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陈承镕清末 1821 — 18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821—1856 【介绍】: 清末广西藤县人,原籍桂平
陈玉成之叔。
参加太平军,任羽林侍卫,擢殿左三指挥
入天京,授地官副丞相,升天官正丞相,改佐侯,传达军政事务。
咸丰六年,杨韦事变追随韦昌辉秦日纲,后被杀。
周玄豹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燕人
世为从事
少为僧,从师学相人之术。
后还俗,至晋阳张承业,言事数中。
后唐庄宗时署为北京巡官
明宗即位,授光禄卿致仕,卒年八十余。
李远继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西藤县人,一作广东花县
早年参加太平军
咸丰五年承宣,曾参与摧毁江南大营。
同治元年后转战安徽江西浙江
五年以后不知所终。
李秀成晚清 1823 — 18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3—1864 【介绍】: 广西藤县人原名以文
咸丰元年参加太平军
以骁勇善战,积功升地官正丞相合天侯
石达开出走,擢为副掌率、合天义,与陈玉成共主军政。
咸丰八年三河之战大败清军。
次年封忠王
咸丰十年,用“围魏救赵”之计,解天京围,破江南大营。
经略苏、常,东攻上海,西援天京。
同治三年,困守天京,城陷被俘。
有自述数万言,旋被害。
林桂龙南宋
全宋诗
林桂龙三山(今福建福州)人。
理宗景定四年(一二六三)丁大全溺死藤州,有诗相嘲(《浩然斋雅谈》卷中)。
今录诗三首。
岳虞峦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武进人字舜牧
明崇祯四年进士,官至江西按察使
明亡后出家为僧,改名岳岚号东海衲民
有《周易感义》、《春秋平义》。
维基
岳虞峦字舜牧号衡山
南直隶武进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岳虞峦天启七年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
兵部观政,授南京户部陕西清吏司主事,升云南司郎中八年(1635年)官至浙江杭州府知府十二年被贬为锦衣卫经历
后官至江西按察使
明亡,出家为僧,改名岳岚号东海衲民
著有《周易感义》、《春秋平义》。
释遵式北宋 964 — 103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4—1032 【介绍】: 僧。
台州宁海人俗姓叶字知白
投东掖山义全出家。
年二十受具戒,研律学
后诣普贤像前,自誓习天台教法,遂趋宝云义通师讲席,尽得台宗秘奥。
真宗大中祥符中敷席杭州昭庆寺,讲扬所学。
后复兴故天竺寺居之。
真宗赐号慈云大师
著有《忏仪》多种,世称“百本忏主”、“慈云忏主”。
又有《天竺灵苑集》。
全宋诗
释遵式(九六四~一○三二)俗姓叶字知白天台宁海(今属浙江)人。
少投东山义全出家,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宝云义通受业。
淳化初,居宝云讲席。
真宗咸平中,归天台
大中祥符中,历居景德寺杭州昭庆寺讲席。
后居复兴故天竺寺赐号慈云
著《净土忏法》、《金光明》、《观音》诸本忏仪行世,又号慈云忏主
仁宗明道元年卒,年六十九。
事见《镡津》卷一五《杭州武林天竺寺大法师慈云式公行业曲记》。
著述今存《金园集》三卷、《天竺别集》三卷等。
 遵式诗,以《续藏经》本《金园集》、《天竺别集》为底本,《金园集》参校日本刻本(简称日刻本,藏上海图书馆)。
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七首,共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二○○
遵式(九六四——一○三二)字知白宁海(今浙江宁海)叶氏子。
稍长,潜往东山,依义全师出家,继入国清寺
