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叔虞西周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唐叔虞 前1042年—? 国君姓名: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周王族。
晋国国君
名虞字子于
武王子,成王幼弟。
周公东征得胜,成王以夏虚封之。
赐怀姓九宗,职官五正,于戎狄间立国,建都于翼,国号唐。
其子姬燮继位,因南有晋水,改国号为晋。
晋侯燮西周晋国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晋侯燮 国君姓名: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周晋国国君
唐叔虞子。
徙居晋水旁,改称晋侯
洪有复明 1540 — 1602
维基
洪有复(1540年—1602年)字懋纯号心庵福建南安英都良山村人,徙居晋江
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福建乡试第二十一名,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第三甲第三十八名。
武陵县知县,后擢工科给事中,历任礼科左给事中,后补广东按察副使,迁浙江按察使,擢湖广右布政使,寻转左布政使
死于任内。
苏衮荣
全台诗
苏衮荣(?
~?
),字子褒淡水艋舺人,原籍晋江
清同治元年(1862)恩贡,四年(1865)中式乡试,候选内阁中书〖参考《百寿诗录》,陈墩厚藏本。〗。
(施懿琳撰)
邢玠明 1540 — 16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0—1612 【介绍】: 山东益都人字搢伯
隆庆五年进士
密云知县,擢御史
万历二十二年,以南京兵部右侍郎总督川贵军务,讨播州杨应龙叛。
次年,以应龙投降罢兵,还朝。
右都御史
二十五年总督蓟、保定军经略御倭。
经略杨镐遣将攻日军于蔚山,大败。
乃增调陈璘刘綎邓子龙等部入朝鲜
二十六年,丰臣秀吉死,日军撤退,诸将追击得胜。
报捷,以功予世荫。
维基
邢玠(1540年10月26日—1612年3月17日)字搢伯又字式如号昆田山东益都县(今青州)人。
明朝大臣,官至蓟辽总督,曾在万历年间援朝抗倭战争中统帅明军取得重大胜利。
山东乡试第四十四名,隆庆五年(1571年)辛未科会试第一百十五名,三甲八十二名进士,授密云知县,升浙江道御史巡按甘肃
万历五年(1577年)鞑靼俺答汗想要去青海邢玠上书,陈述利害关系,受到皇帝赏识。
万历十年任山西行太仆寺卿,治兵宁武
万历十二年,升为陕西按察使,治兵甘州
当时甘州遭到蒙古游牧势力抢掠,邢玠针对蒙古游牧部落的动向进行防御措施,当地人称:“邢公真天威,不敢再窥边矣”。
万历十八年九月任山西布政使
万历二十二年南京兵部侍郎总督川贵军务,处置播州(今贵州遵义一带)杨应龙之谋叛,以功升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左侍郎大学士张位沈一贯上疏,推荐邢玠领导抗倭。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日人关白丰臣秀吉调兵再犯朝鲜,朝廷委任邢玠蓟辽总督,统兵入朝鲜
邢玠朝鲜使节权悏等人要求绘制朝鲜军用地图。
邢玠因缺乏水师支援,在岛失利受挫,邢玠开始招募水兵。
隔年,明军已将日军压缩在蔚泗水顺天三地。
万历二十六年邢玠再分兵三路南下,东路麻贵进攻蔚西路刘綎进攻顺天,中路董一元进攻晋江
三路军队与日军激战,双方互有胜负。
万历二十六年,丰臣秀吉病殁,日军兵心涣散,准备撤退。
在随后的露梁海战中,明军击沉日舰九百艘,几乎全歼日本水军。
万历二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凯旋京都,在北京午门外举行献俘仪式,由久居内宫的万历帝亲自主持。
官至兵部尚书
晚年归乡养母,终不复出。
万历四十年(1612年)去世,年七十三。
赠太子太保
赵永嘉
全宋诗
赵永嘉道士,曾建室于晋江鞍山清道光福建通志》卷八)。
赵必韸宋末元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宗室,太宗十世孙。
字道鸣
晋江
度宗咸淳三年,以登极恩赐出身,除福州长乐主簿
宋亡不仕,易名文孙
游居郡庠,不接流俗,专以训诲讲授为事。
石起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晋江同安人字似之
孝宗乾道五年进士
淳熙四年秘书省校书郎,历通判漳州权发遣徽州
再擢权仓部郎官,上言君子小人情状与天下治乱安危之机,一时称之。
十四年吏部员外郎吏部郎中,奏乞取仁宗洪范政鉴》与《敬天图》列置座右,孝宗嘉叹久之。
张恂北魏 348 — 41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48—416 【介绍】: 北魏上谷沮阳人字洪让
随兄张衮北魏,参代王军事。
深受拓跋圭器重,为中书侍郎,颇预军机。
从攻晋川,出为广平太守,招集离散,劝课农桑,流民归者千户。
