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黄闰明 1396 — 14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信丰人字期馀
永乐十六年进士
颖敏不群,预选翰林院,为忌者所阻。
能诗,有《竹居集》。
字期馀信丰人
永乐戊戌进士,选庶吉士,出为仪陇知县
有《竹居吟稿》。
维基
黄闰(1396年—1426年),《太学进士题名碑录》误作黄门字期馀江西赣州府信丰县人
黄闰自幼聪颖,永乐九年(1411年)以十六岁之龄中举人十六年(1418年)进士,获授庶吉士,名振翰林院,遭同科进士顾忌。
他个性正直,在院九年后自监察御史降为仪陇知县,任内兴利除弊,管治严明,号称「铁令尹」,让人民敬重,在任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有《竹居吟稿》流传。
刘汲南宋 ? — 11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8 【介绍】: 眉州丹棱人字直夫
哲宗绍圣四年进士
累官开封府推官
钦宗时京西转运副使
金人犯京师,疑冯延绪假传诏谕,独帅数十骑赴京救驾,二帝已被掳。
直龙图阁、知邓州京西路安抚使
金人攻邓州,战死。
谥忠介
全宋诗
刘汲(?
~一一二八),字直夫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
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
合州司理武信军推官知开封府鄢陵县
通判隆德府河中府,辟开封府推官
谪监蓬州酒税。
钦宗时京西转运副使,驻邓州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迁知邓州京西路安抚使
二年正月,金兵至,率兵迎敌,殉难。
谥忠介
嵩山》卷五二、《宋史》卷四四八、《史新》卷一七三有传。
今录诗二首。
吴达可明 1541 — 16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1—1621 【介绍】: 常州府宜兴人字安节吴俨侄孙。
万历五年进士
会稽知县,选授御史
言大学士赵志皋昏庸宜罢,不纳。
长芦盐,绘饥民图上奏,请振贷。
江西,疏言税使潘相不法当治罪,不听。
还朝后,新政要计,痛规首辅沈一贯
官至通政使
乞休去。
有《奏疏遗稿》、《三忠文选》。
个人简介
吴达可 (1541-1621)字安节宜兴人
明万历五年进士
历知会稽上高丰城、有政声,授选御史,视盐长芦,遇灾荒,力请赈贷。
改按江西,严惩不法。
累迁通政使,乞休,卒于家。
有《奏疏遗稿》、《三忠文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安节宜兴人
万历丁丑进士,官御史巡按江西直隶历官光禄卿
维基
吴达可(1541年—1621年)字叔行号安节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省宜兴县)人。
万历元年(1573年)癸酉应天府乡试第一百十五名举人五年(1577年)丁丑科会试第一百二十九名,三甲五十三名进士,授浙江会稽县上高县江西丰城县知县,为官有名声。
万历十四年(1586年),选为湖广道监察御史,曾经上疏请设立经筵勤学,并请万历帝与大臣、御史台的官员面议政务,万历帝称知道了。
大学士赵志皋久疾请求归乡,没有批准。
吴达可上疏力劝赵志皋,称其病老迈无能,应当罢免,万历帝没有同意。
万历二十八年正月,请求因始和布令,举行皇长子册立为皇太子、加冠婚娶的礼仪,选取内阁大臣,补充负责谏议的官员,撤除掌管矿税的宦官使者万历帝没有给予答复。
之后他改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去长芦视察盐政
当年收成歉收,他绘成并敬上《饥民十四图》,竭力请求赈济。
税务使马堂、张日华主张增加盐税,商人诡辩嘉靖中期大同用兵借走三万六千金,请求从盐税中补给,户部同意了请求。
吴达可直言相争,事情得以停办。
万历三十年(1602年),改任江西巡按御史税务官潘相殴打辅国将军朱谋圮肢体,并并且拘禁宗人宗达,诬陷他们抢劫税金,弹劾上饶知县李鸿暗中主使。
万历帝严厉斥责朱谋圮等人,免除李鸿官职。
