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戴孟西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明帝时人。
本姓燕,名济字仲微
华山武当山习道,后从清灵真人裴君受玉佩金铛经、石精金光符、太微黄书,传能日行七百里,周游名山。
常与郭子华张季连、赵叔达等游处。
一说西汉武威人
武帝时殿中将军,帝遣入山采药,乃弃官学道,号孟盛子
赵康东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南阳人字叔盛
桓帝时武当山,清静不仕,以经传教授
同郡朱穆年五十,为侍御史,奉书称弟子。
释慧元晋 ? — 389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河北人
史不书氏。
为人纯至。
左右未尝见喜愠之色。
危坐必终日。
栖止武陵平山寺。
学者二十馀辈。
刻苦于道。
太元十四年没。
后其徒。
武当山见之。
神色自若。
寄声寺僧。
勤苦脩行。
勿怠。
自是其人常闻空中磬声。
依而集众。
未尝失时。
释慧元
河北人
为人性善喜愠无色。
常习禅诵经。
劝化福事以为恒业。
晋太元初武陵平山立寺。
有二十馀僧。
飧蔬幽遁永绝人途。
太元十四年卒。
卒后有人入武当山下见之。
神色甚畅。
寄语寺僧勿使寺业有废。
自是寺内常闻空中应时有磬声。
依而集众未尝差失。
沙门竺慧直居之。
直精苦有戒节。
后绝粒唯饵松
因登山蝉蜕焉。
释慧达南北朝末隋初 524 — 610年7月30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王
襄阳人
幼年在道。
尤务脩缮。
后业禅于天台之瀑布寺。
又北游武当山
习静如前。
有陈御历。
江南疫疠大作。
药藏杨都市。
所济殊广。
金陵佛寺之多。
过七百所。
所扶仆起废。
华敞之者。
馀三百。
仁寿中营七层木浮图于杨州白塔寺
复溯江西
鄱阳豫章诸郡。
随缘演化。
以成就功德。
沙门慧远邀止庐岳
造西林重阁七间。
誓以黄楠为之材。
阖境推求。
了不可得。
佥欲改图。
曰。
但诚心未至。
故追访无从。
苟愿力之坚。
则樗栎将化而矣。
众因四出寻索。
果得黄楠一谷于境内之下巢山
计其数。
可了此阁。
然穷险无路以出。
偶行历崖壁间。
仅见一处通人往来。
遂挽拽至江。
𥱼筏而下。
略无遗逸者。
阁成。
宏壮冠世。
后忽偏欹于南三尺。
地当石门涧
适有大风。
从涧起。
北吹阁。
阁随以正。
晚往长沙
树立益广。
率性任真。
言无华绮。
衣被弊恶。
殆不可观。
而檀信向慕。
所举辄遂。
亦其感应之理然也。
大业六年七月晦
旧疾增剧。
室中异香旋绕。
像设流汗。
倚卧七日而逝。
寿八十七。
释慧达
姓王
家于襄阳
幼年在道。
缮修成务。
登山临水
或邑落游行。
但据形胜之所。
皆厝心寺宇。
或补缉残废。
为释门之所宅也。
后居天台之瀑布寺。
修禅系业。
又北游武当山
如前摄静。
有陈之日疠疫大行。
百姓毙者殆其过半。
内兴慈施。
杨都大市建大药藏
须者便给。
拯济弥隆。
金陵诸寺数过七百。
年月逾迈朽坏略尽。
课劝修补三百馀所。
皆蓥饰华敞有移恒度。
仁寿年中。
杨州白塔寺建七层木浮图。
材石既充付后营立。
乃溯江西上。