雍熙元年,见明州宝云寺义通法师北面受业,与知礼同门相契。
智解秀出,得天台奥旨。
义通入寂,众请居宝云讲《法华》诸经,又历讲诸寺,后定居杭州天竺寺
天禧中赐号慈云乾兴元年章懿太后命,为皇室行忏,遂请天台教文入藏,天台宗由是大振。
明道元年卒,年六十九。
著述甚丰,今存《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一卷、《大乘止观释要》四卷、《金园集》三卷、《天竺别集》三卷等十数种。
契嵩慈云式公行业曲记》(《镡津文集》卷一五),《补续高僧传》卷二。
师名遵式
字知白
台州宁海叶氏。
母梦咽明珠而生。
出家于东掖山。
天台教于宝云通师
未几。
继其席。
祥符八年。
刺史薛公请居灵山天竺寺
寺久废。
师按其旧而新之。
王文穆出守。
重师之道。
奏复天竺名。
寻请赐慈云号。
章献太后遣使赍白金命修忏。
师著金光明护国仪文上之。
因奏请天台教文入藏。
又依经撰集诸忏法盛行于世。
常行三昧以九十日为期。
师力行之。
感应非一。
凡为法祈祷必然指。
唯存三焉。
及建光明忏堂。
每架一椽一甃。
必诵大悲咒七遍。
屡经兵火。
岿然独存。
愿力致也。
师诗文典雅。
有金园灵苑天竺别集。
天圣九年归东岭草堂。
明年十月十八日夜有大星陨于山。
师示寂。
谥法宝禅慧
淳祐八年
其徒明禋祷晴获应。
上御宸翰。
谥圣应
淳祐十一年
明禋祷晴复应。
上御宸翰。
谥正觉
赞曰。
台岭一宗  兴于法智  师出宝云  金昆玉季 示无生忍  住不退地  徽号累旌  终古不坠
遵式
字知白
天台宁海叶氏子。
母王氏。
乞男于观音。
梦大士与明珠吞之而生。
稍长。
潜往东山
依义全师出家。
受具戒。
律学
继入国清。
普贤像前。
烬一指誓弘教观。
雍熙元年
宝云北面受业。
未几智解秀出。
智者讳日。
然顶誓行四三昧。
宝云入寂。
师乃返天台
以苦学致疾。
至于呕血。
感异梦而愈。
既而顶高寸馀。
手垂过膝。
声若洪钟。
时年二十八也。
众请居宝云
讲法华维摩金光明等经。
至道二年
结缁素。
专修净业。
作誓生西方记。
咸平中
天台
主东掖。
以徒属之繁。
即西隅益建精舍。
率众修念佛三昧。
有白鹤庙。
居民甚神之。
师与神授戒。
改祭为斋。
祥符四年
讲止观于景德寺
道经黄岩
有豕奔伏于前。
推其来。
乃逸于屠肆者。
偿其直而豢之。
赤山寺濒海而高。
先是。
山颠有异光。
中现七层浮屠之形。
周山四十里。
皆渔人之[竺-二+(一/(尸@邑))]
或以语师。
师喜其有先兆。
遂建塔焉。
于是居人感化。
不复为渔。
东山结忏会。
天大旱。
师卓锡石缝。
泉即激涌。
七年
受杭昭庆请。
大弘法化。
从化者众。
自是居杭矣。
八年。
苏人以郡符
迓师于开元建讲。
缁素毕集。
不荤饮者。
倾匝邑。
屠酤不售。
官监有失课之言。
师辞其徒曰。
智者遗晋王书。
有言六恨。
其一谓。
以法集动众妨官。
为人所忌。
余今德薄。
安可久留。
遂幡然复杭。
刺史薛颜
始以灵山
命师居之。
隋真观所营天竺寺也。
天禧三年
王钦若抚杭。
师道契
奏锡天竺旧名。
复其寺为教。
又奏请西湖
放生池
赐号慈云
乾兴元年
章懿太后
以师熏修精进。
遣使赍白金。
命于山中。
为国行忏。
天台教文。
于是入藏矣。
天圣四年。
中秋月望之夕。
桂子降于殿庭。
师取其实。
播种林下。
乃作桂子之诗。
九年讲净名经。
忽谓其徒曰。
昔在东掖讲此经。
荆溪授我卷。
及出室视日已没。
今吾殆终此讲乎。
因与众诀。
作谢三缘诗。
谓谢徒属。
绝宾友。
焚笔砚也。
随徙东岭之草堂。
明道元年十月八日
示疾不用医药。
惟说法勉众而逝。
寿六十九。
腊五十。
逝之夕。
山中人。
见大星殒于灵鹫峰
明年仲春四日
奉遐榻。
葬于寺东月桂峰下。
师始出家。
郡挍诸生
慕师才俊。
勉回业儒。
为诗答卢积。
中有真空是选场。
大觉为官位之句。
人多诵之。
常行三昧。
以九十日为期。
于行道。
四隅置𨫼炽炭。
遇困倦。
则渍手于𨫼。
十指惟存其三。
崇宁三年
赐号法宝大师
绍兴中
谥忏主禅慧云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遵式字知白姓叶氏宁海人
天台东掖山义全出家,纳戒于禅林寺,习律于守初师
郡校诸生,要其还初服,答以偈曰:“真空是选场,大觉为官位。
”因诣普贤像前,然指自誓,习天台教法,趋宝云义通师讲席,尽得台宗秘奥,遂然顶誓行四禅三昧。
