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钟芳明 1476 — 15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4 【介绍】: 广东崖州人,改籍琼山字仲实
正德三年进士
嘉靖中累官至户部右侍郎
有《皇极经世图赞》、《续古今纪要》、《崖志略》、《钟筠溪家藏集》。
全粤诗·卷二○七
钟芳(一四七六 — 一五四四)字仲实
崖州人,改籍琼山
明武宗正德三年(一五〇八)进士
选庶常,授编修
以忤时,左迁宁国推官
漳州同知
历官南京户部员外郎,署吏部稽勋司郎中,转考功
升浙江提学副使
广西右参政,去贵县虎患,谕降洛容贼,讨田州叛猷岑猛,定平乐峡,屡有军功。
捷闻,两赐金帛。
江西布政使
南京太常寺卿,疏言祭告礼,称上意。
南京兵部右侍郎,改户部右侍郎,奉敕总督太仓经略边储,漕政大举。
南京太庙灾,疏陈修省
寻乞休。
世宗嘉靖二十三年(一五四四)卒于家。
著有《易学疑义》、《春秋集要》、《皇极经世图》、《续古今纪要》、《崖志略》、《小学广义》、《养生举要》、《筠溪诗文集》诸书。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〇一有传。
钟芳诗,以嘉靖二十七年钟允谦刻本《筠溪文集》为底本。
维基
钟芳(1476年—1544年),榜姓黄,后奏复原姓,字仲实号筠溪广东崖州高山所(今属海南省三亚市)人,学者。
正德戊辰进士,官至户部侍郎
钟芳幼年丧母,寄居外亲黄家抚养,故姓黄。
其自幼聪颖好学,十岁入崖州州学,师从学者纪纲正。
弘治十四年(1501年)钟芳辛酉广东乡试高中第二名举人
正德三年(1508年),登戊辰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正德四年(1509年),授翰林院编修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刘瑾党羽被调外任,贬直隶宁国府推官,历福建漳州府同知,升至南京户部员外郎,转吏部稽勋司郎中吏部考功司郎中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正月,升浙江提学副使
嘉靖二年(1523年)五月,升广西右参政六年十一月,升江西右布政使嘉靖九年(1530年)七月南京太常寺卿十一年四月南京兵部右侍郎十二月改官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
嘉靖十二年(1533年)奏请复姓钟,十三年七月致仕。
迁居原籍琼山县养老。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十一月卒于家,赠都察院右都御史,赐祭葬如例。
主要活动
  • 1508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释德洪北宋 1071 — 11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28 【介绍】: 僧。
筠州人俗姓喻一说姓彭号觉范后改名德洪
清凉寺为僧。
以医识张商英,又往来郭天信之门。
徽宗政和元年,因张、郭得罪而受累,配朱崖
后释归。
喜游公卿间,戒律不严。
工诗,善画
有《石门文字禅》、《冷斋夜话》、《林间录》、《僧宝传》、《临济宗旨》等。
全宋诗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
俗姓喻
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
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
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庐山归宗寺,随真净石门
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
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