鄱阳预章诸郡。
观检功德。
愿与众生同此福缘。
故其所至封邑。
见有坊寺禅宇灵塔神仪。
无问金木土石。
并即率化成造。
其数非一。
晚为沙门慧云邀请。
遂上庐岳
西林寺
晚阁七间栾栌重垒。
光耀山势。
初造之日誓用黄楠
阖境推求了无一树。
佥欲改用馀木。
曰。
诚心在此。
岂更馀求。
但至诚无感。
故访追不遂。
必心期果决。
松散并变为
如求不获。
阁成则无日矣。
众惧其言四出追索。
乃于境内下巢山
感得一谷并黄楠
而在穷涧幽深无由可出。
寻行崖壁忽见一处晃有光明。
窥见其中可通材道。
惟有五尺馀并天崖。
遂牵曳木石至于江首。
中途滩澓𥱼筏并坏。
及至庐阜不失一根。
阁遂得成。
宏冠前构。
后忽偏斜向南三尺。
工匠设计取正无方。
石门涧当于阁南。
忽有猛风北吹还正。
于今尚在。
晚往长沙
铸钟造像。
所至方面若草从焉。
倾竭金贝者。
兢兢业业恐其不受。
任性造真言无华绮。
据经引喻笃励物情。
然其形服弊粗殆不可睹。
外综繁殷内收理静。
傍观沈伏似不能言。
而指撝应附立有成遂。
斯即处烦不挠。
固其人矣。
又为西林阁成。
尊容犹阙。
复沿江投造修建充满。
故举阁圆备。
并达之功。
大业六年七月晦日。
旧疾忽增。
七日倚卧。
异香入室旋绕如云。
阁中像设并汗流地。
众见此瑞审当终。
官人检验具以闻奏。
神志如常。
累以馀业。
奄尔长逝。
年八十七矣。
释智封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吴氏
怀安人
中年以白衣行头陀。
后依州之清净寺恒法师
落发受具。
始习惟识论。
或讥以滞于名相。
遽发愤造武当山
秀大师疑情冰泮。
思养圣胎。
遂辞往蒲津安峰山。
木食涧饮。
禁足十年。
州牧卫建安国寺迎请居之。
毳侣竞奔。
蔚然繁盛。
牧问曰。
某今日如何。
答曰日从濛汜出。
照树常无影。
来往中条山二十年。
得其道者
不可胜纪。
既示灭。
门人塔于州北之三十里。
僧巨方唐 647 — 727
释巨方
姓曹氏
安陆人也弱龄干节立身从师。
禀业于州治明福院朗禅师
而听诵法华维摩二经。
功毕受具。
讲述南宗论数席。
即拂衣而起。
禅会必参。
后造北宗秀公所锐精稽考。
一见默许之。
秀问曰。
白云散处如何。
曰不昧也。
又。
问。
到此间后如何。
曰正见一枝生五叶。
秀颔之。
数载之间入室侍对。
庶几真道罕有伦儗。
乃辞观方至上党寒岭而居积稔之间学徒数百。
求请无阻。
凡所提唱真妄同源迟速异剂。
得心助道在乎修治。
大较如此。
郓帅吴文涣侍中
钦慕其风遣使请归。
建安国院传法化徒。
尚祖风者不离于席。
顿悟多矣。
郓帅问曰。
今日后如何。
答云。
地布金沙人安宝刹。
吴帅信伏。
因兹一府军民咸加宗仰。
吴氏家无少长。
重若神明。
檀施丰厚。
后于五台山道化。
涉二十馀载入灭。
时告众曰。
吾齿尽于此矣。
言讫长逝。
春秋八十一。
开元十五年九月三日全身入塔云。
河中府安国院释智封
姓吴氏
怀安人也。
中年学道励操谨躬。
行头陀之行。
卯食之后水浆不度齿焉。
于本州清静寺恒法师下落发受具。
综习唯识论。
或人所诘责之以滞于名相。
愤发罢讲。
游行登武当山秀师会。
疑冰解泮。
思养圣胎。
倏辞出蒲津安峰山。
禁足十年。
木食涧饮。
州牧卫文升请归城内建新安国院居之。
因兹奔走毳衣。
蔚然繁盛。
使君问曰。
某今日后如何。
对曰。
日从濛氾出照树全无影。