吴达可称,“宗人无故遭到刑罚,又再加以斥责,将使宗室人人自身感到恐惧。
李鸿无罪,不应当削职。
希望尽快惩办潘相罪行,恢复李鸿职位。
”同为御史汤兆京也极力陈述潘相的罪行,而且说辽东高淮陕西梁永山东陈增广东李凤云南杨荣皆为元恶,是残害民众的官吏,不可存留一日。
万历帝均不予听从。
李鸿大学士申时行的女婿,万历十六年考中顺天乡试,被吏部郎中高桂所忌恨,过了七年后成为进士
此事上,李鸿同潘相相争,以耿直刚强著称。
潘相又请求开发广信铜塘山,采取大木,开发泰和姥山石膏,吴达可再次极力劝阻,内阁大臣也产生争执,事情最终作罢。
回京后,他掌管河南道事务。
协助温纯考察京都官吏,不久进言更改政要,恳请规劝内阁大学士沈一贯,奏折被留在宫中。
万历三十三年,提升为太仆寺少卿
万历三十六年,又改为南京太仆寺卿。
万历三十八年三月改任南京光禄寺卿
万历四十年四月,晋升为通政使
镇抚史晋因罪罢免,上奏折诽谤朝廷官员,吴达可弹劾他,不久后者获罪。
随后他进言请求纠正奏折的样式,摒斥邪恶之徒等建议,得到万历帝赞许同意。
万历四十一年六月,上疏请求归乡离去。
年八十一去世后,天启二年,赠右副都御史
孙家鼐晚清 1828 — 19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8—1909 【介绍】: 安徽寿州人字燮臣
咸丰九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
光绪间毓庆宫行走,与翁同龢同为帝师
历工、礼、吏、户各部尚书
戊戌新政时为管学大臣管理官书局,开办京师大学堂。
以反对废立,引病解职。
辛丑议和后拜武英殿大学士任学务大臣,充资政院总裁
卒谥文正
维基
孙家(1827年—1909年)字燮臣号容卿蛰生别号澹静老人安徽省凤阳府寿州(今淮南市寿县)人,晚清状元、政治家。
咸丰九年(1859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湖北学政,升侍讲侍读
入值上书房。
光绪四年(1878年),命在毓庆宫行走,与翁同龢同任光绪帝师。
历升侍讲学士侍读学士侍郎等职。
光绪二十年(1894年)孙家鼐反对为朝鲜的宗主权与日本开战,力言「衅不可启」,主张妥协,与李鸿章的见解不谋而合。
二十四年,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成立,任第一任管学大臣
三十三年,与溥伦同任资政院总裁,妥拟院章,筹画立宪事宜。
戊戌变法期间,孙家鼐张向欧美学习,指出「中国以礼教为建邦之本,纲常名义,万古常新」,变法乃维护清廷统治的工具,固有制度不可打破,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主张不同。
二十四年,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停止政,囚禁光绪帝,杀「戊戌六君子」。
孙家鼐变法立场较温和,遂未被追究。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帝后西行陕西孙家鼐被启用为礼部尚书
还京后,任体仁阁大学士,历转东阁、文渊阁、武英殿大学士,充学务大臣,注重实学,并与张百熙等制定《奏定学堂章程》,开展教育改革。
后与庆亲王奕劻军机大臣瞿鸿禨总责核定改革官制。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赏太子太傅
宣统元年孙家鼐病逝,晋赠太傅谥文正
清史稿》有传。
陈亹明至南明
维基
陈亹(14世纪—15世纪),字尚勉福建漳州府漳浦县十七都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陈亹永乐十八年(1420年)庚子举人正统元年(1436年)进士三年(1438年)获授行在户部广东司主事次年调任江西司主事,升吏部考功司郎中,瓦刺入侵边境、守臣无力防禦,他上呈《备边禦戎策》作策略。
天顺元年(1457年)吏部荐举陈亹广东右布政使,到四年(1460年)廷议升他为广东左布政使,他本拟辞退,明英宗召至大殿谕遣,并赐膳给钞。
广东他务存大体、不事苛刻,同时招抚和抓捕新兴德庆蓬州流贼,不久以疾求退,写下《明己赋》,成化二年(1466年)得请回乡,设立祠市祭田、修筑书院,兴建云卧山房自住,徜徉山水。
某天得知儿子陈柬买下乡人若干田地,责问对方:「可以这样取贫者所有吗?
