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张文德清 ? — 18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3 【介绍】: 湖南凤凰厅人
咸丰同治间从攻太平军,转战江、浙、闽诸省。
光绪初又镇压古州苗民、黎平侗民
官至贵州提督
蔡时豫清 1695 — 17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5—1746 【介绍】: 四川崇宁人字立斋一字粒斋又字笠斋
举人
雍正间贵州镇远知县,为政精明。
古州同知
善文章,有集。
蔡时豫字笠斋崇宁人
雍正癸卯举人,官黎平同知
有《慈竹园集》。
崔玄炜初唐 638 — 7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8—706 【介绍】: 博陵安平人本名晔
高宗龙朔中明经
武周长安元年天官侍郎四年凤阁侍郎
宋璟张昌宗不轨事,玄炜颇助,以诛二张功,为中书令
俄拜博陵郡,罢政事。
后贬谪古州,道病卒。
谥文献
有《文馆词林策》等。
哈尚德清 ? — 17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3 【介绍】: 直隶河间人
哈元生子。
随父从军,授千总
乾隆间副将总兵,历宜昌古州等镇。
从攻金川
以扰民虐兵革职。
寻派赴西路军营效力,又因解送羊只多有倒毙,革职。
释弘礼明末清初 1600 — 1667年十月十九日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九
释弘礼字具德
姓张氏绍兴人
初为锻工,好与黄冠游。
有紫阳洞苏道者,教以息养方,本天台《小止观》与《首楞严》合,因读是经而发正信,投普陀宝华庵仲雅祝发。
既受具,乃参三峰汉月藏禅师,因承记莂,授以临济正宗。
是宗在明初法运中微,汉月初从折竹洞悟,彻尽法渊,后乃得源流于金粟悟,而其始终加护者,则在网宗。
网宗者,全提五家宗旨,而于临济则从一句中分宝主玄要照用,堂奥森严,使学者不滞鉴觉,洞抉佛祖心髓。
弘礼闻之,亟往参叩。
时汉开法安隐,以本来面目示之,苦求未得,偶窥镜见影,被同侣一推,猛然有省。
由是精进,服勤左右,历三峰、邓尉者,十有七载。
彻悟宗旨,遂承衣拂。
三峰既殁,同参潭吉忍,著《五宗救》,弘礼赞助居多,书成而阐扬纲宗,三峰道法始晓然于天下。
虽当时辨难三峰者,持论不无异同,是书一出,淆讹立判矣。
潭又告寂,弘礼归隐云门,御史念台刘公请主广孝寺,陶鍊学人,名动诸方。
迁安隐、显宁,复应江北请,说法泰兴庆云,秦邮之地藏,维扬之天宁,嗣居佛日、灵隐会稽、华严、径山
先后十坐道场,开大法门,雷震海内。
在天宁日,湖海归,衲侣奔奏,所谓五千衲子扬州者,纪其实也。
灵隐方兴巨工,事同开创,大殿火,重新之。
坌集,购大木于深山,人力罕致。
一夕雷雨,暴洪汛涨,浮涌毕达,缺一石础,感神示梦,因之募得。
故功成钜丽,甲于天下。
又以其馀葺浙之广孝、安隐、法相、灵峰诸寺。
径山频以兴复请,乃以灵隐付其徒晦山,而自往径山
将兴法席,为弟子巨渤封塔,再至天宁。
临行机语,皆似息机投老
既至七日,刻晷为筵,热香佛,五鼓易衣,端然坐逝。
时康熙丁未十月十九日也,寿六十八,僧腊四十七,塔于灵隐慧日轩。
吴梅村祭酒伟业为之铭。
著有《弘宗说》、《正讹说》二书。
韩信同宋末元初 1252 — 133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2—1332 【介绍】: 福州宁德人字伯循号古遗
性颖异,工文赋,受学于陈尚德
石堂教授,究心濂洛关闽之学。
仁宗延祐间,应浙江乡举,与时不合,归即隐居不仕。
四方受学者众,称古遗先生
有《四书标注》、《三礼易经旁注》及《书集解》等。
全宋诗
韩信(一作性)同(一二五二~一三三二)字伯循号古遗宁德(今属福建)人。
陈普学。
元仁宗延祐四年(一三一七)应江浙乡试,不合。
归,杜门不求。
宁宗至顺元年卒,年七十九。
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六收有《古遗小集》一卷。
事见明嘉靖宁德县志》卷四。
今录诗五首。
薛戎中唐 747 — 8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7?—821? 【介绍】: 河中宝鼎人字元夫
少隐居于阳羡山,四十余应江西观察使李衡征辟,为从事
复署福建观察使柳冕幕府
欲构马总罪,使按问,不从意,虽百般胁迫,终不屈,遂辞职自放江湖间。
后为福建观察使阎济美副使,历、湖、常三州刺史,累迁浙东观察使
所莅皆以政绩闻,卒于任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7—821 字元夫蒲州宝鼎(今山西万荣西南)人。
客居常州阳羡山。
德宗贞元八年(792)江西从事十三年福建从事宪宗元和二年(807)为浙东从事
四年征为刑部员外郎,改河南令
八年后累历、湖、常三州刺史十二年迁浙东观察使
穆宗长庆元年(821)以疾去官,九月卒于苏州
生平见韩愈越州刺史薛公墓志铭》,元稹《唐故越州刺史浙江东道观察等使河东公神道碑》,新、旧《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4首。
