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序
徵士 北魏 · 高允
四言诗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八
昔岁同徵,零落将尽,感逝怀人,作《徵士颂》,盖止于应命者,其有命而不至,则阙焉,群贤之行,举其梗概矣。今著之于左:中书侍郎固安范阳卢玄子真,郡功曹博陵崔绰茂祖河内太守下乐侯广宁燕崇玄略上党太守高邑广宁常陟公山,征南大将军从事中郎渤海高毗子翼征南大将军从事中郎渤海李钦道赐,河西太守、饶阳子博陵许堪祖根,中书郎新丰侯京兆杜铨士衡征西大将军从事中郎京兆韦阆友规,京兆太守赵郡李诜令孙太常博士钜鹿公赵郡李灵虎符中书郎中即丘赵郡李遐仲熙营州刺史建安公太原张伟仲业辅国大将军从事中郎范阳祖迈,征东大将军从事中郎范阳祖侃士伦东郡太守蒲阴中山刘策,濮阳太守真定常山许琛,行司隶校尉中都侯西河宋宣道茂中书郎燕郡刘遐彦鉴,中书郎、武恒子河间邢颍宗敬,沧水太守浮阳侯渤海高济叔民,太平太守、平原子雁门李熙士元秘书监梁郡公广平游雅伯度廷尉正、安平博陵建兴祖,广平太守列人西河宋愔,州主簿长乐潘天符,郡功曹长乐,征东大将军从事中郎中山张纲中书郎上谷张诞叔术秘书郎雁门王秘书郎雁门闵弼,卫大将军从事中郎中山郎苗,大司马从事中郎上谷侯辩,陈留郡太守高邑赵郡吕季才。夫百王之御世也,莫不资仗群才,以隆治道,故周文以多士克宁,汉武以得贤为盛。此载籍之所记,由来之常义。魏自神麚以后,宇内平定,诛赫连积世之僭,扫穷发不羁之寇,南摧江楚,西荡凉域,殊方之外,慕义而至。于是偃兵息甲,脩立文学,登延俊造,酬咨政事。梦想贤哲,思遇其人,访诸有司,以求名士。咸称范阳卢玄等四十二人,皆冠冕之胄,著闻州邦,有羽仪之用。亲发明诏,以徵等。乃旷官以待之,悬爵以縻之。其就命三十五人,自馀依例州郡所遣者,不可称记。尔乃髦士盈朝,而济济之美兴焉。昔与之俱蒙斯举,或从容廊庙,或游集私门,上谈公务,下尽忻娱,以为千载一时,始于此矣。日月推移,吉凶代谢,同徵之人,凋歼殆尽。在者数子,然复分张。往昔之忻,变为悲戚。张仲业东临营州,迟其还返,一叙于怀,齐衿于垂没之年,写情于之末。其人不幸,复至殒殁。在朝者皆后进之士,居里者非畴昔之人,进涉无寄心之所,出入无解颜之地。顾省形骸,所以永叹而不已。夫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亦可以长言寄意。不为文二十年矣,然事切于心,岂可默乎?遂为之颂。词曰:
紫气干霄,群雄乱夏,王龚徂征,戎车屡驾,扫荡游氛,克剪妖霸,四海从风,八垠渐化
政教无外,既宁且一,偃武兵,唯文是恤。
帝乃旁求,搜贤举逸,岩隐投竿,异人并出。(一章)

亹亹卢生,量远思纯,钻道据德,游艺依仁。
旌弓既招,释褐投巾,摄齐升堂,嘉谋日陈。
自东徂南,跃马驰轮,僭冯影附,刘以和亲。(二章)

茂祖茕单,夙罹不造,克已勉躬,聿隆家道。
敦心六经,游思文藻,终辞宠命,以之自保。(三章)

燕、常笃信,百行靡遗,位不苟进,任理栖迟。
居冲守约,好让善推,思贤乐古,如渴如饥。(四章)

子翼致远,道赐悟深,相期以义,相和若琴。
并参幕府,俱发德音,优游卒岁,聊以寄心。(五章)

祖根运会,克光厥猷,仰缘朝恩,俯因德友。
功虽后建,禄实先受,班同旧臣,位并群后。(六章)

