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僧无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长安人,一作范阳人
贾岛从弟。
青龙寺,一说居天仙寺
工诗,多五言,律调谨严,意在言外,诗名与齐。
马戴姚合厉玄多有酬唱。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俗姓贾范阳(今北京西南)人。
贾岛从弟。
少年时出家,尝与贾岛同居青龙寺
后云游越州湖湘庐山等地。
大和年间,为白阁寺僧(《金石萃编》卷六六《僧无可书幢》)。
姚合过往甚密,酬唱至多,金州无可往访之。
又与张籍马戴厉玄喻凫等人友善。
生平见《唐诗纪事》卷七四、《唐才子传》卷六。
无可工诗,多五言,与贾岛、周驾齐名,张为诗人主客》列其为“清奇雅正主”之入室。
无可善为象外句,“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妙在言其用而不言其名耳”(《冷斋夜话》),如“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微阳下乔木,远烧人秋山”。
亦以能书名,效柳公权体。
(《关中金石记》)《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又2句。
唐诗汇评
无可,生卒年不详,俗姓贾范阳(今河北涿县)人,或云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贾岛从弟。
元和中,居长安青龙寺,后又居长安先天寺及终南白阁寺。
又曾游吴越岭南江西等地。
会昌中,居华山树谷,自称树谷僧
会昌末大中初卒。
善书,工五言诗,与姚合朱庆馀贾岛、殷免藩、章孝标、顿非熊、马戴段成式雍陶厉玄等为诗友,唱和甚多。
有《无可集》一卷。
全唐诗》编诗二卷。
作品评论
无可)工诗,多为五言。
初,贾岛弃俗,时同居青龙寺,呼为从兄。
马戴姚合厉玄多有酬唱,律调谨严,属兴清越,比物以意,谓之象外句。
如曰:“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
”又曰:“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凡此等新奇,当时翕然称尚,妙在言用而不失其名耳。
无可诗与兄岛同调,亦时出雄句,咄咄火攻。
唐释子以诗传者数十家,然自皎然外,应推无可清塞(按即周贺)、齐己贯休数人为最,以此数人诗无钵盂气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无可诗如秋涧流泉,虽波涛不兴,亦自清冷悦……但多与郎士元相杂,殊不能辨。
周延儒明末 1593 — 16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3—1644 【介绍】: 常州府宜兴人字玉绳号挹斋
万历四十一年进士
崇祯初大学士,参与机务,善伺意旨,帝甚信任。
实庸懦无才略。
清军逼近畿,自请督师,驻通州不敢战,谎称奏捷。
后事泄,十六年十二月勒令自尽。
维基
周延儒(1593年—1644年)字玉绳号挹斋直隶宜兴县宜城镇人,明末政治人物、状元东阁大学士
因贻误军机,被赐死。
周延儒少时聪颖,被誉为神童,有名文。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连中会元、状元
时年二十余岁,又与同年冯铨友善,其后结为姻亲。
天启中升迁右中允,掌管司经局事务。
冯铨罢相后,周延儒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
