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家诚之北宋
全宋诗
家诚之眉州(今四川眉山)人。
徽宗大观进士(《宋诗纪事补遗》卷三四)。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六六四五
家诚之字宜父眉州(治今四川眉山)人。
绍熙庆元间邛州,刻文同丹渊集》,并编有《石室先生年谱》一卷(见《丹渊集》卷首)、《丹渊集拾遗》二卷(《丹渊集》附录)。
见所撰《丹渊集拾遗跋》,《万姓统谱》卷三六。
主要活动
  • 徽宗大观,进士
谭源
维基
谭源又名谈源广东番禺县人同进士出身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甲戌进士,授荣县知县
主要活动
  • 1394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伍成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四川荣县人
洪武时明经,任旧州训导,终始无倦。
永乐中与修《永乐大典》,致仕归。
于六经子史多所贯穿,尤长于诗书。
寿终九十。
主要活动
  • 洪武时,明经科
钟庚阳明 1540 — ?
庚阳字长卿号西星秀水人隆庆戊辰进士刑部郎有焚馀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长卿秀水人
隆庆戊辰进士,除太平推官历官镇江知府谪知广德州刑部员外有焚馀集
维基
钟庚阳(1540年—?
),字长卿号西星浙江嘉兴府秀水县民籍,荣德县人
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浙江乡试第四十六名举人
隆庆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会试第四十九名,三甲第十四名进士
历官工部郎中万历六年(1578年)夏出任镇江府知府万历九年(1581年)五月因盗贼公行,地方屡次失事,被降三级调用。
主要活动
  • 1568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胡子昭明 1361 — 14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1—1402 【介绍】: 四川荣县人初名志高字仲常
方孝儒任汉中教授时,子昭往从学。
蜀献王荐为县学训导
建文初,预修《太祖实录》,授翰林检讨,官至刑部侍郎
成祖即位,被杀。
子昭初名志高字仲常荣县人
以荐为训导
建文初,授翰林检讨,累迁至刑部侍郎
永乐初,坐方党死。
汪宗伊《表忠录》:子昭临刑诗曰:「两间正气归泉壤,一点丹心在帝乡
」时年四十一。)
王庠宋 1074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4—? 【介绍】: 荣州人字周彦
王梦易子。
七岁能属文。
十三岁丧父,哀愤深切,闭户穷经史百家书传注之学,寻师千里,究其旨归。
徽宗崇宁时,应能书,为首选。
因上书论时政得失,下第径归,奉亲养志。
后复举八行,大司成考定为天下第一,诏旌其门,赐号处士,寻改潼川府教授,赐出身及章服,一日四命俱至,竟力辞不受。
虽处山林,唱酬赋咏,皆爱君忧国之言。
卒谥贤节
全宋诗
王庠(一○七一~?
)(清道光荣县志》卷一七引张商英所作其父王梦易墓表),字周彦荣州(今四川荣县)人。
苏轼侄婿(《东坡先生全集》卷四九《与王庠书》)。
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举八行,考定为天下第一,赐号廉逊处士(《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一五)。
寻改潼川府教授,赐进士出身,辞不受。
有集五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宋史》卷三七七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三一二一
王庠(一○七一——?
