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创作地点
奉和圣制爰因巡省途次旧居应制723年1月25日 唐 · 张说
五言排律 押虞韵 创作地点: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唐玄宗旧居
引用典故:大风曲 伊尹 汉武幸南都 梧庭凤 尧寿
葱郁兴王郡,殷忧启圣图。
周成会西土,汉武幸南都
岁卜銮舆迈,农祠雁政敷。
武威棱外域,文教靡中区。
警跸干戈捧,朝宗万玉趋。
旧藩人事革,新化国容殊。
壁有真龙画,庭馀鸣凤梧。
丛觞祝尧寿合鼎汤厨
阳乐寒初变,春恩蛰更苏。
三耆颁命服,五稔田输
君赋大风起,人歌湛露濡。
从臣观玉叶,方愿纪灵符。
奉和圣制过晋阳宫应制723年1月 唐 · 苏颋
 押元韵 创作地点:山西省长治市晋阳宫
隋运与天绝,生灵厌氛昏。
圣期在宁乱,士马兴太原
立极万邦推,登庸四海尊。
庆膺神武帝,业付皇曾孙
缅慕封唐道,追惟归沛魂。
(一作昭)书感先义,典礼巡旧藩。
高殿䌽云合,春旗祥风翻。
率西见汾水,奔北空(一作窥)塞垣。
款曲童儿佐,依迟故老言。
里颁慈惠赏,家受复除恩。
下辇崇三教(一作都,又作观),建碑当九门
孝思敦(一作昭)至美,亿载奉开元。
奉和圣制途次旧居应制723年1月 唐 · 苏颋
五言排律 押鱼韵 创作地点:山西省长治市
引用典故:相如 陈鱼
潞国临淄邸,天王别驾舆。
出潜离隐际,小往大来初。
东陆行春典南阳即旧居。
约川星罕驻,扶道日旂舒。
云覆连行在,风回助扫除。
木行城邑望,皋落土田疏。
昔试邦兴后,今过俗徯予。
示威宁校猎,崇让不陈鱼
府吏趋宸扆,乡耆帝车
帐倾三饮处,闲整六飞馀。
盛业铭汾鼎,昌期应洛书。
愿陪歌赋末,留比相如
潞州陆长史再守汾州723年1月 唐 · 苏颋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山西省长治市
河尹政成期,为汾昔所推。
不荣三入地,还美再临时。
拥传云初合,闻莺日正迟。
道傍(一作傍人)多出饯,别有吏民思。
潞府客亭寄崔凤童723年 盛唐 · 王昌龄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山西省长治市
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
秋月对愁客山钟暮天
新知偶相访,斗酒情依然。
一宿阻长会,清风徒满川。
昭义王大夫谢知节度观察等留后表794年 中唐 · 令狐楚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十 创作地点:山西省长治市
臣某言。中使第五守进至。
奉宣敕旨。擢臣知节度观察等留后。
臣即以今月十八日上讫。非常之命。
降自宸衷。不次之恩。
猥加贱质。奉戴兢惕。
罔知所图。臣某中谢
臣内顾孱庸。素无器业。
量力揣分。委质戎行。
身居将列。朝绝亲援。
不识公卿之第。粗闻宰辅之名。
虽学孙吴。未知七德之要。
尝师颜闵。不究六经之旨。
愚惟守直。讷未近仁。
顾瞻等夷。每愧劣薄。
苟求寡过之地。窃慕事君之道。
刺发筮仕。逢盛时以自怡。
执心许国。遇暗室而增惧。
臣之愚素。敢忘恩荣。
顷以陪臣。获随觐见。
比辞瑶陛。瞻睹天颜。
遂因颁庆。窃膺宠锡。
自谓生足荣矣。死无恨矣。
岂意圣慈焕发。睿奖曲成
拔自辕门。寄之藩阃
洎天心特达。因屈朝章。
