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序
神女曲(为表侄女曾德作。)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七
表兄曾孟璞女德,字亚罗,丰仪端丽,德性婉顺,善文翰,字于归安沈氏子宗海,盖母兄子也。嫁有日矣,宗海遘疾卒,沈氏却聘,密不令知。既而德觉之,母氏抚之再三,德乃为嬉笑,承欢旦夕,欢洽逾平时,实则茹痛含悲,寸心早决矣。沈氏居苏垣,先是,以婚媾故,久不往外家。今岁暮春,母归宁,德坚请同往。既至即病。其所处室、所卧床,未婚夫之易箦处也。病三阅月,一日,谓父曰:「父将何以处儿?」应之曰:「必从尔志。」德曰:「诺。」八月二日之夕,瞑眩中忽憬然醒,神智清泠,尊长侪辈罗致榻次,德环视一周,辴然作浅笑,慎而发言曰:「儿有言,得无骇乎?儿死非死,归也。儿死非苦,乐也。曷归乎?归三十三天也。曷乐乎?乐暂死而永生也。惟儿归尚有十日,殊厌苦耳。」因向所亲一一致词永诀,各如其分。又云:「彼天生四王,在诸天中,与人间世最密迩。」其言甚长,详孟璞小记中。众以德于内典秘帙,向未涉猎,审为不祥,乃大悲。德仰笑曰:「痴哉哭也。凡人入世修一分福德,离世时即得一分享用。现在造一分罪恶,未来界即受一分痛苦,不爽铢黍。幸勿信近世形神俱灭之说,以自误者自杀。我向昧之,今知之,知而秘之,非所以爱我所亲而觉大众也。」父母以为谵语,劝勿再言。曰:「父亦不信耶?儿言非虚实也。盖虽同处一天,人不能见之,不能知之,儿则豁然,无不见之、知之,不惜苦口婆心以警世人者,诚以世人之聩聩,冀以谆谆者,令其昭昭也,脱等之狂语则误矣。」自是不复言。进之药,笑却之曰:「惟。」合两手作和南状,又作金刚诸手印,变化百千。平时既非所习,且向辟仙佛之说,乃顿改举止,语如尊宿,旨有根源,咸悲且骇。后十日竟卒,适符其言,时八月十二夜半也。卒之夕,睡如常,东方将白,忽异香满室,氤氲触鼻,非旃檀,非兰麝,莫可彷佛,知有异,急视之,则已含笑化去矣,年二十二。沈氏哀其遇,坚请与宗海合葬祖茔,从其志也。爰于十月十九日为之举殡,即以是日为冥婚之期。孟璞哀之甚,乃纪其言行,嘱有以阐扬之。嗟乎!国变以来,士无贞行,女无节操,甚至灭法理,蔑神明,悖伦常,而女德堕落尤甚。非人性之本恶,盖习俗之移人。其于择配离婚改嫁,误慕欧风,遂入恶道。昔为人类所不齿者,今乃国家法律所许可矣。亚罗亦尝从事学校,灌输新学,而处常则事亲孝,兄弟友爱,接物以和,自守以贞,勤学好善,处变则霜雪其操,委曲其心,夫死守贞,抑郁以身殉。今春余夫妇数见之于明瑟山庄,余妻尤爱之,每归必叹曰:「综亚罗容言德行,无一眚之可求,闺阁中明星也,曾几何时,化为异物。」然于妖氛浊雾之中,忽睹景星卿云,其行足以挽名教之大防,其言足以警浊世之聋聩,可不敬哉?可不重哉?余于是作《神女曲》招其魂。
传言神女有生涯,省识青溪小妹家。
香冢枝为连理树,女儿身是断肠花。
瑶池清浅犹能记,素娥青女虚无里。
碧城花落不归来,丛铃碎佩天风细。
左家娇女字芬芳,才调容华两渺茫。
一代名流儿有父,十年居处本无郎。
海棠开后烧红烛,美人如花眠不足。
阿母平明催晓妆,东风扶起云鬟绿。
家法从来女学清,柳梢楼阁读书声。
班昭自幼通文史,苏妹全家擅令名。
瑶琴为诉求凰意,独指东床惊才气。
玉镜飞来疑老奴,遂令姑女相回避。
弱不胜衣事可哀,沈郎多病秋埃
庸知却扇红楼月,不照妆台照夜台。