崇祯帝即位,诛魏忠贤,召延儒礼部右侍郎
周延儒“性警敏,善伺意指”,且为复社领袖,曾深得崇祯信任,屡蒙召对,崇祯二年(1629年)崇祯帝周延儒密议,“漏下数十刻乃出,语秘不得闻”,崇祯三年正月韩爌致仕,三月李标致仕,九月成基命致仕,延儒得以任首辅。
崇祯六年(1633年)三月,刑科都给事陈赞化周延儒“招权纳贿、游客李元功借丛威人”,又揭发延儒尝告诉李标云:“今上羲皇上人也”。
六月周延儒温体仁逐出京城温体仁把持了内阁,民间的对联说“礼部重开天榜,状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
内阁翻成妓馆,乌龟王八篾片,总是遭瘟”。
崇祯十年(1637年)温体仁被罢免。
周延儒再度入阁。
崇祯十四年,重任首辅的周延儒在其门生张溥的劝说筹划下,悉反温体仁时的弊政,凡周延儒所请减税、施恩、恤民、用心等事,崇祯帝皆忻然允许。
周延儒又言「老成名德,不可轻弃。
」于是当时被罢免的名臣郑三俊吏部刘宗周都察院范景文工部倪元璐兵部
其他如李邦华张国维徐石麒张玮金光辰等,布满九列
又释放在狱的傅宗龙等,追赠已故文震孟姚希孟等荣誉,中外一时都说周延儒贤能。
崇祯十五年(1642年)周延儒又劝皇帝剥夺东厂的权力,史称“都人大悦”,东厂特务恨之入骨,当时崇祯皇帝十分重视尊敬周延儒,曾经在新年时向他一揖说:「朕以天下听先生」,但是周延儒实际上庸驽无材略,且性贪,根本不能勉救局势。
同年五月山东兵备佥事雷演祚弹劾周延儒门生范志完督师山东时纵兵淫掠,并赴京与其对质。
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旗压境,震动燕都
内阁首辅周延儒请求督师抗击清兵,并明言说「但言愿捐躯报国,援兵事实非所长」。
周延儒带兵出京后,驻军通州,不敢迎战。
每日与部属饮酒作乐,“每日幕客攒集,午后始开门收文书,应故事”,向朝廷谎报军情,伪造胜绩。
崇祯不知内情,对周延儒褒奖有加。
后来,周延儒得知清军兵退,遂谎报战功。
朝廷论功加周延儒太师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上疏揭发真相,其他的官员也相继弹劾延儒
崇祯大骂:“最恨周延儒对朕使乖(玩弄计谋欺瞒)。
崇祯十六年七月崇祯在中左门召见群臣,亲自审讯范志完,最后范遭诛杀,并逮治董廷献,而周延儒的地位受到动摇。
崇祯十七年(1644年)周延儒受命缢死。
骆养性持圣旨及吊绳至延儒官邸时为酉时,周延儒向家人一一哭别,拖延至第二天清晨近卯时才自缢,相隔两个月后,崇祯也在此黎明破晓时分自缢。
清廷列周延儒入《明史·奸臣传》。
杜官德清 ? — 1762
维基
杜官德(?
—1762年),字号不详,湖北省郧阳府竹山县(今属十堰市)人。
乾隆九年(1744年)甲子科乡试举人
乾隆十年(1745年)乙丑科第三甲第一百五同进士出身
吏部文选司主事
后升吏部员外郎
十七年(1752年)派充坐粮厅汉监督
累迁吏部郎中
二十年(1755年)升补江苏江安督粮道二十二年(1757年)道员署理江苏按察使,随即擢浙江布政使
二十四年(1759年),解任。
二十六年(1761年),授陕西宁夏府西路厅同知
二十七年(1762年),卒于任上。
罗企生东晋 363 — 3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63—399 【介绍】: 东晋豫章人字宗伯
多才艺。
初拜佐著作郎,刺史王凝之请为别驾
殷仲堪江陵,引为功曹
累迁武陵太守
未之郡而桓玄攻败仲堪,更为咨议参军
据有荆州,或劝其诣,不往,而营理仲堪家。
所害。
释道囧南朝宋 ? — 443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生马氏
扶风人
沙门
师事道懿法师