」撕破契约还回土地,著有《梅庵存稿》、《经籍要览》。
侄孙陈奂是成化十一年进士
林希元明 1481 — 15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建同安人字茂贞号次崖
正德十二年进士
南京大理寺评事
嘉靖初,迁寺正,与巡城御史相忤,谪泗州判官,寻弃官归。
后起为大理寺正
十四年,因辽东兵变,极言姑息之弊,谪知钦州
官至云南按察佥事,罢归。
卒年八十五。
有《易经存疑》、《林次崖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思献晋江人
正德丁丑进士,官至大理寺丞有次厓集
维基
林希元(1481年—1565年)字茂贞号次崖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人明朝官员、学者。
陈琛张岳三人并称“泉州三狂”。
成化十七年(1481年)九月三十日出生,正德十一年(1516年)考中福建乡试第四十四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联捷丁丑科三甲177名进士户部观政,授南京大理寺评事,升寺副
明世宗登基,林希元上《新政八要》疏,倡行新政,得到采纳,升南京大理寺正
嘉靖二年(1523年),因忤逆寺卿遭劾,贬泗州判官
江北饥荒,他主持赈灾,悉心赈济各地,救活者无数。
起复大理寺副,出为广东按察司佥事提调学政嘉靖八年(1529年)三月上《荒政丛言》。
嘉靖九年(1530年)八月,升任南京大理寺右寺丞
嘉靖十三年(1534年)三月,因敬一箴碑亭怠缓,失于督察,被逮问,后事白得释。
嘉靖十四年(1535年),因处理辽东兵变之事,与夏言意见相左,被谪钦州知州,在任三年。
嘉靖十九年(1540年)安南莫登庸屡犯边境,林希元主战,授广东按察司佥事,分巡海北兼管珠池兵备
乱平,林希元因上疏抨击夏言等,嘉靖二十年(1541年)正月以考察被黜归里。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卒,年八十五。
翁同龢清末 1830 — 190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0—1904 【介绍】: 江苏常熟人字叔平晚号瓶庵居士又号松禅
翁心存子。
咸丰六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
同光两朝皆为帝师
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刑、工部尚书,官至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
参机务。
中日战争时,与李鸿藻主战。
和议起,力争改约稿。
戊戌间以赞助新政罢官革职,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卒于家。
宣统元年复原官。
工书法,著有《瓶庐诗文稿》、《翁文恭公日记》
翁同龢字声甫号叔平晚号瓶庐又号松禅常熟人
咸丰丙辰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官至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谥文恭
有《瓶庐诗稿》。
词学图录
翁同龢(1830-1904) 字声甫号叔平又号瓶庐松禅
江苏常熟人
咸丰六年(1856)进士
授修撰。
历官中允内阁学士刑部户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以主变法革职回籍。
宣统间追谥文恭
诗长于七绝,多托兴萧寥之作。
词风类诗。
有《瓶庐诗钞》、《瓶庐文钞》、《瓶庐词钞》。
维基
翁同龢(1830年5月19日—1904年7月4日)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人称翁帝师翁师傅江苏常熟人,清末大臣、书法家状元
官至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同治帝光绪帝的两代师。
翁同龢幼年时的国学教育系由其母亲与姐姐教导完成。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参加科举得恩贡,咸丰二年(1852)壬子顺天乡试中举,咸丰六年(1856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曾任陕西学政,因病回京。
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是翁同龢发现诸多疑窦,同治帝下令重审此案,其中涉及“两湖派”与“江浙派”的权力斗争。
光绪元年(1875年)翁同龢刑部右侍郎
次年四月慈禧太后教授光绪帝读书。
不久,迁户部侍郎充经筵讲官都察院左都御史
历任刑部工部尚书
光绪五年十一月崇厚擅自与俄国签订通商十八条,六年八月十八日翁同龢等人在养心殿面对两宫皇太后,翁认为伊犁可以割走,但十八条不能应允,特别是在西安、汉中设立通商口岸以及在松花江上行船等两条不可许。
光绪八年(1882年),充任军机大臣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中,主张进兵结合谈判,不可一味依仗刘永福之黑旗军。