嫁殇有禁礼经古,却聘非关偏怜女。
从此鸳鸯队里人,可怜鹦鹉前头语。
翠被春灯拥夜寒,背人呜咽向人欢。
未将一死酬郎意,欲得双亲带笑看。
碧箫吹断秦台凤,钟陵天判知何用。
槛外东风杜宇声,枕边残月啼莺梦。
香径春幽去玩花,强随阿母上归槎。
姑苏城里长春巷,不道夫家是外家。
重来门巷还如旧,强唤姑嫜呼舅母。
姑嫜泪眼不曾乾,更为佳儿怜佳妇。
琴书寂寞捲春衣,肠断空床落燕泥。
旧日薰香荀令院,蘼芜绿遍画栏西。
蛾眉从此悲今昨,心怯空房掩罗幕。
月照幽叹鸟暗惊,风回倩影花微落。
吴宫花木绕妆楼,皓齿明眸怨不休。
尽日碧桃风满树,独眠人起懒梳头。
春来一病逢秋警,玉骨支离如花影。
佛偈难将磨蝎消,药炉已报飞龙冷。
大梦清泠不计年,向人永诀谢尘缘。
无端死别生离事,今日真看到眼前。
自言忽悟从来处,儿死当归天上去。
世界长留自在身,生非欢乐死非苦。
黄土朱颜莫感怀,曼陀未昧旧灵荄。
从知世外多消息,如此人间盍去来。
旧日寸心矢冰雪,春蚕到死丝难绝。
儿身清白未分明,生不同衾愿同穴。
夜半天香云满空,步虚声里五更风。
此时倩女离魂去,露似珍珠月似弓。
为感优昙多慧业,长教灵匹幽欢合。
青陵台畔少人行,烟草无声飞寒蝶。
地下佳期似梦中,相逢啼笑若为容。
夜深灯火横塘路,是处青庐是殡宫。
玉棺双举轻如叶,路上行人皆呜悒。
虎邱落叶秋雨寒,鹤市吹箫西风急。
碧落归来几度魂,春风环佩怨黄昏。
月明花草埋幽径,雪满溪山认墓门。
家山幽恨知多少,旧日房栊生秋草。
侍女犹疑唤画眉,珠帘不捲纱窗晓。
斑竹临江见泪痕,吹笙击鼓吊湘君。
欲寻齐女埋香处,一片春山不见人。
进士严子重869年 唐 · 皮日休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余为童在乡校时,简上抄杜舍人牧之集,见有与进士严恽诗。后至,一日,有客曰严某,余志其名久矣,遽怀文见造,于是乐得礼而观之。其所为工于七字,往往有清便柔媚,时可轶骇于常轨。其佳者曰:「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余美之,讽而未尝怠,生举进士,亦十馀计偕。余方冤之,谓乎竟有得于时也。未几,归吴兴,后两月(案:咸通十一年也。),人至云:「生以疾亡于所居矣。」噫!生徒以词闻于士大夫,竟不名而逝,岂止此而湮没耶?江湖间多美材,士君子苟乐退而有文者死,无不为时惜,可胜言耶?于是哭而为诗。鲁望,生之友也,当为我同作。
十哭都门榜上尘,盖棺终是五湖人。
生前有敌唯丹桂,没后无家秖白蘋
箬下斩新醒处月,江南依旧咏来春。
知君精爽应无尽,必在酆都颂帝晨梁成都官颂,绝标帝晨)
璚花珠月二名姬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春正月廿二日,偕昆山顾仲瑛霅川郯九成大梁徐师颜宴于吴城路义道家。佐酒者六姝,皆苏台之选。内有璚花与珠月者,选中之绝也。道起持觞属客曰:今日名姬对名客,不可无作。座客酒俱酣畅,璚花者捧砚,请余题首。仲瑛曰:花月一对虽绝,而彼此不无相妒,题品稍偏,当令偏者举主人莲花巨觥连饮之。予矢口:「月满十分珠有价,花开第一玉无瑕。」(时珠月者已出主,仲瑛有意收之。璚花者未事人也。)两姬大喜。客皆起坐交觥,予就醉矣。明日足诗曰。
新年春色在邻家,队子三三聚馆娃。
月满十分珠有价,花开第一玉无瑕。
蒲萄酒滟沈樱颗,翡翠裙翻月牙
