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序
古金城谣 元末明初 · 周霆震
国家承平百年,武备寖弛。盗发徐、颍,炽于汉、淮。武昌南纪雄藩,一旦灰灭。洪省坚壁,寇蔓延诸郡,水陆犬牙。北来名将,相继道殒。丞相出督步骑,直抵高邮,事垂成以谗废。方面多贵游子弟,贪鄙庸才。虚张战功,肆意罔上。诛求冤滥,惨酷百端。重以吏习舞文,旁罗鹰犬,意所欲陷,即诬与贼通,其弊有不忍言者。间存一二廉介,则又矜独断,昧远图,坐失机会。民日以敝,盗日以滋。庐、寿、舒三州,屏蔽上流,庐、寿既没,舒独当锋镝之冲。至正十年壬申进士余阙淮西元帅之节来镇。广设方略,招徕补葺。备战守,丰军储,贼饮恨不得逞。朝廷嘉其功,授淮南参知政事。自是日与贼遌,受违凡四十有二,大小二百馀战,江西赖以苟安。坐视弗援,十八年正月丙午,城遂陷。公一门争先赴死,阖郡无一生降。贼党举手加额,称余元帅天下一人。购得其尸城下池中,礼葬之。伤哉!寄痛哭于长歌,使后人哀也。
公西世家字廷心貌不逾中人当纪纲废弛之馀治郡立朝每与众异故其树立如此
昆崙烈风撼坤轴,日车敛辔咸池浴。
六龙饮渴呼不闻,赤蚁玄蜂厌人肉。
荆襄弗支庐寿孤,江东扫地如摧枯。
忠臣当代谁第一,七载舒州天下无。
东南此地关形胜,天柱之峰屹千仞。
当年赤壁曹瞒,天为孙吴公瑾
我公千载遥相望,崎岖恒以弱击强。
孤城大小二百战,食尽北拜天无光。
当关援剑苍龙吼,尽室肯污奸党手。
摧锋阖郡无生降,群盗言之皆稽首。
堂堂省宪罗公卿,建官分阃日募兵。
哀哉坐视无寸策,遂使流血西江平。
向来不晓皇穹意,名将南征死相继。
一时贪暴聚庸才,玩寇偷安饕富贵。
河流浩浩龙门西,燕山万骑攒霜蹄。
英雄暴骨心未死,去作海色催朝鸡。
玉衣飞舞空中见,太息孤忠鏖百战。
五陵元气待天还,睢阳谁续中丞传。
春江辞三叠 其一 明 · 姜希孟
 押尤韵 出处:私淑斋集卷之五
高灵申文忠公。与吾姜氏一门有宿契。尝父视吾先君戴慜公。弟视吾兄仁斋。视吾若子侄。凡平生训诲导迪之辞。刮去毛皮。犹存骨髓。某仰若山斗。及文公下世而不可得见。则见其典刑之犹存者。斯可矣。文忠有子八人。皆一时名流。与吾最相知。而屡同僚寀者。则文忠第五子浚彦施氏也。仆尝长夏官。彦施为参知。又长铨曹。彦施为参奏。年前同傧事于西界。今年共议谳于禁府。出入数十年间。同寮共事者非一再矣。而公之室柳氏。即吾表从妹之女也。论其族谱。则叔侄行也。吾尝爱其言简而量弘。貌毅而心和。遇事不敢眩能。而人服其能。论议不敢先人。而人推不及。俨然有文忠之仪刑焉。(仆)接话之间。未尝不慕文忠而施于公。见公肖德。而益叹文忠之不亡也。岁壬寅春忠清观察使。考个当递。上命公代之。公以道有妻亲辞。上曰。公苟公清。玆实无妨。奚庸屑屑。其往无稽。公膺命将行。来别于余。余以友公之密。慕公之深。苟无言以相赠。我则非人也。余惟人君。处亿兆之上。不能自治。则为之三公六卿。布列于朝。莫不承弼厥辟。然后王化得以行焉。王化自近而远。由内而外。化之及远者。有不能遍。则民有所困。故县承州。州以。牧以承府。星罗棋布。各司其土。其间境壤之广狭也。人民之多寡也。风俗之淆淳也。政令之美恶也。类万不同。固不能同归于圣治之域。则必有重臣承上德意。察幽明而黜陟之。使人君无外顾之忧。然后蒙民其泽焉。此则观察使其人也。夫以一介之臣。分霄旰之忧。制百万之命。其任岂不重且大哉。知其重且大焉。则当思其无负重大之责。然后可矣。尝观周家遣使臣之诗曰。皇皇者华。于彼原隰。駪駪征夫。每怀靡及。又观南国被文王之化。感召公之德之诗曰。蔽芾甘常。勿剪勿伐。