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序
王莽天水童谣 汉 · 无名氏
续《汉书》曰:王莽末。天水童谣曰云云。时隗嚣初起兵于天水。后意稍广。欲为天子。遂破灭。少病蹇。吴门。冀郭门名也。缇群。山名也。
吴门
望缇群。
见一蹇人言欲上天。
令天可上。
地上安得民(《后汉书》注作人。○续《汉书》五行志。《后汉书》隗嚣传注。《文选》补遗三十五作天水童谣。《诗纪》八。)
时人为张氏谚 汉 · 无名氏
 押阳韵
文士传曰:留侯七世孙张赞。字子卿。初居吴县相人里。时人谚曰:
相里张,多贤良。
积善应,子孙昌(○《御览》四百九十六。)
兴平中吴中童谣 汉 · 无名氏
 押纸韵
吴志曰:初兴平中吴中童谣。阊门。吴西郭门。夫差所生也。
黄金车,班兰耳。
阊门,出天子(○《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诗纪》八。)
东门奂谣 汉 · 无名氏
鲁国先贤传曰:东门奂。历吴郡济阴太守。所在贪浊。谣曰:
东门奂,取吴半。
吴不足,济阴(○《御览》四百九十二。)
思吴江歌(《诗纪》云。一曰秋风歌。) 西晋 · 张翰
 押词韵第三部
文士传云。张翰有清名美望。大司马齐王冂辟为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思吴中菰饭莼羹鲈鱼鲙。叹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因作此歌。遂命驾还。
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
三千里兮安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岁华纪丽三。中吴纪闻三。舆地纪胜五。《诗纪》二十九。)
八关斋诗三首 其一 东晋 · 支遁
 押尤韵
间与何骠骑期。当为合八关斋。以十月二十二日。集同意者在吴县土山墓下。三日清晨为斋始。道士白衣凡二十四人。清和肃穆。莫不静畅。至四日朝。众贤各去。余既乐野室之寂。又有掘药之怀。遂便独住。于是乃挥手送归。有望路之想。静拱虚房。悟外身之真。登山采药。集岩水之娱。遂援笔染翰。以慰二三之情。
建意营法齐,里仁契朋俦。
相与期良晨,沐浴造闲丘。
穆穆升堂贤,皎皎清心修。
窈窕八关客,无楗自绸缪。
寂默五习真,亹亹励心柔。
法鼓进三劝,激切清训流。
凄怆愿弘济,阖堂皆同舟。
明明玄表圣,应此童蒙求
存诚夹室里,三界赞清休。
嘉祥宰相,蔼若庆云浮(○广弘明集三十。《诗纪》三十七。)
孙皓天纪中童谣 魏晋 · 无名氏
《宋书》五行志曰:孙皓天纪中童谣曰云云。晋武帝闻之。加王璇龙骧将军。及征江西众无过者。而王璇先定秣陵
阿童阿童,衔刀游渡江。
不畏岸上虎,独畏水中童(○《宋书》五行志。《晋书》五行志。又杜预传。《书钞》六十四、三百二十九、四百六十五。《诗纪》二十。○逯案。不畏岸上虎句。虎字《晋书》皆作兽。乃避李唐讳改字。)
吴郡民为邓攸 魏晋 · 无名氏
 押御韵
《晋书》曰:邓攸元帝时吴郡太守。刑政清明。百姓欢悦。后称疾去。百姓数千人留牵船。不得进。乃少停。夜中发去。吴人歌之。
紞如五鼓鸡鸣天欲曙。
邓侯挽不留,谢令推不去(○《晋书》邓攸传。自帖二十一。《御览》二百六十一、四百六十五。《乐府诗集》八十五、《诗纪》四十三并作吴人歌。○逯案。此歌既颂邓攸。又刺谢令。但不识谢令名字。)