老子围红先点笔,诗成勉饮玉莲华。
西湖竹枝(一作《小临海曲》) 其一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押虞韵
予閒居西湖者七八年,与茅山外史张贞居苕溪郯九成辈为唱和交。水光山色,浸沈胸次,洗一时尊俎粉黛之习,于是乎有《竹枝》之声。好事者流布南北,名人韵士属和者无虑百家。道扬讽谕,古人之教广矣。是风一变,贤妃贞妇,兴国显家,而《烈女传》作矣。采风谣者,其可忽诸?至正八年秋七月会稽杨维桢书于玉山草堂。
苏小门前花满株,苏公堤(一作下)女当垆(一作水平湖
南官北使须到此,江南西湖天下无。
强氏母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押词韵第六部
毗陵强可事母以孝闻母年踰八帙可方以乡校官调转湖州从事感事母之日短遂以侍亲致事得升承事郎浙东帅府从事由是并得封母夫人县君今年至正戊子十一月二十三日长至适为夫人初度日也母子恩命皆以是日至故为赋燕喜诗一首俾令官歌之
强氏母,毗陵人,年已八十又一春。
强家郎,未七旬,五十入官教邑民。
六十转官在邻郡,大府婉画方咨询。
守将急移檄,候吏持在门。
强家郎,捧檄告母母欣欣,一笑还一嚬。
庭前大树风不停,孝子惜阴寸寸勤。
强家郎,养母素不贫。
食有祝鲠,寝有五色裀,其肯贪天之禄一日离其亲。
年未及致事,辞檄奉晨曛。
中书重尔天性真,驰文笺天天不嗔。
赐尔孝子七品秩,绯衣姶妠青丝纶。
强氏母,随牒封邑君。
一阳复,为生辰,邑官里老走侁侁。
上堂与母千百寿,烹羊炮豕罗鲑珍。
强家母,抱牒谢天恩。
强家郎,百拜百舞称雷尊。
日日起居太夫人,项间寿带日见双绦文。
眼前离立五世之儿(一作诸)孙,强家母,寿无匹,荣无伦。
高阳台 清 · 姚燮
 押先韵 出处:续疏影楼词卷一
吴虚白居湖州城南鲍氏楼,即樊榭征君纳姬月上处也。因作溪楼延月图。
柳城回,云苹溪抱,栏杆一角依然。
驻梦当时,美人三五华年。
秋林晓翠分鬟润,泥湘琴、听谱宫弦。
画难描,水影鸳鸯,楼影婵娟。

移船记访西泠墓,有茭根芦叶,苦雨凄烟。
彩笔尘埋,何论堕舄遗钿。
输君得占香巢住,算今生、有分神仙。
尚年年,天上嫦娥,十二回圆。
花犯念奴 明 · 杨慎
 押萧韵
司空南坦刘公元瑞,卜居湖州,寓帖云:吾友某公,作高楼十余楹,诸文房服饵庖湢悉具,楼上数十年不下。子登甲榜,亦止于楼上叩头。慕之,而不能构。吾友文衡山为图一楼,俾神栖焉。射陂朱子作《清调曲》七解,所谓神楼一何峻也。并缄以示谓尻轮神马,正不须驾云级霞隥,亦何用楼。乃檃括为近调一阕,以《白石谱 花犯念奴》按之,可歌也。
云軿不辗地,仙居多丽谯。
湖海念年龙卧,锦涟清苕。
甫里笔床茶灶山阴楸枰方罫,香籀记昏朝。
醉乡无畔岸,北斗挹天瓢。
楼中人,谁是伴,有松乔。
灵文绿帙,齐物与逍遥。
肯念草玄寂寞,暂遣喜公缩地,风御蓦琅霄。
阑干凭到景,共和晓仙谣。
建兴中江南谣 魏晋 · 无名氏
《晋书》曰:建兴中江南谣歌。按白者。晋行。坑器有口属瓮。瓦瓮质刚。亦金之类也。訇如白坑破者。言二都倾覆。王室大坏也。合集持作甒者。元帝鸠集遗馀。以主社稷。未能克复中原。但偏王江南。故其喻也。及石头之事。六军大溃。兵人抄掠京邑。爰及二宫。其后三年。钱凤复攻京邑。阻水而守。相持月馀日。焚烧城邑。井堙木刊矣。等败退。沈充将其党还吴兴。官军踵之。蹈藉郡县。父子授首。党与诛者以百数。所谓扬州破换败。吴兴覆瓿甊。瓿甊瓦器。又小于甒也。
