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僧香育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济阴人俗姓李
初研习庄老,后留神佛典,遂出家,精研律学
五台山参谒秀师,后辞去,入郢州佛山
劲节安禅,徒众常以千计。
州将韩闰召之出山,坚以疾辞。
临终,命以水涤盥,端坐而化,年七十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李氏
济阴人
父为兖府椽。
竞于名位。
厌之。
始嗜老庄恬漠之说。
及阅贝书。
则神契意合。
志虑融会。
遂趋沧洲安定寺
智光律师削染。
既受具足戒。
复究律学
俄辞去。
秀大师方盛化。
获预席末。
久之尽得秀公之指。
即入富水佛山
以自涵养。
州将韩𨳝笃慕其德。
屡致礼邀出山。
辄称疾不屈。
日拥黑白提唱。
声誉籍甚。
韩君缁軿结辙。
供施交积。
且构法堂。
以进玄侣。
韩君问曰。
佛法已后事如何。
答曰。
如同太虚。
委在有力。
往来参徒。
数常盈千。
尝升座谓众曰。
善哉是会。
遭遇者艰。
须决所疑。
无使虚度。
因求水盥涤。
趺坐而逝。
寿七十三。
释香育
姓李氏
济阴人也。
父为兖州
有道性常研习庄老。
根器奋发。
俄于释典留神。
决捐俗态。
沧州安定寺元律师所乞求削染。
满足戒后精力律学
垂欲卒业一旦辞师观游圣迹。
陟天台登南岳
或入岩阿或栖树下。
末至五台
后参预秀师盛化。
夙心相契击节希声。
秀问之。
答密若隐书。
一皆开释。
秀默异之。
在丛众间多历年所。
洞彻心源。
则辞秀去入富水佛山
劲节安禅卯前一食。
州将韩闰笃钦其道坚召出山。
称疾而已。
因是黑白之众渴仰归依。
韩使君辎车继运供施交骈。
树造法堂严饰奇丽。
时来问道。
韩侯问佛法已后事如何。
答云。
如同太虚委在有力。
韩侯钦尚。
徒众常有千计。
贤不肖駮杂而居。
往往闻有不测之僧预其听受焉。
一旦说法次告众曰。
善哉是会遭遇者艰。
须决所疑无遣虚度。
命水涤盥端坐而化。
春秋七十有三矣。
李渭
维基
李渭字菉涯直隶省正定府高邑县(今河北省高邑县)人,进士出身
李兆龄之子。
康熙六十年(1721年)进士,改中书舍人
雍正二年,担任刑部云南司主事
雍正四年,任湖南岳州府知府
雍正五年,革职。
雍正十二年,任广东佛山同知四川嘉定府知府
乾隆五年,任河南彰德府知府
乾隆九年任山盐运使
乾隆十三年任山东按察使安徽布政使
乾隆十五年任山布政使
唐璧
全粤诗·卷一○六
唐璧字从厚
顺德人
有文行。
一时公卿皆重璧,参议陈贽待以宾礼。
正统己巳之乱避寇佛山
著有《主一集》和《唐千家诗》。
清罗学鹏辑《广东文献》四集卷一一有传。
王忠植南宋 ? — 11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0 【介绍】: 河东佛山人
太行山义士。
高宗绍兴九年,复石、代等十一州,授华州观察使统制河东忠义军马、知代州
改任建宁承宣使河东路经略安抚使
金兵围庆阳,率部赴援,行至延安,为叛将赵惟清所执,械送金军右副元帅,不屈而死。
谥义节
方献夫明 1486 — 15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486—1541或1544 【介绍】: 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
弘治十八年进士
正德中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
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
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
持论和平,而舆论视为奸邪,连被劾。
又见帝恩威不测,三疏引疾归。
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
全粤诗·卷一九○
方献夫(?