),字周彦荣州(治今四川荣县)人,梦易子。
年十三丧父,哀愤深切,闭户读书,其文为吕陶苏辙所器重。
崇宁元年应能书科试,为首选,下第径归,不应举者八年。
后复举八行,大司成考为天下第一,赐号处士,寻改潼川府教授,赐出身及章服,终不受,隐居山林而卒。
孝宗淳熙元年谥曰贤节
有文集五十卷(佚)。
宋史》卷三七七有传,又见《宋代蜀文辑存》卷一四张商英大宋故赠通议大夫王公墓表》,《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一五,《宋史》卷二○八《艺文志》七,《史新》卷一七七,《宋元学案补遗》卷九七。
主要活动
  • 进士
朱承南宋
全宋文·卷四一九六
朱承绍兴八年左朝请大夫、直秘阁提举江州太平观
见道光《荣县志》卷一四。
又据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朱承眉州人崇宁二年进士
疑即此人。
主要活动
  • 1103年,进士
  • 1108年-1109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校书郎
唐选皋
维基
唐选皋字直夫贵州贵阳人同进士出身
光绪二年(1876年)清德宗登极丙子恩科进士,三甲十六名,后授工部主事,改四川荣县名山县知县
主要活动
  • 1876年,进士,丙子恩科貢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鲁清北宋
全宋文·卷二八○
鲁清荣州(治今四川荣县)人。
大中祥符末进士
见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三《选举》二。
主要活动
  • 大中祥符末,进士
冯昭泰初唐 645 — 7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5—709 【介绍】: 福州长乐人字遇圣
冯长命子。
袭安昌公,累迁文州司马,为酷吏所陷罢。
起为荣州长史,迁宋州司马,曾假节廉察江南
、湖二州长史,受诬贬饶州司马,未行,拜鄂州刺史
入为太子家令,知内外铸钱事。
出为检校邢州刺史,有善政,玺书劳之。
睦州刺史,为群小所谮,累贬荣州司马
官至括州刺史,卒于途。
句延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平阳人,或疑为华阳人字昌裔
尝知应灵县
太祖开宝间改修《锦里耆旧传》一书,以编年体记唐咸通宋乾德百余年蜀中之事,尤详于诏敕、章表、书檄之文。
书成,改名《成都理乱记》。
贺兰务温唐 ? — 7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1前 【介绍】: 河南洛阳人字茂弘
高宗上元间举茂异,对策高第,授郑州参军
武则天载初中,复应大礼举,拜家令丞。
岑羲荐为知制诰
武则天兴狱事,坐亲累贬莆田主簿,历大牢介休二令,再贬汴州司仓
外贬十七八年,游心老庄,取乐闲放而已。
中宗神龙中,累迁祠部郎中
韦后多兴佛事,务温颇非之,因忤薛稷,出为仪州刺史
迁扬府司马,恒知府事
官至相州刺史
卒年六十五。
张泌五代至宋 930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0—? 【介绍】: 名或作佖
五代、宋间淮南人,一说常州人字子澄
南唐,初为句容,曾上书陈治国之道。
李煜时征为监察御史,历考功员外郎中书舍人,改内史舍人
归宋,仍入史馆,迁郎中
工词。
性俭朴,人称菜羹张家
卒后,每寒食必亲拜其墓,哭甚哀。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一作张佖字子澄淮南(今江苏扬州)人。
南唐后主时,登进士第,授句容
宋太祖建隆三年(962),上书后主,言为理之要,词甚激切,召为监察御史
官至内史舍人
徐铉称其“调高才逸”(《送张佖郭贲先辈序》)。
生平事迹散见《徐公文集》、马令南唐书》卷五、《十国春秋》卷二五等。
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断句1联。
唐诗汇评
张泌,生卒年不详,唐末五代人。
事蜀为舍人
花间集》载其词二十七首,《全唐诗》存诗一卷,均出《才调集》。
或以为即南唐张泌
南唐张泌后主朝方第进士,入宋后官至谏议大夫淳化五年尚在,其诗词必不能收入《才调集》及《花间集》,故别是一人。
全宋诗
张佖字子澄常州(今属江苏)人。
南唐句容县考功员外郎,进内史舍人
宋太祖开宝九年(九七六)右赞善大夫判刑部,权知荣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
太宗太平兴国初太常博士判河南府(《宋会要辑稿》仪制七之一七)。
淳化三年(九九二)右谏议大夫判三司都勾院(《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
