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余虎恩清 ? — 19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05 【介绍】: 湖南平江人
咸丰间从军,先后随曾国藩左宗棠刘松山等在湖南湖北江西等地镇压太平军,累擢陕安镇总兵
光绪间从出关,平定回疆,官至新疆喀什噶尔提督
耿恭东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扶风茂陵人字伯宗
耿国从子。
将帅才。
明帝永平末戊己校尉,有治绩。
车师复叛,与匈奴合兵来犯,固守疏勒城,当数万之众。
连月逾年,凿山为井,食尽,煮弩而食其革筋,士卒誓同生死,杀伤敌数以千计。
及援兵至,北匈奴退,车师复降,得突围。
归拜骑都尉,迁长水校尉
车骑将军马防镇压西羌起义。
马防,被诬免归,卒于家。
徐干东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凤平陵人
章帝建初五年班超请平西域,上疏愿奋身佐
任假司马,将千人就
疏勒都尉番辰,大破之。
八年,迁军司马
和帝永元三年龟兹诸国降,任长史,屯疏勒。
汉章帝东汉 56 — 88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刘炟 肃宗 孝章帝 75年—88年
建初 76年—84年八月
元和 84年八月—87年七月
章和 87年七月—88年 二年二月汉和帝即位沿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88 【介绍】: 即刘炟
东汉皇帝。
明帝第五子。
永平初立为皇太子
建初四年,集诸儒于白虎观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班固奉命编成《白虎通议》。
班超西域将兵长史,发疏勒于阗兵击降莎车。
申明法律,规定掠者惟得榜、笞、立,禁用钻凿之类酷刑。
在位十三年。
僧满月
释满月者。
西域人也。
爰来震旦务在翻传。
瑜伽法门一皆贯练。
既多神效众所推钦。
开成中进梵夹。
遇伪甘露事去未旋踵。
朝廷无复记纲不暇翻译。
悟达国师知玄
好学声明。
为师。
情相款密指教梵字并音字之缘界。
悉昙八转深得幽趣。
曰。
异哉。
吾体两方之言。
愿参象胥之末可乎。
因请翻诸禁咒。
乃与菩萨嚩日罗金刚悉地等。
重译出陀罗尼集四卷。
又佛为毗戌陀天子说尊胜经一卷。
详覈三复曲尽佛意。
此土先已有陀罗尼集十二卷。
新翻四卷未闻入藏。
等俱不测其终。
次有般若斫迦三藏者。
华言智慧轮
西域人
大中中行大曼拿罗法。
已受灌顶为阿阇梨
善达方言深通密语。
著佛法根本。
宗乎大毗卢遮那。
为诸佛所依。
法之根本者陀罗尼是也。
至于出生无边法门。
学者修戒定慧以总侍助成。
速疾之要无以超越。
又述示教指归共一十馀言。
皆大教之钤键也。
出弟子绍明。
咸通年中刻石记传焉。
论曰。
无漏海中震潮音而可怪。
总持言下书梵字而不常。
未闻者闻。
闻光音天之馀响。
未解者解。
解最上法之所诠。
圣贤饮之为醇醪。
凡劣啜之成糟粕。
若夫有缘则遇。
无道则违。
秦狱既械其利防。
此无缘也。
汉庭肇迎其白马。
斯有感焉。
听彼异呼览其横字。
情可求而呼相乱。
字虽殊而意且同。
是故周礼有象胥氏通六蛮语。
狄鞮主七戎。
寄司九夷。
译知八狄。
今四方之官。
唯译官显著者何也。
疑汉已来多事北方。
故译名烂熟矣。
又如周秦輶轩使者
奏籍通别国方言。
令君王不出户庭坐知绝遐异俗之语也。
若然者象胥知其远也。
方言知其近也。
大约不过察异俗达远情者矣。
