,樯析木兮柁扶桑。
乘刚风兮死气,象大地兮川梁。
君之舟兮虚器,川弗沙兮山是。
懋林空人兮积水,白龙森寒兮来下戏。
自非圣哲兮莫济乱危,维德载义兮姑傒其时。
高宗傅说兮远而精诚,感格兮梦或见之。
玉芝兮石发,澜骈生兮明月。
君采以遗兮慰我心渴,将送君析木之津兮扶桑之侧。
叶公政还金辞 元末明初 · 王逢
 出处:梧溪集卷四
克明淮阴人国初行宣政院都事季实之子翰林直学士蟾心之从子也至正甲午以浙省幕吏奉布延平章檄转饷鄂阃时丹阳富民子章先与是役会饮于蕲气合即以兄礼事未几起赴沔束泣别曰弟今济大江涉重地兄言行笃信愿以赀相托谨藏之越两月束之友朱率其奴来报曰束不幸入莲台湖遇盗死矣抆泪曰束已矣家固无恙也劳之去明年事竣还镇江要束氏启囊缄得钞二百五十缗黄金五十两银三百两珠八千枚衣帛有差归之束氏馀钞五十缗黄金五两银五十两珠千枚有朱题封归之朱二氏盛醴馔以谢辞之前国史编修官胶西复初嘉政义高为著还金记且称幼知读书澹利禄尝从平章克池之诸县兰溪渠魁徐贞一蕲水寨司辎粮四年无纤芥谴何平章凡七荐中书不报人谓公侯子孙必复其始天道岂独远耶至是逢播之诗曰
蕲春肥羊采石酒,君为玉昆我金友。
夜谈接膝昼握手,乾坤意气同高厚。
霜风吹芦客衣薄,湿云羁鸿飞漠漠。
蓬窗篝灯照装橐,嗟君远行感君托。
莲台湖深浪拍银,鹧鸪杜若伤心神。
天生祸乱有今日,谁谓交游无古人,叶郎还金何愧窦禹钧
古诗九章赠别郑同夫 其一 元末明初 · 刘崧
 押齐韵
古诗九章者南平刘楚效古而作以饯行者而道留者之思也古之行者必有饯其归而亦饯之者尊其所往如始行焉故远送于南卫诗兴歌侯氏燕胥周雅再咏矧同旅于外而有去留之异致者乎楚客宁都八月豫章郑君同夫以学秩满代归屡会而遽违方洽而遄往德音斯遐日月云迈殆不能以为怀也乃饯之日以客兹郡获次诸生之列而辱授赋诗之简焉始赋二章至五章六章达而至于九章盖不自知其情之至而词之永也使永其词果足以尽吾情乎哉怅白驹之空谷怀泮林之好音我诗肆成其怀孔殷薄言述之以赠同夫
君子如鸾凤,肃肃仪羽齐。
梧桐苟摧谢,凡木竟不栖。
又如神马驹,来自荥水西。
有足追奔风,不踏沙与泥。
明明希世瑞,自异犬与鸡。
所以贤达人,出处终不迷。
题九鸶图 元末明初 · 刘崧
四言诗
庐陵李君庆远示余所藏九鸶图其洁白清厉有媲德之义而或峙或翔有出处之道焉南平刘楚为作赞曰
振振者鹭,在渚之薮。
我仪图之,其丽维九。
顾盼和鸣,八跱一飞。
昂首跂足,觊其具依。
彼飞而旋,亦念群处。
清风载飏,濯濯其羽。
乃㒽渚曲,维石巉㟽。
上延松梅,下翳丛筱。
爰得其所,游咏一方。
或群而飞,盖未可量。
嘉尔君子,洁白无二。
可仪于朝,亦簉于位。
嗟嗟百鸷,不如一鹗。
式咏振振,以继舞籥。
宁都州学图 元末明初 · 刘崧
四言诗
同夫郑君郡庠之礼殿垂成而代去其友人唐旂王礼田观惧之去此无以慰其思而系斯情也乃命绘工图其新庙并肖其环州山水之胜以赠君于是南平刘楚敬赞于图之右隅以申美之
出自西门,至于泮宫。
我游伊何,以观民风。
乃觏新殿,翼翼崇崇。
伊谁修之,维郑之功。
其戾止,弁巾俅俅。
爰率童冠,以咏以游。
属兹暮春,言眺中州
慷当以歌,企彼前修。
何以乐此,薄写我心。
