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杨仪
维基
杨仪(1483年—?
年),字仲立号镜山四川潼川州射洪县人
丁卯四川乡试第三十六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会试第二百四十名,廷试三甲一百七名进士
刑部观政,授刑部主事,改兵部历官兵部员外郎
嘉靖三年(1524年)大礼议期间,参与左顺门哭谏,下狱廷杖。
兵部郎中贵州布政司参议兵备毕节平定土酋叛乱。
又与都指挥李宗祐、佥事龚亨守城击芒部苗普奴沙保等
落魄仙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姓张
传售鼠药于梓州
狱吏王昌寓买其药归,鼠食之,皆生翼飞去。
昌寓入泸,又遇仙。
仙乃易药饵之,授以道术,取马令乘以归。
至家,马化龙昌寓后遂仙去。
唐恪北宋 ? — 11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7 【介绍】: 杭州钱塘人字钦叟
哲宗元祐九年以荫登第。
提举河东常平江东转运判官
徽宗时起居舍人,言河北边备废弛,宜及时整治,命为河北都转运使
沧州,治水有方,城赖以全。
召拜户部侍郎,复治京师暴水以平。
宣和初,忤宰臣王黼,贬知滁州,又历杭州
钦宗靖康初,拜相,主和议,止诸道勤王兵。
及金兵薄城下,始悔之,被劾罢相。
汴京失陷,被逼书名推戴张□昌,遂服药自尽。
全宋诗
唐恪(?
~一一二七),字钦叟馀杭(今属浙江)人(《金石萃编》卷一三三《澹山岩题名》)。
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浙江通志》卷一二四),调郴县
榆次
提举河东常平江东转运判官
徽宗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迁起居舍人
未几,命为河北都转运使
出入中外,历知梓州沧州扬州滁州潭州杭州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进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金人入汴,主和议,割三镇,止诸道勤王兵勿前,为御史所劾,罢相。
靖康二年,金人逼立张邦昌署名,仰药而死。
宋史》卷三五二有传。
全宋文·卷三○四一
唐恪(?
——一一二七),字钦叟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以荫登第,调,知榆次,累官江东转运判官
大观中,招纳夷人称职,迁右司员外郎起居舍人
迎辽使还言事,命为都转运使、加集贤殿修撰,迕中贵人,降知梓州
沧州,进龙图阁待制、知扬州
召拜户部侍郎宣和初,迁尚书
王黼所陷,罢知滁州
宣和五年召为吏部尚书,徙户部,请外,得知杭州
靖康初,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但无济时大略。
次年二月京城失守,金人逼百官立张邦昌,既书名推戴,仰药而死。
著有《古今广说》及文集等。
见《东都事略》卷一○八,《宋史》卷三五二本传及《艺文志》五、《艺文志》七。
宋齐丘五代吴 887 — 9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7—959 【介绍】: 五代时庐陵人,居洪州
初字昭回改字子嵩
好学工文,善术数,喜纵横之说。
李昪,助建南唐,任左丞相,以不得实权,心怀不平。
出为镇南节度使
穷治第宅,民不堪命。
李璟立,拜太保中书令,坐植党罢。
再起为中书令封楚国公
因好权利,矜功忌能,有言其谋篡者,乃放归九华山,自经死,谥丑缪
有文集《增补玉管照神经》。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7—959 初字超回,后改子嵩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少时居南昌(今属江西)
吴天祐九年(912),依李昪推官,后擢右司员外郎,累迁右谏议大夫兵部侍郎
大和三年(931),归葬父,隐九华山
寻为吴宰相
李昪出镇金陵,召为都统判官
南唐建国,以丞相同平章事
后出为镇南军节度使
中主保大时,复入相,寻坐陷周宗,出为镇海军节度使
旋乞归九华,赐号九华先生
封卫国公,迁太傅
交泰元年(958),以结党危国,放于青阳。
次年,自缢死。
生平见《江南野史》卷四、马令陆游南唐书》本传。
齐丘工诗能文。
所著颇多,有《化书》6卷、《祀玄集》3卷、《文传》13卷等,皆佚。
全唐诗》存诗3首、断句1联,卷八七九又录存酒令2句。
《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3。
齐邱字子嵩
庐陵淦阳人。
累迁右谏议兵部侍郎
告归九华山
寻起。
中书侍郎
右仆射平章事
南唐
司徒同平章事
出为镇南军节度使
镇海军
复归九华山
赐号九华先生
封青阳公
起拜太传中书令
封魏国公
赐号国老
奉朝请
出镇洪州
周侵淮北
起为太师
剑南东川节度使
进封楚国公
周显德五年
嗣主李璟诏放于青阳。
自缢死。
张正道明 1539 — 1598
维基
张正道(1539年—1598年)字可守号肖山四川潼川州人,民籍。
