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全北齐文·卷六
子绘字仲藻,渤海蓨人,魏尚书右仆射隆之次子,小名搔,为神武开府主簿,随府转丞相主簿,加伏波将军,除通直常侍左将军,领中书舍人,加征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孝静初兼给事黄门侍郎,除卫将军、平阳太守,加散骑常侍,征补大行台吏部郎中;文襄统事,以为渤海太守,加骠骑将军,天保初除太尉长史,历海州、合州、郑州刺史,徵为司徒左长史,乾明初转大司农,除魏尹,皇建中加骠骑大将军,太宁中迁都官尚书,加仪同三司,历七兵尚书,转祠部尚书,河清三年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8—565
【介绍】:
南朝陈颍川颍阴人,字深明。起家梁庐陵王行参军。侯景攻陷台城,梁简文帝授朗豫州刺史,令讨景。景平,累官至南兖州刺史。陈霸先入辅,北齐军来攻,朗与侯安都大破之。入陈,封兴宁县侯。陈文帝时,与侯安都平王琳,迁都督、合州刺史。卒谥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平阳太平人。敬显俊子。武成帝时为广陵太守,多所受贿。刺史陆骏将劾之。长瑜贿赂和士开,士开以书屏风诈为长瑜所献。帝悦,俟骏表至,不问。后迁合州刺史,陷于陈,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一作叔彪,当为叔虎,均避唐讳改。北齐范阳涿人,文伟从子。好奇策。为贺拔胜荆州开府长史,胜不用其计,弃城奔梁。叔武归本县。高澄辟之,不到。孝昭帝召为太子中庶子,劝帝攻关西,撰《平西策》一卷。武成帝时出为合州刺史,迁太子詹事。自奉俭约。齐亡,以寒馁死。
全北齐文·卷二
叔武,《北史》作叔彪,潜族弟,魏未为贺拔胜荆州开府长史,胜败,不应辟召,孝昭即位,为太子中庶子,加银青光禄大夫,武成即位,拜仪同三司都官尚书,出为合州刺史,武平中迁太子詹事右光禄大夫,齐亡,归范阳,遭乱城陷,以寒馁死,周将宇文神举收而葬之。
释慧主。俗姓贾氏。始州永归县人。六岁出家。为斌法师弟子。后令诵遗教一夕便度。以经验师多有乖越。便舍之而往姜律师所。诵法华经。寺东房中讲于俗律。试听一遍性若曾闻。乃问十关无能解者。刺史以下合州白黑。皆往咨问莫不归伏。始州一部祖宗道众。即为州内律主受菩萨戒。既尔约束以佛为师。尚不敬天况礼神道。于是佛法方得开弘。于黄安县造寺七所。梓潼县造十寺。武连县造三寺。从彼至今方将盛矣。初主登冠。欲受具足。当境无人。乃入京选德于甘露寺受戒。惟听四分馀义旁通。梦见三日三夜天地闇冥众生无眼。过此忽明眼还明净。觉已汗流。一百日后周毁经道。方知徵应。即返故乡。南山藏伏惟食松叶。异类禽兽同集无声。或有山神送茯苓甘松香来。获此供养六时行道。禽兽随行。礼佛诵经似如听者。仍为幽显受菩萨戒。后有猕猴群共治道。主曰。汝性躁扰作此何为。曰时君异也。佛日通也。深怪此言。寻尔更有异祥。龙飞兽集香气充山。其类众矣。后有八人采弓材者。甚大惊骇。便慰主曰。圣君出世。时号开皇矣。即将出山。以事奏闻。蒙预出家。大业中。敕还本州香林寺。常弘四分为业。武德之始。陵阳公。临益州。素少信心。将百馀驮物行至始州。令于寺内讲堂佛殿僧房安置。无敢违者。主从庄还见斯秽杂。即入房中取锡杖三衣出叹曰。死活今日矣。举杖向诸驴骡。一时倒仆如死。两手各擎一驮掷弃坑中。州县官人惊怖执主。状申陵阳。大笑一无所怪。书曰。弟子数病不逢害鬼。蒙得律师破悭贪袋。深为大利。今附沈香十斤䌷绫十段仰赠。后还京日从受菩萨戒焉。贞观三年。寺有明禅师者。清卓不群。白日独坐见无半身。向众述曰。吾与律师建立此寺。两人同心忽失半身。将不律师先去。不者明其死矣。明日食时俗人惊云。寺家设会耶。见有四路客僧数千人入寺。今何所在。寻尔午时主便无疾而逝。春秋八十九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周敦煌人。令狐整弟。有文武材,起家太学生。后与整同举兵逐张保,授都督。累迁大都督,乐安郡守。入为中外府乐曹参军。宇文护以为敦煌郡守,在郡十余年,有政绩,迁合州刺史。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周金城枹罕人。念贤子。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合州刺史。