不久,罢直军机。
历加太子太保,赐双眼花翎、紫缰。
翁同龢曾国藩李鸿章曾经检举其兄,因而终身与李鸿章有私怨。
翁同龢对于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推行的洋务运动颇为排斥,对于该运动也有所批评,并影响往后光绪帝亲政后的举措。
户部尚书期间,处处以反腐等各理由刁难北洋水师光绪十七年,暂停南北两洋购买洋枪、炮弹、机器事两年。
当时有一副讥讽对联描写二人无能:「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合肥」指安徽合肥李鸿章,下联「常熟」即江苏常熟翁同龢
李翁二人的恩怨间接导致日后中日甲午战争北洋舰队的失利。
光绪二十年(1894年)翁同龢再任军机大臣,深得光绪帝信任。
在甲午战争中,坚决主战。
次年,清军战败,中日和议期间,翁同龢李鸿藻极力反对割地,指出:「宁增赔款,必不可割地。
」又联合俄、英、德三国谋阻割地,最终情势无法挽回。
次年,兼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开始后,6月15日翁同龢突然遭光绪帝将其开缺回籍。
传统说法认为翁支持维新变法,推荐康有为,拟定并颁发了戊戌变法的纲领性文件《定国是诏》,故遭到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之名加以罢黜;另外一个说法,则是甲午战争之所以失败,在于翁同龢对于北洋舰队的武器更新百般刁难所致,有次恭亲王奕䜣病重,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前往探望,光绪皇帝曾询问恭亲王奕䜣翁同龢是否值得重用,恭亲王奕䜣光绪帝表达反对意见,最后光绪皇帝在与慈禧讨论后决定忍痛罢黜翁同龢
戊戌政变后又遭严厉斥责,将其罢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翁先到侄子江西巡抚翁曾署中暂住,然后回常熟故乡。
光绪三十年(1904年)病逝于故乡。
死后康有为誉之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
然而,根据雷家圣《力挽狂澜:戊戌政变新探》一书指出: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说道:「那拉氏(慈禧太后)忽将出一朱谕,强令皇上宣布。
…皇上见此诏,战栗变色,无可如何。
此朱谕实那拉氏与荣禄最毒之计,闻系出于荣禄私人李盛铎所拟云。
翁同龢一去,皇上之股肱顿失,然后可以为所欲为也。
」可见罢黜翁同龢的诏书,为「荣禄私人」李盛铎所草拟。
但是康有为在《自编年谱》却记载翁同龢被罢前夕,康有为「为御史李盛铎草译书、游历及明赏罚、辨新旧摺,李上之。
」可见康有为替李盛铎草拟之「明赏罚、辨新旧」的奏摺,即是弹劾翁同龢的奏摺,将翁同龢视为「旧」而加之以「罚」。
变法派领袖康有为竟然帮「荣禄私人」李盛铎草拟奏摺,岂非怪事?
因此,李盛铎不但非「荣禄私人」,而且可能是在康有为的授意与拟稿之下,上书弹劾翁同龢
翁同龢的被罢,不是「那拉氏与荣禄最毒之计」,而是康有为「除旧布新」的结果。
宣统元年(1909年)翁同龢获得官方「平反」,追复官衔,并追加谥号为文恭
著作有《瓶庐诗稿》、《翁文恭公日记》、《翁文恭公军机处日记》等。
陈宝箴晚清 1831 — 19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1—1900 【介绍】: 江西义宁人字右铭
咸丰元年举人
曾入曾国藩幕府
河北道
创立致用精舍,延名师教授
光绪二十二年,以荣禄荐,擢湖南巡抚
在官以开通民智为急务。
努力推行新政,与按察使黄遵宪候补知府谭嗣同等合作,设立时务学堂、湘报馆、南学会等,兴办电报、轮船、矿务等事业。
并推荐杨锐刘光第参与新政
政变后,革职,所营新政皆废。
陈宝箴字右铭江西义宁人
咸丰辛亥举人,官至湖南巡抚
许应骙晚清 1830 — 19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03 【介绍】: 广东番禺人字筠庵
道光三十年进士
翰林院侍读学士甘肃学政,迁兵部侍郎光绪间累官礼部尚书
戊戌维新期间,守旧迂谬,阻挠新政
政变后,擢为闽浙总督,兼署福州将军
维基
许应骙(1830年—1906年)字昌德号筠庵
祖籍潮州府澄海县广东番禺人(今广州市越秀区),同进士出身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己酉广东乡试举人次年联捷庚戌进士
庶吉士散馆检讨
历任翰林院侍讲侍读左右庶子甘肃学政詹事府少詹事内阁学士兵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顺天府学政仓场侍郎等职,升左都御史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工部尚书
次年,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礼部尚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李鸿章许应骙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七月十九日,以抑格言路,首违诏旨,夺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侍郎坤岫、徐会沣、溥颋、曾广汉等职。
