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创作地点
谢授再知梓州1101年2月7日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净德集》卷七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臣陶言:先以罪分司南京衡州居住,于元符三年四月准告落分司,差提举成都府玉局观
至五月内,准敕就差知邛州
臣逐次谢恩祗受,及奉表以闻去讫。
至今年二月七日绵州罗江县,又准告充集贤殿修撰,改差知梓州,臣即时望阙谢恩拜受者。
九殒之馀,忽逢再造;
一年之内,辄易三迁。
初备位于祠官,旋领麾于乡郡
继忝集贤之命,仍分左蜀之符,并出异恩,悉还旧物,幸非所望,感莫能胜中谢。)
伏念臣学不能美身,志未可适道,动踰涯分,易速悔尤。
奋飞于畎亩,而滥陪英俊之游;
涉猎于缣缃,而与闻朝廷之政。
谓之才则尝践更于台阁,加之罪则久废放于江湖。
小人持附会之心,乘而下石;
骚客有哀怜之兴,惟欲招魂。
累年趋必死之乡,一旦履复生之地。
荐沾殊泽,增贲馀龄。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光绍宝图,勃兴治道,大判忠邪之势,深权用舍之机。
虽众正在朝,足跨商周之盛;
而一夫失职,尚撄尧舜之心。
恤及衰残,概从收叙。
臣敢不究观否泰,省念初终。
如痛定而反思,若途穷而利往。
枕丘适愿,既知于瞑目之前;
结草酬恩,敢惮于没身之后。
梓州路提举常平薛寺丞1101年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五、《净德集》卷一二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起于谪放,贲以宠光。
还书殿之美名,领潼川之优寄。
适父老之愿,愧无术以承宣
大夫之贤,将有依于庇赖。
恭惟某官文而饬治,政必养源
袭训范于枢庭,振猷为于使部。
渊澄流洁,馀波有以载沾;
纲举网疏,众目从而不紊。
况有云霄之清议,岂惟堂构之高才?
即序禁涂,益敷远业。
某息肩故里,引领下风,行遂参承,并伸感抃。
谢两府1101年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五、《净德集》卷一二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自梓易淮,引方车而就道;
由楚得蜀,遽委辔以涖官。
释万里奔走之劳,享一旦里闾之便。
清朝信道,特重远民;
使者观风,许临故国。
以可否利害知之有素,故廉按职任付而不疑。
廪禄所沾,仅周贫属;
在望,尤慰永怀。
事非近比之常,力本误知之及。
此盖伏遇某官橐籥万类,权衡百工,故曲从私欲之所安,乃可责公家之后效。
陶谨当清心任事,刻己致忠。
莫敢或遑,冀少行其素业;
每怀靡及,庶无负于斯人。
倘吏最之有闻,则化钧之可报。
鸡公帻(去褒城县二十里)897年 唐末至五代 · 韦庄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石状虽如帻,山形可类鸡。
向风疑欲斗,带雨似闻啼。
蔓织青笼合,松长翠羽低。
不鸣非有意,为怕客奔齐。
汧阳(一作汧阳县阁)897年 唐末至五代 · 韦庄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汧水悠悠去似絣,远山如画翠眉横。