懿疾。
等弟子四人。
霍山持炬入深穴。
采钟乳。
而行里许。
遇巨涧。
其三人竟以渡水死。
独诵法华。
及存念观音。
见一光如萤。
追之出穴。
乃获免。
南游上京。
南涧寺
常业般舟。
夜定中见有御车至者。
登车。
俄至郡后沈桥。
见一人盛服据胡床
侍卫数百人。
皆惊起。
曰。
吾坐禅者耳。
据胡床者。
顾语左右曰。
向欲令知法师处而已。
何必屈至耶。
于是礼足送还。
至寺而门犹闭。
扣之良久。
方开。
宋元嘉二十年
没于广陵
释道囧
姓马
扶风人
初出家为道懿弟子。
懿病尝遣等四人至河南霍山采钟乳。
入穴数里。
跨木渡水三人溺死。
炬火又亡。
判无济理。
素诵法华唯凭诚此业。
又存念观音。
有顷见一光如萤火。
追之不及。
遂得出穴。
于是进修禅业节行弥新。
频作数过普贤斋。
并有瑞应。
或见梵僧入坐。
或见骑马人至。
并未及暄凉。
倏忽不见。
后与同学四人。
南游上京观瞩风化。
夜乘冰度河。
中道冰破三人没死。
又归诚观音。
乃觉脚下如有一物自𢼨。
复见赤光在前。
乘光至岸。
达都止南涧寺
常以般舟为业。
尝中夜入禅。
忽见四人御车至
呼令上乘。
欻不自觉。
已见身在郡。
后沈桥见一人在路坐胡床
侍者数百人。
惊起。
曰坐禅人耳。
彼人因谓左右曰。
向止令知处而已。
何忽劳屈法师
于是礼拜执别。
令人送还寺。
扣门良久。
方开入寺见房犹闭。
众咸莫测其然。
宋元嘉二十年
临川康王义庆携往广陵
终于彼矣。
汪体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徽州休宁人字济仲
光宗绍熙进士
承奉郎房州竹山县,有治行。
郑延年南宋
全宋文·卷六六七三
郑延年庆元间竹山县
韦睿南梁 442 — 5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2—520 【介绍】: 南朝梁京兆杜陵人字怀文
刘宋时历官右军将军
南齐末为上庸太守,从萧衍起兵,多建策功。
萧衍代齐称帝(即梁武帝),迁豫州刺史
天监三年七年,屡率军破魏军。
五年,取合肥
六年,解钟离围,魏军溺死与阵亡者各十余万,被俘五万。
体素羸,每战未尝骑马,以板舆自载,督厉众军。
善抚士卒,军法严明,威震魏军,世称“韦虎”。
普通初侍中车骑将军,未拜卒。
谥严
全梁文·卷四十五
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仕雍州主簿齐时累迁至建威将军,入梁迁廷尉,封梁都子,改永昌,累迁至护军将军普通元年卒,赠侍中车骑将军谥曰严
柳世隆南齐 442 — 4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2—491 【介绍】: 南朝齐河东解人字彦绪
柳元景侄。
宋明帝时东海太守
沈攸之反,封贞阳县侯
齐武帝时,进爵为公。
历官南兖州刺史,授散骑常侍尚书左仆射
曾镇压湘州诸蛮。
位终尚书令左光禄大夫
谥忠武
好读书,善弹琴,自云马稍第一,清谈第二,弹琴第三。
又晓数术。
有《龟经秘要》二卷。
全齐文·卷十七
世隆字彦绪河东解人宋尚书令元景弟之子,海陵王休茂辟为雍州主簿,除西阳王抚军法曹参军,出为武威将军上庸太守泰始初尚书仪曹郎,擢太子洗马,历巴西梓潼、南泰山东海太守安西司马,元徽末武陵前军长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升明中,征为侍中,迁尚书右仆射封贞阳县侯,出为左将军吴郡太守
齐受禅,为平南将军南豫州刺史,进爵为公,寻进号安南将军,出为安北将军南兖州刺史
武帝即位,加散骑常侍,入为侍中护军将军,迁尚书右仆射,改左仆射,出为镇南将军湘州刺史,复为左仆射,转尚书令左光禄大夫永明九年卒,赠司空谥曰忠武,有《龟经秘要》二卷。