訇如白坑破,合集持作甒。
扬州破换败,吴兴覆瓿甊(卢斗反。○《晋书》五行志。《宋书》五行志。《诗纪》四十四。)
吴中童谣 魏晋 · 无名氏
 押词韵第六部
《宋书》曰:晋庾义在吴郡时。吴中童谣。无几而庾义、王洽相继亡。按晋史。穆帝时庾羲吴兴内史王洽为为吴郡内史。徵拜领军后。皆卒于官。义疑即也。
宁食下湖荇。不食湖上甘
庾吴没命丧。复杀王领军(○《宋书》五行志。《乐府诗集》八十九。《诗纪》四十四。)
木兰花慢 其一 宋末元初 · 张炎
 押蒸韵
元夕后,春意盎然,颇动游兴,呈霅川吟社诸公。
锦街穿戏鼓,听铁马、响春冰。
甚舞绣歌云,欢情未足,早已收灯。
从今便须胜赏,步青青、野色一枝藤。
落魄花间酒侣,温存竹里吟朋。

休憎。
短发鬅鬙。
游兴懒、我何曾。
任蹴踏芳尘,寻蕉覆鹿,自笑无能。
清狂尚如旧否,倚东风、啸咏古兰陵
十里梅花霁雪,水边楼观先登。
明天顺甲申十同年图为闵裕仲编修丁酉 清 · 翁方纲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十五
公安王襄敏轼、黄岩谢文肃铎郴州曾尚书鉴乌程闵庄懿圭泰和张简肃达、浮梁戴恭简珊益都陈尚书清、华容刘忠宣大夏茶陵李文正东阳,其一则焦芳也。茶陵篆首并序。
玉河桥边三百骑,少年齐说茶陵
得路谁知异日心,春草青袍好兄弟。
四十年后绘作图,闵公开筵重叙齿。
叙齿酬诗复列爵,尚书侍郎都御史
相君漫说最少年,屈指今将六十矣。
沈吟指数顾坐中,画笔诗心又不同。
十人三曹九对面,中左坐者惟闵公
虎头方面称(去声。)执法,精神炯炯浮双瞳。
黄岩唱酬屡满轴,发不受栉诗苦攻。
玉公侧坐戴危坐,意若有在非匆匆。
东山草堂别几日,飘然两袖洪涛风。
谁欤隐忧白髭白,花下依旧红栏红。
时明中叶值全盛,孝宗恭俭犹初政。
番番黄发布卿班,济济师儒寄枢柄。
香山涑水盍簪履,觞酒歌诗出忠敬。
华容日高不下殿,浮梁造膝敢陈病。
不知斯忧语奚谓,岂果防微事前定。
二百馀年人代遥,酒痕花气馀生绡。
眼中意想坐中语,图者闵复补者焦。
尔时主人左右盼,取次画手深浅描。
诸公心事出烘托,乔柯巨石凌风飙。
此意耿耿并贻后,同年不止为同僚。
吴兴世家善继述,西清著作光斗杓。
瑽琤竹梧玉佩响,垣连夜春灯挑。
六君子图歌(并序。)庚子 清 · 翁方纲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二十一
平原董曲江苏东坡、文湖州卷。至正乙未高昌伯颜不花苍严装识题曰「二妙」,又柯敬仲湖州明建安玄谷道人王右彦贞亦作于后。前后有鲜于伯机周伯温邢子愿题记,而钱萚石曲江题诗,并写卷。末两峰,罗君临之,亦自为附焉。予题曰「六君子」而系以诗。
文苏同时妙无比,拨镫法自南唐
袜材万丈萃彭城,千亩胸中一知己。
画于己酉熙宁初石室先生请郡始。
丛筱枯茎不记年,与章与赵参差是坡公尝为赵景仁作竹筱怪石,又在黄州章质夫雪堂枯木并峰石丛筱。)
湖州画必雪堂题,曾记丹邱诧双美柯敬仲尝跋文与可竹云:「文画苏题,乃成全美。」)
黄楼障子粉奁贻,通叔篆书唐帖似。
后来遂传文竹派,如见墨君拔地起。
文苏吾不得见之,得见君子斯可矣。
文苏之派两不殊,后贤师文即师苏。
奎章博士画诗书,建安王右其嗣诸。
写竹流风四骊珠,玄谷道人自谓乎。
两峰并临钱叟画,独留此字待我摹。
我扁苏斋写斋图,玉堂种竹成阴初。
笑谈无忘刘赣父,题跋敢继鲜于枢
请为两峰新酿酤,风雨飒飒来庭除。