使君初不喻旨。
拱叶而退。
少选开晓充诎于怀。
来往中条山二十馀年。
俭薄不充。
得其道者不可胜纪。
入灭后门人于州北三十步建塔焉。
僧慧忠唐 ? — 775年12月9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诸暨冉氏子也。
其出家行道之自。
史不详载。
始居均之武当山
开元中
邓州刺史中书侍郎王琚
太常少卿赵颐贞
白崖山党子谷。
问答之顷。
深有證入。
于是归以闻于上。
即遣中使孙朝进。
奉诏迎至。
待以师礼。
初居千福寺西禅院
代宗临御。
光宅寺
十有六年
随机说法。
时有西天大耳三藏
自谓得它心通。
上令与相见。
三藏礼拜。
立忠之右。
问曰。
汝得它心通。
且道老僧即今心在什么处。
藏云在西川看竞渡。
再问。
藏云。
在天津桥看弄猢狲。
三问藏罔措。
咄云。
野狐精
他心通在什么处。
一日唤侍者
侍者应诺。
如是三唤。
皆诺。
云将谓吾孤负汝。
却是汝孤负吾。
南泉到参。
问什么处来。
答云江西
云还将得马师真来否。
答云。
只者是。
云。
背后底。
泉无语。
示众云。
禅宗学者。
应遵一乘佛语。
了义契自心源。
不了义者。
互不相许。
如狮子身虫。
夫为人师者。
若涉名利。
别开异端。
则自他何益。
如世大匠
斤斧不伤其手。
象所负。
非驴所堪。
肃宗问师。
得何法。
云。
檀越见空中一片云么。
帝云见。
云。
钉钉著。
悬挂著。
又问。
如何是十身调御。
起立云。
会么。
云不会。
云。
老僧过净瓶来。
又问。
如何是无诤三昧。
云。
檀越蹋毗卢顶上行。
云此意如何。
云莫认自己清净法身。
鱼军容问师。
于十二时中如何进脩。
摩童子顶云。
惺惺直须惺惺。
历历直须历历。
已后莫受人谩。
与子璘供奉论义。
既升座。
供奉云。
请师立义。
云立义竟。
奉云。
是什么义。
云。
果然难破。
便下座。
耽源问。
百年后有人问极则事。
作么生。
云幸自可怜生。
须要个护身符子作么。
化缘将毕。
代宗
代宗云。
师灭度后。
子将何所记。
云。
请檀越造取一所无缝塔。
云就师借取塔样。
良久云。
会么。
云不会。
云。
贫道去后。
侍者应真。
却知此事。
大历十年十二月九日
右胁卧而寂。
塔灵龛于党子谷。
谥大證
代宗后诏应真。
举无缝塔话问之。
真良久云会么。
云不会。
真述偈云。
湘之南潭之北。
中有黄金充一国。
无影树下合同船。
琉璃殿上无知识。
湘潭者指耽源之地言也。
释慧忠
俗姓冉氏
越州诸暨人也。
孰辨甲子。
或谓期颐之年。
肌肤冰雪神宇峻爽。
少而好学法受双峰
默默全真心承一印。
行无住相历试名山。
五岭罗浮四明天目。
白崖倚帝紫阁摩穹。
下安居于九旬。
或𭖳空息虑于三昧。
既悬明月之戒。
亦净琉璃之心。
已度禅定之门。
不起无生之见。
嶷若苏庐八风莫能动。
如净鉴万象何所隐。
可止也我则武当千峰狎于麋鹿。
可行也我则虎溪一径。
分卫人间。
薄游吴楚。
以至于顺阳川焉。
卜居党子之林泉。
四十馀祀。
深入法王之圣定。
八万广门道声洋乎力量充矣。
开元年中刺史中书侍郎开国公王琚司马太常少卿赵颐贞
信潭以清闻风而悦。
税驾扣寂杳然虚空。
礼足散金银之华。
不异弥伽长者。
执手见微尘之佛。
等毗目仙人。
上奏玄宗徵居香刹。
龙兴寺也。
由是罢相节使王公大人罔不膜拜顺风从而问道。
博达诂训广穷经律。