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
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
三年,得释。
四年,返筠州,馆于荷塘寺。
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
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图绘宝鉴》),多与当时知名士大夫交游,于北宋僧人中诗名最盛(《四库全书·林间录》提要)。
有《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夜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
事见《石门文字禅·寂音自序》,《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德洪诗,以明万历二十五年径山兴圣万禅寺刊《石门文字禅》为底本。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遗书》本(简称武林本),《宋诗钞补》(简称钞补)等。
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全宋文·卷三○一五
惠洪(一○七一——一一二八),又作慧字觉范,易名德洪号寂音尊者,又自署老俨甘露灭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氏
年十四,父母并殁,从云庵克文等学出世法。
十九岁试经东京,得度,假惠洪籍为大僧,能通《唯实论》。
服勤四年,南归庐山克文,又随克文石门
崇宁中,与陈瓘张商英黄庭坚等游,主临川北禅院,迁金陵清凉寺
大观三年秋,以僧控冒籍讪谤,入制狱一年
张商英郭天信为奏得免,并许改名德洪,赐师号。
政和元年十月,张、郭被黜,坐交通二人,诏夺僧籍配海南
三年五月被赦还。
次年复被拘于并州狱,久之乃得释还乡,野服往来九峰洞山四年
后又为狂道士诬为张怀素党人,坐系南昌狱百馀日,会赦得免,居湘中。
靖康中,许还僧籍复旧名。
建炎二年五月卒,年五十八。
惠洪博学强识,工诗画,有名于世。
著述甚丰,今存《法华经合论》、《楞严经合论》、《临济宗旨》、《智證传》、《禅林僧宝传》、《林间录》、《石门文字禅》、《冷斋夜话》、《天厨禁脔》等。
事迹见本集卷二四《寂音自叙》,《五灯会元》卷一七,《僧宝正续传》卷二等。
禅师讳德洪
字觉范
筠州新昌喻氏子。
年十四。
父母并月而殁去。
依三峰靓禅师为童子。
十九试经。
东都假天王寺旧籍惠洪名为大僧。
宣秘律师受唯识论臻其奥。
博观子史。
有异才。
以诗鸣京华。
搢绅间。
久之南归。
依归宗真净禅师
研究心法。
随迁泐潭。
凡七年。
真净之道。
辞之东吴
历沅湘。
一日阅汾阳语。
重有发药。
于是𮌎次洗然。
辨博无碍。
崇宁中
显谟朱世英请出世临川之北禅。
先是寺有古𦘕应真十六轴。
久亡其一。
师至以诗嘲之。
未淹辰而应真见梦所匿之家。
丐归寺中。
因得之。
世以谓尊者犹畏其嘲而归焉。
越明年以事退游金陵
漕使吴正仲请居清凉。
未阅月为狂僧诬。
以度牒冒名。
旁连讪谤事。
入制狱。
锻鍊久之。
坐冒名。
著逢掖。
京师
丞相张无尽
特奏得度。
改今名。
太尉郭天民奏锡椹服。
号宝觉圆明
自称寂音尊者
未几坐交张郭厚善。
张罢政事。
左司陈莹中撰尊尧录将进御。
当轴者嫉之。
谓师颇助其笔削。
政和元年十月
僧伽黎配海外。
三年春
遇赦。
归于江西
是冬复證狱于并州
明年得还。
往来九峰洞山
野服萧散。
以文章自娱。
将自西安入衡湘。
依法属以老。
复为狂道士
执以为张怀素党。
南昌狱。
治百馀日。
非是会赦免。
湘西南台
仍治所居
榜曰明白庵。
自为之铭。
其叙曰。
予世缘深重。
夙习羁縻。
好论古今治乱是非成败。
交游多讥诃之。
陈莹中曰。
道初不相妨。
譬如山川之有烟云。
草木之有华滋。
所谓秀媚精进。
予心知其戏。
然为之不已。
大观元年春
结茅于临川
名曰明白。
欲痛自治。
莹中闻之。