吕岱孙吴 161 — 2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256 【介绍】: 三国吴广陵海陵人字定公
初为郡县吏
后在孙权幕府,累迁督军校尉、昭信中郎将
东汉末年为交州刺史士徽反,讨平之,封番禺侯
复进击九真,拜镇南将军
孙权黄龙三年,镇压武陵少数民族起事。
赤乌二年讨平廖式之乱,拜交州
孙亮即位,拜大司马
申仪东汉末曹魏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魏人
东汉末与兄申耽聚众于上庸,与张鲁通。
又遣使诣曹操
汉献帝建安末,为所攻,归蜀。
魏文帝黄初中复投魏,拜魏兴太守封员乡侯
丰伸布清 ? — 17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7 【介绍】: 蒙古镶红旗人,唐古忒氏。
马甲累擢协领
乾隆间以参与镇压台湾林爽文功,擢西安右翼副都统
嘉庆初率兵镇压白莲教军,在湖北竹山关庙河激战受伤死。
谢泰
谢泰字汇征号建侯,大兴人。
顺治己丑进士,官竹山知县
有《集编》、《客中吟》。
维基
谢泰直隶顺天府宛平县人同进士出身
顺治六年(1649年)己丑进士,官至湖广竹山知县、军前督饷同知
夏侯尚曹魏 ? — 2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25 【介绍】: 三国魏沛国谯人字伯仁
夏侯渊从子。
曹丕为布衣交。
初从曹操征伐,为军司马
迁五官将文学
魏国建,迁黄门侍郎
曹彰讨平代郡胡。
散骑常侍,迁中领军。
魏文帝即位,更封平陵乡侯,迁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方诸军事
刘备别部于上庸,平三郡九县,迁征南大将军
曹真江陵,破吴将诸葛瑾
荆州,徙封昌陵乡侯
卒谥悼
王神念南梁 451 — 5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1—525 【介绍】: 南朝梁太原祁人
少好儒术,尤明内典。
起家州主簿,迁颍川太守,遂据郡归封南城县侯
安城武阳宣城内史,皆著政绩。
后为青冀二州刺史
性刚正,善骑射
官至爪牙将军
钟离牧孙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吴会稽山阴人字子干
少有令名。
孙权赤乌五年,以郎中太子辅义都尉,迁南海太守
在郡讨平叛逆。
还为丞相长史,迁中书令
孙亮太平二年,镇压建安鄱阳新都山民起事,封秦亭侯,拜越骑校尉
孙休永安六年,为平魏将军,领武陵太守,讨平五溪夷,迁公安督、杨武将军封都乡侯,徙濡须督。
复以前将军假节,领武陵太守,卒官。
申耽曹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魏人字义举
东汉末与弟申仪西平上庸间聚众数千家,与张鲁通。
复遣使投诣曹操怀集将军,徙居南阳
王崇蜀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蜀广汉郪人字幼远
王化弟。
性宽和,学业渊博。
任蜀东观郎。
秀才,为尚书郎,官至上庸蜀郡太守
有《蜀书》及诗、赋数十篇。
全晋文·卷七十八
字幼远广汉郪人
泰始中上庸太守,迁蜀郡太守
黄简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清间湖南祁阳人
诸生,事亲至孝。
顺治十年二月李定国兵入湖南,奉父母入竹山避乱。
以母渴,出而求饮,及返不见父母,登高望见乱兵缚其父将烹之,乞以身代。
乱兵执简求赂不得,遂烹之。
村民哀之,名其为汤镬岭。
僧旻南梁 467 — 5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7—527 【介绍】: 南朝梁僧。