降魔制外孰之与京不可以威畏。
不可以利动。
暾日而食对月澄心。
清风飞霜。
劲节凌
辞检理诣折彼慢幢。
论顿也不留朕迹。
语渐也返常合道。
得之于心。
伊兰作栴檀之树。
失之于指。
甘露乃蒺藜之园。
妙不可传花多果少。
世有执砾水中。
若获琉璃之宝。
掬泡瓶内。
谓得摩尼之珠。
忠所以诃之止之不能已矣。
故有超毗卢之说。
令其不著佛求越法身之谈。
俾夫无染正性。
岂毗卢之可越。
而法身之可超哉是以虚空之心合虚空之理纤妄若云翳。
宗通如日月朝郎结驷而至安。
禅不动受其顶谒俨如也。
盖所谓昔人不迎七步以福于万乘之君。
岂止百寮而已哉。
肃宗皇帝载定区夏闻其德高
上元二年正月十六日
内给事孙朝进驿骑迎请。
其手诏曰。
皇帝信问。
朕闻调御上乘以安中土。
利他大士共济群生。
师以法鉴高悬一音演说。
藏开秘密境入圆明。
大悲不惓于津梁。
至善必明于兼济。
尊雄付嘱实在朕躬。
思与道安宣扬妙用。
广滋福润以及大千。
传罔象之玄珠。
拔沈迷之毒箭。
良缘斯在勿以为劳。
杖锡而来京师非远。
斋心已久副朕虚怀。
春寒师得平安好。
遣书指不多及。
忠常以道无不在华野莫殊。
遂高步入宫引登正殿。
霜杖初下日照龙衣。
天香以焚风飘羽盖。
时忠骧首接武神仪肃若。
天子钦之待以师礼。
奏理人治国之要。
畅唐尧虞舜之风。
闻竦然膝之前席。
九龙洒莲华之水。
万乘饮醍醐之味。
从是肩舁上殿坐而论道。
不拘彝典也。
寻令骠骑朱光辉宣旨住千福寺
相国崔涣从而问津。
理契于心谈之朝野。
识真之士往往造焉。
洎夫宝应临御。
以孝理国匪移前眷。
划开万里之天。
若见三江之月。
又敕内侍袁守宏迎近阙下光宅寺安置。
香饭云来紫衣天降。
使臣拥禅门而不进御府列玉帛而盈庭。
了之如泡观之若梦。
澹然闲任自乐天倪。
亦可罗浮不归方名宴坐双峰长往始契无生者哉。
成圣元胎于是乎在。
固所以万行齐发。
千门不累于心矣则兜率之鼓无形乃声。
修罗之琴不抚而韵。
香传天主花雨空王。
见之于忠矣。
常以思大师有言。
若欲得道衡岳武当
因奏武当山请置太一延昌寺
白崖山党子谷置香严长寿寺
各请藏经一本度僧护持二圣御影镇彼武当
王言惟允有司承式。
猴一雁塔虽未饰于中峰。
茅栋柴扉便以名于梵宇。
睿札题额鸾回鹊飞。
山川光煌黑白抃跃。
想金殿之可期。
睹瑶台之非远。
至大历八年又奏度天下名山僧
中取明经律禅法者。
添满三七人。
道门因之羽服缁裳罔不庆怿。
数盈万计用福九重也。
忠往在南阳陷于贼境。
固请回避皆不允之。
临白刃而辞色无挠。
据青云而安坐不屈。
魁帅观其禅德淡若风韵高逸。
投剑罗拜请师事焉。
于时避寇遇寇者众矣。
无何群盗又至。
乃曰。
未可以踵前也遂杖锡发趾沿江而去。
有敩其先踪坚住不避者。
尽被诛戮。
则知云物气象有如先觉。
存而不论道何深也。
金籍曰。
般若无知而无不知。
斯之谓欤。
内德既充外应弥广。
自藏珍宝人莫之窥。
于戏论龙奋迅而鞠多不知。
忉利雨华而明彻莫识。
前贤厌世正眼随灭。
不亦悲夫。
忽疾将亟。
国医罔效。
自知去辰。
众问后事。
乃曰。
佛有明教依而行之则无累矣。
吾何言哉。
十年十二月九日子时右胁累足泊然长往。
所司闻奏皇情悯焉。
中使临吊赙赠甚厚。
敕谥号曰大證禅师
有诏归葬于党子之香严寺
循其本也。
威仪手力所在支给具饰终之礼哀恸梵场也。
敕常修功德使检校殿中监兴唐寺沙门大济。
早接道论豁如披云虽非门人哀逾法嗣。
凡有敷奏圣皆允焉。
