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僧护南梁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会稽剡人也。
史失其氏。
少为沙门
石城山隐岳寺
北青壁千馀尺。
中涌起如佛光𦦨。
至其下。
每仰视。
移时不能去。
且隐隐闻弦管声。
或发光怪。
即立誓镌凿。
以像弥勒千尺之躯。
庶几以结龙华缘也。
经始于齐之建武中
仅成面相。
遂以疾卒。
遗言谓再生当就吾志。
寻有沙门僧淑。
纂承其事。
弗克济。
梁天监六年
始丰陆咸。
宿剡溪
风雨中梦三道人曰。
君诚信坚正。
自然安隐。
建安殿下。
感患未瘳。
苟能成剡县僧护所造石像者。
当无恙矣。
冥理非虚。
君可发之。
咸还京师岁馀。
偶见一僧门外。
若相识者。
因小立汎语。
剡溪所祝建安王事。
咸罔然。
僧笑去。
咸忽忆其是剡溪梦中所见者。
建安方留京师
闻其说。
愿为檀越。
于是诏以僧祐律师董其事。
未至寺。
僧慧逞梦。
神黑衣。
部曲甚都。
石龛下。
至则铲深其龛。
加施顶髻于上。
座高五丈。
佛身高十丈。
前架三层台。
造门阁殿堂。
天监十五年也。
建安王宿疾既宁。
亦复改封南平云
僧护
会稽剡人也。
少出家。
便剋意常苦节戒行严净。
后居石城山隐岳寺
寺北有青壁。
直上数十馀丈。
当中央有如佛焰光之形。
上有丛树曲干垂阴。
每经行至壁所。
辄见光明焕炳闻弦管歌赞之声。
于是擎炉发誓愿。
博山镌造十丈石佛。
以敬拟弥勒千尺之容。
使凡厥有缘同睹三会
北齐建武中招结道俗。
初就彫剪疏凿移年仅成面朴。
顷之遘疾而亡。
临终誓曰。
吾之所造本不期一生成办。
第二身中其愿剋果。
后有沙门僧淑纂袭遗功。
而资力莫由未获成遂。
至梁天监六年
始丰吴郡陆咸。
罢邑还国。
夜宿剡溪值风雨晦冥。
咸危惧假寐。
忽梦见三道人来告云。
君识信坚正自然安隐。
建安殿下感患未瘳。
若能治剡县僧护所造石像得成就者必获平豫冥理非虚宜相开发也。
咸还都经年稍忘前梦。
后出门乃见一僧云。
听讲寄宿。
因言。
去岁剡溪所嘱建安王事犹忆此不。
咸当时惧然。
答云不忆。
道人笑曰。
宜更思之。
仍即辞去。
咸悟其非凡。
乃倒屣咨访追及百步。
忽然不见。
咸豁尔意解具忆前梦。
剡溪所见第三僧也。
咸即驰启建安王
王即以上闻。
敕遣僧祐律师专任像事。
王乃深信益加喜踊充遍。
抽舍金贝誓取成毕。
僧祐未至一日。
僧慧逞梦见黑衣大神翼从甚壮立于龛所商略分数。
至明旦而律师至。
其神应若此。
僧护所创凿龛过浅。
乃铲入五丈。
更施顶髻。
及身相克成莹磨将毕。
夜中忽当万字处色赤而隆起。
今像胸万字处犹不施金镈而赤色在焉。
像以天监十二年春就功。
至十五年春竟。
坐躯高五丈立形十丈。
龛前架三层台。
又造门阁殿堂并立众基业以充供养。
其四远士庶并提挟香华万里来集。
供施往还轨迹填委。
自像成之后。
建安王所苦稍瘳。
本卒已康复。
王后改封。
今之南平王是也。
僧道宣隋末唐初 596 — 667
释道宣
姓钱氏
丹徒人也。
一云长城人
其先出自广陵太守让之后。
太史令乐之
撰天文集占一百卷。
考讳申。
府君吏部尚书
皆高矩令猷周仁全行。
盛德百代君子万年。
母娠而梦月贯其怀。
复梦梵僧语曰。
汝所妊者即梁朝僧祐律师
南齐剡溪隐岳寺僧护也。
宜从出家崇树释教云。
十二月在胎。
四月八日降诞。
九岁能赋。
十五厌俗诵习诸经。
依智頵律师受业。
洎十六落发。
所谓除结非欲染衣。
便隶日严道场。
弱冠极力持专精。
克念感舍利现于宝函。
隋大业年中从智首律师受具。
武德中习律。
才听一遍方议修禅。
頵师呵曰。
夫适遐自迩因微知
修舍有时功愿须满。
未宜即去律也。
抑令听二十遍。
已乃坐山林行定慧。
晦迹于终南仿掌之谷。
所居乏水。
神人指之穿地尺馀。
其泉迸涌。
时号为白泉寺。
猛兽驯伏每有所依。
名华芬芳奇草蔓延。
随末徙崇义精舍。
载迁丰德寺
尝因独坐。
护法神告曰。
彼清官村故净业寺
地当宝势道可习成。
闻斯卜焉。
焚功德香行般舟定。
时有群龙礼谒。
若男若女化为人形。
沙弥散心顾盻邪视。
龙赫然发怒将搏攫之。
寻追悔吐毒井中。
具陈而去。
宣乃令封闭。
人或潜开往往烟上。
审其神变或送异华一奁。
形似华大如榆荚。
香气馝馟数载宛然。
又供奇果季孟
然其味甘其色洁。
非人间所遇也。
门徒尝欲举阴事。
先是潜通。
以定观根随病与药。
皆此类者。
有处士孙思邈
尝隐终南山宣相接。
结林下之交。
每一往来议论终夕。
时天旱。
西域僧于昆明池结坛祈雨。
诏有司备香灯供具。
凡七日池水日涨数尺。
有老人夜诣宣求救。
颇形仓卒之状。
曰弟子即昆明池龙也。
时之无雨乃天意也。
非由弟子。
胡僧取利于弟子。
而欺天子言祈雨。
命在旦夕。
和尚法力加护。
宣曰。
吾无能救尔。
尔可急求孙先生
老人至思邈石室冤诉再三云。
律师示我故敢相投也。
曰。
我知昆明池龙宫有仙方三十首。
能示余余乃救尔。
老人曰。