而人望乖疏。必速官谤。
内念惶灼。浩无津涯。
上党重镇。赤狄遗人。
师旅荐兴。风俗难理。
猛则生怨。宽不知恩。
邻接强暴。地当关塞。
加之以仍岁灾沴。不足以两税徵科。
军政稍乖。压覆是惧。
臣虽竭股肱之力。沥肝胆之诚。
不知何以上答乾坤。少裨尘露云云。
论朝政宜务大体疏(为进奏院饮会事 庆历四年十一月1043年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一、《河南先生文集》卷一八、《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四 创作地点:山西省长治市
十一月日,朝奉郎起居舍人直龙图阁、知潞州军州事、轻车都尉、赐绯鱼袋、借紫臣尹洙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臣闻至治之本,在于务大体,不在乎任察也。
汉明帝察察,唐德宗以察为明,皆著讥前史,非盛德之论。
然则众之好恶必察之,臣下忠邪必察之,非谓究发隐微、作为聪明者也。
臣闻诏狱所治类多善士,因醉饱之失,发暧昧之罪,臣窃以为过矣。
大抵士君子少长修饬,始终如一者,皆纯固介特之士,举朝论之,百不一二。
至于年位尚轻,颇或疏纵,及稍贵重,始自矫厉,而能建事功于世、树名节之效者,不可胜纪。
此殆常人之情,明主所深亮也。
兹事虽往,臣所虑者上下相伺,动辄得咎,刻薄之风寖以成俗,于盛明之世,所损不细,非特谓二三子也。
又比年以来,既行之恩尚或中寝,既用之法罕蒙开释,岂搏击之说易以进,宽厚之论难为陈哉?
伏惟陛下采汉臣窥私之诫,鉴吴主校事之弊,因庆泽之后,发宽大之诏,明谕凡臣下有纤介之恶,非亏损教谊、侵害民物者,勿复以闻。
至若暴乱之萌,骄僭之原,诬罔朋比,徇私灭公,此王诛之所先,愿陛下留神聪察,无志其细而遗其大,则善者耸而恶者戒矣。
狂瞽之言,惟圣明裁择,幸甚。
昧死再拜上疏。
论朋党疏庆历四年十一月1043年11月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一、《河南先生文集》卷一八、《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三五、《国朝诸臣奏议》卷七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五四、《右编》卷一八、《续资治通鉴》卷四七 创作地点:山西省长治市
十一月日,朝奉郎起居舍人直龙图阁、知潞州军州事、轻车都尉、赐绯鱼袋、借紫臣尹洙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臣闻知贤而不能任,任之而不能终,于治国之道,其失一也。
去年朝廷擢欧阳修、余靖、蔡襄、孙甫相次为谏官,臣知数子之贤且久,一旦乐其见用,又庆陛下得贤而任之,所虑者任之而不能终尔。
以陛下知臣之明,等被遇之深,岂有任之而不能终哉?
盖闻唐魏玄成既薨,文皇亲为撰碑文以赐之,后有言其阿党者,遂覆其碑。
近世君臣相得,未有如唐文皇魏玄成者,间言一入,则存没之恩不终,臣未尝不感愤叹息而不能已也。
以是而论,则知任之为易,终之实难,可不虑哉!
属闻欧阳修领使河北,臣以边事之重,故不复以内外为疑。
今又闻蔡襄福州,未审以亲自请,为以过斥?
若以过斥,岂当进其官秩;
若以亲请,则京师不三四年,已再省其亲。
士大夫去远方而任京师者,孰不念其亲,岂独得遂其私恩哉?