濯缨于泉,援琴于林。
求我良友,言陟云岑。
苒苒云木,交交鸣禽。
山则有石,川则有波。
君子维教,乃切乃磋。
翩其白驹,越于涧阿。
逝将去此,忧如之何。
日月于迈,山川逶迤。
怀君之来,方何为期。
爰绘于图,亦颂以诗。
归言观之,式慰尔思。
舆诵篇(作者注:「为台澎观察黎公兆棠作。」此组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其一 清 · 吴子光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陈汉光《台湾诗录》
牛皮咫土,郑延平割据之邦;瓯脱重洋,毗舍耶启疆之号。鸡笼雪影,光烛榑桑;鹿耳潮声,气蒸铁板。春回地道,红毛楼上不知霜;夜叫天鸡,傀儡峰头初见日。广袤一千八百里;开辟二百有馀年。弼我丕丕基;厥赋上上错。已土宇版章之孔厚;亦江山锦绣之称雄。自非虎豹韬娴,辄形覆餗;惟是藩屏望重,克壮才猷。则有北斗班联;南州冠冕。花开旌节;鹿夹輶轩。天风与海涛齐飞;官柳共牙旗一色。数人物于文苑儒林之传,廿三史义正词严;播德威于鲲身龟佛之乡,八千里天空海阔。时陈臬事,则白简生风;管领文衡,则祥金跃冶。扷多士于珊瑚网底,金类披沙;洗双眼于云水光中,青犹拾芥。揆文教者三百里,文昌之气似珠;端士品者若而人,士会之行赠策。五花判事,条冰标观察之衔;一剑吟风,横海听将军之令。骚雅沐其提唱;苍生付之一肩。斯真涑水温公,无愧万家生佛;鲜于子骏,常为一路福星者矣。某岭表臞儒;芦中穷士。卅年作客;两袖清风。缥缈烟峦,家住罗浮岭上;飘零鸿雪,身羁彰淡郊坰。辟俗吏之町畦,花闻一县〖作者注:「谓向司马孙明府。」 〗;系因缘于文字,石印三生。轻富贵如浮云;视江山为游览。中年丝竹,醉逃米汁之禅;半榻图书,酸带秀才之味。文章夺锦,徒传小宋虚名;块垒填胸,空负一腔热血。之贞心不老;匡庐之真面常存。当饮和食德之秋,蓬瀛日暖;际海晏河清之会,棨戟风生。借寇君一年,天亦爱兜罗绵手;睹鲁恭三异,民难忘驯雉仁心。楚楚绣衣;行行骢足。仁风扇〖作者注:「?。」 〗道路,欣扶杖以观德化之成;甘雨膏雕轮,请驻节而听舆人之诵。
廿年簪笔冠蓬莱,皇路驰驱负异才。
包老何曾关节到,使星遥识益州来。
功名钟鼎千秋定,衡岳云山此日开。
留取襜帷真面在,有人风骨傲寒梅。
舆诵篇(作者注:「为台澎观察黎公兆棠作。」此组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其二 清 · 吴子光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陈汉光《台湾诗录》