此方上界不许辄传。
今事急矣。
固何所吝。
少选捧方而至。
曰。
尔速还无惧胡僧也。
自是池水大涨数日溢岸。
胡僧术将尽矣。
无能为也
西明寺初就。
诏宣充上座
三藏奘师至止。
诏与翻译。
又送真身往扶风无忧王寺。
遇敕令僧拜等上启朝宰。
法又如此者。
撰法门文记广弘明集续高僧传三宝录羯磨戒疏行事钞义钞等二百二十馀卷。
三衣皆纻一食唯菽。
行则杖策坐不倚床。
蚤虱从游居然除受。
土木自得固己亡身。
尝筑一坛。
俄有长眉僧谈道知者。
其实宾头卢也。
复三果梵僧礼坛。
赞曰。
自佛灭后像法住世兴发毗尼唯师一人也。
乾封二年春冥感天人来谈律相。
言钞文轻重仪中舛误。
皆译之过非师之咎。
请师改正。
故今所行著述多是重修本是也。
又有天人云。
曾撰祇洹图经。
计人间纸帛一百许卷。
宣苦告口占。
一一抄记上下二卷。
又口传偈颂号付嘱仪。
十卷是也。
贞观中曾隐沁部云室山。
人睹天童给侍左右。
西明寺夜行道足跌前阶有物扶持履空无害。
熟顾视之乃少年也。
宣遽问。
何人中夜在此。
少年曰。
某非常人。
即毗沙门天王之子那吒也。
法之故拥护和尚
时之久矣宣曰。
贫道修行无事烦太子
太子威神自在。
西域有可作佛事者。
愿为致之。
太子曰。
某有佛牙宝掌虽久头目犹舍。
敢不奉献。
俄授于宣。
宣保录供养焉。
复次庭除有一天来礼谒。
谓宣曰。
律师当生睹史天宫。
持物一苞云。
是棘林香。
尔后十旬安坐而化。
乾封二年十月三日也。
春秋七十二。
僧腊五十二。
累门人窆于坛谷石室。
其后树塔三所。
高宗下诏令崇饰图写宣之真。
相匠韩伯通塑缋之。
盖追仰道风也。
宣从登戒坛及当泥曰。
其间受法传教弟子可千百人。
其亲度曰大慈律师
授法者文纲等。
其天人付授佛牙。
密令文纲持去崇圣寺东塔
大和初丞相韦公处厚
建塔于西廊焉。
宣之持律声振竺乾。
宣之编修美流天下。
是故无畏三藏东夏朝谒。
帝问自远而来得无劳乎。
欲于何方休息。
三藏奏曰。
天竺时常闻西明寺宣律师秉持第一。
愿往依止焉。
敕允之。
持禁竖牢扪虱以绵纸裹投于地。
三藏曰。
扑有情于地之声也。
凡诸密行或制或遮良可知矣。
至代宗大历二年敕此寺三纲。
如闻彼寺有大德道宣律师
传授释迦佛牙及肉舍利。
宜即诣右银台门进来。
朕要观礼。
至十一年十月敕每年内中出香一合。
西明寺道宣律师堂。
为国焚之祷祝。
至懿宗咸通十年
左右街僧令霄玄畅等上表乞追赠。
其年十月敕谥曰澄照
塔曰净光。
先所居久在终南
号南山律宗焉
天宝元载灵昌太守李邕
会昌元年工部郎中严厚本各为碑颂德云。
系曰。
律宗犯即问心。
心有虚实故。
如未得道。
起覆想说则宜犯重矣。
若实有天龙来至我所而云。
犯重招谤还婆罗汉同也。
屡屡有天之使者
或送佛牙或充给使
自述也。
如遣龙去孙先生所。
岂自言邪。
至于乾封之际。
天神合沓或写祇洹图经付嘱仪等。
且非寓言于鬼物乎。
君不见十诵律中诸比丘尚扬言。
目连犯妄。
佛言。
目连随心想说无罪。
佛世犹尔。
像季嫉贤斯何足怪也。
又无畏非开元中者。
贞观显庆已来莫别有无畏否。
释道宣
姓钱氏
丹徒人也。
初母妊而梦月贯其怀。
复梦梵僧语云。
汝所妊者即梁朝僧祐律师
南齐剡溪隐岳寺僧护也。
宜从出家。
既弱冠极力持专精克念。
感舍利现于宝函。
乃晦迹于终南仿掌之谷。
所居之水神人指之。
穿地尺馀其泉迸涌。
时号为白泉寺。
猛兽驯伏每有所依。
名花芬芳奇草蔓延。
隋末迁丰德寺
尝因独坐。
护法神告曰。
彼清官村故净业寺
地当宝势道可习成。
闻斯卜焉。
焚功德香行般若舟定。
时有群龙礼谒。
若男若女化为人形。
沙弥散心顾盻邪视。
龙赫然发怒将搏攫之。
寻追悔吐毒井中。
具陈而去。
乃令封闭。
人或潜开往往烟上。
审其神变或送异花一奁。
形似枣花大如榆荚。
香气馝(蒲必切)馞(蒲骨切)数载宛然。
又供奇果李
然其味甘其色洁非人间所遇也。
门徒尝欲举阴事。
先是潜通。
以定观根随病与药。
皆此类也。
尝筑一坛。
俄有长眉僧谈知道者
复三果梵僧礼坛。
赞曰。
自佛灭后像法住世兴发唯师一人也。
乾封二年春冥感天人来谈律相。
言钞文轻重仪中舛误皆译之过非师之罪。
请师改正。
故今所行著述多是重修本是也。
又有天人云。
曾撰祇洹图经。
计人间纸帛一百许卷是也。
贞观中曾隐沁部云室山。
人睹天童给侍左右于西明寺夜行道足趺前阶有物扶持履空无害。
熟顾视之乃少年也。
遽问何人中夜在此。
少年曰。
某非常人即毗沙门天王之子那吒也。
法之故拥护和尚
时之久矣。
曰。
贫道修行无事烦太子
太子威神自在。
西域有可作佛事者。
愿为致之。
太子曰。
某有佛牙宝掌虽久头目犹舍。
敢不奉献。
俄授于
保銶供养焉。
复次庭除有一天来礼谒。
曰。
律师当生睹史天宫持物一包云。
是棘林香。
尔后十旬安坐而化。
乾封二年十月三日也。
春秋七十二。
僧腊五十二。
姓钱
丹徒人
其先出自广陵太守让之后。
盛德百代。
母娠而梦月贯怀。
复梦梵僧语曰。
汝所妊者。
即梁朝僧祐律师
南齐剡溪隐岳寺僧护也。
宜从出家。
四月八日降诞。