最后戊戌变法失败,九月,擢为闽浙总督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拳乱引发八国联军时,参与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山东巡抚袁世凯四川总督奎俊等人的东南互保。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解职,1906年7月22日逝世。
程崇雅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蓬州人
父疾剧,尝割股啖父。
相传冬月母疾,崇雅泣于竹林,得以疗母。
人皆称孝子。
后蜀孟昶闻之,广政十二年,敕有司表其闾。
慈禧太后晚清 1835 — 19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5—1908 【介绍】: 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
惠徵女。
咸丰二年入宫为贵人
以生子载淳,进懿妃,又进懿贵妃
咸丰帝死,载淳年幼嗣位。
皇后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并被尊为皇太后,徽号慈禧
以当时居热河行宫烟波致爽殿西暖阁,有西太后之称。
慈禧恭亲王奕䜣合作,回京发动辛酉政变,杀辅政肃顺等,与慈安太后垂帘听政,而实独操政柄。
重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推行“自强”之洋务运动;旋又利用顽固派以牵制洋务派,削弱恭亲王势力,达到大权独揽目的。
同治十二年,称归政穆宗
次年穆宗死,定策立年仅五岁之光绪帝,恢复听政。
光绪十五年,又撤帘归政,实际仍操纵一切。
对外不惜丧权辱国,以谋妥协。
甲午战争后,仇视维新运动。
光绪二十四年,发动戊戌政变,废除光绪帝康有为等所行新政,幽禁光绪帝,阴谋废立。
又利用义和团对外宣战,及八国联军入,逃亡西安,下诏镇压义和团,对外求和。
辛丑订约后回京,以施行新政和预备立宪为名,企图苟延清廷之残局。
慈禧前后掌晚清权近半世纪。
卒谥孝钦
寇瑊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汝州临汝人字次公
太宗朝进士。
蓬州推官,镇压李顺余部谢才盛军。
历通判河南府并州,为梓州路转运使
率兵平定邑内少数族起事,擢侍御史
旋任河北转运使,又以集贤院学士益州
仁宗即位,迁给事中
素与丁谓友善,败,几经升黜,终权知开封府
性颇疏财,通音律,知术数。
天圣末卒。
全宋文·卷二八○
寇瑊(?
——一○三一),初名玹字次公汝州临汝(今河南临汝)人。
太宗时进士,授蓬州军事推官
以镇压李顺馀部功,徙开封推官
历为知州通判,擢梓州路转运使,平泸州夷有功,加侍御史,为河北转运使
天禧中,入为三司度支副使,寻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益州
仁宗即位,迁给事中,历知、金、滑、秦等州,官终权知开封府
天圣九年卒。
通音律,知术数。
奉使契丹,著《奉使录》一卷。
见《宋史》卷三○一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八、一一○。
汪思明 1483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徽州府婺源人字得之
正德十二年进士
礼科给事中,历江西右参议
性情温雅,与世无争,而内蕴刚正,人莫敢犯。
官至四川副使
维基
汪思(1483年—?
),字得之号方塘直隶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婺源县)人。
应天府乡试第五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会试二百十一名,廷试二甲四十六名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十四年八月兵科给事中
嘉靖初,首荐耆旧大臣石宝、韩文、彭泽等辅佐新政,极论太监崔文鲍忠、芮贤之罪,荐尚书林俊,力救諌臣刘最,名重一时。
二年(1523年)三月升工科右,四月升刑科左,十二月外补广东布政司右参议,官终云南副使。。
杜衍北宋 978 — 10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8—1057 【介绍】: 越州山阴人字世昌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进士
历仕州郡,以善辨狱闻。
治政不以威刑督吏,人惮其清整。
仁宗特召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改知审官院,治事明敏,属吏不能为奸利。
庆历三年枢密使次年同平章事,支持范仲淹富弼所施新政
为相百日而罢,出知兖州
太子少师致仕。
封祁国公
卒谥正献
全宋诗