后染疾危甚,入灵墟佛室,持咒伏消,梦感神觉,其疾乃愈。
于是澄心澈虑,著《观音礼忏文》,复撰《誓生西方记》、《念佛三昧十四大愿文》。
大中祥符四年昭庆齐一律师启请至寺,宣讲四部,兼弘律仪,学者向慕,如水赴壑,沛然莫禦。
杭之风俗,以酒肴会葬,谕以胜缘,其俗皆化,易为蔬果,因著《戒酒肉慈悲法门》以正其事,至今犹则效之。
尝赴姑苏开元寺,大敷讲席,听者踵止,户内之履,几不能容。
后居天竺灵山,于寺东建日观庵。
老撰《天竺高僧传》,补智者大师《三昧行法说》,著《金光明经忏法三昧仪》。
名彻上闻,召赐紫衣。
乾兴元年,赐号“慈云大师”。
明道壬申岁,入寂,葬寺东月桂峰下,所著诗文《金园集》、《灵苑集》,释元复赞曰:“台岭一宗,兴于法智
师出宝云,金昆玉季。
示无生忍,住不退地。
徽称累旌,终古不坠。
”其《慈云集》中有《酬伉上人》诗云:“尘外清閒极,谁能更似君。
山光晴后见,瀑响夜深闻。
拾句书幽石,收踏乱云。
江头待无事,终学弃人伦。
”又《寄悟和尚》诗云:“无累无机祗任缘,一斋长掩古松边。
长垂白发过深雪,不下青林知几年。
木叶当薪烧更暖,草苗为履著难穿。
竟何人问东林社,时引清流灌碧莲。
”其风度超迈,胸怀活淡,可想见矣。
侯彭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潭州衡山人字思孺号醒翁
徽宗建中靖国时太学生上书得罪,诏归本贯编管。
大观三年进士
高宗绍兴三年藤州,以本州卖盐宽剩钱投进,降一官放罢。
张荐明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燕人
少以儒学游河朔,后为道士,通老、庄之说。
后晋高祖召见,善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赐号通玄先生
方俊
全粤诗·卷一○七
方俊字彦卿
东莞人
明代宗景泰四年(一四五三)举人,授浙江义乌县,改广西藤县
有《虚堂集》。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三有传。
侯彭老北宋
全宋诗
侯彭老耒阳(今属湖南)人(《沅湘耆旧集》前编卷二一)。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以太学生上书得罪,诏归本贯编管。
崇宁间进士清乾隆长沙府志》卷二五)。
高宗绍兴中藤州(《挥麈录前录》卷一),以言事降左朝请郎(《天台续集别编》卷一)。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三○五五
侯彭老字恩孺长沙(今湖南长沙)人,一说衡山(今湖南衡阳)人。
建中靖国时太学生,以上书得罪归。
后登崇宁末进士甲科
大观中广西经略安抚司属官。
政和初司门员外郎谪知永新县,政绩彰著,复召为刑部郎中
绍兴三年左朝奉大夫、知藤州,坐进羡钱罢。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三,《清波杂志》卷一二,《万姓统谱》卷六三,光绪《湖南通志》卷一六二。
李世贤晚清 1834 — 18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4—1865 【介绍】: 广西藤县人
贫农出身。
李秀成堂弟。
咸丰元年加入太平军
天京内讧后,以善战为朝众所举,封侍天福左军主将,主持皖南军
参加枞阳会议,与陈玉成攻克庐州
溧阳,取句容,参加进攻第二次江南大营之役,以功封侍王
随即与李秀成东征,下丹阳常州苏州
又转战浙皖赣等地,一度进逼曾国藩祁门大营。
天京陷后,转战闽粤,曾占领福建漳州
后入镇平汪海洋军中,为汪所害。
雷复明 ? — 14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4 【介绍】: 湖广宁远人字景旸
正统元年进士
授行人,擢御史
成化七年,累升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
端恪守法,得军民心。
山西大灾,奏请停预征刍饷,免除应输诸物,并发帑赈赡。
又奏请令民入粟授散官,以补赈帑不足,皆报可。
卒官。
维基
雷复(?