九岁能赋十五厌俗。
诵习诸经。
依智頵律师受业。
十六落发。
日严道场。
专精克念。
感舍利现于宝函。
隋大业年中。
智首律师受具。
习律才听一遍。
方议修禅。
頵师呵曰。
夫适遐自迩。
因微知章
修舍有时。
功愿须满。
未宜即去律也。
抑令听二十遍已。
乃坐山林行定慧。
晦迹于终南仿掌之谷。
所居乏水。
神人指之。
穿地尺馀。
其泉迸涌。
时号为白泉寺。
猛兽驯伏。
每有所依。
名华芬芳。
奇草蔓延。
隋末徙崇义精舍。
载迁丰德寺
尝因独坐。
护法神告曰。
彼清宫村。
净业寺地。
道可习成。
闻斯卜焉。
焚功德香。
行般舟定。
时有群龙礼谒。
若男若女。
化为人形。
沙弥散心。
顾盻邪视。
龙赫然发怒。
将搏攫之。
寻追悔。
吐毒井中。
知封闭。
人或潜开。
往往烟上。
审其神变。
或送异华一奁。
形似枣华。
大如榆荚。
香气馝馟。
又供奇果。
味甘色洁。
非人间所遇也。
有处士孙思邈
常隐于终南山
相接。
结林下之交。
每一往来。
议论终夕。
时天旱。
西域僧。
昆明池
结坛祈雨。
诏有司备香灯供具。
凡七日。
池水日涨数尺。
有老人夜诣求救。
颇形仓卒之状。
曰弟子。
昆明池龙也。
时之无雨。
乃天意也。
非由弟子。
西僧取利于弟子。
而欺天子言祈雨。
命在旦夕。
乞法力加护。
曰。
吾无能救尔。
尔可急求孙先生
老人至思邈石室。
冤诉再三。
律师示我。
故敢相投也。
曰。
我知昆明池龙宫。
有仙方三十首。
示余。
余乃救尔。
老人曰。
此方上界。
不许辄传。
今事急矣。
固何所吝。
少选。
捧方而至。
曰。
尔速还。
无惧番僧也。
自是池水大涨。
数日溢岸。
西僧术尽。
西明寺初就。
上座
三藏奘师至止。
诏与翻译。
贞观中
西明寺行道。
足跌。
前有物扶持。
履空无害。
熟视之。
乃少年也。
遽问。
何人。
中夜在此。
少年曰。
某非常人。
即毗沙门天王之子那吒也。
法之故。
拥护久矣。
曰。
贫道修行。
无事烦太子
太子威神。
自在西域
有可作佛事者。
愿为致之。
太子曰。
某有佛牙宝掌
俄授于
保录供养焉。
复次庭除。
有一天来。
礼谒。
曰。
律师当生睹史天宫。
持物一苞。
云是棘林香。
后十旬安坐而化。
门人窆于坛谷石室。
其后树塔三所。
高宗下诏。
令饰图写宣之(著续高僧传)。
米放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襄州襄阳人字长通
隐居剡溪
曹王李皋江西,辟为节度参谋,后召为拾遗,不赴。
诗文多行于世。
僧神楷武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武周僧。
太原人
俗姓郭,随父宦游于秦,居京兆
幼聪明,立志不群,不乐浮荣。
礼明恂法师受戒为弟子。
通经义。
讲《摄大乘》、《俱舍》等论,侪辈无出其右。
后讲《净名论》见有未尽处,乃在越州剡石城寺为疏。
又在剡溪南岩下,映水自塑其貌。
应诏京师崇福寺,卒。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郭氏
太原人也。
汉林宗之裔。
后以父宦。
遂僭籍于京兆焉。
伯仲六人
其季也。
幼志不群。
遂师事明恂法师剃落。
即大乘也。
年满受具。
凡大小经论。
靡不研究。
遂阐摄大乘俱舍等论。
后讲净名经见古师判处。
因叹以为未尽者。
乃于安陆白兆山
撰疏以明己意。
素巧慧。
尝于剡溪南岩之下。
映池水塑己像。
切肖焉。
后诏天下高行才学大德。
京师
豫翻经论。
配居崇业寺
天后朝。
遂卒于寺。
弟子树塔于南逍遥园
寔大乘基之法门犹子也。
释神楷
姓郭氏
太原人也。
汉末林宗之后。
世袭冠裳。
后随父宦于秦为京兆人也。
昆弟六人
居其季。
幼而聪敏立志弗群。
不乐浮荣誓求剪落。
礼明恂法师为弟子。
即大乘也。
洎乎年满受具。
于经论义理大小该通。
耳闻口诵譬鲜氎之易染。
遂讲摄大乘俱舍等论。
颖晤辈流罕有齐驾。
后因讲净名经。
见古师判处喟然叹曰。
美则美矣。
未尽善也。
乃于安陆白赵山撰疏。
一云在越州剡石城寺
述作素有巧性。
剡溪南岩之下映水塑貌今有池已涸矣岩下石隙缝间幽暗。
然中有木棺者云是殡于此。
游人下窥历历皆睹。
又言。
因慈恩西明等寺度公者出家及翻经论敕诸道高行才学僧并赴京师
应诏而入。
配居崇业寺
天后朝方行其疏。
后卒于此寺。
弟子迁塔于南逍遥园焉。
实大乘基之法门犹子也。
系曰。
师遗迹何京兆剡溪二处孰是。
令人疑惑。
若两家之俱见葪训焉。
此乃古人名显于四方。
因子孙南北徙迁追念先宗。
遂有侨置焉如晋氏渡江衣冠之家多立祖先之遗迹同也。
若然者剡则是
曾游历之地也。
僧无名唐 722 — 793
释无名
姓高氏
渤海人也。
祖宦今西京
乃为洛阳人矣。
冲孺之龄举措卓异。
口不哜辛血性不狎諠哗。
邈矣出尘。
故难留滞。
年二十八若瘦雁之出笼。
投师习学依随隶同德寺。
及精律藏解一字以无疑闻有禅宗思千里而请决举领整裘开扃见路。
辞飞笔健思若涌泉。