召伯所苃。使臣之驱驰原隰。其所思念。常若有所不及。何哉。其必曰贪残害物。我所当黜。循良滞下。我所当陟。民罹疵疠。我所当医。吏逞奸猾。我所当制。念其所而逮。思其所未然。曷尝顷刻忘于怀欤。至于民之感悦德惠。观慕风化。非徒爱之于心。而诵之于口。非徒爱之其身。犹惜其所憩之木者。非心悦而诚服。安能若此哉。今有人。违道以干誉。苟悦而望报。至有为饘粥以救其急。舍乘舆以济徒涉。苟无仁心主于内。实惠施于外。相与之际。心有町畦。岂敢相信。去之日。无复念其人焉。况于爱树木。如见其人焉哉。公今往矣。须以每怀靡及之念。尽一己之仁恩。然后民亦以勿剪勿伐之恩。报效于公矣。公其勖哉吾方抱疾。转侧牖下。未能送之江之浒。作春江词三叠。以畅其意云。
春江瀰瀰兮冰带流,绿净可染兮明鸭头。
扬素波兮泛兰舟,棹歌咽兮惊群鸥。
君浩往兮不可留,褰杜若兮芳洲。
惠山,并叙 其一 1079年 北宋 · 苏轼
 押阳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无锡市惠山
余昔为钱塘倅,往来无锡,未尝不至惠山。既去五年,复为湖州,与高邮秦太虚、杭僧参寥同至,览唐处士王武陵窦群朱宿所赋诗,爱其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追用其韵,各赋三首。
梦里五年过,觉来双鬓苍。
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
俯窥桂影,仰见鸿鹤翔。
炯然肝肺间,已作冰玉光。
虚明中有色,清净自生香。
还从世俗去,永与世俗忘。
崔伯易画像赞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四六
崔公名公度字伯易高邮人。刘相沆举贤良方正,不赴,以任为三班差使韩魏公荐之,诏易文资,为国子监直讲,亦辞。元祐中,再召为郎,又皆固辞。补外郎,诸公力白于朝,强起为国子司业,讫不肯。复出为郡,以起居郎秘书少监召,亦不肯起。绍圣中,复以为秘书少监,辞如初。遂请宫观,寻致仕。予喜其白首一节,乃求画像于高邮,而为赞曰:
古之君子,学以为己。
可行则行,可止则止。
仕以行义,止以远耻。
世衰道微,岂复知此。
蚩蚩始学,青紫思拾。
万马并驰,孰能独立。
始虽弗急,后亦汲汲。
我思崔公,涕泗横集。
按:《渭南文集》卷二二。又见嘉庆《高邮州志》卷一一下,《南宋文范》卷三六。
女贞行为俞贞女作丁巳 清 · 洪亮吉
 出处:侍学三天集
无锡俞贞女许字高邮金明经未几明经病卒贞女誓以身殉母兄防之苦贞女画女贞花一枝题诗于上以见意不半岁终以瘵疾卒其兄孝廉坊为索诗爰赋此篇
花莫作断肠花,草莫作拔心草。
拔心草死尤可怜,谁识断肠花色好。
俞贞女字金明经,二十待年仍未行。
明经亡,贞女病。
口不欲言心已定,写得一枝祈绝命。
不系尺五组,不赴清泠渊。
儿身虽可捐,母意殊拳拳。
十旬百药终无效,儿虽死贞不伤孝。
英英女贞树,郁郁冬青枝
上有六出花,下有五色
君不见断肠可续死可生,不若此木尤坚贞。
良人无年妾命促,手握此花方瞑目,万古贞心托贞木。