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四川乡试第七十名举人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会试第三百六十名,三甲第五十七名进士
丰城县知县,改东明县,升大理寺评事万历九年九月福建按察司佥事兵备建南。
万历十年七月调任浙江按察司佥事宁绍台道,驻守台州,卒于官署。
刘元礼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济南人
刘元振弟。
常从父刘黑马在军中。
蒙哥汗四年,为京兆路奥鲁万户
至元元年,累迁潼川路汉军都元帅
次年,以数千人破宋将夏贵五万之众。
又修眉州以扼嘉定往来之路,镇其地五年
后以延安路总管卒。
张翀明末清初 1478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四川潼川人字习之
正德六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累官礼科都给事中
嘉靖三年以争大礼,遭廷杖,谪戍瞿塘卫
十余年后,以东宫册立,遇赦还。
有《张太常文集》。
维基
张翀(1478年—?
),字习之四川潼川州人,民籍。
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进士,选庶吉士,改刑科给事中
因病辞职,后起为户科给事中
累升至礼科都给事中,多次进言反对小人干政。
嘉靖初年,因在大礼议事件中多次抗疏,下诏狱,行杖刑,谪戍瞿塘卫
十馀年后放还归乡。
勾龙逢五代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五代时蜀中举子。
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孟知祥击败董璋,入梓州,献诗贺捷,孟知祥嘉纳之。
鉴诫录》卷一载勾龙逢事迹,并收录其诗1首。
《全唐诗外编》收入此诗。
杜寀明 1479 — ?
维基
杜寀(1479年—?
),字仲和四川潼川州遂宁县人,民籍。
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四川乡试第三十二名举人正德三年(1508年)中式戊辰科会试第三百三十九名,三甲第二百三十一名进士
历官主事
谭行义清 ? — 175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53 【介绍】: 四川三台人
康熙五十八年武举陕西西宁卫千总,官至福建陆路提督
曾先后镇压贵州及楚粤苗民起事。
曹琦南宋 1224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4—? 【介绍】: 潼川飞乌人字应瑞
理宗宝祐四年进士
历知南平军
兵来攻,被执。
后脱身南归,制置主管机宜文字
都统赵安以城降,就守御地自缢死。
陈祖仁南宋
全宋诗
陈祖仁孝宗淳熙间潼川府观察推官
事见清道光蓬溪县志》卷一三。
全宋文·卷六二一三
陈祖仁遂宁(今四川遂宁)人。
乾道五年进士
淳熙中潼川府观察推官
见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三,道光《蓬溪县志》卷五。
胡缵宗明 1480 — 15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0—1560 【介绍】: 山东泰安州人字孝思更字世甫号可泉鸟鼠山人
正德三年进士
翰林检讨
嘉靖初,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
被仇家所诬,革职归,筑室著书。
有《鸟鼠山人小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孝思一字世甫巩昌人,一云文水人
正德戊辰进士,特授翰林检讨出判嘉定州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改理河道有鸟鼠山人
缵宗字孝思秦安人
正德戊辰进士,特授翰林检讨
出为嘉定州,迁潼川知州
入为南户部郎中,改吏部,出知安庆府
苏州,迁山东参政
浙江,历河南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
改理河道,复改河南,乞归。
以作诗下狱,寻得释。
有《正德集》四卷、《嘉靖集》七卷、《鸟鼠山人集》十六卷、《拟古乐府》二卷,《拟汉乐府》八卷。
(《四库总目》:缵宗诗激昂悲壮,颇近秦声。
无斌媚之态,是其所长:多粗历之音,是其所短。
《艺苑卮言》:胡孝思尝为吾吴郡、才敏风流,前后罕俪。
公暇多游行湖山园亭间,从诸名士,一觞一咏,题墨淋漓,迢于壁石。
后迁御史中丞,抚河南肃皇幸楚,为一律纪事云:「闻道銮舆晓渡河,岳云缥缈护晴珂。
千官玉帛嵩呼盛,万国衣冠《禹贡》多,锁钥北门留统制,璿玑南极扈羲和,穆天八骏空飞电,湘竹英皇泪不磨。
」刻之石。
后以他事坐罢家居者数载矣。
尝扑一贪令王联,其人为户部主事,以不职免,杀人下狱当死。
乃指「穆天」、「湘竹」为怨望咒诅。
而所繇成狱,及生平睚眦,皆指为孝思奸党。
奏上,上大怒,悉捕下狱,欲论死。
分宜相、陶真人力救解,久之,乃罢免,犹摘杖孝思三十。
尝是时,孝思将八十矣,了不怖慑,取锦衣狱中柱械之类八,日制狱八景,为诗纪之。
众争咎孝思,掣其笔曰:「君正坐诗至此耳,尚何吾伊为?