因随师游方访祖师之遗迹。
得会师付授心印会先语诸徒曰。
吾之付法无有字。
因号无名也
自此志历四方周游五岳。
罗浮庐阜双峰𡷗公铝岭牛头剡溪若耶天台四明罔不询问。
风格高远神操朗澈。
博识者睹貌便伏。
僻见者发言必摧时德宗方纳鲜于叔明令狐峘料简僧尼事。
时名有表直谏并停。
寻时鲜于叔明令狐峘等流南海百姓。
至贞元六年往游五台居无定所。
九年十二月十二日佛光寺
先食讫俨然坐化。
春秋七十二。
腊四十三。
十一年阇维获舍利一升。
泽潞节度使李抱真
建塔于佛光寺
贞元六年庚午岁也。
或云名著疏解弥陀经焉。
秦系唐 725 — 8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越州会稽人字公绪
玄宗天宝末避乱剡溪自称东海钓客
后结庐于泉州南安九日山号南安居士
注《老子》,弥年不出。
刘长卿韦应物友善,以诗相赠答。
后东渡秣陵
年八十余卒。
有诗集。
唐诗汇评
秦系(约725-约805),字公绪越州会猜(今浙江绍兴)人。
天宝末进士不第。
至德中隐居剡溪
大历五年薛嵩辟为右卫率府仓曹参军,辞不就。
大历末,因与妻谢氏离异获谤,迁居泉州南安,结庐九日山,穴石为砚,注《老子》,弥年不出。
刺史薛播往见之,岁时致牛酒。
建中末,返会稽
贞元七年徐州节度使张建封荐,就加校书郎
晚年隐居茅山,年八十余年。
刘长卿韦应物戴叔伦皎然等友善,唱和甚多。
有《秦系诗》一卷。
全唐诗》编诗一卷。
朱放中唐 ? — 7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7或788 【介绍】: 襄州人字长通
初,居临汉水
后移居越州,隐剡溪镜湖间。
代宗大历中,嗣曹王皋江西,辟为节度参谋
德宗贞元初召为左拾遗,不就。
工诗,以清越萧散称。
僧澄观中唐 ? — 806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会稽之夏侯氏。
年十一。
依应天山宝林寺禅师
诵法华经。
年十四。
以恩泽。
获隶此寺落发。
即走四方。
访求师友。
乾元中
从闰州栖霞寺律师
及乡里昙一
究律部。
金陵壁法师
禀关河三论。
大历中
传起信涅槃于瓦官寺
东海起信疏义于淮南
然后温习华严大经。
天竺法诜门下。
剡溪成都惠量。
覆探三论十年
苏州天台止观于湛然法师
兼法华维摩等经疏。
复咨决南宗禅旨于牛头山忠师。
径山钦师。
洛阳无名师。
北宗于惠云师。
于是旁览泛问。
天竺悉昙。
四囲。
五明。
秘咒。
仪轨。
东土经史。
子传。
三雅。
训诂。
世间技艺。
莫不该综。
每曰。
五地圣人。
身證真如。
犹于后得智中。
起世俗念。
况于方居学地。
能忌是乎。
大历十一年
巡礼五台峨嵋。
备瞻圣像。
俄还居五台华严寺
专行方等忏法。
既因寺主贤林所请。
为讲经论。
乃惙然长想。
以为华严合文殊之智。
普贤之理。
表彰毗卢遮那万行之极。
而旧疏文繁义约。
不足发明。
于寤寐间。
见金色人立日中。
纳口。
咀嚼都尽。
骇汗而觉。
喜曰。
此吞受光明遍照之徵。
可不疏华严。
以报三圣之德哉。
乃始兴元元年正月
贞元三年十二月
成二十卷。
饭千僧以落之。
自尔欲求可以付授者。
夜而梦。
已化为大龙
鳞鬣耀日。
拿攫碧落。
矫首于南台
蟠尾于北台。
顷之身出小龙千数。
蜿蜒腾跃。
分散青冥。
四年春正月寺主贤林。
开新疏。
七年河东节度使李自良
复请开于崇福寺
德宗朝。
中使李辅光宣诏。
即日入都。
参预罽宾三藏般若译事。
乌茶国王所进后分。
辞以明年
诏许焉。
明年蒲津
中令梁公。
留安居于中条之栖岩寺
寺有异僧。
所为莫测。
而语多应验。
未至前。
忽驱僧众洒扫曰。
不久菩萨至此。
先是寺多妖祟。
及戾止俱息。
五月中使霍仙鸣宣诏以趣。
至则上加礼敬。
即延入馆。
刊正所译。
为四十卷。
诏造疏于终南山草堂寺
成十卷。
仍诏两街开新疏一遍。
方其撰疏之际。
堂前池中莲华五朵。
有双蒂三节之瑞。
寻诏译守护国界主经。
职缀文。
顺宗之在春宫也。
时观居五台
承教述了义一卷。
心要一卷。
食肉得罪因缘等。
至是入朝。
意尤钦属。
夙发十愿。
一长止方丈。
但三衣一钵。
不畜长。
二当代名利。
去之如遗。
三目不视女人。
四身影不落俗家。
五未舍报受。
法花经。
六长读大乘经典。
普施含灵。
七长讲华严大经。
八一生昼夜不卧。
九不邀名惑众代善。
十不退大慈悲普救心。
故观能循持。
而行之终身焉。
卒于元和之初
寿七十馀。
弟子嗣法者百馀人。
相国齐抗武元衡郑絪李吉甫权德舆李逢吉中书舍人钱徽兵部侍郎归登太常韦渠牟襄阳节度使严绶越州观察使孟简洪州韦丹
咸服戒训。
又著随疏演义四十卷。
华严纲要一卷。
法界玄览一卷。
三圣圆融观一卷。
华严。
法华。
楞伽。
中论等。
别行小钞疏。
共三十卷。
设无遮大斋十二会。
云花寺般若阁下。
画华严世界图相。
其诸塑缋尊像。
缮写经典。
具见门人清沔所述记。
释澄观
姓夏侯氏
