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三公山下神祠赋 曹魏 · 孙该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
赵国元氏县西界有六神祠,吾观其一焉,在陉山之阳,即三公祠焉。崇堂既峻,危阁造云,棂轩临万仞之壑,土木被丹藻之华。是时寓目永日,夕宿东序,召彼故老,讯之旧典。云栋宇初兴七十载,三台耀灵,实降甘雨。夫山以有形为神,神以无形为主。若乃熇烝于上,雷动于下,公田禳于多黍,嫠妇利其滞穗,亦兹邦之所以报历叶不辍也。于是援笔作赋,昭神灵之有凭,壮夏屋之弘丽:
南极郁纡,飞龙在天。太一白石,巨灵据山。二后殊位,惟公在焉。下则归云蓬勃,绿水流离。争湍趣戾,冲石会溪。高岸为谷,峣𡸣阻㩻。梗林柰条,逼涂迮蹊。行者息驾,步趾于斯。陟大㟤,登岑冈。逾爽垲,历朝阳。晔华殿之显敞,睹应门之山将将。神衣郁蓊,百堵周乎洞房。进排阊阖,顾眄灵堂。聚楹列峙,丹饰煌煌。千栌浮跂,夭蹻腾骧。累层岌嶪,齐载长梁。敷山藻于前,缀榱槁以采章。文绮雘其纷鳞,洪葩晔以披扬。尔乃逡巡降趾,游坐东厢。日不逮昏,灾燎己光。县宰致祀,嘉旨备详。阴祚显应,遍泽圻疆。普此士女,乐彼丰穰。
其乱曰:坤作地势,恒岳吐精。布濩磥硌,上秀太清。三后赞事,两师不宁。有渰凄凄,润我群生。先人谅德,图象垂形,考之旧史,典谟无声。《艺文类聚》七十九,《初学记》十二,《白孔六帖》,
案:《书钞》一百四十八引孙诜《三公山下禊赋》云:「九酝白醝。」(未知即孙该之误否。三公山在燕地,而孙诜刘宋人,岂江南亦有此山邪?附记于此,俟考。)
游斜川并序 东晋 · 陶潜
押尤韵
辛丑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
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
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
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铭 北周 · 庾信
四言诗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五
公讳威,字某,河南洛阳人也。旧姓辛,陇西人,基若水之源,纂商丘之胄,邑于大毫,实定其居,封于小辛,乃成其姓。是以三川披发,幸有得见事机之机,八卦占爻,辛谬有知人之鉴。佐治以东都上将,魏帝解衣;武贤以西国功臣,汉王推毂。/祖太汗,武川太守。考生,河州四面总管、大都督。陇右贵臣,河西鼎族,公侯踵武,岳牧连镳,并得声振长榆,名雄高柳。/公秉灵山岳,载诞星辰,结发嶷然,龆年成德,澄波万顷,建标千仞,锋颖既高,光芒已远。青衿学剑,既为人主所称;童子论兵,即佐中军之策。永熙元年入仕,蒙授直荡都督。/太祖文皇帝雪旧君之耻,连西伯之功,始裂鸿沟,初登函谷。公濯衣沐发,杖剑辕门。撤洗足而相迎,下宾阶而顾问。自此即居帐内,仍为直寝,授宁远将军、羽林监、白土县开国伯,邑五百户。大统元年,从迎大驾,进爵为侯,增邑三百户,加冠军将军、散骑常侍,转大都督。公善于用兵,长于抚御。自攻洛阳,定弘农,战河桥平沙苑,冒刃冲锋,前无横阵。况以弦木六钧,函犀七属,门多悬胄,箭必中鞍,山积器械,谷量牛马,军吏计功,司勋赏策。授使持节、银青光禄大夫,进爵为公,增邑八百户。昔者受律赤符,韩信当千里,治兵白帝,张飞拟万人。皆比于今日,公之谓也。五年授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扬州刺史。