以偈见寄曰。
庵中不著毗耶座。
亦许灵山闻法人。
便谓世间憎爱尽。
攒眉出社有谁嗔。
于有堤岸辄决。
又复衮衮多言。
然竟坐此得罪。
出九死而仅生。
恨识不知微
道不胜习。
乃收召魂魄。
料理初心。
而为之铭曰。
雷霆发声。
万国春晓
闻者不言。
心得意了。
木落霜清。
水归汰在。
忽然震惊。
闻者骇怪。
合妙日用。
如春雷霆。
背觉合尘。
震惊。
万机休罢。
随缘放旷。
尚无了知。
安有倒想。
永惟此恩。
研味其旨。
一庵收身。
以时卧起。
语默不昧。
丝毫弗差。
蒙杂而
随孚于嘉。
于是覃思经论义疏。
发挥圣贤之秘奥。
及解易。
宝传成。
抚而叹曰。
冒障海极。
并门间关。
万死而不毙。
天其或者迟以卒此乎。
世有贤者。
当知我矣。
将负之入
襄阳会难。
渊圣登极。
大逐宣和用事者。
诏赠丞相商英司徒
赐师重削发。
还旧师名。
未几国步多艰。
退游庐阜
建炎二年夏五月
示寂于同安
阅世五十有八。
门人建塔于凤栖山
师之才章。
盖天禀然。
幼览书籍。
一过目。
毕世不忘。
落笔万言。
了无停思。
其造端用意。
大抵规模东坡
而借润山谷
至于出入禅教。
议论精博。
其才实高。
圜悟禅师以为笔端具大辩才。
不可及也。
与士大夫游。
议论衮衮。
虽稠人广座。
至必奋席。
湘西
山谷
与语终日。
不容去。
因有诗赠之。
略曰。
不肯低头拾卿相。
又能落笔生云烟。
其后山谷宜春
见其竹尊者诗。
咨赏。
以为妙入作者之域。
颇恨东坡不及见之。
林间录二卷。
宝传三十卷。
高僧传十二卷。
智證传十卷。
志林十卷。
冷斋夜话十卷。
天厨禁脔一卷。
石门文字禅三十卷。
语录偈颂一编。
法华合论七卷。
严尊顶义十卷。
圆觉皆證义二卷。
金刚法源论一卷。
起信论解义二卷。
并行于世。
赞曰。
丞相张无尽觉范
盖天下之英物。
圣宋之异人。
然古之高僧
以才学名世。
殆与觉范并驱者多矣。
必以清标懿范相资而后美也。
觉范少归释氏。
长而博极群书。
观其发挥经论。
光辅丛林。
孜孜焉。
手不停缀。
而言满天下。
及陷于难。
逢掖出。
九死而仅生。
垂二十年。
重削发。
无一辞叛佛而改图。
此其为贤者也。
然工呵古人。
而拙于用己。
不能全身远害。
峻戒节以自高。
数陷无辜之罪。
抑其恃才。
暴耀太过。
而自取之邪。
尝自谓。
识不知微
道不胜习者。
不独为实录。
亦以见其自欺焉。
惜哉。
虞谟北宋
全宋诗
虞谟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为浙东提点刑狱政和中再任(清康熙浙江通志》卷一一四)。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金人陷汴京,立张邦昌楚帝时官考功员外郎,弃官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
全宋文·卷三八三七
虞谟常州宜兴(今江苏宜兴)人。
政和六年信州,以罪除名勒停,朱崖军编管。
伪楚时为庶官,辞官归宋。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三五,《宋史》卷三九九《王庭秀传》。
主要活动
  • 1102年-1112年,两浙路越州(绍兴市),两浙路提点刑狱公事
  • 1106年-1107年,淮南东路泰州(泰州市),泰州知州
邢梦璜南宋
全宋文·卷八二八七
邢梦璜琼州文昌(今海南文昌北)人。
咸淳间以荐辟为朱崖军签判咸淳末吉阳军通判,擢知万安军
见正德《琼台志》卷二一、三一、四○。
许源南宋
全宋诗
许源字泽之
孝宗淳熙间通判吉阳军
明正德琼台志》卷三一有传。
全粤诗·卷二八
许源字泽之
疑为粤人
宋孝宗淳熙间吉阳同知
上官崇修、唐胄纂正德十六年刊《琼台志》卷三一有传。
诗二首。
刘讷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高宗乾封中都水监主簿,以《汉书》授沛王李贤
太子,擢讷言洗马侍读
太子废,高宗见之怒,除名为民。
后坐事流振州死。
曾参与注《后汉书》,又编有《俳谐集》。
李灵夔初唐 ? — 6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8 【介绍】: 宗室。