越州山阴人也。
年甫十一依宝林寺(今应天山)霈禅师出家。
诵法华经。
十四遇恩得度。
便隶此寺。
俊朗高逸。
弗可以细务拘。
遂遍寻名山旁求秘藏。
梯航既具壸奥必臻。
乾元中润州栖霞寺律师学相部律。
本州依昙一南山律。
金陵璧法师传关河三论。
三论之盛于江表观之力也。
大历中就瓦棺寺传起信涅槃。
又于淮南法藏受海东起信疏义。
却复天竺诜法师门。
温习华严大经。
七年剡溪
成都量法师覆寻三论。
十年苏州
湛然法师天台止观法华维摩等经疏。
解从上智性自天然。
所学之文如昨抛舍。
鲍静记井。
蔡邕后身。
信可知矣。
又谒牛头山忠师径山钦洛阳无名师。
咨决南宗禅法。
复见慧云禅师了北宗玄理。
自谓己曰。
五地圣人身證真如栖心佛境。
于后得智中起世俗念学世间技艺。
况吾学地能忘是心。
遂翻习经传子史小学苍雅天竺悉昙诸部异执四围五明秘咒仪轨至于篇颂笔语书踪。
一皆博综。
多能之性自天纵之。
大历十一年誓游五台
一一巡礼祥瑞愈繁。
仍往峨嵋求见普贤。
登险陟高备观圣像。
却还五台居大华严寺
专行方等忏法。
寺主贤林请讲大经。
并演诸论。
因慨华严旧疏文繁义约。
惙然长想。
况文殊主智普贤主理。
二圣合为毗卢遮那。
万行兼通即是华严之义也。
吾既游普贤之境界。
泊妙吉之乡原。
不疏毗卢有辜二圣矣。
将撰疏。
俄于寤寐之间见一金人。
当阳挺立以手迎抱之。
无何咀嚼都尽。
觉即汗流自喜。
吞纳光明遍照之徵也。
兴元元年正月
贞元三年十二月毕功。
成二十轴。
乃饭千僧以落成也。
后常思付授。
忽夜梦身化为龙。
矫首于南台
蟠尾于山北。
拿攫碧落鳞鬣耀日。
须臾蜿蜓化为千数小龙。
腾耀青冥分散而去。
盖取象乎教法支分流布也。
四年春正月寺主贤林请讲新疏。
七年河东节度使李公自良
复请于崇福寺讲。
德宗降中使李辅光
宣诏入都。
罽宾三藏般若。
译乌荼国王所进华严后分四十卷。
苦辞请明年入敕允。
及具行至蒲津
中令梁公留安居。
遂于中条山栖岩寺住。
寺有禅客拳眉剪发。
字曰痴人
披短褐操长策狂歌杂语。
凡所指厈皆多应验。
未至之前狂僧驱众僧。
洒扫曰。
不久菩萨来此。
复次壁画散脂大将及山麋之怪。
往往不息。
既止此寺。
二事俱静。
五月中使霍仙鸣
传宣催入。
至。
帝颇敦重。
延入译场刊正。
又诏令造疏。
遂于终南草堂寺编成十卷。
进呈。
敕令两街各讲一遍为疏。
时堂前池生五枝合欢莲华。
一华皆有三节。
人咸叹伏。
寻译守护国界主经。
缀文润色。
顺宗在春宫。
尝垂教令述了义一卷心要一卷。
并食肉得罪因缘。
洎至长安频加礼接。
朝臣归向。
则齐相国韦太常渠牟皆结交最深。
故相武元衡郑絪李吉甫权德舆李逢吉中书舍人钱徽兵部侍郎归登襄阳节度使严绶越州观察使孟简洪州韦丹
咸慕高风。
或从戒训。
以元和年卒。
春秋七十馀。
弟子传法者一百许人。
馀堪讲者千数。
尝于新创云花寺般若阁下。
画华藏世界图相。
又著随疏演义四十卷。
允齐相请述华严经纲要一卷法界玄鉴一卷三圣圆融观一卷华严法华楞伽中观论等别行小钞疏共三十卷。
设无遮大会十二中。
其诸塑缋形像缮写经典不可殚述。
门人清沔记平时行状云。
恒发十愿。
一长止方丈但三衣钵不畜长。
二当代名利弃之如遗。
三目不视女人。
四身影不落俗家。
五未舍执受长法华经。
六长读大乘经典普施含灵。
七长讲华严大经。
八一生昼夜不卧。
九不邀名惑众伐善。
十不退大慈悲普救法界。
逮尽形期。
恒依愿而修行也。
姓夏侯
越州山阴人
俊朗高逸。
不拘细务。
遍寻名山。
旁求秘藏。
乾元中
润州栖霞寺律师
学相部律。
本州依昙一
南山律。
金陵璧法师
传关河三论。
大历中
就瓦棺寺。
传起信涅槃。
又于淮南法藏。
受海东起信疏义。
却复天竺诜法师门。
温习华严大经。
七年
剡溪
成都量法师
覆寻三论。
十年苏州湛然法师
天台止观法华维摩等经疏解。
又谒牛头山忠师。
径山钦师。
洛阳无名师。
咨决南宗禅法。
复见慧云禅师
了北宗玄理。
大历十一年
誓游五台
一一巡礼。
祥瑞愈繁。
仍往峨嵋。
求见普贤。
登险陟高。
备观圣像。
却还五台
居大华严寺
专行方等忏法。
寺主贤林。
请讲大经。
并演诸论。
因慨华严旧疏。
文繁义约。
惙然长想。
况文殊主智。
普贤主理。
二圣合为毗卢遮那。
万行兼通。
即是华严之义也。
吾既游普贤之境界。
泊妙吉之乡原。
不疏毗卢。
有辜二圣矣。
撰疏。
兴元元年正月
贞元三年十二月毕功。
成二十轴。
姚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平江府长洲人字子东号北窗居士
少孤,自知读书。
尝应科举,旋弃去,绝意仕进。
有《纂玄》、《洞微经》、《剡溪丛话》、《玉林瑶编》等。
丁宝臣北宋 1010 — 1067
全宋诗
丁宝臣(一○一○~一○六七)字元珍晋陵(今江苏常州)人。
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
峡州判官,迁知剡溪县、端州