—1474年),字景昜湖广宁远县人
明朝官员,同进士出身
正统(1436年)丙辰进士,授行人,历官广西副使,讨伐藤县民胡赵成民变。
成化初年,因大臣会荐,升为山东右布政使
成化七年,授礼部右侍郎,后改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
在任期间为军民爱戴,并击溃各地叛乱。
成化十年(1474年)夏,卒于任上。
释从彦北宋初 ? — 969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姓米氏
蓟门人
年十五辞父母。
出家于并州慧觉寺
既受具历游教苑。
乃叹曰。
文字之学。
徒足劳神。
又岂可以解粘去缚哉。
遂杖策南询。
见遁公于龙牙山中。
为决所疑。
唐清泰间
中州宁谧。
北还。
驻锡嵩少。
顷之檀信响趋。
明徒影附。
堂殿坛场。
由以落成。
历晋汉周三朝。
宠令备至。
开宝二年八月三日示疾而终。
释从彦
姓米氏
燕人也。
始自识环寻知跪
颙昂挺质豁达为襟。
年距十五。
父母听许出家于并部慧觉禅院也。
受戒后经江鼓枻论海化鲲。
流辈畏之咸知宗奉。
乃怀心于祖教。
望攻玉于他山。
由是北别冰天南观桂海。
不虞恶瘴唯慕丛林。
欣遇龙牙山禅师
为决所疑蔚成达者。
后唐清泰丙申岁
还游嵩少。
洛中始安人情辑睦。
营构禅坊。
延聚缁侣而供养之。
历晋汉周三朝。
皆加恩命。
乃曰。
宠辱若惊吾无惊久矣。
然俗谛门中感世主以绨绣缘饰朽木者哉。
开宝二年八月三日示疾而终。
四年辛未
改权从久瘗于层塔焉。
陈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兴化军莆田人字伯华
真宗咸平二年进士
景德四年试贤良第一。
历任右正言司谏起居舍人,以工部郎中福州
后左迁藤州通判,卒。
有文集。
全宋诗
陈绛字伯华莆田(今属福建)人。
真宗咸平二年(九九九)进士
景德四年(一○○七),试贤良第一。
司谏起居舍人
出知福州
左迁藤州通判,卒。
有文集十二卷,已佚。
事见《莆阳比事》卷一至三。
李嗣真初唐 ? — 69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96 【介绍】: 赵州柏人人,一说滑州匡城人
明经,补许州司功
博学晓音律,兼善阴阳推算之术。
刘献臣徐昭同为弘文馆学士中“三少”。
高宗奇其才,征拜司礼丞,掌五礼仪注,加中散大夫,封常山子。
又拜右御史中丞知大夫事
后被来俊臣陷,流岭南
暴卒。
谥昭
有《续画品录》等。
嗣真字承冑
赵州柏人人
明经
累调许州司功参军
宏文馆
永昌初御史中丞出为潞州刺史
来俊臣诬以谋反。
藤州
卒赠济州刺史
谥曰昭
神龙初追赠御史大夫
郎简北宋 975 — 10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5—1063 【介绍】: 杭州临安人,一作钱塘人字叔廉一字简之号武林居士
真宗景德二年进士
历官秘书省著作佐郎利州路提点刑狱广南东路转运使右谏议大夫给事中等,以工部侍郎致仕。
好导引服饵,尤擅医术。
有《集验方》。
全宋诗
郎简(九六八~一○五六)字叔廉临安(今浙江杭州)人。
真宗景德二年(一○○五)进士(《咸淳临安》卷六一)。
宁国县,调随州推官
历知、泉、广江宁、扬、明等州府,以尚书工部郎致仕
仁宗嘉祐元年卒,年八十九(同上书卷六五)。
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全宋文·卷二六八
郎简(九六八——一○五六)字叔廉一字简之自号武林居士杭州临安(今浙江杭州)人。
幼孤贫,借书录之,多至成诵。
景德二年进士及第,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宁国县
福清,调随州推官,知分宜县,徙窦州藤州通判海州提点利州路刑狱。
历知广、扬、明等州。
工部侍郎致仕。
嘉祐元年卒,年八十九。
知州县,所至兴水利,建学校,甚得民誉。
好医术,人有疾,多自处方以疗之,传集验方数十于世。
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李光宋 1078 — 11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8—1159 【介绍】: 越州上虞人字泰发号转物居士
徽宗崇宁五年进士
高宗时宣州,缮城池,聚兵粮,建义社,守境有方。
后为吏部尚书
绍兴中,宋金和议成,秦桧借其名押榜以息异议,拜参知政事
及见淮南守备,夺诸将兵权,即极言金人不可信,和议不可恃,斥怀奸误国,为所恶。
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
后移琼州昌化军
死,得复官秩。
卒谥庄简
有《庄简》。
全宋诗
李光(一○七八~一一五九)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舆地纪胜》卷二四、一二五),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
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
入为符宝郎,以言事贬监汀州酒税。
钦宗即位,擢右司谏,迁侍御史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擢秘书少监
三年,知宣州
知临安府
绍兴元年(一一三一),除知婺州,甫至郡,擢吏部侍郎