高祖第十九子。
好学,善草隶,通音律。
初封魏王后改封鲁王
历五州刺史,迁太子太师
因谋起兵事泄,流振州,自缢而死。
毛奎南宋
全宋诗
毛奎字子文,一作文通号澹然居士富川(今广西钟山)人。
理宗淳祐间吉阳军
任满去,至南山铺,不知所终,后人于铺前山中立祠记之。
事见明正德琼台志》卷六。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七九九一
毛奎字子文一字文通贺州富川(今广西钟山)人。
淳祐间吉阳军,能文章,通术数,知地理。
后任满去,至南山铺,不知所终,后人立祠祀之。
见正德《琼台志》卷三三。
主要活动
  • 1126年-1127年,福建路建州(建瓯市),福建路转运使,1127年被杀
  • 1127年,福建路建州(建瓯市),福建路转运副使,9月被杀
阳瓒南朝宋 ? — 4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2 【介绍】: 南朝宋人
宁远司马、濮阳太守
少帝嗣位初,魏拓跋焘亲督兵攻滑台,东郡太守景度弃滑台走,坚守,胁降不从,被杀。
追赠给事中
宋锦
维基
宋锦(1706年—1772年)字在中号东郊河南武陟县人
生于康熙四十五年四月二十二日子时雍正乙酉拔贡,壬子癸丑联捷进士乾隆三年戊午四川嘉定府犍为县知县辛酉四川乡试同考官九年大计卓开,十一年题升合州知州十六年广东德庆州十八年崖州二十六年惠州通判二十九年琼州府同知三十二年知州,署广州海防军民府,三十三年戊子广署澳门军民府,是年秋告归,三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辰时寿终,享寿六十有七。
主要活动
  • 1733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崔元综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元琮
郑州新郑人
武周天授初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外若谨厚,而内中刻薄,每受制鞫狱,必披毛求疵,人畏鄙之。
后坐事流振州,赦还,迁蒲州刺史,致仕。
卒年九十余。
毛修之北魏 375 — 4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5—446 【介绍】: 北魏荥阳阳武人字敬文
初为桓玄屯骑校尉
失势,脩之诱令入蜀杀之,归刘裕
刘毅江陵,为耳目。
刘毅灭,还京都,为黄门侍郎右卫将军,转相国右司马,行司州事,戍洛阳
东晋安帝义熙十四年,辅刘义真关中,为夏兵所败,被俘。
夏国主赫连昌时,以善烹饪,为太官令
宋文帝元嘉五年北魏大破夏军,赫连昌被俘,获脩之。
魏使领吴兵讨柔然大檀,以功拜吴兵将军,累迁尚书封南郡公
以能为南人饮食,常在太官,主进御膳。
太延二年,为外都大官
卒谥恭
全后魏文·卷二十六
修之字敬文荥阳阳武人
晋隆安初殷仲堪宁远参军,历桓玄后军、太尉相国参军
篡位,以为屯骑校尉
安帝反正,除骁骑将军
刘裕镇军、咨议参军,加宁朔将军,迁右将军,进龙骧将军。
辅国将军,加宣城内史,领刘毅军司马卫将军司马、南阳太守
入为黄门侍郎,复为右卫将军冠军将军河南河内郡太守
王镇恶安西司马。
义熙十四年赫连勃勃所擒,勃勃死,与赫连昌俱为太武所擒。
神麚中,拜吴兵将军,领步兵校尉,迁散骑常侍前将军光禄大夫,进太官尚书封南郡公,迁特进抚军大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太延二年为大都大官
卒年七十二,谥曰恭
沈庆之南朝宋 386 — 4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6—465 【介绍】: 南朝宋吴兴武康人字弘先
不识字,少以勇闻,有谋略,善用兵。
文帝孝武帝年间,参与镇压江沔蛮族起事,平定皇室内部叛乱。
历任建威将军南兖州刺史镇北大将军侍中太尉等职,封始兴郡公
在娄湖广置室宇田产,奴僮千计。
前废帝永光元年,请开钱禁,许民私铸。
致钱质更劣,千钱长不满三寸,有“鹅眼钱”、“綖环钱”等名目,斗米竟值万钱。