牛皮咫土,郑延平割据之邦;瓯脱重洋,毗舍耶启疆之号。鸡笼雪影,光烛榑桑;鹿耳潮声,气蒸铁板。春回地道,红毛楼上不知霜;夜叫天鸡,傀儡峰头初见日。广袤一千八百里;开辟二百有馀年。弼我丕丕基;厥赋上上错。已土宇版章之孔厚;亦江山锦绣之称雄。自非虎豹韬娴,辄形覆餗;惟是藩屏望重,克壮才猷。则有北斗班联;南州冠冕。花开旌节;鹿夹輶轩。天风与海涛齐飞;官柳共牙旗一色。数人物于文苑儒林之传,廿三史义正词严;播德威于鲲身龟佛之乡,八千里天空海阔。时陈臬事,则白简生风;管领文衡,则祥金跃冶。扷多士于珊瑚网底,金类披沙;洗双眼于云水光中,青犹拾芥。揆文教者三百里,文昌之气似珠;端士品者若而人,士会之行赠策。五花判事,条冰标观察之衔;一剑吟风,横海听将军之令。骚雅沐其提唱;苍生付之一肩。斯真涑水温公,无愧万家生佛;鲜于子骏,常为一路福星者矣。某岭表臞儒;芦中穷士。卅年作客;两袖清风。缥缈烟峦,家住罗浮岭上;飘零鸿雪,身羁彰淡郊坰。辟俗吏之町畦,花闻一县〖作者注:「谓向司马孙明府。」 〗;系因缘于文字,石印三生。轻富贵如浮云;视江山为游览。中年丝竹,醉逃米汁之禅;半榻图书,酸带秀才之味。文章夺锦,徒传小宋虚名;块垒填胸,空负一腔热血。之贞心不老;匡庐之真面常存。当饮和食德之秋,蓬瀛日暖;际海晏河清之会,棨戟风生。借寇君一年,天亦爱兜罗绵手;睹鲁恭三异,民难忘驯雉仁心。楚楚绣衣;行行骢足。仁风扇〖作者注:「?。」 〗道路,欣扶杖以观德化之成;甘雨膏雕轮,请驻节而听舆人之诵。
斗魁紫气应文昌,玉尺裁来教泽长。
三史三通新笔墨,一官一集古辞章。
轺车雨润春如海,台阁风生夜有霜。
至竟岘山功德在,丰碑和泪读襄阳
舆诵篇(作者注:「为台澎观察黎公兆棠作。」此组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其三 清 · 吴子光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陈汉光《台湾诗录》
牛皮咫土,郑延平割据之邦;瓯脱重洋,毗舍耶启疆之号。鸡笼雪影,光烛榑桑;鹿耳潮声,气蒸铁板。春回地道,红毛楼上不知霜;夜叫天鸡,傀儡峰头初见日。广袤一千八百里;开辟二百有馀年。弼我丕丕基;厥赋上上错。已土宇版章之孔厚;亦江山锦绣之称雄。自非虎豹韬娴,辄形覆餗;惟是藩屏望重,克壮才猷。则有北斗班联;南州冠冕。花开旌节;鹿夹輶轩。天风与海涛齐飞;官柳共牙旗一色。数人物于文苑儒林之传,廿三史义正词严;播德威于鲲身龟佛之乡,八千里天空海阔。时陈臬事,则白简生风;管领文衡,则祥金跃冶。扷多士于珊瑚网底,金类披沙;洗双眼于云水光中,青犹拾芥。揆文教者三百里,文昌之气似珠;端士品者若而人,士会之行赠策。五花判事,条冰标观察之衔;一剑吟风,横海听将军之令。骚雅沐其提唱;苍生付之一肩。斯真涑水温公,无愧万家生佛;鲜于子骏,常为一路福星者矣。某岭表臞儒;芦中穷士。卅年作客;两袖清风。缥缈烟峦,家住罗浮岭上;飘零鸿雪,身羁彰淡郊坰。辟俗吏之町畦,花闻一县〖作者注:「谓向司马孙明府。」 〗;系因缘于文字,石印三生。轻富贵如浮云;视江山为游览。中年丝竹,醉逃米汁之禅;半榻图书,酸带秀才之味。文章夺锦,徒传小宋虚名;块垒填胸,空负一腔热血。之贞心不老;匡庐之真面常存。当饮和食德之秋,蓬瀛日暖;际海晏河清之会,棨戟风生。借寇君一年,天亦爱兜罗绵手;睹鲁恭三异,民难忘驯雉仁心。楚楚绣衣;行行骢足。仁风扇〖作者注:「?。」 〗道路,欣扶杖以观德化之成;甘雨膏雕轮,请驻节而听舆人之诵。
