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序
左威卫大将军琅琊太尉侍中王府君墓志铭 闽国至宋初 · 陈致雍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五
公讳继勋。字绍元琅琊临沂人。因家为泉州晋江人也。其先自秦汉至隋唐。累世名德。冠冕蝉联不绝。国史家牒。莫不详焉。故所谓仁人之利。本枝百世。昭穆无穷。若夫离剪佐时宁乱。定功于前。浑祥辅主济民。垂名于后。归刀示信。誓水指期。或辟土肇基。宏大功业。近则我祖有之也。别宗因地。始封闽王讳审知。族人尊之。是为太祖。四世之亲。因之追赠。故桂州阳朔县令司徒讳玉。公之高祖也。司空赠太师中书令讳恁。曾祖也。守泉州刺史侍中追谥武肃讳审邽皇父也。福建管内三司发运副使检校司徒太尉讳延祯。皇考也。崇国太夫人宋氏。妣也。公大昴炳灵。祥麟叶趾。弱龄袭爵。寅亮秉躬。我显祖光宅闽区。功格东表。汉封三越。奕世重熙。修职贡方。不替献命。中间赤符未集。作帝自娱。维彼哲人。振振公族。矧复闽隶残孽。乘衅肆凶。公能刻日指期。对天永誓。果见克歼猾竖。大刷耻雠。再造邦家。疏爵崇命。英簜华路。鸾铃飞镳。加服九章。践登一一事。高阳旧里。繁盛昔时。行部晋安。遗爱木泯。保大四年。谕顺祐之理。稽筮迁之徵。窦融适变而动。公臆断有焉。帝嘉其诚。允答高秩。拜侍中。加特进。赐推忠效节奉圣功臣食邑三千户。戴蝉珥貂。入侍帝闼。功冠偫后。位隆鼎司五年。领池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池州刺史。秩满。考成绩之状。居奏课之最。再命陟庸。不替厥位。七年。崇国太夫人奔问至。自伤行役。版舆阙奉。陟屺增望。敬劳永思。忽焉哀惊。迨将绝息。羸病扶杖。允莫能兴。万石君纯行笃孝。人皆儗伦焉。卒哭告祔。金革从权。起复视事。共治七载宜民宜人。无怨无恶。惠政诞洽。庶绩咸熙。朝拜左威卫大将军。屯守期门。率厉士校。玉颜鉴物。温言煦。遇士大夫有礼。与小人有恩。器度豁然。贵而不佚。兼以书善楷妙。经诰墨迹。馀暇手写。好学不倦。为善是称。招礼耆儒。宏广经义。通方之训。隆诸子弟。堂构斯盛。由公负荷。有此之贤。如此之亲。呜呼。天不慭遗。哲人其萎。享年四十有五。以保大十四年七月十二日。薨于京师崇礼坊私第正寝。皇上抚几增悼。废朝三日。诏鸿胪护葬司仪礼赗赙加等。启殡右卫上将军谥曰敬。礼也。以其年八月二十五日。葬江宁县安德乡安宜里。往日卜竁于此乡先夫人青陵原合祔。礼也。呜呼。祖庭撤奠。迁柩属绋。素旒委以曳轸。云翣翼而蔽骖。笳鼓悲鸣。霜风惨冽。世嗣号而踊绝。虞歌挽以萦纡。呜呼。既葬皇皇。求而不见。亲宾拜以复土。舆仗回而下冈。微阳疏林。归轩空盖。公娶清河郡夫人崔氏。旧朝相国允族孙女也。秀发景冑。训承大家。曹谢贤才。维则是效。裴王宗族。作嫔可偕。不幸先公而亡。继室荥阳郡夫人郑氏。往岁名推贤淑。翼赞宫闱。玉度有辉。兰仪诞茂。作俪于王。公从夫爵。礼也。长男传嗣。池州中军使。显居右职。是司鼓鞞。秉同律以听军声。陈旌旗以鞠师旅。在昔宣任。今为具臣。仁孝之行。天诱其衷。端已厉俗。勤节苦学。寡欲无玩。瑰玮奇才。或以德进。而必待举。次男曰传宪。次男曰传勖。并冠而未仕。就贤亲师。进德修业。吾门以大。其在兹乎。有女二人。长有适人为妇之端。次以少未笄。既丧父天。殆无所怙。箴管右佩。婉惠其仪。致雍昔与严助同乡。入见诸任在列。仰觌亮迹。合纪殊庸。拂琬玉以增悲。愧铭颂之陋略。辞曰。