在家弟子开府孙知古并弟内常侍朝进居士景超昆季等。
僧弟子千福寺志诚光宅寺智德香严寺道密等。
凡数万人。
痛石室之末筹。
悲云峰之耸塔晨钟徒击于高殿。
夕梵空奏于前山哲人云亡畴将仿仰。
译经沙门飞锡为碑纪德焉。
郭无为五代 ? — 9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9 【介绍】: 五代时棣州人,一作青州千乘人,字无不为。
好学多闻,善谈辩。
尝为道士居武当山
曾谒后周郭威,不纳,隐抱腹山北汉刘钧召为谏议大夫,寻以为相。
刘继元时宋师来攻,无为欲降,被杀。
陈抟北宋 ? — 9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9 【介绍】: 宋人
道士
亳州真源人字图南号扶摇子
后唐长兴中进士不第,遂绝意仕途,隐于武当山九室岩,辟谷服气。
后移居华山云台观
相传每寝处辄百余日不起。
后周世宗召为谏议大夫,固辞。
宋太宗太平兴国中两至京师,为帝所重,赐号“希夷先生”。
好读《》,著《无极图》及《先天图》,以为万物一体,唯有超绝万有之“一大理法”存在。
其说经周敦颐邵雍推演,实为理学发端。
有《指玄篇》、《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正易心法》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89 字图南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东)人。
后唐明宗长兴间,应进士试不第,遂隐居武当山九室岩,服气辟谷历20余年。
后移居华山云台观,又居少华石室,摄生修炼。
后周世宗时被召赴阙,拜左拾遗,不受,留月余而归。
相传宋太祖登极后,陈大笑坠骡,谓“天下自此定矣”。
宋太宗时,两次被征入朝,赐号希夷先生,留数月放还。
宋史》有传。
陈抟通经史百家言,尤精于《》。
据云曾从麻衣道者得《正易心要》42章,演为《先天图》、《无极图》等,对北宋理学家影响甚巨。
曾作诗600余首,多佚。
五代史补》、《诗话总龟》、《五朝名臣言行录》、《老学庵笔记》、《林广》等书中存诗10余首。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诗14首、断句2。
另《太华希夷志》尚存入宋后诗多首。
全宋诗
陈抟(?
~九八九),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人称白云先生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
后唐明宗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隐居武当山二十馀年。
又移居华山云台观,止少华石室。
后周召为谏议大夫,不受。
宋太宗太平兴国时朝京,赐号希夷先生
端拱二年卒。
有诗六百馀首,已散佚。
宋史》卷四五七有传。
今录诗十六首。
全唐诗补逸
陈抟字图南,后唐末举进士不第,遂隐于武当山,服气避谷。
移居华山
周世宗召为谏议大夫,不受。
入宋,太宗甚重之,赐号希夷先生
端拱初
诗四首。
(复出一首)
全宋文·卷一○
陈抟(?