—一五四四年),字叔贤
南海人
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改庶吉士
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进员外郎
主事王守仁论学,悦之,遂请为弟子。
寻谢病归,读书西樵山中者十年
嘉靖改元,还朝,道闻大礼议未定,草疏具见。
由是帝眷。
寻进少詹事,谢病去。
六年,与同里霍韬并被召,修《明伦大典》。
寻命署大理寺事,拜礼部右侍郎,仍兼学士,代桂萼吏部左侍郎,复代为礼部尚书
《明伦大典》成,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
两疏引疾,报允,犹虚位以待。
十年,召还,献夫以疾辞。
及使命再至,云将别用,乃就道。
至都,命以故官,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
居职二载,三疏引疾,许之。
家居十年卒,赠太保谥文襄
著有《西樵遗稿》八卷。
方献夫诗,以清康熙三十五年方林鹤刻本《西樵遗稿》为底本,参校清温汝能粤东诗海》所选献夫诗。
维基
方献夫(1485年—1544年)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广东南海县(今广东省佛山市)人,祖籍福建莆田弘治乙丑进士嘉靖间累官至内阁首辅、礼部尚书
方献夫出生时父亲已经去世。
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改庶吉士,乞归养母。
不久母丧丁忧
正德年间,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升吏部员外郎
曾拜主事王守仁为师。
不久,因病归乡,在西樵山中读书十年
明世宗即位方献夫在“大礼议”期间支持世宗立生父为皇考,受重用为侍讲学士,成为朝臣众矢之的。
嘉靖四年(1525年)方献夫升任詹事府少詹事,然而终不自安,借病辞职归乡。
嘉靖六年(1527年),召修《明伦大典》,随后命署大理寺事
同年九年,升任礼部右侍郎翰林院学士,直经筵日讲官
又代替桂萼吏部左侍郎,升任礼部尚书
《明伦大典》书成,加封太子太保,后辞官举荐梁材汪鋐王廷相,而自己隐居西樵山,搆筑石泉精舍,“藏书甚富。
”,讲学于石泉书院。
嘉靖十一年(1532年),重新起用担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进入内阁辅政。
此后吏部尚书王琼去世,方献夫管吏部
之后再次被弹劾离职。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去世,赠太保谥文襄
伦以训明 1493 — 15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东南海人字彦式别号白山
伦以谅弟。
正德十二年进士
编修官南京国子监祭酒
迎母就养,母思归,即上疏奉母还乡。
有《白山集》。
全粤诗·卷二一六
伦以训(一四九三 — 一五四〇),字彦式别号白山
南海人
文叙次子。
明武宗正德十二年(一五一七)省元、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予告完婚,遂居家侍母七年。
世宗嘉靖二年(一五二三)以训乃复出,供职四年
嘉靖四年,与修《武宗实录》成,晋修撰。
曾两典会试,所取多名士。
历官经筵讲官右春坊右谕德
又主试南京
十五年,升南京国子监祭酒
十九年,母丧,过哀而卒,年四十八。
有《明朝彝宪》、《白山集》。
传附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六《伦文叙传》。
维基
伦以训(1498年—1540年)字彦式号白山广东南海黎涌(今佛山澜石黎涌村)人,正德丁丑榜眼及第。
状元伦文叙次子。
正德八年(1513年)癸酉广东乡试第六名举人
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会试第一,登进士第一甲第二名。
翰林院编修,养病。
嘉靖三年(1524年)八月病愈,复除原职,四年(1525年)六月以《武宗实录》修成,升任翰林院修撰八年四月充《大明会典纂修官,两次出任会试同考官
十三年三月右春坊右谕德七月应天府乡试考试官十四年十一月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
因母老乞养,卒于家乡
李可琼
维基
李可琼字配修号石泉南海罗村人。