周学海晚清 1856 — 1906
维基
周学海(1856年—1906年5月)字澄之安徽省建德县人清代医学家、政治人物,重臣周馥长子。
光绪进士,因体弱多病,一生淡泊功名,唯好读书,尤喜钻研医学。
咸丰六年(1856年)周学海生于建德纸坑山。
幼年避太平军,随父母至江西彭泽九都山避难。
周馥李鸿章在外,周学海随母居家苦读。
同治三年(1864年),被父接往江宁,补县学生员。
光绪十一年(1885年)贡生
光绪十四年(1888年)秋应江南乡试,中第二十九名举人
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三甲第三十九名进士
同年五月,授内阁中书
不久,分发南河同知,未到任,遵父之命,任扬州河捕同知,期间根据父亲治水经验整治淮堤,赏戴花翎,加二品衔
后改江苏候补道
光绪三十年(1904年)周馥升署两江总督周学海回避,改任浙江候补道,因病体不支,乞假返回江宁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5月病故。
张夏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无锡人字秋韶
高世泰弟子。
世泰死,其子弟立夏为师。
汤斌为苏抚,至东林,与论学,极为推重,请苏州学宫,为诸生讲《孝经》、《小学》。
有《孝经解义》、《小学论注》。
卒年八十余。
人物简介
张夏字秋绍号菇川江苏无锡人清代经学家。
早年为明诸生,潜心理学,初受业于马世奇,后入东林书院,师从高世泰
康熙间应江苏巡抚汤斌之邀,至苏州诸生讲《孝经》、小学
其学先经后史,深于《》、《》、《春秋》,熟于《十七史》典章制度及历史沿革。
著有《洛闽源流录》、《五经四书述朱解》、《孝经解义》、《小学论注》等书。
杜牧唐 803 — 8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3—852 【介绍】: 京兆万年人字牧之
杜佑孙。
文宗大和二年进士
初为弘文馆校书郎
曾入江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幕与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历监察御史,黄、、睦诸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
武宗会昌中,历迁考功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
刘从谏守泽潞,何进滔据魏博,颇骄蹇不循法度。
作《罪言》,论朝廷用兵之策。
后泽潞平,略如其言。
又曾注《孙子兵法》。
善属文,工诗,世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后得病,自为墓志,悉取所为文章焚之。
有《樊川文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3—852 字牧之排行十三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居长安下杜樊乡(今陕西长安县东南),因称“杜樊川”;尝为淮南节度掌书记,称“杜书记”;曾官司勋员外郎,称“杜司勋”;官至中书舍人,称“杜舍人”;开元中曾称中书省紫微省,称中书舍人紫微舍人,故又称“杜紫微”;世人为区别于杜甫,又称之为“小杜”。
宰相杜佑之孙。
文宗大和二年(828)进士及第,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
同年应江西观察使沈传师之辟,为江西团练巡官
其后沈转宣歙观察使随赴宣州
七年牛僧孺之辟,在扬州淮南节度府推官,后转掌书记
九年长安监察御史,后分司东都
开成二年(837)宣州团练判官
四年复回长安,任左补阙,后转膳部比部员外郎,皆兼史职
武宗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后迁池州睦州
宣宗大中二年(848)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后转吏部员外郎
四年出为湖州刺史
五年入为考功郎中知制诰次年中书舍人,卒。
临终作《自撰墓志铭》。
新、旧《唐书》有传。
今人缪钺撰《杜牧年谱》,叙其生平尤详。
杜牧晚唐杰出之诗人与散文家。
好读书,善论兵,曾注《孙子》。
自诩留心于“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以济时命世为己任。
早期即有《罪言》、《原十六卫》、《战论》、《守论》等文,痛陈藩镇之祸与时政之失,颇有见地。
作文主张“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
诗学杜甫,其五古如《感怀诗》、《郡斋独酌》、《杜秋娘诗》、《张好好诗》,堪称晚唐独步
然长于律、绝,其绝句,如《泊秦淮》、《秋夕》、《赤壁》、《寄扬州韩绰判官》、《华清宫绝句三首》等尤为脍炙人口。
杜牧诗歌之主要特色为俊爽圆纯,明胡应麟称之曰“俊爽”(《诗薮》外编卷四);清刘熙载谓“雄姿英发”(《艺概》卷二);宋敖陶孙喻为“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诗评》)。