苏门傥续六君子,瓣香可少尔与吾。
悼亡姬十二首(并序以下壬戌 其一 清 · 厉鹗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樊榭山房续集卷第二
姬人朱氏乌程人姿性明秀生十有七年矣雍正乙卯予薄游吴兴竹溪沈徵士幼牧为予作缘以中之夕舟迎于碧浪湖口同载而归予取净名居士女字之曰月上姬人针管之外喜近笔砚影拓书格略有楷法从予授唐人绝句二百馀首背诵皆上口颇识其意每当幽忧无俚命姬人缓声循讽未尝不如吹竹弹丝之悦耳也余素善病姬人事予甚谨辛酉初秋忽婴危疾为庸医所误沈绵半载至壬戌正月三日泊然而化年仅二十有四竟无子悲逝者之不作伤老境之无悰爰写长谣以摅幽恨
无端风信到梅边,谁道蛾眉不复全。
双桨来时人似玉,一奁空去月如烟。
第三自比青溪妹,最小相逢白石仙。
十二碧阑重倚遍,那堪肠断数华年。
铜剑赞 南梁 · 江淹
四言诗 出处:全梁文卷三十九
永明初,始造旧官,凿东北之地,皆平网迤陇,尤多古冢墓,有人得铜剑,长尺五寸,余既借看,叹其古异。客有谓余曰:「古时乃以铜为兵乎?其可得而闻不?」余笑而应曰:「此证据甚多,殆不俟言。卿既欲知,辄具言之。余案《山海经》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郭璞注曰:「此山出金如火,以之切玉,如割泥也。周穆王时西戎献之,《尸子》所谓昆吾之剑也。」越绝书曰:「赤瑾之山,破而出锡,若邪之溪,涸而出铜,欧冶铸以为纯钩之剑。」又汲冢中得一铜剑,长三尺五,及今所记干将者,亦皆非铁,明古者以铜锡为兵器也。《周书》称,「穆王时征犬戎,得昆吾之之剑、火浣布,长尺有咫。又有练铜赤刀,割玉如泥焉。」又《左传》僖公十八年,「郑伯始朝于楚,楚赐之金,既而悔之,盟曰:无以铸兵。故以铸三钟。杜预注云,「楚金利故也。」古者以铜为兵,故《禹贡》云,「荆扬贡金三品。」余以为古者语质而难解,今者语文而易了,独诗云,「元龟象齿。」其实象牙也。书云,「厥包橘柚。」乃黄柑也。金品,上则黄,中则赤,下则黑,黑金是铁,赤金是铜,黄金是金,黄金可为宝,赤金可为兵,黑金可为器。《韩子》称:「昔智伯繇之伐赵襄子。初,晋阳襄子金将尽,问于张孟谈孟谈对曰:『吾闻董安于晋阳也,公室悉以铜为柱质,君可发而用之。』于是发之,有馀金矣。」谓此据盖可知焉。又昔夏后氏使九牧贡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于昆吾氏之墟,白若甘搀之地,图其山川奇怪,以形于鼎,使民知神奸,不逢其害,以定其祥,鼎成三足而方,不炊而自沸,不舁而自藏,不迁而自行,九鼎既成,定之国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殷纣暴虐,鼎迁于周。每人主休明,鼎虽小而重,其奸回昏乱,虽大而轻。及周显王三十二年,姬德大衰,乃沦入泗水秦始皇之初,见于彭城。二十七年,始皇东游,大发徒出之,而不能得焉。后汉武帝宾礼百神于汾阴,得大鼎,时人以为九鼎,其详不可得而审也。且荆轲秦王之日,匕首击铜柱铜柱火出,则古者非直以铜为匕首,亦以为殿柱也。且始皇之世,长狄十二,见于临洮,身长三丈,足迹六尺,于是始皇敛天下之兵,铸而象之。故西京赋云,「高门有闶,列坐金狄」是也。又造阿房之宫,其门悉用磁石,磁石噏铁,以防外兵之入焉。