浮于江海,达于淮泗,怎么样既敷,瑶琨即序。十三年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寻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仍赐姓普屯,即为官族。入陪武帐,出总戎韬,置府于阳关,张旃于瀚海,故得上书于汉,即用同宗,争长于周,还无异姓。十六年授鄜州诸军事、鄜州刺史。公频烦两牧,风政神明,虎去西河,枭移东郡。河湄瑞气,特表廉平,鄜畤神光,偏明正直。/及乎魏终天禄,周受惟新,明命已迁,彝伦或革。周元年改授大将军、抱罕郡开国公,增邑一千户。军中受诏,非论北伐之功;大将登坛,无待东归之策。置阵太平,开阴晋之道,连兵广武,纳荥阳之城。校战丹山,移营白壁,莫不勇冠三军,名凌五将。保定四年授宁州总管。掌其北门,既为郑国所委,捍其西鄙,无惧秦亭之逼。是以筑平网之城,卫人拱手,戍荥波之泽,梁氏寒心。朝廷与公有内外之亲,令公从戚里之贵,乃以魏文帝女为公夫人,遂得长门之左,别开公主之园;濯龙之傍,便有王姬之馆,五年被征入京,拜少司马。期于司武,以公为魏绛;佐于中军,以公为荀首,岂直谓之鹑火,称之缙云而已哉。其年被使领兵出西凉州,奉迎突厥皇后。纪裂繻来,卿为郡逆,称族而行,尊君命也。天和元年授柱国,拜大司寇。楚之柱国,方之南火,轩之司寇,譬以西云,总授于公,能官人也。建德二年授少傅,四年授河州总管,都督工州诸军事,即为河州大中正。公之桑梓,本于此地,再为连率,频依衣锦。襄城龙种,更反池台;桂阳仙人,还归乡里。故老亲宾,柑歌相庆,安车驷马,天下荣之。/宣政元年,授上柱国,更加少傅。配于上相,即陪玄扈之图;居于京师,实有圯桥之策。改封宿国公,食邑并前五千五百户。射鸿旧圃,舞鹤余城,既浮酸枣之河,聊对淇园之竹。来朝建章,则天子降席;出游戚里,则群公下阶。是以行满天地,名闻四海。方当光辅五君参谋七政,夭厉弗戒,薨于所居,春秋六十有九。柳庄告殡,倾社稷之臣,郑侨云亡,得诸侯之礼。诏赠某官,谥某公,礼也。以今开皇元年七月某日反葬于河州金城郡之苑川乡。山行陇底,地入塞原,望积石在缘河,临崆峒而下坂。玄甲黄肠,崎岖亭鄣,及云奠彻,方荣榆沈。若夫树反壤也,封夏屋焉,终须颍川之碑,乃见华阴之碣。/世子仪同永达,孝性有闻,居丧得礼,嗟海变而田成,惧山飞而地绝。勒石墓田,仍铭云尔。
少典之孙,玄王之子。
虹贯于月,金承于水。
降及于周,公侯复始。
风俗气候,山川表里。
河连积石,山带崆峒。
秦亭北上,汉使西通。
金行气壮,地势人雄。
棱棱高节,凛凛疏风。
祖考藩屏,浊河清渭。
两地谟明,双流光贲。
水无别色,云无异气。
为吏为民,惟怀惟畏。
公之嗣世,实秉英灵。
降神中岳,回文列星。
鸾翔凤舞,珠角山庭。
臣深义本,子极天经。
洛城战阵,河桥旗鼓。
箭饮石梁,剑燃铜柱。
并丽六麋,俱抽双虎。
玉门开部,阳关置府。
再为上台,两为少傅。
模范帝师,经纶国步。
允袭峻德,钦明审谕。
不吝车茵,谁言温树。
天道茫昧,年龄倏忽。
上将星开,功臣鼎没。
九原陵阜,三河甲卒。
地险龟林,营危马窟。
西州永别,北阙长辞。
山张虚盖,野祭空帷。
陵原地迥,松路风悲。
铭于碣石,勒以贞龟(《文苑英华》九百十一)。
谒汉邳侯庙 清 · 祁寯藻
押纸韵 出处:䜱䜪亭集卷十九