杜牧好议论,故其诗又往往“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扬顿挫之节,尤其所长。
以时风委靡,独持拗峭。
”(《唐音癸签》卷八引徐献忠语)与李商隐齐名,时号“小李杜”。
诗文之外,书法、绘画皆有相当造诣。
所著《樊川文集》20卷,为其甥裴延翰编。
冯集梧有《樊川诗集注》,缪钺有《杜牧诗选》,台湾学人谭黎宗慕有《杜牧研究资料汇编》。
全唐诗》存诗8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9首,其中1首为残诗。
唐诗汇评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佑之孙。
大和二年(828),登进士第,又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
沈传师廉寨江西,辟为团练巡官;沈徙镇宣歙,亦从之。
府罢,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掌书记,颇好游宴,纵情声色。
九年,入朝为监察御史,旋分司东都
开成中,历宣州团练判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员外郎等职。
会昌二年,出守黄州,历睦二州刺史
大中二年,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复出为湖州刺史,终官中书舍人
知兵,善古文。
工诗,尤擅七言近体,清丽俊爽,自成一家,与李商隐夺名,亦称“李杜”。
其甥裴延翰集其诗文为《樊川文集》二十卷,今存。
后人复摭拾集外诗文为《外集》、《别集》、《补遗》各一卷,多杂他人作品。
全唐诗》编诗八卷,其第七卷几全为许浑诗。
词学图录
杜牧(803-852) 字牧之杜佑孙。
京兆万年(今西安)人。
官至中书舍人
人称杜甫为"老杜",为"小杜"。
有《樊川文集》。
有《八六子》等词。
杜牧(803—852) 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中唐宰相史学家杜佑之孙。
文宗大和二年(828)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出任黄、、湖等州刺史,官至中书舍人,人称“杜紫薇”。
晚年居长安城樊川别墅,世称杜樊川
诗风明快,长于绝句,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有《樊川》。
曾作《寄牛相公黄鹤楼崔侍御宴》《送王侍御夏口座主幕》等。
全唐诗补逸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
大中七年,五十一岁。
(据岑仲勉先生作《李德裕会昌伐叛编证》一文所推定之结论。
)补诗一首。
字牧之
驾部员外郎从郁子。
进士
复举贤良方正
文宗朝官殿中侍御史
左补阙
膳部比部员外郎
黄池睦三州刺史
司勋员外郎
吏部
湖州刺史
入拜考功郎中知制诰
中书舍人
卒年五十。
作品评论
杜牧《献诗启》
某苦心为诗,唯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
裴延翰《樊川文集后序》
窃观仲舅(按指杜牧)之文,高聘夐历,旁绍曲摭,洁简浑园,劲出横贾,涤濯滓窳,支立欹倚。
呵磨皲瘃,如火照焉;爬梳痛痒,如水洗焉。
其抉刎挫偃,敢断果行,若誓牧野,前无有敌;其正视严听,前冲后銮,如整冠裳,祗谒宗庙;其甜蛰爆聋,迅发不慄,矜大吕劲呜,洪钟横撞,撑裂噎暗.戛切《韶》、《濩》;其砭熨嫉恶,堤障初终,若濡槁于未焚,膏痈于未穿。
栽培教化,翻正治乱,变醨养瘠,尧醲舜薰,斯有意趋贾、马、刘、班之藩墙者耶!
……其馀述喻赞诫,兴讽愁伤,易格异状,机键杂发,虽绵远穷幽,脓腴魁 ,笔酣兴健,窕眇碎细,包诗人之轨宪,整扬、马之牙阵,耸曹、刘之骨气,掇颜、谢之物色,然未始十拔斸治丰,縆幅道义,钩深于经史,抵御于理化也。
高古奥逸主:孟云卿……入室六人李贺杜牧李馀刘猛李涉胡幽贞
新唐书本传
于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杜甫云。
善属文,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
为诗情致豪迈,人号“小杜”。
才高,俊迈不羁,其诗豪而艳,有气概,非晚唐人所能及也。
杜牧之风味极不浅,但诗律少严;其属辞比事殊不精致,然时有自得为可喜也。
《蔡百衲诗评》
杜牧之诗风调高华,片言不俗,有类新及第少年,略无少退藏处,固难求一唱而三叹也。
《臞翁诗评》
杜牧之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
郊、岛、元、白下世之后,张祜赵嘏诸人皆不及牧之,盖颇能用老杜句律,自为翘楚,不卑卑于晚唐之酸楚凑砌也。
《唐诗品》
牧之鄠社遗风,名家远绍。
其诗含思悲凄,流情感慨,下语精切,含声圆整,而抑扬顿挫之节尤其所长。
然以时风委靡,独持拗峭,虽云矫其流弊,而持情亦巧。
或者比之许浑,两人之作,南北异调,了了可辨,岂风气囿诸情性,不能自达干中声者乎?