润州丹阳县丞卢君墓志铭774年7月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君讳岘。字某范阳人。自魏已降。官婚人物。为天下清甲。大略书于国史。详言在乎家牒。今所书三叶。自曾王父卫州司马府君讳宏寿。初贞晦不仕。公车徵拜。生冀州信都主簿府君讳友裕。友裕生扬州高邮县府君讳相。君即高邮之第若干子。奉前人之业。讲先师之训。以之克家。以之从政。直方谦厚。卑不可踰。筮仕三次。不离州县之职。曰亳州蒙城县主簿楚州宝应县润州丹阳县丞。宽敬𦲷事。不希名誉。故每当廉问荐延之日。使臣陟明之举。皆迁延晦避。时议多之。清行懿名。竟用不振。以大历九年七月日。寝疾终于官舍。享年五十五。其嫠陇西李氏。柔顺有妇行。嗣子某等。决于蓍蔡。衔恤襄事。以关河不靖。未克归祔。遂以某月日。权厝于县之北原焉。从宜也。予侨居丹阳。尝与君游。故粗书事实。以备刻石。铭曰。
生死沄沄,如环斯循。
吁嗟卢君,于此归根。
唐故虢州刺史礼部尚书崔公墓志铭835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唐有通四科达三教者。曰惟崔公。公讳元亮字晦叔。其先出于炎帝。至裔孙穆伯。受封于崔。因而命氏。汉初始分为清河博陵二祖。故其后称博陵人。曾祖悦。洛州司户参军赠太子少保。祖光迪。赠赞善大夫。考抗。扬州司马通事舍人。赠太子少师。妣太原王氏。赠晋阳郡太夫人。公即少师季子。解褐补秘书省校书郎从事宣越二府。奏授协律郎大理评事。朝廷知其才。徵授监察。转殿中。历侍御史膳部驾部员外郎洛阳密州刺史。公既至密。密民之冻馁者赈恤之。疾疫者救疗之。胔骼未殡者命葬藏之。男女过时者趋嫁娶之。三月而政立。二年而化行。密人悦之。发于谣咏。换歙州刺史。其政如密。先是歙民畜马牛而生驹犊者。官书其数。吏缘为奸。公既下车。尽焚其籍。孳息贸易。一无所问。先是歙民居山险而输税米者。担负跋涉。勤苦不支。公许其计斛纳缗。贱入贵出。官且获利。人皆忘劳。农人便之。归如流水。朝廷闻其政。徵拜刑部郎中。谢病不就。俄改湖州刺史。政如密歙。加之以聚羡财而代逋租。则人不困。谨茶法以防黠吏。则人不苦。修堤塘以防旱岁。则人不饥。罢氓赖之。如依父母。入为秘书少监。改曹州刺史御史中丞。谢病不就。拜太常少卿。迁谏议大夫。屡上封章。言行职举。上召对。加金紫以奖之。假貂蝉以宠之。未几。朝有大狱。人心惴骇。势连中外。众以为冤。百辟在廷。无敢言者。公独进及霤。危言触鳞。天威赫然。连叱不去。遂置笏伏陛。极言是非。血泪盈襟。词竟不屈。上意稍悟。容而听之。卒使罪疑惟轻。实公之力。既而真拜。因旌忠臣。繇是正气直声。震耀朝右。搢绅者贺。皆曰国有人焉。国有人焉。公以为名不可多取。退不必待年。决就长告。径遵归路。朝廷不得已在途拜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公济源有田。洛下有宅。劝诲子弟。招邀宾朋。以山水琴酒自娱。有终焉之志。无何。又除虢州刺史。盖执政者惜其去。将欲驯致而复用之。太和七年七月十一日。遇疾薨于虢州廨舍。天子废朝一日。赠礼部尚书。周行士林。闻者相吊。宗族交友。靡不出涕。遗直遗爱。公兼有焉。呜呼。公之将终也。遗诫诸子。其书大略云。吾年六十六。不为无寿。官至三品。不为不达。死生定分。何足过哀。自天宝以还。山东士人皆改葬两京。利于便近。唯吾一族。至今不迁。我殁。宜归全于滏阳先茔。正首邱之义也。送终之事。务从俭薄。保家之道。无忘孝悌。吾玉磬琴。留别乐天。请为墓志云尔。夫人范阳卢氏。先公而殁。有子九人。长曰煴。通事舍人。次曰刍言罕言。举进士。次曰缓。中牟。其下皆幼稚。煴等哀毁孝敬。号护轜翣。以九年四月二十八日。用大葬之礼。归窆于磁州昭义县磁邑乡北原。迁卢夫人而合祔焉。遵理命也。公之丁少师忧也。退居高邮。其地卑湿。泣血卧苫者三载。因病痹其两股焉。逮于终身。竟不能趋拜。从祖弟仁亮窜谪巴南。殁而无后。公先命长男煴护丧归葬。后命幼子听继绝承祧。自宗族及朋执间。有死无所归孤无所依者。