懿乎东汉始译四十二章经。
复加之为翻也。
翻也者如翻锦绮背面俱花。
但其花有左右不同耳。
由是翻译二名行焉。
初则梵客华僧。
听言揣意方圆共凿。
金石难和。
碗配世间。
摆名三昧。
咫尺千里。
觌面难通。
次则彼晓汉谈。
我知梵说。
十得八九。
时有差违。
至若怒目看世尊。
彼岸度无极矣。
后则猛显亲往。
奘空两通。
器请师子之膏。
鹅得水中之乳。
内竖对文王之问。
扬雄得绝代之文。
印印皆同。
声声不别。
斯谓之大备矣。
逖观道安也论五失三不易。
彦琮也籍其八备。
明则也撰翻经仪式。
玄奘也立五种不翻。
此皆类左氏之诸凡。
同史家之变例。
今立新意成六例焉。
谓译字译音为一例。
胡语梵言为一例。
重译直译为一例。
粗言细语为一例。
华言雅俗为一例。
直语密语为一例也。
初则四句。
一译字不译音。
即陀罗尼是。
二译音不译字。
如佛胸前卐字是。
三音字俱译。
即诸经律中纯华言是。
四音字俱不译。
如经题上<T50p0723_01.gif<T50p0723_02.gif二字是。
第二胡语梵言者。
一在五天竺纯梵语。
二雪山之北是胡。
山之南名婆罗门。
国与胡绝书语不同。
从羯霜那国。
字源本二十馀
转而相生。
其流漫广。
其书竖读。
同震旦欤。
至吐货罗音渐异。
字本二十五其书横读。
度葱岭南迦毕试国
字同吐货罗。
已上杂类为胡也。
印度字梵天所制。
本四十七
演而遂广。
号青藏焉
有十二章教授童蒙。
大成五明论。
大抵与胡不同。
五印度境弥亘既遥。
安无少异乎。
又以此方始从东汉传译至于隋朝
皆指西天以为胡国。
且失梵天之苗裔。
胡地之经书。
彦琮法师独明斯致。
唯徵造录痛责。
弥天符佛地而合阿含。
得之在我。
用胡名而迷梵种。
失则诛谁。
唐有宣公亦同鼓唱。
自此若闻弹舌。
或睹黑容印定呼为梵僧。
雷同认为梵语。
师可谓忙于执斧捕前白露之蝉。
瞢在回光照后黄衣之雀。
既云西土有梵有胡。
何不南北区分。
是非料简致有三失。
一改胡为梵。
不析胡开胡还成梵。
失也。
二不善胡梵二音。
致令胡得为梵。
失也。
三不知有重译失也。
当初尽呼为胡。
亦犹隋朝已来总呼为梵所谓过犹不及也。
如据宗本而谈。
以梵为主。
若从枝末而说。
称胡可存。
何耶。
自五天至岭北。
累累而译也。
乃疑琮公留此以待今日亦不敢让焉。
三亦胡亦梵。
天竺经律传到龟兹
龟兹不解天竺语。
天竺为印特伽国者。
因而译之。
若易解者犹存梵语。
如此胡梵俱有者是。
四二非句。
纯华言是也。
第三重译直译者。
一直译。
如五印夹牒直来东夏译者是。
二重译。
如经传岭北楼兰焉耆不解天竺且译为胡语。
如梵云邬波陀耶。
疏勒云鹘社。
于阗云和尚。
天王梵云拘均罗。
胡云毗沙门是。
三亦直亦重。
三藏直赍夹牒而来。
路由胡国。
或带胡言。
如觉明口诵昙无德律中有和尚等字者是。
四二非句。
即赍经三藏
虽兼胡语到此不翻译者是。
第四粗言细语者。
声明中一苏漫多。
谓汎尔平语辞也。
二彦底多。
典正辞也。
佛说法多依苏漫多。
意住于义不依于文。
又被一切故。
若彦底多非诸类所能解故。
亦名全声者
音分明典正
此细语也。
半声者。
音不分明而讹僻。
此粗语也。
一是粗非细。
如五印度时俗之是。
二唯细非粗。
法护宝云奘师义净洞解声明音律用中天细语典言而译者是。
三亦粗亦细。
如梵本中语涉粗细者是或注云此音讹僻即粗言也。
四二非句。
阙第五华言雅俗者。
云音有楚夏同也。
且此方言语雅即经籍之文。
俗乃术巷之说。
略同西域
细即典正粗即讹僻也。
一是雅非俗。
如经中用书籍是。
二是俗非雅。
如经中乞头博颊等语是。
三亦雅亦俗。
学士润文信僧执笔。
其间浑金璞玉交杂相投者是。
四二非句。
阙第六直语密语者。
二种作句。
涉俗为直。
涉真为密。
如婆留师是。
一是直非密。