惟闽有雄,冠彼百越。
皇皇我祖,昭昭丕烈。
景冑流芳,维公则哲。
袭爵弱龄,守命邦节。
伊昔故土,猾竖肆逆。
放弑我君,盗据我国。
世祚中零,厥心否塞。
潜运神谋,入剪凶慝。
泉山䊸盘,秀山高峙。
大荒东流,禹迹攸纪。
带海一隅,膏壤千里。
畴昔赏功,作牧于此。
崇徽九命,践登三事。
戴珥貂蝉,帝闼入侍。
守郡池阳,风化大治。
两地甘棠,犹咏蔽芾。
执亲之丧,杖寝在庐。
汉文权制,墨缞外除。
权从金革,起剖虎符。
期门总旅,警卫宸居。
学业优备,文武不坠。
分袂藏书,永锡来嗣。
师礼耆儒,论道说义。
阶轩柱楹,墨迹犹记。
伟哉君子,威仪堂堂。
蝉冕照面,玉颜生光。
丛兰郁茂,高风陨霜。
缅邈不见,人怀永伤。
元堂一闭兮冥寞幽魂,江边古路兮原头新坟。
青林松柏兮他年子孙,碑存荒草兮伤嗟哲人。
润州丹阳县丞卢君墓志铭774年7月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君讳岘。字某范阳人。自魏已降。官婚人物。为天下清甲。大略书于国史。详言在乎家牒。今所书三叶。自曾王父卫州司马府君讳宏寿。初贞晦不仕。公车徵拜。生冀州信都主簿府君讳友裕。友裕生扬州高邮县府君讳相。君即高邮之第若干子。奉前人之业。讲先师之训。以之克家。以之从政。直方谦厚。卑不可踰。筮仕三次。不离州县之职。曰亳州蒙城县主簿楚州宝应县润州丹阳县丞。宽敬𦲷事。不希名誉。故每当廉问荐延之日。使臣陟明之举。皆迁延晦避。时议多之。清行懿名。竟用不振。以大历九年七月日。寝疾终于官舍。享年五十五。其嫠陇西李氏。柔顺有妇行。嗣子某等。决于蓍蔡。衔恤襄事。以关河不靖。未克归祔。遂以某月日。权厝于县之北原焉。从宜也。予侨居丹阳。尝与君游。故粗书事实。以备刻石。铭曰。
生死沄沄,如环斯循。
吁嗟卢君,于此归根。
唐故宝应寺上座内道场临坛大律师多宝塔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一
京师东门二里所。多宝塔者。沙门灵凑等为先大师荐祉尽敬之地也。大师讳圆敬姓陈氏河南陆浑人。报年六十四。经夏四十四。以贞元八年春正月。厌代入灭于保寿寺。越十有五日。迁窆于龙首北原。距兹塔西北十馀步。初大师入道。依本县思远寺微公。通法华经。宝应二年制度。编僧籍于东京长寿寺。受具于白马寺律师。昙无德义。言下信解。以为遵道途而归都邑。涉门阈而跻堂皇。故尸罗毗尼。以摄妄想。五部四分。是为扃键。然后因定发惠。登最上乘。优婆鞠多。由是道也。敷畅微妙。攘除痴冥。如一灯传照。一雨润物。宏我法者。可胜道哉。代宗朝。徵入内道场。累诏授兴善安国宝应等寺纲首。又充僧录。寻授宝应寺上座。赐律院以居。授瑜伽灌顶密契之法。讲楞伽经起信论。译虚空藏经。鉴义润文。内典偫书。靡不该贯。无非宴坐道场。沃天心以了义。照佛日于中禁。郁为龙象。大拯斯人。将灭之夕。备申告诫。中夜累足。如期顺化。其智惠欤。其解脱欤。法子苾刍。缞服成列。仰护念慈哀之旨。拾莲华多宝之义。厥后十五年而功用成。丹素觚棱。石轮火齐施于外。圣像真言。多罗祗夜函于内。又以见凑公成就。付嘱而为上首。况不出户庭。持经万遍。愿力斯满。严饰斯崇。勒铭于兹。以示尘劫。铭曰。