吴中童谣 魏晋 · 无名氏
 押词韵第六部
《宋书》曰:晋庾义在吴郡时。吴中童谣。无几而庾义、王洽相继亡。按晋史。穆帝时庾羲吴兴内史王洽为为吴郡内史。徵拜领军后。皆卒于官。义疑即也。
宁食下湖荇。不食湖上甘
庾吴没命丧。复杀王领军(○《宋书》五行志。《乐府诗集》八十九。《诗纪》四十四。)
泫露诗 魏晋 · 王敬伯
 押侵韵
续齐谐记曰:晋有王敬伯者。会稽馀姚人。少好学。善鼓琴。年十八仕于东宫。为卫佐。休假还乡。过吴。维舟中者。登亭望月。怅然有怀。乃倚琴歌泫露之时。俄闻户外有嗟赏声。见一女子。雅有容色。谓敬伯曰:女郎悦君之琴。愿共抚之。敬伯许焉。既而女郎至。姿质婉丽。绰有馀态。从以二少女。一则向先至者。女郎乃抚琴挥弦。韵调哀雅。类今之登歌。曰古所谓楚明君也。唯嵇叔夜能为此声。自兹已来。传习数人而已。复鼓琴歌迟风之词。因叹息久之。乃命大婢酌酒。小婢弹箜篌。作宛转歌。女郎脱头上金钗。扣琴弦而和之。意韵繁谐。歌凡八曲。敬伯唯忆二曲。将去。留锦卧具、绣香囊并佩一双。以遗敬伯敬伯报以牙火笼玉琴轸。女郎怅然不忍别。且曰:深闺独处。十有六年矣。邂逅旅馆。尽平之志。盖冥契非人事也。言竟便去。敬伯船至虎牢戍。刘惠明者。有爱女早世舟中。亡卧具。于敬伯船获焉。敬伯具以告。果于帐中得火笼琴轸。女郎名妙容。字雅华。大婢名春条。年二十许。小婢名桃枝。年十五。皆善弹箜篌及宛转歌。相继俱卒。○以上《乐府诗集》引。乐府又云。唐李端又有王敬伯歌。亦出于此。逯案。续齐谐记。梁吴均撰。然检《御览》、事类赋引此或谓出《晋书》。或谓出《世说》。似王刘歌诗晋世已有记载。今列此俟考。
低露下深幕,垂月照孤琴。
空弦益宵泪,谁怜此夜心(○《御览》五百七十七引《晋书》。事类赋琴赋注引《世说》。)
任昉 南梁 · 陆倕
 押尤韵
南史曰:御史中丞。后进皆宗之。时有彭城刘孝绰刘苞刘孺吴郡陆倕张率陈郡殷芸沛国刘显到溉到洽。车轨日至。号曰兰台聚
和风杂美气,下有真人游。
壮矣荀文若,贤哉陈太丘
今则兰台聚,万古信为俦。
任君本达识,张子复清修。
既有绝尘到,复见黄中刘(○南史到溉传。《诗纪》九十。)
鄱阳民为陆襄歌二首 其一 南北朝 · 无名氏
 押文韵
《梁书》曰:陆襄吴郡人大通七年。出为鄱阳内史。先是郡民鲜于琛服食修道。大同元年。遂结其门徒。杀广陵王筠。有众万馀人。将出攻郡。先已帅民吏修城隍为备御。及贼至。连战破之。生获。馀众逃散。时邻郡豫章安成守宰。案治党与。因求贿货。皆不得其实。或有善人尽室罹祸。惟郡部枉直无滥。民作歌曰云云。又有彭、李二家。先因忿争。遂相诬告。引入内室。不加责诮。但和言解喻之。二人感恩。深自咎悔。乃为设酒食。令其尽欢。酒罢。同载而还。因相亲厚。民又歌曰云云。
鲜于平后善恶分。民无枉死赖(○梁书陆襄传。南史陆襄传。《乐府诗集》八十六、《诗纪》九十七并作鄱阳歌。)
时人为张氏语 南北朝 · 无名氏
《梁书》曰:张稷吴郡人。与族兄充、融、卷等俱知名。时人称曰:
充融卷稷,是为四张(○梁书张稷传。)
时人为张融陆杲 南北朝 · 无名氏
 押庚韵
《梁书》曰:陆杲吴郡吴人。少好学。工书画。舅张融有高名。风韵举动颇类于。时称之曰:
无对日下,惟舅与甥(○梁书陆杲传。)
咏楠榴枕诗 南北朝 · 许瑶之
 押先韵
《诗纪》云。吴都赋。楠榴之木。注曰:楠榴。木之盘结者。材理坚邪可作器。然则楠榴即所谓木瘿。榴字瘤字假借通用耳。故曰因病成妍也。