僧寻野渡归吴岳,雁带斜阳入渭城
边静不收蕃帐马,地贫惟卖陇山鹦。
牧童何处吹羌笛,一曲梅花出塞声。
焦崖阁897年 唐末至五代 · 韦庄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李白曾歌蜀道难,长闻白日上青天。
今朝夜过焦崖阁,始信星河在马前。
秋宿鹤林寺883年 晚唐 · 崔涂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鹤林寺
步步入林中,山穷意未穷。
偏逢僧话久,转与鹤栖同。
烛焰风销尽,条露湿空。
又须从此别,江上正秋鸿。
东蜀春晚888年 唐末 · 郑谷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如此浮生更别离,可堪长恸送春归。
潼江水上杨花雪,刚逐孤舟缭绕飞。
梓州高参军还京664年 初唐 · 卢照邻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京洛风尘远,褒斜烟露(一作雾)深。
北游君似智,南飞我异禽。
别路琴声断,秋山猿鸟吟。
一乖青岩酌,空伫白云心。
梓州南亭得池字664年 初唐 · 卢照邻
五言排律 押支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二条开胜迹,大隐叶冲规。
(一作斋)阁分危岫,楼台绕曲池。
长薄秋烟起,飞梁古蔓垂。
水鸟翻荷叶山虫(一作交)桂枝
游人惜将晚,公子爱忘疲。
愿得回三舍,琴尊长若斯。
李荣道士663年 初唐 · 卢照邻
 押文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引用典故:南冠
锦节衔天使,琼仙羽君
投金翠山曲,奠璧清江濆。
圆洞开丹鼎,方坛聚绛云
(一作资)贶幽难识,空歌迥易分。
风摇十洲影,日乱九江文。
敷诚归上帝,应诏在明君。
独有南冠客,耿耿泣离群。
遥看八会所,真气晓氤氲。
狱中学骚体663年 初唐 · 卢照邻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夫何秋夜之无情兮,皎皛悠悠而太长。
圜户杳其幽邃兮,愁人披此严霜。
见河汉之西落,闻鸿雁之南翔。
山有有芳,心思君兮君不将。
忧与忧兮相积,欢与欢兮两忘。
风袅袅兮木纷纷,凋绿叶兮吹白云。
寸步千里兮不相闻,思公子兮日将曛。
林已暮兮鸟群飞,重门掩兮人径稀。
万族皆有所托兮,蹇独淹留而不归。
穷鱼赋664年 初唐 · 卢照邻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余曾有横事被拘。为偫小所使。将致之深议。友人救护得免。窃感赵壹穷鸟之事。遂作穷鱼赋。常思报德。故冠之篇首云。
有一巨鳞。东海波臣。
洗净月浦。涵丹锦津。
映红莲而得性。戏碧浪以全身。
宕而失水。届于阳濒。
渔者观焉。乃具竿索。
集朋党。凫趋雀跃
风驰电往。竞下任公之钓。
争陈豫且之网。蝼蚁见而甘心。
猵獭闻而抵掌。于是长舌利嘴。
曳纶垂钩。拖鬐挫鬣。
抚背扼喉。动摇不可。
腾跃无由。有怀纤润。
宁望洪流。大鹏过而哀之曰。
昔予为鲲也。与是游乎。
自予羽化。之子其孤。
俄抚翼而下。负之而趋。
南浮七泽。东汎五湖。
是鱼也已相忘于江海。而渔者犹怅望于泥涂。
梓州南亭诗序664年 初唐 · 卢照邻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梓州城池亭者。
长史张公听讼之别所也。