寓居广东佛山,早年与兄弟李可端、李可藩一起读书,嘉庆三年(1798年)戊午举人嘉庆十年(1805年)与弟李可藩同登进士,同时被钦授为翰林院编修,一时传为美谈,累官至山东盐运使
主持疏通佛山沙腰河。
今狮西村有“同胞三翰祠”。
许南英清末 1855 — 1917
全台诗
许南英(1855~1917)字子蕴号蕴白允白自号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毗舍耶客春江冷宦
台湾府人
早年成立「闻 学舍」,以教书为业,曾应广储东里林家之聘为塾师,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第,钦点主事,签分兵部车驾司加员外郎衔
后返台南,管理「圣庙乐局」事务,并参与垦土化番之职。
光绪二十年(1894)唐景崧聘,协修台湾通志》。
乙未(1895)之役,任台南「筹防局」统领,募集兵勇抗日,后知事无可为,乃将私蓄尽数散给部下后离台内渡。
初抵厦门,转向汕头、鮀浦等地,后为生计赴南洋,不顺遂,返国后入都供吏部,自请开去兵部职务,降换广东知县
其后又分任广东乡试阅卷分校佛山税关总办、徐闻阳春三水等地知县福建龙溪知事民国五年(1916)在林尔嘉(叔臧)的介绍下,到苏门答腊棉张鸿南撰写传略,后因痢疾病逝于寓所。
许南英台南时曾参与崇正社、浪吟诗社,与施士洁汪春源丘逢甲陈望曾等人唱和往来;乙未后,曾于明治四十五年(1912)、大正五年(1916),两度来台。
期间与南社、瀛社、社、社、栎社等诸多诗友往返。
民国二年(1913)厦门鼓浪屿菽庄花园建成,林尔嘉广邀诗文同好组「菽庄吟社」,许南英亦常参与盛会。
现存《窥园留草》包括「窥园诗」、「窥园词」。
诗集按时间排列,甲申以前(光绪十年,1884)之少作亦收录。
兹以1933年北京和济印书馆之原刊本为底本,参照1962年台银本编校。
人物简介
1855-1917,祖籍揭阳,出生于台湾府城(今台南市),号蕴白允白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毗舍耶客春江冷宦
1890年进士,授官兵部主事,但自请回台垦土“化番”。
甲午战争期间,率众抗击日军,终因局势难挽,1895年举家迁回大陆,先在厦门小住,尔后转潮汕。
1897年吏部主事改任广东即用知事1899年受潮汕镇总兵黄和庭(金福)聃请到惠潮嘉一带辨理“清乡”事务。
先后在广东为官十数年,曾任乡试阅卷官、税关总辨、知县等。
1917年底客死印尼棉兰市。
工诗歌,辑有《窥园留草》等。
兼擅书书法,书法颇得王羲之神韵,秀丽飘逸。
所书《许春熙墓志铭》碑,为潮汕金石瑰宝。
许地山父。
维基
许南英(1855年—1917年)字子蕴又字蕴白允伯号霁云又号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毗舍耶客春江冷宦等,福建台湾赤崁(今台南市中西区)人,清末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吴沃尧晚清 1866 — 19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6—1910 【介绍】: 即吴趼人
广东南海人原名宝震字小允号茧人,后改趼人,又署我佛山人,笔名趼、偈、怫、茧叟、趼廛、中国老少年、抽丝主人、岭南将叟等。
年十八赴上海,入江南制造局任抄写。
戊戌变法前,始为报刊撰稿,光绪二十三年起,先为《字林沪报》副刊《消闲报》编辑,继创办《采风报》、《奇新报》、《寓言报》。
后应聘《汉口日报》,任美籍英文刊物《楚报》中文版编辑。
光绪三十二年上海主办《月月小说》。
所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另有《九命奇冤》、《痛史》、《新石头记》、《恨海》、《劫余灰》、《发财秘诀》等及短篇集《趼人十三种》、笔记《趼廛剩墨》等。
胡澧明 1459 — ?
全粤诗·卷一六三
胡澧字伯钟号节庵
南海(今属广东佛山)人,附籍英德
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以病免。
武宗正德五年(一五一〇)起补工部,迁郎中
以督治济宁河道有功,擢叙州知府,转四川松潘副使
以忤权贵,弃官归。
西樵山,与霍韬论理学,甚相投契。
大同兵变,,并进所制箭。
诏徵赴京,命兵部传其技法,拟授佥都御史开府西北,命未下而卒。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六有传。
维基
胡澧(1459年—?