公或葬之祭之。或衣之食之。或婚之嫁之。侯齐二家之类是也。故闺门称其孝。偫从仰其仁。交游服其义。可不谓德行乎。公幼嗜学。长善属文。以辞赋举进士登甲科。以书判调天官入上等。前后著文集凡若干卷。尤工五言七言诗。警策之篇。多在人口。其馀著述。作者许之。可不谓文学乎。公之典密歙湖也。理化如彼。可不谓政事乎。居大谏骑省也。忠谠如此。可不谓言语乎。公夙慕黄老之术。斋心受箓。服气鍊形。暑不流汗。不挟纩。肤体颜色。冰清玉温。未识者望之如神仙中人也。在湖三岁。岁修三元道斋。辄有彩云灵鹤。回翔坛上。久之而去。前后置斋七八。而鹤来仪者凡三百六十。其内修外感也如此。可不谓通于大道乎。公之晚年。又师六祖。以无相为心地。以不二为法门。每遇僧徒。辄论真谛。虽耆年宿德。皆心伏之。及易箦之夕。大怖将至。如入三昧。恬然自安。仍于遗疏之末。手笔题云。暂荣暂悴敲石火。即空即色眼生花。许时为客今归去。大历元年是我家。其解空得证也又如此。可不谓达于佛性乎。总而言之。故曰通四科达三教者也。居易不佞。辱与公游者三十馀年。年老分深。定为执友。况奉遗札。托为斯文。且惭鄙陋。不敢辞让。铭曰。
滏水之阳。鼓山之下。
吉日吉土。载封载树。
呜呼。博陵崔君之墓。
秦文仲崇明拜祠墓诗 明 · 袁华
四言诗
淮海秦君德卿教授乡里垂四十年殁而门人私谥曰孝友先生其行述见铁崖杨先生所为墓铭崇明梓里也至正庚子高邮张君某同知州事始白于有司列祀校官之先贤祀祠以天赐堂主李君配焉明年春正月子约将归拜祠下并展三世汝阳袁华追饯于娄之上而赠君诗诗曰
维秦氏先,裔本颛帝。
玄鸟诞祥,爰洎大费。
汤汤洪水,佐禹平治
赐姓曰嬴,是为柏翳
下逮非子,主马汧渭。
厥马蕃息,赏延于世。
助之土田,锡以爵位。
自岐徂酆,奄有其地。
以国命氏,子孙蹶蹶。
冉相非商,从学洙泗。
卒业圣门,身通六艺。
三辅万石,汉称循吏。
曰绵曰族,曰举曰系。
或栖岩穴,或推孝义。
文鸣淮海,肇自观始。
疏派盐城,丁宋之季。
南迁海隅,相宅天赐。
懿自山父,威仪棣棣。
玉立长身,清庙茂器。
授经于方,力求源委。
朝斯夕斯,黾勉弗替。
贡于通州,诗冠多士。
粤有仲子,才德粹美。
肥遁居贞,行端学邃。
蔚彼凤麟,为邦家瑞。
讲道乡里,垂四十载。
一裘一葛,不事华靡。
高爵荣名,视若敝屣。
沈潜理域,仁经义纬。
性命道德,经史传记。
孜孜讨论,由内及外。
立言垂宪,先正是嗣。
后生小子,为所矜式。
殁有门人,孝友表溢。
崇川之阳,木栱墓隧。
揭示素履,有隆斯碣。
伟哉张君,恂恂岂弟。
以仁教养,以德抚字。
下车省俗,振举淹滞。
表里旌贤,风化所系。
呜呼先生,匪爵而贵。
上陈道统,乃白有司。
翼翼新祠,翚映泮水。
约承家学,继志述事。
兢兢业业,罔敢荒肆。
春雨既濡,勾萌丛萃。
顾瞻桑梓,油然孝思。
驾言遄归,乘桴海澨。
䲔波砥平,云帆宵济。
展墓拜祠,聿脩厥祭。
何以将之,旨酒肥彘。
言言高门,列戟周卫。
七贵五侯,充车结驷。
不学亡术,崇殖货利。
未及百年,子孙皂隶。
先生之风,胡不少愧。
沧溟滔滔,奔流东驶。
有如秦氏,世泽罔既。
于千万年,祀事不坠。
我作歌诗,昭示来裔。
酒品前后二十绝其十三 明 · 王世贞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高邮五加皮酒五加皮草药能去风湿高邮人采以酿酒因名有绝佳者然不可多得大抵亦病甘
甓湖酒绿如寒烟,与君瓮头三日眠。
即使病酲不忍却,况乃去病复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