徒观其岩嶂重复。
川流灌注。
云窗绮阁。
负绣堞之逶迤。
涧户山楼。
带金隍之缭绕。
信巴蜀之奇制也。
时凤扆多閒。
上得和平之政。
鳀瀛有截。
下无交争之人。
以公寄切上僚。
故久无州将
连四千石之重任。
总十万井之雄班。
职逾剧而道弥高。
位逾崇而德弥广。
市狱无事。
时狎鸟于城隅。
邦国不空。
且观鱼于濠上。
宾阶月上。
横联蜷之桂枝
野院风归。
动葳蕤之萱草
则有明珠爱客。
置芳酒于十旬。
羽服神交。
仙游于五日。
圆潭泻镜。
光浮落日之津。
杂树开帏。
彩缀飞烟之路。
藤萝杳蔼。
挂疏阴以送秋
凫雁参差。
结流音而将夕。
百年之欢不再。
千里之会何常。
下客悽惶。
暂停归辔。
高人赏玩。
岂辍斯文。
咸请赋诗。
以纪盛集。
上已浮江宴序670年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一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吾之生也有极。
时之过也多绪。
若夫遭主后之圣明。
属天地之贞观。
得畎亩之相保。
以农桑为业。
而托形宇宙者幸矣。
况乃偃泊山水。
遨游风月。
樽酒于其外。
文墨于其间。
则造化之于我得矣。
太平之纵我多矣。
兹以上已芳节。
云开胜地。
大江浩旷
偫山纷纠。
出重城而振策。
下长浦而方舟。
林壑清其顾盼。
风云荡其怀抱。
于时序躔清律。
运启朱明。
轻荑秀而郊戍青。
落花尽而亭皋晚。
丹莺紫蝶。
候芳晷而腾姿。
早燕归鸿。
俟迅风而弄影。
岩暄密。
野淑兰滋。
抽紫。
疏萍泛绿。
于是俨舲于石㠗。
停桂楫于璇潭。
指林岸而长怀。
河州而极睇。
妍妆袨服。
香惊北渚之风。
翠幕元帷。
彩缀南津之雾。
若乃寻曲渚。
历回溪。
榜讴齐引。
渔歌互起。
飞沙溅石。
湍流百势。
翠崄丹崖
冈峦万色。
亦有银钩犯浪。
挂赪翼于文竿。
琼舸乘波。
耀锦鳞于画网。
钟期在听。
元云白雪之琴。
阮籍同归。
紫桂苍梧之醴。
既而游盘兴远。
景促时淹。
野日照晴。
山烟送晚。
方披襟朗咏
饯斜光于碧岫之前。
散发高吟。
对明月于青溪之下。
客怀既畅。
游思遄征。
视泉石而如归。
伫云霞而有自。
昔周川故事。
初传曲路之悲。
江甸名流。
始命山阴之笔。
盍遵清辙。
共抒幽襟。
俾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一言均赋。
六韵齐疏。
谁知后来者难。
辄以先成为次。
江曲孤凫赋669年8月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七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梓州之东南。涪江之所合。有潭焉。周数十步。青壁绝地。绿波澄天。常有孤凫。栖荡其侧。飞沈翻唼。而天性不违。嗟乎。宇宙之容我多矣。造化之资我厚矣。何必处华池之内。而求之恩哉。遂作赋曰。
灵凤翔兮千仞。大鹏飞六月
虽凭力而易举。终候时而难发。
不如深泽之鸟焉。顺归潮而出没。
迹已存于江汉。心非系于城阙。
吮红藻。翻碧莲。
刷雾露。栖云烟。
迫之则隐。驯之则前。
去就无失。浮沈自然。
尔乃忘机绝虑。怀声弄影。
乘骇浪而神惊。漾澄澜而趣静。
耻园鸡之恋促。悲塞鸿之赴永。
知动息而多方。屡沿洄而自省。
故其独泛单宿。全真远致。
反复幽溪。淹留胜地。
伤云雁之婴缴。惧泉鱼之受饵。
甘辞稻粱之惠焉。而全饮啄之志也。