后为前废帝所杀。
全宋文·卷四十一
庆之字弘先吴兴武康人永初初竟陵太守赵伯符版为宁远中兵参军,除殿中员外将军
元嘉中淮陵太守,转正员将军,迁始兴王浚后军参军员外散骑侍郎,进建威将军,迁广陵王诞北中郎中兵参军,领南东平太守
又为世祖抚军中兵参军,复为广陵王诞参军济阴太守,迁太子步兵校尉
元凶弑立,世祖征虏将军武昌内史,领府司马。
及践阼,以为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
寻出为使持节,督南兖兖四州诸军事镇军将军南兖州刺史,镇盱眙
寻还镇广陵
孝建初镇北大将军,督青冀幽三州,封始兴郡公
寻以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罢就第。
大明中,复为使持节南兖、徐、兖三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南兖州刺史,进司空,固让。
前废帝即位,以为侍中太尉,寻赍赍药赐死,年八十,谥曰忠武公
明帝即位,追赠侍中司空谥曰襄公
王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澶州观城人
少为小吏,累迁本州马步军都虞候
周世宗澶渊,每旬决囚,引律令,辨析中理,即署右职。
及即位,累官客省使,领河北诸州计度使。
所至振举纲维,号为称职。
太祖建隆初,平李重进,令扬州
既行,舟覆溺死。
全宋诗
王赞字子业保静(今湖南保靖)人。
理宗淳祐八年(一二四八)吉阳军
事见明正德琼台志》卷三一。
主要活动
  • 962年,淮南东路扬州(扬州市),扬州知州兼安抚使
赵鼎宋 1085 — 114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5—1147 【介绍】: 解州闻喜人字元镇号得全居士
徽宗崇宁五年进士第,对策斥章惇误国。
高宗即位,历任右司谏、殿中侍御史,陈战、守、避三策,除御史中丞
绍兴四年,擢参知政事,力荐岳飞出师复襄阳,旋以知枢密院事督川、陕军事。
未几,拜右相
五年,升左相,与右相张浚论事不合,出知绍兴府
七年,复左相,反对与金议和,为秦桧所倾,累贬潮州安置,移吉阳军,绝食而死。
谥忠简
有《忠正德文》。
全宋诗
赵鼎(一○八五~一一四七)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
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累官河南洛阳开封府士曹参军
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除司勋员外郎,擢右司谏,迁侍御史
金兵逼长江,陈战守避三策,拜御史中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二四、二六、二九)。
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出知平江、改知建康,移知洪州
四年襄阳陷,召拜参知政事
都督川、陕诸军事(同上书卷六八、七五、七九)。
同年九月,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
五年,晋守左仆射知枢密院事,与张浚并相。
监修神宗、哲宗实录,书成,高宗亲书“忠正德文”四字赐之。
六年,出知绍兴
七年,召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八年,为秦桧所挤,再知绍兴
九年,徙知泉州
屡谪清远军节度副使潮州居住。
十四年,移吉阳军,在吉阳三年,不食而卒,年六十三。
孝宗即位追谥忠简
有《忠正德文》十卷、《得全居士集》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二○),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成忠正德文集》十卷。
事见《宋元学案》卷四四,《宋史》卷三六○有传。