席先辈,西北居多,而含宫调徵,各谐其节,未有如牧之者。
律诗至晚唐李义山而下,唯杜牧之为最,宋人评其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信然。
《骚坛秘语》
牧之)主才,气俊思活。
中唐绝,如刘长卿韩翃李益刘禹锡,尚多可讽咏。
晚唐李义山温庭筠杜牧许浑郑谷,然途轨纷出,渐入宋、元。
多歧亡羊,信哉!
杜牧之门第既高,神颖复隽,感慨时事,条划率中机宜,居然具宰相作略。
……自牧之后,诗人擅经国誉望者概少,唐人材益寥落不振矣。
《诗源辨体》
杜牧才力或优于浑,然奇僻处多出于元和。
五七言古恣意奇僻,且多失体裁,不能如韩之工美,援引议论处益多以文为诗矣。
其仄韵亦多上、去二声杂用。
《诗源辨体》
杜牧亦尚奇尚意而又以老硬为主,实僻涩怪恶也。
宋人之法多出于此。
《诗源辨体》
杜牧七存律出意虽深,而造语实僻。
《唐音审体》
樊川笔健调响,而绝少全璧。
如《甲雁》诗前半绝唱,而后幅殊劣,岂非恨事。
《唐诗别裁》
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拗峭矫之。
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
配以义山,时亦称“李杜”。
杜牧之作诗,恐流于平弱,故措词必拗峭,立意必奇辟,多作翻案语,无一平正者。
方岳《深雪偶谈》所谓“好为议论,大概出奇立异,以自见其长”也。
《四库全书总目》
诗冶荡甚于元、白,其风格则实出元、白之上。
《雨村诗话》
杜牧之诗轻倩秀艳,在唐贤中另是一种笔意。
故学诗者不读小杜,诗必不韵。
中唐以后,小杜才识,亦非人所能及。
文章则有经济,古近体诗则有气势,倘分其所长,亦足以了数子。
宜其薄视元、白诸人也!
杜牧之与韩、、元、白同时,而文不同韩、,诗不同元、白,复能于四家外,诗文皆别成一家,可云特立独行之士矣!
樊川真色真韵,殆欲吞吐中晚千万篇,正亦何必效杜哉!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杜紫微天才横逸,有太白之风,而时出入于梦得
七言绝句一体,殆尤专长。
玉溪生“高楼风雨”云云,倾倒之者至矣。
《唐七律隽》
元、白而下,牧之较有气骨,然七律多随笔而出,于锻炼之功殊缺也,实开宋人生涩一派。
宋人评其诗豪而艳、宕而丽……盖以气味相近故也。
虽与熟滑卑调不同,而初盛典型荡然矣。
曾国藩《大潜山房诗题语》
山谷学杜公,七律专以单行之气,运于偶句之中。
东坡学太白,则以长古之气,运于律句之中。
樊川七律,亦有一种单行票姚之气。
余尝谓小杜、苏、黄,皆豪士而有侠客之风者。
《东目馆诗见》
牧之五言浩灏,却仍是白描。
虽题咏好异于人,而识解既大,风调高华,笔如辘轳,亦无懈可击。
熟于军计,洞知形势,故其议论利弊,胸开眼大。
发于吟咏,焉得无寄托?
数诗人治才,牧之实第一。
诚斋曰:“不是樊川珠玉句,日长淡杀个衰翁。
”亦谓其味耐寻也。
其出与元、白同源,古风愈况,时伤浮露,无复春容。
律诗、绝句情韵覃渊,足以方驾龙标,囊括温、李。
《瓶粟斋诗话》
晚唐小杜诗纵横排宕,得大家体势。
其诗大抵取材汉赋,而极于骚,遗词用字,绝不沿袭六朝人语,所谓“高摘屈宋艳,浓熏班马香”者,可以知其祇响矣。
独是才多为患,其性又能刚而不能柔,遂未能一洗凌杂粗悍之病。
《诗学渊源》
其诗情致豪边,而造语精密,不落粗疏。七言歌行,风调尤胜,唯古诗声调未化耳。
苏大有清 ? — 173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30 【介绍】: 湖北襄阳人
由行伍拔补云南督标左营把总雍正时张广泗镇压丹江苗民。
后官至古州总兵
张适元末明初 1330 — 13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0—1394 【介绍】: 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子宜
幼颖悟,七岁能赋诗弹琴,十岁通五经,十三应江浙乡试,人以为神童。
明洪武初秀才举,宋濂荐修《元史》,擢工部都水郎,以病辞免。
周正道陈惟寅辈觞咏自得,与高启杨基等并称十才子
后为滇池鱼课、宣课二司大使,衣食不给,卒于官。
有《甘白先生集》、《乐圃集》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宜长洲人