皇祐四年(一○五二)侬智高陷城,坐是贬黄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二)。
改知诸暨县
英宗即位,为秘阁校理同知太常礼院
通判永州
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八,有文集四十卷,已佚。
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五《丁君墓表》、《临川集》卷九一《丁君墓志铭》今录诗八首。
李燧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吉州安福人字与贤号似剡老人
高宗绍兴中,与杨万里同学于刘安世
晚当特奏名,不就。
所居似剡溪,因以自号。
有《似郯正论》。
赵谦明初 1352 — 1395
撝谦名谦一名古则馀姚人
洪武初,徵修《正韵》。
出为中都国子监典簿,罢归。
寻以荐授琼山教谕
有《考古馀事》。
郑晓今言》:赵古则撝谦馀姚人
洪武初,徵修《正韵》。
众以年少,黜为中都国子监典簿,同官论事不直,罢归。
筑考古台,述六书之旨,注《声音文字通》及《易学提纲》诸书三百馀卷。
大臣荐召为琼山教谕,进所著书,不报,还琼山
来京,宋濂子仲珩受业。
归,仲珩校《正韵》多用其说。
谦六书之学最精。
既没,门人柴广敬以《声音文字通》进,学书者心好之,莫得而见也。
田按:孝陵徵修《礼书》,敕中书省云:「令天下郡县举素志高洁、博通古今,练达时宜之士、年四十以上者,礼送至
其年过五十、未及四十、非深知经术者勿遣。
撝谦应召时,年二十八。
当事者以议论不合,借年少斥去,殆援此制也。
余谓撝谦厄类贾生,遇荣司马
撝谦没后,长陵修《永乐大典》,门人柴钦进言其师所撰《声音文字通》当采录,奉命驰传即其家取之。
此何异长卿之《封禅书》也。
明初之善书者,朱孟辨之篆冢,赵撝谦之墨窗,最为韵事。
董良用《题篆冢》云:「垂亭朱茂才,好古喜欲颠。
一扫世俗书,习篆忘食眠。
秦望》并《之罘》,《碧落》兼《新泉》。
小者案间列,大者屋壁悬。
平生囊橐赀,多充买碑钱。
功深学既精,齿壮志逾坚。
池鱼染皆黑,铁砚磨将穿。
摹拓累万番,期差古人肩。
师法正在兹,什袭比啼筌。
孙憔文自祭,智永笔忍捐。
嗟峨细林山,函之瘗其巅。
聚土封若堂,镵石表为阡。
宝剑贾胡发,玉柙蔓草缠。
何如篆冢光,夜映列星躔。
管时敏《赋墨窗》云:「君居于越文献邦,家藏金石书满窗。
磨穿青州老未已,万斛巨鼎畴能扛。
吴兴宗人已物故,浙河东西谁独步?
君今有志继绝学,砥柱中流见孤注。
剡溪百番冰雪光。
玄霞一斗松煤香。
满堂宾客看挥洒,风雨飒飒龙鸾翔。
」他若滕用亨之篆书,王止仲作歌云:「南阳髯翁学古书,雅典秦汉参锱铢。
古文奇字荡胸臆。
岂若俗工讹鲁鱼。
自言初习胜国时,玉雪左丞吾所师。
茎锥沙指画腹,廿年勤苦求妍姿。
张藻仲之草书,高季迪作歌云:「昔闻汝祖东吴精,醉传草圣醒而惊。
汝今能饮不满杓,逸气欲与相峥嵘。
高堂把笔若把槊,长绡一拂悲风生。
阴垂大泽雷雨过,响破巨峡波涛倾。
」皆书苑佳话也。)
孙能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奉化人字一之
万历十年举人
中书舍人,终工部员外郎
尝与张萱同编《内阁藏书目录》,著《谥法纂》、《益智编》及《剡溪笔谈》。
僧如晓明末清初
字萍踪萧山人,善画,喜天目山高秀,孤栖三年,自称天目寓僧,入天台,泛剡溪,挂瓢湖南,有《萍草诗》,亦皆早殁。
「夕阳移古岸,渔笛弄秋声」。
张岱明末清初 1597年8月25日 — 16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7—1667以后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山阴人字宗子一字石公号陶庵
久居杭州
明亡,避居剡溪山,悲愤之情悉注于文字之中,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匮书》(今存后集)。
简介
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浙江山阴人
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一五九七)
六岁随父居杭州
入清,避隐剡溪
精声律,尤长于小品。
康熙二十八年(一六八九)卒。
著有《嫏嬛文集》、《陶庵梦忆》等十馀种。
王玉藻明末清初
维基
王玉藻字质夫直隶江都县人
明末官员。
崇祯十六年(1643年)癸未进士,授浙江慈溪县知县
少詹事项煜因曾向李自成投降,而被慈溪人所不容,被当地人投水溺毙,王玉藻冯元飙均为其门生,项煜慈溪遇害时,王玉藻却置之不问,有人质疑其不顾师生情谊,王玉藻却回道:「吾岂能为向雄之待钟会哉!
夫君臣之与师友,果孰重?