三生不驻,如电如瀑。
七情相攻,如虿如蝮。
彼上人者,为世导师。
乃精毗尼,以摄偫疑。
宏道日大,化缘斯毕。
建兹严事,如地踊出。
国门之东,万宇来同。
斯为宝所,烛耀无穷。
唐故河中晋绛慈隰等州节度使支度田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中书令河中尹上柱国延德郡食邑三千户赠太师张公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
元和五年冬十二月戊寅太尉中书令延德郡王自河中来朝。明年春二月景子。发疡薨于京师务本里第。春秋五十。皇帝不视朝五日。册赠太师冬十月乙酉。归全于万年少陵原。嗣子检校工部尚书右金吾卫将军克让。毁瘠号慕。没于倚庐之中。追命尚书右仆射。次子太仆少卿克恭检校右散骑常侍驸马都尉克礼等。泣遵理命。用诚信襄事。举书公之大绩大烈。请刻石以识云。公讳茂昭字丰明。其先燕人。九代祖奇。北齐右北平太守。因封其地。代袭王爵。违难出疆。雄于北方。曾祖逊。乙失活部落刺史。祖谧。皇开府仪同三司平州刺史。赠太子太傅。父孝忠。皇义武军节度易定等州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谷郡王。赠太师谥曰贞武。惟公承太傅贞武之遗烈。受严凝温厚之全性。戴翼其代。抚征其人。戎容山立。盛气玉色。英风义声。燀耀光明。调鼎七岁。秉圭三觐。爰立于明廷。考终于会朝。卓尔拔乎伦类。沛然满乎观听。凡异姓而王。真食其封。于三公司空司徒太尉之任。于三师太子太保太傅之秩。累阶宰职。乃于中书令。名器始终。与勋伐俱。初公生当上元宝应之閒。天下兵兴。感激代故。閒关力用。始自掾曹宫卫。以至卿寺台阁。金艾采饰。祗庸显明。宝臣物故。成德不靖。公以弱冠。偏师朝鲜束鹿。禁旅急病。人挻灾。公以中权。衡击脱西平清苑。此其裕蛊宣力之章章者。贞元七年贞武公薨于位。朝廷以公狎贯戎重。可辑宁一方。繇定州刺史起领留府。礼服外除。策勋懋官。统节制之师。修方伯之职。累丁赵国魏国二太夫人忧。丧祭情理。一其哀敬。凡三夺齐斩。以从王事。孝文当阳。考礼述职。瞻斧扆于法座。顺宗继明。保乂齐信。执壤奠于翌室。今上报本。侍祠肃事。奉圭币于泰坛。至于浃洽邴魏。优游平勃。错综事典。习通仪制。树善于庙堂。陈谟于穆清。迥出功臣之表。实行宰相之事矣。前年。诏武库禁兵。会诸侯之师于常山。分道并出。卤帅绝太行。越飞狐。是日北道。以公为主。于是创厩置以辟硗陋。悉刍米以给赋舆。军尉裨校。待之满志。供具宴饩。无非加等。亦既压境。士皆贾馀。公与偫帅屈指环城有日矣。恒人以步骑二万。踰木刀沟。为从衡七里之阵。来薄于城。公擐甲出壁门。径当其锋。俾其子克让与犹子克俭甥陈楚等分捔之。设左右翼以待之。出奇决命。凡数十合。取巧于七纵。蓄锐以三捷。席胜鼓行。横尸如陵。方申尽敌之算。俄奉班师之诏。