孝思澹然咏不辗,曰:「坐诗当死,今不坐诗,得免死乎?
」出狱时,谢茂秦贻之诗,有云:「白首全生逢圣主,青山何意见骚人?
孝思方病杖创甚,呻吟间犹口占以谢。
人谓孝思意气差胜苏长公,才不及耳。)
维基
胡缵宗(1480年—1560年)字孝思一字世甫号可泉亦号鸟鼠山人陕西巩昌府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
书法家
正德戊辰进士嘉靖时官至河南巡抚
胡缵宗早年为国子生弘治十四年(1501年)中式辛酉陕西乡试举人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三甲第一名进士
即授翰林院检讨正德五年(1510年),受刘瑾同党、侍读焦黄中牵连,出为嘉定州判官
四川潼川州知州
正德十年(1515年)胡缵宗入为南京吏部员外郎历官验封司郎中
正德十四年(1519年),出为安庆府知府
嘉靖三年(1524年),改苏州府知府
嘉靖四年(1525年),经都御史吴廷举举荐,升任按察使,同年经巡按直隶御史朱实举荐,升兵备副使
嘉靖六年(1527年)六月山东左参政八年二月考察调用。
复除山西左参政十一年三月升本省右布政使四月丁父忧归。
服除,再升河南左布政使十五年十二月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十七年六月改任总理河道都御史,因治河有功,十八年河南巡抚,同年十二月以火燔公署并毁符验敕书,黜职闲住。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四月胡缵宗为仇家河间王联告发所作迎驾诗有“穆天八骏空飞电,湘行英皇泪不磨”之句,有诅谤皇帝之意,被逮到京师拷问,被杖四十,削籍为民。
归乡后,筑可泉寺著书。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卒于家。
刘元振元初 1225 — 12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5—1275 【介绍】: 济南人字仲举
刘黑马子。
蒙哥汗时,随父入,摄万户,号令严明,麾下宿将皆敬服之。
中统元年,任成都经略使总管万户,受泸州守将刘整降,与同守泸州,拒宋俞兴军,几濒危殆,以援兵至解围。
官终成都副万户,兼潼川路副招讨使
陈升卿南宋
简介
乾道九年(1173)监察御史
淳熙四年(1177)夔州路提点刑狱公事。
淳熙七年(1180)潼川府知府
淳熙七年(1180)遂宁府知府
淳熙九年(1182)2月放罢。
赵德宏明 1480 — 15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0—1542 【介绍】: 云南鹤庆人字有容号南溪
父没于京师,借贷营殓,与佣人肩棺归,跋涉万里。
服满后,中正德十一年举人
选授顺庆府
府有疑案三,德宏一讯而决,洗十余人冤。
潼川州知州,凡赎金得粟,两年积万八千石以济岁凶。
累官庆府长史
孙渐北宋
全宋诗
孙渐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为京东西路提刑(《宋会要辑稿》职官五八之一六)。
二年三年时,为权发遣湖北转运副使(同上书食货四九之二七、职官六一之四三)。
八年,以中奉大夫、直秘阁梓州(同上书选举三三之三一、职官三之四九)。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二一二
孙渐眉州(治今四川眉山)人,熙宁进士
元符初为温江令
政和元年京东路提刑次年湖北转运副使,移江东八年八月,以中奉大夫、直秘阁梓州
重和元年十二月,为裕民局参详检讨官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三之四九、职官五八之一六、职官六一之四三、选举三三之三一,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一、一五○。
全宋文·卷三○八三
孙渐政和元年京东路提刑次年湖北转运副使,移江东