士衡孤立,内省靡疚,言不崇革,交不遗旧。
以产则贫,论道则富,所谓伊人,实邦之秀。(七章)

卓矣友规,禀兹淑量,存彼大方,摈此细让
神与理冥,形随流浪,虽屈王侯,莫废其尚。(八章)

赵实名区,世多奇士,山岳所钟,挺生三李
矫矫清风,抑抑容止,初九而潜,望云而起。(九章)

诜尹西都,灵惟作传,垂训皇宫,载理云务。
熙虽中夭,迹阶郎署,馀尘可挹,终亦显著。(十章)

仲业渊长,雅性清到,宪章古式,绸缪典诰。
时值险难,常一其操。
纳众以仁,训下以孝,化被龙川,民归其教。(十一章)

迈则英贤,侃亦称选,闻达邦家,名行素显。
志在兼济,岂伊独善,绳匠弗顾,功不获展。(十二章)

刘、许履忠,竭力致躬,出能骋说,入献其功,輶轩一举,挠燕下崇,名彰魏世,享业亦隆。(十三章)

道茂夙成,弱冠播名,与朋以信,行物以诚。
怡怡昆弟,穆穆家庭,发响九皋,翰飞紫冥。
频在省闼,亦司于京,刑以之中,政以之平。(十四章)

猗欤彦鉴,思参文雅,率性任真,器成非假。
靡矜于高,莫耻于下,乃谢朱门,归迹林野。(十五章)

宗敬延誉,号为四俊,华藻云飞,金声夙振。
中遇沈疴,赋诗以讯,忠显于辞,理出于韵。(十六章)

高沧朗达,默识渊通,领新悟异,发自心胸。
质侔,文炳雕龙,耀姿天邑,衣锦旧邦。(十七章)

士元先觉,介焉不惑,振袂来庭,始宾王国。
蹈方履正,好是绳墨,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十八章)

孔称游夏,汉美渊云,越哉伯度,出类逾群
司言秘阁,作牧河汾,移风易俗,理乱解纷。
融彼滞义,涣此潜文,儒道以析,九流以分。(十九章)

崔、宋二贤,诞性英伟,擢颍闾阎,闻名象魏。
謇謇仪形,邈邈风气,达而不矜,素而能贲。(二十章)

潘符标尚,杜熙好和,清不洁流,浑不同波。
绝希龙津,止分常科,幽而逾显,损而逾多。(二十一章)

张纲柔谦叔术正直,道雅洽闻,弼为兼识。
拔萃衡门,俱渐鸿翼,发愤忘餐,岂要斗食。
率礼从仁,周愆于式,失不系心,得不形色。(二十二章)

郎苗始举,用均巳试,智足周身,言足为治。
性协于时,情敏于事,与今而同,与古曷异。(二十三章)

物以利移,人以酒昏,侯生洁己,唯义是敦。
日纵醇醪,逾敬逾温,其在私室,如涉公门。(二十四章)

季才之性,柔而执竞,届彼南秦,申威致命。
诱之以权,矫之以正,帝道用光,边土纳庆。(二十五章)