以此推之,明知春秋迄于战国战国至于秦时,攻争纷乱,兵革互兴,铜既不充给,故以铁足之,铸铜既难,求铁甚易,是故铜兵转少,铁兵转多,年甚一年,岁甚一岁,渐染流迁,遂成风俗,所以铁工比肩,而铜工稍绝,二汉之世,逾见其微,及汉建安二十四年魏文帝为太子时,铸三宝刀,二匕首,天下百炼之精利,而悉是铸铁,不能复铸铜矣。按张华《博物志》亦称,「铸铜之工,不复可得,唯蜀地羌中,时有解者。」由此言之,斯妙久绝。余谓不复能铸铜者,正当不能使利如霜雪,光如云霞,陆斩犀兕,水断蛟龙,岂复不能铸铜炉碗灯耶?然今太极殿前两大铜镜,即周景王铸也。制作精巧,独绝晚世,今之作必不及古,犹今镜不及古镜,今钟不及古钟矣。昔余为吴兴,凿池,又获铜箭镝数十枚。时有人复于彼山中伐木,得铜斧一口。古铜铸为兵,岂为一据?故备言其详,以发子之蒙矣。古铜贱铁,非独此事,按《皇览·帝王冢墓记》,称吴王阖闾冢,铜椁三重,汞池六尺,玉凫之流,扁诸之剑三,盘郢鱼肠之剑在焉。秦始皇冢,亦以铜椁水银为江河,关东贼发之,至铜椁而取铜,深大不可多得,因此穴墓。汉思王冢,时奢侈,皆生葬,取爱幸奴婢,蓄谷,为铜窗,以通殉葬者气息,兼以水火,守冢给呼召,数十年乃不复闻声矣。晚世之葬,无复此例,然犹自大奢大富大盛,或倾一国之财,或竭一家之宝,或争为宏丽,或竞相高尚,前汉奢于后汉魏时富于晋世,中原既夷,至于江左,时天下凋丧,制度日衰,富贵之家,犹或厚葬,然论古论曩,亦减损千万倍矣。世愈贫狭,哀礼愈薄。又往古之事,棺皆不用钉,悉用细腰,其细腰之法,长七寸,广三寸,厚二寸五分,状如木秤,两头大而中央小,仍凿棺际而安之,因普漆其外,一棺凡用细腰五十四枚,大略如此,亦可谓至巧矣。其法既绝,亦有铜钉,铜钉之体,皆如今柘钉形也。铜钉既滑,多被发掘,自义熙以来,乃以柘代铜,爰及明器之属,亦多减省,必不得已,乃用乌牙焉,相与皆用素棺,不得施漆,及自棺之外,一无所设,既由贫富之悬,兼以避患之及耳,故为此赞,以明古今铜铁之兵刃,葬送之事焉,乃成赞曰。
悠悠开辟,或圣或贤。
蚩尤铸铜,为兵几年。
天生五才,实此为先。
既古既曩,谁测谁传。
纷纶百代,事无不异。
况乃金铁,国之利器。
风胡专精,欧冶妙思。
于昔则出,于今则秘。
闻之释经,万物澹薄。
在古必厚,在今必恶。
徒侈徒异,徒铲徒削,聊举一概,以明鸿略(《本集》。)
苏武慢 清 · 厉鹗
 押词韵第十八部 出处:秋林琴雅二
谢叠山先生赠家半村先生诗真迹卷子。半村先生讳元吉字无咎宋咸淳七年进士,仕为乌程县,迁著作佐郎,入元徵聘不就,隐居以终。此卷今藏姚江族人处
朱鸟歌残,白翎词起,天地一家春别。
霜凋玉树,风折琼花,只有野梅高洁。
曾忆故人,拂袖归来,暗沾清血。
又燕台尘杳,曹碑魂断,梦寻薇蕨。

江上路、冷空篱,疏灯破屋,长记义熙时节。
琅琅夜诵,满纸骊珠,惊说半天虹月。
应是怕伊,鬼泣龙愁,巧偷豪夺。
放扁舟西去,从此相思晋雪。
赵待制画为邵台掾 元末明初 · 王逢
五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梧溪集卷三
丁酉仲夏予自梁鸿山复辟地青龙镇遇风恬月霁或木脱水落辄命童挐小舟延缘黄浦淞泖间无以形容身閒心乐也尝儗棹歌曰月明濯足龙江口木落题名凤山首三泖天低一幅巾五茸露泻双瓶酒道船子歌载过季鹰拍手龟蒙和淀湖惨澹神姑迎鱼波鳞鳞镜光破又曰灵胥潮落龙华步少女风生虾子渡苍葭两岸船独摇红叶千村塔微露前峰四五先我揖龟鱼踊跃蛟起立银河沧海气同流头戴青天如箬笠及己亥秋游杭户部贡公泰甫以予久屏城府之迹夙狃泉石之好乃一日邀集贤赵公仲穆宴予湖山真馆于时境延虚清座挹胜赏偶举是歌赵曰斯气象殆非有声画而已然画当属之我也众相顾大笑未几图成予诗谢曰魏国佳公子烟波小钓徒偶同觞咏乐得写棹歌图林木巢春燕丛祠啸火狐终焉随蹈海不敢叹乘桴自后有以萧山荐予者予还寓隐既边报急闻赵亦归霅上以卒今年甲辰彦文邂逅吴江示赵所画绰有棹歌景予语以此彦文俾历叙诗左云