谓婆留师翻为恶口住。
以恶口人人不亲近故。
二是密非直。
婆留师翻为菩萨所知彼岸也。
既通达三无性理。
亦不为众生所亲近故。
三两亦句。
即同善恶真俗。
皆不可亲近故。
四二非句。
谓除前相故。
又阿毗持呵娄(目数数得定)郁婆提(目生起拔根弃背)婆罗(目真实离散乱)此诸名在经论中例显直密语义也。
更有胡梵文字。
四句易解。
凡诸类例括彼经诠。
解者不见其全牛。
行人但随其老马矣。
或曰。
翻梵夹须用此方文籍者。
莫招滥涉儒雅之过乎。
通曰。
不关典非子史之
用其翻对。
岂可以委巷之谈而糅于中耶。
道安云。
乃欲以千载上之微言传所合百王下之末俗。
斯为不易矣。
或曰。
汉魏之际盛行斯意。
致使寿国志述临儿国云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而相出入。
老子西出关过西域天竺教胡为浮屠。
此为见译家用道德二篇中语。
便认云与老子经互相出入也。
设有华人能梵语与西僧言说。
两相允会。
可便谓此人为天竺人耶。
盍穷其始末乎。
是知若用外书须招此谤。
童寿译法华。
可谓折中有天然西域之语趣矣。
今观房融润文于楞严。
僧肇徵引而造论。
宜当此诮焉。
苟参鄙俚之辞。
曷异屠沽之谱。
然则糅书勿如无书。
与其典也宁俗。
傥深溺俗厥过不轻。
折中适时自存法语。
斯谓得译经之旨矣。
故佛说法多依苏漫多也。
又传译之兴。
奉行之意。
不明本起何示将来。
今究其宣扬略陈梗概。
夫教者不伦有三畴类。
一显教者。
诸乘经律论也(不同瑜伽论中显了教是多分大乘藏教)二密教者。
瑜伽灌顶五部护摩三密曼拿罗法也(瑜伽隐密教是多分声闻藏教)三心教者。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法也。
次一法轮者。
即显教也。
以摩腾为始祖焉。
次二教令轮者。
即密教也。
金刚智为始祖焉。
次三心轮者(义加此轮)即禅法也。
菩提达磨为始祖焉。
是故传法轮者。
以法音传法音。
传教令轮者。
以秘密传秘密。
传心轮者。
以心传心。
此之三教三轮。
三祖自西而东。
化凡而圣。
流十五代(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朱梁后唐石晋刘汉郭周今大宋)法门之贻厥孙谋。
万二千年。
真教之克昌厥后。
或曰。
译场经馆设官分职不得闻乎。
曰此务所司先宗译主
即赍叶书之三藏明练显密二教者充之。
次则笔受者。
必言通华梵学综有空。
相问委知然后下笔。
西晋伪秦已来。
立此员者。
沙门道含玄赜姚嵩承远父子。
至于帝王
姚兴武天后中宗
或躬执干。
又谓为缀文也。
次则度语者。
正云译语也。
传度转令生解。
亦名传语。
如翻识论沙门战陀译语是也。
次则證梵本者。
求其量果密能證知。
能诠不差所无谬矣。
居士伊舍罗證译毗耶梵本是也。
至有立證梵义一员。
乃明西义得失。
贵令华语下不失梵义也。
复立證禅义一员。
沙门大通充之。
次则润文一位。
员数不恒。
令通内外学者充之。
良以笔受在其油素。
文言岂无俚俗。
傥不失于佛意。
何妨刊而正之。
义净译场。
李峤韦嗣立卢藏用等二十馀人次文润色也。
次则證义
盖證已译之文所诠之义也。
如译婆沙论。
慧嵩道朗等三百人考正文义。
唐复礼累场充任焉。
次则梵呗。
法筵肇启梵呗前兴。
用作先容令生物善。
唐永泰中方闻此位也。
次则校勘
雠对已译之文。
隋前彦琮覆疏文义。
盖重慎之至也。
次则监护大使
后周平高公侯寿为总监检校
唐则房梁公为奘师监护。
相次许观杨慎交杜行顗等充之。
或用僧员。
则隋以明穆昙迁等十人。
监掌翻译事诠定宗旨。
其处则秦逍遥园
寿光殿瞻云馆。
魏汝南王宅。
隋炀帝置翻经馆。
其中僧有学士之名。
唐于广福等寺。