日出榑桑第一州,吟鞭到处许勾留。
虚堂镜影陈良翰,似水臣心郑子游
夹道青旗杨柳驿,半轮卿月海天秋。
汉家遗迹燕山在,珍重铭勋笔力遒。
舆诵篇(作者注:「为台澎观察黎公兆棠作。」此组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其四 清 · 吴子光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陈汉光《台湾诗录》
牛皮咫土,郑延平割据之邦;瓯脱重洋,毗舍耶启疆之号。鸡笼雪影,光烛榑桑;鹿耳潮声,气蒸铁板。春回地道,红毛楼上不知霜;夜叫天鸡,傀儡峰头初见日。广袤一千八百里;开辟二百有馀年。弼我丕丕基;厥赋上上错。已土宇版章之孔厚;亦江山锦绣之称雄。自非虎豹韬娴,辄形覆餗;惟是藩屏望重,克壮才猷。则有北斗班联;南州冠冕。花开旌节;鹿夹輶轩。天风与海涛齐飞;官柳共牙旗一色。数人物于文苑儒林之传,廿三史义正词严;播德威于鲲身龟佛之乡,八千里天空海阔。时陈臬事,则白简生风;管领文衡,则祥金跃冶。扷多士于珊瑚网底,金类披沙;洗双眼于云水光中,青犹拾芥。揆文教者三百里,文昌之气似珠;端士品者若而人,士会之行赠策。五花判事,条冰标观察之衔;一剑吟风,横海听将军之令。骚雅沐其提唱;苍生付之一肩。斯真涑水温公,无愧万家生佛;鲜于子骏,常为一路福星者矣。某岭表臞儒;芦中穷士。卅年作客;两袖清风。缥缈烟峦,家住罗浮岭上;飘零鸿雪,身羁彰淡郊坰。辟俗吏之町畦,花闻一县〖作者注:「谓向司马孙明府。」 〗;系因缘于文字,石印三生。轻富贵如浮云;视江山为游览。中年丝竹,醉逃米汁之禅;半榻图书,酸带秀才之味。文章夺锦,徒传小宋虚名;块垒填胸,空负一腔热血。之贞心不老;匡庐之真面常存。当饮和食德之秋,蓬瀛日暖;际海晏河清之会,棨戟风生。借寇君一年,天亦爱兜罗绵手;睹鲁恭三异,民难忘驯雉仁心。楚楚绣衣;行行骢足。仁风扇〖作者注:「?。」 〗道路,欣扶杖以观德化之成;甘雨膏雕轮,请驻节而听舆人之诵。
节钺遥临巨镇新,袖中有石證前身。
擎天事出奇男子,捧日心存古道臣。
宦海浮沉三品鸟,江山跌荡一壶春。
何当握取湘东管,次第书扶大雅轮。
祝阿王明府 初唐 · 骆宾王
五言排律 押东韵
夫心之悲矣,非关春秋之气;声之哀也,岂移金石之音。何则?事感则万绪兴端,情应则百忧交轸。是以宣尼旧馆,流襟动激楚之悲;孟尝高台,承睫下闻琴之泪。祝阿王明府,毓德丹穴,袭吉黄裳。灵基峙金阙之峰,层源濑玉轮之阪。既而鸿飞渐陆,将骋平舆之龙;鹤鸣在阴,爰绊朝歌之骥。乃当名悬阚月,德贯陈星。岂徒遽切梦琼,掩沈连石。嗟乎!轮销桂魄,骊珠毁贝阙之前;斗散紫氛,龙剑没延平之水。某昔承嘉惠,曲荷恩光;留连啸歌,从容风月。抚心陈迹,泣血涟如。然而始终者万物之大归,生死者百年之常分。虽则知理之可有,而未晓情之可无。聊缀悲歌,敢贻同好。诸君或缔交三益,列宰一司。或协契筌蹄,投心胶漆。如比肩于千里,遽伤魂于九原。既切芝焚,弥深蕙叹,盍言四始,同赋七哀。庶兰室流薰,袭遗芳而化德;故蓬心申拙,效庸音于起予。触目多怀,周增流恸。