天目凝神外,由拳望眼中。
霜清下木叶,得与醉垂虹。
题邵氏家谱(有引) 元末明初 · 王逢
五言排律 押元韵 出处:梧溪集卷三
邵自康公东陵侯平凡五十世又八世至东汉左中郎驯召始加邑又□十世至唐名旺者为濛源府君睦州迁居淳安之谏村支派□蕃衍宋有吴越邵子孙以先世唐尚书左仆射□直刺史虔州思括滑州行封歙州裕期湖州丹徒符并州刺史强右武卫曹肃会稽濮州刺史儒官诰诣有司帖授衣冠户时开宝八年又十三世名桂子为处州教授有别业在华亭处州孙亨贞出示族谱逢敬题是诗
宋日衣冠户,唐朝德泽门。
变迁支派异,贫贱典刑存。
瓜盛青云合,棠高玉露繁。
蜜房蜂祝子,香垒燕生孙。
诰护先王敕,车留太守轓。
一家天与贵,百世海涵恩。
岁有团□乐,春多语笑温。
齿非论犬马,祭每课羔豚。
服任缌麻尽,心期礼义敦。
国风诗在鲁,山脉气朝昆。
伊吕曾为匹,朱陈近结昏。
公侯必复始,尚忆谏名村。
题沈氏死节卷(有引) 元末明初 · 王逢
 出处:梧溪集卷二
苕溪邵妇艾而美至正十六年为淮兵所逼投水垂死适浙省都事张英过之命其下拯救得活且谕曰汝配张官人不荣幸乎沈谢曰幸诸君活我我以夫遇害知殉夫而已忍他闻也既置舟中夜四鼓阴纳束箸口中面舟木触喉而死张葬焉
黄金无留矿,白璧难混瑕。
坤裳义安贞,适然暗尘沙。
宁死呜咽水,不望菖蒲花
感君回存妾,妾命薄如叶。
此心许所天,罗带难再合。
君殊野鸳鸯,妾非鬼蝴蝶。
清风何摇摇,吹彼溪上苕。
山光浮茝佩,空响度琼箫。
至今一抔土,民自戒刍樵。
杨待制挽诗 元末明初 · 刘崧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讳景行字贤可延祐乙夘初科以易登进士第赣州路会昌府判官再调永新州丁内艰去官改江西省照磨官转宜黄县抚州推官湖州归安县尹年七十授翰林待制朝列大夫致仕公平居和厚自持为政刚敏摧击豪横不避权势屹然不可干以私所至畏惮及去而见思有立祠刻石者凡三为江浙湖广考官多得名士一时在清要者皆其同年公未尝以私谒之其刚正如此年七十四以病终于家
郡邑徵循吏,词林忆侍臣。
青云嗟濩落,白首见清真。
论秀终裨国,锄奸肯避人。
百年文物尽,愁绝故山春。
惠山,并叙 其一 1079年 北宋 · 苏轼
 押阳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无锡市惠山
余昔为钱塘倅,往来无锡,未尝不至惠山。既去五年,复为湖州,与高邮秦太虚、杭僧参寥同至,览唐处士王武陵窦群朱宿所赋诗,爱其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追用其韵,各赋三首。
梦里五年过,觉来双鬓苍。
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
俯窥桂影,仰见鸿鹤翔。
炯然肝肺间,已作冰玉光。
虚明中有色,清净自生香。
还从世俗去,永与世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