洪武初秀才举擢工部都水郎中以病免复举明经广西理问滇池鱼课宣课二司大使有甘白集
字子宜长洲人
洪武初秀才举,擢工部郎中,病免。
复以明经荐授广西布政理问,调云南鱼课大使,考满改宣课大使
有《甘白先生集》十二卷。
田按:子宜高季迪为素交,不入「北郭十子」之烈。
晚官滇南,沐景颙沧海遗珠集》亦不录焉。
盖名在显晦之间者也。
诗有《乐圃》、《江馆》、《南湖》、《江行》、《滇池》等集。
与文集合为十二卷。
《明史艺文志》仅称子宜有《乐圃集》六卷,《四库提要》存目有《甘白集》六卷,盖均未见其全也。
余所得为翁覃溪顾千里旧藏本,诗文皆具。
乐圃集》多摹拟末化,《江馆》、《南湖》以后,特为俊爽。
集中有《画竹赠王生》、《写竹枝寿周南老》等诗,盖尝与陆天游、倪元镇诸人游,故兼擅盘礴之长。
此亦纪明初画家者所当知也。
孙蕡元末明初 1337 — 13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4—1389 【介绍】: 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
博学工诗文。
明兵下广东何真作书请降。
洪武中虹县主簿翰林典雅。
预修《洪武正韵》。
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
旋得释。
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
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
有《西庵》。
全粤诗·卷五八
孙蕡(一三三七——一三九三)字仲衍号西庵
顺德人
南园五先生之首。
元末避乱乡间。
早年为广东行省右丞何真幕僚
明太祖洪武初廖永忠南征至广作书,请归附,曲尽诚款。
永忠不戮一人,阖境帖然,之力也。
洪武三年(一三七○)举于乡。
初授工部织染局使
寻出主虹县簿
入为翰林典籍
尝与黄哲王佐李德赵介结诗社于南园抗风轩,世称为南园五先生
后以事被诬,谪戍辽东
又以题画坐蓝玉党,被株连处死。
门人黎贞收葬于安山之阳。
著有《西庵》八卷。
明史》卷二八五有传。
字仲衍南海人
洪武时翰林典籍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仲衍南海人
洪武中工部织染局使出为虹县主簿选入为翰林典籍复外补平原主簿寻除苏州府经历辽东坐党祸伏法有西庵
字仲衍南海人
洪武庚戌举人,授工部织染局使
寻出为虹县主簿,擢翰林典籍,复出为平原主簿,坐累逮系。
旋为苏州经历,谪戍辽东,坐蓝玉党死。
有《西庵》八卷。
(《四库总目》:孙蕡当元季绮靡之馀,其诗独卓然有古格,虽神骨隽异不及高启,而要非林鸿诸人所及。
黄哲李德、王佐、赵介南园五先生
哲之五言古体,祖述齐、梁,德之七言长篇,胎息温、李,俱可自名一家。
惟佐气骨稍卑,未能骖驾,而诗所存太少,不足以见所长。
黄佐《明音类选》:吴下四杰岭南先生,大家辈出,莫不比兴成音,其深于诗者乎?
《诗谈》:岭南孙仲衍王彦举黄庸之赵伯贞李仲修时称五杰,惟仲衍清圆流丽,明珠走盘,不能自定,彦举雄俊丰丽,殆敌手也。
德庆李文彬亦时劲敌,后琼山丘浚词虽丰腴,劲秀则少矣。
《国雅》:广中四杰,并有盛才,特闲于七言。
如孙之《蒋陵儿》、《次武昌》,黄之《战城南》,李之《秋情》等篇,能自迥出常境,绮崭处亦类初唐语。
诗薮》:孙仲衍骊山老妓行》浓丽繁富,殆过千言,而中多猥{宀儿}。
孙同时岭南黄哲亦长七言古,才情少劣,气骨胜之。
屈大均广东新语》:广州南园诗社始自国初五先生
越山诗社始自王光禄浙逵、伦祭酒以训
俘丘诗社始自郭光禄棐、王光禄学曾
诃林净社始自陈宗伯子壮,而宗伯复修南园旧社,与广州名流十有二人倡和。
叶石洞云:「东广好词,缙绅先生解组归,不问家人生产,惟赋诗修岁时之会。
人故多高致乃尔。
粤诗自五先生振起,至黄文裕而复兴。
」陈云淙云:天史公谓齐、鲁文学其天性。
粤于诗则有然矣。
我国家以淮甸为丰、镐,则粤应江,汉之纪,《风》之所为首《二南》也。
先生以胜国遗佚,与吴四杰、闽才子并起,皆南音,风雅之功,于今为烈。
」 《本事诗》:仲衍才调杰出四人之上,即吴中四杰亦应让步。
邓球《泳化类编》:孙蕡博学善诗,豪逸足追古,为宋潜溪高弟。
太祖蓝玉尝为题画,被逮将刑,口占一诗云:『鼍鼓三声急,西山日又斜。
黄泉无客店,今夜宿谁家?