端木生河侧,因病遂成妍。
朝将云髻别,夜与蛾眉连(○玉台新咏十。《诗纪》五十四。)
刻吴阊门 陈朝 · 陆山才
 押真韵
南史曰:张彪东阳州刺史。征。遣沈泰等助谢岐居守。泰反与陈文帝入城。因其未定。逾城而入。陈文帝遂走。城守。沈泰复说陈文帝章昭达领兵购之。被劫杀。吴中陆山才嗟泰等翻背。刻吴阊门为诗一绝云。
田横感义士,韩王报主臣。
若为留意气,持寄禹川人(○南史张彪传。《诗纪》九十二。)
仪同三司建州刺史故徐君墓志铭(此碑铭撰于隋炀帝大业八年(六一二年)。) 隋 · 无名氏
四言诗
蕴义行仁之国,临淮负海之州;颛顼承家之宗,高阳嗣德之胄。金柯玉叶,六族云飞;琼树芳枝,九州星迾。氤氲史策,可略而言。公讳智竦,字达恭兖州□平人也。偃王□之后。□涂山之会,执玉诸侯,万□同臻,其光斯在。自金行失御,玉律霄□。晋□西微,太康东徙。攀龙矫足,去彼□邦,高蹈燕秦,□于杨□。世封吴兴郡,□□□□千户。彤弓玈矢,青组朱旗。□蜴东南,蝉□吴会。曾祖□宗,起家散骑□□、□阳太守,寻迁江州刺史。赤心奉国,不惮三公之威;□难□□,无□两□□□。祖贵,齐永明二年著作郎七年,转尚书吏部。□颜□未遇,三世□□,□□得贤,五年二转。父儒□,梁普通六年释褐开远将军高州长史。□□□□,□里河涧,三异□闻。虎则负子渡江,雉则□雏入郭。累迁、德二州刺史,□□□□。温仁莅政,声教临民;清白在官,威怀□俗。故得专城百雉,燮赞六条。重□□州,累迁岳牧。公幼而聪悯,壮受宾廷。研咏诗骚,敦寻篇册;留连风月,赏□□□。容止恭庄,神情雅丽。起家六安县,寻迁海□郡守。两歧之□,响□□□;五鼓之谣,声流四远。□属金陵板荡,赤县分崩,□□改时,移家于南海。□□□□入朝,蒙授仪同三司,位重名高,德人斯在。仪□□与,邓陟俱策;品□□□,□□同美。总管赵讷,□□□陈,历叶鉴识。高明仁惠,远闻徽猷。夙□□□□建州刺史,搴帷□□□□□□□烛不□宾□□□□□莅俗□□□□□□□□□□民无得而□□□□□□□年改□朝,衣冠变式。授受唯宜出境,声高姜无惭色。□天罩□游江浦,率士来朝□□。衮职不轻,同斯大集。双僮遽逼,万古便侵。大业六年十一月三日,于江都□逝,春秋七十有五。八年三月二十一日,归葬于南海甘泉北之山。公手无执戟之劳,门无戎马之迹。直以降生灵岳,借荫琼枝。故得身宦两朝,名崇六府;专城百雉,中秩千钟。圆阙受荣,方州作牧。位参四等,品列五星。爵重心□,俸奉家俭。时复探颐□□,诵习元言。治寺造经,倾竭资产。昊天不悯,歼此哲人。豫章之□空悬,延陵之剑徒挂。呜呼哀哉!痛心疾首,行路悲凄。息帏等,至性仁孝,毁瘠改容。□□萎,声哀鸟至。呜呼哀哉!乃为铭曰:
崇基负海,建国□□。
遗□后嗣,留爱于民。
兴王启霸,世属功臣
攀龙矫足,高蹈燕秦。
美矣高□,华哉盛族。
馀庆必隆,挺兹岳牧。
无遗两□,有荣五服。
负石沉江,嗽流岩谷。
公之诞嗣,荫□馀荣。
承家主奠,实彼高明。
敦崇礼让,修拭身名。
诗骚散志,风月吟情。
冽□□朝,位隆二国。
吏仰其威,民思其德。
卷舒图史,遨游儒墨。
道□南容,□逾□北。
方城刺举,求瘼帷褰。
衢奔竹马,水涸贪泉
慈仁孝悌,公亦有焉。
九皋□响,声闻于天。
梁木横□,太山其颓。
哲人萎矣,呜呼哀哉。
悲风满□,愁云□开。
泪将花堕,鸟共声哀。
素车同萃,白马俱来。
挂剑空存,悬□徒在。
□返北城,□旋南海
芳林欲正,□风无改。