因喟然曰。自五十年閒。两河多垒。县官以在宥含垢。怀和万方。推恩息人。延代赐履。或恃长毂。且踰短垣。至有相依若辅车。相求若市贾。虽有长智。不能自还。大丈夫亦当排雰雺而翔庆霄。出樊笼以羾阊阖。行之自我。仁远乎哉。姑请军司马于朝。使人狎其理。然后以一方之地图户版。三军之驷介伍符授焉。子文告令尹之政。士蔿太傅之法。拜章撰日。尽室就途。举代得请。然后有河内之命。麾幢才至于理所。剑履遽来于毂下。沃心体国。指掌论边。慷慨行义。涕洟交感。方受面命。以班诏条。嶷然持重。为守臣表率。其或行不俟驾。干不庭方。清昆夷。埽獯狁。然后销五兵为农器。驱一代为寿域。此公之心也。嘘夫。以析木之下。将相代家。按节股肱郡。在诸侯王上。而荐绅文吏。拥旄山东。廉风俗于武旅之地。修班制于战争之后。是一举也。而二美行焉。君子以为元和理平之嘉瑞。虽西汉之白麟黄龙不若也。始公割符。三年而分阃。又四年而进律。以州为都府而为长吏。又七年而为公。明年作相。最凡盛大。几三十年。君臣极其感会。天下仰其风采。诏葬法赙。率用汾阳王咸宁王故事。所不至者。殁于中身。岂造于物者不与其全欤。此吾君所以当宁流恸。而叹其用之未极也。夫人卫国夫人李氏。沧州刺史御史中丞陵川王固烈之女。阀阅庆祉。淑明柔嘉。由内外音徽以大。凡所顾复。皆为善良。克让以劳而贵。以毁而殁。克恭以才能历卿士。克礼以淑令俪夫人。克礼之季曰沙门宏信。宏信之季曰太子舍人克从少府克勤光禄丞克正等。禀训尚义。执丧知礼。闺门积厚。名教多之。德舆久辱深知。谬参大政。畴庸之命。亲奉圣谟。撰德之词。式藏厚载。铭曰。
太尉兵柄,中书理本。
桓桓令君,宣令分阃。
行旆摇摇,马鸣萧萧。
华衮九命,介圭三朝。
乃率赋舆,乃颁诏条。
先台谅闇,雰霾蔽晦。
词极切劘,义形风槩。
皇明光宅,绩用章大。
恒碣之閒,革车所会。
蹈厉策勋,推授交代。
皇用畴庸,遍登三公
毅然举宗,来自山东
周有申伯,汉称窦融
乃陟其明,于河之中。
行道有福,为仁由己。
哀荣思福,冠耀终始。
少陵为谷,幽宅在此。
中南如砺,令闻不已。
刻铭泉垆,与天壤俱。
唐故右神策护军中尉右街功德使开府仪同三司右武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事上柱国乐安县开国公内侍省少监致仕赠扬州大都督府孙公神道碑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八
元和元年冬十月内省少监致仕孙公寝疾。薨于京师广化里私第。享年若干。十有一月。有诏追赠扬州大都督。法赙布绢。各以百数。明年十一月。葬于泾阳县之某原。命妇诸孤。家老故吏。以服劳诏禄恩华庆赏之不可以不识也。请镂丰碑。楬于鲜原云。唯圣唐仁泽汪濊。威灵燀耀。乃法辰象。以严武师。惟肃宗创新军于北落。克靖患难。惟德宗中护于内朝。而为总制。翊宸严以宣七德。正师律以张四维。勤劳警巡。柬拔忠厚。不失于正。克保其终者。惟公有焉。公讳荣义。字某。其先吴郡人也。轩裳延耀。本冠邦卿。版籍推迁。幸来京毂。今为京兆泾阳人。曾祖翣。皇右金吾卫中候。祖庭玉。赠兖州刺史。父知吉。皇开府仪同三司右领军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事上柱国魏国公。