或宫园不定。
又置正字
字学玄应曾当是职。
后或置或否。
朝延罢译事。
唐宪宗元和五年至于周朝
相望可一百五十许岁。
此道寂然。
迨我皇帝临大宝之五载
河中府传显密教沙门法进
西域三藏法天译经蒲津
州府官表
上览大悦。
赐紫衣。
因敕造译经院太平兴国寺之西偏。
续敕搜购天下梵夹。
有梵僧法护施护
同参其务。
左街僧录照大师温證义
又诏沧州三藏道圆證梵字。
慎选两街义解沙门志显缀文。
令遵法定清沼笔受
守峦道真知逊法云慧超慧达可瑰善祐可支證义
伦次缀文。
使臣刘素高品王文寿监护。
礼部郎中张洎光禄卿汤悦次文润色。
校量寿命经善恶报应经善见变化金曜童子甘露鼓等经。
有命授三藏天息灾法天施护师号。
外试鸿胪少卿赐厩马等。
笔受證义沙门赐紫衣并帛有差。
御制新译经序冠于经首。
观其佛日重光法轮发轫。
赤玉箱而启秘。
青莲朵以开芳。
圣感如然。
前代就堪比也。
又以宣译之者乐略乐繁。
隋之已前经题简少。
义净已降经目偏长。
古则随取强名。
后则繁尽我意。
又旧翻秘咒。
少注合呼。
唐译明言多祥音反。
受持有验。
斯胜古踪。
师犬译诸经偏精律部。
自高文彩最有可观。
金刚智也秘藏祖师。
阿目祛也多经译匠。
师资相接感应互彰。
无畏言辞且多朴实。
觉救加佛顶之句。
人无间然。
日照出显识之文。
刃有馀地。
思惟罥索。
学喜华严。
密语断章大人境界。
流志宝积。
菩提曼
华胥之理致融明。
灌顶之风标秘邃。
迪公勤其笔受
般若终乎译场。
其馀诸公皆翻夹牒欲知状貌聊举喻言其犹人也。
人皆人也。
奈何姿制形仪。
各从所肖。
肖其父焉。
若如此大则同。
而小有异耳。
良由译经是佛法之本。
本立则道生。
其道所生唯生释子。
是以此篇冠首。
故曰。
先王将禜海。
必先有事于河者。
示不忘本也。
国柱清 ? — 17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7 【介绍】: 满洲镶黄旗人,博尔济吉特氏。
乾隆间前锋侍卫,从攻大金川准噶尔及南疆叶尔羌喀什噶尔
后官楚雄镇总兵,从攻缅甸,死于军中。
小和卓木
简介
小和卓木,中国新疆伊斯兰教白山和卓
霍集占
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地区封建主玛罕木特(一作马木特)之次子, 大和卓木波罗尼都之弟。
生于伊犁
与其父、兄被准噶尔首领噶尔丹(1644—1697)拘于伊犁
乾隆二十年(1755)清兵平定准噶尔叛乱后获释。
政府留其暂驻伊犁掌管伊斯兰教, 但他却暗中支持阿睦尔撒纳反清。
后畏罪逃回南疆, 二十二年, 举兵杀死清政府派往晓谕的副都统阿敏道和百余名兵士, 自称 “巴图尔汗”, 建立 “巴图尔汗国”, 分裂祖国的统一。
二十四年夏, 清军攻占喀什噶尔叶尔羌后, 与兄逃往巴达克山, 被巴达克山苏丹所杀。
和瑛清 1741 — 18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1 【介绍】: 蒙古镶黄旗人
额勒德特氏。
原名和宁,避讳改,字太庵
乾隆三十六年进士
历任四川按察使、川、皖、陕各省布政使,充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
五十八年起任西藏办事大臣八年,博采地形、民族、物产等进行著述。
嘉庆七年以罪戍乌鲁木齐,旋以蓝翎侍卫叶尔羌邦办大臣、喀什噶尔参赞大臣
在任边职期间多有惠政。
三十三年任上书房总谙达文颖馆总裁
著有《西藏赋》、《藩疆揽胜》、《回疆通志》等。
维基
和瑛(1741年—1821年)原名和宁,为道光帝旻宁避讳改名。
额勒德特氏,字太庵泰庵太庵蒙古镶黄旗人
进士出身,官至刑部尚书