涧底寒松赋669年8月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七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八月壬子。旅游于蜀。寻溪之涧。深溪绝磴。人迹罕到。爰有焉。冒霜停雪。苍然百丈。虽崇柯峻颖。不能踰其岸。呜呼斯。托非其所。出偫之器。何以别乎。盖物有类而合情。士因感而成兴。遂作赋曰。
松之植。
于涧之幽。
盘柯跨崄。
沓柢凭流。
寓天地兮何日。
沾雨露兮几
见时革之屡变。
知态俗之多浮。
故其磊落殊状。
森梢峻节。
紫叶吟风。
苍条振雪。
嗟英鉴之希遇。
保贞容之未缺。
攀翠崿而形疲。
指丹霄而望绝。
已矣哉。
盖用轻则资众。
器宏则施寡。
信栋梁之已成。
非榱桷之相假。
徒志远而心屈。
遂才高而位下。
斯在物而有焉。
余何为而悲者。
青苔赋669年8月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七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吾之旅游数月矣。憩乎荒涧。睹青苔焉。缘崖而上。乃喟然而叹曰。嗟乎。苔之生于林塘也。为幽客之赏。苔之生于轩庭也。为居人之怨。斯择地而处。无累于物也。爱憎从而生。遂作赋曰。
若夫桂洲含润。松崖秘液。
绕江曲之寒沙。抱岩幽之古石。
汎回塘而积翠。萦修树而凝碧。
契山客之奇情。谐野人之妙适。
及其瑶房有寂。琼室无光。
霏微君子之砌。蔓延君侯之堂。
引浮青而泛露。散轻绿而承霜。
起金钿之旧感。惊玉箸之新行。
若夫弱质绵羃。纤滋布濩。
措形不用之境。托迹无人之路。
望夷险而齐归。在高深而委遇。
惟爱憎之未染。何悲欢之诡赴。
宜其背阳就阴。违喧处静
不根不蒂。无华无影。
耻桃李之暂芳。笑兰桂之非永。
故顺时而不竞。每乘幽而自整。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669年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四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若夫仙楼白玉。窈冥昆阆之墟。
神阙黄金。寂寞蓬瀛之浦。
斯则冈峦髣髴。稽凤册而空存。
岛屿凭陵。𫇢龙舟而罕迨。
至若按皇轩于箓。考璿构于殷图。
周王北洛之宫。秦帝南山之阁。
西京故事。下听雷霆。
东国馀基。俛临风雨。
莫不陵迁谷变。共灌而邱墟。
火绝烟沈。与风云而坱莽。
其有据坤灵之宝位。借神道之冥扶。
占象纬而图基。揆川原而宅址。
蜂台映月。还临舍卫之城。
雁塔寻云。即对耆阇之岭。
成而不毁者。将斯之谓欤。
兜率寺者。隋开皇中之所建也。
尔其林泉纠合之势。山川表里之制。
抽紫岩而四绝。謺丹峰而万变。
连溪拒壑。所以控引太虚。
蒸云驾雨。所以荡泄元气。
涪江千仞。波潮将旭日争光。
都城百雉。甍栋与晴霞共色。
信造化之奇模。尽登临之妙境。
元房雾转。抗金枢于岊之前。
绀殿星开。栖玉刹梅林之下。
岩花落沼。近拂天衣。
涧叶低阴。斜笼宝座。
宵汀鹤警。乘鼓吹而齐鸣。
晓峡猿清。挟霜钟而赴节。
若乃巡碧磴。历元阶。
琐窗澄彩。琼铺洞照。
神姿满月。疑临石镜之峰。
众馥扬烟。似对香炉之岳。
信可下清人境。上配天都。
为胜地之先鸣。执名山之右契者也。
爰有信弟子某乙等。夙祛尘网。
早植慈根。悲梵室之未宏。
悼禅居之犹褊。以为上栋下宇。
河图避风雨之灾。广榭崇台。
时令著高明之宅。是以菩提长者。
竞洁舍卫之坛。天帝人皇。
争辟仙宫之塔。则知威容下丽。
偫生解瞻仰之因。材朴重雕。