或徼循筮仕。道在安卑。或麾节加恩。义彰追远。以至于先公贵位。名重前朝。宏内省之事任。受大封之徽命。承休袭庆。终践代官。裕蛊教忠。备遵家法。公端良谨重。洁白详明。事无尤违。心必诚信。至德中。策勋至上柱国。起家掖庭局监。转掖庭局丞宫闱局令。再为内谒者局。叙品至朝议大夫。恩锡章服。又加中散大夫。贞元十七年充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判官。才浃辰。迁内常侍。充副使。越翌日。兼右街功德副使十九年右骁卫将军。充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右街功德使明年有诏知内侍省事。岁中加特进右武卫大将军封乐安县开国男德宗弃天下。顺宗谅闇。整训爪牙。勤宣翼戴。进骠骑大将军。益封乐安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今皇帝践祚。以年疾加侵。固辞戎政。重违诚恳。恩礼旧劳。拜开府仪同三司。既积沈恙。累章陈乞。乃下优诏。遂其致政之请焉。初公以大历中奉使交广。裔夷啬祸。有梁氏寻氏聚为寇𣀮。公与守臣决策。潜师尽殪。南服以清。厥猷茂焉。建中中将军许庭游将命北蕃。公为之介。属张光晟暴毙。其众与阴方为仇。野心烦言。将逞憾以报。才全智免。终靡盬而归。俄而希烈干纪。淮濆不靖。受中旨。合兵符。取桂岭湘川之众。益汉阳夏口之镇。以当剧贼。且护成师。收应山。援安陆。凡鄂之成绩。公有助焉。寻又监庆州行营兵马。皆奋策画。用宁边鄙。暨夫拊循爪士。参赞禁营。乃升副车。超践中尉。讲军志。循武经。比诗人祈父之职。得易象贞师之义。承睿谋以决胜。授偫帅以懋功。肃肃然安人而禁暴。雄雄然由中以制外。积劳不伐。受宠若惊。恩波深而守以慎惧。爵禄厚而不萌侈汰。其或方国问遗。岁时交欢。公曰。有齿以焚。古人所诫。无胫而至。廉士不居。外不易于人。中不易其操。泛然虚受。悉助军实。强力匪懈。推诚在公。或籍在行閒。而法干吏理。苟书所至。必械系送之。心无私焉。直而后已。当亲重之任。护腹心之臣。入近天子之光。出列诸侯之上。岂徒然哉。先魏公信向释氏。薰修心法。尝于邑里奏建宝应众善寺。五代之壤树依焉。至公又请于寺内置无垢净光法华三院塔额。檀施臧获。为净人者十辈。所以修先志。所以崇佛乘。孝子信士。斯为至矣。昔汉室以灌婴谒者随何护军。正伯参珥貂之制。环列据衔珠之重。骠骑仪同。品皆第一。护封益食。事轶常均。及屏去熏灼。翛然恬旷。家居得谢。以至没身。其动也。本兵柄而不可犯。其静也。冥道枢而无所累。纳忠循理。议者嘉之。前夫人郭氏。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全羽之女。克恭妇道。不幸先没。今夫人东平郡吕氏。柔嘉有仪。昼哭遵礼。奉终诚信。以前夫人祔焉。长子某次子某官某等。棘心雪泣。衔恤无怙。趋承轩禁。嗣续忠劳。公之兄前保寿寺上座内供奉监义大德道系。舍筏之宗。已超学地。在原之痛。犹切孔怀。公之弟某官某等。同气联华。致美有裕。忍哀襄事。先远是图。龟兆告猷。刍灵启路。卜佳城于此室。体魄焉依。转乐石于他山。声尘斯在。铭曰。