),字百钟广东韶州府英德县民籍南海县人
广东乡试第七名举人
弘治六年(1493年)中式癸丑科会试第一百九十三名,二甲第六十九名进士
李待问明末清初 1582 — 16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东海南人字葵孺
万历间进士,累升佥都御史巡抚应天
天启间魏忠贤生祠遍吴中
待问南京,置生祠不顾,诣孝陵毕即疾驰履任。
崇祯间官至都御史
有诗文集。
全粤诗·卷五二三
李待问(一五八二—一六四二)字葵孺号献衷
南海人
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一六〇四)进士
初授连城知县,调沙县,历仕户部尚书
有《柏轩稿》。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二、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四三有传。
维基
李待问字献衷号葵孺广东南海佛山镇人
万历甲辰进士出身,官至户部尚书
万历三十一年癸卯举人三十二年(1604年),登甲辰进士,担任福建连城县沙县知县
万历三十五年,担任晋江县知县三十七年本省同考,为官颇有成绩。
三十八年起补礼部主客司主事,调吏部验封司,历任考功司、文选司
四十三年稽勋司郎中,给假归省。
四十八年起为文选司郎中天启元年考察免官。
天启二年,复起担任太常寺少卿四年丁忧归。
六年起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应天巡抚
崇祯元年(1628年)担任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漕运巡抚凤阳
崇祯十一年,担任户部尚书,四年加升户部尚书衔。
赠太子太保谥忠定,赐祭葬。
陈振先清末
维基
陈振先(1876年1月12日—1938年2月23日)字铎士
原籍广东省广州府新会县,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佛山分府。
清末民初政治家、农业经济学家。
清末驻美公使馆书记官。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毕业。
回国后授农科进士
1909年(宣统元年)翰林院编修,历奉天省农事试验场监督考察宪政大臣随员等职。
中华民国成立后,任北京政府农林部次长。
7月陆徵祥内阁上台后改农林总长,后留任于赵秉钧内阁
次年3月,兼任署理教育总长。
熊希龄内阁成立后,改任总统府顾问。
1918年民国7年)任安福国会参议员。
1927年民国16年)任北京税务学校校长兼经济学教授
历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
1935年民国24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四川行营第2厅厅长。
次年,任实业部农本局总经理,兼湖北省金水流域农场场长
1938年民国27年)2月23日,于金水农场被暴民杀害。
李文茂清 ? — 18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9 【介绍】: 广东鹤山人
原为粤剧艺人。
咸丰四年,与佛山陈开呼应,在广州北郊举义,众数万,号红巾军
次年,为总督叶名琛击败。
乃撤往西江,攻占浔州,建立“大成国”,称平靖王
后在广西庆远深山病死。
苏廷魁清 1800 — 18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78 【介绍】: 广东高要人字赓堂
道光十五年进士,授编修,迁御史
因灾异上疏数千言,请罢黜枢臣穆彰阿,并下罪己诏,开直谏之路。
宣宗嘉其切直。
给事中
同治初,以中外大臣荐,授河南开归陈许道,历布政使,擢河东总督
苏廷魁字德辅一字赓堂高要人
道光乙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东河河道总督
有《守柔斋诗钞》。
维基
苏廷魁1800年—1878年,即嘉庆5年—光绪4年),字赓堂广东高要人
道光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二十二年,迁御史
曾疏劾穆彰阿赛尚阿等大臣。
咸丰八年,英法联军攻佔广州苏廷魁侍郎罗惇衍等倡设团防局,招募东莞三元里佛山练勇数万人,斩杀联军百馀人。
同治初年,因中外大臣推荐,授河南开归陈许道,历河南布政使,擢东河总督
七年,因荥泽决堤,革职留任,河堤竣工后复任。
光绪四年,卒。
陈显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东广州人
咸丰四年李文茂等在佛山起义,有众数万,称统领兵马大元帅
六年,与陈荣等率部入江西,加入太平军,而旗帜不变,亦不接受太平军统一指挥
清军称为“花旗贼”。
后随石达开远征。
十年再入粤境。
曾致书与占领广州之英法军交涉。
旋败灭。
吴灏当代
人物简介
吴灏1930年生于佛山字玉又字子玉号迟园迟居士退园词客广东省佛山市人
吴灏先生介绍他临《清明上河图卷》的情况吴灏先生介绍他临《清明上河图卷》的情况。
先祖吴荣光,精鉴别,善书画。
祖父赤云,父焕文。
叔伯均从事医业已三世,少年亦从父习医。
祖父富收藏,濡染极,即龄即好东涂西抹,长游学于穗垣香岛间。
一九四八年考入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为校长丁衍庸所器重,同年从赵少昂先生游。