寻为史馆修撰
五年,与范杲同修国史(同上书卷三五)。
十国春秋》卷二五(作张泌)、三○有传。
今录诗二十首。
全宋文·卷四一
张佖字子澄常州(治今江苏常州)人。
南唐后主朝仕为考功员外郎,进中书舍人
入宋,为右赞善大夫判刑部,权知荣州
太宗淳化初河南府通判
三年右谏议大夫判三司都勾院,后为史馆修撰
五年,与范杲同修国史
十国春秋》卷三○有传,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三五,《宋史》卷二六七《张洎传》。
又,《长编》卷二谓张佖广陵人,曾为句容,《全唐文》卷八七二谓「张泌,一作佖」,盖将张泌张佖混为一人,此不取其说,存疑待考
南唐
句容县
作品评论
《诗源辨体》
张泌无全集,仅《才调集》及《鼓吹》、《品汇》所录二十馀篇而已。
其七言古一篇,乃诗馀之调也。
七言律……亦晚唐俊调。
《二冯先生评阅才调集》
此君端己对手。
《载酒园诗话又编》
南唐又有张泌,其诗如乌衣、马粪诸郎,虽非干理之才,却无伧父容貌同气,定其诗格,当韦相、李司徒季孟间。
《诗学渊源》
张泌……为诗清雅绝尘,绝句尤楚楚有致,虽杜牧许浑不能过也。
主要活动
  • 进士
  • 985年-98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尚书刑部
  • 987年-988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大理寺
  • 992年-99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三司勾院
  • 99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三司理欠凭由司
刘兼续唐至宋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五代,宋初曾任荥州刺史
曾预修《旧五代史》。
事迹见《唐才子传》卷一〇《殷文圭传》附。
能诗,擅长七律。
其诗多写景咏怀之作,诗风清丽。
辛文房则诋为“气卑格下”(《唐才子传》),未免过甚。
全唐诗》存诗1卷。
全宋诗
刘兼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宋初为荣州刺史(民国《荣县志·秩官》一○)。
太祖开宝七年(九七四)盐铁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
曾受诏修《五代史》(《渑水燕谈录》卷六)。
 刘兼诗,以清江标影印南宋书棚本《唐人五十家小集》为底本,参校《全唐诗》卷七六六,并据补集外诗三首,又据《万首唐人绝句》补一首,编为一卷。
天宝时进士
主要活动
  • 天宝时,进士
  • 972年-97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三司盐铁判官
赵惇南宋 1147年9月4日 — 1200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赵惇 光宗 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温文皇帝 1189年—1194年
绍熙 1190年—1194年 五年七月宋宁宗即位沿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7—1200 【介绍】: 即宋光宗
孝宗第三子。
孝宗时封恭王
乾道七年立为皇太子
淳熙十六年即位,次年改元绍熙
独任留正为相,与金通好,武备渐弛。
皇后李氏请立嘉王赵扩太子孝宗不许。
惑于李氏言,疑孝宗有废主之意,由是不朝孝宗
五年孝宗死,称疾不出执丧。
太皇太后吴氏用赵汝愚之请,奉嘉王扩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在位六年。
全宋文·卷六四一五
宋光宗赵惇(一一四七——一二○○)孝宗第三子,母成穆皇后郭氏。
绍兴二十年,授右监门卫率府副率,转荣州刺史
三十二年,拜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恭王
乾道七年,立为太子
淳熙十六年二月,受内禅,即帝位。
独任留正为相,与金通好,渐弛武备。
绍熙元年皇后李氏请立皇子嘉王赵扩太子孝宗不允,遂惑李后之言,与孝宗矛盾日深,渐成水火不容之势。
自此政治日昏,孝养日怠,不朝孝宗
五年孝宗崩,称疾不出执丧,朝中骚动。
太皇太后吴氏用赵汝愚韩侂胄赵彦逾等所请,奉皇子嘉王即帝位,遂尊为太上皇,居寿康宫
在位六年,年号绍熙
庆元元年上尊号曰圣安寿仁太上皇帝
六年崩,年五十四,庙号光宗
见《宋史》卷三六《光宗纪》,《两朝纲目备要》卷一至卷三。
胡子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四川荣县人一名志远