黎人有子来之地。乃于寺内建浮图一所。
某年月日。乡望等兆基宏愿。
继发净因。陵轹中天。
规模大壮。高列砌架。
迥浮轾轩。直上千寻。
周回百步。占氛候景。
神祇叶幽赞之功。揆墨端行。
班倕逞绝偫之思。收岱宗之梓。
昆山之玉石。土兼五色。
金逾百鍊。龙蟠万栱。
策屏翳而高骧。鹤矫千楣。
冠扶摇而独运。重檐霭霭。
云将反覆于棂轩。洞宇寥寥。
风伯栖遑于户牖。仙娥去月。
旅方镜而忘归。宝婺辞星。
攀圆珰而未返。元甍湛䨴。
若鹏飞之戾九天。丹楹联骞
如凤翔之据九仞。每至韶光照野。
爽霭晴遥。列郊墟于四野。
开云气于千里。风恬雨霁。
烟雾藻天地之容。野旷川明。
风景挟江山之助。则有雕帘绣轴。
排净域而停轮。宝骑银鞍。
指珍台而耸辔。于是披岫幌。
抵岩扃。攀翠复而三休。
步元梁而十憩。廊轩外敞。
淑气长延。阴室中开。
鲜飙自激。俯环瀛而极望。
积藓非遥。出云汉而高践。
灵槎可托。真福地之殊观。
香城之巨丽者乎。寺主等沈研二谛。
振耀三明。抵苍璧于邪山。
揽元珠于定水。挹其流者。
曲成般若之缘。承其风者。
浚发菩提之愿。长史河东裴某。
风神朗润。操履贞勤
萧条江海之心。磊砢冰霜之节。
下岷关而叱驭。寄切全都。
临蜀野而宣条。功深半剌。
县令卫元。海内高流。
河东望族。荣高铜墨。
任屈弦歌。浃辰而风化大行。
踰月而奸豪屏气。陶潜彭泽
自得高人。王吉临邛
仍延重客县丞敬仁
三河旧族。一代良材。
提镆铘而愿割。跼骅骝而待步。
江湖秋至。方怀纵壑之图。
海浪风高。未接垂天之翼。
乡望等并中和受气。孝友承家。
才称江汉之灵。地实岷峨之秀。
或以时良入选。擢迹乡邻。
或以朝望来仪。升名郡县。
并沐康衢之化。俱承比屋之封。
瞻彼岸而同归。登春台而共乐。
咸以垣墉遽覆。犹传路寝之歌。
银鼎俄穷。尚勒灵台之颂。
况乎崇基奕奕。与天地而争工。
层构峨峨。配山川而永固。
岂可使宏规在我。空存蔽日之基。
雄笔同时。不借淩云之气。
谨闻命矣。乃作铭云。
二象成纪。三才定位。
开剖太虚。导引元气。
纷纷化迹。飙飙圣致。
行杰趣约。归同弃异。
法王西眷。教迹东游。
功超道茂。义冠儒流。
丹青既备。栋宇旋周。
梵宫霞积。香阁星浮。
缅想蓬瀛。金台迥起。
旷瞻昆阆。瑶房峻峙。
壮矣名都。神居攸止。
大哉英服。兹峰诞纪。
金绳对岭。玉榜分岑。
松扃委郁。桂幌深沈。
云龛树晦。烟洞花深。
重峦雾结。复涧泉吟。
肃肃禅众。遥遥净镜。
鹿野经文。龙宫佛影。
梵臻金室。光来石井
峡晓猿清。池曛鹤警
岷峨旧族。江汉英姿。
争开法愿。重峻崇基
占云接庑。揆景分墀。
天人合应。幽显呈期。
灵思孤出。神模独涌。
雾积千楹。霞张万栱。
玉牖星罗。璿珰月拥。
复榭龙蟠。重甍凤耸。
峨峨峻岊。奕奕崇标。
雕檐切汉。宝缀淩霄。
深窗閟景。洞户流飙。
银釭夕映。珠铎晨摇。
我辞秦陇。来游巴蜀。
胜地归心。名都憩足。
建乡县。频移灰烛。
聿从良时。仍寻妙躅。
旷望原陆。流江汜。
桃李春风。芙蓉秋水。
烟霞四面。关山千里。
他乡寓目。兹焉复几。
梓州通泉县惠普寺碑670年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五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若夫元机默运。披睿烈于三精。
素键潜融。肇神功于万汇。
则有灵期肸蚃。龟龙负河洛之图。
帝绪氤氲。贤哲举乾坤之策。
虽功悬日月。终植轨于寰中。
业静云雷。未逃规于象外。
尔其译雉林之宝偈。诠鹫岭之真图。
抽紫玉于禅山。朗元珠于智水。
不生不灭。光临妙物之津。
无去无来。璿发乘时之契。