 赵鼎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忠正德文集》为底本,校以清道光会稽吴杰跋刊本(简称道光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赵鼎(1085-1147) 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
解州闻喜人
中兴名臣之一。
有《得全居士词》。
全宋文·卷三八○六
赵鼎(一○八五——一一四七)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
崇宁五年进士第,历洛阳开封士曹
建炎三年召为司勋员外郎,擢右司谏、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
四年签书枢密院事
绍兴二年建康府,移知洪州
四年二月召拜参知政事
九月,除尚书右仆射
奏起张浚知枢密院,命诸将邀击金人,连败之。
次年左仆射
出知绍兴府
七年九月,再拜左相
治国以固本为先,力辟和议,为秦桧所挤,复出知绍兴府,徙泉州
又讽御史陷之,谪官居兴化军,移漳州
十年潮州安置。
在潮五年,又移吉阳军
绍兴十七年,不食而死,年六十三。
临终自书铭旌有「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之句。
孝宗时谥忠简
史称「中兴贤相,为称首」。
著有《忠正德文》十卷。
事迹见所撰《自志笔录》,《宋史》卷三六○本传。
主要活动
  • 1106年,进士
  • 1108年-1113年,甘肃两当,县尉,或在两当,中进士后初调凤州两当尉。
  • 1114年-1116年,陕西韩城,户曹,调同州户曹次。
  • 1117年-1123年,山西永济,县丞,任河中府河东县丞。
  • 1124年-1125年,河南洛阳,?,在河南府洛阳县。
  • 1126年-1128年,河南洛阳,士曹,在开封。宰相吴敏知其能,擢为开封士曹。
  • 1129年,浙江杭州,司勲员外郎,至行在所杭州,除司勲员外郎。
  • 1129年,普宁寺(江苏南京),左司谏,在建康,除左司谏。上书《论时政得失》。高宗纳鼎言,罢王安石陪享神宗庙庭。
  • 1129年,普宁寺(江苏南京),殿中侍御史。,在建康,改殿中侍御史。
  • 1129年,浙江绍兴,侍御史,除侍御史从驾越州。
  • 1129年,浙江宁波,御史中丞,至明州,除御史中丞。
  • 1130年-1131年,浙江绍兴,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在绍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 1132年-1134年,江苏南京,制置使,除知平江府,道改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节制庐、寿军马。
  • 1134年,浙江杭州,太中大夫;参知政事,在临安,除太中大夫、参知政事。
  • 1134年,浙江杭州,知枢密院事,在临安。除知枢密院事,充川陕宣抚使,寻改都督川、陕、荆、襄军马。
  • 1134年,浙江杭州,明堂大礼使,在临安。充明堂大礼使。
  • 1134年,江苏苏州,知枢密院事;明堂大礼使,扈从亲征驻平江。
  • 1135年-1137年,江苏苏州,左仆射;枢密使,迁左仆射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监修国史。
  • 1138年,江苏南京,仆射,在建康。《哲宗实录》书成,授特进。吕本中草授特进制并以此被罢职。
  • 1138年,浙江绍兴,节度使;制置使,在绍兴府。引疾除检校少傅奉国军节度使、充浙东安抚大使知绍兴府。
  • 1139年-1140年,福建晋江,知州,除知泉州。
  • 1140年-1147年,浙江慈溪,节度副使,责授清远军节度副使,潮州安置。
钟允谦明 1495 — ?
全粤诗·卷二四九
钟允谦字汝益
明世宗嘉靖八年(一五二九)进士
浙江宁海县,升刑部主事,出知福州府,转莱州知府
卒于官。
与父芳同祭乡贤
明陈是集《溟南诗选》卷二有传。
维基
钟允谦(1495年—?