」既诛,太祖问监杀指挥死时有何言,指挥以前诗对。
太祖怒曰:「彼有如此好诗,汝乃不奏而遂杀之,何也?
」亦命杀之。
赵翼陔馀丛考》:明孙蕡蓝玉题画,临刑口占云云。
按:此诗乃五代时江为所作。
建州人,值王氏国乱,其友欲亡奔江南,为为草《投江南表》。
其友未出境被擒,搜得稿,遂并收为。
为临刑词色不挠,乃索笔为诗曰:「衙鼓惊人急,西倾又斜。
黄泉无旅店,今夜宿谁家?
」事见浔阳陶岳所撰《五代史补》第五卷。
今乃移之仲衍何耶?
仲衍被刑时诵此诗以寓哀,闻者不知,遂以为仲衍自作耶?
田按:仲衍彦举庸之仲修伯贞南园五先生
其实南园结社,抗风轩中吟侣,仲衍一一举之,伯贞不与也。
西庵》中《琪琳夜宿与彦举联句序》云:「畴昔年十八九时,一时闻人相与友善,若洛阳李长皮仲修郁林黄别驾楚金东平黄通守庸之武夷王徵士希贡维扬黄长史希文、古冈蔡广文养晦、番禺赵进士安中、及其弟通判澄、徵士讷、北平蒲架阁子文、三山黄选士原善共结诗社南园之曲,豪吟剧饮,更唱迭和,而彦举与馀为同庚,情好尤笃。
」独不及伯贞名。
黄才伯云:「伯贞尝以一囊自随,遇景即投诗其中,绝不为人留题。
缙绅恒病其狷。
往还西樵泉石间,独与八十翁刘乐善,相倡和以自娱。
方孙、王、李、黄结社南园,更迭倡和,而伯贞自成一家言。
世以四子并之,称五先生
」此亦伯贞不与结社之一證也。
继读伯贞《听雨诗》有云:「南园多酒伴,有约候新晴。
」又似曾与南园诗社者。
或入社较晚,故仲衍琪《琳联句序》偶不及之耶?
仲衍于诗社中,独推许彦举,其作《南园歌》云:「昔在越江曲,南园抗风轩。
群英结诗社,尽是琪琳仙。
沧洲之盟谁最雄?
王郎独有谪仙风。
狂歌放浪壶缺,剧饮淋漓宫锦红。
青山落情人已,王郎拂袖花前起。
欢呼小玉弹鸣筝,醉倚庭梧按宫徵。
哀弦泠泠乐末终,忽有华月出山东
裁诗复作《夜游曲》,银烛飞光白似虹。
当时意气淩寰宇,湖海声诗万人许。
酒徒散落黄金空,独卧茅檐夜深雨。
」读此诗,可想见南园风雅之盛。
迄今游岭海者,诧为美谈。
仲衍家有烟霞寄傲事,当与南园抗风轩并峙不朽也。)
哈元生清 ? — 173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38 【介绍】: 河北河间人字天章
出身行伍,康熙间把总、守备、都司
雍正间以参与镇压贵州苗民,升参将
旋擢云南提督,调贵州提督
后以扬威将军统军镇压古州苗民,与钦差大臣张照意见不合,历久无功,坐革职免死。
乾隆元年副将衔、赴西路军营效力。
卒于军。
俞辅廷
维基
俞辅廷字玉阶贵州榕江人同进士出身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甲辰进士,三甲三十九名,后官广东知县
傅义现当代 1923 — 2019
人物简介
傅义(1923年-2019.2.27)号仰斋
丰城人
宜春学院教授江西诗词学会顾问、江右诗社顾问。
著有《郑谷诗集编年校注》、《仰斋存稿》和《仰斋吟稿》等。
仰斋吟稿·序
仰斋夫子近十年诗词之选集也。
诗之泰半成于网络游弋,故亦可视为网游篇。
网游无足奇,无足贵,奇且贵,在耽吟于网,高年上网。
诗家多寿,创作不衰,容或有之,而九帙期颐尚活跃于网坛,笔耕于博客,交接于小友,予敢谓当今坛坫,唯此一老也,是为第一人也。
此第一人者何?
谓童心在焉。
古人云:“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持本念真心,必无叹老嗟卑、虚矫浮诞之气。
夫子之平居,鹤发飘萧,罡步庄静,读其诗,爽朗之言,吐属健达,卓荦之思,手眼独具。
盖其人襟怀坦荡,躬诚恪以亲风雅,抱虚冲而趋三昧,故能尽挹西江之灵秀,终诗心而无改。
谛观夫子为诗,颖不敢至谓卓杰睥睨,开阖变化,然其诗心醇澈,真气团聚,肩时及己,达兴与观。
可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夫子之独到也。
若乃琴月松风,茶盐柴米,甘平生之所守,赏晨夕而悦四时,本地之风光已备,披其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采采”,夫子面目俱在焉。
此第一人者何?