杜衍(九七八~一○五七)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真宗大中符祥元年(一○○八)进士清乾隆绍兴府志》卷三一)。
扬州观察推官,知平遥县通判晋州,历知、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
仁宗初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宝元二年(一○三九)复知永兴军
庆历三年(一○四三)枢密使,主持新政
次年九月同平章事枢密使,因新政裁抑侥倖,为权贵嫉视,为相仅百日而罢,出知兖州
七年,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南都(今河南商丘)凡十年。
皇祐中封祁国公
嘉祐二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五),年八十。
谥正献
宋史》卷三一○有传。
 杜衍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所收《杜祁公摭稿》一卷为底本,参校《事文类聚》前集(简称类聚)、《苕溪渔隐丛话》(简称丛话)等书。
另从《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中录诗十四首。
全宋文·卷三一八
杜衍(九七八——一○五七)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大中祥符进士
历仕州县,时称良吏
累迁工部郎中河北都转运使,还为枢密直学士,出知天雄军。
仁宗特召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改知审官院。
工部刑部侍郎,加龙图阁学士,知永兴军开封府
康定元年,拜同知枢密院事,改枢密副使
三年,迁吏部侍郎枢密使
四年,拜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
后以尚书左丞出知兖州,年七十致仕,封祁国公
嘉祐二年卒,年八十,谥正献
宋史》卷三一○有传。
宋登科记考
字世昌谥号正献(一云“文献”)。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进士第四。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释惟中北宋 977 — 1045
惟中
字慧雅
蓬州开元寺僧也。
成都
不复归其乡者。
凡四十年。
性孤洁。
不妄与人合。
精禅律之学。
善吟诗。
气格清谨。
可朋相上下。
时称之曰诗伯。
且通儒书。
学者从质其义。
日满座下。
羸形垢面。
破衣败履。
见者莫测其中之所有。
庆历五年五月
示寂于大慈甘露道场。
年六十九也。
前时尽倾其橐中。
得八万钱。
委其所尝往来者。
楞严道人继舒曰。
我将去矣。
生平之馀止此尔。
其为我命奇工。
六祖像。
于尔院之释迦殿。
用此被唾骂。
我不敢辞。
且欲使来者。
见是相知是心。
以是知见故。
能祓除诸妄。
而泯相亡心。
我为是功德之意也。
舒诺之。
命名手刘允文图之。
梓潼文同。
尝问道于师。
为记其事。
谢皇后南宋 ? — 12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3 【介绍】: 宋孝宗后。
丹阳人
被选入宫,宪圣太后以赐普安郡,封咸安郡夫人
孝宗即位,进婉容贵妃
夏皇后卒,淳熙三年立为皇后
性俭慈,减膳羊,每食必先以进御。
服浣濯衣,数年不易。
其弟得官,后戒以“崇谦抑,远骄侈”。
孝宗死,尊为皇太后
宁宗时加号慈佑太皇太后
卒谥成肃
全宋文·卷五四一四
谢皇后(?
——一二○七),孝宗后。
本谢宁女,幼孤,鞠于翟氏,遂冒姓焉。
长归孝宗
绍兴三十一年二月咸安郡夫人三十二年进封婉容隆兴二年封贵妃淳熙三年立为皇后,复谢氏姓。
绍熙元年尊号寿成皇后
孝宗崩,尊为皇太后,加号惠慈。
宁宗嘉泰二年十二月上尊号寿圣慈佑太皇太后
开禧三年五月卒,谥成肃,攒附于永阜陵
见《宋会要辑稿》后妃一之七、仪制一二之八,《宋史》卷二四三《后妃传》下。
刘铭传晚清 1836 — 189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6—1895 【介绍】: 安徽合肥人字省三号大潜山人
咸丰初在乡办团练,屡从湘军作战。
同治元年,从李鸿章上海,所部为淮军“铭字营”。
奉贤金山卫,解常熟围,破江阴常州,自千总累擢至提督,继程学启为淮军大将
后从曾国藩李鸿章镇压东西捻军。
中法战争时,督办台湾军务,屡与法军交战。
台湾设省后任巡抚,在台七年,修炮台,造铁路,设电线,开煤铁矿,举办新式学堂,多所建树。
后乞病归。
卒谥壮肃
有《奏议》及《大潜山房诗稿》。
刘铭传字省三合肥人
官至台湾巡抚一等男爵,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衔
赠太子太保谥壮肃
有《大潜山房诗钞》。
全台诗
刘铭传(1836~1896)字省三安徽合肥人
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陷芦洲,练乡团筑堡自卫,随同官军应战,奖叙千总
同治二年(1862)李鸿章募淮勇援苏,率练勇从至上海,号「铭字营」,所向克捷。
平西捻,累升至一等男爵,遂为淮南宿将。
光绪十年(1884)法军犯台湾,诏起为福建巡抚督办台湾军务