大君御极,修理百职。
抑抑乐安,逢时竭力。
超侍轩墀,抱公绝私。
乃将命令,以会师期。
保合诚信,周旋险夷。
韬钤讲贯,印绂葳蕤。
帝座之西,星文昭晰。
钩陈之北,武旅森列。
为之总制,所以关决。
凡在拊循,士皆感悦。
委重三朝,成功九霄。
退身崇让,息偃迢遥。
逝川阅水,截道惊飙。
恩崇幢盖,吹咽笳箫。
泾流汤汤,谷水池阳
旧邱崇冈,若斧若堂。
宰树如云,仁祠在旁。
刻铭于兹兮,永永不忘。
叔父故朝散郎华州司士参军府君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
洪范叙三德五福之道。而德存乎人。福系乎运。时未光大。则卷而怀之。姑以清行厚德。遗诸子姓而已。公讳隼。字子鸷天水略阳人。十二代祖安邱敬公讳翼。为前秦司徒。代有勋德。以至四代祖平凉公讳文诞。历开府仪同三司涪常二州刺史。曾祖滑州匡城县讳崇本。王父益州成都县讳无侍。烈考许州临颍县讳伋。初平凉之先。三叶开国。匡城以降。世名文行。公缵承茂绪。祗服家法。有大易之鸣谦。中庸之慎独。慥慥其守。孳孳其勤。中立而不易方。夷道而不由径。故克家无玷。干禄有声。天宝末。州里举经明。属幽陵叛涣。计偕中止。解巾试守河西。真拜鄢陵丞。时东郊不开。违难逃禄。艰贞洁白。终出盗泉。朝廷嘉之。除楚州宝应丞。是岁太夫人弃孝养。刺血写大乘微言。毁瘠过礼。既除丧。为亲戚所勉。调补宋州宋城县丞孟尚书某方持郡节。深相推重。每岁考课。居郡中最。大历中福昌丞。贞元初华州司士。尝辟彭城刘公萧国班公之府。皆分事任。实助经费。所至之邦。必闻其政。所奉之主。必加以礼。而又学古不怠。歌诗必类。缘情而不流。体要而无害。故秘书包公谓公内外循理。心正气和。君子以为知言。其道未伸。天夺之算。呜呼。贞元九年四月辛亥。终于富平从事之馆。享年六十一。夫人陈郡殷氏。皇曹州司法丽正殿学士践猷之孙。清河寅之女。故给事中杭州刺史亮。其兄也。今侍御史郴州刺史永。其弟也。生德义之门。袭猗那之庆。自执笲主馈。逮四十年。孝慈柔明。六姻是仰。学备箴诵。言成礼法。公之禄甚薄而家甚肥。中外无閒言。诸孤犹已子。闺门之内。和乐薰如也。既茹未亡之痛。护奉輤车。东旋洛都八月癸丑。遘疾疠终于新安之别墅。享年若干。有男子五人。长曰少成。仕至桐庐。次曰少清。以经术甲科。次曰某曰某。皆以文学裕蛊。禀公之义方。女子五人。长适安福公范。次适常州司仓齐畅。其次未及笄。皆禀夫人之明训。少成等曾未半岁。再集荼蓼。思养于下。如不欲生。衔恤忍哀。竭其诚信。以十月某日。得吉卜于新安方山南龙涧原。礼也。小子龀岁而孤。夙承善诱。且惧徽音行实之不传于后。与陵谷之有迁也。谨用论撰。哀而不文。铭曰。
惟叔父。秉直清。
温而文。诚而明。
六试吏。扬令名。
从事。有淑声。
猗夫人。懿纯德
倬妇行。为内则。
乐申申。恭翼翼。
女有家。男述职。
天不佣。降鞠凶。
道未行。祸已钟。
刻金石。识邱封。
德不泯。哀无穷。
疏影 清末民国初 · 冯煦
 押词韵第十七部
莫愁湖荷花甚繁,六月十日厚卿芷洲端甫、季子、小虞为仲子寿。予与芾卿以疟作未与。越日,芷洲以词来,倚枕和之。兼寄漱泉宝应宝应南溪此花数十里不断,往与亡友毛次米数得相羊,水佩风裳,次米时有所会,今十年无此游矣