谓童眼具焉。
常持童心,必有乐观。
世尘纷浊,人事沧桑,阅历愈深,澄视愈明,观察捕捉,自有旷达之胸襟,独特之角度。
遇境触物,彼涂饰而吾质直,彼多端而吾穷一,处激流而步超迈,涉巨变而持宽馀,则海雨天风,兴亡宠辱,不为其所移也。
耄耋以来篇章,更加俯察物理,仰观天道,遂能又进一格。
讽而能温,刺而不厉,或嬉笑以纪时事,或舂容以摹世相,由微抉著,皆能去浮躁,远雷同,以人所未言,达吾所别见也。
此第一人者何?
谓童趣溢焉。
夫子之诗,开卷清新扑面,触处生意,而绝无头巾陈腐气。
若论掉书袋、搬典册,以夫子之学问殖养,何患不能?
乃不为也。
“欲知子美高人处,只把寻常话入诗”。
观集中诸制,访博登坛,荧屏应答,或《练拳》《做操》,或《敧枕》《凭栏》,寻常兴趣,悉收吟囊,要皆出以平易,尤好以语体写新事物,饶富人生之况趣。
时问工于稚,时逢巧得新,神思朴润,并兼俗雅,若山泉一泓,掬之以照夫子,则澹远温邃,弥老而弥新也。
近十数,拜网络之便捷,吟坛风起,诗苑笋出,夫子以椿龄童心,弄潮网海,遍获吟友,其声愈昭远,而诗愈纯青。
盖时代之日新,则吾之筌罤固当焕新也。
一时屏纸键笔,竟专注于此,手不颠掉,体不疲苶,夫子自谑为“网恋”,欲戒而不能。
思维之敏捷,操作之娴熟,闻者往往瞠目咋舌。
于后学诸生,夫子更尽己之婆心,评骘推敲,极提携奖掖之事,每至夜深而不辍。
此中之乐,夫子未尝道,然观其矍铄之神采,精覃之吐属,吾人已知是所至乐矣。
昔凌虚而游,御风以行,庄周谓之逍遥。
吾夫子,竟于无涯网海得之,诗以性情,天以颐年,舍夫子而谁为第一欤?
忆三十五年前忝列门墙,颖尚未知吟事,而夫子授古诗文辞,循循善诱,娓娓以道,引诸子入文学之门境焉。
师恩深厚,常愧无以为涓埃之报。
今夫子居宜春古州秀水可沐,春台可风,颖亦何敢言序?
愿藉此篇幅,为吾夫子寿,为吾诗坛寿,谨书数语缀后也。
壬辰初夏受业段晓华拜撰于红谷颖庐
袁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四川理番厅人,后改籍华阳
乾隆中,参与征金川、缅甸及镇压甘肃石峰堡回民、湖南苗民等役。
官至古州镇总兵,后以伤解任卒。
熊德谦清 ? — 18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3 【介绍】: 四川崇宁人
乾隆五十四年,由行伍拔充外委
参与征廓尔喀、黔楚苗民、川楚白莲教军、河南天理教军等役,官至贵州古州镇总兵
乔用迁清 1788 — 1851
乔用迁字见斋号敦安孝感人
嘉庆甲戌进士,官至贵州巡抚
太子少傅
有《有恒斋诗钞》。
维基
乔用迁1788年—1851年11月16日乾隆戊申咸丰辛亥九月二十四日),字敦安号见斋又号恒斋鉴斋
湖北省汉阳府孝感县(今属孝感市孝南区)人,咸丰初年官至贵州巡抚太子少傅
早年为县廪生。
嘉庆十九年(1814年)中式甲戌科会试,殿试位列第二甲第八十七名。
内阁中书
二十二年(1817年)丁母忧回籍。
二十五年(1820年),服阙,九月,充军机章京
道光二年(1822年)闰三月,补授内阁中书
五年(1825年),升任内阁侍读,随即丁父忧回籍。
八年(1828年)二月,服阙,补原官侍读,仍兼充军机章京
六月,充方略馆纂修官
十一年(1831年)二月,京察一等,记名以道员知府用。
十月,授广西南宁府知府
十四年(1834年),调任桂林府知府
十六年(1836年),升任甘肃巩秦阶道
十八年(1838年)闰四月初二日,擢任广东按察使
十九年(1839年),英吉利商人在广东市场私售鸦片烟,经钦差大臣林则徐两广总督邓廷桢令上缴销毁,英国军舰移往澳门继续贩售;九月间,乔用迁偕同布政使熊常錞林则徐令带领兵弁,数次于穿鼻洋、尖沙嘴炮击驱赶英舰。
十二月,得到林则徐奏报保奖。
二十年(1840年)二月,署理广东布政使