八年八月,以中奉大夫、直秘阁梓州
重和元年十二月,为裕民局参详检讨官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三之四九、职官五八之一六、职官六一之四三、选举三三之三一。
谢涛北宋 961 — 10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1034 【介绍】: 杭州富阳人字济之
太宗淳化三年进士
梓州榷盐判官
以计抵御李顺,迁观察推官,权知华阳县
改知兴国军,以治行召对,命试学士院
曹州,时契丹入寇,曹地多盗,属县赋税多输睢阳助兵食,百姓苦于转送,悉留不遣。
真宗天禧五年,以户部郎中侍御史知杂事同判吏部流内铨
进直昭文馆,累官至太子宾客
全宋诗
谢涛(九六一~一○三四)字济之,其先阳夏人,徙家富阳(今属浙江)
绛父。
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为梓州榷盐院判官
真宗时历知、越诸州。
仁宗天圣中太常少卿权西京留守司御史台,改秘书监
明道元年(一○三二)太子宾客
景祐元年卒,年七十四。
一说年七十五(《范文正》卷一一《谢公神道碑铭》)。
事见《河南》卷一二《谢公行状》、《宋史》卷二九五《谢绛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八二
谢涛(九六一——一○三四)字济之富阳(今浙江富阳)人。
淳化三年进士第,为梓州榷盐判官,迁观察推官,权知华阳县通判寿州筠州,知兴国军曹州泰州歙州
冯拯荐,召试,以兵部员外郎直史馆
判三司理欠司
天禧五年户部郎中侍御史知杂事
进直昭文馆,知越州,还判太常寺登闻检院
明道元年太子宾客
景祐元年卒,年七十四。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卷六二《谢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五《谢绛传》。
燕肃北宋 961 — 10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1040 【介绍】: 益都人,徒居曹州字穆之
进士第
寇准所知。
数典刑狱,累知审刑院
曾建言州郡疑狱及情可悯者处死刑须经复奏获准,方得施行。
性精巧,曾造指南车、记里鼓车及欹器以献;又创记时莲花漏法,世称精密
喜为诗。
工画山水,尤擅古木折竹。
曾在知明州任上绘《海潮图》,著《海潮论》。
官至礼部侍郎
全宋诗
燕肃(九六一~一○四○)字穆之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
进士,为凤翔观察推官,改知临邛考城等县,通判河南府
提点广南西路刑狱,徙广南东路,又知越州明州
入为定王府记室参军,擢知审刑院
后历知邓州,以礼部侍郎致仕。
仁宗康定元年卒(《图画见闻志》卷三),年八十(《东都事略》卷六○)。
宋史》卷二九八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八八
燕肃(九六一——一○四○)字穆之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家曹州(治今山东曹县西北)。
咸平三年进士,补凤翔府观察推官,历任知县通判提刑知州,迁侍御史、直昭文馆
天圣中判刑部,擢龙图阁待制知审刑院,历知青州
景祐中判太常寺大理寺,进龙图阁直学士,知邓州
宝元中礼部侍郎致仕,康定元年卒,年八十。
雅多巧思,精审音律,尝造指南、记里鼓二车,又上《莲花漏法》,为《海潮图》,著《海潮论》。
能画,尤善山水寒林,入妙品
又喜为诗,多至数千篇。
宋史·艺文志》著录其诗集二卷。
宋史》卷二九八有传,又见《图画见闻志》卷三,《东都事略》卷六○。
蹇材望南宋
全宋诗
蹇材望字君厚潼川(今四川三台)人。
理宗宝祐二年(一二五四)通判涪州
恭宗德祐间通判湖州
事见《癸辛杂识》续集卷上、《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