乾隆三十三年戊子举人三十六年进士,历任四川按察使四川安徽陕西布政使领侍卫内大臣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后八年西藏办事大臣,对西藏的地形、民俗、物产多有著述。
嘉庆五年(1800年)理藩院侍郎,后为山东巡抚
七年(1802年),因山东金乡冒考案和匿报蝗灾,被罚戍守乌鲁木齐,担任叶尔羌帮办大臣喀什噶尔参赞大臣
十一年,召还京为吏部侍郎,后复出为乌鲁木齐都统
十四年,授陕甘总督
二十三年(1818年)为上书房总谙达文颖馆总裁
二月和宁在军机处学习行走,任兵部尚书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正月丁巳,罢直军机处,担任刑部尚书道光元年(1821年)去世。
谥号简勤
著有《易简堂诗钞》、《西藏赋》、《续水经》、《藩疆揽要》、《回疆通志》、《热河志略》。
申保清 ? — 178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81 【介绍】: 满洲镶白旗人,颜扎氏。
笔帖式主事
乾隆间,历任喀什噶尔乌什办事大臣
官至镶红旗汉军都统伊犁参赞大臣
觉罗长麟清 1748 — 1811
维基
觉罗长麟(1748年—1811年)字牧庵满洲正蓝旗人,中国清朝官员,进士出身
历任两江、两广、闽浙、云贵、陕甘总督
乾隆四十年(1775年)乙未进士(隶正蓝旗满洲觉罗麟至佐领下),授刑部主事,历郎中,累迁江苏布政使
乾隆五十一年,召授刑部侍郎
五十二年,授山东巡抚,治理河道,整治政务。
五十六年,任江苏巡抚,署两江总督,尝私行市井间访察民隐,擒治强暴,禁革奢俗,清漕政,斥贪吏,为时所称。
五十七年,调山西巡抚
又调浙江巡抚
五十八年,擢两广总督,整顿水师,擒获海盗。
六十年,署闽浙总督,是处理福建大狱案关键人物之一,后被牵连流放,调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但新皇登基后又获启用。
嘉庆四年,授云贵总督
嘉庆五年,陕甘总督
任陕甘总督时,平教乱,督师败伍金柱唐家河,又击于傅家镇,屡战屡胜。
嘉庆八年,任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
刑部尚书,兼管户部三库
十年,授协办大学士
十三年,察视南河,清查两淮盐务
曾任镶红旗满洲都统,授内大臣 (清朝),诰授荣禄大夫太子少保
嘉庆十六年卒,谥文敏
《清史稿:列传一百三十》卷343有传:“貌奇伟,明敏有口辩,居曹有声”。
两广总督任上,乾隆五十八年(1793),护导英使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马戛尔尼使团)从杭州广东五十九年,会见荷兰来使。
五十九年,修建新宁县(今广东台山市大澳观音山石碉楼与炮台(据《广东通志》卷130,1864)。
现存乾隆帝敕封长麟父母的《清乾隆织锦加官封冕圣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诰命》,嘉庆帝敕封长麟祖父母的《嘉庆十四年正月初一日诰命》。
长麟凉州将军刑部员外郎觉罗嵩阿理(又嵩阿礼),母郭佳氏(父正黄旗满洲武英殿大学士伊尔根罗氏阿尔泰 (清朝)),祖父刑部郎中觉罗那尔赛,祖母兀扎拉氏,继祖母赫舍里氏。
又有嘉庆帝敕封长麟的《嘉庆十年九月初三日诰命》合“清代总督觉罗长麟吉服像”。
任《钦定大清会典(嘉庆朝)》副总裁官
曾师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丁丑进士何曰佩,为其作《皇清诰授朝议大夫大理寺少卿加二级纪录七次苍水何公志铭》(进士梁同书书)。
