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王基明 1538 — 1607
维基
王基(1538年—1607年)字启亨号对沧山东青州左卫军籍登州府阳县人
山东乡试第六十一名举人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式乙丑科会试第四百名,二甲第二十一名进士
户部观政,本年八月授户部主事隆庆二年(1568年)八月员外三年二月郎中五年正月两浙运同六年十一月升大同知府万历五年(1577年)二月山西副使八年正月升本省参政
十一年六月复除山西左参政十三年闰九月湖广按察使,管苏松兵备事,十五年七月升浙江右布政使十六年正月升本司左布政七月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十八年八月兵部右侍郎十九年九月左侍郎二十年以试炮伤了面颊,告病归。
二十六年八月南京刑部右侍郎,加授正议大夫资治尹
三十二年九月南京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粮储三十三年七月以科道拾遗致仕。
三十五年十一月卒。
陈梦珫
维基
陈梦珫字蒙宠号充孟山东登州卫蓬莱县)籍南直隶宣城县人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山东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进士
礼部观政十一月湖广潜江知县四年湖广同考官
梦珫为政尚简易,视民所安而为之处度
甲子分校楚闱,一时名宿如夏云鼎、曹景参辈皆出其门。
后迁南京考功司员外郎,邑人为立祠,勒石以志之。
厥后水啮,祠碑无存者,康熙丙午,其受知士莫若玉更建祠于元真观左。
历任南京大理寺丞大理寺卿
张万迪五代 ? — 9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4 【介绍】: 五代时人
初事后唐
后事后晋,为登州刺史
杨光远反,以兵胁之,遂听命。
光远平,出帝暴其罪而斩之。
游琏明 1476 — ?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世重连江人
正德辛未进士历官广东按察副使少石
维基
游琏(1476年—?
),字世重号少石福建福州府连江县人,民籍。
正德五年(1510年)庚午福建乡试第六十七名举人
正德六年(1511年)联捷辛未科会试第二百五十二名,登第三甲第八十八名进士
历官登州府知府嘉靖八年(1529年)正月入觐,升广东按察司副使十三年(1534年)十月担任江西布政司右参政
向宗贤北宋
简介
崇宁三年(1104)登州知州
大观二年(1108)邓州知州
萧顷唐末至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五代时京兆万年人字子澄
萧廪子。
聪悟善属文。
唐昭宗朝进士,累迁吏部员外郎,有能名。
后梁,拜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唐庄宗时,贬登州司户
明宗天成初,为礼部尚书
卒年六十九。
字子澄
京兆万年人
宗朝举进士
累迁吏部员外郎
入梁历给谏御史中丞礼部侍郎
寻以吏部侍郎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唐庄宗入立。
登州司户
量移濮州司马
太子宾客
天成初礼部尚书太常卿太子少保致仕。
卒年六十九。
太子少师
张明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徐州人字德明
后梁太祖乾化中,初授徐州萧县镇遏使,迁徐宿海三州游奕使。
末帝龙德中,讨平卫州之叛,诏授卫州刺史
后唐庄宗同光间,从伐蜀,为行营先锋桥道使,累迁兴州刺史
明宗时,累改登州刺史
末帝清泰中,改代州刺史
后晋高祖天福四年,为庆州剌史。
卒于天福间,年七十四。
咸怀良明 1539 — ?
维基
咸怀良(1539年—?
),字廷遂山东登州府莱阳县人,军籍。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山东乡试第五十五名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戊辰进士
直隶霍丘县知县,历陕西平凉府同知直隶凤阳府知府山西大同兵备陕西按察司佥事
因病回籍。
万历十年(1582年)参纂《莱阳县志》。
病愈赴京任职,卒于途中。
孔有德明末清初 ? — 16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2 【介绍】: 明末清初辽东人
初为明总兵毛文龙部将,后任登州参将
崇祯四年登州叛明,自称都元帅
六年,兵败投后金(清)
清崇德初封恭顺王,隶汉军正红旗
顺治元年从入关,转战江南、西南各省。
六年封定南王,驻广西桂林
后为明将李定国击败,自缢死。
王颐明 1400 — ?
维基
王颐(1400年—?
),字养正山东登州府栖霞县人,军籍。
进士出身
山东乡试第十七名。
宣德八年(1433年)癸丑科会试第四十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六十名。
孙元后唐
后唐明宗朝官登州刺史
天成四年坐无名科率停任。
阎光复北宋
简介
大观元年(1107)登州知州
曲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山东蓬莱人
正统时莆田知县
县东临漳水,湮没膏腴之地,民无生理,逃亡日多。
莅任,治水筑堤,亲率民人复垦其地,植桑
又立社学,定三等科差。
外流之民乃归。
任满,邑民诣阙留,立石颂其德行。
王云鹭明 1540 — ?
维基
王云鹭(1540年—?