平定州河砥镇东里许有明灵王庙,建自明嘉靖中,祀汉邳彤。按范史《邳彤传》,字伟君,信都人。初为王莽和成卒正,世祖徇河北,降,以为太守。王郎兵起,唯和成、信都坚守不下。世祖自蓟还,失军,议者多言可因信都兵自送西还长安。彤曰:「明公奋二郡之兵,扬响应之威,释此而归,岂徒空失河北,必更惊动三辅。」世祖善其言,即日拜彤为后大将军,和成太守如故。自此常从战攻,封武义侯,建武元年更封灵寿侯。注:在今恒州灵寿县西北。明灵王之封不知始自何代。旧碑作邳仝,误。土人呼为邳彰庙,「彰」盖「彤」字传写之讹。《后汉·郡国志》:钜鹿,故大鹿,有大陆泽。(《东观汉记》:王莽分钜鹿为和成郡。)灵寿与上艾俱属常山国,侯初为和成太守,终封于灵寿,平生战功多在钜鹿、常山之间。今平定即汉上艾地,故禋祀弗替。道光十四年九月记。
紫色夺金刀,赤符起白水。
羊头与羊胃,四海怨更始。
王郎卜者耳,假号望风靡。
滹沱冰骤合,天意可知矣。
奈何欲西归,坐令成功毁。
谁欤画此策,毋乃鲰生是。
侯时守和成,其势如雍齿。
坚壁挫贼锋,抗论排群诡。
唾手邯郸拔,传檄定远迩。
一言足兴邦,褒赞著青史。
帝固赤心推,侯实曲突徙。
若论云台功,耿贾尚非比。
当时战守地,河北望鞭箠。
钜鹿常山间,精灵往来此。
上艾有遗庙,千载崇报祀。
冕旒照旌旆,山河壮壁垒。
攀云桥上字,斜日重徙倚。
唐故朝议大夫申王府司马上柱国赠太常卿韦公神道碑铭 唐 · 独孤及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 创作地点:广西南宁市
楚元王傅后五世。长孺相汉。始自鲁国徙家杜陵。其后十六世孙景略。仕魏为青州刺史。青州生隋仓部侍郎南皮公瓒。南皮公生三子皆才。同时为郎。长曰季武。实居主爵。次曰叔谐。典司库部。季曰叔谦。历吏部考功。时人号为三列宿。考功生知人。以司库员外郎为职方郎中。自长孺至青州。二丞相。一侍中。十一二千石。自南皮至职方。二叶五尚书郎。为当世言婚宦者谓之郎官韦家。楩楠瑶琨。非崇山浚源不生。故公侯卿大夫。实钟德门。事业名声。与冠盖俱。四牡龙旂之庆。百代弥炽。盛矣哉。公讳缜。字某。职方之仲子也。性忠廉无邪。温直好礼。用诚明博厚。祇若祖考之训。虽颠沛不违仁。非得之不苟求。言足以成事而济众。默足以居易而慎独。乡举经行。吏部登贤能。拔授秘书省校书郎。亲累徙官。再迁至亳州临涣县令。宽仁恺悌之政。行乎千室。期年而颂声兴。迁薛王府文学。转秘书郎。王宫图牒。天禄典籍。公皆以儒服参焉。艺文修而彝章叙。历佐濮徐仙三州。清恪如一。入为申王府司马。以达才居陪臣之列。宏道以奉职。安义以直已。谏从政肃。繄忠亮是赖。掌邦典者。谓王门之治。可移于公卿。方议登之三府。会寝疾终于位。是岁开元十二年岁在甲子冬十月二十二日。春秋若干。夫人河南元氏。益州唐安县主簿知柔之女。承先祖供祭祀之谓职。闵勤劳劝以义之谓德。庄敬恭顺婉娩听从之谓礼。顾复劳瘁均养善训之谓慈。夫人兼有焉。某年月日。春秋若干卒。某年月日。合葬于某原。呜呼。才宜贵。仁宜寿。世禄宜富。三者公夫人皆居其地。不臻其分。乡党宗族。以命不可说相吊焉。惟明德必有后之言也信。有若孟子幼成。博见利器。铿若金锡。天宝十年。自尚书兵部郎出守汉中兼山南西道采访处置使。移典河内。河内人至今颂之。仲子幼卿。洛阳县丞。叔子幼奇。宋州楚邱县令。季子幼章。有贞干密识。恭宽而明。前后八执宪而再起草。自兵部郎中持节典泗楚二州。锡金印紫绶。咨以屯田赡军食。如汉营平侯故事。以言以立。皆公之教训也。宝应二年春三月。以子为大夫。故诏追赠公太常卿。君子谓公之义方。庆及其身。而楚州之孝诚格于宗祏。礼也。犹以为与化俱者人事。不我期者邱陇。虽大宗小宗。可详诸姓氏谱。命官日时。各存乎屋壁之志。若遗直与故事。非金石刻。则无以示后世也。由是楚州稽首于庙。见托撰德。垂懿万亿。孝思罔极。其铭曰。
肃肃乃祖,翼商屏周。
总偫邦兮,退傅间生。
扶扬重侯,德乃降兮。
龟纽虎符,黼衣彤弓。
世相副兮,百代纯嘏。
钟仁于公,德斯懋兮。