胡子昭弟。
荐辟为威远训导,官至山东按察佥事
闻兄死,避居丹棱
后不知所终。
黄纪贤明 1550 — ?
维基
黄纪贤(1550年—?
),字常甫四川省嘉定州荣县人,灶籍。
十月二十一日生,行二,治《诗经》,由国子生中式四川乡试第五十五名举人,年三十一岁中式万历八年庚辰科会试第二百九十一名,第三甲第七十九名进士
高密县知县十三年七月选授云南道试监察御史,劾罢兵部尚书王遴,复除江西道御史二十三年巡按广西二十六年巡按直隶二十七年四月太仆寺少卿三十三年十月奉命巡历东路,不久升右通政十二月右佥都御史提督军务抚治郧阳等处地方,三十八年多次告病请休,三十九年正月京察拾遗四月被准致仕回籍。
主要活动
  • 1580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阎仲南宋
全宋文·卷六四四五
阎仲绍熙间侍卫步军司都虞候
见《宋会要辑稿》礼九之二五,周密绍熙行礼记》。
胡从简晚清 1844 — 1895
维基
胡从简(1844年—1895年)字敬亭四川省成都府新津县人清代著名经师大家,著名礼学大师进士
新津胡氏祖籍安徽绩溪,后迁江西庐陵
综合吴克让的《新津县乡土志》及新津胡氏族谱载,新津胡氏一世祖为宋末元初胡受,从湖北麻城迁入川西。
四世祖为胡通海,元末进士四川昌州知州,后定居永川九龙滩。
昌州大足荣昌永川等地。
五世祖为胡复初,元末庠生,不仕后充任荣县东川书院教授
六世祖为明初刑部侍郎兵部左侍郎胡子昭,与方孝孺同日殉难。
明朝传至胡应这一代始迁新津
清初胡氏另一脉相传到十六代胡大斌
又一支传到二十一代胡文魁
这两支也迁到新津
清初至清末,胡氏又相传约十代。
胡从简1844年出生于新津
由于明末清初四川的连续兵灾,当时胡家已经式微。
胡从简人穷志不穷,“编屦得钱为活。
年十九,始读书,刻苦自励。
吴克让新津县乡土志》说, “胡从简亦岳公再传子弟,邃于古义。
” 这里所说的岳公即岳逢阳,字丹崖道光十二年壬辰恩科(1832)进士
岳逢阳是清代新津县四位进士中的第二位。
岳逢阳家在新津县安西镇月花村,是岳飞第二十三世嫡孙。
后来胡从简考上锦江书院邑庠生(秀才)。
1874年胡从简肄业锦江书院,时年三十。
1875年四川学政张之洞建立尊经书院,在全蜀学生三万人中选拔百名入学,录取率0.003。
张之洞晚清四大名臣和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计划通过尊经书院,以“一人学战,教成十人。
万人学战,教成三军”的方式为蜀中培养“通博之士,致用之才。
” 为给尊经书院选拔高才生,张之洞在蜀中主持考试,题为周礼社制考。
试毕,胡从简张之洞选拔为第一,入选为尊经书院上舍生,即今天的高年级研究生。
据记载,胡从简“融贯礼经,《周礼》、《大小戴记》并注疏皆成诵。
”当时参加考试的学生中,有与胡从简同时第一批考入尊经书院的杨锐宋育仁廖平等人。
他们虽比胡从简小五到十岁上下,但即使在学术上他们人人皆非等闲之辈。
胡从简能在考试中从这批人中脱颖而出,可见其学力之深厚。
1879年王闿运四川总督丁宝桢之邀来到成都,担任尊经书院山长校长)。
王闿运学问深厚,尤注重通经致用。
他担任尊经书院山长期间,重振了著名的“蜀学”,使蜀学派一跃成为当时中国学术的顶峰,因而在晚清及近代学术思想史上名垂千古。
钱基博曾指出“疑古非圣,五十年来,学风之变,其机发自湘之王闿运;由湘而蜀,由蜀而粤(康有为梁启超),而皖(胡适陈独秀); 其所由来者渐矣,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足见王闿运在清末民初的历史地位。
王闿运来到尊经书院后立即考试学生,题目是“玄端,冠端所用。
学生们答题大多依据乾嘉学派大师阮元的《十三经注疏校勘》等流行著作。
唯独胡从简“取证经记,曲折旁通,”立即受到王闿运的器重,提拔为斋长
古代的学院分院斋两级管理,相当于现在的校院两级。
国子监的传统,斋长在日常教学管理甚至是寝室管理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斋长既起着维持正常秩序的作用, 也发挥着课后协助教官监督学生言行的作用。
斋长有权对违规的学生进行惩处。
清末薛福成庸庵笔记》说,在王闿运指导下,胡从简治《》,戴光治《》,廖平治《公羊》、《榖梁》、《春秋》,刘子雄、岳森通诸经,“皆有师法,”成为蜀学派在清代学术史上的杰出代表。
廖平的学说也为后来的变法奠定了学术基础。
杨锐宋育仁则成为戊戌变法运动的政治领袖人物。
胡从简终成清代学大师
清史资料《清代学大师列传》特别将胡从简传附于王闿运传之后,显然是视他为王闿运之得意门生。
1892年胡从简考取进士
梁启超的说法来算,清代的一个童生历经逐次科举考试,最后取得进士功名的几率小于万分之一。
社会和朝廷对进士都很重视。
按朝廷惯例,胡从简被授予知县即用。
七品知县,年俸45到60两白银,禄米45斛(一斛等于五斗或50 升或约为现在200斤),养廉银1200两白银。