),字翀孺河南归德府夏邑县人,民籍。
河南乡试第十六名举人
隆庆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会试第二百五十七名,三甲第一百六十八名进士
历官扬州府登州府知府
刘安上宋 1069 — 11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9—1128 【介绍】: 温州永嘉人字元礼
刘安节从弟。
哲宗绍圣四年进士
安节时称二刘,为乡里所推。
累官侍御史,上疏直言宰相蔡京罪数十条,又与中丞石公弼共劾之,罢相。
右谏议大夫,知婺州
徽宗宣和初致仕。
有《刘给谏集》。
全宋诗
刘安上(一○六九~一一二八)字元礼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少以文行知名,与从兄刘安节并称“二刘”。
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调钱塘,迁缙云登州教授
徽宗大观元年(一一○七),除提举两浙学事,召对,留为监察御史
二年,迁侍御史
三年,迁谏议大夫
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中书舍人召。
三年,除给事中
蔡京复相,力请外任,历知寿寿春、舒等州府。
宣和七年(一一二五)提举南京鸿庆宫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致仕。
高宗建炎二年卒,年六十。
有诗五百篇,制诰杂文三十卷,已佚。
宁宗嘉定中温州留元刚收集遗文刻《二刘文集》,中有《刘给事文集》五卷。
事见本集附录薛嘉言所撰行状、《宋元学案》卷三二。
 刘安上诗,以原鲍氏知不足斋藏朱彝尊跋钞本《刘给事文集》(藏上海图书馆)为底本。
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原刘氏嘉业堂藏孙衣言校并题记钞本(简称钞本,藏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清光绪瑞安孙氏《永嘉丛书》所收同治十二年孙诒让校并记武昌书局刻本(简称永嘉本)。
新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九六五
刘安上(一○六九——一一二八)字元礼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少与从兄安节俱师事程颐,以学行为乡里所推。
绍圣四年进士第,调杭州钱塘,迁处州缙云县令,除登州州学教授
大观初,除提举两浙学事,未行,留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侍御史谏议大夫
丁母忧离任。
政和初中书舍人召,踰年除给事中
力请外任,除徽猷阁待制寿州,后历知邢州寿春府舒州,所至皆有惠政。
宣和初致仕,建炎二年卒,享年六十。
著有诗五百篇、制诰杂文三十卷,藏于家。
见《刘给谏集》附录薛嘉言所撰《行状》。
贾君文北宋
全宋文·卷二九七一
贾君文元祐六年武举进士第一
大观二年西京左藏库副使,差知登州军事。
政和初提举京畿保甲兼提刑,坐不戢盗降两官。
又曾为河北路提刑兼保甲。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六,《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二三,《政和五礼新仪》卷首,翟汝文忠惠》卷二。
左之宜
维基
左之宜字用善山东登州府莱阳县人,民籍。
山东乡试第六十七名,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三甲第一百零五名进士
镇江府推官
云南道监察御史
生用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山东蓬莱人本姓牛
洪武中监生。
宣德五年桐乡知县宣宗览奏曰:“生民之父母,何以姓牛?”遂加一画于下,赐姓生
时县治初立,履任后,经营草创,凡衙署学校坛庙,一切施为,均得要领。
王万象
维基
王万象号新寰,山东莱州府掖县军籍。
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山东乡试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进士,授河南固始县知县,擢四川道御史巡按江西
崇祯五年春,李九成、孔有德叛军围攻登州掖县乡绅副都御史贾毓祥等上疏告急,复寓书户部侍郎刘重庆,言莱城将陷状,重庆御史王万象累疏请兵赴援,下部议不决。
七月初五日督师刘宇烈忽然赉伪旨至城下,命巡抚谢琏知府朱万年出城抚贼,两人并被执,万年骂贼死,城几陷。
万象闻变,上言宇烈矫诏陷莱守,乞立斩以徇,得旨下宇烈兵部熊明遇于狱。
后掌河南道印,主持京察,升太仆寺少卿
兵科给事中沈迅崇祯十一年考选时,为掌河南道御史王万象所抑,因事劾罢万象,势益张,与同年张若骐尽把持山东事。
明朝灭亡后,王万象降清,顺治二年通政司右参议七月顺天府府丞三年六月府尹
曾奉摄政王多尔衮之命劝降南明使者左懋第,言:“国运一新,诸君子均奉伊吕之效,左侍郎独高夷齐之风,有何益乎?
左懋第大声回道:“夷齐抗节西山,圣人称仁,贤人称圣,益何大哉!
”墓在城西南三里。
王建鼎,以父荫任武陟知县
黄策宋 1070 — 113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0—1132 【介绍】: 苏州吴县人字子虚号随缘居士
黄彦子。
哲宗元祐间进士
历雍丘主簿齐州教授
元符末昭慈圣献皇后既复位号,而典册未正,上书引古义争之,言甚剀切,为蔡京所忌。
徽宗崇宁初入党籍,羁管登州
后赦归,历通判严州,官至直秘阁
全宋诗
黄策(一○七○~一一三二)字子虚自号随缘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
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进士(《吴郡志》卷二八)。
杭州司理参军,迁雍丘县主簿
元符末齐州教授
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羁置登州,徙海州
宣和中为浙西提举司干办公事,移京东,改发运司属官。
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通判严州,除直秘阁
绍兴二年卒,年六十三。
事见《龟溪》卷一二《黄直阁墓志铭》。
全宋文·卷二九八九
黄策(一○七○——一一三二)字子虚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元祐五年进士及第,授杭州司理参军
历雍丘主簿齐州州学教授
崇宁初以上书列名党籍,羁置登州,徙海州
后赦还家,闭户读书,喜浮屠氏,自号随缘居士,如是二十年。
宣和靖康中,历姑苏、浙西、京东幕职
建炎二年宣教郎通判严州
绍兴元年除直秘阁
二年,以赃废,寻卒,年六十三。
有文集百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四十卷)。
沈与求龟溪》卷一二《黄直阁墓志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六、五三。