释慧重。姓郭。雍州人。志干威棱不怯邪障。鬼神林屋闻有栖止无往不降。净持戒地明解摄论。履游名教清迥不群。住大兴善。博综机要荣达叙顾。辩章言令写送有法。仁寿置塔。敕召送舍利于泰山之岱岳寺。初至放光。乃至入塔相续流照。岳上白气三道下流。至于基所。岳神庙门无故自开。如是者三。识者以为神灵归敬故也。四年建塔。又送于隆州禅寂寺。初至设斋。忽有野鹿。从南山下度嘉陵江直趣塔所。人以手摩自然依附。乃至下讫其鹿方去。夜放大光在佛堂上。焰高数丈青赤流集。众人同见。三日打刹。合州喜舍。紫云覆塔。雨金银花遍于城邑。其收得者乃有五色相镂。又获舍利五枚于天花上。浮汎旋转合散随心。州内修梵寺先为文帝造塔。有一分舍利。欲与今塔。同日下基。其夜两塔双放光明。朗照幽显至晓方灭。同睹此瑞无数千人。将下之晨又雨银花。变转非一。重还京室。改革前度专修禅悔。昼夜十有二时。礼五十三佛。馀则加坐正念。毕世终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6—659
【介绍】:
隋至唐初僧。俗姓朱。隋文帝仁寿中,于邓州大兴国寺出家。隋末丧乱,独守寺宇,得以无损。唐初归邓州,隐于北山十余年,有异迹,合州礼事之。复出住大兴国寺,声闻吴蜀间。高宗永徽初,三载守房不出,读《一切经》两遍。
释智勤。俗姓朱。隋仁寿因舍利州别置大兴国寺度。少小以匡护为心。每处众发言。无不允睦。精诚勇猛事皆冥祐。初母患委顿。为念观音。宅中树叶之上皆现化佛。合家并见。母疾遂除。又属隋末荒乱诸贼竞起。勤独守此寺。贼不敢凌。故得寺宇经像一无所损。诸寺湮灭不可目见。又一时权著俗衣。以避兵刃。被贼围绕而欲杀之。忽闻空中声告。师可去俗衣。遂除外服。贼见顶礼请将供养。经于数月后投于蜀。听皓法师讲。众至三千。法师皆委令检校。遂得安怗。内外无事。一人力也。又至唐初还归邓州。讲维摩三论十馀遍。后隐于北山。倚立十馀年。所居三所即今见存。恒闻谷中钟声。后寻岩岭。忽见一寺宛丽奇常。入中礼拜。似有人住。如是数度。后更寻觅莫知所在。又居山内粮食将尽。其行道之处土自发起。遂除弃之。明日复尔。如是再三。遂有谷现。因即深掘得粟二十馀硕。其粟粒大色赤稍异凡谷。时邓州佛法陵迟。合州道俗就山礼请。愿出住持。遂感梦而出。其梦不详子细。后时负像出山。中途忽闇莫知其路。不得前进。俄有异火两炬。照路极明。因得见道。送至村中火方回灭。村人并见无不惊异。因出住大兴国。前后诸王刺史。并就寺顶礼。请受归戒。恒以僧尼之事委令检校。佛法光显。吴蜀远闻。又至永徽年初。以见时事繁杂。守房不出。向淹三载。读一切经两遍。每读经时恒见有神来听。初中后夜常闻弹指謦欬之声。至显庆四年。省符召入慈恩。不就。至其年五月欲终之前。所有功德不周之处。晓夜经构使毕。人问何故如此匆速。答曰。无常之法何可保耶。至十五日。寺中树木枝叶萎枯自然分析。禽鸟悲鸣遍于寺内。僧各惊问莫知所由。至十六日旦。忽见昔听经神来。礼拜而语云。莫礼傍人无有见者。于是剃发披衣在绳床内。手执香炉跏趺而坐。告诸弟子。汝可取大品经读诵。至往生品讫。遂合掌坐而卒。停经数日颜色如旧。恒有异香闻于寺内。合州道俗悲恸难胜。州县官人并送至野。春秋七十四矣。