相比之下,一户农家一年的收入均才40两白银。
胡从简被授予知县,也就是说,凭正常合法收入,他一年的经济收入可以是一般人的十几倍。
对于曾在青年时期经历过贫困的胡从简来说,做官无疑是改善家庭物质生活的机会。
清史资料《清代学大师列传·胡从简传》,《清代学人列传·胡从简传》记载胡从简弃官不做,“乞病归,家居治学,竟不复出。
胡从简治学极为刻苦,“恒以夜分就灯下纂录,五十而瞽。
”“所著书有《礼经考》,《礼经释例》,《周礼句读》,《大戴礼记笺》,《读礼管窥》,累六百余万言,蔚若继曲台之后。
” 只可惜这些著作今天恐怕已经毁损。
查遍四川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除《四川省城尊经书院记》,《尊经书院初集》,《尊经书院二集》和《尊经书院三集》以外,有关尊经书院的档案和资料现在全部不知所终,其中包括胡从简的巨著。
就连尊经书院各位进士的朱卷也都在文献中没有了踪影,只有宋育仁的还在。
鉴于尊经书院与戊戍变法的密切关系,这个现象与戊戍变法失败直接有关。
西汉学者后苍开创《》学以后,两千年以降,研究《》学的大家为数众多,其中还包括朱熹等人。
由于上古历史文献流传下来的很少,文义考据及其艰难,历代学者在《》学研究领域中的成果多为论文,专著较少,而胡从简的礼学却有五部专著,六百余万言之巨。
通盘比较《清代学人列传》对各位入传学者的学术地位评价,“蔚若继曲台之后”之语的确是极高赞誉。
其意为,胡从简是继西汉经学大家后苍著《后氏曲台记》,开创《》学以后,两千年来成就最是蔚为大观的《学大师
清代学大师列传》和《清代学人列传》王闿运传一文中还指出,胡从简“蔚为经师,咸守家法,较之诂经、学海所造就者殆有过无不及焉。
” 这句评语也是对胡从简的很高评价。
清代是历史文献研究考证学的黄金时代和顶峰。
清代这方面的大家有许多。
是乾隆到嘉庆年间形成的乾嘉学派就有惠栋戴震段玉裁王引之王念孙,等等。
乾嘉学派奠基人大致可以追溯到清初学者黄宗羲顾炎武方以智阎若璩胡渭毛奇龄等人。
一些达官贵人如阮元毕沅等,也出而倡导经学,著述丰富。
整个清代考据学学海中有造就者是出现在《清代学大师列传》一书中的著名学者就有370余人
胡从简能得到“有过无不及”的盖棺定论,绝对是极大的荣誉。
胡从简无嗣,收侄儿胡念祖为子,传其学。
胡念祖在学术上得胡从简真传,在尊经书院就读时也是廪生,后又任书院东斋斋长
现存于四川大学图书馆的尊经书局出版物《尊经书院初集》,《尊经书院二集》和《尊经书院三集》中刊有胡从简胡念祖他们两人的论文共15篇。
其中胡从简七篇,胡念祖八篇。
三部珍贵典籍是尊经书院留传下来的现存唯一学术书籍。
不幸中的万幸,这15篇论文就成了今人了解胡氏礼学的窥豹之管。
1895年胡从简逝世,享年54岁。
主要活动
  • 1892年,进士,貢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徐致靖清末 1844 — 19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44—1918 【介绍】: 江苏宜兴人字子静
光绪二年进士
编修
胶州湾事件后上疏请定国是以变法图强。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
百日维新间擢礼部侍郎
政变后夺职监禁。
二十六年出狱,赴杭定居,别字仅叟
维基
徐致靖(1844年—1918年)字子静号仅叟,清末高官,维新派人士。
江苏宜兴人,寄籍宛平
徐致靖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徐家杰之子。
光绪二年(1876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年,1898年),官拜礼部右侍郎翰林侍读学士
戊戌四月二十日1898年6月8日),上书《请定国是疏》(康有为代拟)请求光绪帝正式改变旧法,实施新政
上书后第三天(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戊戌变法正式启动。
变法开始后,上《密保人才摺》,向光绪帝保荐康有为谭嗣同张元济黄遵宪梁启超等人。
在变法中多次上书,主张废八股,开书局,裁冗官,上摺保举袁世凯等。
变法失败后,在上斜街寓所被捕。
徐家认为他必死无疑,备好棺材。
后经李鸿章(与徐父为同年故交)疏通,荣禄力保,被判绞监候(死缓)。
庚子事变,慈禧太后西逃。
八国联军入刑部大牢无人职守,请徐致靖回家。
慈禧回京后,下诏赦免。
后归隐杭州姚园寺巷直至病逝。
他被称为“六君子”之外的七君子,参与变法最早最深,逃生后曾劝康有为不要参加复辟。
著有《上虞县志》、《奏议》、《仅叟诗文》若干卷,《论语解》(未完稿)。
主要活动
  • 1876年,进士,丙子恩科貢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