群贤遭世,显名有代,志竭其忠,才尽其概。
体袭朱裳,腰纽双佩,荣曜当时,风高千载。
君臣相遇,理实难偕,昔因朝命,与之克谐。
披襟散想,解带舒怀,此昕如昨,存亡奄乖。
静言思之,中心九摧,挥毫颂德,潸尔增哀(《魏书·高允传》)(二十六章)
应制赋铜鞮山松诗 北魏 · 元协
 押词韵第一部
北史曰:协从孝文帝幸代都。次于上党铜鞮山。路傍有大松树十数株。帝赋诗示曰:吾作诗虽不七步。亦不言远。汝可作之。比至吾间令就也。协时去帝十步。且行且作。未至帝所而就。
松林松林经几冬。
山川何如昔。风云与古同(○魏书彭城王传。北史献文六王传。《御览》九百五十三引《后魏书》。《诗纪》百八。)
应制狎鸥亭诗 其一 明 · 徐居正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三十○第十八
上党府院君韩公明浍。构亭汉滨。扁曰狎鸥。成化十二年丙申十一月日。上制七言近体绝句各二首。亲札赐之。明浍欲侈上赐。旋即绣梓。妆以金青。恭悬于亭壁。朝夕对越。天章宸翰。辉映宇宙。在廷之臣。咸歌咏赞述。诗既成编。上赐览嘉叹。于丁酉七月日。又制七言四韵四首赐之。明浍俯伏拜嘉。感激流涕言曰。是何非常之宠。不分之荣。如是其稠重乎。又求歌咏于缙绅。属居正飏之。臣惟君臣赓载。实天下之盛事。然天下虽大平。非好文之主。则不遑于文治。虽有好文之主。若时值多艰。则又何暇从容赓载者哉。是故。虞有雍熙之治。然后有君臣明良之歌。周之盛时。鹿鸣以下五诗。君宴其臣。天保一诗。臣祝其君。其上下相与之际。辞气委曲。情意款洽。非若后世君臣道乖。泽壅不下。言绝不通之比也。后之论者。以汉高大风之歌。为伯心之萌。武帝秋风之辞。为悔心之作。是不可以与言于赓载者矣。惟唐文皇宋太宗及我大明大祖高皇帝。时与臣邻歌咏。然皆出于宴闲游衍之中。皆不若我殿下优礼大臣。拳拳于进退行止之间也。臣伏睹殿下圣学缉熙。绝意于声色玩好。而留神翰墨。惟其天纵多能。故其发于神藻者。日精月华。阳阖阴辟。融然为卿云。粲然为彩霞。蔼然为春风。杳无神化之迹。御笔之妙。心画超诣。又不可以言语形容。然圣制圣笔。未尝轻以与人。而上党受赐。前后不一。盖自古人臣。遇知于人主。昵承爵命之宠。在笥之颁。上尊之赐者多矣。至如宸章御翰。锡赉便蕃。天光昭回。充溢巾箱。藻饰亭宇者。求之前史。绝无而仅有。岂不以公累世之勋。笃棐之忠。能感动天心。而圣上图任老成。一出入一进退之间。丁宁眷顾。而待遇之益隆者乎。其君臣相得之深。云龙感会之机。夫岂偶然。而赓载之盛。又何多让于虞周者哉。臣不佞。获睹盛美。不可闇无歌咏。谨再拜稽首。而应制云。诗曰。
趋朝待漏五更霜,退食归来日转廊。
对越宸章奎璧焕,昭回御翰斗牛光
宫壶频送黄金酝,仙液曾分白玉浆。
晋接日三天眷切,求闲无乃圣心伤。
奉和御制狎鸥亭诗 其一 明 · 李承召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三滩先生集卷之六