一九五四年江南谢稚柳先生为师,学业精进,所临王渊《竹雀图》,师称其作笔致清新。
他于两宋绘画、元代水墨经过一段很长的力学过程,下及明董其昌徐渭八大山人石涛,数十年寝馈其间,直取古人神理而后已。
所作粗放之笔,业师软叹曰:“其淋漓酣畅之致,足使青藤却步、苦瓜袖手”。
容庚教授与之结忘年交,数十年中相鉴评书画。
先生于绘画外于书法、诗词、篆刻其造就不亚于其绘书,可见文艺一门取学之法并无二致,先生诗词得五代二李李煜李璟)与北宋诸家者多,书学宋四家,尤用力于黄庭坚,偶作狂草则取法张旭怀素,于治印则集历代各家之大成而自出新意。
其学也广然其风格却同一。
结构严识最谨中见灵动,简澹的情意又感其穆,豪放跃宕中含娇媚而绰约,是现代中国传统画派中的一位有力的继承者,著有《梦帘香阁词》、《吴子玉书画集》、《大笑草堂印存》。
梦帘香阁词
予所好者,诗词书画,尤以画为最,次则为词,垂老不改。
少日戏为歌曲唱之,借古人之作以感慨人生,未尝刻意用力于此。
中岁多故,笔砚书画几成灰烬,悲悼亡之凄凉,痛盛年之不再。
儿女娇痴,亲故远离,竟成无告之人。
寒夜孤灯更阑无寐,得以此自遣耳。
未尝有与世人争一日长短之想,敢以词人自居耶。
辱蒙拙作筹仁丈收入其丛书中,余既感且愧矣。
因重抄一过,偶有新作及初刊未列入者,此编一并录之以为快慰矣。
春阴斜日山房枯寂草草漫记之时癸酉二月
刘逸生现当代 1917 — 2001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刘逸生(1917—2001)原名刘日波香山县(今中山市)沙溪镇溪角人。
1938年8月考入香港星岛日报》当校对、编辑。
1939年考入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学习,开始接触进步思想。
1942年佛山第五中学语文教员。
1943年梧州任《言报》编辑主任。
1945年抗战胜利后,到广州《晨报》当编辑主任,是年底转任香港《正报》副总编辑。
1949年香港《华商报》编辑。
解放前著有通俗读物《“国大”演义》。
就这样,他从排字工人、校对员开始,经过长期的艰苦自学,终于成为著名的编辑、诗人和研究古典文学的专家。
词学图录
刘逸生(1917-2001) 一名日波
广东中山人
1938年毕业于香港中国新闻学院。
任职报界,暨南大学新闻系教授
有《唐诗小札》、《宋词小札》、《唐人咏物诗选》、《龚自珍己亥杂诗注》、《龚自珍诗选》、《微型诗品》、《刘逸生诗词》。
李颖尧当代
中国对联甘棠奖
李颖尧广东佛山人
楹联爱好者,中国楹联论坛迎新版版主。
霍与瑕明 1522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东南海人字勉衷
霍韬子。
嘉靖三十八年进士
慈溪知县
严嵩党羽鄢懋卿巡盐行部,不为礼,被劾罢。
后起知鄞县,官终广西佥事
全粤诗·卷三六八
霍与瑕字勉斋
南海人
韬次子。
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一五五九)进士
初授慈溪知县,与淳安海瑞齐名浙中,称二廉吏。
御史袁淳所挤,遂归隐西樵。
隆庆初为廷臣所荐,重出,历官江西鹾宪。
卒以被谤致仕。
著有《霍勉斋集》。
明史》卷一九七、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等有传。
霍与瑕诗,以道光三年刊、咸丰七年补刊本《霍勉斋集》卷二至卷九为底本。
维基
霍与瑕(1522年—?
),字子璧又字勉衷号勉斋广东广州府南海县石头乡(今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人,同进士出身
广东乡试第九名。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登三甲第一百零一名进士
浙江慈溪县知县鄢懋卿巡视行部盐事时,霍与瑕因不施以礼节,而被弹劾。
此后起用为鄞县知县,官至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广西按察使司佥事
因与御史张简不合,于是罢官回乡。
与瑕著有《勉斋》。
伦文叙明 1469 — 15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9—1513 【介绍】: 广东南海人字伯畴
弘治十二年进士第一
翰林修撰,官至右春坊右谕德
有《迂冈集》、《白沙集》。
全粤诗·卷一八五
伦文叙(一四六六—一五一三年)字伯畴
南海人
明孝宗弘治三年(一四八九年)以儒生应乡试,获隽第三。
十二年会试、殿试皆第一。
翰林修撰
即位,擢右春坊右谕德翰林侍讲
武宗正德七年(一五一二年)应天试,事竣,卒于京师,年四十七。
著有《迂冈集》。
明嘉靖广东通志》卷六二、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六有传。
维基
伦文叙(1467年—1513年)字伯畴号迂冈广东南海县魁冈(今佛山市石湾镇黎涌村)人,状元
伦文叙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科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登进士第一甲第一名(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
武宗登极,充正使颁朔安南,途闻丧讯返家。
守丧期满回京,充任经筵讲官,升春坊右谕德侍讲,与修玉牒。
正德八年(1513年)应天府乡试主考官
事毕还京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