为邦三年,足民知方。
政之臧兮,校文石渠。
观书鲁堂,志自强兮。
三佐列郡,曳裾游梁。
道未光兮,已矣介福。
不充景行,吁嗟命兮。
一经之遗,垂裕果盛。
哀荣并兮,子子孙孙。
丕承忠敬,荷馀庆兮。
开业寺碑 唐 · 李尚一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一
夫八龙荀里。荣问在于当年。驷马于门。馀庆消于终古。亦有汉将军之甲第。磨灭成空。鲁司寇之华堂。摧残巳尽。岂不以泡露倏忽。陵谷迁移。寂寥千载。烟尘四合。虽复武陵洲曲。时逢李衡之树。山阳苑中。颇见嵇康之竹。竟未能激扬真界。取大壮于龙宫。钦崇妙境。授全模于象塔。是用神居肃穆。灵德支持。纵石尽而犹存。与金刚而不坏。鞠遗踪于茂草。彼或未思。攀胜果于坚林。我诚先觉。开业寺者。后魏黄门郎使持节卫大将军陜州刺史都督冀定瀛相殷五州诸军事定州刺史尚书令司徒公固安县开国伯李公舍山第之所立也。其地则前临漳水。金凤骋光而振仪。却负常山。玉马腾姿而绝影。东瞻峻堞。宛若香城。西据崇岩。依然雪岭。盖全赵之胜地焉。公讳裔。字徽伯。赵郡元氏人也。圭璋盛德。代资卿相之材。钟鼎贵游。人负河山之气。便繁竹使。入天门而上八重。密勿槐庭。登太阶而步三级。朱轮趋阙。拜天子于南宫。黄閤当衢。肃群公于北里。位望隆矣。欢娱极矣。乃喟然叹曰。假使门兼万石。不能遣生灭之源。家累千金。不能去吉凶之域。以为同生者物。异物者超生。滞教者方。离方者会教。挹三明而豁悟。乘公正以虚求。爰贬泰于丰家。庶推烦于朽宅。及其高台未毁。曲池犹浚。回季伦之业。作须达之园。昔我宴居。今成法宇。变歌梁于月殿。即下梵尘。移舞观于花台。还飘净雪。八功德水。波通西舍之池。四禅定林。影庇东邻之树。尔其考轮奂。度崇高。或仍旧而标迹。或惟新而广制。随方授矩。基阶因巨壑之形。审曲裁规。垣院取重峦之状。岧峣香阁。涌地神行。窈窕禅栖。中天化立。千门远闶。当断岫而全开。百栱危承。隐连峰而半出。垂珠缀玉。日月回薄于山窗。刻贙图龙。风云吐纳于岩栋。优填灵匠。尽变态而无穷。阇崛真容。极尊严而有睟。青莲目湛。犹纵观于南浮。丹果唇开。似微言于西竺。诡状千名而竞出。殊名万计以争陈。触类长之。能事毕矣。先是有沙门僧明昙宝等。并不知何许人。属魏氏之迁都。随孝文而戾止。咸以冥通胜范。夙證良缘。非声闻乘。是菩萨行。动机灵于物表。屈形相于人间。睹兹愿力。共谋经始。当由道资冥助。故使天降异人。大矣哉。谅福庭之最也。于彼延昌之末。锡其偃角之名。孝昌年际。改为隐觉。自魏历齐。僧徒弥广。德均鹙鹭。数若稻麻。洎乎周季道消。芟夷像教。斯虐主之称乱。甚魔王之未降。四百八藏之文。咸沦汲冢。飞锡乘杯之侣。悉陷秦坑。遂使多宝湮覆。支提废毁。散给勋臣。以充园第。可为长叹息矣。公之嫡孙袭固安伯祖元。缔感遗墟。果蒙恩赐。城侔越国。净王多后嗣之家。地拟齐廛。晏子据先臣之宅。既而苍精失御。赤运登符。大宏妙有。广标灵刹。慧日昏而还曙。法流塞而更通。祖元复舍旧居。而为净域。北堂安寝之处。重扇元风。东閤招贤之所。再流清呗。遂能上闻旒纩。光动丝纶。以公净业攸开。更以开业为称首。俄而燬室云谢。波旬纵慝。寰中法侣。尽婴涂地之灾。海内仁祠。多溺滔天之浸。惟此灵构。岿然独存。因大圣之依凭。威倾六贼。赖诸天之守护。壤隔三灾。苟非至德通神。奇工入妙。其孰能与于此也。皇明首出。大拯横流。絷醉象而定昆阳。斩毒龙而清冀野。反淳风于上叶。集甘露于中枝。都畿壮而帝服开。国土净而天冠敞。蜂台切汉。方演化于时和。凤刹临云。尚韬名于朝命。祖元第二子维摩。武德年中赵定二州别驾。属乾坤渐泰。曦望初华。攀龙之茂绩既宣。展骥之休声克著。永言堂构。题目阙如。屡有申闻。情逾恳至。重使泽流元地。金轮转北走之途。涣发紫泥。