),榜姓黄,后复姓钟,字汝益广东琼州崖州所(今属海南省三亚市)人。
广东乡试第二十七名举人
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会试第一百七十八名,登第三甲第一百四十八名进士
浙江宁海县嘉靖十二年(1533年)随父钟芳复姓钟,升刑部主事,出为福建福州府知府,转山东莱州府知府
卒于官。
与父祀乡贤
主要活动
  • 1529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邓思瓘盛唐 703 — 73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3—739 【介绍】: 唐道士
临川人,世隐于麻姑山
幼入庐山,后移恒山
修习道行。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诏下求方士,思瓘应辟入,住太一宫,旋受命至江南巡访。
次年,复命称旨,诏度为道士,名曰紫阳,住洛阳福唐观。
寻随驾至,诏住同德兴唐观
二十六年,敕往诸名山修功德。
次年,从幸温泉宫,卒于太玄观。
陈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开封人
内侍给事殿廷,由梁惟简荐奉宣仁皇后
后以左藏库使文州刺史出为真定路都监
以涉元祐党事,编管白州,徙配朱崖处死。
胡铨宋 1102 — 118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2—1180 【介绍】: 吉州庐陵人字邦衡号澹庵
高宗建炎二年进士
抚州军事判官
金人渡江南下,募乡丁助官军捍御。
枢密院编修官
绍兴八年秦桧主和,抗疏力斥,乞斩秦桧参政孙近使臣王伦,声振朝野。
诏除名,编管昭州,移谪吉阳军
死,移衡州
孝宗即位,复奉议郎,知饶州
国史院编修官兵部侍郎
资政殿学士致仕。
卒谥忠简
有《澹庵集》等。
全宋诗
胡铨(一一○二~一一八○)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进士
绍兴五年(一二三五),除枢密院编修官
八年,以上书斥和议,乞斩王伦秦桧孙近,除名编管昭州
十八年,改新州,移吉阳军
二十五年卒,移衡州
孝宗即位,复奉议、知饶州
国史院编修官宗正少卿
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兼国子祭酒权兵部侍郎,以本职措置淅西淮东海道
乾道初漳州,改泉州,留为工部侍郎
七年(一一七一)以敷文阁直学士奉祠
淳熙六年(一一七九)召归经筵,引疾力辞。
七年,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
著有《澹庵集》一百卷(本集宋杨万里序作《澹庵文集》七十卷),已佚。
今存《澹庵文集》六卷。
宋史》卷三七四有传。
 胡铨诗,以清光绪刊《庐陵诗存》所收为最多。
今以《庐陵诗存》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澹庵文集》(简称四库本)等,编为第一卷;残本《永乐大典》所收诗,编为卷二;此外散见有关典籍之诗,编为第三卷。
词学图录
胡铨(1102-1180) 字邦衡号澹庵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有《澹庵文集》、《澹庵词》。
全宋文·卷四二九九
胡铨(一一○二——一一八○)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建炎二年进士,授抚州军事判官
绍兴六年吕祉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除枢密院编修官
八年宰臣秦桧决策主和,上书请斩秦桧等,大怒,诏除名编管昭州
后迫于公论,乃以广州盐仓,改签书威武军判官
十二年复除名编管新州十八年远谪吉阳军由是忠义刚直之名满天下。
死,内移衡州
孝宗即位,复奉议、知饶州,召对,除吏部郎官
隆兴元年秘书少监,擢起居郎,兼侍讲国史院编修
除兼权中书舍人宗正少卿权兵部侍郎
乾道初漳州,改泉州,入为工部侍郎
七年奉祠归。
淳熙七年卒,年七十九。
谥忠简
著有《澹庵集》、《易拾遗》、《书解》、《春秋集善》、《周官解》、《礼记解》、《奏议》、《诗话》等。
杨万里胡公行状》(《诚斋》卷一一八),周必大胡忠简公神道碑》(《周文忠公集》卷三○),《宋史》卷三七四本传。
主要活动
  • 1128年,进士
  • 1129年-1136年,江西抚州,军事判官,任抚州军事判官
  • 1137年,浙江杭州,编修官,在临安,赐对,胡铨改左通直郎,留为枢属。
石安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静江府临桂人字惠叔
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
早从沈晦胡寅游,尤受知于张浚
象州判官,决狱平恕
分教廉、二州,文风大振。
晚知吉阳军,未赴而卒。
与弟石安行、石安持齐名,人号三石。
全宋诗
石安民字惠叔临桂(今广西桂林)人。
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
历廉、二州教授清嘉庆临桂县志》卷二八),象州判官
晚知吉阳军,未赴而卒(明正德琼台志》卷三一)。
主要活动
  • 1145年,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