罗衣乍索。
有暮愁几许,常负游历。
一舸来时,云叶吹凉,湖阴自起渔笛。
香红不断微波远,但望极、江南江北。
早片蓑、约去菭矶,更压冷烟荒碧。

犹记菰浦倦梦,暝香澹似雨,飞上词笔。
却怨西风,十载飘零,此意浑如残菂。
何时一问鸥边路,怕落尽、渐成秋色。
恁朗吟、夜壑归来,忍说那人消息。
玲珑四犯 清末民国初 · 冯煦
 押词韵第七部
闰十月十五日之夜饮湘许,酒阑,湘送予长桥下,澹月如烟,寒水一碧可鉴,数家楼阁,摇荡疏影,似淮西旧游。去年与漱泉时复有此,今漱泉已归宝应,予与湘亦意绪非昔,生不百年,清游有几,使夜夜有月,已非今夜,成迹一逝,渺不可追。感赋此解,并寄漱泉
隔浦暗镫,孤城清角,天涯能几相见。
断桥西去月,照影惊萧散。
而今俊游渐懒。
算烟波、再来都换。
一别浮尘,十年漂梗,芳序黯将晚。

无人地凭阑遍。
淮南落木,离绪何限。
夜阑潮信稳,梦与轻鸿远。
曾携手处销凝甚,又千里、霜空云乱。
谁更遣。
愁来怕、尊中酒浅。
贺闻人母太孺人六十六华诞诗 明 · 湛若水
闻人母者,闻人侍御诠之母,冢宰海日公之女,弟新建伯阳明子之姑母也。归贞庵公,相之儒业。贞庵告逝矣,母三十而孀居,六十如一日,志则贞矣。有子曰訚、曰诠。诠病剧,訚为焚香请身代之,遽毙。母曰:“天乎?訚也爱弟而毙乎。”哭之哀,乃丧明,其慈孝弟友则交感矣。诠学成,行令宝应,有声。擢御史,有声。帝乃推原善教,褒封母为太孺人太孺人华诞,适逢其会辛卯六月十有二日也,则感应之致矣。甘泉子闻之,曰:“以予观于世而知王道之易易也,夫父子兄弟上下之心一于感应而天下治矣。”为赋诗以寿焉,且用告夫观风者。
今日曷为乐,闻子开寿筵。
小寿逢六六,大寿祈百千。
何以祈百千,不朽无期年。
何为不朽名,圣善流芳声。
母仪自贞则,海日难为兄。
伏生尚书,卓为女中英。
嘉言不出梱,善行溢家庭。
我为众宾陈,众宾为我听。
兄代弟病毙,母哭子丧明。
一门感慈孝,蔼然为嘉祯。
和德协上下,精诚达穹冥。
仲氏新骑骢,宝应留清风。
帝曰母善是,孺人特褒封。
龙章与凤翟,五色来云中。
风日清大夏,华诞适与逢。
乃悟天人际,感应常相通。
特为王母寿,于以寿无穷。
寄庵怀古 清 · 林则徐
 出处:云左山房诗钞卷三
梁虞常侍寄会稽人,避侯景乱,入,遁迹东山,结茅庵独居。屡谏陈宝应宝应怒,遣人焚其舍。寄庵卧不动,纵火者为灭其炬云。
萧老公,心肠薄,白马青丝祸旋作。
雷池神,乘赤航,朱衣紫气来轩昂。
萧梁四主俄顷耳,至竟不宥江阴王
是时海内两隐者,前陶后虞继者寡。
洛阳殿作单于宫,犹闻宰相称山中。
虞公遁迹更幽窔,东山僻在东海东。
何物陈宝应,乃敢争枭雄。
心耽美疢恶药石,转以下策矜火攻。
空山夜半来祝融,茅龙一炬光熊熊。
先生高卧正伸脚,自信人厄非天穷。
邦人义之灭其炬,秉秆束菅投且去。
旅人不笑不号咷,早识鹓雏吓腐鼠
萧乾旗鼓动地来,豪酋面缚军衔枚。
噬脐已晚难乞骸,昔时凶燄今死灰。
周留窜伏俱烬煨,黄鹄举矣城乌哀。
呜呼,虞庵虽圮馀蒿莱,千载吊古增徘徊,晋安豪帅安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