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读许鲁斋思亲诗 其一 明 · 薛瑄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洪熙元年冬十二月余扶先人柩至覃怀宣德元年春正月启先母窆合祔于汾阳先茔既卒事因检元音读至鲁斋先生七月望日思亲诗乃悽然有感潸然泪下遂次其韵得诗三首因书先生诗于前以见先贤诚孝之心溢于言表虽百载之下读之犹足使人兴起复书余诗于后以见余不仁不孝不能竭力于始终视前贤大节有愧云
触目家山总是思,思亲况遇早春时。
日长每听诗书训,风暖频随杖履嬉。
百载韶华成荏苒,终天涕泪感睽离。
自缘孤子无诚孝,不是人生有盛衰。
燕山辞三叠 其一 明 · 姜希孟
押灰韵 出处:私淑斋集卷之五
夫士之操守。不可以言语求。士之才能。不可以形貌知。是以。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同事。至于同事则其人心术之微。莅事之能。足以详知其奥矣。景醇筮仕以后。出入南宫三十有馀年矣。屡面崔君于诸舌人中而心之矣。或有誉君者言方直而有干能。然亦无一日之雅。未敢深知其为人。岁辛丑春。圣天子敕赐王妃诰命,章服,礼币,加等。时郑,金两大监衔命而来。殿下拜感皇恩之罔极。命臣某傧于国境。馆待比旧有加。某念惟宾主交际之间。导宣德意。达我诚款。则专在乎舌人。其任固不轻也。筹其人而不得则乃以崔君为请。偕至于境上。崔君稽古证今。先意导之。多所裨益。及乎应对之际。言辩而貌和。礼恭而心正。毅然有儒士之风。加以学问精熟多能。又至于善诗。盖人杰也。同事往来。一年之中。至于再四。则虽谓之详知其奥可也。竣事还朝之后月。崔君来辞于余曰。今正朝之行。殿下特命臣为通事官。今将行矣。盍赐一言以侈吾行。景醇尝许君之为人。苟无言以赆行。非情也。遂作燕山辞三叠赠行云。辞曰。
燕山缥缈兮黄金堆,五云深锁兮藏蓬莱。
今君贺正兮去悠哉,朔天飞雪兮雁号哀。
觐天子兮达下怀,完使事兮好归来。
希夷先生墨竹歌 明 · 薛蕙
出处:考功集卷四
蕙家藏希夷先生墨竹之右先生大书绝句云莫贪枝叶亦成龙要悟从头到底空已遇神仙施笔力风霜不可再磨砻后题云陈图南作就赋画之左有章次道魏仲先二绝句魏并有序其略言钱公淡成入华山参先生先生作此赠之蕙自少时即闻之长老云昔野人掘地得石函中得此画而周挥使广取之盖宣德正统间也其后史挥使瓛得于广子文而方挥使熇复得于瓛子经嘉靖丁酉蕙乃得于熇孙显宗蕙观先生诗穷理入微盖非后世诗人所能言而其字体雄伟不凡兼有古人之法度亦非近代书家之比也乡使得于外郡莫详所自则其真赝亦不能明幸而出自吾乡为数故家所传事迹彰著众人皆能言之其为先生真迹可信不疑然数故家皆武人莫知先生为何如人虽颇爱重此画而不知其为希世之宝也又幸亳地不当要冲故此画得为吾乡旧物历百有馀年而蕙得之不然已为有力者取之他所矣蕙尝读邵子击壤集有观先生真及墨迹三绝句云未见希夷真未见希夷迹徒闻希夷名希夷心未识既见希夷迹复见希夷真始知今与古天下常有人希夷真可观希夷墨可传希夷心一片不可得而言于戏后世不为不知先生顾其知先生甚浅如邵子所谓不可得而言者此岂世俗之所能知哉有能真知其说然后知先生之道超然天地之始彼神仙云者其殆强为之名乎抑先生之诗固以一切皆空岂独有所谓神仙耶邵子之意亦若是也虽然世无邵子孰不以斯言为孟浪之言夫嘉靖庚子岁秋七月大宁居士薛蕙识
水墨淋漓数茎竹,琅玕不羡多成束。
飞白玲珑一片石,夜光休誇大盈尺。
云何此画价无敌,乃是希夷之真迹。
列仙籍中多品流,先生况是神仙伯。
宣靖仙材亦不群,寻师遥入华山云。
解颜一盼不易得,敢望挥毫遗此君。
画首题诗兼姓字,凤翥龙蟠三十四。
丁宁举似一转语,截断世间无限事。
领略真仙上上机,参同古佛空空义。
古来画史虽无数,争似仙人得天趣。
笔势翩翩入三昧,玄旨明明标一句。
梵经合受天人礼,仙迹那无鬼神护。
五百年来如电过,一幅霜缣完未破。
湍水东流鹤不归,峨眉西逝龙犹卧。
故乡之子慕神仙,偶收图画如有缘。
锦囊新装绿玉轴,彤管更赋青霞篇。
安得至宝不磨灭,期与好事相流传。
先生闻此应大笑,水中捉月真可怜。
题盛孝子风木遐思卷 明 · 陈九春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巢有孝子盛宗者,字友闻。母李氏,生甫三岁会。永乐十一年,兵变失母所在。就养于族人,比长念母愈苦,或告之。故即裹粮徒步,北寻至雄县。疾,作不果。前遇巢之判簿熊者,携以归。疾愈复往历。永平迁安保定至束鹿,乃得母于魏节家。母子恸痛。请归,盖宣德八年也。夫友闻母子不相见者四十年,见之时,母已寿七十有六年。间关数千里,挈以归终养者二十馀年。殁之日,哀毁无任庐于墓者三年。有群兽绕室,巢雀连枝之感友。闻之孙有汝贤,汝达者。皆孝友事详龙古泉,张牛山序,传中今持卷来徵。予文者,友闻四代孙名岱积,学笃行人也。游予门寻,以明经。荐其子法相,亦游予门。君子曰:仁人孝子启之,自天者与。至痛在心,母亦寻遇。倘弗获,痛乃终天矣。得终养焉,其戚可慰也。庐墓致异类,固其宜者绳。以中道无乃苛责乎。孝以承孝,盛氏之后其昌裕哉。
慈颜未遇不开襟,抱病依依更往寻。
月傍旅魂千里梦,霜零清泪百年心。
白头故国归方稳,宿草孤坟恨转深。
惟有丹青知此意,至今风木有馀音。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孝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