迁常太守开建学校,优礼儒士,吏民歌咏之。
当官清白,仁恕临下,治为当时第一。
官至太中大夫
释宗美北宋
全宋文·卷二六七
宗美,晋江僧,大中祥符间在世。
有诗六百篇,曰《晋江集》。
见《历代吟谱》。
詹体仁南宋 1143 — 12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3—1206 【介绍】: 建宁浦城人字元善
詹慥子。
少从朱熹学。
孝宗隆兴元年进士
光宗朝,历提举浙西常平太常少卿
密赞赵汝愚定策立宁宗。
太府卿,寻知福州,以论山陵事罢。
后知静江府,减免赋税,赈粮救灾。
官终司农卿
博极群书,疏荐皆当世名士。
郡人真德秀早从其游。
有《詹元善先生遗集》。
全宋诗
詹体仁(一一四三~一二○六)字元善浦城(今属福建)人。
幼出为伯舅张氏子,后复本姓。
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饶州浮梁泉州晋江丞。
召为太学录,累迁摄金部郎官。
光宗即位提举浙西常平,除湖广总领
召为太常少卿
孝宗卒,因与宰相议葬事不合,退居霅川
宁宗嘉泰中起知静江府,移知鄂州,复总湖广饷事。
开禧二年卒,年六十四。
著作已佚,清朱秉鉴辑有《詹元善先生遗集》二卷。
事见《西山文集》卷四七《詹公行状》、《清献》卷一九《詹体仁传》,《宋史》卷三九三有传。
今录诗十首。
全宋文·卷六三五三
詹体仁(一一四三——一二○六)字元善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
初出为伯舅张氏后,后复詹姓。
隆兴元年进士,调饶州浮梁,历晋江丞,召为太学录
光宗即位提举浙西常平,除户部郎官湖广总领,累官太常少卿
宁宗即位,除太府卿,寻直龙图阁、知福州,历知静江府鄂州,除司农卿,再为湖广总领
开禧二年卒,年六十四。
著有《象数总义》一卷、《历学启蒙》二卷、《庄子解》五卷。
真德秀司农卿湖广总领詹公行状》(《真文忠公集》卷四七),叶适司农卿湖广总领詹公墓志铭》(《水心文集》卷一五),《宋史》卷三九三本传。
邢宥明 1416 — 148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6—1481 【介绍】: 广东文昌人字克宽号湄丘道人
正统十三年进士,授御史,出巡福建,平反被诬为盗之平民。
天顺中台州知府成化中改知苏州,有治绩。
旋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江南十府,开丹阳河,筑奔牛闸
寻兼理两浙盐政,罢黜不称职之属吏多人。
后引疾归。
全粤诗·卷一○五
邢宥(一四一六——一四八一)字克宽号湄邱
文昌人
明英宗正统六年(一四四一)举人十三年(一四四九)进士,授御史
明代宗景泰间出巡福建明英宗天顺中出为台州知府,有治绩。
坐累谪晋江承。
三月会赦,宪宗复其职,改知苏州府,诏加浙江布政司左参政,仍兼理府事。
居半载,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畿,寻兼理两浙盐政
因名重遭谤,年五十五引疾致仕。
成化十七年(一四八一)卒于家,享寿六十六。
谕赐祭葬,崇祀乡贤谥“忠惠”。
有《湄邱集》。
邢宥诗,以清道光二十一年邢氏宗祠重梓《湄邱遗集》卷二为底本,参校以民国廿四年琼州海南书局铅印本《海南丛书》第三集。
维基
邢宥(1416年—?
),字克宽广东琼州文昌县人,民籍。
进士出身
正统十三年,中进士,授监察御史,出巡福建
天顺年间,出任台州府知府,有政绩。
后因事情连坐,降为晋江县
明宪宗继位后,恢复其职,改任苏州府知府
任期内他重新整理吏治徭役、疏通河道、赈灾民饥。
随后被举荐,加浙江左参政
后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江南,并兼理两浙盐政
数年后因病请辞归乡。
曾祖父邢廷瑜。
祖父邢世贤
父亲邢文广
黄彦辉北宋
全宋诗
黄彦辉字如晦莆田(今属福建)人。
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调侯官县
历知罗源晋江同安县通判潮州(《闽诗录》丙集卷六引《兰陔诗话》)。
事见清乾隆莆田县志》卷二四。
今录诗三首。
赵必晔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宗室。
泉州晋江字伯炜号大蓬
赵汝腾孙。
以荫补承务郎,慨然有恢复之志。
益王永嘉,转承议郎,官至秘书
招抚使蒲寿庚降元,遣兵勒草降表,必晔誓死不从。
寿庚尽杀宗室,参军吴伯厚计使之脱逃,隐居泉州东陵。
善楷、隶书。
有《续书谱辨妄》、《茹芝集》、《东陵集》等。
全宋诗
赵必晔字伯炜晋江(今福建泉州)人。
太宗十世孙(《宋史·宗室世系表》一四)。
益王永嘉端宗景炎元年(一二七六)蒲寿庚降元,逼写降诏,遁居泉之东陵。
有《茹芝》、《东陵》等集,已佚。
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五有传。
张读北宋
全宋文·卷二八六二
张读字圣行泉州安溪县(今福建安溪)人。
绍圣四年以上舍生擢第,调颍昌府法曹参军,除编修国朝会要,外补通判泉州
入为诸王府直讲,出知兴化军
建炎初被召,以疾辞,奉祠家居。
陈莹中友善,被赵抃所知奖,为苏辙客。
后徙居晋江,与李邴过从尤厚。
