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维基
周忱(1380年—1453年),字恂如,江西吉水县(今江西吉水)人。周忱为永乐二年进士出身,授庶吉士,进学文渊阁,升刑部主事、员外郎。洪熙元年,迁越府长史,以善理财知名。宣德五年,江南田赋问题严重,杨荣荐举出任工部侍郎,巡抚江南,创立平米法,总督税粮、漕运、营造等,官至工部尚书。谥文襄。永乐、洪熙、宣德年间永乐二年(1404年),周忱中进士甲申科二甲第十名,选庶吉士,入翰林。次年,明成祖朱棣选其中二十八人入文渊阁学习。周忱自陈年幼愿意入学,朱棣嘉奖其志而批准。之后晋升为刑部主事,再升员外郎。周忱虽有经世之才,但在工部郎署中长达二十年,无人赏识,只有夏元吉认为其有奇才。洪熙元年(1425年),其升为越王府长史。宣德年初,有举荐其担任郡守,而被夏元吉视为屈才。宣德五年(1430年),明宣宗认为地方财政非常混乱,其中以江南为首。光苏州就累积拖欠赋税多达八百万石,于是考虑派遣得力官员去治理。于是大学士杨荣举荐,升为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理税粮。周忱到任后,即召集父老乡亲询问拖欠赋税原因。民间均说豪强不愿自己缴纳,却徵用佃农财粮,百姓因贫逃亡,于是税额更缺。周忱因此创建“平米法”,规定各府的官田、民田科均不变,田主无论大小,一律缴纳耗米,并在其基础上调整数额,多减少补。百姓因此大为方便。此外,周忱发现诸县收粮并无专门机构,认为其是迟交粮额的原因。于是命各县设置囤官,负责徵粮。当初,朱元璋起兵征讨张士诚后,尽籍其功臣子弟庄田,此后并铲除当地豪强,没收其田产而称为“官田”。按照其家租籍徵收税费,于是苏州府比其他各府都重,田租共有二百七十七万石,而“官田”租税即有二百六十二万石,百姓无法承担。于是,明宣宗下诏减少“官田”田租,周忱与苏州知府况钟计算后上报请减至七十二万石。宣德七年,江南丰收,宣宗诏令诸府县以官钞卖筹备振贷,苏州于是得米二十九万石。当时,公侯禄米、军官月俸都来自南京户部,而苏州、松州百姓转输到南京,每石均加费用六斗。周忱于是奏令各府支给,与船价米一斗,其馀的五斗,通计米一共为四十万石有奇,以官钞所购,于是得米七十万余石,遂置仓贮存,称为“济农”。当时凡是在运输中有遗失部份,官方军借给与民,待秋收后再归还。而修圩、筑岸、开河、浚湖等而支出的口粮,则不用偿还官方。耕者请求借贷,必派官员进行检验其人丁与田亩后再给,于是在秋收时与粮并赋,凶年时再行赈灾。有奸顽不偿的人,以后不与贷给。之后,这些均为定制,为宣宗嘉奖。直至他离任前,江南各大郡县,孩童不知何为饥荒,而两税未曾缺欠,此均为周忱功劳。当时漕运时,军民各承担一半。百姓在运输中,因为耗损巨大,往返耗时长,甚至耽误农时。周忱于是与平江伯陈瑄提议,民间运输到淮安或瓜洲时,兑与卫所转运;河南于大名府小滩兑与遮洋总海运;山东则于济宁兑与军运,军运费用由百姓承当。因此漕运节省大量费用。民间运往两京的粮草费用巨大。周忱于是请每束折银三分,南京则即地买纳。顺天府的百官月俸,均以持俸帖赴南京领取。米价低时,俸贴七八石,仅易银一两。他于是请重新检查官田、极贫下户的两税,并折纳金花银,使每两当米四石,于是解除京城兑俸,民间耗资甚少,而官俸却能保持常足。此外,周忱还对嘉定、昆山诸县的每年纳布价格的兑换、管理进行调整。
维基
罗世锦(?—1644年),号焕宇,陕西巩昌府两当县人。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陕西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授临淄令,调蓬莱,治行卓卓有名,崇祯元年考选,擢广西道监察御史,二年巡视南城,三年巡按山西,兴利除弊不少避,四年养病。崇祯五年(1632年),流贼陷山西蒲州永宁,且大掠,巡抚宋统殷提兵援剿,巡按御史罗世锦归咎于秦,谓以邻为壑;给事中裴君赐,晋人也,上言请责成秦镇抚驱之回秦,后再议剿抚,识者笑之。寻被削籍为民。崇祯十四年补应天府简较(检校),十五年升掌酝署监事。十七年甲申李自成率军攻入山西,罗世锦被逼饷拷断其足而死,清朝顺治十一年知县蒋大震为志其患烈于墓。弟罗奇锦,字关之,崇祯间知四川安居县,革马政,禁截粮,有政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83—1765