吴郡富春人俗姓孙
七岁出家,居虎丘西山寺
力学不怠,志操冠群辈。
后居扬都庄严寺
自齐迄梁,登座讲说逾二十年。
梁武帝天监初与诸僧于上定林寺抄一切经论。
著有《论疏杂集》、《四声指归》、《诗谱决疑》等,尤以《成实论义疏》著名。
智藏法云合称梁代大法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孙氏。
世居吴之富春
三国有吴之后也。
幼孤。
七岁出家。
虎丘西山寺
师事僧回。
从受五经义。
宋吏部郎吴郡张辩
尝谓之曰。
沙弥何姓。
家何处。
曰。
贫道姓释。
家此山。
异之。
特进张绪
见而叹曰。
虽小。
已有凌云之气。
年十三。
随回出都。
白马寺年十六。
回亡。
移住庄严寺
师事昙景。
与同寺法云神冈法关。
夕则合帔而卧。
昼则假衣而行。
往返咨询。
柔次远亮四师。
明经律论指。
振发拥滞。
虽命世硕学。
无所是非。
齐文慧帝。
竟陵王
深加贵敬。
尚书令王俭
尝延僧宗
讲涅槃经。
所扣问。
辄摧衄。
曰昔姚兴逍遥园
使竺道生
道融义。
往复百翻言义俱切。
众服其英秀。
旻法师过之远矣。
文宣帝请柔次二师。
讲成实论。
于末席。
有所议论。
辞旨清新。
宏邈。
听者倾属。
次师乃放麈尾叹曰。
老夫受业彭城精思五聚。
有十五番。
诚为难窟。
每恨不逢勍敌。
自至金陵五年。
始见竭于今日矣。
待为思之。
晚讲当答。
及晚裁复数交。
义遂拥。
次师动容。
顾四座曰。
后生可畏。
永明十年
始二十六岁。
讲成实论于兴福寺
先辈后进。
道俗交会。
不远万里。
呜呼盛哉。
晋宋来学者。
务高谈大语。
以相誇罩。
谦让。
恬静若不能言。
安太守彭城刘业谓曰。
师于经论该博。
何以立义多儒。
答曰贫道谨依经文。
玄则玄。
文儒则儒。
不知其他也。
竟陵王世子昭胄出守会稽
或邀往征虏亭饯之。
曰吾与相识于讲席间耳。
然未尝修诣。
闻其得郡便往。
意所不欲。
众由是亦罢。
永元初。
诏僧局。
请僧三十人。
华林园讲。
僧正法主
却之。
或问其故。
答曰。
此徒外润。
不能内益。
由是誉传遐迩。
琅琊王仲宝吴郡张思光
学冠当时。
并投分纳交。
申以缟滞。
齐乱避地入东。
梁天监五年
僧正慧超
到房请。
法宠法云
汝南周舍等。
华林园道义。
六年制注般若经。
京城大法师于五寺。
首讲。
道居其右。
深其悦可。
又诏于慧轮殿。
讲胜鬘经。
躬临听。
僧智僧晃临川王记室东莞刘协等。
三十人。
同抄定林寺一切经论。
以类相从成。
八十卷。
皆取考正来上。
十一年
感风疾。
吴郡太守张充太守谢览给。
舟仗资粮津发至都。
晋陵太守蔡撙出门候之。
叹曰。
仲尼素王于周。
旻公又素王于梁矣。
天监末
庄严寺
建八座法轮。
讲者五僧。
以年腊相次。
最处后。
而徒众剧繁。
庄严讲堂。
宋世祖所立者。
其高广𮞅[〦/柔]。
非他处比。
是日至不能容。
诏听停讲五十日。
益辟窗牗。
进床五十张。
迫隘。
桄程为之摧折
讲十地经于简静寺。
先为筑堂五间。
以增其旧。
至日悉满。
尤薄于势要。
吴郡陆倕一日造房。
称疾不见。
欣然曰。
此诚弟子所望也。
时吴太守萧昂过山展礼。
山主智迁以告
曰。
吾山薮病夫。
无事见贵二千石
戴颙隐居北岭。
江夏王诣之。
高卧牗下。
不与相见。
吾虽德薄。
请附于戴公
及萧至。
从后门遁去。
其年。
皇太子亦遣通事舍人何思澄
致礼赠物。
大通五年
诏还都。
徙居开善寺
于路旧疾。
增剧八年二月一日卒。
寿六十一诏。
其月六日
钟山之开善。
乐禅默。
乃依所立义。
获入定。
诸禅师
皆曰门户虽殊。
造寂则一。
每开讲先使众于坐定后为舍灵转经曰。
道安故事也。
时灵根寺道超
勤学。
每祷佛。
愿如
忽梦。
人曰。
僧旻法师
毗婆尸佛时。
已能讲说。
君始发心。
岂可遽及耶。
但自加功。
当得开解。
造弥勒像。
朝夕礼谒。
梦像遣化。
菩提树
曰菩提者。