昔虞帝作明良之歌。而皋陶赓载。周王游歌于卷阿之上。而召公作诗。元首股肱。更相唱酬。聚精会神于堂陛之间。同寅协恭。共熙天职。此虞,周群臣所以能享大平之福于当时。而永有辞于后世者也。今上党相公。弼亮三朝。身都将相。吁谋远猷。戢乱定策。有柱天扶日之勋。而又为椒房之至亲。功已不细。宠亦极矣。于是。思挹损之美。存至足之戒。乃构亭于汉水之上。扁以狎鸥。以寓忘机自得之乐。缙绅之士从而游者。咸诗之。以颂其美。上闻之。亦作四韵绝句各二首。手书以赐。俾揭于亭。云汉昭回。奎璧腾辉。山川林壑。为之改观。以至草木虫鱼之类。亦莫不依被宠光。诚千载罕有之盛事也。臣伏睹御制。其曰麒麟阁上功谁一者。所以录其旧勋之懋而褒崇之也。其曰忘机独乐者。所以叙其谦冲之美而尊敬之也。其眷倚之重。留相之望。溢于言词之表。呜呼盛哉。公不以宠利居成功之地。上能以恩礼。全始终之眷。君臣之间。两得其道。穆穆明明。融而为一。此天地交而为泰之机也。可以与虞朝之赓载。卷阿之游歌。俪美争光而不让矣。其视汉武帝汾水秋风之辞。宋仁宗赏花钓鱼之作。玩岁愒日。留连光景者。不可同年而语也。谨拜手稽首书曰。
巍巍天地与同流,玉烛调来岁有秋。
尚赖旧臣修衮职,孰辞明主卧沧洲。
治安更怕民犹水,利涉还须汝作舟。
珍重赐诗应有意,共摅霄旰九重愁。
金贵一诗卷 明 · 金宗直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佔毕斋集卷之五
贵一。庆州吏也。从历等监司为营吏。颇有能称。又募为骁勇。从韩上党君戍北方。李施爱之乱。又从军。得免吏役。求诗于群公。积成卷轴。若李政丞仁孙黄政丞守身,金参判淳,曹参判孝门等诗皆在焉。
璆琳在王府,铅石犹充贡。
小草有苓朮,尽入汤剂用。
凡物无弃材,斯人况磨砻。
能将刀笔手,六钧时自控。
棠阴昔醇谨,榆塞今飞鞚。
幕府上首级,身已脱傔从。
矫矫幽并儿,缩手不敢纵。
桑榆尚非晚,将相宁有种。
所贵顾初服,要为乡里讽。
勉记诸公诗,诗语俱郑重。
狎鸥亭。代作 其一 明 · 金宗直
 押齐韵 出处:佔毕斋集卷之五
上党韩明浍。构亭于汉水之南。大明倪学士谦。扁以狎鸥。取韩魏公之名亭也。且有记。陈内翰鉴会稽陈贽子嘉猷,张给事宁,浙东金湜等皆有诗。本朝诸名公。皆赋之。
东湖水一曲,百顷青玻瓈。
渔舟碇其濑,芳杜被其堤。
高人爱冲旷,结构非榱题。
暇日追胜赏,樽酒费提携。
机心渐销遣,竟与禽鱼迷。
公来沤鸟集,公去沤鸟啼。
所以得公怜,狎玩忘簪圭。
虽有争席人,妇姑无勃溪。
海客岂同调,忠献聊思齐。
何尝慕骑鹤,亦不希乘鹥。
九重颇虚伫,难辞公膳鸡。
落日入东郭,栏街唱铜鞮
西平府院君赠谥文翼韩公神道碑铭 明 · 李廷龟
四言诗 出处: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三
吾东方世家名阀载于国乘者。斑斑可谱。然或始盛而终衰。中窒而遂不振。至于世继赫业。弥久而弥昌者。则清之韩为最。其曰佐。丽祖统合三韩。位太尉三重大匡。传至讳康。用儒术显。相忠烈王为中赞。谥文惠。曰谢奇。宝文阁提学。曰渥。右政丞上党府院君谥思肃。曰公义。政堂文学清城君。谥平简。曰脩。右文馆大提学。亦以勋封清城君谥文敬。曰尚敬。领议政西原府院君谥文简。曰惠。咸吉道观察使。曰继禧。左赞成西平君。谥文靖。盖九代连为卿相。是后四代。官虽不大显。亦皆闻人。讳士武汉城府判官左参赞讳承元。旌善郡守左赞成讳汝弼中枢府经历赠领议政。讳孝胤。以经术礼学重诸公间。卒官镜城判官赠领议政。公其第三子也。讳浚谦字益之号柳川。妣平山申氏。太尉节公崇谦之后。礼宾正健之女。以嘉靖丁巳。