善属文,闽中碑碣多出其手。
卒,年八十。
嘉靖《安溪县志》卷六有传。
庄有恭清 1713 — 17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13—1767 【介绍】: 广东番禺人字容可号滋圃
乾隆四年状元,授修撰。
历任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巡抚刑部尚书,官至协办大学士
曾主持浙江海塘工程,又疏请大修三江水利。
工书,出入颜、赵间,多次以诗文书法被奖赏。
有《三江水利纪略》。
词学图录
庄有恭(1713-1767) 字容可号滋圃
番禺人,祖籍福建晋江
史载"生而颖异,十三通五经,旋补诸生以选贡考,授宗人府教习"。
乾隆四年被钦点为状元,官至授户部侍郎,寻充江南乡正考官
维基
庄有恭(1713年—1767年)字容可号淳夫滋圃广东番禺(今属广州市黄埔区)文冲人,祖籍福建海澄(一说籍贯福建晋江),清朝状元、政治人物。
乾隆四年(1739年)已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历官侍读学士中丞光禄寺卿兵部右侍郎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太子少保江苏浙江、湖北和福建巡抚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7月病卒于福建任上,享年55岁。
庄有恭自小聪颖13岁通《五经》,乾隆二年(1737年)上京应试,四年(1739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九年(1744年)光禄寺卿十一年(1746年)特擢内阁学士,升为兵部右侍郎十三年(1748年)提督苏学政十五年(1750年)户部侍郎十六年(1751年)提督苏学政,并授江苏巡抚十七年(1752年)署两江总督二十一年(1756年)特擢为江南河道总督二十九年(1764年)已被擢为刑部尚书次年协办大学士,任留巡抚任。
三十一年(1766年),晚年不保,牵入官员斗争案件,定罪应斩,但谕改监候,后复职,改福建巡抚
三十二年(1767年)福建任上郁郁而终。
庄氏一生清正,晚年在福建巡抚任上,预先告诫晋江族人不要来找他。
当有族人找他的时候,他就派手下的人加以阻拦谢绝:“我为封疆大臣,嫌疑当避,且候去此之日,再相见,今则不敢也。
”庄氏的做法,最终赢得了族人的理解,“及公之薨,晋江宗人始来会哭,咸称公之公正为不可及”。
吴韩起明末清初 1600 — 1660
维基
吴韩起(1600年—1660年)字宣伯号青岳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
吴韩起曾就学晋江龙湖鲁东陈鹄文辉书堂”门下,是“鲁东十八士”之一。
崇祯九年(1636年)丙子福建乡试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进士刑部观政,本年授当涂县知县有惠政,擢礼部主事十五年壬午(1642年)广东乡试,明亡归乡。
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卒,葬紫帽山柴塔。
祀青阳石鼓山乡贤祠、泉州乡贤祠。
为文古雅清隽,海内称为青岳先生
著有《四书说》、《易经说》等书行世。
崇祯三年诸生时,参加虎丘大会,加入复社。
栗应麟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仁甫长治人
嘉靖己丑进士,除陈州知州历官按察佥事有去陈集
应麟字仁甫潞州人
嘉靖己丑进士,除陈州知州
顺德同知,迁陕西佥事
有《去陈集》、《家藏集》、《碧虚漫兴》。
(《四溟诗话》:晋川诗清雅不减刘文房
潞安诗钞》前编:程二漳曰:「晋川诗集,大高叔嗣为之序,称翰林唐荆川氏兄弟诗可传世。
」)
维基
栗应麟字仁甫山西潞州人,民籍。
山西乡试第二十一名举人
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会试第三名,登第二甲第九名进士
历官河南陈州知州直隶顺德府同知陕西按察司佥事,因得罪官员被弹劾归乡。
著有《潞安府志》等。
洪启遵明末清初 1604 — 1640
维基
洪启遵(1604年—1640年)字尔鸿号素原福建南安人,徙居晋江同进士出身
天启四年(1624年)中甲子科福建乡试举人
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进士
江西吉安府推官,擢湖广道监察御史巡按山东
崇祯十三年(1640年)因巡城坠马而卒。
无子,以兄启进次子承机为嗣。
刘镃北宋
全宋文·卷三三四八
刘镃字逢时泉州晋江(治今福建泉州)人。
绍圣元年进士第
宣和二年桂州
四年提举利州路常平
绍兴初夔州路转运副使,知遂宁府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八之三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七、五八,雍正《福建通志》卷三三,《北宋经抚年表》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