抵台未一月,法兵至,燬基隆炮台,以无兵舰,伺登陆,歼敌百馀,复基隆,而终不能守。
敌三犯沪尾,又泛月眉山退之,相持八阅月。
和议成,授福建巡抚
光绪十一年(1885)台湾设行省,改福建台湾巡抚
遂著手整军经武,全面规划台湾建设,设军械机器、清赋、抚垦、脑务、煤务、铁路、招商等局,兴殖产业,发展工商,施行保甲,创立西学堂,种种新政,成绩斐然,奠定台湾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唯劣绅土豪因有损其利益,多方攻击,阴事阻扰,朝廷亦颇多挚肘,士论又讥其过激,刘铭传知不可为,乃因病请辞。
邵友溓继任巡抚,遂罢新政,百事俱废。
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日寇侵华,海防告急,清廷欲起为领兵大臣,因病辞不就。
翌年卒。
清廷轸念,赠太子太保谥壮肃,赐恤,建专祠。
著有《大潜山房诗集》二卷、《奏议》二十四卷〖参考:(1)国家图书馆特藏组《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1年12月增订再版。
(2)许雪姬总策划《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04年5月1版1刷。〗。
  刘铭传《大潜山房诗集》大多少年从军之作。
抚台时,竟少吟咏。
存诗一首,见连横台湾诗乘》,今据以校录。
(吴福助撰)
章得象北宋 978 — 10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8—1048 【介绍】: 建州浦城人字希言
真宗咸平五年进士
大理丞、知玉山县
历知南雄洪州
翰林学士,积官礼部侍郎龙图阁学士,进承旨侍讲学士
翰林十二年,刘太后听政时能独立自守,为仁宗所赏识。
景祐三年,擢同知枢密院事,改户部侍郎
宝元元年拜相。
中书八年,不用宗党亲戚。
庆历中,于范仲淹等推行新政持缄默态度,遂以久居相位无所建明遭劾。
五年,出判陈州河南府,寻以疾致仕。
卒谥文宪,改文简
全宋诗
章得象(九七八~一○四八)字希言,世居泉州(今属福建)高祖浦城(今属福建)
真宗咸平五年(一○○二)进士知邵武军归化县
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屯田员外郎泉州(《嘉定赤城志》卷九)。
仁宗景祐三年(一○三六)同知枢密院事
宝元元年(一○三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庆历五年(一○四五)镇安军节度使
七年进封郇国公
次年司空致仕,六月卒,年七十一。
谥文宪皇祐中谥文简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宋祁章丞相得象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今录诗十七首。
全宋文·卷三二○
章得象(九七八——一○四八)字希言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
咸平五年进士第,为大理评事、知玉山县,历知南雄洪州
杨亿所荐,召直史馆知制诰,为翰林学士,累迁礼部侍郎龙图阁学士承旨侍讲学士同知枢密院事
宝元元年,以户部侍郎集贤相,进工部尚书昭文馆大学士
庆历五年,拜镇安军节度使封郇国公,徙判河南府,守司空致仕。
八年卒,年七十一,谥文宪
皇祐中改谥文简
著《国朝会要》一百五十卷。
宋祁景文》卷五九《文宪章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一本传。
刚毅晚清 1837 — 19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7—1900 【介绍】: 满洲镶蓝旗人字子良
光绪初刑部郎中,承审馀杭杨乃武案,获平反。
十一年,为山西巡抚,辑《牧令须知》。
二十年,授军机大臣
旋又擢至协办大学士
为守旧诸臣之最。
曾筹饷理财江南广东,所至搜括殆尽。
反对新政,尝与荣禄谋废光绪帝,立溥□为“大阿哥”。
二十六年,被慈禧太后派往涿州视察义和团情形,还言拳民可用。
遂奉命与载勋统帅团民。
八国联军陷京师,随慈禧西逃,卒于途中。
和议后追夺原官。
解琬唐 ? — 7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8 【介绍】: 魏州元城人
少中幽素科。
武则天圣历初,累官侍御史奉使安抚乌质勒及十姓部落,以功擢御史中丞
中宗景龙中,迁御史大夫
兼朔方行军大总管,前后守边二十余年,务农习战,边境安宁。
官终同州刺史,卒,年八十余。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8 魏州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
高宗乾封元年(666)应幽素举及第,授新政县
后由成都丞超迁监察御史
习边事,守边20余载,历任御史中丞北庭都护西域安抚使御史大夫兼朔方行军大总管右武卫大将军检校晋州刺史等职,封爵济南县
太子宾客
玄宗开元五年(717),出为同州刺史明年卒,年80余。
郭元振相善。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