生公汉城之第。岐嶷夙成。六岁。能属文。出语惊人。甫十二三。所与游皆名胜。间有吟述。人多传诵。己卯。生员壮元。进士第七。其发解也。俱捷三场。而诗疑亦居魁。华誉籍甚。庚辰。遭议政公忧。乙酉。荐授泰陵参奉。丙戌。登第。即选史局检阅。寻录玉堂南床宣庙出御题。命儒臣制进。公居首。赐豹皮褥。李公山海亟称之曰。他日秉文衡者。必此人也。又次御制诗以进。赐马妆。俄迁注书。还奉教。己丑。例升典籍。即出补衿川县监。宣庙。询于政厅。知公有老母。乃点下。群议哗然。以用人颠倒劾政官。秋。赐暇书堂。冬。汝立谋逆事觉。公坐荐李震吉。论罢被逮。经月得释。伯氏参议公。亦杖配北塞。人皆为公危之。而公处之怡然。买田原州。移家就农。壬辰。叙拜礼曹正郎江原都事侍讲司书、冬。拜原州牧使。招集流亡。赈抚疲羸。一境赖之。乙未。以持平召。移弼善、正言弘文馆校理。兼弼善。都体察使柳相成龙辟公从事。出巡两西。相器重公。契许如平交。有军国大事。须公参决。廷议方欲不次用公。一日。政拟副修撰。又拟岭南方伯。世所仅见也。俄拜校理。兼辅德。荐拜议政府检详舍人。历副应教司谏、辅德、执义。兼承文院参校。掌撰咨揭文书。丁酉八月。自典翰特拜同副承旨。升至左副。时贼迫湖畿。天朝提督麻贵邀上并马渡江。请遣有智计宰臣一人。先往备刍粮。上即命公往。贼败乃还。升右承旨。建请依天朝设摆拨。边书疾传。至今称便。。升拜京畿监司戊戌。辞递。为佥枢。拜大司成己亥。出为庆尚观察使。时洪汝谆等既构劾相。欲并及公。未有以发也。及公按岭南。素恶郑仁弘为人。过其门不入。有所托亦不施。仁弘大憾。嗾其徒文弘道。构捏罢。庚子。叙拜兵曹参判同知春秋馆事。辛丑。兼四道都体察副使壬寅。复自兵曹参判。出拜全罗监司癸卯。辞递。授礼曹参判。时疆域多虞。上谋元帅于大臣李相德馨曰。韩某职秩虽卑。望实俱优。无踰于此人。遂拜四道都元帅嘉善元帅。国朝一人云。仍拜弘文馆副提学甲辰。移吏曹参判。递授副提学、工曹参判。复拜吏曹参判。兼右宾客乙巳。视师于湖岭。将行乞解铨。不许。有旨召还。赐内厩马。屡辞得递。拜大司成副提学。特升户曹判书。值丙午诏使之行。能调度赢诎。接应有裕。历大司宪。兼同知经筵事。出拜平安监司戊申丁大夫人忧。制除。拜判尹、大司宪咸镜道观察使。下车之初。慨然以风化自任。礼高年旌异行。诱掖士子。设为程式。以兴劝刊家礼、小学。冠婚丧祭之制。课以方书。广布闾巷。俾民诵读。天荒之域。一变文教。癸丑。死囚朴应犀与尔瞻谋。从狱中上变。狱翻为逆。遂杀国舅延兴府院君金悌男。囚永昌大君于江华。辞连荐绅。初宣庙疾大渐。虑光海不克保骨肉。乃手书遗教略曰。死生有命。夫复何言。但大君幼稚。未及见长成。以此耿耿耳。我不幸后。人心难测。万有邪说。愿诸公爱护扶持。敢以此托之。外面书公等七人名。封置宫中。诸公莫之知也。至是尔瞻谓遗教为矫诬。献纳活等。先论七臣。不即辨明。公亦削仕版。俄有郑浃者受凶徒阴訹。广引名公卿。逮捕四出。公又被收。光海亲鞫问状。即放归田里。公与延兴素不相能。有事可證。临鞫。亲戚劝公供实。公曰。死生命也。急难之际。卖人而图免。吾不忍为。蒙释之日。即出湖庄。与伯氏参议公分山而居。杖屦来往。讨阅经史。诗酒为乐。凶徒欲来访。避之不见。有候问亦不答。其待小人之严如此。尔瞻辈欲遂废母后。追戮延兴。尸陈诸市。丁巳。复窜七臣。公付处忠原。葺茅为数椽。居谪五年。