铁保清 1752 — 182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52—1824 【介绍】: 满洲正黄旗人,栋鄂氏,字冶亭一字梅庵
乾隆三十七年进士
吏部主事,历郎中侍讲学士礼部侍郎等官。
嘉庆时官至两江总督,因水患降级,又因知县李毓昌被毒死案,革职发往乌鲁木齐效力。
再起后迁至吏部尚书,又因在喀什噶尔受人蒙蔽事革职。
道光初,以三品卿衔休致。
工书法,精医学。
有《惟清斋集》。
范建中清 ? — 18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00 【介绍】: 汉军镶黄旗人
范时捷孙。
乾隆间袭一等男,补世管佐领
累擢正红旗汉军副都统,派往哈密喀什噶尔办事
嘉庆间累官户部尚书署正黄旗汉军都统,赴万年吉地督工,以失察降调。
官终杭州将军
卒谥恪慎
吴规臣
玉台画史别录
飞卿以孝行称,画师南田,风枝露叶,雅秀天然,兼精歧黄之术。
米脂,从征喀什噶尔飞卿留居吴门,夫家母家,皆恃丹青以给。
秀坤清 1774 — 1843
维基
秀坤(1774年—1843年)原名秀宁字琪原一字楚翘号松坪晚号锄月老人,他塔喇氏,满洲正蓝旗人
清朝官员、翰林
原名秀宁,为避道光帝讳,改名秀坤
秀坤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生。
嘉庆三年(1798年)举人
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学士侍读学士翰林院掌院、经筵讲官起居注官武英殿总裁
公中佐领,历任光禄寺少卿礼部左侍郎嘉庆十四年、十八年两次出任,兼管理寺事大臣)、吏部左侍郎(管理咸安宫官学光禄寺事务)、刑部左侍郎,兼任正蓝旗汉军副都统正白旗汉军副都统镶蓝旗满洲副统领正红旗满洲副统领
嘉庆二十三年(1818),因在《钦定明鉴副总裁任上被判失误,降为侍卫,前往新疆换班(据《清史稿》),降任西宁办事大臣,同年谪戍伊犁
嘉庆二十五年,授三等侍卫,任哈密帮办大臣
道光二年(1822)九月,任喀什噶尔喀什帮办大臣参赞大臣十一月和阗和田办事大臣三年十一月,奉命回京。
喀什噶尔喀什帮办大臣任上与喀什噶尔参赞大武隆阿密陈旗人生计,奏言:“请于各直省督抚提镇各标[绿营]马兵额内,酌分十分之五,作为旗缺,由各直省驻防八旗马甲养育兵内,就近轮流送补。
”(载《清实录道光朝实录》)。
秀坤致仕后,在八大处龙王堂隐居,在龙王堂及八大处留下了诗文和墨宝。
密友贵庆亦隐居西山八大处。
秀坤又与正蓝旗汉军西安将军徐锟(字秋潭,道光二年曾任乌什办事大臣,与秀坤新疆同事;道光十三年(1833)驻藏帮办大臣;其父山东河南巡抚徐绩)和姻戚、正蓝旗宗室、兵部尚书禧恩交友。
及门有嘉庆十三年(1808年)戊辰科三甲进士河南滑县知县强克捷陕西韩城人嘉庆十八年殉难,谥“忠烈”,授世袭骑都尉;同时殉难的长媳徐氏,赐谥“节烈”,诰赠“恭人”,建坊旌表)及其幼子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丁丑进士成都府水利同知强望泰。
强克捷殉难后,嘉庆帝亲撰《嘉庆御制忠烈强克捷碑文》,由翰林院编修林则徐书写而成,原碑立于韩城强公祠内(今移入韩城市博物馆收藏)。
曾任《钦定全唐文副总裁官
鉴于《他塔喇氏家谱》自乾隆庚戌年、辛亥年(1790年1791年)增修后,未曾续修。
所以他在嘉庆辛未(1811年)冬,改补礼部侍郎以后,因为公事稍简,便取旧谱增补。