【介绍】:
清奉天正黄旗人,字静山。善骑射。历任陕西两当县知县、直隶固安知县、云南丽江知府、四川巡抚,皆有善政。卒于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
秦武域,字紫峰,曲沃人。乾隆庚辰举人,官两当知县。有《笑竹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49—1783
【介绍】:
清江苏武进人,字仲则,一字汉镛,号鹿菲子。诸生,与同乡洪亮吉知交。从邵齐焘问学。出游皖、赣、湘一带,又受安徽学政朱筠邀,入其幕府。最后自京师往陕西,至解州病卒。诗负盛名。有《两当轩集》。
黄景仁,字汉镛,一字仲则,武进人。诸生,官县丞。有《两当轩集》。
词学图录
黄景仁(1749-1783) 字仲则,一字汉镛,号鹿菲子。江苏武进人。清监生。家贫游四方,入安徽学政朱筠幕。乾隆四十一年(1776)高宗东巡召试,列二等,陕西巡抚毕沅爱其才,助其纳资为县丞。将补官,遇债主催逼,抱病赴西安,卒于山西运使沈业富署中。其诗与洪亮吉齐名称"洪黄",为清中叶最具代表性诗人,任其天之自然,称其心之欲出,乾坤清气,独往独来。词小令情辞兼胜,长调颇多楚声。又精书艺,工篆刻。有《两当轩集》、《竹眠词》。
维基
德俊(1796年—?),博尔济吉特氏,字慎庵,号克斋,蒙古镶黄旗人。道光元年,乡试中举人。道光十五年,登乙未科进士,曾任甘肃两当县知县。道光十八年,任内负责撰写《两当县志》。德俊有一女是左都御史英元的继妻。
余去岁罢官东旋,其冬侨寓吴门,始与都人士相见。有言贝子木遗集者,将鸠赀付刻。索其诗读之,觉其有异,乃终其卷,且反覆之,不忍舍。美哉诗乎!其数十年寝食于此者乎?其沈雄坚卓,胎息于少陵,无一字一句不锤鍊而成乎?其得江山之助,与其胸中奇气相摩荡以出之者乎?余于是知有子木,且知是为子木之诗。因复询其生平,盖具有干济才,壮年尝佐扬威奕将军戎幕,不避艰险,冀有所树立。既而无成功,乃往游京师。归,复之浙,又尝之黔、之滇、之蜀,足迹半天下,而卒穷愁落寞,患难颠倒,以底于死。初,庚申之变,子木自浙迎母以去。越岁,杭城再陷,母子相失。子木出没死生,寻母不获,负罪引慝,无地自容。不得已就直隶制军刘公之聘,未及相见,道卒旅邸。呜呼!文人之穷一至此哉!顾子木之卒也,刘公即驰使,殡殓如礼,且致书其家,又厚资之,俾迎其丧以归,终葬于先人之墓。是子木不得志于生前,犹幸遇贤主人于身后,是诚刘公之高义,又孰非子木之奇才名动公卿有以致此哉?昔乾隆中,吾乡诗人黄仲则终身坎壈,殆与子木等,至于今《两当轩集》风行海内,子木之诗时有与仲则相似,他日《半行庵集》当与并传不朽乎?子木佐戎时尝有《咄咄吟》二卷,具载当时军中利病,今不及刻,刻其编次成帙者。工既竣,请序于余。余与子木素昧平生,不宜有言,言之未必尽。然读其诗,爱其才,悲其遇,恻恻焉若有不能已者。爰就所见于其诗及后所闻约略诠次如右,尚望都人士习于子木者详言之,以补余之不逮也。同治五年丙寅冬仲,阳湖恽世临次山氏。
严霜诗词钞·序
刘君严霜,名峻,与余同事史馆十年,庚午秋退居香江,今夏返穗,养屙东山,出其中岁所为诗词,浼中山大学陈永正教授为之删定。将付梓,属序于余,余深感乎世之为诗词者众,欲求如君者不可多得,故乐为之序。君以名公子,诗词绍其家学,长与世氛,未得展其抱负,故寄酒为迹,酒酣,其诗尤豪宕横肆,有沉郁悲凉之响,人谓其狂,余谓狂始能见其真也。陈东塾之野水投竿,高台啸月,何代无狂客,似可为君咏。夫离骚之哀愤,汉魏之风骨,少陵之闳肆,玉溪、樊川之风流蕴藉,山谷、简斋之峭拔简练,乃至羽陵,两当之博取纵恣,清新飘逸,洪北江所谓咽露秋虫之声,读君诗往往遇之,而要非古人之诗,君之诗也。其为揽群言之综,集诸家之长者耶。陈散原谓诗要兴象才思,两相凑泊,有惘惘不甘之情,不自觉其动魄惊心,回肠荡气,君得之矣。严霜之词,多清商变徵之音,读之令人怊怅不已。其长调继响东坡、稼轩者多,小令则间取子野、珠玉之长,即况蕙风论铁岭词人纯乎宋人法乳,不烦洗涤者。严霜负沉博绝丽之才,以意遣辞,而隶事必古,读者每不能尽举其所出。近以病,持律綦严,而犹咏不绝,其诣当与日俱增,不知所极。他日相见,敢从君尽读之。甲戌夏冈州莫仲予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