九月初四日,升授山西布政使
二十一年(1841年)十二月,因山西巡抚杨国桢赴任闽浙总督乔用迁署理山西巡抚
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鸦片战争,浙江乍浦失守,江苏省城告急,道光帝廷寄六百里加急谕乔用迁选派将官管带预先挑选的太原、大同精兵一千人驰赴苏州牛鉴程矞采调遣。
五月,因天津可能被英军攻击,廷寄六百里加急谕乔用迁截回已启程前往江苏山西兵一千人,改赴天津;又调用山西省所存抬炮、抬枪,挑选二三百杆,委员解赴天津直隶总督讷尔经额收存备用,随后乔用迁奏报已经拨用抬炮、抬枪二百杆及铅丸火药运往天津
讷尔经额奏请增兵防守天津海口兵部议请于各省兵额中酌量裁拨;乔用迁奏请于山西抚标左右二营、太原镇大同镇所属各营内裁减马步守兵160名,并以突然裁撤兵额将造成兵丁生计困难,请自道光二十三年起各营兵额遇缺不补,限年完成裁减。
获得允准。
二十三年(1843年)十一月,因审理范守仔强奸未成本妇羞忿自尽一案未能查出疑窦,遭到议处。
二十五年(1845年)四月十四日,升任贵州巡抚
贵州省苗民村寨平时有客民依附居住,经前任巡抚嵩溥清查苗寨,将客民户口编入保甲,不准续增,并奏定查核章程,每年将迁离的户口按册开除。
二十六年(1846年)乔用迁奏陈:「苗寨附居客民,或仍归原籍,或别徙他乡,固属事所恒有。
惟佔籍既久,生齿日繁,其子孙每有分户另居者。
各府厅州县,祇将旧户徙去者开除,不将分居户口载明,日久易滋流弊。
查分居客民,租垦荒山,自食其力,相安已久,即属编氓。
应请饬各地方官,督率村寨保长人等,将客民旧户徙去若干、现存若干、分户另居者若干,一律查载办理。
」获准实行
二十七年(1847年),以湖北原籍水灾,捐银一万两以备赈济,受到交部优叙。
乔用迁奏言:「黔省民苗杂处,狱讼不平,酿患必巨,教唆之犯尤应严惩。
遵义举人周应先受贿干讼,请褫革。
八月,奏报前任广东南韶连道刘晸昌在籍滋事,请暂行革职提审,获准。
二十八年(1848年)九月二十三日,赴京陛见。
贵阳府定番州民人韦阿香盗枪走火身亡,知州童翚详文伪称田潘大打猎误伤;安顺府归化厅李陆氏被伍帼钧殴毙,署通判方联远违例不验尸,乔用迁奏请将二员革职获准。
又奏称贵州州县员缺不多,办理领运京铅、采购滇铜,往返需耗时二年,常有前次派运尚未返回、后次派运接连不断的急乱情形,加以升迁调任等事故,无人能署理职缺,请拣发曾经外任、现在吏部投呈履历的候选知县6员以供委任。
三十年(1850年)清平县城炮台坍塌,知县郑选士出力勘估及修理,乔用迁奏请奖叙。
二月咸丰帝上谕命乔用迁遴选将弁督率兵勇堵截由湖南窜往贵州的匪徒。
三月,驰驿奏报湖南匪徒窜逼贵州边境,已严饬堵剿之情形;随后咸丰帝警告情乔用迁有除暴安良职责,「如玩泄从事,致苗匪鸱张或与楚匪句结煽动」将严行究责。
四月,以苗匪聚众抢劫、拒捕、杀害官员等案件已累积一百多件,乔用迁饬令候补知府胡林翼带兵深入苗疆搜捕,捕获案内大盗二百九十馀人,乔用迁又保奏、奖励出力办理的文武官员。
当时湖南会李沅发纠众滋事,扰动贵州边境;乔用迁遵旨派遣贵东道周作楫、古州镇总兵崇福、镇远镇总兵秦定三各带兵勇,于贵州湖南省境防堵攻剿。
会匪又窜扰洪州太平山一带,经文武各官督兵攻击,生擒匪徒首领多名。
又会同湖南官兵追剿到水口等地,大有斩获,剩馀匪众由贵州边境的摩天岭翻山窜逃。
五月,逮捕李沅发,边境肃清,咸丰帝嘉奖乔用迁同心协力剿办,赏加太子少傅衔
六月咸丰帝认为湖南贵州相邻,一向有会匪出没,最好趁此时军事告一段落之际,尽力整顿,谕令乔用迁会同湖广总督裕泰筹议增兵设防、团练、保甲等各事宜。
咸丰元年(1851年)九月二十四日,卒于任上,年六十四岁。
咸丰帝谕照巡抚例赐恤,赐祭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