不出户庭。辛酉。量移骊州。奴贼陷辽广。声言东抢。中外汹汹。将出元帅而难其人。备局会推以为非韩某不可。遂自谪所。叙拜知中枢府事。兼五道都元帅。积祸之馀。黾勉赴召。而时事无可为者矣。公拜疏乞免。光海以大寒索裘为批。。贼至林畔。公收拾旧部伍。疾驱而西。开府中和。癸亥。我圣上举义反正。中宫殿下正位坤极。进拜公辅国崇禄大夫领敦宁府事西平府院君朝议以国舅礼尊。不宜居外。召公还。公承命踧踖。寝食不宁。兼留都都体察使。公以亲不当与军国事屡辞。不允。甲子逆适称兵。公扈驾南迁。适诛扈还。兼知春秋。同修光海日记。力辞不拜。又辞递都体察使都总管丁卯奴贼之变。公以陪卫大将。从王世子分朝南下。至全州为抚军司堂上。调护施设。军民大悦。贼退。奉分朝会行在还京。疾甚。公召子弟书启草。若将有遗表。而已不能言矣。犹使正席迁厅事遂卒。七月十七日也。春秋七十一。讣闻。上震悼。辍朝三日。遣中使庀丧事。王世子即日举哀。比葬临吊。自卿士以至禁旅市民胥吏仆隶。莫不奔走涕泣曰。善人亡矣。国其如何。来吊者哭之皆哀甚。会窆者三百馀人。其年九月壬午。葬原州阴枝村庚向之原。太常议易名之典。赠谥曰文翼公。夫人黄氏。昌原望族。世有衣冠。考讳珹。礼曹左郎赠吏曹参判。娶高原郡守李公皋女。生夫人于辛酉。年十四归公。端庄淑哲。舅姑爱之。治家主馈。咸有法。公家素贫。朝夕假贷。而蘩酒食之供。未尝见窭色。年三十四。卒于原州衙。后赠贞夫人。进封山府夫人。举二男四女。男长曰会一南阳府使。娶判书李诚中女。生二男三女。男以成、以平。女适士人申翊隆、郑何。馀幼。曰昭一。秀而夭。娶领议政柳永庆女。生一女。亦夭。女长适宗簿寺正李幼渊。生一女。适别坐安献规。次适侍讲院辅德吕尔徵。次适大司谏郑百昌。生一男一女。男曰善兴。女幼。次即我中宫殿下。载诞元良。尊居储贰。次曰凤林大君。曰㴭、曰滚。时未出閤。侧室有二女。许通李焕、珍原副守世完。其婿也。以成娶典籍安弘量女。生一男。申翊隆二男一女。郑何二男。安献规三男一女。一女。世完一男。皆幼。公貌秀而气完。质厚而材良。宽平而严重。笃实而华雅。望之知为大德君子。平居无疾言遽色。举止凝远。恒若有所筹度。接物浑是一团和气。闻人过辄不乐。事虽可怒。不形于色辞。人或故激之。亦笑而不嗔。其被逮自北来也。金吾郎承贼臣指。窘辱备至。公待之益恭。饬子弟无敢怨言。后有问其名者终不言。嗜儒敦书。尤好礼学。博闻强记。观书数行俱下。一经眼终身不忘。明习国家故事。文献典章。损益沿革。靡不贯穿。以故朝廷凡有事。必就质于公。孝友敦睦。出于至性。早与伯氏参议公受庭训。一家之内。恒有师友讲劘之乐事。大夫人色养无方。虽在患难贫约。必尽脂瀡之供。逮公历镇雄藩。参议公连宰钜邑。迭奉板舆。极繁华娱乐之荣。每寿席。大夫人辄止众乐。使奏感君恩。公演其辞为续曲以进。又与朝中士大夫作寿亲契。时节称觞上寿。宣庙特赐酒乐以荣之。其归觐也。必赐药物。公每恸仲氏早逝。姊妹多没。抚诸孤逾己出。与参议公半世同居。棠棣之乐。至老如一日。重然诺好赈施。戚故之。穷乏者。咸取足焉。设同宗会。以明昭穆之序。清州太尉旧里。伯氏牧是州。公议于伯氏。筑坛以祭。立石记之。尝筑小斋于下。扁之曰归来。盖其雅志也。为文。平铺赡畅。不事浮靡。诗又遒逸有趣。不喜夸诩。故收录不多。惜矣。噫。公以交章行谊。遇知宣庙。负一时经济之望。入而论思经幄。出而宣力四方。