则襄之不当出明矣。
陛下优容谏臣,在唐文皇上。
等之才,虽不愧古人,然所施为未能少及于魏玄成,则间毁之言,不必待其没而后发也。
伏惟念知之之已明,任之之已果,而终之之甚难,则天下幸甚。
然臣爱等之贤,故恤其去朝廷而不尽其才。
如陛下待等未易于初,则臣有称道贤者之美;
如其恩遇已移,则臣负朋党之责矣。
夫今世所谓朋党,甚易辩也。
陛下试以意所进用者姓名询于左右,曰:「某人为某人称誉」。
必有对者曰:「此至公之论」。
异日其人或以事见疏,又询于左右,曰:「某人为某人营救」。
必有对者曰:「此朋党之言」。
昔之见用,此一臣也,今之见疏,亦此一臣也,其所称誉与营救一也,然或谓之公论,或谓之朋党。
是则公论之与朋党,常系于上意,不系于忠邪。
此御臣之大弊也。
臣既为陛下建忠谋,岂复顾朋党之责?
但惧名以朋党,则所陈之言不蒙先采,此又臣之深虑也,惟圣明裁察焉。
昧死再拜上疏。
马诗二十三首 其一 814年 中唐 · 李贺
 押先韵 创作地点:山西省长治市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马诗二十三首 其二 814年 中唐 · 李贺
 押词韵第十四部 创作地点:山西省长治市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马诗二十三首 其十七 814年 中唐 · 李贺
 押麻韵 创作地点:山西省长治市
白铁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马诗二十三首 其三 814年 中唐 · 李贺
 押词韵第七部 创作地点:山西省长治市
引用典故:赤骥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马诗二十三首 其四 814年 中唐 · 李贺
 押词韵第十一部 创作地点:山西省长治市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一作精)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马诗二十三首 其十八 814年 中唐 · 李贺
 押删韵 创作地点:山西省长治市
引用典故:旋毛在腹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祗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马诗二十三首 其五 814年 中唐 · 李贺
 押尤韵 创作地点:山西省长治市
大漠沙(一作山)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二十三首 其六 814年 中唐 · 李贺
 押麻韵 创作地点:山西省长治市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朱色落,发断锯长麻。
秦光禄北征813年 中唐 · 李贺
 创作地点:山西省长治市
引用典故:长桥 白马将 刺蛟 然脐 侯调 呼韩 营门柳 折胶 鱼肠
北虏胶堪折,秋沙乱晓鼙
髯胡频犯塞,骄气似横霓
灞水楼船渡,营门细柳开。
将军驰白马,豪彦骋雄材。
箭射欃枪落,旗悬日月低。
稀山易见,甲重马频嘶。
天远星光没,沙平草叶齐。
风吹云路火,雪污玉关泥。
屡断呼韩颈,曾然董卓
太常犹旧宠,光禄是新隮(一作阶)
宝玦麒麟起,银壶狒狖啼。
桃花连马发,䌽絮扑鞍来。
呵臂悬金斗,当唇注玉罍
清苏碎蚁紫腻卷浮杯。
虎鞟先蒙马,鱼肠且断犀。
䟃𧽼西旅狗,蹙额北方奚。
守帐然香暮,看鹰永夜栖。
黄龙就别镜,青冢念阳台
周处长桥役,侯调短弄哀。
钱塘阶凤羽,正室擘鸾钗。
内子攀琪树,羌儿奏落梅。
今朝擎剑去,何日刺蛟回。
马诗二十三首 其十九 814年 中唐 · 李贺
 押灰韵 创作地点:山西省长治市
引用典故:章台 萧寺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潞州张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十四兄814年 中唐 · 李贺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七部 创作地点:山西省长治市
秋至昭关后,当知赵国寒。
系书随短羽,写恨破长笺
病客眠清晓,疏桐坠绿鲜。
城鸦啼粉堞,军吹压芦烟。
岸帻褰沙幌,枯塘卧折莲。
木窗银迹画,石磴水痕钱。
旅酒侵愁肺,离歌绕懦弦。
诗封两条泪,露折一枝
沙鸡泣,瓦兽残。
觉骑燕地马,梦载楚溪船。
椒桂倾长席,鲈鲂斫玳筵。
岂能忘旧路,江岛滞佳年。
马诗二十三首 其七 814年 中唐 · 李贺
 押词韵第七部 创作地点:山西省长治市
引用典故:西母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乾。
君王若燕去,谁为拽车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