引用典故:化履 狎雉
洛川真气上,重泉惠政融。
含章光后烈,继武嗣前雄。
与善良难验,生涯忽易穷。
翔凫犹化履狎雉尚驯童。
钱满荒阶绿,尘浮虚帐红。
夏馀将宿草,秋近未惊蓬。
烟晦泉门闭,日尽(一作远)夜台空。
谁堪孤陇外,独听白杨风。
碣石行 清 · 全祖望
 出处:西笑集
都御史华亭徐公孚远乘桴廿年从亡道梗由安南入觐安南要以臣礼不屈而归所传交行集者也归而同延平入台延平亡台军渐削乃复入中土栖遑无所就至碣石依宫保总戎吴君六奇竟以完发终其野死为可悲其得保颠毛则亦仅有之事也吾独壮吴君之出自贱微自草窃而能为天下留贞臣之命使得以无恙威仪入地是亦绝世之奇矣世人但举查职方一事以为佳话岂足以尽之哉宜其克享功名殁邀顺恪之谥也若田间先生谓徐公归自交趾即留碣石则讹矣抑国史吴君传中亦应大书者也
孑遗孤臣头雪白,不死东宁死碣石。
吾戴吾头吾知免,一枝幸藉将军力。
冥鸿何处觅安宅,老罴帐中堪避弋。
䲭鸮不敢加弹射,几社故人最生色。
夏公感叹何公喜,更有陈公同太息。
相与惊魂且动魄,谓斯人者从何来,古心所照天地碧。
碣石风雷生画戟,谁知中有柳车客。
海王为之司眠食,朝看扬潮夕重汐。
在昔韩王亦无辈,竟卖钟离足长喟。
寒岩词 其一 宋末元初 · 刘将孙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养吾斋集卷一
余来延平首识沙阳张寒岩题其诗去之十八年忽相遇于剑溪之上出旧题一笑且示以寒岩图邀予为之赋溪山渺然相视白首余固栖迟俛仰无以自异于昔而君亦萧条独往方欲托之此以老也其能无所感耶因倚风而为之词曰
岩之上兮风萧然。
苍苍之木兮与我齐年。
东风过之兮碧叶华鲜。
岁寒兮伴我,我不遐兮载笑载言。
岩不寒兮以我,我之寒兮吟肩。
我不厌其寒兮岩乎,岩乎吾与尔兮周旋。
黄氏寿谖堂诗 明 · 杨士奇
石城黄友玉清雅君子也其弟新会簿友菊尝从余授经兄弟皆于余厚别五十有五年今友玉之子中来见盖父叔皆久谢世余为怊怅久之中独幸其母之寿康也今训导延平求作其家寿谖堂诗盖余于黄氏不能无故旧之感云
琴江黄氏好兄弟,五十年前屡过之。
今来都门遇令子,卓志能承书与诗。
二老风流已长往,独侍慈颜在堂上。
鹤发萧萧寿且康,甘旨晨昏足丰养。
堂下忘忧多树谖,晴日暄风花正繁。
斑衣婉愉献春酒,慈竹娟娟森子孙。
除官分教延平去,便道升堂荣拜母。
人生得禄贵及亲,板舆还奉官中住。
将行索我谖堂诗,为子喜色生两眉。
子家二老吾所重,诗罢能忘故旧思。
杨学士万木图 明 · 夏原吉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勉仁大夫达卿公曩居建安龙津值岁歉饥殍盈道公欲发私廪赈之虑近名乃托以募民种木给粟酬直于是贫者踵至受粟而树之种否并不较乡人赖以存活时有为万木图以美之者公逝矣勉仁以图示予索题嘉叹之馀赋此复之
道殍累累岁大祲,达翁周恤意何深。
指山托种千株木,发廪全倾万斛金。
建水一时回菜色,龙津终古蔼棠阴。
区区射利沽名者,俯仰斯图不愧心。