梁言道场树也。
弟子颇宣其言。
止之。
著述殆百馀卷。
行世。
僧旻
姓孙氏
家于吴郡富春
有吴开国大皇帝其先也。
幼孤养能言而乐道。
七岁出家。
虎丘西山寺
为僧回弟子。
从回受五经。
一闻能记。
精神洞出标群独秀。
每与同辈言谑及诸典礼。
未尝不慨慨然欲为己任。
宋吏部郎吴郡张辩谓之曰。
沙弥何姓家在何处。
曰。
贫道姓释。
家于此山。
甚异之。
特进张绪见而叹曰。
虽小已有陵云之气。
由是显誉。
年十三随回出都住白马寺
寺僧多以转读唱导为业。
风韵清远了不厝意。
年十六而回亡。
哀容俯仰率由自至。
丧礼毕移住庄严师仰昙景。
景久居寺任。
雅有风轨。
大小和从。
寺给僧足。
安贫好学。
与同寺法云禅岗法开
禀学柔次达亮四公经论。
夕则合帔而卧。
昼则假衣而行。
往返咨询不避炎雪。
其精力笃课如此。
大明数论究统经律。
原始要终望表知里。
内鉴诸己旁启同志。
前疑往结靡不冰泮。
虽命世硕学有是非之
居中振发曾无拥滞。
光绪既著风猷弘远。
文惠帝竟陵王子良
深相贵敬请遗连接。
尚书令王俭
延请僧宗讲涅槃经。
扣问联环言皆摧敌。
曰。
竺道生长安
姚兴逍遥园见之。
使难道融义。
往复百翻言无不切。
众皆睹其风神服其英秀。
今此旻法师超悟天体。
性极照穷言必典诣。
能使前无横阵。
便是过之远矣。
文宣尝请柔次二法师
于普弘寺共讲成实。
大致通胜冠盖成阴。
于末席论议。
词旨清新致言宏邈。
往复神应听者倾属。
次公乃放麈尾而叹曰。
老子受业于彭城
精思此之五聚。
有十五番以为难窟。
每恨不逢勍敌。
必欲研尽。
自至金陵累年始见竭于今日矣。
且试思之晚讲当答。
及晚上讲裁复数交词义遂拥。
次公动容顾四坐曰。
后生可畏。
斯言信矣。
年二十六。
永明十年始于兴福寺讲成实论。
先辈法师高视当世排竞下筵。
其会如市山栖邑寺莫不掩扉毕集。
衣冠士子四衢辐凑。
坐皆重膝不谓为迮。
言虽竟日无起疲倦。
皆仰之如日月矣。
希风慕德者不远万里相造。
自晋宋相承凡论议者。
多高谈大语竞相誇罩。
为师范。
棱落秀上机变如神。
言气典正
座无洪声之侣。
重又性多谦让。
未常以理胜加人。
处众澄眸如入禅定。
其为道俗所推如此。
时人称曰。
折剖磐隐通古无例。
条贯始终受者易悟。
庶方荡诸异论大同正法矣。
于是名振日下。
听众千馀。
孜孜善诱曾无告倦。
安太守彭城刘业。
尝谓曰。
法师经论通博。
何以立义多儒。
答曰。
宋世贵道生
顿悟以通经。
齐时僧柔
影毗昙以讲论。
贫道谨依经文。
玄则玄。
文儒则儒耳。
竟陵王世子萧照胄。
出守会稽
共往。
征虏别之。
曰。
吾止讲席。
相识未尝修诣。
承其得郡。
便狼狈远别。
意所不欲。
众因是亦止。
永元元年
敕僧局请三十僧。
华林园讲。
僧正法主
止之。
或曰何故。
答曰。
此乃内润法师
不能外益学士
非谓讲者。
由是誉传遐迩名动京师
琅琊王仲宝
吴人张思光
学冠当时清贞独绝。
并投分请交申以缟带。
年立之后频事解蔚为宗匠。
九部五时若指诸掌。
玄理伏难坦然夷易。
故缁素结辙华俗邀延往复屯萃矣。
时有令闻夙成负先来之风。
耆年素望怀新旧之耻。
设伏者比肩翘关者间出。
随方领会。
弘量有馀。
皆衔璧舆榇响然风靡者一人而已。
值齐历横流道属昏诐。
时宠小人世嫉君子。
因避地徐部。
仍受请入
法轮继转胜幢屡建。
皆随根获有声南北。
皇梁膺运乃翻然自远言从则。
天监五年游于都辇。
天下礼接下筵亟深眷悦。
僧正慧超衔诏至
欲屈与法宠法云汝南周舍等。
时入华林园讲论道义。
自兹已后优位日隆。
六年制注般若经。
以通大训。
朝贵皆思弘厥典。
又请京邑大法师
于五寺首讲。
道居其右。
乃眷情深见悦可。
因请为家僧。
四事供给。
又敕于慧轮殿讲胜鬘经。
自临听。
仍选才学道俗释僧智僧晃临川王记室东莞刘协等三十人。
同集上定林寺
抄一切经论以类相从。
凡八十卷。
皆令取衷于
十一年春忽感风疾后虽小间。
心犹忘误言语迟蹇。
曰。