嘉庆十九年(1814年)秀坤撰的《他塔喇氏家谱》三卷、《本支家谱》一卷、《他塔喇氏西祖以下近支宗谱》一卷告成,后来又在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修。
在京家居名“我园”。
著有《只自怡悦诗钞》不分卷(道光间刻,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原由进士富察恩丰藏)、《我园草》(清道光刻本)、《驿路草》(道光22年刻本)。
在《只自怡悦诗钞》中道光二十二年(1842)自记云: “戊寅甲申(1818-1824)新疆,七年间寻胜昆崙,问源星宿,冰山瀚海,风壁炎城,周历七万馀里。
虽极人间之苦境,然亦豪士之壮游。
”其《我园草》中的《锄月山庄》诗写道:“山庄自锄月,我只爱梅花
冷艳群芳逊,贞心万古夸。
暗香通鹤梦,疏影上窗纱。
和露殷勤种,孤山好住家”。
秀坤爱好戏曲。
道光年间文人曲家黄治曾作剧本《味蔗轩春灯新曲》,该剧本由黄治的受业弟子李銏刊刻并跋。
李銏的《跋》中谈到此剧曾由其舅氏、官至礼部侍郎秀坤出资,将其搬上舞台演出。
秀坤评此剧为“此佳搆也,二百年无此手矣”(载《清代戏曲中的明史再现》)。
从称呼上看,李銏可能系秀坤妻赵氏家姻戚、内务府正白旗汉军道光九年(1829年)己丑进士李氏舒贵家族。
据载,成哲亲王永瑆曾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丙子为时任吏部侍郎秀坤书写了楷书《笙赋》册页。
巴彦巴图清 ? — 18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5 【介绍】: 满洲正白旗人,郭佳氏。
乾隆间由闲散袭骑都尉
道光间累擢镶蓝旗护军统领,为喀什噶尔帮办大臣,带兵出卡剿捕张格尔,全军陷没,自杀。
永芹清 ? — 18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5 【介绍】: 宗室正蓝旗人
乾隆间三等镇国将军
道光历任喀喇沙尔办事大臣喀什噶尔参赞大臣
镶黄旗汉军都统,坐事夺职。
庆祥清 ? — 18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6 【介绍】: 蒙古正白旗人,图博特氏。
乾隆末由监生授侍卫
嘉庆间协力镇压李文成起义。
道光间喀什噶尔参赞大臣
张格尔所围。
坚守七十日,城破,自经死。
谥壮直
舒尔哈善清 ? — 18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6 【介绍】: 满洲镶白旗人哲勒氏。
嘉庆二年骁骑校参与镇压川楚白莲教军。
道光间官至喀什噶尔帮办大臣,与平张格尔之乱,城陷被杀。
张格尔清 ? — 18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8 【介绍】: 新疆伊斯兰教白山大和卓木波罗尼都之孙。
乾隆间小和卓木叛乱平定后,后裔逃往浩罕。
张格尔嘉庆二十五年入侵失败。
道光六年,在英国支持下,勾结中亚浩罕国军队侵入南疆,攻占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四城。
次年清杨遇春杨芳等,得维吾尔族百姓协助,平定叛乱,收复四城。
张格尔于喀尔铁盖山被擒,解京处死。
苏布通阿清 ? — 18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3 【介绍】: 蒙古镶白旗人,吴里扬罕氏。
道光间从攻张格尔,参与克复喀什噶尔和阗等役。
官至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