豸角山房诗 明 · 金幼孜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予友罗彦功司教延平顺昌因扁其退休之室曰豸角山房尝命善画者为图以写其山房之胜而徵士大夫为之歌咏焉比来京师出此卷相示且索予赋诗忆予十七八在庐陵时彦功相交今且三十馀年矣俯仰今昔不觉为之慨然因退朝之隙与彦功张灯夜话遂援笔赋此(时永乐戊戌八月二十六夕也)
昔年振铎豸山阿,池馆阴阴閟绿萝。
雨后翠微移榻近,春来芳草入帘多。
枢衣秀士听经退,载酒骚人问字过。
江海只今思旧业,梦魂长绕剑津波。
吴原庙龙津 元 · 吴当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十一部
豫章城西四十里吴原山有风雨二池其深莫测四时不竭盖有龙居之邦人作庙祀张九龄开元中为邦督以旱祷祠辄应作诗纪其事贞元中兵部侍郎权德舆为撰祠记皆见郡志国初祠废郡人京棫傅从耕复祠祠前作亭四楹名曰龙津今祠燬而亭存傅之孙以诚为黄冠师比游西山见亭扁乃大父所书考其岁月八十五年矣予赋诗识其感慨云
龙德为天用,神功发地灵。
风行千里雨,气合两池星。
肸蚃通幽閟,昭融接混冥。
朝廷崇祀典,郡国载图经。
阖辟乾坤大,高深海岳宁。
祈禳端有自,黍稷肃惟馨。
古庙丹青画,威颜土木形。
红尘生澒洞,碧瓦见飘零。
野甸寒芜白,高原老树青。
江山馀胜概,党术有津亭。
望远云三岛,凭虚屋四楹。
衣冠存古制,翰墨表仪形。
珠浦光仍复,绡人织未停。
远孙来拜俯,遗事系瞻听。
志已期增饰,谁能与勒铭。
南阳吾独卧,西岭亦高扃。
不作南岩梦,难招楚泽醒。
题诗寄寥廓,感慨在郊坰。
道中杂题四首(各有序) 其四 癸丑 清 · 江湜
 押阳韵 出处:伏敔堂诗录卷九
瓯宁西行数十里,入建阳界。道旁流水,为涧、为峡、为泉瀑,汇而为长溪百折,于乱山回互时,或隐或见,溪声常若在耳。至建阳郭外,山忽开列,溪亦弥畅,环绕若城之外壕然。因待渡,上石壁眺望,置身既高,溪山之胜,靡不呈献。余穷于世,而客游富揽山水,又能镌琢文字以自娱弄,殆亦造物之厚我也。
溪声从东来,送我登山冈。
山穷路回复,复见溪苍茫。
面山建阳城,楼角明斜阳。
溪船渡我处,浑欲身世忘。
赠别鹫峰上人(并引) 元 · 萨都剌
予迁官出关过建阳会同年契世文邀予至其家因登溪阁俄闻茂林脩竹间有弦诵之声询世文灵山上人也顷之相会阁上臞然如鹤悠然如踏云出所作诗一帙萧然有林下风也予南出闽世文亦将赴官编修鹫峰送予溪上徘徊顾望有不忍别意鹫峰湖南人本姓欧阳灵山其释名鹫峰其自号乃座主翰林侍读欧阳之族虽缁流而其家学有自云
建溪秋高山水清,溪边偶识衡阳僧。
临水洗钵挂溪阁,夜访校书天禄灯。
圣经佛偈通宵读,苜蓿堆盘胜食肉。
回雁峰南难寄书,武夷洞前堪煮粥。
西风猎猎吹水寒,相送郎官南出关。
校书公子玉京去,衡阳上人何日还。
手中玉杖春雨绿,毋乃湘君庙前
胡不截作双凤箫,吹作来仪舜庭曲。
古曲雅以淡,天高难上闻。
不如且挂杖头月,归卧祝融峰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