孝子欲养,慈亲不在清梁鼎芬卢维庆民国二十年刊《番禺县续志》卷三三《金石志一》)
秋日陆道士陈文林659年 初唐 · 骆宾王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安阳市滑县
陆道士将游西辅,通庄指浮气之关;陈文林言返东吴,修途走落星之浦。于是维舟锦水,藉兰若以开筵;绁骑金堤,泛榴花于祖道。于时赤烟沈节,青女司晨,霜雁衔芦,举宾行而候气,寒蝉噪,带凉序以含情。加以山接太行,耸羊肠而飞盖;河通少海,疏马颊以开澜,登高切送归之情,临水感逝川之叹,既而嗟别路之难驻。惜离尊之易倾,虽漆园筌蹄,已忘然于道术(已忘言于道术)。而陟阳风雨,尚抒情于咏歌,各赋一言,同为四韵,庶几别后,有畅离忧云尔。
引用典故:赤马 青牛 玄度月
青牛华岳赤马(一作鸟)走吴宫。
玉柱离鸿怨,金罍浮蚁空。
日霁崤陵雨,尘起洛阳
唯当玄度月,千里与君同。
秋日送尹大赴京 初唐 · 骆宾王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尹大官三冬道畅,指兰台而拾青;薛六郎四海情深,飞桂尊而举白。于时兔苑东上,龙火西流,剑彩沈波,碎楚莲于秋水;金辉照岸,秀于寒堤,既切送归之情,弥轸穷途之感。重以清江带地,闻吴会于星津。白云在天,望长安于日路,人之情也,能不悲乎?虽道术相望,协神交于灵府,而风烟悬隔,贵申心于翰林,请振词峰,用开笔海,人为四韵,用慰九秋
引用典故:挂瓢 负鼎
挂瓢余隐舜,负鼎尔干汤。
竹叶离樽满,桃花别路长。
低河耿秋色,落月抱寒光。
素书如可嗣,幽谷伫宾行。
猩猩铭 初唐 · 裴炎
四言诗 押真韵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八
郦元长水经注云。武平封溪县有兽曰猩猩。猿形人面。颜容端正。学人语。若与交言。闻者无不欷歔。其肉食之。穷年无厌。可以辟谷。淮南子曰。猩猩知往而不知来。谓知人家往事。及祖父名位。阮汧云。曾使封溪。见邑人云。猩猩在山谷行。常有数百为偫。里人以酒并糟。设于路侧。又爱著屐。里人织草为屐。更相连结。猩猩见酒及屐。知里人设张。则知张者祖先姓字。及呼名骂云。奴欲张我。舍尔而去。复自再三相谓曰。试共尝酒。及饮其味。逮乎醉。因取屐而著之。乃为人之所擒。皆获。辄无遗者。遂置槛中。随其所欲而饮之。将烹。里人索其肥者。乃自推托。泣而遣之。左太冲吴都赋曰。猩猩啼而就烹。里人以饷封溪令。曰何物。曰猩猩。惟与酒。兼之以屐。可以就擒尔。西国胡人取其血染毳罽。色鲜不黯。或曰。若刺其血。问之。尔与我几许。猩猩曰二升。果足其数。若加之鞭捶而问之。则随所加而得。至于一斗。弗如此。未肯顿输。张荐孝廉。好古之士。于笥中出此图相示宾客。客览之曰。悲哉此兽。何其愚也。有僧去尘在座。谓诸宾客曰。彼兽兽也。夫何足云。窃见人而似之。曾无悟矣。四座引而问之。曰。夫财色名利。溺人也。曷若猩猩好酒乎。爵赏禄位。羁人也。曷若猩猩爱屐乎。饕餮致祸。饰辞觊免者。曷若猩猩推肥乎。蕴利生孽。死而无悔者。曷若猩猩含血乎。子奚独悲此。诸宾矍然改容而叹曰。大哉高人之言也。岂趋世利汨没名务者之所闻乎。敬篆斯言。以为座右铭。其铭曰。
尔形惟猿,尔面惟人。
言不忝面,智不踰身。
淮阴佐汉,李斯相秦。
曷若箕山,以全吾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