银榜照东方之国。粤以贞观四年。还赐旧额为开业寺也。上座圆彻寺主圆镜都维那道英大德僧道宽智●(9970)圆一圆真道通慈伦道名等。并董修戒范。持护律仪。腾逸气于三空。汎仙舟于八解。鸠摩罗什。望景倾魂。雁门慧远。闻风动色。且夫难舍能舍。远人隆百代之基。从明入明。君子积万年之祚。诚哉斯道。信而有徵。公第五子子雄。隋辅国将军平东将军左金紫光禄大夫通直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使持节豪州刺史鸿胪卿。进爵高都公河北道行台兵部尚书。曾孙纬。皇朝宗正卫尉司农三寺卿金紫光禄大夫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幽州都督户部尚书太子詹事怀洛蒲三州刺史。袭高都公。纬弟俊。皇朝扬州大都督府兵曹参军汴州封邱易州易县舒州太湖三县令朝议郎行商州司马上骑都尉。箕裘递袭。凭蔗苑而弥昌。黻冕相承。托檀波而转盛。大仙幽赞。乡长则累叶无惭。大觉显仁。公侯则连华必复。讵比夫谢家遗宅。徒拟甘棠。韩国旧台。空传酸枣而巳。但此寺爰初缔葺。迄乎崇丽。公又发宏誓愿。图徽旷劫。乃建丰碑。将符镂鼎。嗟乎。十乌倾日。二鼠催年。空留白⿺(几二)之名。未勒黄金之字。俊第八子宣德郎行本州录事参军事云骑尉崇悊。即公之元孙也。风神秀嶷。器业甄明。发挥经史。抑扬词翰。申鸿渐于上藩。屈鹏抟于中录。虽荣庥作牧。褰襜之位未登。而仕□还乡。衣锦之游斯在。钦惟旧德。祗若先功。望鹿园而拜首。登鹫山而礼足。于是仰挹缁徒。傍询碧殿。剪荒苔而相质。允属谋孙。访丽藻而披文。无遗小子。乃命从侄尚一制文焉。尚一学谢探微。词惭析妙。谢安庭序。叨承白雪之篇。韦孟宗祧。敢述彤弓之咏。庶使家风入偈。抗佛土以飞英。祖德惟真。积僧祇而不朽。重宣此义。乃为铭曰。
美哉东墅。奂乎西第。荣观一时。湮沈千岁。邪山易拥。爱河难济。徒徇假名。竟迷真谛(其一)。
达人蔼蔼。情洞如如。爰推别业。式建精庐。跨谷弥阜。乘危蹑虚。傍通碣馆。直抵漳渠(其二)。
淩云之□匪日而就。广制弥新。崇基即旧。虬檐吐崿。凤甍衔岫。月落上楹。星回中霤(其三)。
有周灭德。怠弃真宝。胜彼伽蓝。咸成鞠草。洎于赤帝。绍隆元道。弊风一革。慈云再造(其四)。
汉东鹿走。燕南狼籍。毒被王城。灾延帝石。四魔怙乱。三乘泯迹。独此招提。居然不易(其五)。
功符化造。事叶神凭。妙物凝粹。真人效徵。皇家凤举。帝室龙兴。一戎厎定。五浊攸澄(其六)。
法门既辟□源载返。道贲㧙山。恩孚柰苑。鸡峰仞积。鹤池波偃。地绝风尘。人多林远(其七)。
七州论德。四□标荣。犹婴有待。岂悟无生。我祖腾懿。天师配明。还因梵笔。永播家声(其八)。
催雪 清末 · 俞樾
押词韵第八部
道光三年,直隶正定府元氏县民刘黄头掘地得一石,为唐宣城县尉李君之妻贾氏墓志铭,末行刻“后一千三百年为刘黄头所发”,自道光三年上溯,葬年唐建中二年,年虽小差而人名不爽,可异也。按其文,夫人讳嫔字淑容,长乐县人,李君早卒,有一女嫁张氏。夫人以建中二年二月十二日卒于其从父之弟赵州元氏县官舍,遂葬于其邑之七义原,而从子文则为之铭。余奇其事作小词书后。
黑暗泉台,青对漆灯,骤被黄头惊觉。
讶旦暮千年,未来先料。
七义荒原怅望,问旧鹤、何时归华表。
阿咸多事,数行古墨,感人幽抱。
人杳。
更凭吊。
想醉尉风流,玉楼归早。
只曙后、星孤黛描京兆。
官舍相依有弟,叹白发、青裙垂垂老。
剩片石、谶语流传,恰与武强同调(明嘉靖七年,武强人王洛州掘地得隋河阴太守皇甫兴墓碑,后有“吾葬后一千三百年被王洛州发之”十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