」听到的人无不对其肃然起敬。
南京城破,鲁王监国王玉藻沈宸荃起兵响应,御史,仍行使知县职权。
又招募义勇,自请防守钱塘江
于是以兵科都给事中往军前效力。
时驻兵江上者,有方国安王之仁孙嘉绩熊汝霖章正宸郑道谦钱肃乐沈光文陈潜夫黄宗羲,均各自为战,无人敢先进军,且不分发王玉藻部军饷。
王玉藻只得还朝。
王玉藻身居谏垣,履行职责,上疏论事,言辞激烈,致使诸臣不悦。
王玉藻于是力求罢职,经太常寺卿庄元辰竭力挽留,方继续供职。
浙东陷落后,王玉藻未能赶上鲁王逃离,投水池自尽,水干未死。
于是逃往剡溪,以野草为食,每日临水作诗,仰天起舞,慷慨悲歌。
最终归隐北湖,誓不剃发易服,作绝命词而离世。
遗命不冠收殓。
清史稿·遗逸》有传。
黄媛介明末清初
黄媛介,书法,人以卫夫人目之,画亦点染有致。
会稽夫人赠之诗云“门锁蓬蒿十载居,何期千里觏云裾。
才华直接班姬后,风雅平欺左氏馀。
八体临池争幼妇,千言作赋相如
今朝把臂怜同调,始信当年女校书
王端淑有寄皆令梅花楼诗》云:“买舠急欲探先春,风雪偏羁病裹身。
闻有梅花供色笑,客途如尔未全贫。
”“冻笔涂残半是鸦,剡溪渺渺竟迷槎。
相逢只恐梅花笑,怪我春来不忆家。”
媛介字皆令秀水人文学象三之妹。
与姊媛贞俱擅丽才,而媛介尤有声香奁间。
书法,人以卫夫人目之。
画亦点染有致。
适杨元勋,夫妇偕游江湖,为闺塾师以终。
有《湖上草》。
王端淑曰:皆令倚马自命,落纸如烟。
摘其佳篇,苍然秀劲。
会稽夫人赠之诗云:“门锁蓬蒿十载居,何期千里觏云裾。
才华直接班姬后,风雅平欺左氏馀。
八体临池争幼妇,千言作赋相如
今朝把臂怜同调,始信当年女校书
王端淑有寄皆令梅花楼诗云:“买舠急欲探先春,风雪偏羁病里身。
闻有梅花供色笑,客途如尔未全贫。
冻笔涂残半是鸦,剡溪渺渺竟迷槎。
相逢只恐梅花笑,怪我春来不忆家。
”尝自作离隐歌,序云:予产自清门,归于素士。
兄姊雅好文墨,自少慕之
遭时多艰,萍踪无定,转徙吴阊,羁游白下
后入金沙,闭迹墙东。
虽衣食取资于翰墨,而声影未出于衡门。
古有朝隐、市隐、渔隐、樵隐,予殆以离索之怀,成其肥遁之志焉。
将还省母,爰作长歌,题曰《离隐》,归示家兄。
或者无曹妺续史之才,庶几免居身之玷云尔。
吴梅村制鸳湖闺咏四章赠之,词见本集。
刘汋明末清初 1613 — 16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3—1664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山阴人字伯绳
刘宗周子。
能通父学。
宗周殉国难后,明唐、鲁二王皆遣使祭,荫官,辞而不就。
治丧毕,隐剡溪秀峰,杜门二十年,考订遗经,以竟父业。
卒,门人私谥贞孝先生
有《礼经考次》。
何永沂当代
点灯集·各家评语
周退密上海文史馆学者、诗人、书法家
诗歌须为时而作,白傅言之久矣。
变风变雅,此内容变化之时也。
宋词元曲,此形式变化之时也。
乃至于语体白话,此受欧西诗风浸润,内容与形式皆变之时也。
吾友何君永沂,以其精微洞察之力,写机智辛辣之诗,针对时代,与白傅讽谕异曲同工,可谓为时而作。
以“点灯″名集,显幽阐微,洞烛世态,此诗人立言之旨也。
铸鼎象形,顽廉懦立,此诗人入世之愿也。
读何君之诗,当作如是观。
贺苏(湖北大学学者、诗人)
《点灯集》作者自谓其诗“不伦不类、不规不矩、不温不柔、不敦不厚″,“正统派、庙堂派都看不上眼″。
窃以为《点灯集》之价值,恰在于此。
诗无激情,非诗也;诗无形象,非诗也;诗无境界,非诗也;诗无历史反思,更非诗也。
《点灯集》之诗,有激情、有形象、有境界、有历史反思,此真诗也。
一个失掉自我的诗人,不成其为诗人。
《点灯集》有黄仲则,有龚自珍,有聂绀弩,更有作者自己——一个昂然而立直面人生的智者。
我是“江湖一个野诗人″,未入庙堂,不属正统。
酷爱聂诗、熊诗、何诗。
聂、熊、何均为反温柔敦厚诗教之最力者,何尤甚。
读他们的诗,可治文人的软骨證。
梁藻城(顺德布衣诗人、书法家、曲艺家)
君诗取径广阔,今古同参,尤于当代名家之致意焉。
读其诗,冷焰奇气,迫人眉宇;风雨鸡鸣,惊人好睡。
尤复博采语汇,腐朽神奇;直抒胸臆,奴视风雅。
或有病其放诞不醇者,不知其可贵处即坐是。
温柔敦厚云云,乌足以牢笼才人也哉。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作家、诗人)
永沂先生正式出版《点灯集》,忆录以往所上笺启中的读后之语以代评:(二零零三年二月二十八日先生诗功日深,诗境日进,“不作人间第二流″,正非虚语。
《自嘲》四律,郁怒排宕,如“诗随序变观桑海,邑有盲流愧杏林″,“未缘酒烈销前事,肃听宫深唱后庭″诸联,最与散宜生神似而非貌袭,佩服佩服。
二零零一年四月十一日信) 拜读大作《点灯》(六——八月)选录,美不胜收。
其中《大梦》二律、《主、奴才、奴隶》(六叠),皆淬然见道之音,非寻常吟咏。
而《夜饮剡溪值月圆》一绝,淡墨浓情,尺幅千里,尤得风雅之正,讽诵涵茹,心胸开宽,不徒艺境高妙已也。
二零零一年九月廿一日信) 大诗《三笑》三律,曼衍鱼龙,忧深虑远,吾于笔墨外窥其用心,即以“我存我处费吟哦″品之,何如?