释智勤。俗姓朱氏。隋仁寿因舍利州别置大兴国寺。勤少小以匡护为心。每处众发言无不允睦。精诚勇猛事皆冥祐。初母患委顿为念观音。宅中树叶之上皆现化佛。合家并见。母疾遂除。又属隋末荒乱诸贼竞起。勤独守此寺贼不敢凌。故得寺宇经像一无所损。诸寺湮灭不可目见。又一时权著俗衣以避兵刃。被贼围绕而欲杀之。忽闻空中声告。师可去俗衣。遂除外服。贼见顶礼。请将供养。经于数月。后投于蜀听皓法师讲。众至三千。法师皆委令检校。遂得安帖内外无事一人力也。又至唐初还归邓州。讲维摩三论十馀遍。后隐于北山倚立十馀年。所居三所即今见存。恒闻谷中钟声。后寻岩岭忽见一寺。宛丽奇常。入中礼拜。似有人住。如是数度。后更寻觅莫知所在。又居山内粮食将尽。其行道之处土自发起。遂除弃之明日复尔。如是再三。遂有谷现。因即深掘得粟二十馀硕。其粟粒大色赤稍异凡谷。时邓州佛法陵迟。合州道俗就山礼请。愿出住持。遂感梦而出。其梦不详子细。后时负像出山。中途忽闇莫知其路不得前进。俄有异火两炬照路极明。因得见道送至村中。火方回灭村人并见无不惊异。永徽年初以见时事繁杂守房不出。向淹三载读一切经两遍。每读经时恒见有神来听。初中后夜尝闻弹指謦欬之声。至显庆四年五月。欲终之前所有功德不周之处。晓夜经构使毕。人问何故如此忽速。答曰。无常之法何可保耶。至十五日。寺中树木枝叶萎枯自然分析。禽鸟悲鸣遍于寺内。僧各惊问莫知所由。至十六日旦忽见昔听经神来礼拜。语云莫礼。傍人无有见者。于是剃发披衣在绳床内。手执香炉跏趺而坐。告诸弟子。汝可取大品经读诵。至往生品讫。遂合掌坐而卒。停经数日颜色如旧。恒有异香闻于寺内。春秋七十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合州人。七岁时日诵万言。德宗贞元中举神童。仕为合江令,寻退居安乐山讲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第进士。僖宗朝,历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中和中,召充翰林学士,迁户部侍郎。昭宗乾宁中,官刑部尚书。二年,权知礼部贡举,取士二十五人,昭宗复试,与十五人及第,余者文多芜杂,令落下,贬凝合州刺史,卒于贬所。
作品评论
昭宗皇帝颇为寒畯开路,崔合州凝典贡举,但是子弟,无问文章厚薄,其间屈人不少。孤寒中唯程宴、黄滔擅场之外,其馀以呈试考之,滥得亦不少矣。然如贞白、张蠙诗,赵观文古风之作,皆臻前辈之阃阈者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京兆万年人。仕后唐。庄宗定汴、洛,与赵光胤同拜平章事。谨重奉职,政事得失,无所措言。明宗时坐高季兴事流合州,赐自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石照人。张雍子。勇敢善战。仕前蜀。王建时为破浪都头,大败荆南兵于夔州,累官镇江军节度使。王衍乾德中迁峡路应援招讨使。后仕后蜀,加秩侍中。卒于渝州,年八十余岁。
武。石照人。仕蜀。累迁峡路应援招讨使。入后蜀。加秩侍中。统飞棹诸营。为峡路行营招收讨伐使。卒年八十馀岁。
全宋文·卷六○
李昌龄(九三七——一○○八),字天钖,宋州楚丘(今山东曹县东南)人。太平兴国三年进士,历判合州、银州。擢右拾遗、直史馆。后为淮南转运使,知广州。还,擢礼部郎中,为枢密直学士。迁右谏议大夫,充户部使。淳化三年改度支使,拜御史中丞。至道二年,以本官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坐交结王继恩贬。后以秘书监致仕。大中祥符元年卒,年七十二。《宋史》卷二八七有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2
【介绍】:
宋开封人。以荫补东班承旨。迁补右班殿直,以善射,授供奉官、带御器械,三迁至供备库使。真宗咸平中,为镇州钤辖,时王继忠师溃,还渡河,契丹追之,守素据桥发矢,每发必中,敌不敢近,遂引去。后为镇、定钤辖,加合州团练使。久练边事,名闻契丹,敌颇畏服之。仕终南作坊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