——九八九),字图南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
后唐长兴中进士不第,遂隐于武当山九室岩,服气辟谷。
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
周世宗召为谏议大夫,不受。
太平兴国中朝宋,太宗甚重之,赐号希夷先生
好读《》,自号扶摇子,学者又称白云先生
端拱二年七月卒。
著《易龙图》一卷,传先天之学;《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又有《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
今所传陈抟著述,多为后人伪托。
见《宋史》卷四五七本传,冯椅厚斋易学》附录二。
张三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三丰
相传武当山丹士。
精拳法。
徽宗曾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神授拳法,天明后以单丁杀贼百余,遂以绝技名于世。
后人奉之为内家拳始祖。
其法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
一说为明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号三丰又号张邋遢,《明史》卷二九九有传。
唐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陵人字居正
唐恕弟。
南陵,以病辞归,与兄杜门躬耕。
文章气节为一时师表。
高宗建炎初,避兵武当山中,病殁。
全宋文·卷三四○一
唐意字居正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唐介孙,陆游舅氏。
徽宗时南陵,以病自免,文章气节为一时师表。
建炎初避兵武当山中,病殁。
见《宋史》卷三一六,《老学庵笔记》卷七。
吉志通南宋 ? — 12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4 【介绍】: 合阳人
幼颖悟,师乔潜道及潘清客。
博学洽闻。
武当山,十年不火食,但饵黄精、苍术,精神清澈,行步如飞。
张悌元 1280 — 13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0—1327 【介绍】: 庆元路象山人字信甫号无为子
早年从方士游,后弃家入武当山紫霄宫
陈君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扬州府江都人
善医。
性滑稽。
洪武初太医院御医永乐时弃官为道士,卖药于武当山中。
卒葬山中石穴。
邓羽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东南海人
初为青阳知县,后为道士
晚隐于武当山
永乐中不知所往。
有《观物吟》。
罗明明 1429 — 14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9? 【介绍】: 福建南平人字文昭
成化二年进士
御史巡按广西
宪宗诏镇守中官贡禽鸟,又以白金真武像送武当山皆上疏极谏。
二十三年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屡迁右副都御史
弘治二年工部右侍郎卒。
梁璟明 1430 — 1502
维基
梁璟(1430年—1502年)字廷美山西承宣布政使太原府崞县(今属山西省原平县北崞阳镇)人。
梁璟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
授官通政使司兵科给事中
成化年间梁璟经过数次升职,任都给事中
任内屡次为减轻民负上疏。
京郊八府地区,原本只设巡抚一人,在蓟州驻军,防御边境,不能兼顾。
建言在顺天永平二府分设巡抚,得到采纳。
不久,因与同僚韩文、王诏等奏请起复前尚书王弦、李秉,斥责都御史王越,言语涉及宫闱隐秘,结果在文华殿遭受鞭打。
九年任期届满,升任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历任左、右布政使
先后在陕西任职十五年,抗击番部,多有政绩。
孝宗继位后,梁璟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
弘治二年(1489年),因当地饥荒,请求免征两京漕粮八十九万余石,获准。
孝宗登极时,本已下诏免去各地额外贡献,而提督武当山宦官又上供黄精、、茶芽等,劳民伤财;宦官陈喜又率领三十余名道士肆虐各处。
梁璟奏请免除,多被采纳。
丁忧停职,守制期满后,弘治五年(1492年)巡抚四川
七年(1494年),拜为南京吏部右侍郎,后升南京户部尚书,致仕还乡而卒。
明史》有传。
张维
人物简介
张太监维者,号范吾,北直霸州人
嘉靖三十八年,选入为司监掌印
张宏名下,幼博学好书,最为李太监芳器许,隆庆戊辰遂荐升神庙,潜邸位下。
万历初年,历升乾清宫管事提督内忠勇营,掌兵仗局印而秉笔。
孙德张鲸诸人颇妒其才,处之泰然。
神庙甚眷,注之慈圣。
娘娘造有天帝金像,特差赍请,前往湖广武当山供安。
维善诗能文,且精于琴画。
冯起纶
维基
冯起纶字仲亨浙江宁波府慈溪县匠籍。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浙江乡试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联捷己未进士,知丰城县,丰故剧邑起纶弭盗安民,民皆安堵。
公余督诸生校艺,时细彩湾有巨樟,坏舟无算,百夫挽之不可动,起纶祷于武当山神,忽置高岸。
南京吏部主事时翰黄道周典试两浙,发策多讥刺时政,属起纶刷卷,以失检举降级,寻转兵部武选司,上疏陈八事,廷议韪之。
江西南昌兵备副使,改督四川学政,寒士怀之。
弘光南京继位,崇祯十七年(1644年)九月起复为福建右布政使
余汝庸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德清人字启愚
纳资为户部员外郎
母亡,守坟不出。
同治初恭亲王奕诉欲荐为军机章京,避于临榆山中。
后隐姓名,去北京白云观道士,旋往武当山,卒于紫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