二年,授淮西招抚使,改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寿春府,落职提举台州崇道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一、五二、五八)。
寻知湖州,历知平江府台州温州
七年,为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同上书卷一一七)。
八年,拜参知政事
九年,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同上书卷一二四、一三三)。
十一年,贬藤州安置;十四年,移琼州二十年,移昌化军二十五年秦桧死,内迁郴州二十八年,复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同上书卷一五二、一六一、一七○、一八○)。
二十九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同上书卷一八二)。
孝宗即位赐谥庄简
有前后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八存《亭小集》一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有《庄简》十八卷。
宋史》卷三六三有传。
 李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庄简集》为底本,参校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本,藏北京图书馆)、《亭小集》简称小集》等。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八卷。
全宋文·卷三三○六
李光(一○七八——一一五九)字泰发一字泰定号博物居士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人。
崇宁五年进士第
宣和中,累迁司封司勋员外郎
钦宗立,擢右司谏,迁侍御史,反对割地乞和。
建炎三年,知宣州,守备有方。
知临安府
绍兴初,知婺州,擢吏部尚书
寻充端明殿学士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
吕颐浩所挤,落职提举宫观
五年,复知湖州平江府
礼部尚书,去知台州温州
七年,为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
八年,自吏部尚书参知政事
以为和不可恃、备不可撤,并于高宗前面斥秦桧「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为所恶,执政一年而罢。
十一年,复谪于藤州安置。
居三年,移琼州
居六年,又移昌化军
二十五年卒,始得内移郴州
二十八年,复官听自便。
二十九年卒,年八十二。
孝宗立,追复资政殿学士谥庄简
尝学于刘安世,著有《读易老人详说》十卷、文集三十卷、《兵略》十卷、《神仙传》十卷。
见《宋史》卷三六三本传,《会稽》卷一五,《会稽续志》卷五。
宋登科记考
字泰发一字泰定谥号庄简
越州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人。
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
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除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
左朝奉大夫
陈玉成晚清 1837 — 18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7—1862 【介绍】: 广西藤县人,原籍桂平,旧名丕成。
初为太平军童子兵,渐升为将校
与西征各役,骁勇善战,升冬官正丞相
咸丰六年,与诸军同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
升成天豫、正掌率,与李秀成同为太平天国后期主要将领
擢前军主将
八年,于三河镇歼灭湘军李续宾部,次年封英王
十年,与李秀成等再破江南大营。
次年,西征至黄州,回援安庆,退庐州
同治元年突围往寿州,被叛将苗沛霖诱捕,坚贞不屈,就义于河南延津
杨炎正南宋 1145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5—? 【介绍】: 吉州庐陵人字济翁
杨万里族弟。
宁宗庆元二年进士
宁远主簿
嘉定三年大理司直七年滕州,被论放罢。
又曾知琼州
官至安抚使
有词集《西樵语业》。
全宋诗
杨炎正(一一四五~?
),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万里族弟。
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进士,调宁远簿。
五年,诏除架阁,未上即被劾落(《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二七)。
嘉定初大理司直三年(一二一○),出知藤州七年,罢(同上书职官七三之四四、七五之四)。
后以事戍琼州十年,始北归(明正德琼台志》卷三二)。
有《西樵语业》一卷。
事见《诚斋》卷七六《静庵记》、卷一一四《诗话》。
今录诗二十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