大作熊鉴诗集代序,深入自得,而又足以阐发熊公诗心,论文难到之境也,佩服佩服。
解“涌血成诗喷土墙″之“墙″,尤出人意外,顿开茅塞。
二零零二年一月十五日信) 大作美不胜收,赠侯井天先生四律,尤见功力,“修道懒观儒外史,得闲来坐井中天″一联,概括侯公平生,深抉笺聂心事,巧切姓名而不伤雅,得散宜生家法,佩佩。
二零零二年五月二十六日
熊鉴(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路边吟草》作者)
永沂《点灯集》要正式出版,大喜。
记得八年前我曾有诗题道:“敢在深宵大点灯,管他太守田登
诗如紫外光犀利,穿透泉台十八层。
″今觉意犹未尽,再题七律一首为贺:“何郎讽鬼又欺神,郁郁文章猛谑辛。
说笑无妨三石假,言情必认十分真。
点灯偏不留官面,起搏因怜缺氧人。
正值儒林萧瑟日,杏林开出一枝春
林锴(北京文史馆诗人、画家、书法家
何大夫:……君自谓首先是大夫,其次乃诗人。
弟未经君号脉,医道深浅未敢断。
而作为诗人,君真一等才也,所作往往妙语如珠。
而集句联一集,有庄有谐,有的令人喷饭,有的令人沉思,有看似未工而转妙者,佩极、佩极。
二零零一年十月十一日
马君骅(安徽大学文学院学者、诗人)
余患眼疾,持放大镜反复阅读《点灯》诗,视为一大快事。
还用卡片抄下几十副诗句佳联,在手边常读常新,有的佳句,在反复玩味之馀,兴犹未尽,忽而兴来就用宣纸写出,挂在书架旁以求读得方便,抬头便见也。
宋诗论大家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曰“夫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钟秀评:“严仪卿曰:‘诗有别才′,千古定论。
″(《观我生斋诗话》卷一)何君永沂读医书,操医业,而善于诗,洵具天赋“别才″、“别趣″。
严氏下文接云:“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
李东阳评:“然非读书之多,穷理之至者则不能作。
论诗者无以易此矣。
″(《麓堂诗话》)李肯定严说是。
永沂业馀芸窗穷研历代名家诗词,涵泳融贯,取精用宏,造诣诗风别具一格,正證严说不诬。
沧浪又说:“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
崔旭评:“学者识之体,悟者识之用也。
‘读书破万卷′,学也;‘下笔如有神′,悟也。
″(《念堂诗话》卷三)严、崔所说“入门″、“立志″、“学与悟″“体与用″,皆植根于“识″。
何君之诗有自己独具之“识″,不蹈凡俗,不落言筌。
又与上说合。
才学识三者萃于一身,宜乎《点灯》卓尔不群。
张金煌(湖北大学学者、诗人)
岭南,像熊鉴这样的诗人还有不少。
由于他们“公私交往久之,肺腑相倾,肝胆相照,蹇运近似,诗道复合″(李汝伦语),而且常有唱和,他们的诗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中国当代诗词界的一个十分活跃的独特的诗派,我想大概可以名之为“岭南派″吧。
熊鉴、李汝伦朱帆就是这个流派的代表。
其实它至少还应该包括另外两位诗人,一位是身居武汉的,以“老夫今有幸,不写示儿诗″的脍炙人口的名句而蜚声海内外的八十五岁高龄的老诗人贺苏先生;一位是以《点灯集》饮誉诗词界的中年诗人何永沂先生
(《读<路边吟草>》)
梁守中中山大学学者、诗人)
梦楼主人何永沂兄近拟重订出版其大著《点灯集》,忆昔读《点灯》初本时,曾集其句得七绝一首,诗云:“一自飞霜冷小,尚留莺唱绕南柯。
烟花散尽天如墨,起读文山正气歌。
″此集句诗自觉尚浑成,当合清梦楼主人脾胃,此亦不评之评也。
陈永正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东书法家协会主席、广东诗词学会副会长)
诗之为道,有如佛法,以心传灯,光明不绝。
何子永沂以点灯名集,其意或在斯乎!
抑谓前灯已熄,何子以大精进力,见身为灯,欲度世人于渺漠暗冥之乡乎!
周锡韦复(香港大学中文系学者、诗人)
《点灯》诸诗,生动而过瘾,顺情直遂,口没遮拦,又能出以形象,为社会传神,为生民写照,而又有真我在,此境良不易到,佳作也。
何君点的是“无影灯″,手术台上,一切清楚了然。
于苦笑热骂、长针利刃间,隐藏著医者的仁心,所以为贵。
有诗人之诗、学人之诗、画人之诗,何君的是扁鹊华佗之诗。
药石有灵,触手生春,深愿如此。
熊盛元江西诗词学会副会长)
何子永沂,真率之士也。
术擅歧黄,性耽吟咏。
所为诗词,渊源有自。
悄立市桥仲则之吟肩常拍;狂胪文献,定庵之坠绪遥承。
尤可贵者,每以良医之眼观世,洞察疮痍,深明痼疾,故形诸笔墨,虽多骇俗之言,而皆率真之情也。
如“随风日夕软丝长,舞态翩翩绿满塘。
愧我亦曾腰几折,有何本事笑垂杨”(《垂杨》),讽世之馀,亦反躬自问,具见仁人心肠。
彼胁肩奔走,曲学阿世之徒,诵此能不愧死乎?又如“任是深山多绿意,也应无计避红尘。
半生气短空馀骨,六载宵长苦待”(《山居秋思》),已落红尘,何来净土?纵欲追寻,亦犹逃峰赴壑,避溺投火,终归一梦。
梦已成空,犹自苦待,其理想之执著,信念之真诚,直可感天地而泣鬼神矣。
定庵“宫扇已遮帘已下,痴心还伫殿东头”之句,能不感极而生悲,悲极而奋起乎?际此星沉月落之时,一灯熠熠,红接混茫,照征人之前路,慰志士于长宵,岂不远胜于州官之火,旋烧旋空也耶。
黄坤尧(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者、诗人)
永沂兄敏于事变,写作甚勤,贴近时代脉搏,弥漫社会气息,嬉笑怒骂,见诸笔墨。
惟于诗律则不甚措意,大抵自成一格,深具打油韵味,琅琅上口,抵死幽默,读者当有会心焉。
其实诗艺多方,而大盗不止,虽秉春秋史笔,于事何补,要识牢骚发尽,旋惹新愁。
湘泉痛饮,万方多难,抒情言志,自保灵根。
诗中自有一片性情天地,繁花异卉,永沂惜之,并邀共勉。
有诗为赠:“久慕医生大点灯,肺炎毒语丁宁。
人间多少荒唐事,失笑统归非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