仗三明而独运。施洽平分。
据二谛而同归。功超邃古。
故能使三千法界。向风知衽席之师。
百亿天王。闻道失岩廊之贵。
释迦之神化。其孰能与于此乎。
既而正法将隐。微言不嗣。
应身既没。遗仪间起。
恒星夜掩。西天衔风雾之悲。
梦日宵成。东汉肃坛场之礼。
由是鹿园层敞。象教旁流。
宣妙奖于希夷。范灵踪于显晦。
瑶龛宝座。光华震旦之墟。
凤刹蜺裳。斧藻阎浮之域。
其寺盖梁大同中年所建。地分彭蜀。
岭对岷峨。凭广汉之遗墟。
犍为之旧壤。西驰峭崿。
山连白雉之郊。东赴长川
江走黄牛之峡。崇墉却峙之势。
庭衢四会。胜里九曲之分。
闾阎万积。危冠袨服。
参差轩盖之前。露渚风畦。
隐轸亭皋之望。是惟仙境。
实启香城。焕若神明。
恍同化出。绀坛烟属。
疏绝阁而三休。紫殿云深。
彻回廊而四注。重栾复栋。
雾缉霞张。绣桷雕楣。
鸾伸鹤跂。珍台控景。
羲和获练辔之因。绮榭裁氛。
屏翳得停镳之所。连甍积翠。
交玉琐于星衢。洞户流丹。
缀金铺于月窦。垂珠网露。
傍倾汉浦之琛。列铎吟飙。
上合钧天之乐。固以轮奂之美。
真宰以先鸣。雕范之奇。
灵基而得隽。乃造弥勒下生像一座。
相好端足。华姿朗备。
贞观末年。灵晖继发。
房栊匝曜。疑连不夜之城。
户牖皆明。似出重昏之境。
自非理参幽赞。道叶冥机。
宣佛镜于无方。演慈灯于已绝。
岂能写丹青于实相。妙色长存。
图铣鋈于真容。神光不昧。
若乃时暄福地。低落照于晴晖。
候肃禅房。汛初华于霁景。
千千宝树。若在双林。
一一妙香。仍清八味。
山翚傃晚。跂叶屿而相鸣。
野燕迎晨。拂花帘而自乐。
松楹秀蔓。曲成萝薜之衣。
砌石生莲。直起芙蓉之座。
则有施身童子。戾止岩扃。
忍辱仙人。来仪涧户。
都人野彦。希梵席而投裾。
赵美燕姝。望斋庭而继履。
莫不青凫委贯。俱欣不舍之坛。
紫贝蒹明。共化无缘之力。
故能使雕形画塔。象设年滋。
彩帙瑶箱龙编月久。
西周之道备。南国之风成者乎。
爰有寺主等。覃机色外。
练迹尘间。浴甘露于身田。
集祥风于性宇。栖情不二。
忽起初地之权。援手大千。
犹拥弥天之具。县令等或公侯百代。
元貂列驷之门。或文史三冬
吐凤回鸾之客。铜章墨绶
任切临人。铁印黄簪。
功宣渐陆。局牛烹而待价。
肆蠖屈以求伸。挥锋九仞之隅。
作镜双流之外。录事元等。
丹轩紫绂。家传方面之勋。
骥子鱼文。地列膏腴之右。
昔承隋运。屡委天书。
爰自皇初。颛流帝礼。
等賨渝之奉汉。类微濮之匡周。
申白马之盟。并受飞龙之托。
故能遗风罔坠。代济其美。
望重西南。功宣法俗。
咸以为弦歌小政。犹篆德而垂芳。
钟鼎微荣。尚铭勋而作鉴。
况乎神威自在。方传宰匠之功。
岂可栋宇常存。不勒山河之赞。
爰托幽鄙。奉扬徽猷。
敢宣此义。而为颂曰。
天地定位。君臣作极。
道在岩廊。功沾寰域
尚清皇盼。犹歌帝力。
况我能仁。惟神不测。
诞生迦室。利见王城。
机覃有应。业会无生。
长驱定境。振旅魔营。
恩兼动植。势绝随迎。
燕山倾仞。鹤林埋景。
慧日西沈。慈波东骋。
竞窥灵相。争参佛影。
月殿分城。云龛动岭。
长江旧域。广汉遗区。
川分潼峡。塞接岷渝。
闾阎四会。亭障威纡。
爰开宝地。实控名都。
霞墙百雉。云甍四注。
紫阙寻烟。赪楼结雾。
波流虹起。雷奔蠖步。
网罩星鹑。珰栖月兔。
灵机藻繂。禅室安闲。
雕金范玉。举翠浮丹。
神宫不夜。虚室长寒。
光超有色。贶出无端。
清露花径。飞泉业户。
涧绿苔。山苍树古。
茫茫庶类。巍巍净土。
鹅鹭同归。华夷共聚。
第一义谛。寥廓法门。
迹离生灭。思举乾坤。
情迷则复。道在为尊。
惟名与器。万古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