风猷显重。绩庸茂著。此可以观公之业欤。屡遭祸网。不以为戚。起谪所登将坛。不以为泰。卒遇之若素。忽敛之如寂。其可以进退荣辱窥公浅深哉。身都宫府。位绝百僚。而宅不广一架。奴婢之籍。不增一人。恭俭之操。晚而益笃。此亦公之细行也。超然富贵之外。绝口不道时事。扶植士类。遏绝奸倖。使君子有所恃。小人不敢私。致国家和平之福。此可以观公之大欤。余与公文酒游从四十馀年矣。一未见暴慢之色。一未闻忮害之言。公真长者矣。既葬之明年。公之胤南阳公。以大司谏郑公百昌之状。泣而叩余曰。先公雅重子。大夫人幽墟之石。子实铭之。今谨治石以俟。此盖先志也。愿子之终惠也。凡往返三四请益勤。则谨就郑公之状若谱。得其所以基于初盛于中施于后者如是。而公之德业有以光大先烈者又如是也。铭曰。
远矣华胄,太尉业之,既积而播。
惟德与位,世趾其美,至公益大。
我公之才,天实生之,将以厚用。
爰自布衣,期以公辅走卒皆诵。
如海之涵,如春之和,如凤之仪。
既畀全德,恒持重望,福禄随之。
翊我宣庙,为瑞于朝,润色鸿猷。
为祥于家,笃降妊姒,启无疆休。
惟礼是服,惟才是惜,好善之诚。
经济之手,暂试而窒,十载艰贞。
日月重明,风雷震荡,公屹如山。
释师归朝,将欤相欤,万人环之。
公愈敛退,避权若浼,淡然寒士。
自家而国,坤化丕行,关雎麟趾。
嗟公之业,奚但光前,泽在斯民。
公归于天,我诗于石,不昧精神。
檀龙枕歌 明末清初 · 金得臣
 出处:柏谷先祖诗集册四
日者。余往访洪元九上党东山中。元九忻然而笑迎入于堂。相对而语。见其堂中有数三尺枯木。枝干卷曲。如虎豹之腾。若虬龙之战。且镌刻其干之端。以成龙头。余惊愕之奇怪之。问之元九曰。是木拥肿何用为。元九曰。是木紫檀。刻其龙头。故其名檀龙枕。夜则我枕之。又问曰。是木从何地而得来。曰。是木立于吾州友人家庭畔。我曾见之。甚怜其盘屈奇诡之状。去年与两鸦头持斧去。乞其许斫取驮来。剪其枝削其皮。蜿蜒之体尤奇。以为枕而枕之。则诚便于寝矣。余闻而有所感也夫。遂以是枕。譬之于元九元九听之可乎。凡物有其主矣。昔苏老泉得木假山以自况。今者元九得檀龙枕。此亦岂非元九自况之物耶。何者。枕之状卷曲。观于此。知人之亦有屈而可以况也。枕之状飞腾。观于此。知人之亦有伸而可以况也。凡屈而伸。理之通也。伸而屈。理之经也。元九之得是枕者。非偶尔也。必造化翁使元九取其卷曲飞腾之状。欲觉其自己之屈而伸之有通。伸而屈之有经矣。因吾言而警之。不亦可乎。且雕刻于枕而象龙头。则龙者或屈或伸之神物。意者造化翁又使元九刻龙头于枕。以喻其既屈且伸之义耶。然则元九之屈且伸。可徵于是枕。是枕之得非偶尔。而是枕之卷曲飞腾之状。亦非偶尔。则元九之亦非偶尔之人。盖可揣矣。元九俾余序之。以为序。
紫檀之木其谁种,枝干盘屈多拥肿。
魑魅魍魉得其依,霹雳风雷不为恐。
赫日火气犹清凉,严霜虐雪仍青苍。
山中故人乃斫取,削皮为枕留文堂。
或如虎豹共纵横,或若蛟龙相战争。
儿童岂特不敢近,我亦见之心目惊。
故人夜就此枕眠,幽梦长在云泉边。
厥状卷曲而蹙缩,譬以其屈真堪怜。
厥状飞腾而踊跃,喻以其伸殊不恶。
既屈且伸理则然,何用屑屑悲落拓。
宝之惜之慎勿失,枕号檀龙可以吉。
舐笔和墨写恶诗,为寄故人恐其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