自登座讲说已二十年。
如见此病例无平复。
讲事尽矣。
乃修饰房内隔立道场日夜礼忏。
吴郡太守张充
太守谢览
各遣僚左至都表上延请。
有敕给船仗资粮发遣。
二郡迎候舟楫满川。
师学士随雾合。
中途守宰莫不郊迎。
晋陵太守蔡撙
出侯门迎之叹曰。
仲尼素王于周。
旻公又素王于梁矣。
天监末年
下敕于庄严寺
建八座法轮。
讲者五僧以年腊相次。
最处后。
众徒弥盛。
庄严讲堂。
宋世祖所立。
栾栌增映延袤遐远。
至于是日不容听众。
执事启闻。
有敕听停讲五日
悉移窗户四出檐霤。
又进给床五十张。
犹为迫迮。
桄桯摧折日有十数。
得人之盛皆此类焉。
因舍什物嚫施拟立堂。
虑未周用付库生长传付后僧。
于简静寺讲十地经。
堂宇先有五间。
虑有迫迮又于堂前权起五间。
合而为一。
及至就讲寺内悉满。
斯感化之来殆非意矣。
少与齐人张融谢眺友善。
天下才学通人莫不致礼。
虽居重名不嘉荣势。
闲处一室通豪右。
众人多恨之。
吴郡陆倕
博学自居。
名位通显早崇礼敬。
亦密相器重。
时为太子中庶
傧从到房。
称疾不见。
欣然曰。
此诚弟子所望也。
人皆推之爱名德也。
弥重之不趣于世。
暨普通之后。
先疾连发弥怀退静。
夜还虎丘人无知者。
萧昂出守吴
欲过山展礼。
山主智迁先知以告
曰。
吾山薮病人。
无事见贵二千石
戴颙隐居北岭。
江夏王入山诣之。
高卧牖下不与相见。
吾虽德薄请附戴公之事矣。
及萧至从后门而遁。
其年皇太子
通事舍人何思澄
衔命致礼。
赠以几杖炉奁褥席麈尾拂扇等。
五年下敕延还移住善。
使所在备礼发遣。
不得循常以稽天望。
于路增剧未堪止寺。
权停庄严因遂弥留以至渐。
良医上药备于寺内。
中使参侯相望驰道。
大通八年二月一日清旦。
卒于寺房。
春秋六十一。
天子悲惜储君嗟惋。
敕以其月六日
窆于钟山善墓所。
丧事小随由备办。
隐士陈留阮孝绪
为著墓志。
弟子智学慧庆等。
建立三碑。
其二碑。
皇太子湘东王
并为制文树于墓侧。
徵士何胤
文立于本寺。
尝乐于禅默。
乃依所义试遍安心。
旬日之间遂得入定。
诸禅师
门户虽殊造寂不异。
又尝于讲日谓众曰。
昔弥天释道安
每讲于定坐后。
常使都讲等为含灵转经三契。
此事久废。
既是前修胜业。
欲屈众各诵观世音经一遍。
于是合坐欣然远近相习。
尔后道俗舍物乞讲前诵经。
由此始也。
时有灵根寺道超比丘
勤学自励。
愿明解如
梦有人言。
僧旻法师毗婆尸佛。
已能讲说。
君始修习。
何可等。
但自加功。
不患不达。
随分得解。
后大领悟。
尝造弥勒佛并诸供具。
朝夕礼谒。
乃梦见弥勒佛遣化菩萨送菩提树与之。
菩萨曰。
菩提树者。
梁言道场树也。
弟子颇宣其言。
闻而勖之曰。
礼有六梦。
正梦唯一。
乃是好恶之先徵。
故周占梦之官。
后代废之。
正以俗人浇薄亟多假托。
吾前所梦乃心想耳。
汝勿传之。
庄严寺门及诸墙宇古制不工。
又吴虎丘山西寺朽坏日久。
并加缮改事尽弘丽。
所造经像全不封附。
须者便给。
放生布施未尝倦废。
弟子咨曰。
和上所修功德诚多。
未始建斋会。
恐福事未圆。
曰。
斋乃有一时发起之益。
吾寡乏人力难得尽理。
又且米菜酱酢樵水汤灰践踰浇炙。
信伤害微虫岂有数量。
虑有此事故不敢为也。
始复求寄王官官府有势之家。
使役虽多弥难尽意。
近识观之藉此悟。
智者窥人有求名之诮。
要请法俗侵星早到。
若不专至有乖素心。
若现斯言犹涉讥笑。
故吾不为也。
美言笑善举止。
吐纳膏油自生顾眄风飙满室。
凡所施为不为名利。
勤注教勖形于言晤。
先人后己常若不及。
常有馀师言弟子不恭者。
呼与相见为设饮食。
方便诱喻遂成善士。
生无左道卜筮。
不妄同惑凡人。
又不假托奇怪以诳近识。
贵人君子皆景慕焉。
营居负贩者亦望风而畏敬。
闻其名者伪夫正鄙夫
所著论疏杂集。
四声指归诗谱决疑等。
百有馀卷流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